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14篇【精选推荐】

| 浏览次数: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就业实践能力培养》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外语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步扩张,这导致近些年出现了“外语狂潮”,国内甚至对于外语的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14篇,供大家参考。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14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篇1

《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就业实践能力培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外语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步扩张,这导致近些年出现了“外语狂潮”,国内甚至对于外语的追捧逐渐超过语文。面对这一情况,国家开展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提升人民群众对于汉语言的重视,其中以各省市高考改革方案的逐步推进最为明显。而作为一名汉语言专业的师范生,应该采取怎样的行为,响应国家的政策,将自己打造成一个适应时代新形势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实现人生价值。本文就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概述。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就业;实践能力

一、引言

“师者所以授业解惑者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汉语言作为五千年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基础,所起到的作用自然也就不言而喻。面对国际上的“汉语热”和国内的“外语狂潮”,当前在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未来的预备语文教师,在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同时,也应当走进社会实际。也就是还要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入手,培养自身的就业实践能力,从而以自己微薄的力量,让学生和身边的人正视重视汉语言文学,发挥汉语言文学的潜在积极作用。

二、当前汉语言文学的社会现状

普遍来说,社会上对于汉语言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就是掌握简单的口语和浅近的文字,对于进一步更高深的汉语言知识不甚了解。社会上存在着很大一部分的人对于汉语言的应用不规范,诸如读音不标准、用字用词不当、习惯性使用网络语言等情况很是寻常。[1]同时,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来说,对于汉语言文学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一味重视表面的华丽的知识的传授,功利性过强,以致于掩盖了汉语言文学的内在的魅力。另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也令一部分人崇洋媚外的心理得到壮大。[2]以上这些情况使得外国人对于汉语言的研究和热情远远大于国内的人民群众,严重影响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进步。

三、培养就业实践能力以推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前进

身为中华儿女,身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所要承担的弘扬、发展汉语言文学的使命也就更重大。同时面对当前就业困难,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的师范生可以用培养提高自身的就业实践能力以推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前行。

第一,立足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是最直接、最全面、最仔细研究五千年以来形成的语言文化的一部分人,除了具有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外,还要了解语言文学学科的新发展,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的研究成果,实现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而作为一名师范生,除此之外还担负着教书育人、培育下一代的使命,所以更是要立足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提升教学水平技能,转变自身思想观念。同时,相比其他的学习者对于汉语言文学应该有更深的热爱,更真挚的情感,唯有如此才能将自身所学真正根据社会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发挥出来。另外,还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规范汉语言文学的日常使用,对于发音、用字、用词等都要十分严谨细致,以自身的行为带动周边人对于汉语言文学观念态度的转变,逐渐实现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前行。[3]作为一名还没有毕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来说,还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去进一步提升专业知识、培养起对汉语言更高的热情,为未来自身的发展和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做贡献。

第二,创新汉语言文学学习、教育、工作观念。除了时代的冲击以外,汉语言文学自身的一些特征如果不跟随潮流进行创新发展,就会令汉语言文化的魅力被掩盖,无法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所以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来说,在学校求学期间对于教师传授的知识要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性学习,在掌握所学知识的精髓同时,将自己的见解和思想融入其中,将所学的汉语言文学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当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毕业,面临就业时,无论以后是从事教育工作还是其他行业,都要记得自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要通过自身的行为将汉语言文学的内在魅力展示、弘扬出去,潜移默化之间影响更多的人。而对于希望从事汉语言文学教育工作的在校师范生来说,创新自身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从内心真正热爱汉语言文学,体会到汉语言文学对于人的积极作用,从而纠正目前社会中对于汉语言文学的错误认识。而这一切都需要在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转变、创新汉语言文化学习观念做起。

第三,引导自身适应社会、逐步培养就业实践能力。所有的专业知识和思想观念都是走向社会,实现好发挥好汉语言文学育人引导作用的前提基础。对于在读的师范生来说,还要逐步培养起自身的就业实践能力。既要积极入世了解汉语言文学当前的实时环境,了解社会需要的汉语言专业师范生的侧重点,于在校期间将自己培养成一名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同时,随波逐流也是不可取的,汉语言专业的师范生永远不要忘记自己当初的目的,忘记对汉语言的那份热爱和执着。也就是,要在汉语言专业的师范生再将自己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后以自己的实际行为表现,将汉语言文化中的精髓进一步弘扬发展,令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喜爱汉语言文学。

四、结束语

当前汉语言文学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所发挥的引导、育人作用也是大打折扣。而在读的汉语言文学师范生既是汉语言文化的传承者、创新者,又是未来汉语言文学的传播者和发展者,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意义重大。面对这一情况,身为一名在读的师范生更是要肩负起国家和人民的重托,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目前这种局面。而以笔者的观点就是,应当首先培养提高自身的就业实践能力,在工作岗位上,进一步以自己的行为推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前行。

参考文献:

[1]任志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培养[J]。教育评论,2012(03):57-59.

[2]刘思聪,文俊沣,郝丹丹。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技能培养现状与改进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11):28-30.

[3]黄志刚,刘丽娟,高建青。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宜春学院学报,2015(08):117-120.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篇2

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许余龙1992/2008)。对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理解如下:首先,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它和其他分支密切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其次,对比语言学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对比描述,而普通语言学则是对某一种语言的普遍描述。再次,对比语言学是在共时理论的框架下发展的,也就是说其研究的对象,是语言的发展状态,而不是其演变。最后,对比语言学虽然研究描述语言之间的异同,但重点却在不同的方面。

对比语言学可划分为理论对比语言学和应用对比语言学两大类。理论对比语言学又由一般理论对比语言学和具体理论对比语言学构成。一般对比语言学是一般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旨在研究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具体对比语言学是具体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旨在运用对比语言学的原理和其他语言学的相关知识,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具体的对比描述。应用对比语言写属于应用语言学的范畴,其也可以划分为两类,即一般应用对比语言学,它旨在研究如何将对比语言学的理论成果应用于语言外语教学活动中去。另一类是具体应用对比语言学,其任务是对两种语言进行具体的对比描述,以便为某一具体的应用活动服务。

自从人类产生了语言后,语言之间的比较与研究便蓬勃发展起来,对比语言学学科作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有两个渊源,一是起源于欧洲,其二是起源于美国。欧洲的对比语言学学科始于19世纪末,发展于20世纪初,其理论框架为对比型理论性的共时语言分析,而后由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学家继承发展。美国的对比语言学发展于二战期间,对比语言学的英文名称contrastive linguistics一词,由语言学家whorf于1941年在其著作《语言与逻辑》一书中首次提出。而与欧洲传统的对比语言学特点不同,美国对比语言学的研究主要是应用性的。表现在运用语言对比的方法进行语言接触和双语现象研究等理论方面的探索,另外还运用对比语言学研究为外语教学服务。但20世纪60年代以后,对比分析的两个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受到极其严厉的批判,对比语言学也开始走下坡路,从此一蹶不振。而与此同时,对比语言学在欧洲却持续发展,大部分的语言学家则采用转换生成语法作为对比描述的语言学框架。在此后的30多年中,理论对比语言学在欧美越来越受到了关注,学科地位得到提高,学术界对对比语言学本身的一些理论、方法问题的探讨也逐渐深入。我国国内的对比研究学者有严复,此外还有马x忠、黎锦熙、赵元任、王力和吕叔湘等都对汉外对比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对比语言学的一般原则:共时对比原则和同语体对比原则。

共时对比原则:对比研究是一种共时比较,当我们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状态进行对比描述时,不能拿不同时代的语言现象进行对比。

同语体对比原则: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具有不同的功能语体,不同的语言拥有不同的选择、使用、组织语言单位的规范和规则。书面语与书面语对比,口语与口语对比,即相同的语体进行对比。

(二)对比研究的程序:

1、确定对比范围。首先确定对比的范围,即描述的对比层面是什么。比如在音、词、句、篇章、语用等选择一个层面来进行比较。其次需要进一步确定其具体对比描述对象是什么,也就是对比的语言单位。例如,在语法层面上,可以选择词组或句子结构等单位作为对比的对象。最后就是对比的语言学内容。

2、文献搜集与研究。首先先要搜集某一对比范围内已有的对比研究,这样可以使我们避免重复做别人做过的工作。其次就要搜集出这个研究范围内对两种语言分别所作的分析研究。

3、确定理论框架。对比研究的理论框架是指以某一种语言分析研究的理论或模式为基础的对比描述方法。选择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确保语言描述的可比性。我们常用的对比描述方法有中心词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近年来,转换生成语法,格语法等也被许多研究学者所采用。而对比研究的理论框架的选择取决于对比研究的目的和范围。

