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滨海体育的现状和发展模式

| 浏览次数:

摘要:随着小康社会的发展,以休闲健身为目的建立在我国丰富滨海资源基础上的滨海体育开始迅猛发展。但是目前我国滨海体育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产品开发不合理、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为此构建“全层化—本土化—专业化”的发展模式,根据参与者的不同年龄、不同需求及身心发展特点、体育价值和行为取向设置滨海体育项目;根据各地滨海资源的特色,融入当地的文化特色和习俗,打造有本土特色的品牌项目;并将专业人才引进滨海体育的发展中,解决目前滨海体育发展过程中对滨海资源的开发瓶颈及安全隐患问题,促进滨海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社会体育;滨海体育;中国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1)03-0053-06

Current state and development mode of coastal sports in China

LIU Hai-qing

(School of Sports and Leisure,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Zhanjiang 524088,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 well-off society, coastal sports for the purpose of leisure fitness, established based on exuberant coastal resources in China, started developing rapidly.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coastal sports in China today,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irrational production development and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s. Therefore, the author tried to build a “stratified, localized and specialized” development mode, to set up sports event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ges, need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sports values and behavior orientations of participants, to establish local feature provided brand events according to features of local coastal resources coupled with local cultural features and customs, and to introduce professional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coastal sports, so as to solve development bottleneck and potential safety hazard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coastal sports today, and to boos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astal sports.

Key words: social sports;costal sports;China

体育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体育活动越来越成为人们在闲暇时间或特定时间进行娱悦身心的活动。滨海体育是以海洋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为依托,以体育旅游为载体,以达到身心娱乐、身体锻炼为休闲目的的活动。它以活动内容的新颖性、刺激性、娱乐性以及形式的多样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研究适合我国滨海体育发展的模式,必将推动我国滨海体育业的发展,从而借助形式多样的各种体育活动,满足参与者多样的体育需求,使参与者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的目的。

1我国滨海体育的发展背景

1.1丰富的滨海资源为滨海体育发展奠定良好自然基础

滨海体育的产生和发展有赖于丰富的滨海资源。我国近海面积超过470万km2,海岸线总长达32 000 km,拥有6 500多个岛屿,滨海地带跨越温带、亚热带、热带3个温度带,海岸类型复杂多样,如包括黄海海域和渤海海域的黄海生态区,其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长江口,总长6 500余km,位于南温带和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地貌类型丰富,由于一些主要河流在历史时期内变迁频繁,形成多种堆积性和侵蚀性地貌类型:黄河三角洲、冀东北的沿岸沙丘和泻湖沙坝体系,天津、河北、苏北的辐射状潮流沙脊群等。这些千资百态的海蚀地貌适合开展探险、攀登、游泳、垂钓等体育休闲项目。南海大陆海岸线长5 800多km,岸线平直,海滩宽广,适合开展海滨游泳、潜水、帆船、滑水、摩托艇等海上体育项目,或开展沙滩排球、沙滩汽车越野比赛等体育旅游活动。而且由于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适于珊瑚繁殖,可以形成风景优美的珊瑚岛,适合开展体育休闲、观光旅游。总之,我国丰富的滨海资源为滨海体育的发展奠定良好的自然基础。

1.2小康社会的发展为滨海体育发展提供物质保证

首先,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是滨海体育发展的经济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中国预计2010年人均GDP将达3 000美元。正是因为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衣食住行的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后,休闲娱乐健身等发展性需求才会产生。同时,经济发展带来的便利交通,民航、高铁、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一方面使得我国许多滨海体育资源得以开发,另一方面也缩短了行程时间,方便人们到滨海参与休闲活动。而且经济的发展使充足的资金投入体育设施的完善中,最终促使滨海体育的发展。其次,小康社会闲暇时间的增多为滨海体育的发展提供时间保证。闲暇时间是指人们可以根据自己意愿,自主享受、利用的时间。我国在2008年进行假期调整后,法定休息日比原来的114天还增加了1天。闲暇时间是衡量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准,可见,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闲暇时间的增多为人们参与体育休闲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证,为体育发展市场开拓了的空间。

