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读书报告10篇

| 浏览次数:

人间词话读书报告10篇

人间词话读书报告篇1

摘抄:新样罗衣浑弃却,犹寻旧日春衫著。

感悟:看到这句话脑海里第一时间其实浮现的是一个年轻男子,面前满是绫罗绸缎,但仍坚持穿着一身粗布衣衫,无他,因为这件衣服是他心爱的女子送的。我脑补了一个深情的男子,但真正了解这句话的含义的含义后,才发现我的格局实在是太小了(顺便想到了人间词话里说诗词格局的重要性)。

这首是宋徵舆的《蝶恋花·秋闺》,看这名字是不是特别像宋朝的皇帝?非也,他是明末进士,卒于康熙年间。句子里的罗衣指的是清朝的官服,一定要穿春衫,是出于对旧朝的怀念。

所以说很多时候事物的价值并不能用他们的金钱来衡量,蕴含其中的感情和回忆才最为珍贵。像我,生命的前20多年,看到羊,可能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即使这是我的生肖(暴露年龄了...)现在,看到羊,会想到我的小爱豆,可能嘴角会微微上扬,就像我现在敲字时候的表情一样。

摘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感悟:喜欢这句话,一来是喜欢作者这一份洒脱豁达的心态,不论客观事物如何变化,都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里我又想提到奥斯卡王尔德的一句话,“我们都身处阴沟,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二来,是喜欢这份豪气,沧浪之水被作者拿来洗帽带、双脚,似乎是大材小用,我总觉得这里面有一股对着庞大、权威之力的毫不畏惧。让我想起了李白的诗句,又想起前段时间互联网上火爆的填补诗词活动,上句是“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大家纷纷接下两句,精彩答案有很多,我最爱这两句:“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

人间词话读书报告篇2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这是对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的极大评赞。在学习的生活中,我早就听身边的朋友和老师介绍过这本书,趁着空当我便也仔细的品读了一遍。

《人间词话》写得很有见地很有特色。这是我个人的最大感触。书里面大多穿插着诗词、注释和评论。咋一看很凌乱很散的样子,其实不然。就像一篇散文一样只是形散而神不散罢了。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人生的三种境界:

一,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三,梦里寻她千百度,漠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后人归之为:知、行、得三境界。

由王国维的三境界论,推崇的很多,有人效仿“三境界”的划分法:知之、好之、乐之;丰之恺认为:“物质、精神、灵魂”这是人生三层境界;有人认为,人生三境界不外乎是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也有人说为知、为己、为人;有人认为理想、事业、爱情等等,林林总总,琳琅满目。

而我和一些人一样喜欢将它喻为“立志”、“勤奋”、“成功”三个阶段。第一境界为立志,也是最初层次的境界。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诗人独上高楼,登高极目远眺,找到出路。第二境界为勤奋,即表述如何去奋斗的。为了伊人,人瘦了、憔悴了,但始终不后悔。第三境界为成功。经过打拼、努力、千辛万苦地奋斗,终于水到渠成,获得了成功。

人间词话读书报告篇3

《人间词话》,说它是目前所有词话诗话中知名度最高的一本恐怕是不为过的。以前总是听说,也有略读过。现在终于在兔叔的“豆瓣压力”下重拾起这本并不厚的小册子并完整地读了一遍。我必须要说,我以前看的是现代排版的简体字版,而现在看的这本是竖排版,从后往前翻,从右往左看,更主要的是繁体字!(说来汗颜,我真不认识几个繁体字,丢中文系的脸了)还好它没有完全和现代相反,毕竟还是从上往下看的。突然想到一条对联儿: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向东甩;楼上楼下看左传,页往右翻。挺有趣的。其实吧,我是比较喜欢古典文学的。但是太懒,所以看过的书并不多。寒假时候买的一本《世说新语》现在还没读多少。(捂脸……)可能还是没人督促的缘故吧。自制力啊,真没太大信心。

又扯远啦。说人间词话吧=。=

王国维先生是很看重词的境界的。从开篇就可以看出来: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第二篇也是继续说造境和写境。第三篇关于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论断更是千古名句了,被无数的人引用过,毋庸赘言。一直到第六篇依然是境界理论。第七篇具体赏析单字创造境界。第八篇又一转,说境界的大小,但无优劣。后面到第二十六篇最终上升到了人生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老实说,这段话早已耳熟能详,但至今仍未能真正理解其中的人生哲理。

