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眼科学科发展报告

| 浏览次数:

第一执笔人:徐国兴,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

[摘要]本文回顾了福建省眼科学学科发展历程,重点介绍晶状体病、眼底病、青光眼、视光学和眼表疾病等领域在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的工作成果,展望福建省眼科学学科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眼科学 发展历程 现状 发展趋势

1 福建省眼科学科发展历程

1.1 辉煌的历史

在福建省眼科事业发展的历史上曾有过一段辉煌的时期。早在十八世纪中叶我省著名的中医眼科专家黄庭镜集前人的成就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成我国古代眼科学的总结性著作《目经大成》,在眼科手术学和方剂学上的成就为后世带来深远的影响。他对白内障针拨术提出“审机”、“点睛”、“射复”、“探骊”、“扰海”、“卷帘”、“圆镜”和“完璧”等八法,使操作过程规范化,促进了针拨术的发展。二十世纪初,现代眼科技术即在我省开展,发展速度与水平居国内先进地位。1904年长汀福音医院已能开展白内障摘除术,50年代改囊外摘除术为囊内手术,60年代开展角膜移植术、巩膜缩短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和巩膜咬切术治疗青光眼,70年代开始虹膜夹型人工晶体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1972年我省承办卫生部“全国白内障针拨术、套出术学习班”,对该手术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就在我省眼科事业蒸蒸日上之时,十年文革阻挡了前进的步伐。

1.2 艰苦的再创业阶段

1978年,福州地区眼科学组历经十年文革浩劫后首次恢复学术活动,高春顺任名誉组长,林仕桂任组长,每月举办1次学术活动,内容涉及人工晶状体手术进展、青光眼滤帘切除术和白内障摘除术等当时学科发展的前沿。翌年8月,中华医学会福建眼科学分会召开第一届全体委员会议,选举高春顺担任首届主任委员,这是我省眼科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从此我省广大眼科工作者以一个集体的形象出现在全国同道面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我国眼科事业迅猛发展的20年,乘着“改革开放、科教兴国”的东风,我国眼科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该时期我省也涌现出了一些在全国享有盛誉的眼科专家,如第三届主任委员童绎教授,在神经眼科学领域尤其Leber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达国内领先水平。1982年全国眼外伤与职业性眼病学组在漳州市召开工作会议,并举办第二届全国眼外伤与职业性眼病学习班,1984年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在南平市召开,1989年全国中医眼科学会第二次学术年会在漳州市召开。这些全国性会议的召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省眼科事业的发展。

跨入21世纪,我省眼科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01年在福鼎市召开的第七次福建省眼科学术会议上,眼科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通过充分酝酿和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新一届常委会,徐国兴教授任第四届主任委员。新一届委员会以“开放、创新、求实、进取”为指导思想,带领全省眼科同道面对全国眼科事业高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开始了再创业历程,大力发展我省眼科事业。该阶段,会员数量逐年增加,福州市、龙岩市、南平市和宁德市等地市相继成立市级眼科分会,学术交流空前活跃,各单位获得科研资助的项目数和经费总数以及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数较前期都有显著的增加。由于出色的组织管理工作和学会团队成就,福建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被评为省医学会的先进学会。

1.3 全面发展阶段

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人才梯队的培养是决定性因素。在初步建立自身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为我省眼科事业输送高级临床和科研人才的同时,2003年我省眼科事业在发展历程中又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成立福建医科大学眼科学与视光学系。该系的创办不仅解决了我省眼科事业发展缺乏专业人才的现状,更重要的是,作为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仅有的八个眼视光学本科专业之一,该系的创立提升了福建省眼科界在全国眼科同道中的影响,同时也为国家培养大批眼视光学人才。该阶段,我省眼科事业在医疗、教学、科研各方面都取得了标志性成果。教学方面,除了创立眼科学与视光学系,在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博士生培养等方面都有了突破性进展;科研方面,福建医科大学承担或以跨学科合作方式获得多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十一五”重大支撑计划在内的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填补我省空白;临床方面,由于大量引进新设备和新技术,我省眼科临床水平进步很快,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多焦视觉电生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计算机自动定量视野计和活体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等诊断技术以及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玻璃体切割术、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Nd-YAG激光和氩离子激光等治疗技术都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 福建省眼科学科发展现状