1.3传统文化思想为滨海体育发展提供动力

我国传统文化崇尚“天人合一”,传统思想认为人做了违背自然界的事情就会遭到上天的处罚,相信自然界与人本来是合为一体的,自古有盘古开天辟地之说,有儒家的“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人心中天赋有道德原则的自然的天人合一”,有道家的“天地浑成,物我合一的精神境界”,还有佛家的“摆脱人生烦恼,顺应自然”。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使回归大自然的理念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促使国人发挥聪明智慧,从大自然中挖掘满足身心愉悦的资源。而滨海体育作为一种以滨海自然资源为依托的体育休闲方式正好满足国人的这种文化心态,使体育与自然相结合,从而为滨海体育的发展提供文化动力。

2我国滨海体育的发展

2.1我国滨海体育开展形势喜人

近年来,我国滨海体育资源的开发开始进入一种积极的状态,如滨海旅游景点约2000处、滨海沙滩有100多处。在度假区内则主要设置休闲为主的体育项目,如三亚现有潜水基地6个,每天大接待下海潜水约万余人,节假日更是高达10万余人;通过对国家统计局在2007年至2010年每年发布的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数据进行比对可以看出,包括滨海旅游业在内的海洋第三产业产值已经超过海洋第一、二产业,如2007年海洋经济三大产业结构为:5︰46︰49、2008年为5︰47︰48、2009年为5.9︰47.1︰47、2010年为5︰47︰48,可见我国近几年滨海体育旅游休闲产业发展不断增长的态势。同时,我国各滨海地区都在不断地开发当地的滨海资源,纷纷举行一系列的滨海体育休闲活动。如广东省滨海地区在近几年来就举行了许多有利于滨海体育宣传和推广的活动:2006年10月的第2届深港国际帆船公开赛、2006年深圳大梅沙国际沙雕节和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6周年“自由飞、筝奇妙”万人风筝大型放飞活动、2007年中国湛江东海岛人龙沙滩旅游文化节、广东海丰的滨海高尔夫、广东湛江的“国际海上龙舟邀请赛”、深圳海钓网矶钓比赛等大型活动。同时,滨海地区也都纷纷地利用自身滨海地区独特的优势,开发和设置各种滨海体育特色项目,如水上摩托艇、日光浴、海水浴、潜水、泅渡,形成了滨海地区运动背景动态性、运动环境自然性、独特的健身养生性等多种特征。并且有些项目成为专项活动,成立海洋体育俱乐部,我国目前已有96家水上休闲和潜水俱乐部在中国潜水协会注册。

2.2我国滨海体育发展存在问题

1)政府的宏观调控管理力度不足。

滨海体育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项目,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它的开发是一种综合性的开发。但是在目前滨海体育发展的模式上政府的宏观调控还不够,还是以个体经营为主。如湛江东海岛、茂名第一滩、阳江闸坡海滩上的沙滩车、摩托艇、香蕉船、海面拖曳伞、动力三角翼飞机、骑马等基本为个体形式的经营,投资规模较小。由于政府缺少对滨海体育的相关立法管理,因此一些经营个体在利益的驱动下,在经营滨海体育项目中不注重环保,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造成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浪费了滨海资源。同时,政府缺少对滨海体育的宏观调控,使许多滨海地区对合理的区域性布局和市政规划考虑上不够充分,如出现一些假借建设游艇俱乐部,圈占滨海土地的现象,存在先开发后规划、边开发边规划等盲目发展的行为,如滨海体育的发展必然会吸引房地产商的投资,政府如果不控制滨海体育中房地产占用土地的比例,任由房地产商在滨海地区近海道路傍建设度假村、产权式酒店等,就会导致滨海体育休闲设施等整体功能的失调,这样必然使我国滨海体育丧失吸引力。而且,因为投入不足,我国滨海体育的软硬件设施配备不够齐全,难以满足参与者的需求。此外,由于滨海体育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而我国滨海地区大部分离市中心较远,交通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善,需要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提高人们对滨海体育的认同。