4、搜集语言材料。语料可以分为实例语料和内省语料。而内省语料又可以分为自我内省语料和实验内省语料。选择语料我们需要考虑对比研究的性质和目的、理论框架、描述内容这些因素。

5、分析对比。对比分析是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某一确定的理论框架对搜集的语言材料作某一方面的分析和对比。

6、总结。分析对比后,我们要总结这一对比的成果是什么,讨论其意义和价值。同时,也可以找出其局限性,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

对比语言学作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目的殊途同归是为了解决教学或翻译问题而对比两种语言的异同。对比可以在语音、语法、词汇、语义、语用等层次进行,也可以从语言的文化、心理、民族角度进行对比研究。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对比语言学这一学科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和青睐。

1、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第2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10

2、王利众。对比语言学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篇3

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各行各业对创新型人才都有非常大的需求。

但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仍缺少一定的创新能力,需要对其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因此,需要对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创新方面的问题进行改正,从而提升其创新能力。

1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基本现状

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基本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第一,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性。

当前一些大学不能根据时代发展变化,及时对教材进行调整,致使教学内容老套;第二,缺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

当前一些大学教师仍是上完课就走,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增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增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利用与开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但随着时间的推进,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呈现出一定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和改进。

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无异于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添加了生机,给汉语言的利用与开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第二,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学生在养成创新意识以后,会有增强其实践的动力,进而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锻炼。

3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完善,对教学环节的改进,以及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感受三个方面着手,只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了自主创新的意识,才能有效推动学生的实际行动,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3.1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内容

汉语言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就是拥有审美能力,尤其是体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文学审美。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关系到其对专业知识学习的敏感度,对其未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高级文秘需要具备的特质之一就有审美能力,因此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中,文学理论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课程之一,对于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根据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恰当的文学作品对作品中的语言运用、技巧的使用等进行鉴赏分析,进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班级组建讨论小组等形式,增强学生对该方面内容的兴趣,促使学生有意识的增强自身的审美能力。

3.2丰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环节

助理、教师等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将来主要从事的职位,这就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却缺乏一定的重视,因此要求对其进行一定的改革创新,强化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得到一定的重视,促使其具备工作中应具备的能力。

例如,现代汉语教师在上课时,不要仅仅局限在教材之上,而是应该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

由于大学中通常都会有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学生,因此在发音上也会存在差异。

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种情况,在将中国七大方言时,分别选取代表,让学生自己体会感受,各地方语言的不同,从而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或者教师可以在班级组织一次作文比赛,针对学生中的病句等问题进行讲解,从而帮助学生增强对学生语言交际等能力的培养。

3.3关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感受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需要较高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不仅是学生专业能力的体现,更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反映。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的专业素养,从其写作水平就可以体现。

因此,学校在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方面的力度一定要加强,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第一,提升学生的理论修养。

在培养学生的理论修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丰富学生的阅读量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思想深度与高度,使其在阅读分析以后,理解文章的内涵;第二,加强学生的用词的准确度。

当前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存在词汇量贫乏,并且不能正确使用使用的现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这种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从而改善当前这种状况,使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做到用词精准简洁;第三,加强对学生语法的掌握。

当前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仍不能有效的掌握其中的使用方法,需要教师根据班级学生对语法掌握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地措施与方法,加强对语法的学习,从而使学生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能够灵活使用语句,降低出错率,进而增强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各大高校都有的专业,其在高校中所占的。比重也是不容小觑的。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中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需要不断对其进行改进。

为此,各大高校应该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教学进行调整,通过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的改变,增强学生的创新的能力,使其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篇4

本文将会对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有效的应对对策进行分析,以更好的推动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开展。

:高校;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问题;措施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方式比较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选择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下,往往是教师占据着主导的地位,而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只能对课堂教学内容一味的灌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无法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了解和掌握,从而无法确保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比如说在进行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的美学观念进行讲解时,许多教师往往都会选择“黛玉葬花”或者是其它一些经典的场景来进行介绍,对于其中所体现的美学观念加以解读,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并没有让学生自己进行解读和思考,所以学生所获得的也只是教师的审美观点而已。

(二)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中审美教育缺乏准确的理解

通过对我国悠久的历史进行分析发现,汉语言文学不仅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价值,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审美教育意义,其可以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来更好的反馈社会,塑造学生的人格魅力,以更好的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对审美教育缺乏准确的理解,很多学生未准确的意识到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从而无法使审美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一)尽量挖掘汉语言文学中的审美因素

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其中的审美因素进行深入的挖掘,把其中的艺术境界更好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引导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欣赏,该过程还可以引导学生情感的渗透,使学生更好的感受到汉语言文学的意境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汉语言文学作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此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挖掘作品自身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和审美品位。比如说在对于《桃花源记》进行解读时,其中就有许多的语言描写十分优美,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提炼,并且让学生对于其中的文学审美要素加以解读,充分挖掘作品中的审美因素,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审美教育。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在进行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过程中,要把握好学生的性格特点,然后在课堂教学开始前为他们讲解感兴趣的内容,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将汉语言文学作品中的审美因素传授给学生,使他们更好的体会到内在的美感,随后教师还需要采取措施对学生的审美观念进行巩固,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学能力,而且还能更好的挖掘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审美教育的质量。

(三)加强汉语言文学与生活实践的结合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篇5

浅谈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

【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不是应用型较强的专业,为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式,本文提出从两个角度指导该专业的教学:从实用性的角度,优化课程

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强化课程应用性,提高学生本专业的应用能力;从创新的角度,突破专业限制,进行教学内容创新,并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

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增强其在社会立足的本领。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教学探讨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很难和一些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如工程、建筑、医学、会计等一样获得准确的职业定位,更是很难直接和应用型人才挂钩。

它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是体现人文精神的最直接的载体,担当着传承与提升全民语言与文化素质的重任[1]。

其主干内容是中外的优秀文学文化遗产,而核心内容则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对自身、他人、集体、民族、国家,乃至对人类的一种认识与社会责任感。

为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在于: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从事人的工作的,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不体现在应用性,而是体现在对社会观念与精神取向的影响上;不注意直接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等。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当前就业压力的增大,教学实用主义成为了教学的主要目标,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而言,也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之上,积极和社会接轨。

2用实用性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篇6

当下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逐渐提高,以及高考制度的恢复。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作用越来越明显,我国的教育进展越来越快,已经达到了现代化的发展水平。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特有的专业,在我国教育专业发展中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我国高考制度恢复时就有了该专业。如今随着时代的变革,我国教育界正面临着改革的重要挑战,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也是如此。国家对各个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

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方向;专业教学改革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文科专业中的重点专业,在我国已经有了悠久的发展历史。从我国高等教学体系建立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形成了独特专业发展理念,也培养了大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当下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新时代下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有了一定的改变。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也是如此,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客观的分析。看看怎样才能更加突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优势,让汉语言专业在新时代下获得更好的发展,成为了汉语言专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接下来就着重针对汉语言专业的就业问题,探讨汉语言文学专业该如何进行改革。

1.专业发展历史悠久汉语言文学主要是研究汉语言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既包括我国文学发展的规律,也包括语言文学现象。属于人文知识的范畴,汉语言文学专业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可以很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和历史精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也担负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这就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要想继续保持中华民族的发展就业保证民族的创造力。而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保证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学生人文素养的高低也决定了其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地位日益突出。由此可见,汉语言文学专业不仅拥有极强的发展历史,还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专(小编☆)业发展成熟我国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历史悠久,而且具有极高的研究成果。该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科发展相对来说较为成熟。在很多省级和国家级的重点高校中,汉语言文学专业都是学校的重点培养项目。该专业的科研成果也颇为丰厚,在汉语文学专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也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同时,也有新的教师资源不断注入,为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除此之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材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教材变得越来越经典。由此可见,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就有极大的发展潜力,这样一来也会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3.专业就业范围广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长期发展过程来看,虽然不同学校以及不同类别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学生的培养也各有侧重点。其主要培养方向可以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的毕业生,虽然培养对象各有差别,但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一般都具有较好的语文功底和文艺素养。其专业的学生也具有较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是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较为接近。学校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学校的特色课程。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培养课程的需要,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就业上有更多的选择。社会上有许多工作岗位都需要汉语言文学的毕业生。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具有较高的就业率,由此可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发展潜力很大。

