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手术麻醉的神秘面纱

| 浏览次数:

“麻沸散”神秘了1700年

在很久以前,我国就有了关于手术麻醉的传说和记载,例如“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很久以来就千方百计寻找治病止疼的良药。1596年,医学鼻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介绍了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1743年,赵学敏所著《串雅内编》介绍了由草乌、川乌、天南星、蟾酥、番木鳖等组成的开刀药方。

东汉三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华陀,以他在当时来说称得上杰出的外科手术著称于世。《后汉书》和《三国志》等文献记载了他的事迹,其中关于腹腔外科手术的描述,文字虽然不长,给人的印象却十分深刻。《后汉书》中有一段说,当疾病郁结在人体内部,用针灸和服药的办法不能治愈时,让病人先用酒冲服麻沸散,等到病人犹如酒醉而失去痛觉时,就可动手术,切开腹腔或背部,把积聚(类似肿瘤)切除。如果病在肠胃,那就要把肠胃切断,除去积聚和疾秽的东西,清洗干净,然后把切断的肠胃缝合,在缝合处敷上药膏,四五天创口就愈合,一个月可以恢复正常。

这种描述确切地告诉我们,华陀曾经成功地做过腹腔肿瘤切除术。他为了完全摘除肿瘤,还曾做过肠胃部分切除吻合术。我们知道,这样的手术即使在今天,仍然还算是比较大的手术。大的外科手术,能否顺利进行和取得成功,和麻醉是否理想关系密切。华佗在1700年前所以能成功地进行这样高明而成效卓著的腹腔外科手术,是和他已经掌握了麻醉术分不开的。华伦的麻醉术,继承了先秦用酒作为止痛药的经验和应用“毒酒”进行麻醉的传统,创造性地用酒冲服麻沸散。酒本身就是一种常用的麻醉剂,即使现代,外科医生还有用酒进行麻醉的。

可惜的是麻沸散的药物组成早已失传,所以在1700年后,它还将继续的“神秘”下去。据研究,它可能和宋代窦材、元代危亦林、明代李时珍所记载的睡圣散、草乌散、蒙汗药相类似。窦材的《扁鹊心书》记有用睡圣散作为灸治前的麻醉剂,它的主要药物是山前花(曼陀罗花)。危亦林的正骨手术麻药草乌散,是以洋金花(也是曼陀罗花)为主配成的。日本外科学家华冈青州于公元1805年用曼陀罗花为主的药物作为手术麻醉剂,被誉为世界外科学麻醉史上的首创,实际上晚于我国几百年。华佗做过的外科手术和使用的麻醉术,绝非仅有的独例。秦汉以后,不论隋唐还是宋元,不少医药文献以至于史书小说,都有过这方面的生动记载,例如,隋代的巢元方和元代的危亦林等都描写过断肠吻合术。明代的玉肯堂和外科医学家陈实功,还曾成功地做了难度很大的落耳再植和断喉(因外伤或自杀切断气管)吻合术等。

现代麻醉走了条“曲线报国”的路

《辞海》中的麻,即麻木与感觉不灵之意;醉是饮酒过量或药物作用而致神志不清或暂时失去知觉。而麻醉则是将药物或针刺方法作用于人体,使人体全部或机体的局部暂时的失去知觉、无痛感,以创造手术条件,达到治疗目的。就麻醉而言,从其出现发展到演变成一门现代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走过了一段曲折而艰辛的历程,这里面也包含着无数的失败。

早先的麻醉是由外科医生自己施行,麻醉后再手术。1846年,伴随着乙醚麻醉的成功,标志着麻醉学进入了初级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麻醉工作逐渐有专业人员实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外科学在麻醉的辅佐下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促使麻醉专业成为独立的学科,即麻醉学。这些学科的发展不仅可指导临床麻醉实践,而且使麻醉的含义远远超越了以单纯的止痛来达到手术目的,麻醉的范围从临床麻醉已逐渐扩展到疼痛诊疗学和复苏与重症监测治疗学。故“麻醉”一词已越来越难以表达本学科的内涵。

现代临床医学上的麻醉一般分为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和局部麻醉。由于局部麻醉操作单纯、简便,往往由手术医师自行操作即可。而前三种必须由麻醉医师实施,并全程监测、管理、调控与治疗,其目的:既要达到手术中无痛,又要为手术操作创造良好条件,还要保障病人围术期的生命安全。大家常言的“全麻”或“吃蒙药”,即是麻醉学中的全身麻醉。而人们流传中的“半麻”,则是医学术语中的椎管内麻醉与神经阻滞。所谓全身麻醉即病人意识消失情况下接受手术治疗。而“半麻”则是使手术操作部位和相临近的组织、器官无疼痛之感,但病人神志则处于清醒状态。