2.1 白内障专业

白内障是眼科的常见病,目前仍是我国最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根据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白内障致盲者占盲人总数的46.07 %,远远高于居第二位的角膜病的11.44%。根据2006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福建省眼科研究所在我省邵武市进行的眼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白内障致盲者占全部致盲眼病的66.5%,因此,白内障复明手术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仍是工作重点之一。

目前,白内障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发病机制、后发性白内障防治和药物干预防治白内障三个方面。在白内障的发病机制方面,国内外的研究方向主要有热休克转录因子4(HSF4)基因突变、晶状体的生化和蛋白质异常以及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等。我省在该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一定的成果,福建医科大学的“糖性白内障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研究”较系统地研究了人类糖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MMP-2、TIMP-2、TGF-β1、HSP70的表达及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在糖性白内障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获2005年福建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后发性白内障是白内障术后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其发生率高达100%,因此后发障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在后囊膜混浊机制方面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移行和增殖是主要原因,因此后发障防治方法的研究思路可归纳为三类:改进人工晶状体的设计、完善手术技巧和应用干扰素、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体外干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

在药物干预防治白内障的基础研究方面,福建中医学院充分发挥我省在中医眼科领域的传统优势,其“中西医结合防治白内障的基础和临床系列研究”获200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由于白内障的发病机理至今未明,药物防治白内障的基础研究未获突破性进展,因此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仍是白内障患者复明的惟一有效方法。我省在白内障手术水平上能紧跟国内外的先进技术,早在1904年,我省即能开展白内障摘除术。从早期的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引进国内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再到本世纪初出现的双手微创冷超乳技术,我省都能在较短时间内引进推广。目前,我省许多县级医院眼科都已引进白内障超声乳化仪,而非公立眼科医院利用其资金的优势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引进国内外最新的超乳设备并在临床推广,为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然而,超声乳化手术医师在利用最新设备为患者服务的同时存在一个手术技术的转型期,而我省白内障手术积存量最大的西北部地区患者经济条件较差,且硬核性白内障居多,因此不宜过分强调超声乳化术在白内障手术中所占的比例,尤其是在复明手术中,应当以安全、经济、实用为基本原则。

2.2 眼底病专业

眼底病是眼科最常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之一,也是眼科临床和基础诊断、治疗和研究难度最大的一类眼病。我省眼底病临床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近10年来,我省引进一系列先进的眼底检查和治疗设备,如眼底视网膜/脉络膜荧光血管造影、眼底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多焦视觉电生理仪、三维眼科B型超声波、多功能玻璃体切割系统和眼底激光治疗仪等,大大提高我省眼底病的诊治水平,为许多以往无法治疗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我省在常规玻璃体切割、玻璃体腔内非磁性异物取出、玻璃体切割联合重水硅油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等方面已接近国内先进水平。临床研究方面,福建医科大学在国内率先开展色素上皮移植治疗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疾病的研究,福建中医学院采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配合归芍地黄汤、君子汤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均取得一定的疗效。ARMD是目前西方社会居首位的致盲眼病,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成为严重影响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突出问题。ARMD临床上可分为两型:萎缩型和渗出型,前者发展缓慢,预后较好;渗出型由于黄斑区有新生血管形成,因此病变发展快,视力预后差。福建师范大学的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负载树枝状光敏剂的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合成与构效关系”开发的新型光敏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居领先水平。目前该研究动物实验部分已基本完成,研究成果在SCI源期刊《Journal of Ocular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和《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上发表。TTT是近年来用于治疗CNV的新方法,采用810nm波长的激光照射病变区,使局部温度升高以封闭CNV。TTT治疗方法简单,价格较低,国内有较多医院开展了此项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有一定疗效,但由于临床应用时间较短,尚需多中心、大样本和更长期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结果以证实疗效。目前我省在眼底病基础研究领域中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研究上,如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RP)、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外伤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等。

2.2.1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系列研究

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alium, RPE)细胞位于视网膜和脉络膜之间,具有吞噬光感受器外节膜盘、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构成视网膜外屏障、吸收紫外线、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参与VitA的代谢等重要的生理功能,对维持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新陈代谢和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RPE细胞异常与RP、ARMD等疾病密切相关,在PVR的病理过程中RPE细胞也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RPE细胞的相关研究是近十年来国内外眼科界的热点之一。目前,福建省眼科研究所已完成兔、猪、猴和人等多物种RPE细胞的细胞系的建立,RPE细胞超微结构和生物学特性研究,LPA和TGF-β等因子对RPE细胞的增殖影响,IL-10等因子对RPE细胞免疫学特性的影响以及恒河猴RPE细胞视网膜下腔移植等研究,达国内先进水平。

