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办学导向的“偏离”与“矫正”

| 浏览次数:

摘 要 中职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是调整我国人力资源结构、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增加社会积累的客观要求。中职教育出现以就业为导向和以升学为导向的“双向裂变”状况,主要是由于受到中职学校生源、中职毕业生就业质量以及追求高学历思维和部分地方政府功利思想的影响。“矫正”中职教育办学导向的“偏离”倾向,需要坚定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积极拓展招生领域,不断改革教育模式,推行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加强规制建设。

关键词 中职教育;办学导向;偏离;矫正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8-0020-05

教育的经济功能在于所培养的熟练劳动力或专门人才能否顺利就业,以及在解决就业问题中的作用[1]。合理确定各类型、各层次教育的办学导向,直接关系到国民就业状况,也涉及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怎样培养人才等一系列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及统筹中、高职教育发展等重要理念。各地实践证明,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在推进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中职教育出现以就业为导向和以升学为导向的“双向裂变”状况,有关理论研究也与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相悖。有学者认为,中职教育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对学生的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关注不够[2]。还有学者将就业教育称为终极教育,认为就业教育不利于人的全面持续发展[3]。可见,无论是实践层面还是理论层面,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尚需进一步明确,有关“偏离”办学导向的状况急需“矫正”。

一、中职教育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科学依据

中职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要求中职教育的实施主体——中职学校面向社会,把满足职业岗位需求和促进学生就业作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包括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及方法的确定等,都要取向于目标岗位要求[4],最终以毕业生就业率体现其办学成果。基于人力资源开发视角,中职教育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有着坚实的科学依据。

(一)调整人力资源结构

人力资源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人力资源结构与配置。陈国庆对北京市人才需求现状及类型结构的调查表明,2000、2005、2010年北京市理论型、应用型和实践型三类人才需求比例分别为1∶10∶37、1∶11∶40和1∶14∶70,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需求量逐年上升[5]。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发布的《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表明,2012年第四季度中职(含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普通中专)、高职高专、大学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求职者比例分别为1.28、1.01、0.93[6]。2013年第一季度仍呈现出中、高级技能人才供不应求,初级技能劳动者用人需求大幅增长的状况[7],中职毕业生市场需求量最大。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2013年被称为大学生“就业史上最难季”[8]。可见,我国现实教育层次结构不尽适应经济社会对人力资源结构与配置的需求,急需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进而加大中职毕业生的市场供应量。

(二)加快人力资源开发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现有人口总量达13.40亿人(未含港澳台地区),占全球总量19.14%,是世界上名符其实的人力资源大国。但是,由于我国拥有的6.56亿乡村人口接受教育年限相对较少,致使我国尚未进入世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通过发展形式多样的中职教育(含职业培训),将我国人口的数量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9]。据彭丽荃2010年调查,在全国农民工中,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职业技能培训的占52.4%。文化程度越低,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也越低,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学历农民工没有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分别占未接受过培训人员总数的73.7%、66.1%和53.1%[10]。中职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通过预期的专业分工和角色定位,能够把公民潜在的智力和体力资源转化为社会人力资源,使个人的社会价值得以发挥,可以有效缓解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现象,实现人力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合理匹配[11]。

(三)提升人力资源素质

当前,世界各国都把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作为促进就业的根本战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为促进民众就业的有效途径。从现实状况看,我国出现的就业难除教育层次发展不尽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待业人员缺乏必要的技术能力,或自身技术专长及水平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影响了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12]。同时,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要求企业在岗员工通过职业培训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满足企业转型升级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贾洪波研究表明,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以辽宁省为例,过去20年间有50%~74%的初中毕业生不能继续接受教育[13]。中职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仅能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所需的技术能力,并实现顺利就业,也将通过职业培训等继续教育,关注每一名劳动者的职业生涯,增加其就业质量和满意度。

