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5篇

| 浏览次数:

篇一:党群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机关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机关党组织是在党政机关中的基层组织,是党在机关中的战斗核心。机关党务干部是机关党建工作的组织者和具体承担者,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党务干部素质强不强,直接决定党建工作落实的好不好。大力加强机关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机关党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是加强机关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做好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关键。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机关党务干部的态度直接影响着队伍的整体素质

  受党建工作“没有经济效益”、“没事找事干”,搞党务工作只是为了应付检查等思想的影响,不少党务干部总感到“搞党务工作要求高、难度大、待遇低、个人发展机遇少”,直接影响着这支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1、有的会干不愿干机关党务工作。这部分同志有一定的机关党务工作能力和经验,但在机关党务工作岗位上不安心、不尽心,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党务工作上,而是乐于参与机关其它事务。眼睛总是盯着业务工作岗位,工作重点主次不分,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参与行政事务上,配有下手的把大量机关党务工作推给下手,没有下手的就放置一旁。应付检查搞突击补资料,材料平时不注意积累,用时东拼西凑,汇报时不是空洞无物就是虚假成份较多。工委安排的活动、召开的会议,不是推托不参加就是半路溜号或是人在心不在,精神状态不佳。这种单位的机关党务工作始终处于不上不

  下一般化的状态,以往,有的单位尽管在市直机关党建工作方面始终走在前面,但随着这一情况的出现,也在悄无声息中改变着现状。有这种表现的同志往往是在机关党务工作岗位上任职时间较长,年龄偏大又长期得不到岗位交流,也不是提拔对象。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任务,工作主动性差,也未有创新意识。总感到机关党建工作在单位排不上队,占不上位,地位不高,不如业务工作岗位引人注目出政绩,很少从自身去找问题。甚至个别党务干部感到“搞党务工作要求高、难度大、待遇低、发展机会少”,不安心工作,想找“路子”跳槽。当然也存在机关党务工作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如机关党务干部与业务干部相比,同工不同酬,有岗无编,有编无职的现象表现的非常突出,甚至伤了有的同志的心。有的同志伤感地说,“关心人、体贴人是机关党务工作性质所决定的,我们关心别人与上级关心我们反差太大。”

  2、有的不会干也不愿干机关党务工作。对机关党务工作不感兴趣,认为是一个没权没钱的岗位,公开表示不愿在这样的岗位上干,因此工作不上心,就连应付都应付不好。工委安排的工作落实较差,开展工作无创意,规定的动作打折扣,也不主动与工委联系,工作开展畏难情绪大,总感无从下手,找不到切入点,看不出结合点,满眼是难点,自我封闭,不愿多和同行交流,不善于吸取他人经验,不懂工作程序,疏于支部管理。工作汇报对单位主管领导不说实话,对基层老说外行话,对工委多半是糊弄话。工作做不好不是去从主观找原因,而是怨天忧人,牢骚满腹,不论场合,不顾影响乱喊乱叫,认为自己做机关党务工作是“大材小用”。相当一部分党务干部信息素养偏低,无法享用网络信息自动化带来的快捷和便利,还在依靠传统的方式收集、处理、整合信息和处理日常工作,缓慢的工作节奏,明显跟不上新形势下党建工作高效快捷的要求。这种情况的形成一是单位领导处于多方面考虑,把平时不愿在机关党委干的同志凑合到该岗位上;二是个别调整时,没有充分征求本人意见,组织安排到该岗位,使其带着情绪上岗;三是本来就不适合机关党务岗位,缺少组织协调能力和很好的群众基础,更没有独挡一面的工作经验。

  3、有的愿干不会干机关党务工作。这样的同志工作积极性高,热心机关党的事业,能虚心向同行学习,能主动与工委联系、向单位领导汇报。领导信任,群众拥护,机关党的工作环境较好。但对机关党的工作较为生疏,对机关党务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规律性还不太掌握,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事倍功半的差异。吃苦精神强,工作弯路多,特别遇到机关党委改选换届、组织开展较大活动时更显得手忙脚乱,摸不着头脑。材料积累不会分类,装订保存也不规范。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多出现在新任的年轻干部或从业务处室转岗、分流到机关党委的干部身上。对他们培训一时跟不上,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还把握不准,在岗位工作上还停留在摸索学习过程中。其中,有的单位反映工委平时在抓机关党建上虽会议多、文件多、电话多、活动多,但具体到基层分类指导少。有的党务干部不敢按党纪党规进行严格监督管理,对领导干部怕打击报复、怕穿小鞋,对下级怕罪人、丢选票,对同级管理怕伤情面、影响关系。

  (二)机关党建机制还不适应党务干部队伍的发展

  1、在人员配备方面。有些单位机关党委专职党务干部人员不足、力量不够,有的机关虽有数百名党员,但机关党委只配有一名专职副书记,工作顾此失彼,忙于应付。在机关党务干部的入口上,由于机关工委不能参与意见和把关,只是履行审批程序,影响了机关党务干部的质量。

  2、在干部培训方面。一是教育培训工作缺乏系统性。一些部门在对机关党务干部的知识和能力素质结构现状缺乏系统的分析,教育培训工作缺乏针对性;二是教育培训标准要求过于笼统,对不同层次的党务干部教育培训标准没有区别,效果不明显;三是教育培训教材落后,内容陈旧。目前还没有一套系统的党务干部培训教材。四是教育培训渠道、形式内容比较单调,与新形势的要求差距较大。目前机关党务干部教育培训主要是输送到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进行政治理论培训,培训的的形式主要以传统授课辅导方式为主,培训渠道和内容的单一,难以满足培训目标需求的多样性,培训形式的单一又使效率难以提高。

  3、在干部交流方面。机关党务干部的流动和出口,虽然近几年有所改善,但从整体上还相对狭窄,在专职副书记岗位上退休的占比较大,被提拔使用的占比不高,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转任到业务处室占比不到三分之一,党务干部出口难的问题影响了党务干部的积极性。

  4、在工作任职方面。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兼职过多。据统计,市直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普遍兼着机关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妇委会主任等职务,大家普遍感到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工作太杂,琐碎事情太多,头绪多,任务重,“上面牵着千条线,下面只有一根针”的压力较大,很难集中精力去抓好机关党务工作。

  5、在组织保障方面。机关党委大多没有设置办事机构。不设办事机构,除了专职副书记外,在机关党委工作的人员,找不到组织归宿。说他是机关党委的人吧,他又不属于机关党委的委员,说

  他不是机关党委的人吧,他又干着机关党务工作。

  (三)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领导对机关党务没有引起真正重视。《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在一些单位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少数党组(党委)在指导思想上存着不正确的认识。主要表现为,认为机关党委是一个次要部门,机关党建工作就是机关党委的事情,机关党委的工作虚,没有硬指标,效益不明显;错误地认为机关党委的岗位有人“看门”就行,工作干好干坏对单位影响不大,而业务工作,有指标,有效益,出政绩,不如把人员力量加强到业务处室,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业务轻党建的情况,很少过问机关党建工作,也很少听取机关党委的工作汇报,致使机关党务干部队伍素质常年难以提高。