2.2.2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研究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和眼外伤后RPE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等增生所产生的玻璃体视网膜增生性病变,是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视力预后。国内外对其病因、病理及防治等进行了多方面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我省在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已成功地制作了PVR的外伤模型,并进行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与外伤性PVR的关系研究,初步揭示了MMP-2、MMP-9、TIMP-2和TIMP-1参与了外伤性PVR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而人工合成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GM6001可促进MMP-2/TIMP-2、MMP-9/TIMP-1动态平衡的重新建立,在外伤性PVR的防治中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临床病理研究资料表明,RPE细胞在视网膜增生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如在PVR患者的玻璃体切除物中发现有RPE细胞,视网膜脱离患者视网膜下液对培养的人眼RPE细胞有促增生作用等。因此研究抑制RPE细胞增生的药物对防治PVR有重要意义。由于我省在RPE细胞的基础研究领域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有望在PVR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方面取得突破。

2.2.3 视网膜移植

视网膜移植指将视网膜移植片、细胞悬液或电子芯片移植到视网膜的相应部位以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或遗传性疾病的方法。视网膜移植是目前国内外眼科界研究的一个前沿课题,需要眼科界、生物医学基础学科、生物工程领域和光电技术领域等多学科的共同努力,主要包括RPE、IPE、视网膜混合细胞、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和干细胞悬液移植,视网膜组织块或依附于支持物生长的细胞片的移植以及电子芯片移植等。移植途径包括经巩膜、脉络膜至视网膜下腔的外路法和经睫状体平坦部切口、玻璃体切除后进入视网膜下腔的内路法。

目前,我省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是福建省眼科研究所主持的省科委重大项目“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研究”和国家人事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转分化成视网膜细胞的研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研究目前已完成初步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通过巩膜外路法可以在不损伤视网膜的情况下将细胞悬液准确植入视网膜下腔,应用BrdU标记跟踪植入的细胞,发现移植细胞在视网膜下腔可以存活,并与感光细胞外段形成相嵌结构,在移植细胞中发现感光细胞外节膜盘,表明移植的细胞在体内具有吞噬功能。尽管视网膜下腔被认为是相对的免疫赦免区,但研究表明异体RPE细胞移植仍存在一定的免疫排斥反应,因此胚胎干细胞的诱导分化视网膜细胞一度成为研究热点,但由于伦理问题限制其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存在于骨髓中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可诱导转分化成视网膜细胞,由于其来源丰富,自体移植无免疫排斥,不涉及伦理问题等优点有望成为视网膜移植的供体来源。近年来,国际上在视网膜移植领域的研究进展很快,已从单纯的细胞悬液移植发展到体外用支持物培养细胞片,视网膜转位移植或应用准分子激光切削视网膜光感受器层获得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应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技术将细胞或组织片按一定的方向移植于受体视网膜,以保持光感受器或RPE细胞的极性。2006年德国科学家和眼科医生完成了全球首例视网膜电子芯片植入手术,使患者看见由像素点组成的图案。目前,该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的关键问题需要解决,如如何获得有意义的图形视觉等。对比国内外先进水平,我省眼科界同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3 青光眼专业

青光眼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主要与眼压升高有关的临床症群或眼病。统计学资料表明:我国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已达600万,是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因此对青光眼所造成的视功能损害的防治研究仍然是21世纪防盲治盲工作的重点之一。

在临床方面,青光眼领域的研究重点主要在早期诊断、青光眼筛查和手术治疗。由于青光眼起病隐匿,多数患者首次就诊时视功能的损害已难以逆转,因此,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筛查就显得尤为重要。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主要根据眼压、视乳头或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青光眼性改变及青光眼性视野缺损做出诊断,对有视功能改变而眼压不高者则需查24小时眼压,以区别高眼压性青光眼或正常眼压性青光眼。近年来一些针对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的形态学和功能学检测设备相继问世,如视觉电生理检查、心理物理学检查及计算机视野检查等提高了视功能检测的敏感性;视网膜厚度仪、激光扫描偏振仪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可定量测定视乳头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便于随访对比观察。因此,如何提高我省基层眼科医生青光眼早期诊断的意识和水平、研究适合我省现状的青光眼筛查模式是我省眼科医师尤其是青光眼专科医师必须肩负的重要职责。