2)滨海体育产品开发不够合理。

与国外著名的滨海景区相比,我国的滨海地区在资源开发上还不成系统,我国在近几年的滨海资源的开发上主要是对海水、阳光和沙滩的利用,在空间布局上对海岛的总体开发力度不够,仅限于对近岸水域和沙滩的利用,缺乏相应配套的陆域和水上娱乐活动,海上体育产品开发滞后,比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有众多地处热带、亚热带的岛屿,这些岛屿可以成为娱乐身心、健身疗养、休闲体育的理想胜地却没有被较好利用;一些具有坡缓、沙细、浪平、水清特点的海滩也未能被充分开发作为海水浴场,导致近几年来我国滨海体育项目的变化不大,缺乏有吸引力的滨海体育大型特色项目,不能满足现有目标消费者的需要。此外,在滨海体育项目的设置上也主要以游览型为主,没有根据不同年龄段进行设置,如适合青少年的富于挑战、惊险刺激的滨海体育产品较少;也没有充分考虑参与主体的自选性及参与主体对体育活动内容刺激性、娱乐性和形式多样性的需求;老年人喜爱的休闲放松的休育项目也未能根据具体的资源特色进行开发。如广东沿海地区开展游钓的基础条件非常优越,但是没有建立一些高水平的游钓中心促使游钓项目的开发;而且,部分滨海地区收费不合理、服务质量差。有些滨海体育项目的收费与消费时间不成比例,参与时间短却要收取很高的费用,如博鳌地区的潜水项目,每次花费近200元,还要等候1小时,而最终的潜水却只有几分钟;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意识也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参与者不能真正在滨海体育中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降低了参与者对滨海体育的热情,阻碍滨海体育的发展。

3)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我国滨海体育项目的从业人员大多是当地渔民,他们缺乏专业知识,文化水平偏低,无法提供完美的技术服务、管理服务,他们没有经过专业技术、管理等培训,对参与者在参与项目过程安全上缺乏保证,如广东湛江具有丰富的滨海资源,而以对湛江12家娱乐场所、东海岛的海滩管理部门及洒店的调查为例,没有一家体育休闲娱乐场所具有专门的休育休闲经营管理人才,所用人员均无法提供完美的技术服务、管理服务,容易导致一些事故的发生,这样一方面是抑制参与者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会阻碍滨海体育的开发。由于目前我国滨海体育的经营模式是以个体经营为主,公司老板从降低成本的角度考虑也不愿意雇用专业人才,因此导致高校所培养的专业人才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必然使得这个专业的发展落后,最终就限制滨海体育的专业化发展。滨海体育人才是滨海体育发展的保障,由于滨海体育的从业人员不能熟练掌握滨海体育旅游知识和技能,不了解滨海体育的相关知识,缺乏相关的开发人才,造成滨海体育产业经营方式落后、经营内容单一的局面,这就必然制约滨海体育的发展。

3我国滨海体育发展模式的构建

3.1我国滨海体育发展模式

针对滨海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我国滨海体育的发展可以按照可持续的指导思想,通过全民参与、利用本土特色、引进专业人才的构想构建滨海体育的发展模式。

1)我国滨海体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滨海体育作为一项以滨海资源为依托,在滨海地区开展的集休闲、体育运动与娱乐为一体的体育活动,其发展模式的构建首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滨海体育的参与者是以锻炼身体、愉悦身心、恢复体力、修身养性为出发点的,因此滨海体育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软件与硬件设施建设、体育项目设置、滨海资源的开发上都要围绕参与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是坚持本土化发展。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南北文化差异较大,东西部之间又存一定的经济发展差距,因此滨海体育的发展模式选择一定要根据当地滨海资源的特色,调动和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打造有品牌有特色的滨海体育项目,增加我国滨海体育的吸引力,形成滨海体育“百花齐放”的局面。最后,坚持滨海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滨海体育发展规划上要考虑滨海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要重视海洋生态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要增强海洋意识,做好海洋规划,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各项基础工作,从政策和资金上扶持海洋经济发展。”我国目前的滨海体育正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上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盲目规划,使滨海体育失去发展的后劲。总之,我国滨海体育发展必须以政府为主导,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结合我国目前滨海体育的发展现状,把滨海体育纳入社会文体卫生事业的总体规划中。在项目的选择上应尽量覆盖不同年龄阶段的参与者;在体育项目的设置上应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地域性、刺激性、娱乐性与健身性;在经营方式上应注意政府主导与个体经营相结合;在管理方式上应注意行政措施与引导宣传相结合;在模式选择上重点解决目前滨海体育发展中存在的滨海资源开发不当、专业人才缺少的问题,建立起符合我国滨海地区地方特色的、有效的、切实可行的“全层化、本土化、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滨海体育发展模式。