  2、党务干部成长进步的机制不够健全。有的部门党组把机关党务部门当做安排照顾性岗位,在选择安排党务干部时往往习惯把那些年龄偏大、工作能力不强、其它岗位无法安排的人放在党务工作岗位上,也不重视机关党委办事机构的设置。机关党组织专职副书记任期届满多年,也不能及时进行轮岗交流。一些部门在党务干部与业务干部的提拔、使用上不能一视同仁,有的党务干部各方面都很优秀,却长时间得不到提拔,推荐使用的机会明显小于其它岗位的干部,这种体制上和工作上原因造成的不平衡现象,对多数机关党务干部的心态产生消极的影响。有的部门在对党务干部的学习培训、外出考察上舍不得投入,部分机关党委书记很少有外出学习的机会,更没有出国学习考察的可能。

  3、部分党务专职副书记把专职副书记的岗位看作是工作的“中转站”,应付几年就回家了,好不好都是退休,有没有都不重要,工作缺乏激情和奉献精神,政治上没有追求,事业上没有盼头,工作上没有动力,机关党建工作没有发展。

  二、对策与建议

  新形势下机关党建工作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必须高度重视机关党务干部队伍建设。

  (一)合理调配,注重结构,为机关党务干部成长提供条件。要真正把热爱机关党务工作,有较强事业心、责任感、懂政策、会管理,一专多能的年轻同志,充实到党务干部队伍中来。一是把党务干部和业务干部同等对待,统一考核,统一使用,对那些不想干或不适应工作需要的党务干部及时调整,同时要想方设法让党务岗位成为热门岗位。二是推进交流。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制定专职党务干部交流的规划,在同一职位上连续工作不能超过两届,及时进行交流。对于离开行政、业务工作岗位时间较长的专职党务干部,也应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相应岗位工作一段时间,以进一步提高围绕业务开展党务工作的意识和能力。三是下派锻炼。把有较强事业心、责任感、懂政策、会管理,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一专多能的年轻同志,下派到基层锻炼,以增强党务干部的竞争意识和创业意识,提升党务干部的实践能力。

  (二)强化教育培训,全方位提高机关党务干部的素质。一是抓好政治理论培训。采取举办政治理论学习班、业务培训班、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提高党务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二是抓好党务知识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对基层党务干部进行系统的党政两方面知识的培训,使之成为本部门、本行业、本单位的复合型人才。三是组织党务干部到先进地区和高校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三)落实机关党内人文关怀,调动党务干部爱岗敬业热情。

  一是在政治上关心。重视党务干部的培养使用,对从事党务工作时间长、德才兼备、工作能力强的,要大胆提拔重用;党代会、人代会代表应优先考虑党务干部方面的人选;评选劳模、先进工作者时,要给予党务干部队伍一定的比例。二是在工作上关心。要把机关党务工作岗位,当作培养锻炼干部政治素质、理论水平、组织协调能力的舞台,对他们的工作给予充分的信任、尊重和关心,敢于让他们挑重担,放手让他们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独立地处理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也要关心他们的成长进步,特别是遇到挫折时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当受到不公正待遇时要为他们主持公道。三是在待遇上关心。党政干部同等对待,同等享受,同步提高。四是在生活上关心。要切实为党务干部解决实际困难,关心他们的子女上学、家属就业等实际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奉献精神。

  (四)加强办事机构的设置。按《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要求,设置机关党委办公室,名正言顺地将专职党工归属于机关党委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给予相关的职级待遇。建议把机关纪委、团委、工会、妇联合署办公,体现整体性,为机关党务干部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的氛围。

  总之,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正确的宣传引导,营造重视机关党建、关心党务干部的良好氛围,真正把工委建成“机关党务干部之家”。

篇二:党群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党群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党群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事关党的执政基础,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对于XXX公司而言,务必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党的建设一系列要求和部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增强员工队伍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汇聚起实现公司稳健发展的强大力量。党群干部队伍是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的重要力量,是党的各项工作的执行者、密切联系群众机制的落实者、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的推进者,是公司加强管理、技术、操作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基础上,又一支值得特别关注并需要推进建设的重要队伍。如何加强党群队伍建设,即第四支人才队伍建设,是新常态下助推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按照公司党委要求,公司党委办围绕公司党群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在29个二级单位和公司机关中,通过调查问卷和电话、走访等形式开展了调研,现形成调研报告。

  一、队伍现状

  公司专兼职党群工作人员总数为1235人,其中专职人员673人,占比54.5%,兼职人员562人,占比

  45.5%;男性783人,占比63.4%,女性452人,占比36.6%;党员1077人,占比87.2%,非党员158人,占比12.8%。年龄结构分析,30岁以下148人,占比12%;31—50岁817人,占比66.1%;51岁以上270人,21.9%。学历构成分析,大专及以下515人,占比41.7%;大学本科690人,占比55.9%;研究生30人,占比2.4%。专业技术职称分析,高级职称165人,占比13.3%;中级职称422人,占比34.2%;初级职称401人,占比32.5%;无职称247人、占比20%。从事党群工作年限,10年以内855人,占比69.3%;10—20年274人,占比22.1%;20年以上106人,占比8.6%。(具体现状见附表)

  在调研中发现,从公司党委到各单位党委高度重视党群队伍建设。从总体上看,当前党群干部队伍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在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各级党群干部自觉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集团公司党组和公司党委的各项工作部署,对企业发展充满信心。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锤炼党性修养的自觉性不断增强。三是各级党群干部把党建和思想政治等工作融入到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推进了企业的全面发展。四是深入抓好反腐倡廉建设,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落实“三重一

篇三:党群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共产党员是中国共产党的细胞,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只有发现问题,正视问题与不足才能更好地处理问题,促进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欢迎大家阅读。

  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篇一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必须要正视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其成因,以利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当前,党员队伍主流是好的,但用新形势新任

  务对党员先进性的要求来衡量,党员队伍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一些党员长期忽视甚至放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思想空虚,是非不辨,方向不明,缺乏清醒的政治辨别力,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不深刻,思想上庸俗,精神上萎靡,工作中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一些党员理想信念发生动摇,革命意志衰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信心不足,沉湎于实用主义和所谓的关系学,热衷于一些消磨意志的低级趣味,有的甚至参与封建迷信活动等;三是一些党员组织观念不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对党的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置若罔闻,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乃至拒不执行党组织做出的决定。还有一些党员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不能严于律己,甚至违法乱纪;四是一些党员人生观、价值观错位,缺乏党的宗旨意识,丢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肆意挥霍公共财物,或侵占国家、集体和群众的利益,为自己和亲友捞取“好处”;

  五是一些党员不能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对党的理论创新不理解,对改革开放的政策有疑虑,对社会发展中的新事物求全责备,说三道四;六是有些党员丢弃了艰苦奋斗的作风,追求奢糜的享乐生活,认为讲艰苦奋斗就是叫人去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就是要否定