(四)增加社会积累总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32个养老金统筹单位(31个省份和新疆兵团)有14个单位收不抵支,资金缺口达766.5亿元[14]。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到2015年,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将达到13.3年,接近或高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但是,由于我国企业科技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高学历人员只能“低就”。据《黑龙江日报》报道,2012年9月哈尔滨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457名环卫工人(其中:汽车驾驶员307人,汽车维修员30人,清扫员120人),成功报名者有7186人。其中,拥有大专、本科学历人员分别占报名总人数的58.49%、41.11%,有29名报名者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15]。忽视人力资源市场的现实需求,引导年轻人一味追求高学历,一方面,会导致就业难状况的加剧,导致高学历者占用低学历者岗位,造成“教育过度”以及“教育资源(资金)浪费”等现象;另一方面,也会相应缩短劳动者一生的工作时间,减少社会积累总量,加剧养老金入不敷出等状况。

二、中职教育办学导向的“偏离”及成因

(一)中职学校办学导向的“偏离”

国家确立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反映了教育发展“支持什么”和“限制什么”的明确指向,即职业岗位(群)需求旺盛的教育类型、层次及其专业加快发展,否则不予发展或加以限制或调整[16]。综合各地调查结果发现,目前中职学校的办学导向发生了明显“偏离”现象,具体表现为:

1.单独举办对口升学班

随机调查河北省5所中职学校发现,各中职学校均举办了对口升学(高考)班,招收学生人数占在校生总数的20%以上。某县职业教育中心在招生公告中宣称,“积极开设对口升学专业班,把众多中考成绩不尽人意的考生送入全国重点及一本院校”。对这部分学生,中职学校以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对口招生的规定”及“对口升学考试大纲”为依据,安排教学计划、设置课程等,明显偏离就业导向。

2.举办文体特长升学班

调查发现,部分中职学校在单独举办“对口升学班”的同时,还模仿普通高中的做法,专门举办高考“体育特长班”、“音乐特长班”等,并将这部分学生同样纳入国家给予中职学生补助金的发放范围。与普通高中一样,这部分中职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高考升学率上,偏离了中职学校的立校宗旨。

3.举办各类高考辅导班

为迎合当今社会部分民众需求,有的中职学校直接招收上年度高考落榜生,开办各类高考辅导班。部分中职学校在招生公告中宣称“参加对口升学难度小、录取率高”等内容。特别是天津市实行春季高考,通过联合办学等措施,实现跨省招生。河北省部分中职学校宣称,“没有天津户口,同样能参加天津市高考”等内容,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升学教育。

(二)中职学校办学导向偏离的成因

1.拓展生源所求

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各地初中毕业生人数均呈逐渐减少趋势。同时,包括高职高专在内的高等学校招生规模仍在逐步扩大,使各地普通高中升学率大幅提升,吸引越来越多的初中毕业生到普通高中求学,中职生源锐减,招生大战愈演愈烈。据周劲松等调查,生均招生成本在1000元以上的中职学校比例超过50%,出现了“好就业、招生难”的尴尬局面[17]。在这种情况下,中职学校为揽生源、求生存,不得已顺应学生升学要求,转为以升学为导向。

2.就业质量所致

教育部相关机构2010年对全国71所中职学校(包括职业高中、普通中专、技工学校)的调查表明,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40%,其中,对口就业率为75.79%。但从就业质量看,签订一年以上就业合同的就业人数仅为41.29%,起薪介于1000~1500元(含)之间就业人数接近就业学生总数的一半,享有“五险一金”人数仅占就业学生的25.28%[18]。可见,高就业率下的中职毕业生工作流动性较大,薪酬及福利待遇低,导致中职学生出现追求高学历的状况。中职学校只能顺应学生要求,逐步转向以升学为导向。

3.传统思维所迫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当今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学历导向,大部分学生及家长仍把高学历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由于高等院校逐步加大了面向中职毕业生的招生指标,对口升学与普通高考考生毕业证完全相同,导致部分中职学校为揽生源打出了对口升学率高的“金字招牌”。丁良楠调查表明,约有2/3的中职学生把升学作为毕业后的重要选项。河北省某中职学校本科对口升学率达到15%以上,专科(含高职)对口升学率达到80%以上[19]。这使中职学校为获得生源竞相将升学率高作为办学特色,逐步脱离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

