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县发展旅游业与环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探讨

| 浏览次数:

摘要:阐述了元江县旅游业发展及环境保护现状,结合笔者对旅游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对旅游业与环境保护和谐互促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旅游业;环境保护;元江县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3011203

1引言

旅游业素有“无烟产业”和“朝阳产业”的美誉,旅游业的崛起和不断发展,使人们通过旅游这种方式在体力上和精神上得到休息,改善了健康情况,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但同时也为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当前发展旅游业与环境保护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之一。

2元江县旅游资源现状

元江县是距云南昆明距离最近的热带风光区,县城处在河谷地质地貌呈现“V”字型峡谷,光热充足、湿度较大,坝区炎热,无四季之分,常年无霜。如此温暖的冬季气候,适于开展以冬季避寒、休闲度假以及商务会展为特征的旅游形式。植被具有从热带至温带特征的自然与人工生物群落,元江红河沿岸呈现典型的生物多样性景观和热带风情景观,形成宝贵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基因库。元江是云南省热带水果和花卉主产区之一、云南省著名的水果之乡,盛产热带、亚热带水果,仅芒果类就有金凤凰、三年芒、象牙芒、红象牙、青皮芒、鹰嘴芒、吕宋芒、椰香芒等130多个品种。此外还有甜橙、荔枝、菠萝蜜、酸角、香蕉、龙眼、火龙果等多种热带水果。同时还是云南省最著名的热带花卉产地,有芦荟、茉莉花、天堂鸟、红掌等众多热带、亚热带花卉和野生花卉基地,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种植规模,适合于发展以热带水果花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农业旅游。而且元江是云南省少数民族较多的县城,拥有渊源的民族历史和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加之离玉溪、昆明距离较近,是外地旅游者和滇中地区旅游者最容易抵达的热带风光旅游区。仰仗上述县城特征也呈现出丰富的旅游业特色:有突出丰富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及民族文化风情为指导的元江红河谷金芒果文化旅游节、傣族蒙面情歌花街节、红河谷万亩生态农业观光园、芒果长廊、那诺哈尼云海梯田旅游景区等;突显自然景观和地质地貌的即将启动罗盘阿卡度假村(天然温泉)、未开发的彩色膏林等等;均依着它独有的特点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县城生存生活空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同时推进了元江经济、文化、生态的建设。

“十一五”期间,元江旅游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共接待省内外游客25205万人次,比“十五”期间增8441万人次,增长5035%(“十五”期间接待游客16764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收入8068068万元,比“十五”期间增3554237万元,增长7874%(“十一五”期间旅游社会收入4513831万元);接待团队1515个59975人次,分别比“十五”期间增811个团队27101人次,增幅达115%和8244%(“十五”期间为704个团队32874人次)。

旅游业日益显现出其在元江县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3元江县发展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当前,元江县现有的旅游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突出地表现为景区及旅游道路建设滞后;旅游标识系统不健全、不完善、不规范;垃圾和污水处理不完善;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步伐不快,旅游配套设施不健全;旅游接待服务环境改善缓慢等等。这种种的现状一方面严重影响了旅游服务质量和景区安全保障能力,另一方面也加大了景区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压力。要如何才能有个双赢的局面呢?这就不得不回到“在当今环境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旅游资源与环境日渐衰退的双重压力下,如何保护好旅游资源与环境已成为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的老问题。这就促使该县在旅游开发建设中必需始终坚持规划先行、保护与开发并重、科学合理利用资源的原则,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4元江县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

41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

411旅游业对环境的积极作用

一是县旅游局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帮助旅游区(点)治理污染和修复被破坏的旅游资源,如整修了那路花腰傣生态文化旅游村、芒果长廊至芒果森林公园的混凝土游览道路、那诺哈尼云海梯田旅游景区观景台等。为改善元江县主要旅游区(点)的生态环境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是国家旅游局在制定《旅游基本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等标准中,以及各省、市、县的相关旅游标准中,一直坚持把环境保护工作要求和标准作为必不可少的内容,有力地促进了我县重视旅游环保工作并加大对旅游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支持力,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三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改善、美化资源环境,如在荒山荒地区域通过裁种林果,建设住宿设施,开发旅游项目,开展旅游经营活动,不仅综合利用了荒废的土地,提高了土壤肥力,美化亮化了荒山,还实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412旅游业发展对环境的消极作用

一是部分地方或部分旅游经营主体以追求高经济指标为第一目的,环境保护被相对忽视了,甚至有些地方以牺牲环境来求得经济发展,致使对可供观赏的山川湖泊、名泉瀑布、名胜古迹等造成了无法恢复的破坏。二是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有些景区的设施建设与旅游区整体不协调,造成旅游区生态环境和气氛环境的破坏,主要为古迹复原处理不当,新设项目与旅游区景观不协调,改变或破坏原有的应当保留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和气氛。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和浪费。三是旅游对环境的危害来自游客的破坏,由于部分游客素质不高,随意进入保护性的景区景点,乱丢垃圾、随地吐痰、攀摘花木、践踏草坪,甚至是资源破坏。