  合理的物质利益,进而追求享乐主义,陶醉于灯红酒绿,满足于纸醉金迷,不愿意到艰苦的环境工作,拈轻怕重,向组织讨价还价;七是一些党员缺乏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工作和学习上得过且过,不能在急、难、险、重的紧要关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但把自己混同于普通老百姓,甚至做了群众的尾巴;八是一些党员脱离群众,不能主动维护群众的利益,不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不同人民群众商量,不能及时向党组织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在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侵害时,不能挺身而出,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篇二

  一、农村党员和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党员自我提高意识不高。部分党员对学习认识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经验主义严重,总是自我感觉良好,放松了自我要求、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锻炼,工作上不思进取,面对一成不变的工作,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也不管那“钟”撞响没撞响。

  2、发展农村党员面临诸多的问题。当前农村党员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女党员偏少的队伍结构,以及农村党员发展工作面临着人员流动性大、积极性不高、意识淡薄的严峻形势,导致农村党员队伍和领导班子出现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情况比较突出,这种状况已很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了农村党组织的活动,大大削弱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3、党员、干部管理机制落后。《党章》针对党员队伍制定了党员管理制度,但对新形势下农村党员和干部管理出现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由于不能总结完善原有制度,不能很好的根据形势的发展、工作的需要健全制度,导致制度缺乏操作性,如对部分党员不积极参加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不履行党员义务等现象就没有相应的具有操作性的处罚机制。

  二、加强农村村党员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对策

  1、进一步加大对党员和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综合素质。要完成

  好农村各项工作任务,解决好农村突出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农村稳定,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文化素质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本领应作为当前基层建设工作的一项首要任务来抓。要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培训、轮训长效教育机制,认真抓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和实用技术技能的培训,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建设新农村的需要。

  2、进一步完善农村党员发展的长效机制,优化党员队伍。一是制定农村党员发展规划。党委和村支部要有长期的发展规划和当年发展计划,做到职责清楚,任务明确,对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比例结构、标准程度都有具体的布置。从解决少数村长年不发展或难以发展党员的问题入手,建立健全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对淡化党员发展工作和违反发展程序的进行责任追究,大力推进发展党员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是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后备队伍储备机制。从抓入党积极分子后备队伍建设入手,把能够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致富能手、生产技术能手、农村女青年、村组干部、共青团及返乡的知识青年和退伍军人等纳入到党组织的视野,使他们逐步了解党、认识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三是建立村级发展党员的考核机制,从制度入手,切实把发展党员列入目标考核。

  3、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关系。扎实开展“为民、务实、清廉”教育,切实解决依靠谁、相位谁、为了谁的问题,使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两个务必”,始终做到勤政为民、干净干事。坚持联系群众的制度,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水平。要坚决破除“官本位”意识,不断增强群众观念,始终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切实转变作风,时时处处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大力发扬脚步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优良作风,想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这所求,扎扎实实地解决好关系全局和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种紧迫问题,以

  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篇四:党群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不论是立足现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还是放眼长远,实现集团公司第三阶段发展战略目标,打造“四强四优”的一流能源企业,加强人才队伍这个第一资源建设,都是各级企业管理者必须优先考虑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集团公司大力实施人才森林计划,旨在打造与集团公司发展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生产技能和党群工作四大人才林,进一步提升集团公司核心竞争力,为科学发展上水平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笔者结合多年从事人才队伍培训和建设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

  思路一:人才来源要遵循优选化。即要坚持以自主培训和好中选优为主,以适时、适当引进成熟性人才为辅的原则,在原有行之有效的人才培训形式基础上,以发展的视角,不断进行方法、途径和形式的创新,把着重点放在员工素质提升上,并引入竞争机制,结合“112人才”工程计划的实施,营造公正、公平、公开,尽职、尽责、尽才的氛围,坚持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使得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通过公开招聘、考试考核、竞争上岗的方式,达到“使用一个人,激励一群人,培养一批人”的效果。

  思路二:人才培养要深度专业化。发电企业是技术密集型企业,生产各环节技术要求较严,专业分工较细,企业整体现代化程度较高,人才岗位深度专业化是其鲜明的特点,必须培养一批专业“带头人”。因此,要鼓励和引导那些在关键岗位工作了十几年的技术管理人员,承担起技术带头人重担,言传身教,培养新人,并激励他们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内进行深入研究创造,不断积累经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大胆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创造,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技术资源与岗位专业需要的最佳配置。

  思路三:人才储备要突出前瞻化。随着集团公司调整“四大结构”,发展“七大板块”,对人才需求多样化、专业化、高端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不仅需要专业技术、生产技能人才,更需要懂管理、善策划、会经营的经营管理人才,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上和人才引进上具有超前意识,立足企业实际,按照专业相近、能力适合的原则,把有开发潜力的人员安置到相应岗位,通过实践锻炼、专业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适应新岗位需要,并保持岗位工作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思路四:人才评价要标准效益化。电力生产属于分工精细、岗位关联紧密的行业,员工只有分工差异,没有贵贱之别,不论从事何种具体职业,只要员工尽职尽责,完成好本岗位工作任务,都能成才,都是企业需要的人才。为此,在识才上,要不唯学历、不唯资历、注重能力。在用人上,倡导“德为前提,能为本位,竞争上岗,绩效评优”,打造人尽其才的企业环境,努力做到吸引人才,淘汰庸才,用活人才。人才评价标准的效益化,一方面要准确、客观地评价人才,避免人才评价的主观性、盲目性、随意性;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积极努力工作,以人才价值的最大化促进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对策一:进一步确立人才工作优先发展理念。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地位及作用,决定了在企业发展战略中必须把人才发展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必须把人才优先发展切实体现到企业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重要政策、重大举措、重大工程和具体工作部署中,努力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企业的决策层要合理规划各相关部门在人才工作方面的职责、权限和任务,积极研究、协调和指导人才培养、引进、流动、评价、激励等相关工作,注重调动和发挥相关部门积极性,沟通不同的意见,及时处理出现的各种矛盾,组织协调各方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持续加大人才工作的投入力度,使人才工作在体制机制建设上有新进展,在人才效能发挥上有新突破,在服务企业科学发展上有

  新作为。要加强对人才强企战略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定企业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目标责任制的意见措施,直接把人才工作纳入“一把手”年度工作目标,每年进行严格考核,作为评价干部政绩、决定干部升降的重要依据之一,确保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措施的落实,切实形成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科学使用人才的常态工作机制。

  对策二:着力优化人才队伍结构。要通过内部人才市场、资源整合等多种渠道,积极引导各类人才在系统内有序流动。要不断完善高层次人才集聚机制,重点培养集聚一批发展急需的创造型、复合型、外向型高素质人才,加紧培养熟悉和掌握大机组、核电、新能源发电及煤炭开发、煤化工、金融等产业管理、专业技术和生产技能的人才,加紧培养具有敏锐市场洞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高专门人才资源的密度。要继续推进“112人才工程”建设,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层次结构分明、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结构配套的人才队伍。要不断完善开放型人才体系,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的方针,坚持开放式的人才观,构建和完善多层次、多形式的专门人才培养、引进体系。要按照起点高、专业广和方法活的原则,完善人才引进管理办法,科学合理地引进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特殊人才。

