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极为异常的主要原因6篇

| 浏览次数:

篇一:造成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极为异常的主要原因

  

  个人收集整理-ZQ

  关于造成留守儿童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万留守儿童,其中岁以下占.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作为一名基层的执业律师,借办案的机会,对这一个群体的教育、生活等状况进行了走访调查。现对我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一

  基本概况

  吉安是我省相对较贫困的地区。这里丘陵起伏,山区较多,人民生活条件相对艰苦。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推进,许多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以求改变家中生活状况。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类型,而年轻人外出打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甚至亲戚来照顾。b5E2R。b5E2R。

  二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这些留守儿童中很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具体表现为: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骄纵、蛮横,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其中还有一部分孩子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因素,我县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p1Ean。p1Ean。

  (一)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

  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监护人大多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1/个人收集整理-ZQ

  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必须耕田种地、喂猪养牛等,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这群监护人仅仅为孩子煮煮饭、洗洗衣。特别到了农忙季节,他们自己连吃饭都没有时间,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生活在这样家庭的孩子,有时还必须要承担起家里部分家务。更有甚者,连几岁的孩子也在下地干活。至于如何教育孩子,监护人对于“听话”的孩子便表现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便挂在嘴边说说,关心学习却无从谈起。而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监护人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由于这部分孩子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本应天真烂漫的孩童,变为“早熟的大人”。DXDiT。DXDiT。

  (二)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

  调查中发现,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照顾。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爷爷奶奶越发怜爱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监护人秉持着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的思想,对孩子过度溺爱。但对需要注意的生活细节却不予指导甚至误导。久而久之,孩子变得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精神,怕困难、怕挫折。日积月累,养成了诸多坏脾气的孩子,家庭教育的艰巨性加大。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RTCrp。RTCrp。

  (三)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

  据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家中的。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因此平日里拼命压抑自己的想法,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可一旦离开了亲2/个人收集整理-ZQ

  戚,就拼命释放自己被压抑的情绪,无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5PCzV。5PCzV。

  三、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进入学龄阶段的儿童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但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jLBHr。jLBHr。

  (二)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xHAQX。xHAQX。

  (三)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地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使孩子心里逐渐形成了“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3/个人收集整理-ZQ

  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与人生取向。LDAYt。LDAYt。

  (四)家庭教育缺失,越轨现象严重。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健康。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引导,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在家里,他们不讲求个人卫生,早上不洗脸漱口就吃饭,晚上不洗脚洗澡就往被子里钻;在学校,他们的学习没有计划,没有兴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业现象严重,不遵守校纪校规,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经常发生。在社会上,他们缺乏礼貌待人的常识,他们中抽烟的有,赌博的有,打架的有,酗酒的也有,沉迷于网吧的更是不乏其人,还有谈情说爱的,有些甚至还发生了性行为。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对社会上各种复杂、不良现象都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但留守家庭一般都却无法给予,从而导致留守子女极易产生犯罪和越轨行为。Zzz6Z。Zzz6Z。

  四、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一)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孩子更多的爱,不要让孩子觉得父母不在身边就没人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上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4/个人收集整理-ZQ

  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即使有心也无能为力,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dvzfv。dvzfv。

  (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因此,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我们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rqyn1。rqyn1。

  (三)家长缺乏家庭可持续发展观念。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无处安身。他们大多是可以在家乡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们却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只追求给孩子成长提供充实的经济支持,不惜抛家弃子,离乡背井而进城打工。他们唯一的收获就是让他们感到满足的纸币。而他们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牺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来越多的、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Emxvx。Emxvx。

  (四)复杂的社会因素。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因此,他们把一些与社会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把黑的当成白的,把对的当成错的。这些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的影响着他们自己的人生进程,导致了留守儿童一系列匪夷所思的古怪思想。比如,抽烟酗酒好爽,奇装异服好酷,哥们义气就要拔刀相助,花前月下谈情说爱比学业更重等等一切,是大多数留守儿童身上都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社会风气也给社会自身留下了大量的不安全隐患。SixE2。SixE2。

