创造教育史上的奇迹

| 浏览次数:

丰动适应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服务经济社会需要,是教育领域的重大任务,是教育事业的时代命题。在紧紧围绕应对时代要求,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搭建全民终身学习的平台方面,巾央广播电视大学交上了一份成绩骄人的答卷。

论历史渊源,创建30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年仅“而立”,似乎无法矗立于老而弥荣的名校之林。

但它却创造出了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30余年间,累计培养高等学历教育毕业生756.87万人,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5000余万人次。

756.87万人!这意味着,同期在中国所有各种类型高等教育毕业生总数中,每10人中就有一个是电大人。

责任担当三十载——推动高等教育惠泽更多群体

如同所有的新生事物都离不开时代的选择,广播电视大学亦然。“文革”结束后,各项事业百废待举,百业待兴,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级专门人才,需要提高就业人员的科技文化水平;而受到“文革”影响的年轻一代正急需接受高等教育,受到严重破坏的我国高等教育却无法满足需要,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成为政府和教育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广播电视大学应运而生。在邓小平同志的直接关怀下,1979年2月6日,中央电大和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大同时开学,为32万学员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

华罗庚教授通过中央电视台(当时的北京电视台)给全国电大学生讲授了第一节课。

到1989年电大创建10周年之时,广播电视大学累计招收全科生161万,毕业104.5万,非学历教育结业生200余万人,圆了百万学子上大学的梦想。

广播电视大学的建立和发展,为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急需的专门人才,为扩大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调整和改革我国高等教育的本、专科比例,同时也为提高我国城乡劳动者的素质和我国就业人口的学历知识结构做出了重要贡献。

广播电视大学始终把教学质量视为电大教育的“生命线”。如今,电大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地,在各系统已经成为极具活力的重要力量,许多毕业生成为所在单位生产、管理、技术第一线的骨干,被称为“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人才。

电大毕业生质量获得社会好评,得益于其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以“五统一”为核心、“五要素”为重点的开放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按照国家规定的高等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的教学管理“五统一”制度,提出了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过程控制、支持服务、教学管理、系统运作五要素为重点的质量保证体系,形成了“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学导结合教学模式”和“系统运作教学管理模式”,有效保证了终身学习背景下开放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2005年,中央电大在全国进行毕业生追踪调查,调查的1万多个用人单位对电大毕业生质量的总体满意度达至083.4%。

在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均衡,实现教育公平方面,广播电视大学同样功不可没。自创建以来,广播电视大学始终坚持面向基层、面向行业、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办学,将优质教育资源送到教育欠发达地区和教育弱势群体,贯彻和彰显教育公平,特别关注和优先考虑农村、民族地区的教育需求,残疾人等弱势社会群体,以及部队士官的学习需求。

2004年开始组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广大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使他们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带头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带头人,从而推动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截至目前招收农业技术类、畜牧兽医类、农林管理类等17个专科专业,累计招生21.6万人,在校生16.19万人,毕业生1.73万人。

2002年,中央电大与西藏大学合作成立中央电大西藏学院。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面向西藏地区开展远程教育,为西藏地区更多的求学者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机会。开设了法学、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1个专、本专业,累计招收生4690人,毕业1332人。还在新疆、内蒙古等地区开设民族语言教学课程和汉语教学培训,为民族地区的教育振兴和文化发展作贡献。

2002年,中央电大成立了中央电大残疾人教育学院,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合作,面向有学习能力的残疾人,开展远程开放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康复培训等非学历教育,利用信息技术为残疾人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及职业培训的机会,为提高残疾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开辟了一个新的、有效的途径。开设了社会工作、广告学等2个本科专业和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会计学、英语、社会工作等4个专科专业,累计招生5506人,毕业1283人。

为推进科技强军,提高部队士官队伍的整体素质,经教育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空军批准,于2000年、2001年和2009年先后成立了中央电大八一学院、总参学院和空军学院。依托军队建制或军事院校组建教学点和学习点,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运用多种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面向全军开展士官远程开放学历教育。这种教学形式受到广大指战员特别是驻守在祖国雪域高原、海防岛屿艰苦地区士官学员的热烈欢迎,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士官大学,使士官学员“不出营门上大学”的梦想成为现实。开设了法学、行政管理2个本科专业和法学、行政管理、物业管理、物流管理、工商管理、计算机及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数控技术和汽车等9个专科专业,累计招生150872人,毕业63079人,为部队培养出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广播电视大学利用完整的、遍及全国城乡的、天地人网结合的教学管理网络系统,以及丰富多样的优质教育资源等得天独厚的条件,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资格证书、岗位证书培训、新法律法规培训、创业设计培训、职工素质培训等非学历培训。为全国各地创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服务。

多元探索谋发展——搭建全民终身学习平台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起,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深刻变革的形势,广播电视大学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开放”与“现代化”的问题。

首先解放办学指导思想,促使办学模式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了四个转变,即半封闭式的办学方式向开放式转变,单一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向多功能转变,脱产半脱产学习为主向业余学习为主转变,单纯的职后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

同时,电大还积极进行多层次多途径开放办学的探索,尤其是电大先后推

进的“注册视听生”和“专升本”两项改革试点,为各地电大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999年,参加“注册视听生”试点的省市电大由1995年的15所发展到38所,全国电大4年累计注册39万人。通过试点,与普通高校合作办学、优势互补,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推行教考职责分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初步积累了开放办学的宝贵经验。

