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浏览次数:

【摘要】带状疱疹属于临床常见病,其是由水痘及带状疱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皮肤病,如免疫力降低的儿童感染此病毒后,会引发水痘;而部分人感染后则不会出现水痘,即为隐性感染,使此类患者成为病毒携带者。带状疱诊病毒为嗜神经性,当其侵入到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后,会沿着神经移动到脊髓神经节中,当宿主免疫细胞下降时,病毒会被激发出来,使得神经节发炎、坏死,同时被激活的病毒會沿着周围神经纤维移动到皮肤,从而产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且年龄越大,神经痛会越严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以神经分布区剧烈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证实,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主要发现机制与周围神经出现生理性病变改变有关,同时也与中枢神经、精神因素等有关。本次研究就以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制展开综述,为临床研究提供一份参考。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制;研究;展望

【中图分类号】R75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9..02

目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尚没有对其发病机制进行统一定论,多数临床医师表现,其的出现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发作使得神经组织内出现炎性水肿、出血等有关[1]。且大量临床表现,患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神经系统均受到水痘-带状疱诊病毒的严重损伤,特别是神经元细胞数量减少较为显著,且髓鞘粗神经纤维轴减少较多,且还出现了明显的胶原化现象[2]。随着脊髓后根神经节内的慢性炎性细胞的浸润,使得中枢出现敏感化,故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3]。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又是带状疱疹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多发于老年人,症状会持续数年或是数月,对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社交活动,还会对其睡眠、饮食造成严重影响[4]。故本次研究主要

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制进行探讨,以此展研综述。

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定义

带状疱疹是因首次感染病毒后,病毒受刺激后再次复苏引起的神经节、神经及其支配性皮肤疾病[5]。此病症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统计发现,60岁以上患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者占25%左右,且有2%的患者疼痛已持续了5年以上[6]。而疼痛又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主要症状,且疼痛又是少数患者的唯一表现,多数患者表现为烧灼样疼痛或是电击样痛,一部分患者甚至还会出现瘙痒性疼痛[7]。临床多数学者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由于带状疱疹皮肤愈合后,受累区域出现持续3个月以上疼痛为主的慢性神经性疼痛综合征,临床症状为持续性疼痛、跳痛为主,且患者还伴有痛觉过敏或是异常性疼痛[8]。

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理改变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主要是由相应神经纤维、神经元纤维炎性浸润,使得华勒氏出现变性,引起神经脱髓鞘改变、出血性坏死[9]。解剖研究发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痛根神经节出现卫星状态,淋巴细胞浸润与节细胞出现退行性改变,出现局部脑膜炎、节段性脊髓炎等[10]。由此可知,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会表现出特异的脊髓后角萎缩。

3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产生

不同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均具有一定的差异,即出现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将其分为自发性疼痛、异常性疼痛[11]。

4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制

4.1 周围神经发病机制

4.1.1 周围神经炎症

带状疱疹病毒复苏后,会增加复制量,导致支配的皮肤出现疱疹,从而引起炎性反应。此外,除了皮肤、外周神经出现炎症,使得相对应的感觉神经也出现的炎症及出血性坏死现象,严重时还出现神经元的缺失或坏死[12]。此现象在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部分患者会治愈,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会受外界的影响,诱发炎症浸润,此类患者在治愈过程中,出现永久性的病理改变,即外周重塑性改变,最终出现与损伤前不一样的外周神经功能非正常愈合,使得此类患者疼痛仍然存在[13]。

4.1.2 神经传导异常

患者感染带状疱疹病毒后,外周神经组织会出现坏死、炎症、脱髓鞘等现象,使其出现相应的感觉神经节,如背根神经节细胞减少、背根神经节出现淋巴细胞浸润等,以上病理性改变,会使初级神经纤维受损,而没有受损的神经纤维、脊髓疼痛信号元会形成一个新的连接,即中枢突触,此形态的改变,是引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主要原因[14]。带状疱疹患者出现后遗神经痛时,其周围神经干出现炎症,当患者神经受损后机体生长因子会增高,而在受损的神经长出新芽时,神经活跃度较高,减少了外周神经伤害性感受器的阈值,从而引起触觉异常疼痛[15]。大量临床证实,带状疱疹患者必病部位的皮肤神经轴突出减少,且还出现失神经支配,因此,异常性疼痛程度与失神经支配呈相关性[16]。

4.1.3 电生理改变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会导致神经髓鞘失去相应的绝缘作用,此情况易使一个轴突神经冲动引发至其它神经轴突上,从而使大范围的神经出现冲动,使患者出现感觉异常现象[17]。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会增加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中的相关基因,故在临床治疗上,选择相应离子阻滞剂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此外,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会显著增加背根神经节内电压门控通道中的钠离子水平,故在治疗中,通过应用阻断突触后膜的钠离子,来阻滞信息的传递,对谷按酸的释放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18]。

4.1.4 外周神经的敏化

当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出现炎症后,神经元会释放神经激肽A、P物质等,增加伤害性感受器刺激的敏感度;且神经轴出现的再生轴突新芽,也会使周围神经元自发放电,致使外周神经敏化。