  5/个人收集整理-ZQ

  五、思考与建议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不单是一个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其自身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每个家庭、各级政府乃至整个社会都应该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6ewMy。6ewMy。

  一是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培养和扶持以民间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让他们更多地感受家的温暖,对他们进行心理的辅导,让他们远离不良事务。kavU4。kavU4。

  二是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让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减轻农民子弟在城里读书的经济负担,使得更多的儿童不再因为没学上、没钱上学而和父母分隔两地,让他们拥有一个更完整的家。y6v3A。y6v3A。

  三是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更大限度地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民辛辛苦苦在外务工是为了多挣点钱,早日过上好日子。如果在家乡就能通过劳动获得在外务工差不多的收入,我想很多父母都不会离开子女、离开父母、离开家乡在外闯荡。如,政府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引进现代化农业企业,改进农民种田方式,种植特色经济作物,提升农作物附加值。所以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家民收入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M2ub6。M2ub6。

  四是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农村人口总体素质。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来看,监护人本身素质比较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生要原因。所以农村教育不但要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还要重视对家长们的正确引导与影响。首先要宣传好,改变他们的老观念、老看法,让他们重视孩子的心6/个人收集整理-ZQ

  理健康。其次要为家长创造环境,提供平台,让他们参与到学习当中,不断地进步。0YujC。0YujC。

  撰稿人:曾庆鸿民盟吉安市委法律支部

  7/7

篇二:造成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极为异常的主要原因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作者:尹成芳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0年第04期

  下面我就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做一些分析和探讨。

  长期以来,打工热使乡村大量劳动力以各种方式离开家乡,不可能将未成年的子女带在身边。这样一来,家长与孩子分离,将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或他人照管,造成了留守儿童的大量出现。监护人责任不明,精力不够,教育不力。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都将其监护责任理解为让孩子吃饱穿暖,加上文化水平、观念和方法滞后的限制,忽略了孩子的道德和心理的培养。父母亲长年累月在外,而他们往往只注意孩子外表变化,对内在的变化没有及时地掌握。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内心产生严重自卑感,性格孤僻,行为懒散,我行我素,一些儿童因心灵空虚而盲目寻找其他精神支柱。据调查,历年刑事犯罪中,有不少青少年为留守儿童。这种状况延续下去,很难想象他们长大成人会是什么样子,会不会被时代和社会所抛弃,会不会反作用于社会?

  这些被留守在家的孩子中,有不少的孩子认为自己面临的最大困扰是学习,而孩子们担心学习成绩的原因是怕不好的成绩会给父母带来更大的困扰——“爸妈打工挣钱来供养我,我的成绩却不好,对不起他们。”在留守儿童中,有三分之一的学习成绩不好,在情况严重的地方,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倾向偏高,一些家长愿意将在外打工的所有资金利用在让孩子接受更好更高的教育上,但是事与愿违,在调查问卷的结果中多数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学习有家长指导,而代养人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孩子”不得不由他人代养。

  留守儿童个性心理特征发育异常。通常情况下,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会感到孤独无助,由于长期的家庭缺陷,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久而久之,对心理和身体成长留下一些后遗症。留守孩子焦虑心理突出,他们把学习任务当作生活的全部,无形中给自己增加很大的压力,认为自己读不好书就对不起在外打工的父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不完整和教育的缺失,对其心理和精神状况都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在社会条件的刺激下,就会产生一些极端的后果,犯罪与越轨现象也开始严重。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思考促进留守子女心理健康的对策。

  首先,我们应给务工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形成正确合理的教育方式,他们必须正确认识读书不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也是家长的事,家长不仅要提供物质上的支持,而且应该提供心理、思想上的支持,应该鼓励子女与亲人、同学、老师交流,应该对子女保持合理的期望值。