上面是说词的境界问题,下面简单说一下王国维先生对于词人或曰诗人优劣的评价。他在第六十篇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话说,有很多人觉得中国现代文学简直是垃圾,一代不如一代。对于这种说法,我想王国维先生如果还在世的话,应该是不会赞同的。他曾经说过: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在《人间词话》第五十四篇里也明确提出:“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

暂时写到这里,日后再“寻章摘句”慢慢写来……

人间词话读书报告篇4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描述了人生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二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后人归之为:知、行、得三境界。

由王国维的三境界论,推崇的很多,有人效仿“三境界”的划分法:知之、好之、乐之;丰之恺认为:“物质、精神、灵魂”这是人生三层境界;有人认为,人生三境界不外乎是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也有人说为知、为己、为人;有人认为理想、事业、爱情;还有人形象地比喻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等等,林林总总,琳琅满目。

掩卷思之,漫漫的人生历程,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对于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看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种境界是针对孩子说的,初识世界,纯洁无瑕,一切都是新鲜的、陌生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你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有一个小故事很能说明这点:一群大人在进行智力竞赛,主持人说“6”“9”不掉头,就出了个题:“6+9=?”,大家都在想,智力竞赛题目决不会就字面那么简单,结果谁都不敢立即抢答,而是苦苦思索。突然,一个6岁的小女孩争着说等于15,人们都向她投去异样的目光,直到主持人宣布小宝贝的答案正确时,人们才收回目光,并责怪自己的思想太复杂了,错过了抢答的时机。这里说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凡事不必太刻意。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种境界是针对中年人说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多,人们的思想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了,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尔虞我诈,互不信任,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孩提时代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再轻易相信眼前的一切,而是用心、用脑去认识这个世界。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感觉到社会并不那么单纯,现实也并不那么美好,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进入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此时,人们看到的山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山,水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水了,叫做看山感慨,看水叹息,以致出现了许许多多借古讽今,指桑骂槐,指鹿为马的故事。有些人,站在这山望着那山更高;沐在此水,又想到那水更净,欲壑难填,永远也没有满足的境地。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针对那些走过大半辈子或经历太多事件的人而言,在经历了种种事件,看过了形形色色的人或事,有了一种曾经沧海的感觉,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也许经历了太多,人的境界也高了,不再会为无谓的事或无伤大雅或不可能实现的事而伤脑费神。任尔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他们更明白,更懂得,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事物,明白如果跳出是非圈子,以观棋者、看戏人的角度来看事物,也许事情会简单许多,正如苏轼所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王国维所道“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人们都希望能到达人生的最高境界,即这第三境界,体味那战胜自我,超越极限后一览众山小的胜利感,然而在这自我提炼、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许多优秀的品质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悠悠岁月中,我们都是匆匆过客,所有的故事都没有结果而结果,我们只有从容走过,无需彷徨,无需犹豫,无需茫然。我们应当往第三种境界发展,这才是人的最高境界,“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外云卷云舒。”人从烦恼和执着中来,应到无烦恼无执着处去。其实凡事看开一些,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生如棋”,“棋如人生”,不正说明了人应当看戏者,观棋者吗。也许别人是对的,但我们也没有错,很多事情都无法挽回,再伟大的事情最终也成云烟,所有疯狂之后总归于平静,我们除了平静又能怎样呢?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坦然面对一切,平静珍惜一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看透秋云春梦,接受世事无常。正如徐志摩《再别康桥》的人生境界:“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人间词话读书报告篇5

评的是诗词,话的却是人间。《人间词话》一书,在近百年的时光里,被不断传颂、解读,同时也映衬了王国维先生对人类社会、历史文化、人之命运的苦思与总结。这是他的“人间”,也是我们的“人间”。

境界,是王国维先生最为看重的一个词语,也是全书的核心。“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此言一出,如金石掷地,慷锵有声。书中有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也。这三种境界,不仅仅是王国维先生对诗词之境的感悟,亦是他对人生境界的真实感悟。