2)“全层化、本土化、专业化”可持续发展模式。

“全层化、本土化、专业化”可持续发展模式是根据我国滨海体育目前发展现状为基础提出的构想。

1995年,国务院批准下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倡导开展“全民健身周、月”活动,在这个为期15年的计划中,构建面向大众的体育健身服务体系成为政府的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在2009年接见新中国体育发展60年来涌现出的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代表时也指出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为了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开展要,适应人民群众体育的需求,国务院在2009年还将每年的8月8日设立为全民健身日。在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人们的生活休闲观念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就有必要构建滨海体育的全层化发展。所谓“全层”是指年龄段的纵向联系,滨海体育“全层化”是指根据全民健身的理念,在滨海体育项目设置上根据参与者的不同年龄、不同需求及参与者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体育价值和体育行为取向的不同来进行设置,力求在“全层化”发展中做到以人为本,增加滨海体育的吸引力,促使滨海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滨海体育是以休闲为目的体育活动,它的大部分体育项目都是新兴的运动,因此能够受到年轻人的青睐,但是“全层化”的发展模式考虑到所有年龄段的参与对象,因此该模式下体育项目的构建既要考虑年轻人的需求,也要考虑中老年人在身心方面的承受力,力求滨海体育成为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滨海资源丰富,但是地区差异很大,而且在经济发展上也存在区域差异,因此在滨海体育项目开发上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各地具体的滨海资源特性及各地自身的经济能力,合理地进行开发、挖掘特色项目。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各地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风俗民情,有各自的人文旅游资源,这些都是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的重要资本,因此在发展滨海体育上也要考虑在体育休闲中融入当地的风俗民情,达到吸引更多参与者的目的。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滨海体育可以在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但是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只有发掘自身滨海资源的特色,促使滨海体育的本土化发展才能最终保持滨海体育的生命力。所谓滨海体育“本土化”是指根据各地滨海资源的特色,融入当地的文化特色和习俗,打造有当地本土特色的品牌项目。比如以滨海资源为依托,挖掘当地的传统体育、民族体育,如武术、舞龙、舞狮、放风筝等休闲项目。

滨海体育专业化是滨海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证。“专业化”是指在高等教育中完善和发展滨海体育专业教育,有计划地在高校中设置滨海体育休闲的应用型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培养的相关专业,加速各类型滨海体育休闲人才培训中心的建设,完善滨海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培养滨海体育专业人才;在专业研究上,还可成立专门的滨海体育研究协会,定期举办专门性的专题进行研究探讨,形成一个有组织、有管理、有方向的专门研究队伍,提高滨海体育专业研究的理论水平;同时在实际操作上,将专业人才引进滨海体育的发展中,解决目前滨海体育发展过程中对滨海资源的开发瓶颈,通过专业人才参与运作与管理,为广大的滨海体育参与者提供专业指导,通过一批有专业素养的从业人员来解决滨海体育发展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问题,促使滨海体育的专业化发展。

3.2我国滨海体育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动力机制

从我国目前滨海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看,滨海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主要还是依托政府的支持及参与者个体对参与滨海体育的需求和热情。因此要想促进滨海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还是要发挥政府及参与者个体作为动力机制的作用。

