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慢生活街区打造中的社区共荣与和谐发展初析

| 浏览次数:

[摘要] 徐汇衡复地带以“慢生活”为理念,依托上海市最集中的优秀历史文化保护建筑群,在繁华都市CBD的近旁打造国际慢生活街区,体现了把推进历史街区保护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融为一体的创新思维。国际慢生活街区的打造不搞“突变式”,而是采取“针灸疗法”,在保持历史街区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有机更新和功能提升。具体采取个案改造、逐个激活、“串点成线、织线成面”,进而激活整条道路乃至整个街区活力的方式加以推进。

引言

发端于20世纪末的“慢城运动”(The Movement of Cittaslow)及与之相伴而生的“慢生活理念”,已得到全球五大洲27个国家170多个城市或地区的积极响应。这是人们对近现代以来,全球快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引发的人居环境压抑、生活节奏紧张等一系列问题的抵制,是对拥有轻松愉快的生活方式的向往,是对提升生活品质的追求。

徐汇衡复地带以“慢生活”为理念,依托上海市最集中的优秀历史文化保护建筑群,在繁华都市CBD的近旁打造国际慢生活街区,体现了把推进历史街区保护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融为一体的创新思维。但在这片长期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区域,社区居民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他们既是组成国际慢生活街区重要的人文元素,也是国际慢生活街区打造影响最直接的人群,加强街区与社区的互动与共荣研究,对实现国际慢生活街区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区委有关精神,国际慢生活街区的打造不搞“突变式”,而是采取“针灸疗法”,在保持历史街区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有机更新和功能提升。具体采取个案改造、逐個激活、“串点成线、织线成面”,进而激活整条道路乃至整个街区活力的方式加以推进。目前,国际慢生活街区推进的主要范围包括东起太原路、西至高安路、北界永嘉路、南至建国西路这一区域,并重点打造建业里、永平里、永嘉庭、永嘉路460号几大项目。此外,还涉及永康路酒吧一条街、尚街、嘉善老市等地方,这些都处于天平街道境内,因此,重点以天平街道为中心加以分析和研究。

一、社区基本情况

(一)社区人口特征

1.人口结构多元。据实有人口统计表明,截至2013年7月,天平社区实有人口73340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43320人,本市户籍人口10032人,来沪人员15169人,境外人员4819人,是一个人口结构多元的地区。

2.人户分离严重。据统计,天平社区单户籍人口就达86318人,超过实有人口总数,但人户分离严重,42998人户在人不在,几乎达户籍人口的一半。

3.国际居民相对集聚。目前居住在徐汇区的境外人士37298人,占实有人口的3.3%。天平社区境外人士为4819人,占实有人口的6.6%,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加之周边的徐家汇、湖南等社区居住着为数不少的境外人士,因此,天平社区也是沪上国际人士活动相对较集中的地区之一。

4.户籍居民老龄化程度高。据2012年《徐汇区统计年鉴》,目前,本地户籍居民60岁以上老人22992人,达26.7%,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是老龄化程度相当高的社区。

5.仍有一定数量的低保人群。天平社区本地户籍低保户351户,涉及低保人数513人,这些低保人群大都是没有能力自我改善住房条件的原住民,他们主要居住在属于历史保护建筑的老宅旧里和老公房内。

(二)社区组织机构特点

1.驻有重要政府机关和驻沪领馆。天平境内驻有市委办公厅、市纪委及监察局、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市高级人民法院、市财政局等70多家市、区级机关单位。康平路165号是上海市委办公厅所在地。此外,还有美国、波兰驻沪领事馆也坐落在天平境内。从地理分布来看,这些机关与驻沪领馆大多分布在天平街道花园洋房较密集的西区。

2.社区单位种类齐全,数量丰富。天平街道辖区内共有基本单位2600余家,其中法人单位约2000家,包括央企单位54家、市属单位224家、区属单位129家、街道属单位33家、私营企业1560家,另有个体工商户700余家。

3.与民生相关的优质社会事业单位相对集中。天平境内有南洋模范初级中学、市二中学、音乐学院附中、高安路一小、向阳小学等在全区甚至全市排名靠前的优质教育资源;有新华社上海分社、上海图书馆、宋庆龄故居、上海京剧院、上海沪剧院、上海中国画院、衡山电影院等沪上著名的文化事业单位。此外,还有3所市、区级医院,公共医疗卫生条件也比较优越。