1.适合我国高等学校的教育发展趋势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发展呈现着从重学历教育到职业能力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改变。如今由于我国国民越来越重视教育,学生人数也越来越多。在这种前提下,大众化教育应运而生。大众化教育,有利于更好地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完善学校的办学模式。但是随着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这样一来就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就业难题。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毕业大学生人数每年都在增加。而市场所提供的工作岗位却是有限的,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加。由此可见,如今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学生在毕业时要面对结构性的就业难题。这也将给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带来极大的发展压力。而且很多学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还在继续进行扩招,汉语言文学专业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饱和的状态。这样一来会使得学生的就业形式更为严峻。这就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要认识到自身的发展压力,不断推动专业改革,培养更多的专业性人才。

2.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国家队优秀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发展。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学校的办学能力和水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学校专业课程的设置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变化,从而会影响到学校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当今时代下,文科专业的学生就业率相对来说有所下滑。这是因为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知识的转换能力较差,从而影响到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其次当今时代下毕业生的心理素质有所降低,学生缺乏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上这些因素影响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

要想培养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专业性人才,就要从教学体系、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入手进行改革。接下来看看具体的改革措施。

1.调整学校专业课程的设置在新时代的发展情况下,各学校要调整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多注重于培养应用型的人才。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因此学校要改变学校的课程设置,在保持学生文学素养的`同时,保证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

2.在教学过程中增添实践教学要想将学生培养为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就要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因此,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教学,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实践能力较差的问题,因此老师可以从平时的作业和学生实习入手,确保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老师可以强化对学生的实践训练,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运用。其次,学校要强化对学生的培训,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的平台。比如,学校可以在假期组织学生进行实习,给学生提供很多招聘信息,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好地实现专业对口。

当下社会更需要的是各种实践型的人才,这要求学生要增强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自己找到工作,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解决学生实践能力较差的问题,据此制定出专门的解决策略,让学生更好地与今后的工作相衔接。

[1]田德芳。学科融合背景下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刘焕芳。就业导向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究[j].中国市场。

[3]向彪。以市场为导向的地方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若干思考[j].高教论坛。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篇7

一、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写作课程的有效途径

1、为学生提供策略模式,使学生在写作个性和共性之间的问题

为了明确和规范公文的写作,在公文写作中,结合每个文种讲解的特殊情况,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公文总体形式与内容的撰写策略模式,才能使学生在写作个性中反省共性,在写作共性中思考个性。如:为了解决应用文体中的标题撰拟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关键问题,要根据教师的写作教学经验,为学生提供一个规范的标题模式。公文的标题主要有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等三个部分组成。而这三个部分中是由介词来连接的,如:“XX市人民政府关于号召全体公务员向XX同志学习的通知”中“关于”是介词,而“的”是助词,再加上主谓结构就组成了事由连接文种。如:“XX市人民政府关于待遇调整的统治”中,连接文种是动宾结构和介词“关于”组成的。这样从连接词、语法等方面,进一步的规范了公文标题的写作。同时,在这三个部分的内容解读中,标题是告诉读者,“XX市人民政府”是发文的机关单位,是高级别的发文单位,同时也是有权利发文的单位,其次告诉了读者这篇公文负责人。

2、展开主体,按照主体要求、期望相辅相成,实现应用文体的写作目的

为了实现应用文体的写作目的,要根据应用文体的各个文种,统治内容的合法性、合理性、合情性的叙述,展开主体,按照主体要求、期望相辅相成,如:公文中的行文背景是行政单位具体行政过程中管理视野的体现,是前提、原因、条件,在行政工作中,要关注全面工作从大局出发,为规范自身的行政行为提供标准与参考。其次,发文事由中,关注上级相关活动、要求体现了一种行政归属。上级单位工作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于自身工作的安排,因此,公文写作中,行文的原则就是在安排过程中上级相关活动、精神,也是行文权利的保障。另外,公文写作中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行为的连续性决定了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具体、明确。因此,针对此次工作之前所召开的相关会议,发文要确立相关精神。由此可见,按照国家宏观层面(专业、行业背景)、上级工作、活动(本级工作、活动)、前期工作(目前工作)、群体(个体)等顺序来考虑安排写作内容,而行文的核心事项、背景、意义等组织安排、希望、要求,可以为应用文体的写作内容实践提供行文的形式策略路径,可以作为具体的行文方向。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写作课程实践的有效途径

1、采用工作过程中系列文种实践模式,设置课程设计环节

根据课时设置与专业特点 https://www.haozuowen.net/ ,应用写作课程采用工作过程中系列文种实践模式,设计课程设计环节,如:在年中总结活动中,单位会依次产生XXX关于年度先进个人、集体选拔的实施意见、XXX关于召开XX年度先进个人、集体表彰大会的通知等四个文种。根据课程设计的要求,为学生设置一次活动,选择一个独立虚拟的工作环境,以下级单位的名义回文,以上级单位的名义行文,从而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课程设计的内容。并且为了给学生提供专业角度的意见,要选择相关课程教师参与评判这类课程设计,从各个专业角度进行考核。

2、熟悉掌握常用公文,并进入其实践环节

重点训练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会进入到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因此,要按照级别区分熟练掌握常用公文,公文写作内容必须要进入其实践环节,重点训练公文的写作,如:根据设置主题下文,把学生分成小组,第一组为上级,重点训练行文的语气、要求、内容的组织安排等。根据上级来文选择文种,第二组为下级进行回文,重点训练回文的语气、目的等,接着两组互换位置进行第二次写作时间训练。

3、根据学生实际需求进行写作实践与训练,突出日常实用性的写作实践与训练

大一的学生保留着高中写作思维惯性,因此,要重点掌握理解基础写作知识,设置是叙述性、说明性较强的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文种的训练。大二、大三的学生具备了基础知识,因此采取各类专业文书的实践训练,结合其他专业知识,与其他课程的学习形成知识的应用和互补。而大四的学生重点是学习就业单位急需实操性文书,因此,要满足学生的实际就业需求,吸引学生更好的进行写作实践训练。另外,在家庭生活、学习的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需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置写作实践,突出应用写作课程的实用性,推广到整个班级,从而实现写作实践训练的目的,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篇8

“清”者自“清”

——简析清代小说中的思想

摘要:清代小说,是清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高峰阶段;清代小说思想是整个中国古代文人细想的生化与延续。清代小说发展的特点,一是品类繁多,流派纷呈,不仅包容了传统的各种形式,而且又有大量的创新;二是名著层出不穷,取得了最为辉煌的成就。清代小说中所蕴含的思想特点是包含作者在无限的情感中概括出的“喜怒哀乐”等各式各样的感观。本文从当代人的思想上分析清代小说中人物、情感、思绪的演变和更新。关键词:清代小说 清代思想 思想情感与小说的关联

清代小说不仅继承了之前各个时期小说中关于人物性格,人物情感的描写,而且还在更大程度上对这种写法的提升。“回到人物内心深处”,这是清代文人的主打理念,正是在这种思绪模式的熏陶下,才会有无数层出不穷的脍炙人口的小说、小说集被后人所传颂。清代小说基本是文人的创作,虽有历史、传说等素材的借鉴,但作品的取材于现实生活,充分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意愿。

1、明末清初时期小说的形成以及作者在小说中蕴含的思想

众所周知,明末清初时期,因为时代变更的缘故,小说在体裁、内容上肯定会有所不同,但由于明时代的思想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因此会在清初时期出现大量的模仿传奇笔法撰著文章的文人。这一时期影响最大的还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此书汲取了传统的志怪与传奇的成就,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文言短篇小说的集大成之作,但在写法上则有极大的创新,它展示上了一个五光十色的艺术世界,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意义。《聊斋志异》中有许多作品直接或间接地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政治以及帝王官绅的罪恶。《聊斋志异》中的内容,大多源自于民间传闻。由于作者的思想感情是较为混杂的,因此《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也驳杂不一。其中大部分作品的思想内容表现了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的批判(科举弊端、官场黑暗),并通过在幻想的境界中描写狐鬼的形象时,表现对美好人生的向往。但也有少部分作品宣扬陈腐的礼教,也体现为对某些野蛮、阴暗现象的兴趣。在一些优秀作品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构建离奇的情节,同时又善于在这种离奇的情节中进行细致的、富有生活真实感的描绘,塑造生动活泼、人情味浓厚的艺术形象。如《席方平》中就是以阴间的一场骇人听闻的冤狱,揭露了贿赂成风,暗无天日的封建社会的现实,而席方平的报仇行动也正是受压迫者起而反抗的真实写照。