1)政府的支持。

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体育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可见政府对体育事业的支持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政府对体育的支持所体现的是党和国家对全民健身事业及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可以有效地促进体育高效、快速、健康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滨海体育作为以体育为载体的休闲体育活动也应该得到政府的支持,在滨海体育可持续发展模式中,政府的动力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政府对滨海体育发展的资金支持。政府要利用社会福利彩票、体育彩票筹集的专项资金,增加对滨海体育的投入,争取更多的国际、国内资金用于滨海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制定吸引资金进入的各种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国内外知名企业参与滨海体育开发的积极性。其次,政府对滨海体育发展环境及设施的支持。政府可以通过促进经济发展,努力使居民的收入稳步增长,解决人们基本的生活问题,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加强对滨海体育的宣传,增强人们的休闲意识,促进人们对滨海体育的需求;政府可以通过投资完善交通,从而营造便捷的交通环境,缩短交通时间,提高人们对参与滨海体育的热情。而在软硬件设施上,政府可以加大投资完善滨海体育的软件和硬件设施,比如可以通过政府筹措资金建设滨海体育休闲培训、训练中心,建立滨海体育休闲咨询中心、滨海体育休闲信息中心等,促进开发更具服务性、休闲性、健身性的滨海体育项目。再次,政府对滨海体育发展方向、任务等的规划和支持。近年来,我国近海海域污染日益严重,沿岸的工业污水、城镇生活污水、农药污染等占整个海岸污染的80%,这必将影响我国滨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政府对滨海体育的支持表现在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性的宏观调控上,尤其是要发挥政府对滨海资源生态环境、滨海地区的民族风俗、传统文化等的保护。政府通过制定积极的符合滨海体育发展的有效策略,规划滨海体育的发展方向,可以促进滨海体育快速、健康地发展。

2)个体对滨海体育的需求。

滨海体育最终是为了满足和适应参与者的各种体育需求,并借助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来促进参与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参与者的需求就成为滨海体育发展的动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只有人的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以后才会转向高层次的精神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人们对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竞技体育的关注也就不断增加,而身体健康又是人类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所以体育生活也开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健康、积极的享受,这使得滨海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要发挥个体在滨海体育发展模式中的动力作用,首先可以通过定期在滨海地区举办不同级别的滨海体育运动会,增强人们对滨海体育的关注;其次可以在滨海地区有条件的学校教育中贯穿体现滨海体育教育,开设游泳、帆船、沙滩排球等相应的体育课程,培养人们参与滨海体育休闲的意识。因为滨海体育在我国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而它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参与者对滨海体育的热情,因此培育大众参与滨海体育的意识和休闲生活的理念对于促进滨海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3.3我国滨海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措施

要促使滨海体育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正常运行,必须采取以下的管理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利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和传媒,利用大型体育赛事的契机,加大对滨海体育事业的宣传力度,同时还可以通过多种的宣传方式全面推进滨海体育休闲知识的普及化、滨海体育休闲功能的娱乐化、使广大群众从思想上认识到体育休闲的重要性,引导人们在闲暇时间积极参与滨海体育休闲活动。此外,还要根据不同阶段客流变化规律和旅游客人的需求,依托当地的大型旅游节庆增强当地滨海体育休闲的吸引力。

2)强化政府管理。

首先,政府部门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消除狭隘的地方主义发展观,加强滨海区域间的联合开发合作、优势互补,避免重复即使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要素得以有效地组织起来,促进滨海体育的集约化发展。其次,要搞好滨海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对滨海体育资源开发、滨海体育旅游项目即政府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加大滨海资源保护力度,规划各项体育设施时要把保护环境放在第一位,培养每一位滨海体育参与者的环境意识,处理好短期经济利益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促进滨海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地强化服务意识,树立质量形象,加快滨海体育发展的法规建设,并依据有关法律、政策和规定,把滨海体育事业的发展纳入法制化的管理轨道。最后,政府还要立法并形成对滨海体育安全的监督机制,必要时采取行政干预方式监督滨海体育安全保障问题,确保参与者在人身与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体育活动,并重视相应的安全保障,避免因滨海体育带来安全事故造成负面影响。

3)合理开发滨海资源。

促进滨海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在于通过滨海体育在于保护利用好我国丰富的滨海资源及宣传推广相应的沿海地区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等并最终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因此在发展滨海体育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根据各地的滨海资源及人文资源的特点,选取相应的体育项目集中进行相应的开发、宣传,逐步形成当地的滨海体育项目的品牌,达到区域之间资源互补的作用。其次,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是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和民族根基,因此要以滨海资源为中心,进一步挖掘当地的传统体育、民族体育的资源,联合开发,设计相应的体育产品,推出有特色的体育产品来吸引参与者,还可以将滨海资源与中国传统养生体育相结合,将中医与海洋理疗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滨海体育休闲的医疗价值。最后,在大力开发滨海资源的同时要考虑当地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控制生态容量,按功能区域进行合理开发,避免滨海资源的浪费,促进滨海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4)合理设置滨海体育项目。