麻醉师在国内有了3万人

我国麻醉专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很快,但不平衡。麻醉专业人员的质和量都与国际平均水平相差甚远。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专业人员3万人,包括麻醉主治医师以上的专业人员、麻醉住院医师及麻醉护士。据调查,由于麻醉范围的新药、新技术、新仪器、新的有关知识发展很快,国家已制定了主治医9年以上的继续教育制度,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临床麻醉发展是必然的,麻醉的科研必然也会得到很大的发展。

进入20世纪50年代,在临床麻醉学发展的基础上,麻醉的工作范围与领域进一步扩展,麻醉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充实提高,麻醉操作技术不断改进完善,麻醉学科和专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现代麻醉学的历史不过150年,是医学领域中一个新兴的学科,这门学科是随着医学学科的发展,以及临床工作的需要,集中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其他学科的有关理论,应用近代科学技术成果于临床而建立起来的,目前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手术就有风险,麻醉风险因素大致可分为不能改变与能够改变两大类,不能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病人的年龄、手术类型、紧急与否等:能够改变的危险因素主要指术前病人的生理病理状态,即病理_生危险因素,术前是否能调整到最佳状态。现代麻醉技术能最大程度地监测和调控病人的脏器生理功能,但由于麻醉期间出现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麻醉处置失误、药物的相互作用、手术的不良刺激等因素均可导致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麻醉风险可发生在整个围术期的任何时间,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可对病人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或带来经济损失,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医疗行业面临着对生命安全保障的挑战,其风险程度之高可能位居各行业之首,而麻醉专业处于外科救治中的重要环节。多种因素使其置身于变化和未知状态之中,因此,其风险程度应高于同行业中的其它专业。

麻醉意外,谁来买单?

麻醉意外应是偶然事件,且往往突然发生,然而必有其病理基础和诱发因素。虽然其原因众多,但可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是病人因素,病人是麻醉风险的承受者。病人的年龄、病情的严重程度、病变性质、主要脏器功能状态、潜在疾病以及病人对治疗、操作和各种处理措施的反应等均可影响麻醉的安全性;第二是麻醉因素,麻醉医师在意外和并发症的预防

和处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医生本人的临床经验、操作技巧、理论知识、工作作风和态度、精神一与情绪、应变能力等均能明显影响对病情的观察和判断水平、处理措施的及时与准确;第三是手术因素,包括手术的危险性、手术时机是否恰当、手术操作问题、医生是否有不良习惯;第四是环境因素,无关问题是否会致使医护人员精力分散。在以上诸多风险原因中,病人因素占83%,手术因素占10%,麻醉因素占4%,术后处理不当占3%,而麻醉风险因素的排位应为:准备不足、选择不当、救治不力、药物过量。另外需要知道的是,选成麻醉死亡的常见原因为:低氧血症、低血容量、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用药过量、误吸、准备不足、观察不细和处理不当。其中70%为人为因素和机械故障所致,绝大多数应该能够避免发生。

基层医院麻醉安全令人担忧

随着基层医院手术科室业务量的不断拓展及部分患者难以承受大医院的医疗费用,基层医院的手术量随之增加,同时在围手术期麻醉医疗差错事故也呈上升趋势。有资料显示基层医院所占比例在70%以上,令人关注。从资料分析,除部份与患者术前的病情及手术相关外,绝大多数失误与麻醉制度不健全诸多因素有关。

目前大多数基层医院,麻醉科建制并不完善。1987年国家教委、卫生部先后下文将麻醉科定为二级学科,一级-临床科室,但时至今日,麻醉科仍未完全摆脱在医院医技科室的从属地位,更谈不上与其他临床科室共享应有的权益。具体表现在科室资金投入不足,编制不够,人员学历、职称、技术级别普遍偏低等。“以护代医”或没有学历,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上岗,设备陈旧落后,不配套,麻醉药品缺乏,甚至连起码的简易麻醉机都没有。许多医院还停留在一根针、一支药的条件下实施麻醉,更谈不上监护设备的使用,仅靠耳听、手摸、眼看等低水平的监护手段,一旦发生异常突变,极易失去抢救的最佳时机,惨痛教训时有发生。即便如此,许多基层医院的麻醉科医生除承担繁重的临床工作外,风险大、地位低处境也常常困惑着他们,也极大地影响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倘若麻醉队伍缺乏稳定性,就更谈不上学科的梯队建设。发生手术医疗差错事故又往往先从麻醉医生查起,甚至背上“冤屈”,心态极易失衡。再者,人们常以手术大小来认定麻醉风险,可麻醉风险并不是以此来决定的,这也就是只有小手术而无小麻醉之说。