  教育者在留守儿童的学习与生活中也扮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教育者要讲究方法科学、保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一,应正确引导,心病必须心药医,心理健康的问题解决,要以朋友式的谈心,针对性疏理,耐心启发,正确引导。第二,要调整心态,要使他门的心理得到改善,就必须改变他们偏激的心理状态、改变他们过于敏感的心理环境;如对他们进行克服自卑心理、嫉妒心理

篇三:造成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极为异常的主要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泮春中学

  徐萏艳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也变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庞大群体。这些孩子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缺乏父母的爱护和管教。所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形成人格上的缺陷,造成各种心理问题。儿童成长阶段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此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学校、教师一定要加强与留守儿童的心理沟通,在学习和生活上多给予关心和照顾,磨练他们的坚强意志,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其健康的心理。

  1、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

  (1)

  逆反心理强

  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与人有一点摩擦就较真,觉得别人看不起他,欺负他,故而跟人相处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因此,在学校中他们容易违纪,迟到、逃学、不完成作业、顶撞老师,甚至与人打架斗殴。

  (2)自卑心理和无望感严重

  我们发现许多留守儿童看到别的孩子和爸妈在一起时感到很羡慕,时间久了,在心理留下阴影,情感淡漠,情绪低迷,心理承受力差,存在抑郁自卑的思想,甚至存在厌世嫉俗的心理。

  (3)厌学心理

  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的文化水平不高,不能有效地辅导孩子的功课,一些孩子学习时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

  (4)人际交往关系障碍

  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得偏激、易怒,与人交往没有礼貌,怨恨父辈导致亲情缺失。有些孩子认为家里穷,父母没能耐,才要出去打工挣钱,吧自己丢在家里,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让亲子关系冷漠。在于其他孩子进行交往时,不受欢迎和重视。处在情感孤岛上的这些孩子们,逆反和自卑心理会日益加重。

  2、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监护现状堪忧

  由于父母长年外出,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

  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二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一般来说,祖辈们往往以他们自己成长的经历来教育要求孙子辈,思想观念保守,教育方法简单。而现在的孩子见识广,喜欢赶新潮,寻求刺激和创新,做事不拘一格等,老人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很难为孙辈接受。另外,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监护的远不止一两个“留守小孩”,真是力不从心。以上情况说明祖辈难以承担监护教育之责。

  二是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的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上代监护还容易出现转托情况,即小孩被父母托付给亲戚后,没多久因亲戚打工等原因外出,就转托给另一个亲戚,几经托付的小孩几乎无所适从。

  (2)学校及教师教育责任缺失

  一些教师对留守儿童学生采用一种“只要不出事,遵守学校纪律,你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态度,放任这些学生的行为。这就可能使儿童对学校产生消极情感,在学校环境中表现退缩,与老师、同学关系疏远,以及攻击性行为等,从而影响其学业行为和成就,进而造成辍学、心理障碍等现象。

  (3)社会的不良环境、成人的不良影响

  社会上的不良场所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目前农村小集镇上的一些公开的和隐蔽网吧,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为了赚钱,而大量招徕在校学生,甚至引诱学生。小学儿童自控力本身就不强,而“留守儿童”又缺乏父母的监管,网吧对他们的不利影响就更大。

  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也带来了不良影响时下,农村的“闲人”太多,赌博风盛行。无事干的人成天就在牌桌上赌博,许多“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也参与其中,整天在牌桌上生活,很少过问孩子的情况。这种“潜移默化”对孩子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

  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学校应该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1)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心理档案。心理档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留守儿童个人的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与父母和监护人的关系;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性格类型及特征,气质类型及特征,个性心理有哪些特征,个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质等。这样才能随时了解儿童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2)建立和完善寄宿制,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健康成长。政府应吸引多方社会力量的介入,支持在学校建立寄宿制,尽量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长环境的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以唤起其自信,激发学习热情,增强集体归属感,保证他们的安全。

  (3)建立“代管家长”制度。学校可以把留守儿童按比例分配给各个授课老师,由老师担任孩子们的“代管家长”。“代管家长”要对所管孩子进行全方位的照顾,要“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管心理”。孩子有了“代管家长”,学习成绩自然可以提高,人也就变得活泼了。

