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为核心价值的高校德育定位研究

| 浏览次数:

[摘要]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为核心价值观来定位德育价值体系,是当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本举措。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是以科学世界观为基础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价值。因此,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为核心来建构当代我国高校德育体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利益观 核心价值 高校德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07)05-0010-05

经济全球化浪潮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改变了我国人民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现实世界的生活图景。世界市场和世界交往使人们的存在成为了一种世界历史性的存在,人们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发展空间空前膨胀,视域豁然开阔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主体多元化,多元价值取向对传统的价值模式提出了挑战。多元的主体价值观与我国传统的一元集体价值观成为了两难选择,生活价值观与共产主义的理想价值观成为现实与理想相互背离的两极。高校德育的核心价值缺位,这就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核心价值的确立是高校德育定位的前提。在核心价值观缺位的氛围里,任何使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的企图都是不可能的。在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上升为核心价值,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为核心价值来定位高校德育价值体系,是当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本举措。

一、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是以科学世界观为基础的价值观

由于受前苏联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和我国“左”的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大误解就是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忽视物质利益,只讲政治和阶级斗争的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水火不相容的。其实恰好相反,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为核心的价值观。所谓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是指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决定精神、利益决定思想为基本出发点,揭示当代社会发展的源泉、动力、过程和目标,阐述当代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中的理想、信仰、人生和价值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可以概括为四个主要方面:(1)利益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在批判鲍威尔把思想和革命激情看成历史活动的决定性因素的唯心主义错误时说道:“‘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1]在马克思那里,利益不是一种抽象观念,利益也不是边沁等人的功利主义的心理联想,更不是利己主义的个人私利,而是指以物质生活条件为基本内容的物质利益。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利益是生产力乃至社会发展的内驱力。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2]对物质生活资料的需要是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的最初动因,随着这种需要的满足,人们又产生精神生活等需要。为了满足这些需要,人们创造满足“一切”需要的各种工具和方式,从而推动了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3)利益关系是经济关系的表现,社会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利益矛盾。恩格斯说:“每一既定的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3]不同社会经济关系的不同阶级都是不同阶级的利益关系的代表者,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共同体都是“虚假的共同体”,它们代表的都是少数人的利益,只有共产主义社会代表了全人类利益。(4)上层建筑的任务就是代表那些在经济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利益,维护和调整一定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关系。[4]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是人们对利益和利益关系最基本的立场和态度,它为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和价值观提供了世界观基础和前提。

首先,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是以科学世界观为基础的价值观。马克思说:“正确理解的个人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5]利益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伦理道德价值的基本问题。道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道德价值作为实践精神,它与人们的利益、目的和理想的要求相联系,产生于人类利益“应有”与“实有”、“应当”与“是”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意识及其如何实现应当的要求。价值观最为核心的是如何正确对待物质利益,形成道德价值选择、价值判断的观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就是以利益为基础的价值选择、价值判断的观点。可见,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就是马克思主义利益观。

在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那里,比如新自由主义代表哈耶克,为了强化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总是形而上学地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集体与个人的关系绝对地看作是互不相容的两极,鼓吹个人主义是人类社会的终极价值观。事实上,马克思从来没有从集体与个体、社会与个人的两极对立来谈论共产主义。马克思说:“无论利己主义还是自我牺牲,都是一定条件下个人自我实现的一种必要形式。”[6]在资本主义社会,个人的生存方式以物的依赖性为特征,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尖锐对立,因而自我实现的基本形式就是建立在对物的依赖性为基础上的利己主义或个人主义。而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协作形成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个人的生存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个人既摆脱了人的依赖性关系,也摆脱了物的依赖性关系,个人真正独立、自由地存在和发展自身,个人自我实现的形式就不再是利己主义的个人主义,而是自我牺牲或自我奉献。这就是说,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作为个人自我实现的必要形式,都是由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

在批判施蒂纳利己主义的个人主义时,马克思说:“共产主义者既不拿利己主义来反对自我牺牲,也不拿自我牺牲来反对利己主义,理论上既不是从那情感的形式,也不是从那夸张的思想形式去领会这个对立,而是在于揭示这个对立的物质根源,随着物质根源的消失,这种对立自然而然也就消灭。”[7]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世界观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对立,实际是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对立的表现。这种对立的根源,决不能通过人的本性和个人的情感来认识。它的最终根源只能是在“一定的当然不以意志为转移的生产方式内”。