又如《司文郎》抨击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和封建文人为猎取功名而不顾廉耻的丑行。这些小说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无独有偶,也有一些小说则是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新生活的期待。如《公孙九娘》则是一篇歌颂青年男女反封建婚姻,冲破礼教束缚,追求自由、美好爱情的斗争精神。不难看出,不论是不满亦或是憧憬,都是作者们在现实中得到的启发,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赋予作品之上的。

有人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清朝小说中不免有许多是达官贵人,甚至是更高贵之人所著,因为在那样的年代要想出名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就是这些达官贵人,也有“为官要为民做主”的思想,也想着要在自己 的能力范围内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但在遇到更大的障碍的时候就不得而终了,因此只能将自己的一些感慨发泄到自己的著作当中。纪晓岚就是其中一位,纪昀所著的《阅微草堂笔记》中多次强调道德说教甚至因果报应思想。对于朝政、官场亦有所揭露和抨击。对于世态炎凉的描写,也很逼真。其中作品或表现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或用辛辣痛切的语言对吏治的黑暗,腐败,以及官员贪赃枉法丑行予以抨击,对社会的种种弊端,以及世态人情的浇薄,奸诈等等进行嘲讽和指责;或对道学家的拘迂、虚伪给以深刻揭露。因为纪晓岚心里最明白,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灵中,原本已经存在着一个鬼神的世界,而这个世界,也正是他阐发教化人心的最佳载体。纪晓岚的思想形态,和一般传统的读书人大致上是一样的,在主要的儒家思想之外,又染有浓厚的道家和佛家色彩。纪晓岚建造的这个鬼神世界,与民众的心理是非常接近的。另外,由于他所处的环境,正充满着谈狐说鬼的风气,他以深谙此道的身份,运用他畅利的文笔,自然能作直指人心的发挥。因此他在“有鬼”和“无鬼”这个问题上,他才不停地兜圈子,而且这个圈子兜得非常艺术。他用这种自相矛盾的方式建立了一个属于他的寓言世界,那个世界是世风浇漓的人间状态的种种投射。他说鬼的直接目的,一是借鬼的口,说出自己所难说又非常想说的话;第二是借幽冥的神通,去烛照世情的幽微。在他的笔下,鬼就是人,人就是鬼,鬼情就是人情,阴间就是阳世。纪晓岚写了各种各样的鬼:有误拘误判、草菅人命的“愦愦之鬼”;有助纣为虐,诱陷同类的卑劣之鬼;有包揽词讼,罗织人罪的帮凶之鬼;有奴役男鬼包占女鬼的豪霸之鬼;有变化多端,欺软怕硬的无赖之鬼;有阳险毒辣,设计害人的奸诈之鬼;有八面玲珑,周旋官场的滑头之鬼等等。总之是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鬼。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面曾经给予《阅微草堂笔记》高度的评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辩,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

《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的一个共同之处,是他们都建立了一个寓言世界。只不过在《聊斋志异》中,那个世界是幻真融合的,而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则更直接地成为人间状态的种种投射,成为抨击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作者分别在各自的著作中阐述了自己的思想。

2、小说所映射的现实生活

明末清初时期,由于时局动荡,出现了如“红花会”、“天地会”等组织“反清复明”,认为“天下事汉人的天下”,“满人应该永远回到关外”。虽然这些组织都不约而同的相继被瓦解,但是他们留给人们的思想却持续了很长时间,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说岳全传》、《水浒后传》。

《说岳全传》主要描述了一场尖锐的忠奸之争,以岳飞为代表的主战派为主抗战,收复失地,反对投降,而以秦桧为代表的奸臣集团则卖国求荣,迫害主战派的将领。在这场斗争中,由于朝廷昏庸,秦桧专权,以及岳飞等主战派将领自身的局限,最终,岳飞成了失败者。作者在著作的过程中,极其坚定而明确地表达了赞美抗战,鞭挞投降的思想感情。而作者在虚构和史实的处理上,也注重情节的集中。书中提及到岳家军的复兴,岳飞之子岳雷挂帅扫北,生擒金兀术报仇雪恨,多数属于虚构,但就在这虚虚实实之间,让读者体会到了当时作者的无比愤慨的思想感情。《说岳全传》是一部思想内容比较复杂的作品,它以忠奸斗争为线索来展开民族矛盾,在民族矛盾中表现忠奸斗争。忠奸斗争,是一个比较古老的主题,但是不同时代的忠奸斗争有不同的具体内容。《说岳全传》中所写的忠奸

斗争是在南宋立国未稳、金兵大举进兵中原的特殊历史背景之下展开的。岳飞等爱国将领,力主抗战,收复失地。而秦桧为首的权奸集团,则竭力主张卖国求和。因此,爱国与卖国、抗战与投降,便成为作品中反映的忠奸斗争的具体内容。由于最高统治者皇帝站在投降派一方,这就使作者和作品的主人公面临着不可克服的矛盾:一方面歌颂抗战是说岳故事固有的中心内容,也是符合作者思想的;另一方面,忠君是封建社会最高的道德准则,是“三纲之首”,作者逾越不了这个认识。本来,在皇帝本人就是投降派头子的情况下,忠君与爱国二者是不可得兼的。但在《说岳全传》里,作者要尽力将两者统一起来,结果造成了作品主题思想和岳飞性格的复杂性。作者解释不了现实的悲剧,便在岳飞故事之外,加上了一个给人以安慰的尾巴。

《水浒后传》主要叙述梁山泊众头领在征方腊之后,已死伤过半,幸存者散居四方,继续受高俅的迫害,在忍无可忍之下,他们重举义旗,与官军对抗。此书贯穿了“官逼民反”的主题,体现了反抗斗争的精神,事实上表达了作者对宋江受招安的否定。在明末清初时期,作者着重描写了李俊海外建国的情节,显然表现了作者坚持抗清的思想感情。李俊与金兵的战斗,也包含了其抗清的抱负。书中提到“这四个奸贼,不要说把我一百单八个兄弟弄得五星四散,你只看那锦绣般江山都被他弄坏,遍地豺虎,满地尸骸,二百年相传的大宋,瓦败冰消,是甚么世界!”,这些话正表达了作者对明末昏君佞臣的愤激之情。

小说在叙述故事情节的同时,也着重地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一字不漏地剖析给读者,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就能体会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人读者对作者处在当时的那个时代有着怎样的一种思想有着无限的遐想和猜忌。在写法上将是引人入胜,又或是作者在用自己的思想主导着读者的思绪。

3、冤案、故事是小说在反映现实社会的有利题材

康熙、乾隆年间,统治者以文字狱在思想文化领域对人们造成巨大威慑,又以八股文严格束缚文人的思想,继续着科举的时代悲剧。“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一位读书人晚上点灯夜读,由于房门未关,一阵风吹来,将桌上油灯吹灭,读书人随口来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和“维民以止”(雍正无头)就是当时文字狱最真实的写照。而《儒林外史》则是对科举制度黑暗的批判。“范进、周进、王玉辉”虽然表面上看来是富有戏剧性的悲剧,使读者感到迂腐可笑,还使读者对官僚和官绅的行为感到卑鄙可憎,但是都是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对腐败的科举和无耻的士风进行了深刻地揭露和辛辣的讽刺。《儒林外史》深刻揭示了科举制度对士人的腐蚀和毒害。它学出了科举时代的社会环境,读书人在科技制度的引诱和逼迫下是非不分,丧失理智,麻木不仁的情形,以及社会上根据科考成败而涨落的人情世态。把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同对官场、社会恶势力的批判结合起来,把批判科举制度同批判虚伪的吃人的理学和封建礼教结合起来。通过描写科考及第的读书人,出仕则为贪官污吏,居乡则为土豪劣绅,进一步暴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揭示了政治的黑暗。通过描写一些正面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人生的热切追求。

历史上提及到的“康乾盛世”,实际上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内发生了一些相对稳定的事。但是无论统治者在政治、文化各方面采取什么样的统治策略,都无法阻挡封建社会的衰败和历史的变革。《石头记》中曹雪芹就以贾府的“衰败”来映射了“乾隆盛世”的衰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没落,足以看出一代王朝走向衰败的社会面貌。本书内容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爱情故事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在贾家荣、宁二府由

盛到衰的过程中,以贾宝玉和一群红楼女子为中心的许多人物在封建体制和封建家族遏制下的悲剧命运。作品揭露了封建贵族集团内部的荒淫腐败、互相倾轧,暴露他们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剥削,歌颂贵族家庭中具有一定觉醒意识的青年和某些奴婢的反抗行为,对封建礼教等传统思想进行了鞭挞。作者在表达自己对人生黑暗一面控诉的同时,也通过对“宝黛”爱情的描写,在表明封建礼教强大的控制力的同时,也显示出了叛逆者人性与真情的美好和依稀可见的未来。更是对礼教叛逆者坚贞爱情的赞美及对叛逆者本身的赞美。反映出进入末期的中国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崩溃结局和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倾向。