(三)社区住房特点

1.住房类型多样。天平社区居民住房类型多样,有花园洋房、老宅(旧里、新里、附屋)、老公房(小梁薄板、不成套)、商品房(包括混居、非居)等类型。

2.历史保护建筑区域分布。天平社区历史保护建筑多且集中,但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差异,以乌鲁木齐南路为界,花园洋房普遍分布在西区,东区则以老宅和老公房为主。

3.历史保护建筑产权情况复杂。经过历史的演变,区域内的历史建筑产权性质混杂,涉及直管产、系统产、私产、宗教产、免租产、混合产等多种产权性质。

4.老宅和老公房质量堪忧、物业管理水平只能满足基本需求。天平老宅和老公房大多是解放前建造,且长期处于过度使用的状态,租金又很低廉,只能得到最低保障水平的修缮,住房质量堪忧。加之这里的居民大多不缴纳物业管理费和保洁保安费,物业管理也只能勉强满足最基本的需求。

二、国际慢生活街区打造中的社区共荣与和谐发展挑战

(一)老宅旧里条件简陋、人居环境有待改善的挑战

国际慢生活街区打造以历史风貌保护建筑为重要的物质和景观基础,但天平社区除了29.6万平方米的花园洋房外,更多的是条件简陋、质量较差的老宅旧里和老公房,这些住房虽然外观上静谧古朴,但里面的居住空间极为狭小,而且厨卫等设施严重不足,居住条件相当简陋恶劣。居民为了改善居住条件,大量占用走道等公共区域,乱搭乱建,这不仅造成了历史建筑的功能性损坏,而且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这样的人居环境,也明显不符合以追求品质生活为核心的“慢生活”理念。如何改造如此大面积的老宅旧里,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为慢生活街区的改造提供硬件基础,是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

(二)民生期望不断提升、部分居民预期过高的挑战

社区居民积极配合是慢生活街区打造顺利推进的重要基础,目前国际慢生活街区主要覆盖的是天平社区东部区域,这里的居民普遍处于社会中下阶层,本身就有很强烈的民生改善期望,希望在居住房屋、小区绿化、物业管理、子女教育、职业收入等各方面得到提升。尤其在慢生活街区改造开始后,居民的心理会随着周边生活环境的调整受到冲击,民生预期也会水涨船高,甚至出现了部分居民将慢生活街区改造当做彻底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最后稻草,利用政府部门打造慢生活街区的决心,在涉及到自己的項目中漫天要价、设置障碍,导致原本正常的民生改善项目无法实施。因此,如何引导居民的心理预期,在稳步推进民生改善中争取更多的社会认同和居民支持,也是慢生活街区打造必须认真思考的难题。

(三)新兴业态不断出现、社区生态重新调适的挑战

国际慢生活街区打造会将原来主要服务于社区原住民的“五小业态”大都调整出局,各种较为高端的新兴业态将陆续引入,针对的消费人群也将以外来人群为主。商业业态的调整必然会使社区生态发生相应改变,需要在碰撞中重新调适。目前已经出现了新的商家干扰居民生活,引发社会矛盾的事件,其中以永康路酒吧扰民纠纷最为突出,永康路酒吧吸引的顾客主要是国际消费者,门店空间比较局促但生意兴隆,因此常常跨门营业,营业时间也延长到深夜。由于酒吧的楼上就是居民住宅,隔音效果差,扰民严重,居民多次投诉上访,今年3月份甚至曾出现过外籍顾客与居民发生冲突、居民用冷水浇顾客的过激行为,由于消费群体绝大多数都是国际公民,一些境外媒体也报道了此事,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因此,如何使国际慢生活街区的业态与社区生态和谐共处,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四)多元主体利益博弈、社区矛盾日趋复杂的挑战

随着国际慢生活街区的推进,社区居民的资源和利益也出现改变和分化。例如一些临街住房会因街区开发增加了商业价值;原本住在一楼较阴暗房间的居民可能得到了更高的租金,楼上居民却要遭受商业扰民;一些原本希望借机搬迁和置换的居民未得到机会等等,加之天平社区人口结构复杂,人户分离严重、一房多户普遍、外来长租客、“二房东”、“三房东”多等情况,更增加了不同利益主体间发生社会冲突,激化社会矛盾的风险,从而大大增加了社区治理的难度。不仅如此,随着慢生活街区的不断推进,政府和市场利益主体还会进一步细化,政府各个部门间、市场各商家间也有自身的利益目标,成为彼此独立、甚至对立的利益主体,进而使社会矛盾的表现形式更加纷繁复杂。

