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德育理论的研究和探讨

| 浏览次数:

【摘 要】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德育目标是培养有道德的人。强调有道德的人具有理想人格,具有很高的修养和才能,不仅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而且对他人和社会能尽义务,懂得人之为人之道,是自我完善的典范。

【关键词】德育 道德 文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144

中国有着悠久的道德教育传统,如今仍然以文化基因的形式影响着当今的德育文化,对这种传统的继承和超越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将从道德价值观、德育目标、德育过程、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几个方面对我国古代传统道德教育作全面考察。

一、中国古代德育研究的现实意义

(一)“以人为本,群己和谐,重义轻利”的传统道德价值观

中国古代传统道德价值观可概括为:“以人为本位,以道德取向为主导,以功利和权利取向为两翼,以自然无为为补充,以群已和谐、天人合一为真善美统一的理想境界的价值取向体系。”在这种价值体系里,有群已、天人、义利、德力、义生、德智、理欲、公私等范畴,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系,彼此之间的关系具有鲜明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强调群体至上、群已和谐、天人合一、重义轻利、德高于力、理贵于欲、人贵于物、善统真美。这种传统的道德价值观一直主导着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其中群已观和义利观又是其核心部分。

群已观是关于个体与群体关系的看法,它决定着道德行为的价值判断标准是群体取向还是个人取向。中国古代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典型地表现为群体取向,它强调的“人”是“社会”的人,而不是个体的人,这个“社会”的人是和社会融为一体的。《诗经》中提出的整体利益而不惜放弃自己利益精神的大力提倡,把个人完全置于群体和社会之中,从而倡导“天下为公、世界大同”。

义利观是关于义与利的关系的根本看法。义,是指一种崇高的道德理想,是人的最高精神需要。利,是对人们物质需要的满足,既包括个人的私利,又包括国家和人民的公利。关于义和利的关系,是中国哲学史上长期存在争议的一大问题。但基本是以重义轻利、以义为重的思想为主导。孔子“罕言利”,提出“君子义以为上”,认为“君子有勇无义为乱,小人有勇无义为盗。”在遇到义利冲突时要以义为重、见利思义,即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完全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把“义”作为衡量一切行动的标准,提出“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种重义轻利、义以为上的思想,形成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民族精神。

(二)“内圣外王”, “内圣”的目标是“外王”,以培养理想人格为奋斗目标

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德育目标是培养有道德的人。强调有道德的人具有理想人格,具有很高的修养和才能,不仅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而且对他人和社会能尽义务,懂得人之为人之道,是自我完善的典范。其基本特征是“内圣外王”。儒家讲“内圣外王”,认为个人道德和修养可以外在化,成为开明的治国安邦之术。道家也讲“内圣外王”,在“体用不二”思维传统的制约下,道家把现象与本体联系在一起,把理想人格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他们立足于“内圣”,寄望于侯王、帝王。

“内圣外王”以培养圣人、君子为其德育目的,以理想人格为奋斗目标,“内圣”的目标是“外王”。传统教育中“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使得传统德育把培养王侯之才作为最高理想,“内圣”和“外王”也就合乎逻辑地成为一个有机统一体。历代学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奉与追求,就是传统德育“内圣外王”德育目标的有力说明。

二、中国古代德育的基本内涵

(一)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德育内容

传统德育内容以“仁”、“礼”为核心。孔子不仅要求学生“立于礼”,而且还要求学生“仁以为己任”;孟子认为“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因此,提出要用“仁、义、礼、智”来教育人们;“礼”是荀子德育的中心内容,他在《荀子.修身》中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这些德育内容符合当时时代的要求,是为当时的统治阶级服务的,有些内容已为时代所抛弃,但是这些内容所隐含的对社会高度的责任和义务,对人生严肃的态度等丰富内涵却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

(二)中国古代传统德育的实施

中国古代传统德育虽未提出品德心理结构包含知(道德认识)、情(道德情感)、意(道德意志)、行(道德行为)这一概念,但其德育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孔子在道德认识上强调“多闻”、“多见”、“多识”,要求学生要“知德”、“知仁”、“知礼”、“学道”。孔子还非常重视道德情感的培养,注重以“诗”、“乐”来揭发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性情,即所谓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孟子也十分重视对学生意志的培养,他认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欲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中国古代传统德育也比较重视道德行为的培养,孔子对学生提出了“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讷于言而敏于行”等要求。