出现在清朝中期的小说《三侠五义》,以包公断案的故事作为线索和背景。小说叙写了包拯在侠客、义士的帮助下,审奇案、平冤狱,以及侠客义士帮助官府除暴安良,行侠仗义。“铡庞昱”“铡驸马”等情节,在一定程度上暴漏了封建社会黑暗的统治,表现了作者当时对清朝统治的无能为力,只能将一些希望寄托在小说主人公包公的身上,小说描写了包拯不畏强权,对统治阶级以沉重的打击。书中描写的侠义之士以南、北侠,五鼠为重,着重描写了他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行为,表现出他们忠心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体质。小说在作者思想两面性的影响下,即把侠客义士的除暴安良行为与保护官府大臣为国立功结合起来,又将南侠、五鼠后被皇家所用描写突出,表现了宣扬忠义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思想。侠士又除暴安良,为民伸冤,又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思想和愿望。作者在书中明显地表达了人民对清朝政治的不满和对是非善恶的态度。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到“而独于写草野豪杰,辄奕奕有神,间或衬以世态,杂以诙谐,亦每令莽夫分外生色”。

4、从清代人的眼中所看到的真实,从而表达了作者在小说中无限的思绪 清代小说之所以盛行一世,跟清朝在中国长达近300年(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军人关代明而立,到辛亥革命1911年清朝被推翻,前后有268年)的统治是分不开的。正是在这种长期统治的影响下,当时的一些文人墨客忍受不了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欲起来反抗,但又没有足够的能力、勇气、机遇。只能在自己作品中夹杂一些对统治阶级的批判与教育。现在想来,鲁迅先生当时弃医从文的理由就是那个时期借鉴来的吧。“肉体的拯救比不上灵魂的救赎,中国人当时在黑暗的社会中挣扎着,他们需要一条指向光明和生存的道路,肉体的解救无法真正的救赎他们,只有让他们的心灵摆脱黑暗,中国才可以重新站起来。”李宝嘉可能没有鲁迅先生如此大的胸襟和气度,但也不时的谴责一些东西,比如在他的《官场现形记》中,大多谴责了一些实有的人物,只是易名而已。作者在书中尖锐的抨击了封建社会末期极端腐朽和黑暗的官僚制度。作者塑造了一群形形色色的官僚形象,他们虽不同时不同地,不同官不同权,但都是一群“见钱眼开,见利忘义”“鱼肉百姓”的败类。作者在小说中以晚清官场为对象,集中描写封建社会崩溃时期旧官场的腐败、黑暗和丑恶的情形。

这种类似的以作者鞭策思想为主旨的小说被称为谴责小说,与此同时代的还有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虽然在鲁迅先生眼中,此类小说都不同程度的失实夸张,犯了写实文学的大忌,但在当时的形式下,作者以这种不雅的写法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不失为成功之作。

总之,清代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斗争,给小说的创作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无数文人通过自己笔下的小说表达了他们对现实的不满,对统治阶级的黑暗予以揭露的思想。因而,小说本身没

有思想,但在作者思想的提携下,具有了各式各样的思想精髓。本人单就清代小说大概的概述,剖析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和宣统”在清朝统治时期对文人思想的影响。小说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古代人民,尤其是底层人民的愿望和心声,获得了他们的认同和喜爱,并对以后的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

(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7:300- 胡适。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100-210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华书局。2010:281-309 张俊//沈治钧。清代小说简史。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06-01:100-212 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新知三联书店。1958:50-179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篇9

多元文化;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

在新形势下,较高的文化素质是大学生综合能力、文化沉淀程度的真实写照。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其特殊性,在就业过程中受到巨大的挑战,导致某些高校压缩汉语言文学招生人数,该专业某些教师也转向其他学科。针对这种情况,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必须客观分析汉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课程教学方法,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有效性,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

(一)教学方式与方法落后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特点,文化观点、文化现象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教学中,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鸭填式”、“放羊式”传统教学模式仍然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沉闷,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显然传统教学模式已不符合新时代客观要求,因此,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应该提高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尤其是文学素养。

(二)教学资源落后,教学理念陈旧

(三)教学内容具有不确定性

随着多元文化不断渗透、影响,文化选择方面存在不确定因素,很难准确把握该专业教学内容难度,而现代大学生极易受到各种外来文化的影响,甚至出现“崇洋文化、忽视本土文化”现象。同时,“简单、虚拟”语言形式不断挑战该专业的规范性,有些问题很难解决,专业厚度以及社会速效需求、课程深度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等方面的矛盾不断激化,导致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具有其不确定性,不利于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高校要以社会市场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要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为主,结合社会实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就专业课程来说,以语言与文学课程为中心,体现该专业的文化性特点,尤其是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等专业课程,激发学生学习该专业课程及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好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相关的选修课,可以将传统礼乐文化作为教学重要内容之一,让学生全面、深入了解我国的传统美德,孝悌、谦让、诚信等,培养他们更多优秀的品质,使其毕业后更好地走向工作岗位。还可以围绕该地区、用人单位客观需求,设置一些特殊技能课程,重组专业课程体系,精选、优化课程教学内容,适当引入多元文化元素,促使理论与实践课程有机融合,为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做好铺垫。

(二)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教师在向学生系统传授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多角度、多层次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公文写作能力、思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等,要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远大的理想,制定合理化的人生职业规划,具备高尚的人格,丰富的文化底蕴。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树立生本教育理念,随时关注社会市场动态变化,根据专业课程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平等对待班级中每位学生,不断引导他们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目标等。教师要定期组织学生交流心得与体会,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使其在日常学习中不断总结,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学习专业课程理论知识。

(三)优化完善教学方法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某些知识点难度大、枯燥、乏味,教师不能再采用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要分析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心理特征等,从不同角度优化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充分展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中心地位,构建一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教学法等,直观、形象地呈现课堂教学内容,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总之,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必须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特点和就业市场动态变化,优化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方法,注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应用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习等。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就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使学生拥有更多优秀的品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1]段日新。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商业故事。

[2]顾路路。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新西部(理论版).

[3]李秀茹。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

[4]闫娟。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j].陕西教育(高教).

[5]王蕾滋。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j].新西部(理论版).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篇10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汉语言文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现阶段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应整合教学内容,变更教学方法,从浅层的感性认识提升到深层的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针对教学现状,将汉语言文学教学与审美教育进行结合,提升高校教学水平。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

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学科,其教育理念主要是传承中国优秀文化,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的丰富多彩及教学方法的多种多样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知识基础更加扎实,文学素养稳步提升。

然而,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学生的审美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高校应将汉语言文学教学与审美教育结合,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审美素养。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文学作品的鉴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先去鉴赏文学作品中艺术的表现手法及结构安排,再通过临摹仿写新的文章,有利于学生体验作者写作时的所思所感,形成高水平的审美能力。

艺术是美的结晶,需要我们用审美的眼光去审视、观察、感受它。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学作品所营造的意境当中,在美的享受中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与审美品位。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审美教育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它可以全面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学习汉语言文学课程时,这一理论同样适用。

作为高校大学生,他们有着对未来美好的希冀,期盼着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课程开始之前,就要向学生介绍该专业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及对个人未来的影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将文学作品中的审美理念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去感受其内在的美感。

学生在树立这样的审美理念之后,就会不自觉地向它靠拢,进而提高审美情趣,巩固审美能力。

这样的教学目标对教师来说是一次挑战,它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全面提高自我文学修养,在解读作品的过程中深入挖掘作品,将文学中的内在美传达给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从而让学生全面感受到美的存在和美的作用。

(二)提高教师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

文学作品借助语言的作用,向读者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传达自己内在的思想感情。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对文学作品中的内在含义进行深刻解剖,如此才能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将自己置身于作者创作时的处境中,体会作者的喜怒哀乐,在感受美的过程中接受洗礼。

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的是引导性作用,需要有更高的文化素养,涉猎更多的文学作品,要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文学论坛,定时开展研讨会议,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除此之外,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要将自己对美的感受、领悟采用恰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在教学中要把握作品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在全面鉴赏的过程中抓住具体作品的个性特点,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汉语言文学专业虽然在近几年得到了高校的广泛关注,但从其课程设置来看,仍然存在很大的缺陷。

在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过分关注知识点的记忆和古诗词的背诵,几乎没有加入任何关于审美的内容。

要将审美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达到融会贯通的理想目标,就必须把审美教育放在首要位置,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观察美、感受美,而不是一味地机械记忆。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安排时,要选取美学价值高的作品,符合学生审美观念的文章,同时要讲究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当然,感性认识和理性理解应该统一进行,让学生在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中感受其中的美育,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审美视野,提高学生对美的敏感度,进一步实现审美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完美结合。

三、结语

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时刻变化的,要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大背景下脱颖而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学素养至关重要。

当然,目前高校也在进一步落实审美教育,极力倡导将审美教育和汉语言文学的学习结合在一起,在学习文学作品的同时,理解其深刻的内涵,获得新的审美体验,提高审美素质,进一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在审美教育步入正轨的过程中,我国国民素质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综合国力也会显著增强。

参考文献:

[1]赵君玉。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J]。才智,2012(7):292.