  (4)在学校设立“亲情热线”,弥补留守儿童感情上的需求。开设亲情电话,向留守儿童及其家长、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公开校长、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电话号码,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交流,有条件的地方可开设专线电话或电子邮箱。借助“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话,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

  (5)加强学校教育,提高教师素质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学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及时发现、诊治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充分发挥学校的少先队、共青团的力量,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积极鼓动“留守儿童”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改善“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障碍;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公平、公正地对待“留守儿童”,使“留守儿童”享有与其他儿童同等的待遇。

  (二)寻找合适的监护人,并提高监护人的素质

  作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能够及时的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及时的教育与引导,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对“留守儿童”进行细心的观察与沟通,打开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祖父辈的监护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其学习给予帮助,可以为孩子请家教,使其获得个别化的教育,提高学习成绩。

  (三)提高“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

  “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的程度对其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自我体验,不同的自我控制,都会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使他们能够与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发展,必须培养“留守儿童”的个人素质。

  (1)加强“留守儿童”的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认知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其中,自我评价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恰当的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因此,“留守儿童”应该正确的认识自我,看到自己优秀的地方,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价,进行合理的自我调节,完善自己的人格。

  (2)改善“留守儿童”的自我体验。自我体验能伴随自我评价,激励适当的行为,抑制不适当的行为。因此,“留守儿童”应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用道德的标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增强法制、纪律观念,用纪律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学会用愉快的情感体验来驱赶不愉快的情绪,学会自我排解、自我安慰;确保拥有良好的自我体验,制止产生消极的情绪和不良的行为。

  (3)加强“留守儿童”的自控能力,提高意志力。“留守儿童”应正确对待挫折,认真分析挫折原因,不盲目采取情绪化行为,提高自己的耐挫力。

  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最为关键时期。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总结。留守儿童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他们有憧憬,有梦想。教会他们如何经营自己的人生,实现梦想,给他们坚定的信念、温暖的关怀是父母、老师和社会共同的责任。

篇四:造成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极为异常的主要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摘要】当前留守儿童已成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不可忽视的群体,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很多留守儿童出现了性格孤僻、焦虑与自卑、逆反心理、道德意志薄弱、学习困难与注意缺陷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父母教育缺失、监护人教育能力不足、学校教育不足、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应该采取完善家庭教育,充分发挥父母和监护人的教育职能;整合社会力量,构建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社区联动等措施,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心理问题

  教育对策

  【正文】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人口迁移特别是人口流动空前频繁。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束缚和制约农村人口流动,导致一个特殊儿童群体的产生,这个群体是父母外出打工后被留在家乡的农村孩子,被称之为农村留守儿童。,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在城市入学的高昂费用,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又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等,都成为留守儿童产生的背景.据调查显示,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由此可见,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性格孤僻不合群

  隔代扶养留守儿童的祖辈,其教养态度往往是保护的、溺爱的、照顾过度的和忽视的、拒绝的,很容易造成儿童的任性、孤僻、冷漠、攻击、胆怯、被动、神

  经质和社会性低等个性特征。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缺乏最起码的心理交流机会,内心烦恼与冲突无从倾诉也得不到引导,导致对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他们与他人的社会交往。相当一部分孩子在父母外出时有失落感,在一段时间里不爱说话,不爱和别人交往,变得自闭,性格孤僻、脆弱、渴望亲情等成为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

  (二)焦虑与自卑

  家庭生活中,儿童往往对父母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依恋情结,他们遇到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时往往更多地依赖父母寻找解决的办法。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大多缺乏依赖感和安全感,虽然有祖辈们的照顾,但老人们所能给予的更多的只是身体方面关心,而心理方面大多爱莫能助。这种长期的矛盾心理导致了孩子极易产生心理焦虑、敏感,常无端感到恐惧、紧张,遇到提问、考试、比赛,心理易出现异常。此外,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总觉得缺乏心理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再加上同伴们的冷嘲热讽以及学业不良而招致老师的消极注意,他们更易表现出胆小怕事、行事萎缩以及自认为不如别人等消极心理,长此以往,留守儿童很容易出现自卑倾向。