在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面,国内外近十年来有较大的提高,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抗代谢药物在手术中的应用使滤过手术的效果有了明显改善;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透明质酸生物胶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房水引流物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难治性青光眼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激光医学的发展为青光眼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在基础研究方面,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主要围绕青光眼的发病机制、视神经保护和再生以及基因筛选等问题。青光眼患者视神经保护和再生是21世纪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针对视神经发生损害的不同环节,在有效控制眼压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的药物阻断视神经损害的发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抑制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达到保护视神经的作用;或将神经干细胞移植到视网膜下腔经诱导分化成神经元或神经元样细胞,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再生带来了希望。但这些研究国外尚处于动物实验阶段,临床应用尚待进一步努力。我省在视神经的保护和再生领域作了大量的工作,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项,省重点科研基金资助2项。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激素性青光眼发病机制的研究方面,福建医科大学进行了小梁细胞的培养、生长特点、超微结构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的研究。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青光眼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目前已发现8个相关的染色体位点,并已确定MOYC/TIGR,OPTN基因为青光眼的致病基因。我省在该领域的研究尚属空白。

2.4 角膜病与眼表疾病专业

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的单眼和双眼角膜盲患者共有约400万,居致盲眼病的第二位,我省2006年进行的邵武市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角膜病致盲者占全部致盲眼病的6.09%,仅次于白内障。近年来,随着角膜接触镜、角膜屈光手术以及白内障等内眼手术的普及使角膜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我省角膜病的现状同全国基本一致,具有患者人数多,基本集中在卫生技术条件较差的农村,超过80%的患者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等特点。因此,加强角膜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高基层眼科医师角膜病知识水平、加快角膜移植手术的普及和眼库建设将极大地推动我省防盲治盲事业的发展。

感染性角膜炎是最主要的致盲性角膜病。由于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的滥用以及配戴角膜接触镜的人数增加,感染性角膜炎的病原体种类变迁,混合感染性角膜病患者日渐增多,单纯疱疹病毒成为感染性角膜病的首位致病因素,表皮葡萄球菌属和曲霉菌属分别为细菌性及真菌性角膜炎的首要致病菌,棘阿米巴角膜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这就要求眼科医师尤其是角膜病专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要重视病史采集、病原学检查以及临床经验的总结,同时要重视基层眼科医师的培训,以免因误诊给患者带来痛苦。因配戴角膜接触镜处理不当引起的棘阿米巴性角膜炎已成为配戴隐型眼镜者所患严重并发症之一,我省在该病的病原学诊断以及临床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是最常见的角膜炎类型,临床基础研究证实,单疱病毒不仅潜伏于三叉神经节,且也存在于角膜组织内并引起角膜炎的复发。HSK临床确诊主要依靠临床特征和病毒分离检查,目前我省许多医院检验科都有条件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检查,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单疱病毒感染。眼科医师应当主动地与检验科进行合作,提高HSK的诊断水平,并为临床和基础研究搭建较高层次的平台。

角膜移植术是将混浊的角膜恢复透明的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省较早开展角膜移植术,在角膜移植的显微手术技巧及术后植片透明率方面已接近国内先进水平,然而角膜供体来源不足严重制约了我省角膜移植事业的发展。人造角膜是近年来国际上角膜病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并在种子细胞、组织工程学载体等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但距离真正的组织工程角膜仍尚远。免疫排斥反应是角膜移植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有关排斥反应的免疫学研究正在深入开展,但仍无突破性进展。地塞米松和环孢素A已成为临床上首选的抗角膜排斥反应药物,FK 506、雷公藤多甙及IL-2-PE40等尚处于基础和临床研究阶段。我省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在角膜移植的组织配型的研究方面取得可喜的成果,获2004年军内医疗成果三等奖和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眼表疾病指角膜、结膜及泪膜的疾病。由于环境污染、不良生活方式和滥用眼药水等原因,眼表疾病成为近年来眼科门诊最常见的眼病。国内外眼表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日新月异,厦门大学在该领域进行临床和基础的深入研究。根据我省的现状,未来几年的工作重点应当放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各级医院眼科医师中普及眼表疾病知识,使眼表疾病的诊断技术系统化和规范化,摆脱有结膜充血或结膜滤泡就是慢性结膜炎的误区,提高眼表疾病的诊断水平。第二,提高感染性眼表疾病病原学检查和药物敏感试验的检测率,以指导临床治疗,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第三,积极引进和推广国内外眼表疾病治疗领域的新成果。第四,加强基础研究,尤其是发病机制和治疗技术的研究。