  对策三: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在工作中,一是要做到施教与需求相结合。每一项培训,都要进行需求调查,按需施教,科学设置培训项目,不断完善课程设置和培训内容,实现供求一致。二是要做到施教与互动相结合。加强教与学的交流互动,把师资队伍的理论优势与学员队伍的实践优势结合起来,要着力解决员工应知应会的问题,在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上下功夫,实现教与学相长。三是要做到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使教育培训体现时代特征,跟上时代步伐。要结合实际,及时调整思路和对策,改革培训内容、形式和手段,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改进教育培训方法,大力推广网络培训、远程教育,增大科技含量,发挥好网上大学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为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人才储备。要在现有人才

  评价、遴选机制和标准的基础上,本着“突出实绩、优化结构、重点倾斜、兼顾一线”的原则,不断完善和充实人才的评价标准,通过组织技能竞赛和调考,不断扩大竞赛种类,丰富竞赛内容,规范项目设计,提高各类技能竞赛的全员参与性,通过多种竞赛形式,加速选拔和培养人才。

  对策四:多层次激励人才。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主体在人才培养、吸引、使用、配置、激励中的主体作用。要建立完善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形成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规范有效的人才激励制度,进一步完善人才养老、医疗、保险等相配套,企业内部与外部相衔接的人才保障制度,不断强化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和感情留人,为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和发挥才能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当前,重点要结合实施全面责任管理、全员业绩考核工作,针对基层企业考核层面多、人才岗位分布较广、专业类别较多的现状,进一步完善人才绩效考核评价方法和依据,认真总结试点经验,扩大绩效管理工作的范围,充分发挥绩效管理对于发现问题、提升业绩、奖勤罚懒、人才激励的作用,使各类人才在事业中工作有业绩、职业有发展、贡献有回报,形成以事业吸引人才、以绩效评价人才、以薪酬激励人才、以责任锤炼人才的良好人才环境。

  总之,人才队伍建设已上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层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必须要进一步积极探索和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律,结合企业自身实际,超前谋划,统筹考虑,明确思路,扎实推进,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一支专业素质过硬、充满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队伍,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第二篇: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作者:中铁八局电务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邓元栋

  (中华铁道网特约通讯员

  江光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面对当前所处的机遇与挑战,分析公司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我认为人才是最关键的问题,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将是制约公司发展的瓶颈。思路决定出路,眼光决定高度,人才的筹备是否满足公司当前和未来发

  展的需要?广大干部员工的思想观念、进取精神、责任意识、危机意识、业务素质、团队意识如何?以及如何对人才进行培养、使用和管理?针对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去思考和研究,并切实加以解决。

  一、电务专业对人才的要求及特点

  电务公司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施工企业,专业性比较强,涉及铁道通信、信号、电力、接触网等专业,对专业技术人才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政治素质好,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业务技术和娴熟的实际操作技能,电务专业技术人才来源少,特别是娴熟的业务技术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和锻炼,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成才不易,成了才也需要相对的稳定,人才队伍的相对稳定,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资质提升的需要,相应的资质等级需要相应的人才队伍结构,为了提升公司的资质,也必须加强电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二、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业务专业人才缺乏。工程技术系列、财务会计系列、政工系列等业务人才十分缺乏,公司工程项目规模小,但项目数量多,需要各类业务专业人才也多,随着工程项目的增多和工程项目的全面铺开,业务专业人才显得非常缺乏,在一些项目和工班,技术人才青黄不接,特别紧缺,有的专业要选一个比较称职的项目总工都较为困难,只好设副总工来过度,财务系列也是如此,常出现一个会计同时兼任两个项目部财务主管的现象。

  2、技能操作工人紧缺。谈及人才,人们往往有一种误解,认为只有高、精、尖的专业技术人才才是人才。受传统择业观念和工作体力劳动强度的影响,仍然有不少人轻视操作技能,不愿当一线操作工人,甚至有的认为只要能够看通图纸,能够跑通电路,就是人才,就会受到领导重视的思想,因此忽视了操作技能的提高,如接触网和电力专业的技能操作工人很紧缺,有的工班甚至要找几个称职的带工人员都比较困难。

  3、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职称结构,正高级专业技术干部为0,副高级20人,中级129人,初级248人。其中工程系列18人,中级102人,初级178人。年龄结构,仅经营管理者(指公司项

  目及各实体160人)55岁以上13人,占总数的8.1%;46岁至54岁38人,占总数的23.75%;36岁至45岁63人,占总数的39.37%;35岁以下44人,占总数的27.5%。从以上数据看,高级技术人才少,队伍年龄偏大,特别是作业面员工趋于老龄化,且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难以适应新技术、新工艺的业务技能要求,远远满足不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公司经营业务拓展的需要,更不适应企业科学发展的需要。

  4、分配机制不活、收入偏低。由于种种原因,公司的工资水平与兄弟单位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对于各种人才资源来说,在现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高的待遇无疑具有更大的诱惑力。在收入偏低的情况下,一些年龄较大的人才,责任心不强,得过且过,而一些年青的专业技术人才,不安心工作,出现了不少跳槽的现象。

  5、选人用人机制不够完善,人才流失较大。据统计,近五年来共流失各类管理干部67人,其中调离公司的共有36人,自动离职和解除劳动合同的31人。从以上几个数据看,人才流失较大,当然适当的人才流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人才流动过于频繁,特别是一些技术骨干和关键岗位人才的频繁流动,不仅会造成某个项目、某个岗位技术人才的短缺,而且会带走技术的创新成果等,不仅给企业带来损失,也造成人才队伍的不稳定,有的人才由于主观和客观的一些原因,在一定时期范围内没有得到及时的任用和提拔,就沉不住气,产生思想情绪,而另谋新就。

  6、工作环境艰苦,人员流动性大。由于施工单位性质决定了长期奔波在外进行施工作业,且点多线长,人员高度流动分散,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劳动强度大,条件十分艰苦,有的顾及不到婚恋及家庭,特别是新来的大中专毕业生呆了二、三年,掌握了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就想远走高飞,不利于人才的吸引和储备。

  7、部分人才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不强。在个别员工中,存在事业心和责任心不强,没有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工作不用心,作风不实,执行力差,得过且过,存在能干事的不愿干,愿干事的干不了的现象。

  8、部分人才的综合业务能力有待提高。一些员工,不加强自身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学习,满足于一知半解,对本职工作业务和技能

  不够熟悉,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不高,以至影响到整体作工作水平和效率。

  9、专业人才发展不平衡。在公司通信、信号、变电、电力、接触网五大专业中,接触网和电力专业作业层员工中具有上岗操作技能并能独立带班的作业人员紧缺,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施工现场,还必须依赖外协队伍,严重制约了项目的安全、质量和工期,也不同程度的造成了项目成本管理的增加。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要加强对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起科学的人才观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成立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把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常抓不懈。并积极探索人才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切实增强人才工作的合力。每年召开一次人才工作专题会议,认真研究部署,把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工作目标细化分解,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并将工作目标下达到各有关单位,制定考核标准和细则,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分管领导负责抓、职能部门具体抓、层层建立责任制的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人才工程的有效的开展。