理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昨夜西风凋碧树”,秋天来了,就好像人生处于低谷一样。秋天是“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的出征游子思乡之时;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的女子思念情郎之时;亦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思妇盼归的思念之时。即使现实如此残酷,他们仍旧有着自己的梦想:出征的游子渴望回乡,多情的女子思念情郎,孤独的思妇盼望着丈夫的回归。纵然望断天涯路只能看见山长水阔,但人生无论处于多么困难的低谷,心中也要有一个目标,一个理想。就像周星驰在《少林足球》中说的一样:做人没有理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分别。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人都不能只做一条“咸鱼”就满足了,必须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这大概就是王国维先生说的第一重境界:理想。

执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在“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之后,仍旧“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不但没有等到归人,而且也没有人理解自己的孤寂。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时刻,看不到前途与光明,也没有知音好友相伴,有的只是无尽的寂寞和孤独,就如同《荒野猎人》中的小李子一样,在旷野中孤独地前进。即使如此,我们仍“衣带渐宽终不悔”,哪怕“为伊消得人憔悴”。就像苏轼所说的那样,“古今之成大事者,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亦或像屈原说的那样,“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正如王宝强在《士兵突击》中扮演许三多时那句台词一样:坚持的过程就是不抛弃,不放弃。这也是王国维先生说的第二重境界:执著。

豁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众里寻他千百度,是方向不对?是付出不够?还是时机未到?无论什么原因,大多数人的成功都必须经过千辛万苦的磨难,也只有经过这样的磨难,取得的成功才愈加珍贵。那个人也许一直在你的身边,只是你还没有找到,那么你要“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这个人也许已经在你的生命里出现,只是你付出的努力还不够,那么你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等你经历了这些,“蓦然回首”,才会发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好。其实,人的一生亦是如此:你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经历了诸多的磨难,才能品尝到收获的喜悦。不需要你刻意地追求,等你蓦然后首时,你会发现一切已刚刚好,不早不晚,不多不少。

古今欲成大事者,都必先经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迷茫,孤独而不知前路几何;然后再经历“衣带渐宽人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憔悴却执着追求忘我奋斗;最后经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豁达,几经磨炼而明察秋毫,豁然顿悟功到事成。这三重境界本质上就是展示了人生道路中的立志、磨练和顿悟三个层次。而我们做人做事也需要发扬这三重境界带给我们的精神:就像文学素养的培养一样——要先慢慢的读书积累,虽然迷茫,也要坚持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下去,经过长时间的文学积淀,到了一定时候就会豁然开朗。有了所谓的感悟,举手投足之间都透露出自身的文学素养。

其实,诗词是这样,做事是这样,人生亦是如此

人间词话读书报告篇6

《人间词话》,其实本身便是读后感。表面上,它脱离了原词,便成了只言片语;实际上,它又的确能独立存在。用字字珠玑形容,绝不为过。而珍珠本身,不事雕琢,无需镶嵌。

初读《人间词话》,是读词论;再读,便是读境界。“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界,是艺术的极致追求,也是全书的关键词。

词尤文也。小学生作文,要求结构清晰、语句通顺;中学生作文,要求文采华美、情感真挚;高中生作文,要求观点正确、立意新颖;文人作文,讲求视角宏大、境界高深。

境界是文章的精髓,却往往被人忽视。为文如登山,绝大多数人在山腰徘徊。这是一种局限,也是一种无奈。有些人,是自赏;有些人,是自欺;有些人,是无力;有些人,是无方。自赏,是被眼前山花所迷,忘却追求山巅之绝境;自欺,是自知低俗而不愿承认;无力,是听闻别有佳境,却身心俱疲,无力攀登。无方,是有心向上,精力十足,却难窥路径。其中,当是自赏与自欺者居多。无方者,往往将精力放在阅读积累、技法探析等文字的外在形式上,而忽略了内求自省。他们不懂得,再多的名言佳句、再妙的写作技法、再新的选材角度,都是平面拓展,不能真正立体建构自己独有的艺术境界。

江上之舟往来如梭,乾隆应是看到了盛世繁华,法磐却只看到两艘船,一为名,一为利。在游人眼中,不过是转瞬即逝的景致。至于划舟的人,应该是无心于欣赏或思索,看到的只是自己苦苦挣扎的人生。同样的事物,观者的身份不同,体会也不同。同样的写作对象,用不同的格局去写,便是不同的意境。