[2]程民,刘方。汉语言文学专业课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研究与实施[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2):55-59.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篇11

(一)备课:分项过关。

备课即在进行正式的课堂教学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内容包括课标研读、文本解读、学情了解、目标设定、重点确立、难点挖掘、过程设计、方法选择、课时安排、课件准备、板书设计等,最终落实到教案编写。课堂如同战场,教案如同作战计划,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对课堂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既体现出师范生对教育教学理论的掌握情况,也体现出他们的专业综合能力,难度较大,可以采取分项过关的方式。可以先过文本解读关,然后练习目标设计,初步掌握目标确定的方法,能够运用比较规范的语言表述教学目标。如:“学生(行为主体)在课堂讨论中(行为情境),至少能够比较(行为动词)两种(行为标准)课文所用修辞手法(行为对象)的异同。”之后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训练,在对程翔的“起领—教读—自读—总结”四步单元教学过程模式、钟德赣的“中学语文反刍式单元教学法”以及潘凤湘的“八步教读法”、魏书生的“六步法”、钱梦龙的“导读法”、余映潮的“板块式”等单篇课文教学过程设计及依据了解的基础上模仿总体教学过程设计,再根据课堂教学过程所需技能分项训练,如导入、提问、讲解、结课、板书等。这样一步一步逐项训练,最后对整个教学设计进行修正,相对会减轻备课的难度,而且比较扎实。

(二)说课:开口论辩。

说课是既要说出课上什么、如何上,又要说出为何要这样上,既考察教师的实践能力,又考察其理论素养,是进行教学研究、培训师资的重要活动形式,可放在课前,也可放在课后。课前说课,主要说为何这样设计,可起到对课堂教学矫正的作用,增强上课的理性;课后说课,主要说为何这样设计及课堂教学实效,可起到检验教学设计的作用,反思意味浓厚。说课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三个方面:一是提升理论素养,撰写好说课稿。说课稿一般要涉及五个方面: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其核心应是说出教师本人对教材的独特理解及教学设计的思想、思路,力求达到既具备科学性,又具备理论性、可操作性。二是多开口练习。稿子过关后读熟,直至脱稿,把握好说课的时间,提高说课的逻辑性与艺术性,力求语言表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字正腔圆,悦耳动听。三是在论辩中提升说课水平。一般训练把说课仅仅作为了一种形式,师范生说课完毕后辅导教师点评一下说课就结束,忽视了说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与同行及专家交流。所以说课训练除了让师范生准备好说课稿,自己多开口练习外,应有重要的一环,即提问与答辩。教师与其他师范生在说课结束后可模仿专家与同行,针对教材内容、目标设置、教学思路、方法选择、重难点突破等提问,使说课者在与专家及同行的对话交流中进一步明晰自己的教学设计,提升说课水平。

(三)讲课:自讲合作。

自讲即按照教案设计,自己在空教室或其他地方反复演练,进一步熟悉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教学方法等,发现疏漏,及时修改。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培养师范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为下一步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打下基础。试讲中的合作学习主要体现为小组活动及班内交流,在个人讲熟之后把全班师范生编为小组,在小组内试讲,进一步发现问题,使教案更加科学,教学更加有效。还可结合年轻人精力旺盛、争胜好强的特点,在组内展开比赛,以赛促讲。小组试讲之后,组内选拔代表进行班内交流。讲课要求抓住重点,突出重点,让学生掌握重点,透彻理解重点,能够结合运用,转化为能力最好。因为师范生的试讲没有真实的教学对象,缺乏真实的体验,讲课易出现两个问题:其一是忽视学生的学,以个人讲解为主。讲课中要培养师范生一种教学生学,引导学生喜爱、理解、欣赏、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意识,而不是当知识的“掮客”。其二是贪多,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结果每个问题都是走马观花,要引导师范生学会一节课着重解决一两个问题。这些都要在师范生自讲与合作学习的反复练习中加以解决。

(四)评课:先写后评。

评课实际属于教学研究范畴,评课训练不仅使师范生具备评课能力,更重要的是起到如何导引教学的作用。从以往师范生的评课来看,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过多关注外在的东西,如教师的仪容仪表、语言表达等,对教学内容是否适切、教学方法是否灵活、课堂结构安排是否合理、学生接受是否难易等涉及较少。还有的要么全评优点,看不到问题;要么全评缺点,一概否定,抹杀授课者的创造,严重打击授课者的自信。作为师范生的能力弱项,不妨先练习写较详细的评课稿,慢慢明确评课的原则、内容、方法后,再写较简略的评课稿,直至最后列出要点评课甚至打好腹稿脱稿评课。评课稿主要包括评课的内容与思路。评课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效果、教师素质等方面。评课思路可以有两个:一是按照上述内容逐项点评;二是抓住一项或几项内容点评,先说优点,再提出问题,最后提出建议。评课稿必须有理有据,不能只有论点。评课可培养师范生的反思意识,自我反思有利于师范生专业发展,因此在他评前应该先自评,进行自我剖析。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语文教学能力的高低,除了与师范生掌握的教育教学理论、学科教学理论高度相关外,其自身具备的听说读写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听说读写能力本身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区别于其他专业师范生的重要标志,是进行教学的基础、底气、看家本领,可称为专业核心能力。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始于小学一年级,直至大学四年级,本文着重探讨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课学习中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师范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听:课例讲座。

教师要对学生的答问做出反应,具备良好听力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对语文教师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对话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而对话的基础是理解与尊重,其表现则是倾听能力。现在的大学生,个性都比较强,善于自我表现,对别人缺乏应有的尊重与理解,可借助师范生课堂试讲、见习、听讲座等机会,对其进行听的能力的培养。一是善于倾听,在别人讲课解说时尽量不交头接耳、嘀嘀咕咕地说,有问题记下来,可在小组互动、师生互动环节进行表达。二是听课、听讲座要专心听,记录要点。三是边听边思,记录自己的感想、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师范生听的能力会有所提高。

(二)说:备课讲课。

说课就是说备课,是面对同行专家介绍说明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设计依据的教学研究活动,是培训师范生的重要方式,也是训练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说的能力的良机。说课前要求其撰写好说课稿,自己课下反复练习,直至脱稿,然后小组内说课,借助微格训练,调出录像反复查看比对,查漏补缺,提升说课的逻辑性、艺术性,从而提升说的能力。讲课中的讲授技能训练、课堂引导及课例观看后的反思评课,也是提升说话能力的机会,可组织师范生辩论研讨,一方面增加了开口说话的机会,另一方面加深了对教学的理解。比如针对案例发表自己观点的即席讲演,考察了师范生多方面的知识储备,特别是训练了师范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三)读:教育名著。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篇12

浅谈汉字形体演变途径

摘 要:汉字系统的演变是一个长期、复杂、多层次的过程。《敦煌俗字典》中收录了大量俗字,同一个汉字的多种形体反映着汉字多途演进的过程。本文从《敦煌俗字典》中的俗字出发,分析这些不同字形产生的内部机制,探寻汉字形体演变的多种途径。

关键词:多途演变;汉字构形;敦煌俗字

汉字系统历史悠久,其演变也是一个长期、复杂、多层次的过程。在此过程当中,同一个字往往有着不止一个字形,《敦煌俗字典》里就有着众多这样的例子。编者黄征先生认为俗字是异体字里的一大类。而这类异体字,其产生有着多种动因与机制,既与汉字形体系统内部的演化有关,又受系统外部的因素的影响。本文暂且跳出“俗字”概念争论的藩篱,抛开避讳俗字、上下文类化俗字等情况,着眼于汉字形体系统内部,就《敦煌俗字典》中俗字反映出的“同字异形”的部分情况进行分析,探索不同字形产生的内部机制,以此管窥汉字多途演变的路径。