(三)中国古代传统德育的方法

中国古代传统道德教育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其中,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强调道德修养的手段和方法主要就是依赖道德自觉,进行自我反省,进行自我教育。孔子认为:“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并且进一步指出:“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敏、疑思问、贫思难、见得思义。”这里的“思”就是内省、反思之意。孟子也非常重视这种“反求诸己”的内省和自我反省,他在《孟子.离娄上》中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荀子也很重视内省的作用,他认为:“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中国古代传统道德教育所提倡的“躬行”和“践履”也是培养道德行为的一种重要方法。孔子强调“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荀子提出:“不闻不如闻之,闻之不如见之,见之不如知之,知之不如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并且认为“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继承了这种思想,进一步提出了“知先行后”、“知行合一”等德育模式。自我反省和强调实践是我国传统德育方法体系中最被推崇并贯穿于整个德育过程中的有效方法,对今天的高校德育也有许多有益启示的。

三、把握中国古代德育的精神内涵

1.中国古代哲学家、教育学家在探讨德育这条道路上留下的许多宝贵思想遗产,给我们的高校德育工作以有益的启迪。正如恩格斯在论述黑格尔哲学时说:“像对民族的精神发展有过如此巨大影响的黑格尔哲学这样的伟大创作,是不能用干脆置之不理的办法加以消除的。必须从它的本来意义上扬弃它,就是说,要批判地消灭它的形式,但是要通过这个形式获得新的内容。”本着批判继承的态度,抛弃中国古代德育中的一些唯心成分,我国古代传统德育有许多对今天的高校德育工作有益的启示。

2.中国古代传统德育的最终目标是塑造理想人格,它既反映了当时全部社会道德的最高水平,又是现实生活中真实个体人格的概括和升华。

这样,德育目标的理想和现实生活就结合起来,通过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理想人格就有被逐渐接近的可能。而我们当今的德育目标,理想化色彩过浓,使得伟大崇高的理想因缺乏现实基础而变得可望而不可及。因此,高校德育应立足于社会经济基础,与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相适应,使伟大理想与社会现实及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3.我国古代传统德育认为完整的人格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因而在德育过程中要注重知、情、意、行的统一培养。而我们今天的德育只是强调对道德认识、道德行为等道德理性因素的培养,而对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却忽视了。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完整的人格时,不仅要注重道德认识及道德认识能力、道德行为等理性精神的培养,还必须注重对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非理性精神因素的培养。

推荐访问: 德育 我国古代 探讨 理论 研究

【我国古代德育理论的研究和探讨】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
  • XX委高度重视党校的建设和发展,出台《创建全省一流州市党校(行政学院)实施方案》及系列人才培养政策,为党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州委党校在省委党校的悉心指导下、州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

  • 为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树牢“清新简约、务本责实、实干兴洛”作风导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执纪执法铁军,经县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转变作风工作

  •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发展活力,按照中共XXX市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个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工作队与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共同研究谋划xx村

  • 今年来,我区围绕“产城融合美丽XX”总体目标,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山水相连,林水相依”以及“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园城一体”的建设思路,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房地产开发和城市风貌塑

  • 同志们:新冠疫情发生至今已有近三年时间。三年来,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集团公司范围内未发生一起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当前国际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疫情多

  • 我是毕业于XX大学的定向选调生,当初怀着奉献家乡、服务人民的初心回到XX,在市委的关心关爱下,获得了这个与青年为友的宝贵历练机会。一年感悟如下。一要对党忠诚,做政治坚定的擎旗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

  • 同志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全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我县安全生产和安全隐患大

  • 2022年市委政研室机关党的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届X中X会和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自觉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

  •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直机关基层党建示范点工作会议,一方面是对各示范点单位进行表彰授牌,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这种会议交流的方式,给大家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和机会。市直工委历来把创建基层

  •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学校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要求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部、×××厅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要求,认真落实驻地防疫部门的工作举措,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以最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