麻醉过程,规范代表平安

对于每一个需要手术的患者来说,在麻醉这个过程中,规范就代表平安。为此,记者专门采访到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麻醉科主任卿恩明。卿恩明主任告诉记者,安贞医院麻醉科于1984年4月伴随安贞医院建立就已经成立了,历经多年的发展,现已拥有50名高层次的医、护和技术人员。现在麻醉科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前提下,配备了现代化层流手术间20个,每个手术间都配有先进的麻醉机及监护系统。2004年麻醉科建立麻醉后恢复室后,至今已收治病人几千例,为术后病人的安全提供了保障。这些也都使得安贞医院麻醉科成为一个人员素质突出、技术设备先进的工作团体,为开展各种手术的麻醉以及提高麻醉安全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结合安贞医院各手术科室齐全的特点,安贞医院麻醉科能采用各类麻醉方法完成各手术科室的日常手术麻醉任务,尤其在心、胸、血管手术麻醉领域具有较突出的地位,能圆满完成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和冠心病等心脏手术以及各种胸外科和血管外科手术的麻醉。手术麻醉的对象从新生儿到高龄病人,手术麻醉的种类从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到心、肺、肝、肾等大器官移植术,均能取得安全、满意的麻醉效果。随着其他治疗手段和检查手段的发展,麻醉科还承担起手术室以外非手术病人的麻醉,如心血管造影病人的麻醉、心脏介入治疗的麻醉、大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麻醉以及核磁共振检查的麻醉等等。

近几年来,合并心脏病的非心脏手术病人开始逐渐增多,这类病人多为高龄且合并症多,手术麻醉风险极高。安贞医院麻醉科利用设备和技术优势,充分发挥麻醉术后恢复室的作用,使得这类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得到极大的提高。1999年,麻醉科还开展了术后疼痛、癌性疼痛治疗和疼痛治疗门诊的工作,镇痛效果优良率达95%以上,明显减轻了病人痛苦,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深受病人的欢迎。

除完成麻醉工作外,麻醉科还协助完成各科室的抢救治疗,麻醉医生可在病房及急诊抢救中心熟练完成气管插管、动脉置管测压、深静脉置管等技术操作。麻醉科在完成日常医疗任务的同时,还紧密结合临床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承担了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京华医学院本科生的教学和实习任务,已培养硕士研究生6名、外国留学生3名、进修医生250余名、在读硕士生5名,已举办全国心血管手术麻醉提高班2次、安贞爱德华血流动力学培训班4期。由科内同志编写的专业教材和著作有《麻醉医师培训教材》、《麻醉医师工作手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麻醉》等,其中卿恩明主任主编的《器官移植术与组织移植术麻醉学》和《心血管手术麻醉学》已分别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对全国器官移植的麻醉理论及临床工作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另外,麻醉科共发表论文150余篇,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励。

推荐访问: 面纱 麻醉 揭开 手术 神秘

【揭开手术麻醉的神秘面纱】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
  • XX委高度重视党校的建设和发展,出台《创建全省一流州市党校(行政学院)实施方案》及系列人才培养政策,为党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州委党校在省委党校的悉心指导下、州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

  • 为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树牢“清新简约、务本责实、实干兴洛”作风导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执纪执法铁军,经县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转变作风工作

  •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发展活力,按照中共XXX市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个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工作队与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共同研究谋划xx村

  • 今年来,我区围绕“产城融合美丽XX”总体目标,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山水相连,林水相依”以及“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园城一体”的建设思路,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房地产开发和城市风貌塑

  • 同志们:新冠疫情发生至今已有近三年时间。三年来,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集团公司范围内未发生一起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当前国际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疫情多

  • 我是毕业于XX大学的定向选调生,当初怀着奉献家乡、服务人民的初心回到XX,在市委的关心关爱下,获得了这个与青年为友的宝贵历练机会。一年感悟如下。一要对党忠诚,做政治坚定的擎旗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

  • 同志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全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我县安全生产和安全隐患大

  • 2022年市委政研室机关党的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届X中X会和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自觉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

  •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直机关基层党建示范点工作会议,一方面是对各示范点单位进行表彰授牌,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这种会议交流的方式,给大家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和机会。市直工委历来把创建基层

  •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学校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要求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部、×××厅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要求,认真落实驻地防疫部门的工作举措,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以最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