其次,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价值目标是“每个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为基本原理,阐述了共产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以后,说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8]问题是“每个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究竟是如何可能呢?马克思说:“要使这种个性成为可能,能力的发展就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这正是以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生产为前提的,这种生产才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9]首先,人的全面发展以市场经济交换价值的生产为前提。在人类社会初期,也产生了单个个人的全面性,但那是一种没有丰富性的原始的动物式的全面性。在以市场经济交换价值的生产为前提的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被异化为物的关系。但这种异化的全面性同时也造成了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全面性。其次,个人个性的全面发展主要是个人能力的发展。个人能力不是指单个人的自我发现的能力,而是指称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协作形成的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这种生产能力要求物质生产的劳动不仅是具有社会性的劳动,而且同时是具有一般性和科学性的劳动。个人在这种生产劳动中,不是“用一定方式刻板训练出来的自然力,而是一个主体,这种主体不是以纯粹自然的,自然形成的形式出现在生产过程中,而是作为支配一切自然力的那种活动出现在生产过程中”。[10]个人个性的全面性实质就是个人作为主体在生产过程中具有支配一切自然力的活动能力。个人能力的全面性意味着人们既摆脱了人的依赖性关系,也摆脱了物的依赖性关系,即实现了个人关系、个人交往的全面性。可见,个人个性的全面发展是历史的产物。在前共产主义的“虚幻的集体”中,由于生产力的不发达,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协作不可能形成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它不仅不能使每个人的自由个性全面发展,甚至仍然在一定的条件下不可避免地妨碍个人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比如,封建社会人对人的非人性的依赖关系,资本主义社会物和金钱的统治。 哈耶克把资本主义“虚幻的集体”中的个人主义看作是终极价值目标,显然是十分荒谬的。与此相反,未来共产主义联合体才是马克思所说的“真实的集体”。在那里,不再存在人对人、人对物的那种外部的非人性的统治关系,“每个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才会成为可能。

二、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价值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元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在这里,沿用计划经济中所形成的道德价值理论是不适宜的。恩格斯说:“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11]由计划经济所形成的经济关系本身不是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的实际关系,由此所获得的道德观念就不是符合实际关系的“应当”,把这种不符合实际关系的“应当”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价值观念,当然不可能有实际的作用和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市场经济是利益经济,利益概念成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成性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多元主体的利益选择是价值观的核心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看来,道德是人们利益关系的反映,道德不过是利益的特殊表现形式和实现利益的特殊手段,由这种道德准则而形成的价值选择标准必然具有强烈的功利性。在多元利益主体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上升为当代社会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主要矛盾。因为市场经济离不开商品交换,而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是不同的“经济人”各自从自身利益出发的等价交换,它是市场经济的通行规则。市场经济就是按照这种原则来运行的。市场经济是当代社会资源配置的最有效的机制,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利益的等价交换原则的自利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侵入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各个领域。个人生活领域包括家庭、消费、休闲、交往、子女教育等,公共生活领域包括文化生活、政治生活、公共社团(如妇联、青年团、工会和由民政部门管理的各种团体组织)的组织生活等。个人生活领域活动规则主要靠家庭伦理、传统习惯、血缘关系、个人爱好倾向和期望来维持。公共生活领域虽然有的与政治相联系,但是作为个人政治选择和经常性的活动方式,它属于日常公共生活。日常公共生活以公共组织活动原则和章程来规范。市场等价交换的原则作为市场经济的通行规则,首先侵入个人日常生活领域。等价交换原则冲击传统家庭人情交往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割断了昔日血缘关系的脐带,金钱成为了尊贵卑贱的象征,亲情构筑的堤坝被金钱和功利的洪水冲得七零八落。更加不容忽视的是,等价交换的原则对日常生活公共领域的侵入超过了个人生活领域。它对组织章程的理想价值目标提出了尖锐的挑战,人们的价值理想取向开始歪曲。由于党团组织在现代社会政治生活和权力分配中的突出作用,等价交换原则对日常公共生活侵入的最高形式就是权力“寻租”现象。由于权力的公共性,而在交换时,公共的权力变成了私人生活的工具。这样一来,金钱作为一种通行规则就上升为统治支配地位。金钱通过支配和奴役人,然后支配权力。权力“寻租”现象虽然只发生在少数公职人员身上,但是由于公职人员的社会形象作用,他们的行为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以致对整个社会个人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中正确的道德价值选择标准都有所影响,使各种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更加凸现出来。

但是,道德的价值选择是主体自主自觉自决的选择,在多元主体的利益矛盾相互冲突的利益选择中,道德主体自主的道德意识和价值尺度就决定了道德主体道德选择的价值取向。所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价值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作为核心价值,才能在多元利益主体的利益矛盾相互冲突的利益选择中,逐渐形成道德主体自主自觉自律的道德意识,为道德主体自主自觉自决的价值选择提供科学的价值尺度和标准,在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领域,正确理解和处理利己与利他、国家与集体、社会与个人、整体和局部、代内之间与代际之间、人民群众的长远根本利益和眼前正当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为核心价值建构当代高校德育体系

