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读出文思

| 浏览次数:

何谓文思?有人说:“文思是难以理解的概念,谁说得清?”有人说:“中学语文教学还是不讲‘难以理解的东西’。”文思是不是难以理解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说:“文思就是‘文章的思路’。”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所以,文章的见解就是作者的思路。

阅读实践证明,阅读一篇文章,读得出文思,豁然开朗;读不出文思,莫名其妙。比如,阅读《这不是一颗流星》,读出文思是“回忆前——回忆中——回忆后”,文章的来龙去脉,豁然开朗。又如,阅读《荔枝蜜》,读出文思是“厌蜂——喜蜂——赞蜂——做蜂”,文章的来龙去脉,豁然开朗。

人们常说:“读一篇文章,务必总体把握。”何谓总体?总体就是来龙去脉。有人说:“分段也能把握总体。”这是夸大了分段的作用。分段的作用在于划分层次,划分层次只是总体把握的第一步。当然,可以从分段读出文思,但是,文思不等于分段,只有读出文思,读出来龙去脉,才能把握总体。

那么,怎样读出文思呢?

首先,揭示文思规律。文思是有规律可循的。有时候,以题目启示文思。例如,《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这个题目就是文思的启示:从甲骨文说到口袋图书馆;又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个题目也是文思的启示:从百草园写到三味书屋;又如,《从宜宾到重庆》这个题目也是文思的启示:从宜宾介绍到重庆。

有时候,以过渡句(段)启示文思。例如,《沁春园.雪》中的过渡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是文思的启示:从“江山如此多娇”写到“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有时候,以首尾语启示文思。例如,《松鼠》的开头说,“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这里,总说三点“漂亮”、“驯良”、“乖巧”,正是文思的启示。

作者以题目启示文思,读者就可以从题目读出文思;作者以过度段(句)读出文思;作者以首尾启示文思,读者就可以从首段读出文思。

其次,揣摩来龙去脉。阅读出文思之后,还要揣摩文章的来龙去脉。怎样揣摩来龙去脉?

一是揣摩开头结尾。运用设问法,揣摩开头结尾:怎样开头?为什么这样开头?怎样结尾?为什么这样结尾?请读《理想的阶梯》的开头:

青年最爱谈理想,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

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有的也很想为理想努力,但不能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有的自以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结果,常常在碌碌无为的苦闷中慨叹蹉跎。

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有理想的青年,都应从眼前的现实起步,以非常艰苦的奋斗,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

怎样开头?从“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的问题提出总论点——“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为什么这样开头?为了告诉读者写《理想的阶梯》是有感而发的。有感于“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的问题,是有的放矢的。“的”即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的问题,是有为而作的——为了解决青年的思想实际问题。请读结尾:

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阶梯。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光辉灿烂的理想高峰。让我们在四化的伟大征途谱写出自己的奋斗之歌吧。

怎样结尾?开头是提出问题——提出总论点,结尾是解决问题——引用总论点,揭示写作目的。为什么这样结尾?一篇议论文要提出问题,也要解决问题,不这样结尾,就设有解决问题了。

揣摩开头、结尾之后,还要揣摩中间。怎样揣摩中间?从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揣摩来龙去脉。就以《理想的阶梯》来说,可以这样揣摩:

此文一共有八个自然段,可归纳为三个部分(逻辑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为第一部分,第四自然段至第七自然段为第二部分,第八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开头,第二部分是中间,第三部分是结尾。中间三个分论点,派生于总论点。总论点怎样派生出分论点?或从概念派生,或从事理派生,或从事物关系派生,这里,是从总论点的概念派生: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从“奋斗”这个概念派生出三个分论点: ①刻苦勤奋 奋斗 ②珍惜时间 ③迎难而上