意境是虚构的精神世界的花园,作者作为导游,将读者引入自己的意境,便是共鸣。

境界有大小。“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心怀家国者为大。“少游词境最凄婉,‘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感怀自身者为小。

境界有虚实。营造意境,便要“写境”与“造境”。“写境”重写实,“能与花鸟共忧乐”。虽然生动真实,但易流于浅白。“造境”重想象,“以奴仆命风月”。虽然瑰丽神奇,但易失于空洞。文章是理想与现实的反映,“写境”与“造境”相结合,便可回避无本之木的尴尬,达到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

人间词话读书报告篇7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先生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洗礼之后,对中国旧文学反思所作的评论。王国维先生早年从事西方哲学的研究。但后来他厌倦了对西方哲学的研究,转而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人间词话》便是他这个时期的作品。书中虽然时时体现出他的一些西方思想,但就全书的体裁和批评方式而言,其实与中国传统的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例如李清照的《词论》,是相似的。

此书,在一开始便提出了“境界”这个概念,并且后面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围绕着“境界”二字展开的。一开始,王国维先生便说: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人生同样如此。我觉得一个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应该有自己理想,都应该读一些经典着作,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一种高雅的境界,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而有了这些,我们才能自成高格!

在《人间词话》中,作者大量的使用“境界”一词来描述所要表达的事物以及情感,“境界”是《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王国维先生之所以用“境界”一词来描述,也许是因为看重于其可以真切生动地表达感受,对于内在的情意和外在描写的景物而言,没有比“境界”更好的词语了,而“境界”是什么东西?这或许是我们永远也不能说清楚的吧!或许境界就是一种道德修养,也许是一种思想品格,也许是一种行为方式。不过从叶嘉莹着的《王国维及其文学评论》中关于境界的讨论来看,似乎有了一点可以自我安慰的理由,作者认为王国维选择“境界”一词来作为他的评词的特殊用语,是因为这种选择符合中国文人在用词时强调“有出处”的惯例,所以尽管语义含糊模棱到足可以概括一切作品、衡量不同艺术,但也依然为读者所接受。可也许这也正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用词的魅力,没有精确的解释,却有很广博的意境,有一种很大气的味道在里面,这是很值得我们为之骄傲的。

总的说来,《人间词话》是近代极富盛名的文学理论批评着作,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史上的里程碑作品。它总结了清代以前所有比较出名的词风,并对各词派的主要人物做了分析,最后来学者研究词作提供了重要材料。并且,他提出了对词作分析的新方法的理论,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更重要的是,这些这些理论不仅能用在词的品析上,同时也有着巨大的人生指导作用。总之,这是一本让人受益匪浅的书,值得一读!

人间词话读书报告篇8

《人间词话》,说它是目前所有词话诗话中知名度最高的一本恐怕是不为过的。以前总是听说,也有略读过。现在终于在兔叔的“豆瓣压力”下重拾起这本并不厚的小册子并完整地读了一遍。我必须要说,我以前看的是现代排版的简体字版,而现在看的这本是竖排版,从后往前翻,从右往左看,更主要的是繁体字!(说来汗颜,我真不认识几个繁体字,丢中文系的脸了)还好它没有完全和现代相反,毕竟还是从上往下看的。突然想到一条对联儿: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向东甩;楼上楼下看左传,页往右翻。挺有趣的。其实吧,我是比较喜欢古典文学的。但是太懒,所以看过的书并不多。寒假时候买的一本《世说新语》现在还没读多少。(捂脸……)可能还是没人督促的缘故吧。自制力啊,真没太大信心。

又扯远啦。说人间词话吧=。=

王国维先生是很看重词的境界的。从开篇就可以看出来: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第二篇也是继续说造境和写境。第三篇关于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论断更是千古名句了,被无数的人引用过,毋庸赘言。一直到第六篇依然是境界理论。第七篇具体赏析单字创造境界。第八篇又一转,说境界的大小,但无优劣。后面到第二十六篇最终上升到了人生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老实说,这段话早已耳熟能详,但至今仍未能真正理解其中的人生哲理。