  (三)逆反心理严重

  农村留守儿童逆反心理极强,对抗情绪严重。他们爱与人对着干,即使老师和家人的话也不肯听,常喜欢闹对立。他们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怀疑,他们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界。他们距人于千里之外,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充满不信任,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的逆反行为,常表现为“不听话”、“不礼貌”、“不谦虚”、“恶作剧”等。留守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这些行为使人们感到他们难以教育和管束,要么采取高压政策,要么放任,然而均无实质性效果。

  (四)道德意志薄弱

  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由“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的过渡。留守儿童的绝大部分都是隔代抚养下长大的,而隔代抚养下的农村留守儿童,一方面由于道德情感缺乏和发展偏差,另一方面由于祖辈的娇惯、缺乏监督和管教的能力,其自律道德水平很低,道德意志薄弱,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诱因的影响而做出违背道德甚至法律的事。

  (五)学习困难与注意缺陷

  留守儿童因为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关爱,学习主动性本来就低,再加上祖辈们大多文化水平偏低,孩子的家庭作业往往很难得到及时辅导,普遍对学习兴趣不大,加之缺乏父母必要的引导和鼓励,使得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普遍较低。另外,因为心理孤单以及对父母的思念,课堂上他们更容易注意力分散,不能全身心集中于学习。

  以上提到的只是留守儿童中存在的一些典型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并非意味着所有的留守儿童都存在这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既然存在,就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毕竟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来说,这些都是一些负面的因素。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父母教育缺失

  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父母教育对孩子有着直接、持久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对大多数儿童来说,亲子关系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因此,无法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与父母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无法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就会产生安全感和自尊心的缺失,导致心理上的敌意和焦虑.

  (二)临时监护人的责任不明确,教育能力不足

  留守儿童的监护主要分为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两种。在隔代监护中,监护人多数是其祖辈,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等。

  祖辈的思想、生活习惯多与时代不合拍,不利于儿童社会化,易造成儿童适应不良;祖辈大多溺爱孩子,对孩子要求放松和原则放宽,易使孩子养成刁顽任性的不良个性和行为。上代监护指由父母同辈人,一般为亲戚或朋友来代养的方式,对孩子的监督也大多不如父母强。

  一是亲友要维持自身生计,难以全精力投入教育孩子。

  二是孩子不属亲生,或过度溺爱,易使孩子养成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性格;

  或过于严厉,易使孩子产生消极对抗的情绪和行为。

  (三)学校教育不足

  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将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

  但由于学校的办学条件、教育理念、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不足制约了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目前,对于留守儿童较好的管护措施是实行寄宿制,但大部分农村学校缺乏寄宿条件,即使有,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一般条件都较差,学校很少开设心理课程,也很少对学生进行生存、安全和法制教育,其心理健康发展缺少正确的引导;部分教师忽视了与留守儿童的沟通,75%的留守儿童反映老师没有家访过,被忽视、被遗弃的感受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发展。

  (四)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多,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也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和求异心理极强,很容易受现代传媒和新型娱乐方式的影响。

  在一些家长心中,家庭经济利益才是最根本利益,教育是一种“风险投资”,于是对子女的教育采取排斥、抵制的态度。加之目前学校自主择业制度的改革,就业竞争压力的加剧,在相当程度上淡化了他们对子女升学的高期望,使他们变得更为务实和保守,只希望孩子混张文凭,早日外出打工或者耕种由于成人外出而留下的承包地。同时我国农村地区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和一些地方存在的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也是造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诱因.