此外,电大坚持开放办学和灵活办学,面向社会、依靠社会办学,整合和利用普通高校、行业部委等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在稳步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电大系统30年来开展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累计近5000万人次。

1999年,中央电大抓住国家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改革和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至2010年,由中央电大、44所省级电大、929所地(市)级电大分校及省校直接管理的工作站、1852个县级工作站、3000多个教学点、66398个教学班(点)组成了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分工协作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管理系统。

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及教学点,利用计算机网络、卫星电视网络、电信网络有机结合的数字化、多媒体、交互式远程教学平台开展教学。学生可在教学点和家中按照相关专业的教学安排,根据自身学习特点和工作、生活环境自主学习,通过互联网和中央电大及各级电大远程教学平台随时点播和下载网上教学资源,利用网上直播、双向视频系统等网络交互手段参与网上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

中央电大开发的远程教学平台、教务管理系统、开放电子公务系统,成为构建开放教育网络教学环境的重要技术支撑。全国各级电大通过卫星、互联网和人网实现了有机连结,形成了天地人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的方便、灵活、开放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全国广播电视大学初步实现了以广播电视手段为主向以网络技术手段为主的教育技术的转变。基于多种媒体技术的开放教育已经成为电大教育的主流和方向,成为国家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宝贵资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搭建了服务平台。

与此同时,广播电视大学不断拓展与部委、行业协会、企业组织的合作,为创建学习型行业、学习型企业服务,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资格证书、岗位证书培训、新法律法规培训、创业设计培训、职工素质培训等非学历培训。2003-2010年,全国电大继续教育培训总量1039.19万人次,超过同期全国普通高校非学历培训量的总和。

为发挥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资源优势和网络优势,中央电大还承担了全国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和国内外其他教育机构提供规范、标准的社会化支持服务,为参加远程教育学习的学生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学习支持服务,提高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和综合效益。截至2009年,中央电大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奥鹏学习中心1423个,与40所试点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为200多个专业的30万名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承担了全国试点高校网络教育8门公共基础课550万人次的统一考试考务工作。

放眼未来绘新图——奠基国家开放大学的希望

回顾过往,电大历经30年辉煌。

然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形势,挑战依然存在。广播电视大学在教育思想观念更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远程开放教育、大力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以及探索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和终身教育体系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怎么解决?这是时代对电大的提问。

转型

建设开放大学!这是电大给出的答案,也是面对机遇和挑战选择的唯一路径。

建设开放大学,凝聚着电大人深思熟虑的智慧结晶。

首先是对“天时、地利”的考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描绘了国家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建设开放大学是实现国家教育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

为了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明确北京、上海、广东、江苏、云南五省市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展“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的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作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这些政策契机,为广播电视大学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机遇、指明了方向。

其次是对自身现状的清醒认识。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广播电视大学没有开放大学之名,但有开放大学之实。30年来,中央电大与44所省级电大、929所地、市级电大分校,1852所县级电大,3000多个教学点,6万多个教学班一起,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城乡,运行协调有序,规模世界第一,富有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系统,为国家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应用型人才,为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公平,推进高等教育多样化、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我们新时期开放大学的建设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建设一所体现现代科技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整合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并重,办学网络立体覆盖全国城乡,面向广大社会成员,没有围墙的远程开放大学,是电大已经绘就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的美好蓝图。

“五年以后,你将可以在网上免费获取世界上最好的课程”,“而且这些课程比任何一个单独的大学提供的课程都要好”。比尔·盖茨这段话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被开放大学变成现实。

肩负着责任和挑战、正在建设开放大学的电大充满着无限的生机。

责任编辑 张小华

推荐访问: 史上 奇迹 创造 教育

【创造教育史上的奇迹】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
  • XX委高度重视党校的建设和发展,出台《创建全省一流州市党校(行政学院)实施方案》及系列人才培养政策,为党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州委党校在省委党校的悉心指导下、州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

  • 为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树牢“清新简约、务本责实、实干兴洛”作风导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执纪执法铁军,经县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转变作风工作

  •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发展活力,按照中共XXX市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个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工作队与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共同研究谋划xx村

  • 今年来,我区围绕“产城融合美丽XX”总体目标,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山水相连,林水相依”以及“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园城一体”的建设思路,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房地产开发和城市风貌塑

  • 同志们:新冠疫情发生至今已有近三年时间。三年来,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集团公司范围内未发生一起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当前国际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疫情多

  • 我是毕业于XX大学的定向选调生,当初怀着奉献家乡、服务人民的初心回到XX,在市委的关心关爱下,获得了这个与青年为友的宝贵历练机会。一年感悟如下。一要对党忠诚,做政治坚定的擎旗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

  • 同志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全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我县安全生产和安全隐患大

  • 2022年市委政研室机关党的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届X中X会和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自觉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

  •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直机关基层党建示范点工作会议,一方面是对各示范点单位进行表彰授牌,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这种会议交流的方式,给大家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和机会。市直工委历来把创建基层

  •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学校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要求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部、×××厅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要求,认真落实驻地防疫部门的工作举措,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以最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