三、沪上历史风貌保护区社区治理初步经验总结

(一)永康路多元共治模式

实现新的业态与居民的和谐共处,应是打造国际慢生活街区的基本社会目标。但从目前来看,新业态中的酒吧扰民成为了反响最强烈的社会矛盾,永康路酒吧一条街问题尤其突出。为破解这一难题,经过数月的探索和实践,目前天平街道已初步探索出一套多元共治的矛盾解决机制,主要措施简介如下。

1.联勤联动、加强政府监管。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以整治市容为抓手,在派出所、城管、工商、食药监、环保、市容等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发挥联勤联动专项整治行动,对商家经营行为进行宣传引导和大力监管。同时,调整勤务模式,除日常的执勤外,还加强了夜间监管。

2.企业化运作、引入保安公司。为加大管理力度,天平街道引入了专业保安公司——上海华晨市容服务管理有限公司协助市容环境管理。当然,华晨公司没有市容执法权,主要通过劝导和监督的方式进行工作。

3.规范商家、承担社会责任。主要采取三种措施:一是建立社区企业文明共建的联盟机制,目前已与131家社区单位签订了文明共建协议。二是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尤其是对酒吧营业行为加以一定的约束。三是对商家的社会责任进行了要求,尽量保障居民利益,一旦出现居民投诉,一经核实,商家需要承担主要责任。

4.居委为重要的桥梁和纽带。居委会是协调和沟通各方利益的桥梁,更是解决矛盾的重要力量。居民的诉求主要通过居委反馈给商家,并由居委出面跟商家沟通和提出整改意见;同时居委也加强了对居民的安抚和劝导工作,努力协调商、居关系。

5.构建平台、扩大社区参与。一方面,通过建立社区志愿者队伍,加强居民对商家经营行为的巡访与监管。同时,利用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下,每天及时更新社区信息,吸引了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关注,扩大社区参与,增强多方沟通,提高矛盾防范能力。

(二)湖南街道“弄管会”居民自治模式

湖南街道与天平街道紧邻,社区特点极为相似,对于老宅旧里弄堂的管理一度也是困扰湖南街道的一大难题。但以居民自治为特点的“弄管会”的成立,使情况得到了明显改观。

湖南街道“弄管会”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前期的偶然和后期的必然,在几个关键时期,居委和街道政府的大力推进最终促成了弄管会的成长和壮大。对于湖南街道弄管会的经验,简要总结如下。

1.硬件提升、促进了社区居民的管理参与意识。2007年,湖南街道老弄堂得到了综合改造,硬件设施的普遍提升,使社区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观。为维护和保持弄堂环境,几位热心居民主动提出了义务管理弄堂的意愿,并得到了居委会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

2.居委搭台、帮助社区自治管理组织化。在居民提出参与社区管理的自治意愿后,居委干部牵头,以居住或户籍在本弄堂、热心公益事业的居民为主体,选出了3~9名居民代表成立了以居民自我管理为目标的自治组织——“弄管会”,成员的组织化,使工作有了常态化的基础。

3.街道推进、促成了自治组织的常态化。弄管会自治组织的成立使社区人际关系和人居环境大为改观,为促进弄管会自治组织的常态化,街道通过一些资金和设施的投入,进一步促进了弄管会的发展和成熟。在街道的推进下,成立了社区“弄管协会”。协会有一整套成形的组织管理制度,有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在组织职责、组织活动方式、成员选取、换届制度等方面也都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到目前为止,湖南街道弄管会基本覆盖到所有的弄堂,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居民自治组织,居委和街道之间也形成了良好的合作与互动关系。

(三)卢湾区田子坊社会管理模式

卢湾区田子坊尽管在地域空间上比衡复地带慢生活街区明显要小,但田子坊在开发过程中的社区参与和运营中的社区管理模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自下而上”的居民自治委员会。田子坊的部分街区更新具有一定的“自下而上”开发特点。2004年,在历史建筑等待拆迁的空当期,居民自发引入了多种服务业,促成了田子坊的发展和壮大,并自发成立了“田子坊石库门业主管理委员会”,这一居民自治组织为等待拆迁的制度真空期起到了重要的社区环境整治与社区矛盾化解作用。