近代以来,利益观问题成为了西方道德理论两大主流学派的核心问题,功利主义从“自爱”,即人的自利出发,认为真正的善就是自利价值目标的实现;形式主义则认为,善的价值就是主体善的意志的自我实现。利益冲突也是当代全球化冲突的核心问题。如何认识全球化冲突,全球化冲突的根源是什么?近代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及其理论传统的继承人都不能对全球化的利益冲突作出科学的解释。功利主义尽管反映了资本主义的实际利益,但是它把少数个人利益的满足作为善的价值,这是错误的;形式主义虽然揭示出了道德的自律本质,但是它割裂了道德价值与时代的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也是片面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把文明的冲突看成是今后全球政治的决定性的原因。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直接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世界”的理论提出了挑战,在国际上产生较大的影响。特别是美国“9·11”事件发生以后,给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难题。当代世界果真是文化的、文明的冲突替代了经济的、意识形态的冲突吗?亨廷顿将世界文明划分为八种文明,即西方文明、儒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斯拉夫文明等。他说:“随着冷战结束,国际政治越过了自身的西方阶段,其核心部分已是西方文明和非西方文明以及非西方文明之间的相互作用。”[12]亨廷顿的八种文明冲突论,实际上是两种文明冲突,即西方文明和非西方文明。亨廷顿把全球化冲突仅仅说成为宗教的文化文明冲突,显然有悖于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基本原理。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传统、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心理习惯和语言的冲突,只是冲突的外部形式。语言可以有不同,但只要国家利益一致,就可以相互拉起手来。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尽管有异,但为了国家利益,就可以相互融通。世界市场的形成,为了共同的利益,因而必须有共同的市场规则和秩序,WTO的重要性因而凸现出来。WTO就是不同文明不同文化国家的贸易组织。这种共同的贸易组织带来的普遍的交往和贸易,无疑会冲击那些地区的文化文明。但十分明显,当文化、文明与利益冲突时,人们主要选择的是利益。可见,当代世界冲突的内在根源是利益,即不同国家的国家利益、不同民族的民族利益、不同文明实体的不同利益。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揭示了全球化冲突的内在根源和真正秘密。

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同当代的对话,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在现时代的意义和价值。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中国化,创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比如,毛泽东提出的“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的人民利益观,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等重要的利益理论,尤其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为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这种意义和价值使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在21世纪闪耀着灿烂的光辉。可以说,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为核心价值来定位高校德育体系,可以使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和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过去,高校德育定位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德育定位政治化,用政治目标来定位德育目标;二是脱离社会生活实践,离开我国的国情,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来定位德育目标。这两个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那就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的基本精神。伦理观念实质是一定经济利益关系所反映的道德观念的内化。它与外在的政治目标的实现途径完全不同。我国的基本国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一种利益经济,高校德育定位如果离开了市场经济的实际,德育思想就离开了自己的利益基础。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必然使自己“难堪”。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科学分析了利益与道德的关系,用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来定位高校道德教育,就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现象作出科学说明,使学生面对市场经济出现的道德现象有了基本立场和态度,为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目标的选择提供一个科学标准。

当代我国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如何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建构一个公正、公平与合理的利益格局。合理的利益格局的形成首先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发展生产力,它是实现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的利益格局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就是不同的利益主体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正确理解不仅要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为核心价值,而且必须以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为前提。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就是以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为前提的价值观。所以,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作为核心价值建构当代我国高校德育体系,不仅推进和深化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研究和教育层次,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对培育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情操和树立共产主义理想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03,166.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3][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9,434.

[4]谭培文.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6][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75.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8-109.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13.

[12][美]S·P·亨廷顿.文明的冲突?[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4(8).

谭培文/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推荐访问: 马克思主义 德育 定位 利益 高校

【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为核心价值的高校德育定位研究】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
  • XX委高度重视党校的建设和发展,出台《创建全省一流州市党校(行政学院)实施方案》及系列人才培养政策,为党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州委党校在省委党校的悉心指导下、州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

  • 为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树牢“清新简约、务本责实、实干兴洛”作风导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执纪执法铁军,经县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转变作风工作

  •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发展活力,按照中共XXX市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个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工作队与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共同研究谋划xx村

  • 今年来,我区围绕“产城融合美丽XX”总体目标,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山水相连,林水相依”以及“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园城一体”的建设思路,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房地产开发和城市风貌塑

  • 同志们:新冠疫情发生至今已有近三年时间。三年来,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集团公司范围内未发生一起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当前国际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疫情多

  • 我是毕业于XX大学的定向选调生,当初怀着奉献家乡、服务人民的初心回到XX,在市委的关心关爱下,获得了这个与青年为友的宝贵历练机会。一年感悟如下。一要对党忠诚,做政治坚定的擎旗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

  • 同志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全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我县安全生产和安全隐患大

  • 2022年市委政研室机关党的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届X中X会和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自觉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

  •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直机关基层党建示范点工作会议,一方面是对各示范点单位进行表彰授牌,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这种会议交流的方式,给大家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和机会。市直工委历来把创建基层

  •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学校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要求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部、×××厅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要求,认真落实驻地防疫部门的工作举措,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以最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