  2、制定和完善人才发展规划。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夯实人才基础是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基本条件,制定和完善人才规划是满足企业科学发展人才需要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加强人才培养的制度建设。企业落实人才规划要有制度作保障,没有制度,人才规划就得不到很好落实。要结合人才规划建立完善“企业人才教育培训制度”、“企业人才招聘制度”、“企业人才考核制度”等,为企业人才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促进企业人才规划有效的落实;其次要明确人才培养范围。结合企业的发展和现状,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技能人才四支队伍为对象,合理布局,为人才培养工程的开展搭好政策框架;第三要明确人才发展目标。人才规划要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认真制定人才培养的中、长期目标,明确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和主要举措。

  3、建立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公司将加大投入,分别在昆明、成都(资阳)两地建立人才培训教育基地。在昆明已经建立了信号、通信专业培训基地,通过培训的情况来看,发挥的效果比较好。紧接着公司将在资阳建立电力、电气化等专业培训基地,在施工任务不是很繁忙或者歇工期间,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对员工进行专业集中的系统培训,认真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具体操作技能、技巧以及新工艺、新方法等,通过行政手段来促使员工成才。

  4、把项目作为人才培养的平台。除了公司组织集中培训外,将项目作为人才培养的平台。对项目下人才培养计划和指标,并与项目经理和书记签订人才培养责任状,严格要求和严格考核,通过项目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如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以及师带徒等活动,培养既懂现代技术又会操作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真正实现干一项工程,育一支队伍,既达到出成果、出效益,又出人才的目的。

  5、用相应的待遇留住人才。一方面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行薪酬体系,提高员工待遇。对项目实行有奖有罚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建安产值确定缴纳风险抵押金的基数,以绩效考核结果作为效益分配的依据,充分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生产要素按贡献取酬的原则。一方面制定社会执业资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才参加社会职业资格的考试取证,并根据相关规定对已经取得相应的社会职业资格的人员,给予一次性奖励和报销相关的培训、考试费用等。另外,对生产一线工人实行定额计件制,多劳多得,同时在工资总额增量上向专业技术干部和生产一线倾斜,并确保一线员工收入增幅大于机关人员的收入增幅,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潜能和工作积极性。

  6、用晋升激励和岗位锻炼培养人才。坚持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扩大识人、选人渠道,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模式,确保把优秀人才选拔出来,并放到重要岗位了进行锻炼,特别是在重大项目上设置项目经理助理、项目副总工等岗位,并给他们压担子、提要求,促使岗位锻炼成才。

  7、从大中专生中培养骨干人才,并作为人才引进。以吸纳较高层

  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实施低成本的人才扩张战略,加大对大中专生的培养力度,并根据其专业和工作经历分别聘任到相应的岗位上锻炼成才,通过培养锻炼,对政治素质好,业务强,且有发展潜能的进行重点帮扶,先聘任为技师,再作为人才引进,采取这样自我培训和自我引进的办法培养骨干人才。同时加大对紧缺人才、主导专业人才的对外引进,在对引进的人才中,积极探索首席技师评选试点工作,在关键工种、特殊工种中评选首席技师,树立一批技术工种带头人,促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8、建立较为固定的劳务基地。针对电务公司专业特点和实际,有条件、有选择地建立一至两个较为固定的劳务基地(合作的劳务公司),作为我们借用外部资源,发展自己的有益补充,这样既能解决对技能人才紧缺的情况,又能在任务不饱满时,减少成本支出,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挥之即去,去而不断。同时对正式员工,由于工程接不上,在短时间待岗期间进行集中管理和组织学习培训,合理统筹和调配。

  9、进行转岗培训,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要科学合理地选拔调配好内部现有人才资源,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转岗培训,如通信与信号专业相互之间转岗,电力、变电和接触网专业相互之间转岗,这些专业从原理上是相近的,通过培训后是完全可以转换的。通过转岗培训,逐步建立一支一专多能、一人多用的复

  合人才队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样既解决专业间任务不平衡问题,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力。

  10、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归宿感。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人格文化,即以人为本的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落脚点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要用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培育员工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要用先进的理念促进观念的变革,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和员工素质提升,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要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塑造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和员工自身形象,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第三篇: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六)着力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走人才强企之路

  26、树立人才理念,健全机制。牢固树立人才是企业发展第一要素的理念,加强人才发展环境建设,营造重才爱才、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集团公司要全面系统制定人力资源数量和结构的整体规划,完善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和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快构筑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人才优势。着力将人员多的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建立科学的人才工作决策机制、协调机制和督促落实机制。集团公司成立人才工作委员会,每半年对人才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每2年召开集团人才工作专题会议,确保人才工作目标的有效实现。

  27、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建立以岗位绩效考核为基础的员工考评机制。两级领导班子实行基薪+绩效薪的薪酬制度,完善实施《岗位薪酬试行办法》配套制度,加大考评力度,细化与效益挂钩的激励制度;根据岗位对专业的不同要求,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岗位的专业资格要求,对岗位任职实行专业资格准入制度;完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市场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实行对管理岗位员工的考评制度;进一步完善工程项目和工程指挥部的绩效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人才配置机制。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新理念,弥补企业人才的短缺。

  28、改进人才管理方式。实行全员契约化管理,根据岗位和员工的实际分类签订劳动合同;进一步明确各级用工职责,严肃用工权限,依法依规管理员工,总控员工数量;坚持用好用活人才的思路,盘活现有人才资源,科学合理使用人才;强化专业人才的分类管理,抓好各层次骨干队伍建设,集团公司重点抓好基层公司管理团队、技术专家队伍、重大项目经理队伍建设,工程公司重点抓好优秀项目经理、技术干部、预算管理干部、财会管理干部、各类专业技术骨干等五支队伍建设;抓好与企业资质、经营管理等密切关联的专业人才管理,制定桥梁、隧道、测量、预算等主体专业领军人物的评选办法,改变“独木桥”式的人才培养管理模式;强化员工的继续教育,员工至少

  接受一次不少于40学时的继续教育。到2015年,员工总数控制在11000人以内,具有一级建造师资格人员达到400人,各种类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5500人,高级职称600人,中级职称300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300人,工程师2000人,培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0人;要在全集团培养100名专业领军人物、100名优秀项目经理、400名建造师,培养50名技能拔尖人才和一支爱岗敬业、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

  29、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要注重品行的导向,在人才的使用上一定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注重业绩的导向,凭业绩说话,凭业绩选才;要注重基层的导向,加大对基层

  人才的教育、培养和使用,注重选拔在基层和施工一线表现突出的优秀人才;要注重公认的导向,对人才的使用重在群众认可和业内认可;要注重制度的导向,坚持按制度用人和管人,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人才评价标准;要近一步落实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工作,实施好考察预告、任前公示、任职谈话等程序。