4.功利思想所迷

为完成国家提出的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部分地方政府对区域内中职学校“偏离”办学导向的状况给予默认。教育部规定,建设示范性中职学校要求在校生最低规模为5000人,而大多中职学校在校生规模均在1000人以下[20]。为争取国家补助资金,许多中职学校想方设法举办各类升学班扩张生源,以达到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核定标准、获取资金支持的目的。对国家积极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的政策,部分中职学校误读为引导中职学生毕业后升入高职继续学习,因而加大中职教育升学导向的力度。

三、中职教育办学导向的“矫正”策略

中职教育由就业导向“偏离”为升学导向,必将带来诸多问题。首先,升学导向会促进更多的学生升入更高层次学校学习,进而加大高职高专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比例,使人力资源结构与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的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结构严重脱节,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其次,教育需求关系的市场调节是无情的,目前高职高专以上文化程度求职人员已经供大于求,社会高学历待业人员增加必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与和谐;再次,升学导向会直接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过度”现象,推迟民众就业时间,加大就业成本,减少社会积累(如社会养老保险金等)。“矫正”中职教育办学导向的“偏离”现象,需要采取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措施。

(一)坚定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办学宗旨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可引导中职学校将人才培养目标直接指向人力资源市场的具体岗位,实现“人力资源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目标。这样,既能造就一支数以亿计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懂技术、业务熟练的劳动者大军,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多层次需求,又能够使每个劳动者的特长、潜能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2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可使中职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对从业者的要求及其职业特点、工作内容、职业规范、发展趋势等,树立健康、积极的就业观,引导中职学生学会认知自我,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激发追求职业成功的动力。中职教育只有坚守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才能确保学生实现顺利就业,进而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拓展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招生领域

中职教育就业导向“偏离”的根本原因在于生源紧张,解决该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中职学校招生办法。按着传统的教育学思维,中职教育属于高中阶段教育,这使中职学校把生源紧紧盯在初中毕业生群体之上,形成与普通高中互争生源的态势。事实上,我国有着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及城镇待业人员,需要接受中职教育的群体极其庞大,中职教育应定位于培养中等技能水平人才的教育。中职学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拓展社会生源,破解招生难困境。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接受中职教育的社会人士(含在校生)已经达到50%以上,为我国中职学校拓展生源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中职教育还可以瞄准社会某些特殊需求拓展生源。如北京市某中职学校开设农民文艺中专班,既有效地拓展生源,也有力支持了新农村建设、农村文化建设等[22]。

(三)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办学模式

中职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要求中职学校及时了解社会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不断推进办学模式改革。一方面,可有效推动中职学校依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及职业情感教育。如在课程设置上,将原有以学科体系为标准的设置方式转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的设置方式。另一方面,可有效促进中职教育实现“产学研”结合,引导中职学校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这样,中职学校就能够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型人才。

(四)健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质量评价制度

中职教育质量既是校企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中职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最终落脚点是确保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实现高质量就业。为让企业拥有“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必须对所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等关键方面予以全新架构[23],应包括专业对口就业率、稳定在岗率、各阶段薪酬水平、毕业生对学校服务质量评价、用人企业对学生评价等具体内容,评价结论可作为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以及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依据。中职学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活化办学体制机制,紧紧贴近市场需求设置专业,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中职教育的社会吸引力。

(五)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相关制度建设

一是法律约束。我国1996年颁布实施了《职业教育法》,但由于法律刚性不足,缺乏实际执行力[24]。鉴于目前我国中职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亟待纳入到《职业教育法》之中;二是政策引导。我国政府于2012年2月颁布了《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提出实行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保障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依据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的现实需求,发展中职教育是实现促进就业规划目标的最有效途径。中央及地方政府对中职学生进行补贴等政策应当围绕促进就业这个具体目标实施,进而为中职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提供动力支撑;三是制度保障。各级政府应依据就业人数及就业质量核定中职学校资金投入,以此激励中职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全面落实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职业准入制度,为中职学生实现就业提供有利平台。通过以就业带动招生,实现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先佐.教育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29.

[2]陆国民.试析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发展研究,2012(17):35-34,48.

[3]任钢建.构建新型中等职业教育理念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2):5-7.

[4]何文明.正确理解“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J].江苏教育,2009(9):17.

[5]陈国庆.论中等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以福建省中等职业教育为例[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6):167-168.