上面是说词的境界问题,下面简单说一下王国维先生对于词人或曰诗人优劣的评价。他在第六十篇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话说,有很多人觉得中国现代文学简直是垃圾,一代不如一代。对于这种说法,我想王国维先生如果还在世的话,应该是不会赞同的。他曾经说过: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在《人间词话》第五十四篇里也明确提出:“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

暂时写到这里,日后再“寻章摘句”慢慢写来……

人间词话读书报告篇9

评的是诗词,话的却是人间。《人间词话》一书,在近百年的时光里,被不断传颂、解读,同时也映衬了王国维先生对人类社会、历史文化、人之命运的苦思与总结。这是他的“人间”,也是我们的“人间”。

境界,是王国维先生最为看重的一个词语,也是全书的核心。“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此言一出,如金石掷地,慷锵有声。书中有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也。这三种境界,不仅仅是王国维先生对诗词之境的感悟,亦是他对人生境界的真实感悟。

理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昨夜西风凋碧树”,秋天来了,就好像人生处于低谷一样。秋天是“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的出征游子思乡之时;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的女子思念情郎之时;亦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思妇盼归的思念之时。即使现实如此残酷,他们仍旧有着自己的梦想:出征的游子渴望回乡,多情的女子思念情郎,孤独的思妇盼望着丈夫的回归。纵然望断天涯路只能看见山长水阔,但人生无论处于多么困难的低谷,心中也要有一个目标,一个理想。就像周星驰在《少林足球》中说的一样:做人没有理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分别。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人都不能只做一条“咸鱼”就满足了,必须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这大概就是王国维先生说的第一重境界:理想。

执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在“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之后,仍旧“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不但没有等到归人,而且也没有人理解自己的孤寂。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时刻,看不到前途与光明,也没有知音好友相伴,有的只是无尽的寂寞和孤独,就如同《荒野猎人》中的小李子一样,在旷野中孤独地前进。即使如此,我们仍“衣带渐宽终不悔”,哪怕“为伊消得人憔悴”。就像苏轼所说的那样,“古今之成大事者,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亦或像屈原说的那样,“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正如王宝强在《士兵突击》中扮演许三多时那句台词一样:坚持的过程就是不抛弃,不放弃。这也是王国维先生说的第二重境界:执著。

豁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众里寻他千百度,是方向不对?是付出不够?还是时机未到?无论什么原因,大多数人的成功都必须经过千辛万苦的磨难,也只有经过这样的磨难,取得的成功才愈加珍贵。那个人也许一直在你的身边,只是你还没有找到,那么你要“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这个人也许已经在你的生命里出现,只是你付出的努力还不够,那么你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等你经历了这些,“蓦然回首”,才会发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好。其实,人的一生亦是如此:你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经历了诸多的磨难,才能品尝到收获的喜悦。不需要你刻意地追求,等你蓦然后首时,你会发现一切已刚刚好,不早不晚,不多不少。

古今欲成大事者,都必先经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迷茫,孤独而不知前路几何;然后再经历“衣带渐宽人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憔悴却执着追求忘我奋斗;最后经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豁达,几经磨炼而明察秋毫,豁然顿悟功到事成。这三重境界本质上就是展示了人生道路中的立志、磨练和顿悟三个层次。而我们做人做事也需要发扬这三重境界带给我们的精神:就像文学素养的培养一样——要先慢慢的读书积累,虽然迷茫,也要坚持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下去,经过长时间的文学积淀,到了一定时候就会豁然开朗。有了所谓的感悟,举手投足之间都透露出自身的文学素养。

其实,诗词是这样,做事是这样,人生亦是如此

人间词话读书报告篇10

人间词话》宛若月下纷扬的落花,华美绝伦却又悲喜交集。——卫琪

《人间词话》 是一部被人们奉为古典文学批评里程碑式的作品。 初读 《人间 词话》 就让我沉浸于那精简却又华美的语句中, 王国维不仅将其深厚的美学功底尽展其中,而且段段匠心独运。

《人间词话》以小段形式呈现,甚至是只言片语,但其间不断流露出作者 犀利见解的睿智。 那些诗文的巨匠所创造的千古绝句与王国维的深刻见解穿过历史合二为一。 那宛若天成时而震撼人心的诗句加之王国维的唯美语句使 《人间词 话》 散发出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 平静了那些在喧嚣尘世中躁动的心灵。 让那些被光明与黑暗折磨的筋疲力尽的人们找到了一处歇脚之地。