  第四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不论是立足现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还是放眼长远,实现集团公司第三阶段发展战略目标,打造“四强四优”的一流能源企业,加强人才队伍这个第一资源建设,都是各级企业管理者必须优先考虑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集团公司大力实施人才森林计划,旨在打造与集团公司发展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生产技能和党群工作四大人才林,进一步提升集团公司核心竞争力,为科学发展上水平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笔者结合多年从事人才队伍培训和建设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

  思路一:人才来源要遵循优选化。即要坚持以自主培训和好中选优为主,以适时、适当引进成熟性人才为辅的原则,在原有行之有效的人才培训形式基础上,以发展的视角,不断进行方法、途径和形式

  的创新,把着重点放在员工素质提升上,并引入竞争机制,结合“112人才”工程计划的实施,营造公正、公平、公开,尽职、尽责、尽才的氛围,坚持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使得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通过公开招聘、考试考核、竞争上岗的方式,达到“使用一个人,激励一群人,培养一批人”的效果。

  思路二:人才培养要深度专业化。发电企业是技术密集型企业,生产各环节技术要求较严,专业分工较细,企业整体现代化程度较高,人才岗位深度专业化是其鲜明的特点,必须培养一批专业“带头人”。因此,要鼓励和引导那些在关键岗位工作了十几年的技术管理人员,承担起技术带头人重担,言传身教,培养新人,并激励他们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内进行深入研究创造,不断积累经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大胆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创造,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技术资源与岗位专业需要的最佳配置。

  思路三:人才储备要突出前瞻化。随着集团公司调整“四大结构”,发展“七大板块”,对人才需求多样化、专业化、高端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不仅需要专业技术、生产技能人才,更需要懂管理、善策划、会经营的经营管理人才,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上和人才引进上具有超前意识,立足企业实际,按照专业相近、能力适合的原则,把有开发潜力的人员安置到相应岗位,通过实践锻炼、专业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适应新岗位需要,并保持岗位工作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思路四:人才评价要标准效益化。电力生产属于分工精细、岗位关联紧密的行业,员工只有分工差异,没有贵贱之别,不论从事何种具体职业,只要员工尽职尽责,完成好本岗位工作任务,都能成才,都是企业需要的人才。为此,在识才上,要不唯学历、不唯资历、注重能力。在用人上,倡导“德为前提,能为本位,竞争上岗,绩效评优”,打造人尽其才的企业环境,努力做到吸引人才,淘汰庸才,用活人才。人才评价标准的效益化,一方面要准确、客观地评价人才,避免人才评价的主观性、盲目性、随意性;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积极努力工作,以人才价值的最大化促进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对策一:进一步确立人才工作优先发展理念。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地位及作用,决定了在企业发展战略中必须把人才发展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必须把人才优先发展切实体现到企业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重要政策、重大举措、重大工程和具体工作部署中,努力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企业的决策层要合理规划各相关部门在人才工作方面的职责、权限和任务,积极研究、协调和指导人才培养、引进、流动、评价、激励等相关工作,注重调动和发挥相关部门积极性,沟通不同的意见,及时处理出现的各种矛盾,组织协调各方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持续加大人才工作的投入力度,使人才工作在体制机制建设上有新进展,在人才效能发挥上有新突破,在服务企业科学发展上有新作为。要加强对人才强企战略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定企业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目标责任制的意见措施,直接把人才工作纳入“一把手”工作目标,每年进行严格考核,作为评价干部政绩、决定干部升降的重要依据之一,确保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措施的落实,切实形成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科学使用人才的常态工作机制。

  对策二:着力优化人才队伍结构。要通过内部人才市场、资源整合等多种渠道,积极引导各类人才在系统内有序流动。要不断完善高层次人才集聚机制,重点培养集聚一批发展急需的创造型、复合型、外向型高素质人才,加紧培养熟悉和掌握大机组、核电、新能源发电及煤炭开发、煤化工、金融等产业管理、专业技术和生产技能的人才,加紧培养具有敏锐市场洞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高专门人才资源的密度。要继续推进“112人才工程”建设,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层次结构分明、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结构配套的人才队伍。要不断完善开放型人才体系,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的方针,坚持开放式的人才观,构建和完善多层次、多形式的专门人才培养、引进体系。要按照起点高、专业广和方法活的原则,完善人才引进管理办法,科学合理地引进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特殊人

  才。

  对策三: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在工作中,一是要做到施教与需求相结合。每一项培训,都要进行需求调查,按需施教,科学设置培训项目,不断完善课程设置和培训内容,实现供求一致。二是要做到施教与互动相结合。加强教与学的交流互动,把师资队伍的理论优势与学员队伍的实践优势结合起来,要着力解决员工应知应会的问题,在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上下功夫,实现教与学相长。三是要做到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使教育培训体现时代特征,跟上时代步伐。要结合实际,及时调整思路和对策,改革培训内容、形式和手段,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改进教育培训方法,大力推广网络培训、远程教育,增大科技含量,发挥好网上大学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为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人才储备。要在现有人才评价、遴选机制和标准的基础上,本着“突出实绩、优化结构、重点倾斜、兼顾一线”的原则,不断完善和充实人才的评价标准,通过组织技能竞赛和调考,不断扩大竞赛种类,丰富竞赛内容,规范项目设计,提高各类技能竞赛的全员参与性,通过多种竞赛形式,加速选拔和培养人才。

  对策四:多层次激励人才。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主体在人才培养、吸引、使用、配置、激励中的主体作用。要建立完善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形成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规范有效的人才激励制度,进一步完善人才养老、医疗、保险等相配套,企业内部与外部相衔接的人才保障制度,不断强化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和感情留人,为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和发挥才能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当前,重点要结合实施全面责任管理、全员业绩考核工作,针对基层企业考核层面多、人才岗位分布较广、专业类别较多的现状,进一步完善人才绩效考核评价方法和依据,认真总结试点经验,扩大绩效管理工作的范围,充分发挥绩效管理对于发现问题、提升业绩、奖勤罚懒、人才激励的作用,使各类人才在事业中工作有业绩、职业有发展、贡献有回报,形成以事业吸引人才、以绩效评价人才、以薪酬激励人才、以责任锤炼人才的良好人才环境。

  总之,人才队伍建设已上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层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必须要进一步积极探索和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律,结合企业自身实际,超前谋划,统筹考虑,明确思路,扎实推进,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一支专业素质过硬、充满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队伍,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第五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今社会,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队伍建设已不可替代地成为了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决定企业的成败的关键。因此,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是现代企业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建立健全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是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保障

  人才队伍建设必须要有实际可行的办法,其中建立健全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是基本保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建立起企业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企业人才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没有区分的单一笼统的确定培养目标是盲目的,不适应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就会导致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严重脱节。二是建立起对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发展计划和个性化档案。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为适应企业做大做强的迫切需要,企业必须有结构分明、梯度合理的各专业、各层次的人才储备,这样就要求企业需要建立针对性的培养计划,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也能方便企业管理者实现人才动态的掌控,为企业更好的服务。三是建立良好的培训体制。人才的成长过程是接受新知识的过程,因此企业要给人才成长提供必要的培训学习机会,无论是企业内部的培训,还是委托外面培训,只有能根据人才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才能让企业员工在不断强化培训和学习中稳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更好的服务企业。四是企业要发扬优良的“传、帮、带”人才培养传统。企业内有一大批有知识、有丰富经验的老员工,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让