2.“自上而下”的田子坊管理委员会。2007年,田子坊中部确定为历史风貌保护区,不仅取消拆迁,而且要加以大力保护。2008年卢湾区为进一步加大政府的引导,将田子坊街区的经营和管理由“民办”转为“公管”,区政府正式成立了田子坊管理委员会,由副区长任组长,房管、街道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成员单位包括房管、街道、发改委、旅游等相关部门。田子坊管委会除负责商业业态的完善和调整、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外,还负责商家和居民关系的协调和处理等事务。

3.第三方参与矛盾化解:田子坊人民调解工作室。田子坊尽管以文化产业为主导,但也一样存在商、居矛盾。为更加便捷且有效地化解多元利益冲突引发的社会矛盾,田子坊成立了专门的矛盾调解机构——郭英俊人民调解工作室。为提升工作室的调解能力,卢湾区政府还为工作室配备了专职调解干部和执业律师作顾问,提供法律指导,使工作室的调解能力得到了保障。

四、国际慢生活街区打造中的社区共荣与和谐发展建议

(一)以人为本,强化认同,避免社会矛盾成为国际慢生活街区打造中的短板

1.以人为本,在街区打造过程中强调社会价值

以人为本,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打造慢生活街区一方面是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另一方面也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契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慢生活街区的社会价值,不仅能突显街区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由社区共享的基本理念,体现发展是为了人民的根本目的,而且也为赢得社会认同,避免社会风险和社会冲突,实现和谐发展创造条件。在老城区的有机更新中,常常会涉及到居民的切身利益,在当前社会情境下,政府与居民间的利益纠葛很容易成为公共危机的导火索,因此需要树立以人为本、发展为民的价值理念,加强社会风险的防范意识,避免社会矛盾成为慢生活街区打造的短板。

2.重视“街”“区”协调,社区也要“慢”与“生活”

“国际慢生活街区”这一概念,体现的是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衡复地带是大上海都市中心的老城区,在这里打造慢生活街区有其特殊性,但“慢”和“生活”始终应是核心的理念,“慢”是格调,“生活”才是目标,社区居民是这里真正的主人,是组成国际慢生活街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此,国际慢生活街区的打造不仅要重视商业业态的“慢”与“生活”,也要重视社区的“慢”与“生活”,应当避免街区业态和社区生活过度的分异和隔离,成为街、区矛盾和冲突的导因。协调好街区打造和社区发展之间的关系,不仅是慢生活街区核心价值的体现,也是街、区和谐的重要基础。

(二)总体规划、协调一致,推进国际慢生活街区打造中的社区民生发展

1.注重民生改善,将社区发展纳入慢生活街区总体规划之中

慢生活街区的打造离不开社区居民的支持和配合,慢生活街区的发展也应当能帮助社区居民改善自己的生活。只有让社区和街区一同发展,同步推动住房、交通、小区环境等生活条件的改善,才能够让居民真正认同慢生活街区的理念,投入到慢生活街区的改造中。实际上,区政府和天平街道已经在这方面有所推进,例如永嘉路492弄1-2号小梁薄板房屋的成功置换,部分小区外立面改造工程等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随着慢生活街區的不断推进,应当将社区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规划纳入慢生活街区打造总体规划之中,形成系统化工程,稳步有序地推进民生实事项目,既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期望值,也避免部分居民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甚至过分的心理预期,从而为慢生活街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加强调查研究,重视国际慢生活街区打造中的社区发展探讨

社区发展尽管只是慢生活街区打造中的一个方面,但处理不好却有可能成为是街区打造的瓶颈和阻力。按区委有关精神,国际慢生活街区打造将由一个个的项目“串点”而成,而每一个项目的打造都会有不同的社区结构和社会背景,每一个项目中引发的社会影响和问题都不尽相同,有的甚至是没有先例可参考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国际慢生活街区打造中的社区发展专题研究,以客观求实的态度,针对具体社区进行专门的调查和研讨,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尽量规避社会冲突、降低社会风险、追求多元主体的利益协调与和谐发展。

(三)加强自治、多元共治,不断创新和优化社会管理体制

1.加强自治,提倡居民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

天平街道的老宅旧里和老公房人居环境普遍差,物业管理水平低,但居住在这里的本地居民大多是无力改善居住条件的相对贫困群体,由于长期居住公房的原因,日渐养成了对政府较为强烈的依赖心理,而居住此地的外来租户,大多不关心社区事务,极少参与社区管理,因此,调动起社区居民积极性,是做好社区管理的关键。应当借鉴湖南街道已经成熟的弄管会管理模式,发挥旧式弄堂居民自身的积极性,自发组织起来,通过弄管会等自治组织,协助做好小区保安、保洁等日常管理。同时街道办事处等部门要及时跟进,予以指导和扶持,推进自治工作的组织化、常态化和制度化,形成居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良好局面,营造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