  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完善家庭教育,充分发挥父母和监护人的教育职能

  发挥父母的教育职能,就要求父母应与孩子经常保持联系,除了生活、身体、学习方面外,还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也可通过讲述打工的经历,使孩子理解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

  另一方面,监护人要树立角色意识,真正担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对留守儿童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娇宠溺爱,做到严与爱的结合;同时要定期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其需求及心理状况,并及时与其父母和学校联系以共同采取措施促进其健康成长。

  (二)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大问题,既关系到农村人口素质问题,也关系到农村的下一代的成长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防范,学校开展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间题的主要措施。在广大农村,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现实途径应该是利用农村学校现有的教育基础,有针对性地扩展学校教育的功能.在农村地区,家长和孩子心目中最正规、最值得信赖的教育场所是学校。学校自身的特点使其对留守儿童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加之有现成的教学设施、教学人员可以利用,农村学校无疑是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最理想的场所。在对农村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利用和教育功能的扩展中,学校应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性因材施教,对留守儿童倾注更多的爱心,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给与更多的关注。

  (三)整合社会力量,构建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

  依据教育公平理论,政府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和扶持。农村的儿童原本就是教育中的弱势群体,留守下来接受隔代抚养的儿童的处境则更加艰难。留守儿童的父母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地方政府,也应该给予这些儿童更多的关注。比如,可以成立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成立留守儿童教育和心理问题科研小组,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心理问题进行调研,及时发现问题,针对问题组织力量进行教育上的补救.应加快户籍制度和入学制度、学籍制度、考试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让农村留守儿童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城乡教育。降低城镇中小学招收农民工子女的门槛,吸引有条件的农民工子女进城上学,真

  正落实对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孩子问题。下大气力改变优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质教育资源过分集中于城市的不合理现状,努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升

  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在农村地区发展乡镇企业,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各级政府还应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强化农村父母在子女监护和教育方面的职责。

  (四)社区联动

  在社区中建立留守儿童监管、关怀和托管制度.作为留守儿童具体生活的每个农村社区,应该在村小组的层面建立起有效的监管与关怀制度。由留守家中的成年人组成监管关怀小组,经常性地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重点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建立相关的档案,定期与监护人、家长沟通和交流。

  在农村,不乏有许多受过一定教育或有一门手艺的心灵手巧的农民,农村基层组织可以组织这些人,自愿成立“关爱留守儿童爱心服务队”,组织留守儿童成立各种兴趣爱好小组,利用农闲时节,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娱乐知识。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还会给农村教育乃至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应当引起社会的特别关注和重视。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于家庭、学校和全社会,都是义不容辞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资源应相互整合、相互协力。

  【参考文献】

  [1]杜越,汪利兵,周培植主编.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基础教育[M]。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2]朱智贤著。儿童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肖正德.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进展

  [j]。社会科学战线,2006,1。

  [4]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方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5]李揽月.打工教子取舍,留守儿童问题多[N].安徽日报,2004-2—11。

  [6]詹欢,张捍东.对“留守孩”引发的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党史文苑,2005,16。

  [7]文赤桦.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面临心理困扰[j]。隙望新闻周刊,2005—11-21.

  [8]叶敬忠,王伊欢,张克云,陆继霞。

  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06(01)

  [9]

  沈辉香,戚务念.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迫切需要父母的关心[J].当代教育论坛.2005(10)

  [10]

  冯建,罗海燕.“留守儿童”教育的再思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02)

  [11]

  黎艳。

  给“留守孩子”一片蓝天[J]。湖南教育.2005(07)

  [12]

  姚云.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07)

  [13]

  罗国芬.从1000万到1。3亿:农村留守儿童到底有多少[J].青年探索.2005(02)

  [14]

  黄小娜,吴静,彭安娜,李孜,戚小兵,石淑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不可忽视的弱势人群[J]。

  医学与社会。2005(02)

  [15]段成荣,周福林。

  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01)

篇五:造成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极为异常的主要原因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罗长国

  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8年第06期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无法享受正常家庭的抚养、教育和关爱,他们的特殊成长环境如亲子教育的缺失、亲密度较低、不良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在教育上存在着内容狭窄、监护人与儿童交流不足、教养方式不当等问题,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人格发展不可能健全,尤其是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需要家庭和学校以及留守儿童自身多方面的共同配合。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7-0209-01引言