从概念派生,就可以揭示“奋斗”的内涵。三个分论点既是派生于总论点,又是有针对性的——针对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的三种矛盾: 刻苦勤奋→“刻苦勤奋不足” 珍惜时间→“不能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 迎难而上→“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三个分论点为什么排列?可以把④⑤⑥⑦改为④⑦⑥⑤或⑦④⑤③吗?改不得!为什么改不得?因为三个分论点的次序是按照所针对的“三种矛盾”的次序。写了第五自然段,似乎已经运用例证法把“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这个分论点论证清楚了,那为什么又要写第六自然段呢?所谓例证法,就是举例论证的方法。例证务必有例有证,不能有例无证。何谓“证”?证就是分析。第五自然段是例,第六自然段是证。如果不写第六自然段,就是有例无证,有例无分析。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文思。说明文的文思,显示于说明顺序。说明顺序为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包括程序顺序),或逻辑顺序。不同的顺序,不同的揣摩:从时间语揣摩时间的顺序,从空间语揣摩空间顺序,从逻辑语揣摩逻辑顺序。

例如,《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的时间顺序: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

春秋末期,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的书…………东汉有个叫蔡伦的,改进了西汉时候的造纸技术,于是出现了 用纸抄写的书…………到了近代,………………近年来,…………现代的书……这里,可以用时间语读出时间顺序。又如,《核舟记》的空间顺序。……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船头坐三人……尾横卧一楫。……其船背稍夷…………这里,可以从空间(方位)语读出空间(方位)顺序。

又如,《食物从何处来》的逻辑顺序:……原来,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

……一切活的生物都离不开食物。如何获得食物?这里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

一种叫自养。…………另一种叫异养。……所以,兔、狼、虎、细菌,归根结底都是靠植物来生活。……这里,可以从逻辑语(加点的词语)读出逻辑顺序。至于阅读记叙文,揣摩记叙顺序,也要从倒叙语读出倒叙。例如,《这不是一颗流星》的倒叙:我的心猛然一震,孩子水晶般的眼睛望着我,犹如黑暗里闪亮的星。我紧紧地抱住他,眼泪洒在记忆的门里。这段话是过渡段,前句话承上,后话启下。后句话就是倒叙语,表示倒叙。紧接着的是追叙,追叙完又出追叙结束语,表示追叙结束:

……我抹去眼泪,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孩子,阿婆已经去了,她再也不会回来了。你的熊皮手套她戴到了!

这句话是和倒叙语呼应的。

当今,语文阅读教学有一个倾向:重视分段教学,忽视文思教学。产生这种倾向的根本原因是,不知道文思教学对于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作用。读一篇文章,划分段落是浅读,读出文思是深读。写一篇文章,讲究段落是浅写,讲究文思是深写。是深读还是浅读,是深写还是浅写,难道还有什么争议吗?

推荐访问: 文思 读出

【怎样读出文思】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
  • XX委高度重视党校的建设和发展,出台《创建全省一流州市党校(行政学院)实施方案》及系列人才培养政策,为党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州委党校在省委党校的悉心指导下、州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

  • 为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树牢“清新简约、务本责实、实干兴洛”作风导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执纪执法铁军,经县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转变作风工作

  •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发展活力,按照中共XXX市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个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工作队与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共同研究谋划xx村

  • 今年来,我区围绕“产城融合美丽XX”总体目标,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山水相连,林水相依”以及“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园城一体”的建设思路,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房地产开发和城市风貌塑

  • 同志们:新冠疫情发生至今已有近三年时间。三年来,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集团公司范围内未发生一起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当前国际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疫情多

  • 我是毕业于XX大学的定向选调生,当初怀着奉献家乡、服务人民的初心回到XX,在市委的关心关爱下,获得了这个与青年为友的宝贵历练机会。一年感悟如下。一要对党忠诚,做政治坚定的擎旗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

  • 同志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全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我县安全生产和安全隐患大

  • 2022年市委政研室机关党的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届X中X会和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自觉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

  •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直机关基层党建示范点工作会议,一方面是对各示范点单位进行表彰授牌,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这种会议交流的方式,给大家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和机会。市直工委历来把创建基层

  •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学校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要求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部、×××厅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要求,认真落实驻地防疫部门的工作举措,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以最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