4.2 中枢神经发病机制

4.2.1 中枢神经形态改变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中枢神经系统会出现与外周神经系统相近的形态变化,且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还会出现脊髓后角萎缩。

4.2.2 中枢神经电生理改变

当患者单纯被疱疹感染后,机体的感觉神经会自发放电,主要是由于疱疹病毒复制诱发了感觉神经元中的兴奋性,形成突触;而此突触是电偶联,并非化学突触。因此,此机制也是疱疹病毒引起后遗神经痛的主要机制。临床研究表现,神经神经传入突触会减少,从而引起相应脊髓神元自发放电,使其出现自发性疼痛感,主要是由于外周神经损伤会增加电活动,脊髓背角会抑制中间神经元,使其出现死亡或是出现功能性失常,最终减少初级传入神经元的减少[19]。

4.3 精神因素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会出现不良的心理反应,如焦虑、恐惧、悲观、抑郁等,给予其心理干预及精神治疗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感。由此说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发现与其精神因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4.4 免疫因素发病机制

临床症实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会明显降低,如CD4+、CD4+/CD8+,由此可知,免疫因此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出现有着相关性。

5 展 望

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发病机制进行分析,在临床治疗上,可针对患者的实际发病情况,针对性给予相应的治疗及预防策略。如在治疗中,应避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出现感觉神经形成改变与电生理改变,从而防止病情出现进展性改变,降低发病几率。此外,研究表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会出现广泛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及外周神经系统改变,故在治疗过程中,不要只针对疼痛过行治疗,还需对以上神经系统改变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临床还可将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从发病机制入手,从根本上提高治疗效果,促使患者病情尽快康复。

6 结 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一种病因明确但发病机制不明确的疼痛综合征,因此,在临床预防与治疗中,并先对其发病机制开展针对性研究。且在治疗中,应将如何改善急性带状疱疹外周神经损伤为主要治疗原则,从而提高愈合率,减少异常钠通道中的表达,减少残留神经芽再生,从而减轻外周感觉的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陈 燕,丁小洁,陈 星,等.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因素分析及预防[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8,24(05):494-496.

[2]凌晓瑜,张慧君,卜林凌,等.近5年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概况[J].中医文献杂志,2018,36(05):69-72.

[3]郑英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相关因素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5):53.

[4]赵晓玲.T淋巴细胞亚群与带状疱疹关系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3):32-33+74.

[5]张德新,喻 田,曹 嵩.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8,41(04):509-512+518.

[6]朱 骏.玄白冰散穴位贴敷配合电针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8.

[7]布晓婧,刘彤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现状[J].皮肤病与性病,2018,40(02):189-192.

[8]吕永梅,杨春俊,张学军.环状肉芽肿的病因及相关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31(12):1371-1373.

[9]罗庆金,欧阳建彬,张 洫.带状疱疹传染性分析及预防[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5):165-166.

[10]丁伟民,吴 玮,郑旺福,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继发感染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22):5137-5140.

[11]张 颖,顾晓虹,朱 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脊髓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7,23(21):4256-4261.

[12]陈 娓,刘军连.带状疱疹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7,34(01):33-38+5.

[13]夏天保.带状疱疹的治疗及后遗神经痛发病机制的研究[J].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5,17(02):124-127.

[14]史睿亭,徐泽华,贾淑贤,等.浅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06):171.

[15]刘 婷,马亚南,吴 含,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7):141.

[16]周世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皮肤病与性病,2011,33(04):204-206.

[17]刘爱英,王明晓.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1,27(01):34-36.

[18]蒋玲霞,廖远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进展[J].江西中醫药,2009,40(11):78-79.

[19]Irving G.Once-daily gastroretentive gabapentin for the manage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an update for clinicians[J].Therapeutic Advances in Chronic Disease,2012,3(5):211-8.

本文编辑:刘欣悦

推荐访问: 带状疱疹 研究进展 神经痛 发病 机制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
  • XX委高度重视党校的建设和发展,出台《创建全省一流州市党校(行政学院)实施方案》及系列人才培养政策,为党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州委党校在省委党校的悉心指导下、州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

  • 为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树牢“清新简约、务本责实、实干兴洛”作风导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执纪执法铁军,经县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转变作风工作

  •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发展活力,按照中共XXX市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个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工作队与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共同研究谋划xx村

  • 今年来,我区围绕“产城融合美丽XX”总体目标,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山水相连,林水相依”以及“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园城一体”的建设思路,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房地产开发和城市风貌塑

  • 同志们:新冠疫情发生至今已有近三年时间。三年来,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集团公司范围内未发生一起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当前国际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疫情多

  • 我是毕业于XX大学的定向选调生,当初怀着奉献家乡、服务人民的初心回到XX,在市委的关心关爱下,获得了这个与青年为友的宝贵历练机会。一年感悟如下。一要对党忠诚,做政治坚定的擎旗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

  • 同志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全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我县安全生产和安全隐患大

  • 2022年市委政研室机关党的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届X中X会和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自觉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

  •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直机关基层党建示范点工作会议,一方面是对各示范点单位进行表彰授牌,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这种会议交流的方式,给大家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和机会。市直工委历来把创建基层

  •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学校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要求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部、×××厅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要求,认真落实驻地防疫部门的工作举措,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以最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