  留守儿童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广大农村产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庞大的群体。针对我校的实际,我们调查了六年级的留守儿童,通过相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统计数据凸显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因此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1.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人口流动限制的格局打破,特别是在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农村大规模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他们以劳务输出为手段,谋生致富、养家糊口为目的,每逢过完春节,大批农民便背井离乡,留下子女外出打工,从而形成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

  1.1性格上的缺陷。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开,基本上属于隔代抚养,而隔代抚养中由于长辈精力有限或者处于对孩子的溺爱,对小孩的管教不严,使得孩子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同时由于缺少父母的爱,孩子感情上缺乏依靠,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1.2心理上的障碍。

篇六:造成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极为异常的主要原因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浅谈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形成及消除对策

  作者:龙瑶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6期

  摘

  要:由于亲情的缺失、教育的忽视和儿童自身的原因,自卑已经成为农村留守儿童较为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这种自卑心理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活动、生活习惯以及人际交往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明显表现,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成绩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问题的表现方式和形成原因的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消除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形成原因;消除对策

  在本文中,通过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问题表现方式及成因,提出了消除农村留守儿童自卑的心理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表现方式

  (一)学习上

  在我们班的学生,在学习上,大部分自卑的农村留守儿童成绩一般。他们往往在课堂上不集中,不敢举手发言,如果被老师叫到就如临刑场,害怕被嘲笑。此外,两腿发抖,红着脸,支支吾吾,辞不达意。下课后,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能力弱。

  (二)生活上

  在生活中,自卑的主要特点是孤僻,独来独往,农村留守儿童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冷漠。他们喜欢封闭,没有注意到外面的世界,不参加活动,不注重集体的团结,软弱,悲观,和承受能力弱;还有部分自卑的孩子个性懒散没有上进心,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任何事物都不大关心,失去生活信心。

  (三)人际交往上

  在与人交际中,有自卑心理的农村留守儿童们表现为内心极度封闭,脆弱而敏感,口语能力差。由于长时间的自我封闭,不与人交流,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甚至还会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充满警惕甚至敌意。把别人对他的赞扬当成是冷嘲热讽,教师和学生的善意批评作为一个恶意的讽刺,不管其他人的态度,对于他来说就是一种欺负奚落。因此,内心自卑且极不平衡,轻则置若罔闻,重则做出报复、破坏的举动,所以往往人际交往差。

  二、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产生原因分析

推荐访问: 造成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极为异常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 留守 异常

【造成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极为异常的主要原因6篇】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
  • XX委高度重视党校的建设和发展,出台《创建全省一流州市党校(行政学院)实施方案》及系列人才培养政策,为党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州委党校在省委党校的悉心指导下、州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

  • 为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树牢“清新简约、务本责实、实干兴洛”作风导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执纪执法铁军,经县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转变作风工作

  •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发展活力,按照中共XXX市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个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工作队与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共同研究谋划xx村

  • 今年来,我区围绕“产城融合美丽XX”总体目标,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山水相连,林水相依”以及“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园城一体”的建设思路,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房地产开发和城市风貌塑

  • 同志们:新冠疫情发生至今已有近三年时间。三年来,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集团公司范围内未发生一起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当前国际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疫情多

  • 我是毕业于XX大学的定向选调生,当初怀着奉献家乡、服务人民的初心回到XX,在市委的关心关爱下,获得了这个与青年为友的宝贵历练机会。一年感悟如下。一要对党忠诚,做政治坚定的擎旗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

  • 同志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全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我县安全生产和安全隐患大

  • 2022年市委政研室机关党的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届X中X会和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自觉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

  •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直机关基层党建示范点工作会议,一方面是对各示范点单位进行表彰授牌,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这种会议交流的方式,给大家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和机会。市直工委历来把创建基层

  •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学校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要求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部、×××厅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要求,认真落实驻地防疫部门的工作举措,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以最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