2.5 视光学专业

视光学是近年来我国眼科界起步较晚但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1996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成立眼视光学学组,历经十年的发展,目前全国已有八所医学院校成立视光学专业,每年毕业学生近千人。国内现有不同规模的准分子激光手术中心近700家,手术病例数约50万例,是全世界拥有准分子激光机最多、手术病例数最多的国家之一。我省在视光学临床领域具有传统优势,在近视眼矫正方面,我省现有准分子激光机10余台,无论是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自动板层角膜切削术还是Epi-Lasik,我省在技术设备的引进和临床推广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

2.6 眼科教学及学术交流

为了我省眼科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眼科学分会非常重视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近十年的发展,我省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1997年成立福建医科大学眼科学硕士点,2003年成立福建医科大学眼科学与视光学系, 2006年获得眼科学省级精品课程和眼科学省级优质硕士课程立项。目前已培养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70余人。招收三届视光学专业学生共计180名。徐国兴教授主编包括全国高校视光学专业 “十一五”规划教材在内的国家级教材两部,参编“十五”规划重点教材三部。

在进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同时,分会以建立三级防盲治盲网络服务人民为己任,重视基层眼科医生的培训工作。近三年来,分会依托福建医科大学强大的师资力量,常年举办卫生部“视觉第一 中国行动”福建省培训班、全国眼科新进展学习班、福建省眼科新进展学习班和福建省验光配镜学习班。迄今已培训乡村卫生技术人员1358人,各级眼科医师100余人/年。

分会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类型学术交流。至今已召开十次全省眼科学术会议、两届闽台眼科学术交流会、承办2次全国性眼科学术会议,多次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举行专题讲座,与美国眼科研究所、Okarahoma大学、Nebraska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等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

3 福建省眼科学科发展趋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扬长避短,寻求突破点

21世纪,福建省眼科事业正朝着纵深的方向发展,全省眼科工作者应当认清各专业的发展现状,扬长避短,选择适合省情的有潜力的专业作为突破点,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做出自己的特色,努力培育和创造品牌竞争力。眼底病是福建省眼科研究所优先发展的重点专业,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在临床、科研和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方面已初具规模,有望在视网膜变性疾病、脉络膜新生血管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常见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取得标志性进展。视光学在我省具有传统优势,眼视光学系的建立将为视光学的发展输送大批优秀的人才,依托集科研、教学和临床职能为一体的眼科机构加大创新性、系统性研究力度,才能使我省视光学专业站在全国视光学发展潮流的前沿。青光眼在眼科各专业中比较特殊,其定义、分类和诊治目前尚有许多争议,国内青光眼界出现与国际接轨的2005版临床诊疗指南和更符合国情的1987年版诊治标准并存的局面,因此在进行青光眼基础研究的同时,更需要加强青光眼的临床随访观察和总结,重视前瞻性循证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在理论上获得突破。角膜与眼表疾病在我省起步较晚,但近年厦门大学和福建医科大学相继从我国该研究领域的前沿单位广州中山眼科中心和山东眼科研究所引进高水平专业人才,角膜与眼表疾病必将成为我省希望获得突破的研究领域之一。

3.2 建设依托高等医学院校的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眼科医院

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科,当代眼科界面临着在传统综合性医院中“小学科”和在发展空间中“大潜力”的矛盾。目前,眼科学的学科内分工逐渐精细,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目前已成立13个学组,超过外科学分会的12个学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眼科的要求不仅仅是治疗眼病,更需要从保健、预防和医疗各方面进行全程、全面的服务;同时,眼科对其他学科的依赖性最小,因此,是否成立独立的眼科机构成为眼科发展的瓶颈。目前,全国一些高校附属医院的眼科改为眼科中心或眼科医院,以便克服体制和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寻求新的发展动力。中山眼科医院、天津眼科医院、山东眼科医院和温州眼视光医院等专科医院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3.3 高层次人才培养