  有经验的员工不失时机的向其他员工传授技艺和知识,帮助新员工在企业这块沃土上尽快的成长,达到一个能人带出一批能人的人才培养目的。

  二、建立健全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是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力补充

  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国内和国际的竞争,多元化发展的市场经济决定企业的发展不能只依靠企业自身培养的人才。企业要在充分利用好培养好自身拥有的人才外,适当引进各种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确保企业快速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数量和质量,从而形成拥有较强战斗力的人才大军。因此,企业根据各种岗位和业务发展的需求建立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是大势所趋,但引进也必须讲究一个“度”,应严格遵循公开透明、平等自愿的原则,量力而行,缺什么就引进什么,坚决杜绝盲目引进。引进人才的途径也很多,主要是电视广告、报纸、网络和现场人才交流会等,不管那种渠道引进人才都必须严把质量关,在人才的招聘和试用期间必须全面客观地对聘用人员进行严格的综合素质考核,确保招聘回来的人员是企业最缺的人才,是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同时,企业对已经引进的人才要科学管理,合理启用人才,把人才用在最能发挥其才华的岗位上,否则不能才尽其用,对劳资双方都是一种浪费和损失。

  三、建立健全良性的人才竞争机制是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润滑剂

  为了从企业员工中发现挖掘人才,企业必须建立合理的竞争上岗制度,坚持“能者上,不能者下”的企业用人方针,充分提高员工参与管理和服务企业的积极性,所谓“能者居之”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说内部人才良性的竞争是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润滑剂呢?因为通过竞争可以促进企业员工不断地努力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自己始终处在一个努力学习和进步的环境过程中,不断的良性竞争不仅能够盘活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使企业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这种竞争很大程度上能提升员工永不放弃的自信心,当这种“比学赶超”的竞争氛围一旦形成,在潜移默化中就发展成为一种

  文化,对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大有裨益。这种企业内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竞争上岗体制,对企业的发展将是一个强大的推动力。为保证这个体制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大企业人才竞争的透明度和考核监督力度,使企业人才始终在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中各显神通,你追我赶。

  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就没有创新。虽然竞争是残酷的,但是,竞争与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为了企业的明天,企业的管理者必须统一这样的思想:不拘一格降人才。最大限度为企业人才提供一个公平的“人才擂台”,为人才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打破论资排辈、唯学历、唯职称的用人机制,才能培养出类拔萃的人才。

  四、建立健全人性化的管理机制是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长远之计

  企业的兴衰在于管理,管理则在于人。在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上,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不能只着眼于工作上对企业员工的要求,还必须关心企业员工的生活,确实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努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同时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切实感受到企业的温暖,真正将企业当做是一个大家庭,时刻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壮大而竭诚尽力。可以这样说,只有企业真正做到关心人才、爱护人才、体贴人才,积极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我们企业才是一个和谐的企业,才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坚强团队。

  五、建立健全团队意识教育机制是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不竭动力

  俗话讲“一个篱笆三个桩”,说的就是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不竭动力。加强企业团队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强了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企业人才实施团队思想教育,让他们在工作中树立群策群力的观念,在生活中互帮互助的共识,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吸附力,促进企业科学快速和谐发展,从而不断促使员工认同企业所奉行的企业文化,而且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自觉

  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感受和体验企业精神和企业理念的强大动力。总之,企业要具有并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就必须时刻占领人才这个制高点,为此,必须要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坚持用科学发展、与时俱进的眼光去认真对待人才队伍建设,站在时代的高度对人才队伍建设作出长远的规划,企业才会有蓬勃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才能够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乘风破浪。

篇五:党群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关于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在非公有制中企业若想加强党的建设,着力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特别能战斗的党务干部队伍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以"一流人才创造一流党建"。而当前随着非公有制企业的迅猛发展,党组织覆盖面将越来越广,必然对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而目前一些企业中却存在着党务干部队伍难选拔、难稳定、作用难发挥等亟需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为此,必须积极探索,不断完善机制,拓宽渠道,努力破解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难题,建立一支"热情高、能力强、适应快"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非公有制企业的特殊性,与国有、集体企业相比,党组织在企业的地位、作用和工作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党建工作不仅难度大,而且对党组织负责人的能力素质要求更高,选好一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不容易。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才难选拔。当前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工作环境和任务来看,党组织书记起码要具备三个方面的基本条件:一是要热心。非公有制企业的最大不同就是"书记不是官

  ",这个官没有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选用党支部书记尤其要注重是否热心党的工作,是否愿意为党尽义务。二是有能力。非公有制企业这一特殊环境,要求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既会做思想政治工作,又要懂经营管理,并会把二者结合起来,没有这种基本素质,就很难在企业扎根开花。三是能适应。有些机关干部虽有党务工作经验和能力,但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工作环境不适应。以这些基本素质来衡量,非公有制企业现有党员中,能够胜任领导工作的人才较少,造成党组织书记难选。部分企业由于选不出合适人选,党支部书记由未做过党务工作的一般党员担任,难以打开工作局面,这一类党组织形同虚设。人才不足的问题成为制约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的关键因素。

  第二,队伍难稳定。目前,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流动性较大,队伍难稳定,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待遇低,留不住人才。有些企业聘请专业技术人才不惜巨资,但聘请党支部书记却非常小气,主要还是对党建工作缺乏认识,看不到党建工作和党务工作者的价值与作用。因为待遇偏低,工作难做,优秀人才难以留住。二是个别企业随意辞退党组织书记。企业有用人自主权,上级党组织应尊重企业自主用人,问题是有些企业主不愿意建立党组织,领导出面做工作,当时应承下来,过一段时间再找个借口辞掉。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不稳定,对开展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第三,作用难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大部分由企业主聘用,有的虽是上级党组织推荐委派,工资还是企业发。俗话说:"端谁的碗,服谁管。"这样的"打工书记"在发挥党组织作用方面必然大打折扣。上级党委虽然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位、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实际很难落实。为企业做好事、做贡献可以,监督做不到。还有一些企业党组织是"挂名书记",有些企业的党员选老板当书记,多数"老板书记"没有时间和心思抓党建工作。有些老板找亲朋好友当书记,挂个名应付上级了事。这类党组织基本不起作用。

  二、对策建议

  非公有制企业及党组织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特殊性。从当前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来看,需要强化以下几项措施。

  第一,强化党务工作者选拔,不断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一是建立健全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人才信息库,拓展选人的范围。制定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人才库入选标准,公开入选条件,面向社会各个行业吸纳党务人才进入信息库。二是必须加强推荐力度,要鼓励非公企业以"双向选择,公开选聘"的方式,从人才信息库的党务工作者、非公企业的从业党员中,聘用熟悉党建工作,懂技术,会管理的党员担任企业党组织书记。要建立企业与党务工作者双向选择,上级党委推荐把关,企业党组织按期换届选举相结合的用人机制。对于