2.多元共治,继续提高社区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立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为多元共治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天平社区是一个人口结构多元与复杂的区域,加之人户分离严重,老龄人口与低保人群又集中生活在历史风貌保护区,更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和风险,在利益主体日益多元的社区,提倡多元共治是化解社会矛盾、降低社会风险的有效途径,社区党工委应当搭建起政府部门、社区单位、商家、居委、社会组织等沟通交流的平台,整合社区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在解决永康路酒吧扰民问题中,天平街道就初步探索出了政府、商家、居委、社会组织与居民共同参与管理的多元共治模式,在多方参与下,酒吧扰民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的缓解,这也为在今后慢生活街区打造中可能出现的社会矛盾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思路。

(四)搭建平台、社会参与,提升多元主体间的利益协调的能力和水平

1.搭建平台,提高多元利益协调和社会矛盾化解的能力

国际慢生活街区打造,不仅会使社区居民间的利益结构发生变更,还会在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利益基础格局下,分化出政府各个部门间、市场各商家间和社区不同居民间的复杂利益关系,从区级层面构建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是有效提高多元主体利益协调能力的一种思路。卢湾区田子坊管委会的模式和经验或可提供一种借鉴和参考,这一区级专门管理机构,一方面能够整合政府多部门的力量,提供更高水平的管理与服务,同时也为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主体开辟了良好的利益协调平台。

2.信息公开,发挥网络时代新媒体的积极作用

沟通是矛盾化解的基本前提,构建良好的沟通平台,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发挥网络时代新媒体的作用,是协调多元主体利益、化解社会矛盾和降低社会风险的有力保障。天平街道先进的社区网络信息平台为此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天平街道和各个居委时时更新的网站、微博等信息平台,及时公开信息,吸引社会关注,引导居民理性讨论、共商良策。这种管理方式为永康路酒吧扰民问题的大力缓解和永嘉路492弄1-2号的成功置换,在争取社会支持、发动群众力量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3.社会参与,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和社工队伍

慢生活街区的打造涉及政府、商家、居民三方的利益,而专业的社会组织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往往能发挥自身中立的优势,在问题解决中起到很好的效果,田子坊人民调解工作室就是很好的实践之一。在国际慢生活街区打造中,应当改变过去政府大包大揽的工作思路,高度重视社会力量的参与,引入优质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参与到提升公共服务、协调居民利益、化解社会矛盾、减少不和谐因素等各项工作中去,更好地平衡各方利益,推动慢生活街区的打造。

推荐访问: 街区 和谐发展 共荣 打造 国际

【国际慢生活街区打造中的社区共荣与和谐发展初析】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
  • XX委高度重视党校的建设和发展,出台《创建全省一流州市党校(行政学院)实施方案》及系列人才培养政策,为党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州委党校在省委党校的悉心指导下、州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

  • 为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树牢“清新简约、务本责实、实干兴洛”作风导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执纪执法铁军,经县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转变作风工作

  •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发展活力,按照中共XXX市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个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工作队与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共同研究谋划xx村

  • 今年来,我区围绕“产城融合美丽XX”总体目标,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山水相连,林水相依”以及“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园城一体”的建设思路,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房地产开发和城市风貌塑

  • 同志们:新冠疫情发生至今已有近三年时间。三年来,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集团公司范围内未发生一起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当前国际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疫情多

  • 我是毕业于XX大学的定向选调生,当初怀着奉献家乡、服务人民的初心回到XX,在市委的关心关爱下,获得了这个与青年为友的宝贵历练机会。一年感悟如下。一要对党忠诚,做政治坚定的擎旗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

  • 同志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全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我县安全生产和安全隐患大

  • 2022年市委政研室机关党的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届X中X会和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自觉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

  •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直机关基层党建示范点工作会议,一方面是对各示范点单位进行表彰授牌,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这种会议交流的方式,给大家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和机会。市直工委历来把创建基层

  •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学校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要求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部、×××厅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要求,认真落实驻地防疫部门的工作举措,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以最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