一、形体来源的多样性

在古文字阶段,一些字便有不同形体存在,这些形体在后来的演变中分别隶定成不同的字形。

如“信”在《敦煌俗字典》里的写法有“信”、“ ”,前者右边为“言”,后者右边为“口”,那后者是前者省写后的形体吗?“信”的金文字形有“ ”和“ ”,即“信”字的两种写法存在对古文字的两种不同形体继承的可能。因此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应拓宽视域,从古字形审视汉字形体的多途演变,而不能简单下结论,认为其中一个是后来因省写而出现的字形,或者是不规范的字形,甚至是一种讹误情况。

有的字,其不同的形体可以追溯至古文字阶段,那时它们是两个相异的汉字。如“万”的两种写法“万”和“萬”。一些学者认为,二者是繁简字关系,“万”为“萬”后期的全新造字。我们来梳理一下和它们有关的线索。“萬”的篆体“ ”,《说文》:“萬,虫也。”段注:“假借为十千数名。”由此可知,“萬”的本意是虫类,后假借为数词。这个假借义在很早的时候就产生了,比如《诗经》有“萬亿及秭”,《易传》有“萬国咸宁”,“万”的古字形有:“ ”(古鉥)“ ”(千万钧),说明“万”字在很早的时候便出现,它并不是简单的由“萬”简化而来的新造字。至于后来“万”是如何失去本义,保留假借义,与“萬”合二为一,则需要更多的文献材料去验证。

“异”的两种写法“异”和“異”。“異”篆体为“ ”,《说文》:“異,分也。”从廾从畀。畀,予也。“异”的篆体为“ ”,《说文》:“举也。从廾, 声。尧言惊愕而曰異哉也。谓异为異之假借也。”由此看来,“异”的形体是在其假借表示“分”的意思之前就产生了。这就说明,并不能简单地把“异”说成是因“異”而在后来创造出来的俗字。“异”原初就存在,本意为“举”,假借为“異”,此种缘由使得“異”这个字有了两个形体“異”和“异”。

二、形体的分化

古文字笔形在隶定后常有着不同的演变方式,这造成了敦煌俗字有着不同的写法。我们于其中看到的点画之差,往往不是后来发生的省写或讹

如“市”的两种写法“市”和“巿”,一个上部写作“点”,一个则是中间一竖贯穿。“市”的篆体为“ ”,篆体笔画 演化为横笔,其中上部的竖笔,第一种路径是演化为“点”,第二种路径则保留竖笔,且贯穿下部,为一个整体。

“生”有两种写法:“生”和“ ”。“生”的篆体为“ ”,篆体笔画 ,分化成两种笔形,“”和“一”,于是便有了以上“生”字的不同写法。这种变化类型并不是单一的,同样,“告”等字的笔画亦有同样的演变路径。

“光”的写法有“灮”和“光”。《说文》:“明也。从火在人上,光明意也。”篆体为“ ”。“烈”的写法有“烮”和“烈”。《说文》:“火猛也。从火。”篆体为“ ”。其中的每一种形体,都有着相同的部分“火”,也就是说,“火”在作为一个汉字的构件时,会因不同的字形和位置,进行相应的演变。在“光”里分化为三点一横的样子,在“烈”分化为“灬”。而这两个字的另外一种形体“灮”和“烮”则保留了分化前“火”本身的样子。

三、形体的混同

在文字发展的过程中,两种不同的构件常常混同,使一个汉字出现不同的形体。主要有字体演变、简写、形似等造成的混同情况。

如“艹”和“竹”的混用,如“符—苻”(此外还有“範”、“篤”等字,都有着相应的草字头或者竹字头的写法)。为什么竹字头和草字头容易混同呢?因为弧线的形态,容易简化为直线。在小篆中,草字头的形体为 ,竹字头的形体则是 ,由此可见,二者是相似的,区别在于前者弧形向上,后者弧形向下。在篆书隶化的时候,这种向上或向下弧形结构,都有着同样的变化趋势,即两条弧线分别向下或者向上平展伸直,成为直线。于是造成两个构件的混同。

“木”和“扌”的混同,如“校—挍”、“檀—擅”(此外还有“梪”、“捕”等字,都有着相应的提手旁或者木字旁的写法)。观察两个构件的篆体,亦是较为相似的,木字旁为“ ”,提手旁为“ ”,前者包含向上和向下的弧线,后者包含的两条弧线都向上。隶变的时候,前者的两条弧线分别向上和向下拉直,后者的两条弧线都向下拉直,则有可能造成两个构件的混同。

“穴”的两种写法“穴”和“宂”。《目连变文》:“或值刀山剑树,穿穴(宂)五藏而分离。”观察二者字形,“八”和“几”形似混同。此处的“宂”不同于表“冗义”的“宂”(《说文》:“从宀,人在屋下,无田事。”),只是“穴”(《说文》:“土室也。从宀八声。”)的另一个形体而已,其形恰好与“宂”同,而意义上却是“穴”义。

“俗”的两种写法“俗”和“佫”。《双恩记》:“虽居尘俗(佫)情高豁。”观察二者字形,“谷”和“各”的上部混同。此处的“挌”不同于表“姓氏”的“佫”(《广韵》:“曷各切,音鹤。姓也。”),它是“俗”(《说文》:“习也。从人谷声。”)的另一个形体,其形恰好与“佫”同,而意义上表达“尘世、世俗”义。

四、形体的定位

构件定位,“是字形逐渐脱离物象而向表示词的音义过渡的过程”,①敦煌俗字中,不同形体的构件位置不一样,便体现了这一过程。如“浮— ”(左右位移)、“海— ”(左右与上下的交互位移)、“苦— ”(上下位移)、“庭— ”(内外位移)。

五、形体的改换

不同字形间,意义相关或声音相近的构件会出现改换的情况,或改换义符。

如“睹”的写法有“睹”和“覩”。《说文》:“睹,見也。从目者声。覩,古文从見。当古切。”即从目、者声的“睹”,从見、者声的“覩”,反映出义符“目”和“見”的改换。两义符的意义相关,这种关联程度应该是它们改换的依据。

“溪”的写法有“溪”和“谿”。《说文》:“谿,山渎无所通者。从谷奚声。”《疏》杜预曰:“谿,亦涧也”。李巡曰:“水出于山入于川曰谿。”宋均曰:“有水曰溪,无水曰谷。”《广韵》曰:“或作溪。”“溪”和“谿”的义符“水”和“谷”意义联系紧密,“溪”的义符“水”侧重体现了“溪之有水”的特点。

“歌”的写法有“歌”和“謌”。关于“歌”,《说文》:“歌,咏也。从欠哥声。謌,或从言。”关于义符“欠”,《说文》有:“张口气悟也。象气从人上出之形。”而“謌”的义符“言”也与嘴巴发出的动作有关,二者可互换。

改换声符:“饋”的两种写法“饋”和“餽”。《说文》:“饋,从食貴声。求位切。”“餽,吴人谓祭曰餽。从食从鬼,鬼亦声。俱位切。又音饋。”声符“貴”和“鬼”可互换。“璇”的两种写法“璇”和“璿”。《说文》:“璿,从玉睿声。似沿切。”《广韵》:“璇,似宣切。”声符“旋”和“睿”可互换。

六、形体的简省或增繁

1、简化

随着字形向着记号化的方向发展,书写的经济性和其它一些原因,一些俗字形体反映出简化的趋势。

“寧”和“寕”。关于“寧”,《说文》:“从丂寍声。”“寕”字将声符中的“心”简化为横笔,改变了声符的形体结构。

“竝”和“並”。关于“竝”,《说文》:“併也。从二立。”后者将前者的笔画加以糅合,两个立字的中间两点变成两竖,上下两横由断笔变为连笔,笔画变少了,书写也方便了。不过“竝”表示两个立字的构形理据也隐匿了。

“霑”和“沾”。关于“霑”《说文》:“从雨沾声。”《集韵》通作“沾”。“霑”省掉了义符“雨”,保留声符,形成了“沾”这个字形。可能因为“沾”字左边的“水”和“雨”意义相关,替代了其作用所致。

“寶”和“珤”。关于“寶”,《说文解字》:“从宀从王从貝,缶声。”“珤”,是将“寶”义符中的“宀”、“貝”部分省去而形成的。

2、繁化

“佞”和“倿”。关于“佞”,《说文》:“从女。仁声。”“倿”字的右上部变成了“立”,这是改变了声符形体结构的一种演变。

此外,还有为强化意义出现的增加义符的情况。

如:“果”和“菓”。《妙法莲华经讲经文》:“采菓给(汲)水,拾薪设食。”“菓”的草字头强化了果实的植物属性。

“舞”和“儛”。《大般涅盘经》(卷十一):“或歌或儛,或身转动。”