[6]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2012年第四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EB/OL].[2013-01-15].http:///DataAnalysis/content/2013-01/15/content_765088.htm.

[7]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2013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EB/OL].[2013-04-12].http:///SYrlzyhshbzb/zwgk/szrs/sjfx/201304/t20130412_98037.htm.

[8]曾亚莉.签约率不足四成,大学生遇“史上最难就业季”[N].金陵晚报,2013-04-11.

[9]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EB/OL].[2011-04-28].http:///tjfx/jdfx/t 20110428_402722253.htm.

[10]彭丽荃.2010年农民工监测报告[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11]曾捷文.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的引擎[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12]庄西真.论“生存型”职业教育和“发展型”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9(1):12-17.

[13]贾洪波.辽宁人力资源素质状况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5(6):136-139.

[14]韩宇明.社科院报告:内地14省养老金收不抵支,缺口766亿[N].新京报,2012-12-18.

[15]杨晔.哈尔滨招聘事业编制环卫工,吸29位硕士报名应聘[N].黑龙江日报,2012-10-23.

[16]张启富.高职教育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109-111.

[17][20]周劲松,张晓湘.“用工荒”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招生难探源与应对策略[J].中国轻工教育,2010(1):70-72.

[18]教育部.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抽样调查[EB/OL].[2011-06-21].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06/21/c_121564634_3.htm.

[19]丁良南.中职学生升学意向调查报告[J].当代教育论坛,2011(12):64.

[21]陆俊杰.“就业导向”理论辨析与实践探究[J].职教论坛,2004(7):5.

[22]李忠山,杨文静,孙永图.浅谈中职院校“招生难”问题及对策[J].辽宁教育,2012(6):20-21.

[23]方艳丹.“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模式研究——以广西物资学校为例[D].广西:广西大学,2008.

[24]王静然.我国现行职业教育法的立法刚性问题分析[J].职教通讯,2012(4):34-37.

Deviation and Rectification of School-running Orientation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YAN Zhi-li,WEI Hui-mi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Qinhuangdao Hebei 066004, China)

Abstract Adhering to employment-orientation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objective requirement to adjust the structure of human resource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s, to promote the qualit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to increase the social accumulation. The generation of two-way fission between employment orientation and entering into higher school orient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mainly due to the impacts of student source, the graduate employment quality, the thought of pursuing advanced degree and the utilitarianism of some local governments. To rectify the deviation tendency in school-running orient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specific strategies involving firmly sticking to employment-orientated educational mission, actively expanding eollment field, continually reforming educational pattern as well as practicing educ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ules and regulations are required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ol-running orientation; deviation; rectification

推荐访问: 矫正 偏离 办学 导向 中职

【中职教育办学导向的“偏离”与“矫正”】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
  • XX委高度重视党校的建设和发展,出台《创建全省一流州市党校(行政学院)实施方案》及系列人才培养政策,为党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州委党校在省委党校的悉心指导下、州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

  • 为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树牢“清新简约、务本责实、实干兴洛”作风导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执纪执法铁军,经县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转变作风工作

  •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发展活力,按照中共XXX市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个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工作队与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共同研究谋划xx村

  • 今年来,我区围绕“产城融合美丽XX”总体目标,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山水相连,林水相依”以及“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园城一体”的建设思路,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房地产开发和城市风貌塑

  • 同志们:新冠疫情发生至今已有近三年时间。三年来,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集团公司范围内未发生一起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当前国际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疫情多

  • 我是毕业于XX大学的定向选调生,当初怀着奉献家乡、服务人民的初心回到XX,在市委的关心关爱下,获得了这个与青年为友的宝贵历练机会。一年感悟如下。一要对党忠诚,做政治坚定的擎旗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

  • 同志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全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我县安全生产和安全隐患大

  • 2022年市委政研室机关党的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届X中X会和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自觉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

  •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直机关基层党建示范点工作会议,一方面是对各示范点单位进行表彰授牌,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这种会议交流的方式,给大家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和机会。市直工委历来把创建基层

  •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学校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要求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部、×××厅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要求,认真落实驻地防疫部门的工作举措,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以最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