  没有建立党组织和书记缺职的企业,上级党委主要领导要亲自推荐,经济、行政管理部门要配合推荐。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要有明确规定,人选确定要经上级党委批准,上级党委也可以直接委任,解决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由老板说了算,上级党委派不进的问题。三是派任党务工作者,解决暂时无合适党务工作人选的问题。要针对部分非公企业组织工作处于"瘫痪"和部分规模较大的企业还未成立党组织的现状,结合农村指导员工作,从机关事业单位精心挑选有丰富党建经验的党务工作者,到非公企业担任党建指导员,指导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四是建立健全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任命辞退制度。对于没有建立党组织和书记缺职的企业,由上级党委推荐,经企业同意后进行任命。企业要辞退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的,须经上级党委同意批准。

  与此同时,充分发挥退居二线党员干部的作用。应该看到,目前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人才匮乏,企业内部党员发展及党组织负责人培养尚需一个过程,而从领导岗位上退居二线的党员干部数量较多,年龄在55-60岁之间,相当一部分赋闲在家,如果从中选派一部分人到非公有制企业担任党组织书记,既可以解决人才不足问题,又能够改善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结构,有利于发挥企业党组织作用。退居二线党员干部与单纯务工的"打工书记"有明显差别,他们有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会协调各方面关系,拿财政工资不会完

  全看老板脸色办事。起用这些老同志,能够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打下一个好基础。让退居二线干部到非公有制企业任职,一要有一个规定,二线干部既然享受原职待遇,没有退休,就要服从组织需要和派遣,担任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或党组织书记;二要强化推荐,保证党组织书记或党建工作指导员能够派进去;三要合理解决报酬,使老同志愿意去。

  第二,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进一步规范企业党组织政治地位。中组部《关于在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位作了明确界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是党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战斗堡垒,是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企业党组织的政治地位还必须有具体制度作保障,没有具体制度,地位就没有保障。从实践来看,保证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地位,必须要使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在企业有一定地位和保障。企业党组织书记应享受副总经理待遇,企业没有正当理由,不能随意辞退。辞退党组织书记;应征得上级党委同意。从这个要求来讲,选配企业党组织书记,一定要考虑人选的管理能力,便于在企业交叉任职,担任较高管理职务。

  第三,要加大党务工作者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党务工作者的素质。一是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培训教育信息库。全面收集全县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受培训教育

  情况,并进行分类,落实培训教育任务。二是加大企业党务工作者培训力度。通过岗前培训制度、"老"党务工作者"一对一"帮带制度、月工作例会制度等,有针对性地加强党务知识、党员信息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等指导,帮助党员工作者熟悉党务工作,提高工作业务水平。三是创新培训教育的方式和内容。把培训党务工作者与非公企业对党务人才的需求相结合,建立"立体式"培训机制,按行业分类、文化层次、企业需求等进行培训,使他们基本上达到了"六会",即:会与企业主沟通;会独立负责地谋划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会组织开展党员活动;会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并搞好党员发展工作;会深入细致地做好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会协调好企业有关矛盾和关系。四是建立党务工作者交流平台。积极筹建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协会,定期开展工作交流、问题研讨、学习培训等活动,总结推广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共同探讨问题,实现相互促进。

  第四,健全完善党组织活动保障机制,不断增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内在动力。一是抓好非公企业业主的教育培训,教育和引导他们积极支持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重视对业主教育和沟通,引导他们支持党建工作,为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经费、时间、场所等保障。同时,在评先选优、安排社会职务时,把业主对党的感情、对党建工作的支持程度作为重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七一"期间,可以开展了"五佳

  支持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企业主"评选活动,大张齐鼓地宣传表彰非公企业中"抓党建、筑和谐、促发展"的先进典型,让业主认识到在企业开展党建活动的重要作用,从而使业主从内心深处支持党组织开展工作。二是落实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场所等。明确要求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要按不低于职工年度工资总额千分之八的比例在企业管理费中列支,并实行专款专用,由党组织负责人审批报销。经费不落实的,取消该企业党组织评选先进的资格。同时,对按时、足额上缴党费的非公企业党组织,采取以党员教育费、党组织活动专项奖励的形式给予划拨一定,以缓解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紧张问题。三是适时对党员活动室进行全面的检查。要求各企业党员活动室达到了有标识、有党旗、有活动制度、有党报党刊、有电教设备、有党员形象窗口等"六有"标准,不达标的要进行改建,县管党费给予一定的补助。

  第五,抓好党务工作者考核激励,不断提高党务工作者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制订企业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将发展党员、党费收缴、组织党员学习和过组织生活等内容进行量化考核,对党务工作者实施岗位目标管理,落实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抓党建工作任务、考核奖惩措施,进一步明确党组织书记的职责和任务。二是落实企业党组织书记的待遇。要求企业党组织书记应享受企业行政副职待遇,企业没有正当理由,不能

  随意辞退。并建立党组织书记列席企业董事会制度,提倡担任党组织负责人列席董事会、经理办公会议等,直接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讨论,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出谋划策。在党代表的安排方面,要适当向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倾斜。针对少数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工作动力不足,热情不高,创造性不够的问题,从实际出发,健全制度,在强化考核、严格管理的同时,搞好物质保障,使他们外有压力,内有动力,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三是抓好典型示范。注意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通过积极开展"优秀党务工作者"评选等活动,精心培植典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县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推荐访问: 党群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党群 队伍建设 人才

【党群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5篇】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
  • XX委高度重视党校的建设和发展,出台《创建全省一流州市党校(行政学院)实施方案》及系列人才培养政策,为党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州委党校在省委党校的悉心指导下、州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

  • 为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树牢“清新简约、务本责实、实干兴洛”作风导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执纪执法铁军,经县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转变作风工作

  •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发展活力,按照中共XXX市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个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工作队与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共同研究谋划xx村

  • 今年来,我区围绕“产城融合美丽XX”总体目标,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山水相连,林水相依”以及“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园城一体”的建设思路,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房地产开发和城市风貌塑

  • 同志们:新冠疫情发生至今已有近三年时间。三年来,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集团公司范围内未发生一起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当前国际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疫情多

  • 我是毕业于XX大学的定向选调生,当初怀着奉献家乡、服务人民的初心回到XX,在市委的关心关爱下,获得了这个与青年为友的宝贵历练机会。一年感悟如下。一要对党忠诚,做政治坚定的擎旗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

  • 同志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全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我县安全生产和安全隐患大

  • 2022年市委政研室机关党的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届X中X会和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自觉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

  •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直机关基层党建示范点工作会议,一方面是对各示范点单位进行表彰授牌,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这种会议交流的方式,给大家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和机会。市直工委历来把创建基层

  •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学校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要求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部、×××厅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要求,认真落实驻地防疫部门的工作举措,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以最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