“亻”亦强化了人的活动义。

除了义符的变化,还有增繁声符的情况。

如:“忙”和“恾”。《燕子赋》:“浑家大小,亦(一)总惊忙(恾)。”右边的声符“亡”增繁为“芒”。

我们基于《敦煌俗字典》中“同字异形”的部分情况,探讨了汉字形体演变的一些途径。汉字的形体由图像走向笔画化或记号化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在历时层面和共时层面相互交织的情况下,看待汉字的不同形体时,不能“一刀切”地只从一个平面来分析这些字形,认为某些字形是后来新造出来的或者是讹误现象等。应该把它们放到整个时空链条里,看到演进过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囿于材料和学识,笔者对此也只作了一个冰山一角的粗略探讨。关于汉字多途演变的内部机制,留待将来再作更为深入透彻的研究。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篇13

时代在发展,急需高素质人才的同时竞争日益加剧,所以人才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汉语言文化的学习关系到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发扬,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具有不能轻视的力量。只有我国的下一代学好汉语言文学,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才不至于流失在历史长河里。汉语言文学就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文化对一个国家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所以让当代学生学好汉语言文学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

教师转变教学角色

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多是采用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很少把学生主体性当做教学活动的主要标准,对学生的具体需求不明确,所以教学活动对学生教育的针对性不是很强。长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没有自主学习的激情,自然对学生学好汉语言文学有一定弊端。而且学生参与的互动机会比较少,学生在理论课堂中逐渐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失去兴趣,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完全接受,所以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汉语言文学有更好的帮助,老师需要先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不再以自己为主导,而且真正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起到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以前那种老师就是权威的教学思想应该摒弃。

制定教学目标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制定教学目标或者是制定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只是根据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刻板的理论讲解,教学内容大多比较散乱,没有逻辑。这样散乱的教学内容没有明确目标,对学生系统学习汉语言文学具有负面影响。想要强化汉语言文学教学效果,老师就要明确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都要围绕制定的教学目标展开。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应该就是一个大问题,如果要解决大问题,就可以将其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来解决。学习汉语言文学也是同样的道理,想要学好汉语言文学,老师应该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把复杂的汉语言文学学习分解成小部分,每部分都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老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认真分析研究,找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每个阶段及时调整重新评价教学目标,直到最终培养出具有汉语言文学素养和应用能力的人才。老师在制定目标时不能仅考虑课程要求,也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不同,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培养人才,而每个人的差异性决定了人才培养方式不是唯一的,因材施教是一个老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同时要注意观察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对跟不上老师教学脚步的同学及时给予帮助,为他们制定更加简单详细的教学目标。

组织学生有效学习

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在教育事业中受到了很大重视,因为汉语言文学关系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所以受到当前教育者的充分重视是理所当然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模式一定要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改革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素质型人才。

[1]薛梅。论背诵在高校汉语言文学学习中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8)。

[2]曲文军。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0(02)。

[3]周文伟。新历史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08)。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篇14

一、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写作课程的有效途径

1、为学生提供策略模式,使学生在写作个性和共性之间的问题

为了明确和规范公文的写作,在公文写作中,结合每个文种讲解的特殊情况,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公文总体形式与内容的撰写策略模式,才能使学生在写作个性中反省共性,在写作共性中思考个性。如:为了解决应用文体中的标题撰拟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关键问题,要根据教师的写作教学经验,为学生提供一个规范的标题模式。公文的标题主要有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等三个部分组成。而这三个部分中是由介词来连接的,如:“XX市人民政府关于号召全体公务员向XX同志学习的通知”中“关于”是介词,而“的”是助词,再加上主谓结构就组成了事由连接文种。如:“XX市人民政府关于待遇调整的统治”中,连接文种是动宾结构和介词“关于”组成的。这样从连接词、语法等方面,进一步的规范了公文标题的写作。同时,在这三个部分的内容解读中,标题是告诉读者,“XX市人民政府”是发文的机关单位,是高级别的发文单位,同时也是有权利发文的单位,其次告诉了读者这篇公文负责人。

2、展开主体,按照主体要求、期望相辅相成,实现应用文体的写作目的

为了实现应用文体的写作目的,要根据应用文体的各个文种,统治内容的合法性、合理性、合情性的叙述,展开主体,按照主体要求、期望相辅相成,如:公文中的行文背景是行政单位具体行政过程中管理视野的体现,是前提、原因、条件,在行政工作中,要关注全面工作从大局出发,为规范自身的行政行为提供标准与参考。其次,发文事由中,关注上级相关活动、要求体现了一种行政归属。上级单位工作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于自身工作的安排,因此,公文写作中,行文的原则就是在安排过程中上级相关活动、精神,也是行文权利的保障。另外,公文写作中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行为的连续性决定了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具体、明确。因此,针对此次工作之前所召开的相关会议,发文要确立相关精神。由此可见,按照国家宏观层面(专业、行业背景)、上级工作、活动(本级工作、活动)、前期工作(目前工作)、群体(个体)等顺序来考虑安排写作内容,而行文的核心事项、背景、意义等组织安排、希望、要求,可以为应用文体的写作内容实践提供行文的形式策略路径,可以作为具体的行文方向。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写作课程实践的有效途径

1、采用工作过程中系列文种实践模式,设置课程设计环节

根据课时设置与专业特点,应用写作课程采用工作过程中系列文种实践模式,设计课程设计环节,如:在年中总结活动中,单位会依次产生XXX关于年度先进个人、集体选拔的实施意见、XXX关于召开XX年度先进个人、集体表彰大会的通知等四个文种。根据课程设计的要求,为学生设置一次活动,选择一个独立虚拟的工作环境,以下级单位的名义回文,以上级单位的名义行文,从而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课程设计的内容。并且为了给学生提供专业角度的意见,要选择相关课程教师参与评判这类课程设计,从各个专业角度进行考核。

2、熟悉掌握常用公文,并进入其实践环节

重点训练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会进入到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因此,要按照级别区分熟练掌握常用公文,公文写作内容必须要进入其实践环节,重点训练公文的写作,如:根据设置主题下文,把学生分成小组,第一组为上级,重点训练行文的语气、要求、内容的组织安排等。根据上级来文选择文种,第二组为下级进行回文,重点训练回文的语气、目的等,接着两组互换位置进行第二次写作时间训练。

3、根据学生实际需求进行写作实践与训练,突出日常实用性的写作实践与训练

大一的学生保留着高中写作思维惯性,因此,要重点掌握理解基础写作知识,设置是叙述性、说明性较强的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文种的训练。大二、大三的学生具备了基础知识,因此采取各类专业文书的实践训练,结合其他专业知识,与其他课程的学习形成知识的应用和互补。而大四的学生重点是学习就业单位急需实操性文书,因此,要满足学生的实际就业需求,吸引学生更好的进行写作实践训练。另外,在家庭生活、学习的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需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置写作实践,突出应用写作课程的实用性,推广到整个班级,从而实现写作实践训练的目的,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推荐访问: 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5000字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6000字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哪个方向好写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8000字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怎么写本科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多少字

【2023年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14篇【精选推荐】】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
  • XX委高度重视党校的建设和发展,出台《创建全省一流州市党校(行政学院)实施方案》及系列人才培养政策,为党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州委党校在省委党校的悉心指导下、州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

  • 为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树牢“清新简约、务本责实、实干兴洛”作风导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执纪执法铁军,经县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转变作风工作

  •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发展活力,按照中共XXX市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个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工作队与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共同研究谋划xx村

  • 今年来,我区围绕“产城融合美丽XX”总体目标,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山水相连,林水相依”以及“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园城一体”的建设思路,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房地产开发和城市风貌塑

  • 同志们:新冠疫情发生至今已有近三年时间。三年来,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集团公司范围内未发生一起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当前国际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疫情多

  • 我是毕业于XX大学的定向选调生,当初怀着奉献家乡、服务人民的初心回到XX,在市委的关心关爱下,获得了这个与青年为友的宝贵历练机会。一年感悟如下。一要对党忠诚,做政治坚定的擎旗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

  • 同志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全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我县安全生产和安全隐患大

  • 2022年市委政研室机关党的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届X中X会和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自觉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

  •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直机关基层党建示范点工作会议,一方面是对各示范点单位进行表彰授牌,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这种会议交流的方式,给大家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和机会。市直工委历来把创建基层

  •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学校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要求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部、×××厅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要求,认真落实驻地防疫部门的工作举措,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以最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