想要全面的了解《人间词话》就必须了解作者王国维。王国维给我的第一 个感觉就是一位令人可敬却又令人无奈的学士。又是我觉得他和我是如此的亲 近,有时又是如此的疏远。 王国维作为一个中国古典文化结束的强音, 自然是才 高八斗,古文功夫炉火纯青的。

卫琪有言王国维是“一个只认死理脑筋不转弯”的人。他执着,他才能有 资格成为研究国学和史学的大师, 正如他所言之第二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 王国维的一生刚好经历了清王朝的覆灭。 他是个恪守传统, 拒 绝革新的人, 他不能理解革命, 也幻想着清王朝能够复辟成功, 可惜他的愿望一一破灭。 我想王国维如果当年未听取罗振玉的劝告而未尽弃前学去研究新学。 王 国维也许就会成为一个承载文明启新时代的大师了。 1924年废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 王国维认为这是奇耻大辱, 想自杀被家人严密监控而未遂。 到 1927年,北伐进军华北,北洋军阀即将崩溃,王国维最后的希望破灭。“经此世变,义无再辱”——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

《人间词话》倾注着王国维的心血,才情高绝。其中对读者影响最大以及 最成名之段莫过于 “古之成大事者, 大学问者, 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其实我对这三段话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虽称不上大事业大学问, 但也足以以小 见大。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一种境界说的是入门前, 心中惶恐不安, 不知从何开始。 曾记高一虚度光阴之后, 各科成绩尽是让人心碎 的,高二时幡然醒悟想努力一番考个好成绩, 然而面对千疮百孔的学业却不知从 何补起。彷徨、痛苦与渴求正如此。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不执著无以成,王国维正是凭借 着这份执着与隐忍, 才成就了他近代史上独一无二的大师地位。 而我高一那段暗地里奋斗的时光,那些狠追尖子生的拼劲才使我能够在期末取得好成绩。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一种豁然开 朗的顿悟, 往昔追寻之中的种种艰辛苦楚, 在顿悟瞬间得到了完美补偿。 这种释怀的感觉尖子生们必然感受到, 正如题海战术之后, 突然灵机一动, 看透各种题 目中的真谛,然后触类旁通,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了。

《人间词话》中的真谛如是。

王国维带着中国最后一个传统士大夫苍老而悲凉的背影,在一汪碧蓝如玉 的湖水中,渐渐地沉没,消失,永不再现。而我们只需守住对《人间词话》的青睐,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静静的感受那一份无声的悲喜。

推荐访问: 词话 人间 报告 人间词话读书报告1000字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人间词话读书心得 人间词话阅读心得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人间词话读书分享 读人间词话有感800字 人间词话内容摘要 人间词话书籍 人间词话读书报告3000字

【人间词话读书报告10篇】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
  •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1-3月全区招商引资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一、1-3月到位资金基本情况2022年,市政府下达我区招商引资总量任务XX亿元,工业XX亿元,XX个工业大项目和XX个现代服务业大项目以及外商直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党组织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来抓。”***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党委在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全面推进企业

  • (一)石灰石资源的储量及分布*县矿产资源富集,已查明的有大理石、硅石、石灰石、花石、紫砂陶土、高岭土等。其中,石灰石及大理石主要分布在者密、牙舟、通州、克度、大塘等乡镇,石灰石俗称青石、灰岩,是矿物的

  • 2022年,在集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本人牢记组织重托和责任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全面主持***大局,较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中共中央

  • 按照工作计划安排,近期,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积极引导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促进了农

  • 政协委员既是一种荣誉和光荣,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今年以来,我始终按照“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来要求自己,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把谏有

  •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的监督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

  •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禁毒工作的决策部署,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禁毒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预防为主,坚持综合治理,坚持依法从严打击,全面推进禁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 2022以来,根据全区接诉即办统计显示,涉及物业管理方面的各类问题,占到投诉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物业管理是社会治理的热点、难点和痛点。按照推进全区街道工作落实和深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任务要求,我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