学科要发展,人才是决定性因素。学科带头人的学术和管理水平决定了学科发展方向和发展理念,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决定了学科发展的可持续性。我省眼科事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完善自身人才培养体系。首先,福建医科大学眼科学博士学位点的设立将为我省眼科事业的发展输送高层次人才。其次,加强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以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第三,要充分发挥学会的作用,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组织多方位、多层次的学术交流。

3.4 加强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学科发展的动力,简单的重复性、跟踪性和散在性研究是我省眼科界基础研究领域普遍存在的弊病。疾病的基因筛查有助于从分子水平揭示其发病机制,从而使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成为可能,是未来医学发展的趋势。与生物工程技术、光电技术、微电子技术等的跨学科、跨领域合作将使基础研究达到单一学科难以涉及的高度。21世纪我省眼科工作者必须依托各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的技术优势,加大基础研究向本学科纵深和跨学科横向发展,从中寻求新技术的突破,带动整个学科的发展。

3.5 重视临床经验的总结

临床经验总结在学科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特别在没有条件做基础研究的基层单位,临床经验的总结显得尤为重要。规范化的临床研究证据能为医生采用最适宜的诊断方法、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最精确的预后估计提供依据。以科学系统地研究临床证据为基础的循证医学使现代临床医疗模式实现了从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模式的转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

4 结语

虽然我省眼科事业近几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纵观福建省眼科事业发展的历程,医疗、教学和科研是事业发展壮大的三大平台。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是科研的最终目标,同时,医疗水平的提高也为科研发展提供了临床的支持。科研是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提升我省在全国眼科界地位的重要衡量指标。教学为建立眼科后备人才梯队提供支持,是我省眼科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相信在省卫生厅、省科协和省医学会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全省眼科工作者将以极大的热情致力于我省眼科事业的发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徐国兴主译.临床眼科学[M]. 福建:福建科技出版社,2005.

[2] 徐国兴.眼科学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3] 李凤鸣主编.中华眼科学(第二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

[4] 黎晓新等.我国近五年眼底病临床与基础研究新进展[J].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717-724.

[5] 李美玉.我国眼科50年进展[J].中华眼科杂志,2000,36:165-170.

[6] 何守志.我国白内障基础研究的现状和对策[J].中华眼科杂志, 2003, 39:385-388.

[7] 葛坚.我国近五年青光眼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J]. 中华眼科杂志, 2005, 41:710-716.

[8] 赵堪兴等.新世纪我国斜视弱视研究进展[J].中华眼科杂志,2005, 41:729-735.

[9] 谢立信.中国眼科现状[J].中国工程科学,2003,5:1-5.

课题组主要成员:徐国兴、郭健、朱益华

推荐访问: 福建省 眼科 学科 报告 发展

【福建省眼科学科发展报告】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
  •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1-3月全区招商引资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一、1-3月到位资金基本情况2022年,市政府下达我区招商引资总量任务XX亿元,工业XX亿元,XX个工业大项目和XX个现代服务业大项目以及外商直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党组织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来抓。”***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党委在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全面推进企业

  • (一)石灰石资源的储量及分布*县矿产资源富集,已查明的有大理石、硅石、石灰石、花石、紫砂陶土、高岭土等。其中,石灰石及大理石主要分布在者密、牙舟、通州、克度、大塘等乡镇,石灰石俗称青石、灰岩,是矿物的

  • 2022年,在集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本人牢记组织重托和责任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全面主持***大局,较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中共中央

  • 按照工作计划安排,近期,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积极引导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促进了农

  • 政协委员既是一种荣誉和光荣,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今年以来,我始终按照“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来要求自己,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把谏有

  •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的监督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

  •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禁毒工作的决策部署,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禁毒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预防为主,坚持综合治理,坚持依法从严打击,全面推进禁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 2022以来,根据全区接诉即办统计显示,涉及物业管理方面的各类问题,占到投诉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物业管理是社会治理的热点、难点和痛点。按照推进全区街道工作落实和深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任务要求,我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