首先,要根据当地的滨海资源设置相应的体育项目,如对于有较长海岸线和众多海岛的地区,就可以设置各类海上体育运动,如帆船、冲浪等。其次,要根据参与者的休闲需求,开发有特色的滨海体育项目,满足参与者的个性体验。还要根据参与者的不同年龄阶段、所处的不同的社会阶层进行设置,如开发适合老年人的游泳、划艇、垂钓等刺激性低的项目,还可以针对青少年就要开发一些如沙滩排球,冲浪等能满足他们体验性和刺激性的体育项目。最后,可以通过专业化的市场调查,深入调查目前国内民众对滨海体育的认知,摸清参与者对于滨海体育的需求,从而再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合理地开发民众喜爱的项目。

5)培养与引进专业人才。

“全层化——本土化——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成功构建,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在滨海体育中引进专业人才。可以在高等教育中开设相关的滨海体育课程并设置相应的专业,多层次、多途径地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滨海体育的专业人才以解决滨海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滨海体育市场的开发及如何可持续发展滨海体育等,促使滨海体育的专业化、健康化发展。

我国滨海体育的发展有独特的自然、经济、文化背景,因此要通过构建“全层化——本土化——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充分发掘这些优势,在发展中不断地摸索、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最后促使滨海体育的发展达到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卞利亚. 滨海地区体育休闲旅游的开发策略研究[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8):118-120.

[2] 陈惠娜,彭业仁,唐桂黔. 滨海体育休闲旅游在我国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J]. 安徽体育科技,2010,31(4):1-3.

[3] 李崇生,曹卫,朱石燕. 对海洋体育文化及滨海体育休闲产业的探讨[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1):63-65.

[4] 王志成. 论我国滨海体育旅游生态化开发策略[J].枣庄学院学报,2009,26(5):123-125.

[5] 邬凤. 我国滨海体育旅游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23(3):63.

[6] 林永革. 我国滨海体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品牌战略[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5):27-28.

[7] 杨小明,田雨普. 休闲体育发展模式的理论建构[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7):1-4.

[8] 林永革. 适应滨海旅游业发展的体育产业开发[J].体育学刊,2004,11(2):34-35.

[9] 陈泽勇. 广东省滨海体育休闲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 体育科技,2010,31(1):20-22.

[10] 刘子众. 社会体育专业“滨海体育休闲管理”方向的发展前景[J]. 体育学刊,2006,13(2):96-97.

[11] 曲进,曹卫. 广东省滨海体育休闲发展现状调研与对策探析[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8(4):12-13.

[12] 李春芳. 广东省滨海体育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1):41-42.

[13] 曹春宇. 广东省滨海体育经营管理现状调查及发展建议[J]. 体育学刊,2010,17(9):50-53.

推荐访问: 滨海 现状 模式 我国 发展

【我国滨海体育的现状和发展模式】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
  • XX委高度重视党校的建设和发展,出台《创建全省一流州市党校(行政学院)实施方案》及系列人才培养政策,为党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州委党校在省委党校的悉心指导下、州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

  • 为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树牢“清新简约、务本责实、实干兴洛”作风导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执纪执法铁军,经县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转变作风工作

  •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发展活力,按照中共XXX市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个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工作队与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共同研究谋划xx村

  • 今年来,我区围绕“产城融合美丽XX”总体目标,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山水相连,林水相依”以及“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园城一体”的建设思路,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房地产开发和城市风貌塑

  • 同志们:新冠疫情发生至今已有近三年时间。三年来,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集团公司范围内未发生一起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当前国际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疫情多

  • 我是毕业于XX大学的定向选调生,当初怀着奉献家乡、服务人民的初心回到XX,在市委的关心关爱下,获得了这个与青年为友的宝贵历练机会。一年感悟如下。一要对党忠诚,做政治坚定的擎旗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

  • 同志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全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我县安全生产和安全隐患大

  • 2022年市委政研室机关党的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届X中X会和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自觉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

  •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直机关基层党建示范点工作会议,一方面是对各示范点单位进行表彰授牌,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这种会议交流的方式,给大家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和机会。市直工委历来把创建基层

  •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学校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要求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部、×××厅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要求,认真落实驻地防疫部门的工作举措,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以最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