42环境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421环境对旅游业的积极作用

(1)优美的环境让旅游业更彰显其价值。自然环境是人类栖息之地,也是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又是人们的游赏对象。旅游是人类追求美与享受的一种娱乐活动,旅游者要求环境舒适、空气清新、山清水秀、景物宜人,环境优美的旅游区势必成为旅游者较为青睐的目的地。文人、行者和旅游者都将观光赏景视作一种休养生息、调节生活、消除疲劳的乐事;有不人为能充分享受大自然的美,他们不辞穷苦,爬山涉水或驱车远行,寻幽探胜、留连清溪碧流、忘返奇山异峰、漫步林荫绿地之下,沉浸在优美的意境里,滋生一种超凡脱尘的情怀,尽情享受大自然赐给的美,并以此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启迪睿知,得到享受。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很形象地说明了大自然的美对人的精神的强大感应作用。为此,优美的旅游环境或旅游产品,使旅游业更易彰现其价值。

(2)天然的自然秉赋环境为旅游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某一区域的旅游资源是否独具开发和利用价值,与该资源的天然环境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自然秉赋好的资源势必成为旅游优势资源,如石林、西双版纳等旅游区以其自然秉赋高、无可复制的特性成为长久不衰的热点旅游地区。

(3)良好的自然环境为旅游业带来商机。一个地区的空气、水域、气候、植被、地理位置、通达条件等自然环境优于其他地方,则该地区就更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旅游投资商开发旅游项目,继而逐步做大做强该地区的旅游业。

422环境对旅游业发展的制约

一是易于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山洪等自然灾害的地区或区域,旅游资源再丰富,也不易于发展大规模的旅游项目;二是受雾霾、暴风雪等恶劣天气条件影响,旅游者打消出行动机,旅游人数和旅游社会收入短时间内会受到冲击;三是随着旅游者对旅游环境质量的高要求,整体环境质量下降的旅游区将逐渐退出旅游市场。

旅游资源和环境质量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保护是前提,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保护就是发展。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一方面在完善和提升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环保节约型旅游景点;另一方面要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资源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5对策与建议

元江县如何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作好环境保护,使旅游业与环境保护和谐互促发展,达到三赢局面,除了进一步细化旅游规划中环境保护的标准和要求,确实对旅游业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旅游景区内建筑和接待设施等比较大的方面外,结合旅游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51坚持对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

旅游业是一个利用资源的产业,除了自然资源,人类发展进程中伴生和创造的文化资源是延续旅游生命线的重要元素之一。为此,要在旅游开发建设中的特别注重对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深挖遗产的文化内涵,将旅游经济利益放在从属地位,强调遗产的基本社会文化属性和功能,通过遗产旅游普及科学知识,进行文化传承。如阿卡哈尼文化、傣族及彝族文化内涵的挖掘都具有加深的意义。

52抓住时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发展生态旅游要以生态学为准则,坚持生态理念,强化“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按照生态发展规律去开发、利用和保护。积极发展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旅游,提升生态脆弱区居民生态保护意识,引导游客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变“被动”保护环境为“主动”保护环境,自觉保护资源和环境。来过元江必然去过原来的元江泡脚,场景很壮观,但卫生方面(不管是个人卫生还是环境卫生)都很差,给周围的环境带来相当大的污染;政府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开发生态旅游项目(热水塘景区正在建设中),积极开展生态旅游试点示范,形成不同类型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形成辐射效应,推动生态旅游健康发展。

53强化旅游环境监督与监测工作

推行节能环保,加强环保宣传,提高环保意识。旅游景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旅游区的环境监督与监测工作,对环境、生态以及资源可能造成的破坏进行预评估,及时报告环境状况发展趋势,建立可行的保护控制预案,做好低碳旅游城市示范和绿色环保旅游企业创建工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业主体应主动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理部门和受其委托部门的环境监督与监测。由于缺乏文明旅游的教育,践踏花草、乱刻乱画、乱丢乱弃、乱叫乱嚷、随地吐痰等不良习惯,已成为旅游区生态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各部门、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的联合参与,引导旅游业主体加大对旅游污染处理设备设施的投入,开展“绿色饭店”、“绿色餐馆”评比活动,鼓励旅游业主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等)和建筑业节能减排环保材料,广泛运用节能节水减排技术。只有这样,全民环保意识才能得到提升,才能营造更多更好的场所,才能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54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旅游业与环境保护和谐互促发展

由于旅游业是一个资源产业,一个依靠自然秉赋和社会遗赠的产业,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及其价值共同构成了吸引旅游者的力量,并经由旅游经营商整合为旅游产品,向目标客源市场投放,资源因之成为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旅游业发展和环境保护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人与自然和谐了,生态系统保持在良性循环水平,旅游业的发展才能获得永续的空间,旅游业与环境保护才能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

2014年3月绿色科技第3期6结语

发展旅游业是直接或间接再生性地利用自然及环境资源的一个产业,是为了更好地为旅游者或当地居民提供愉悦身心、释放压力、休闲娱乐的舒适环境的产业,而有效的环境保护是为了更好、更优、更持续地发展旅游业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事业,二者目标最为一致、矛盾冲突最小,只要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就能够有一个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发展空间,就能够形成和谐互促的良好发展格局。坚信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相信在全民环保意识日渐提高的今天,我们头顶上的天会更蓝,身边流淌的水会更清澈,环保事业更加蒸蒸日上,元江“红河谷旅游文化”品牌逐步得到省内外游客的认可,跻身国家旅游强县和实现“七彩云南、生态元江”目标指日可待。让“红河谷中的太阳城-元江”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R]北京:国家旅游局,2011

[2] 蔡敏华旅游概论(第2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推荐访问: 旅游业 环境保护 对策 探讨 建议

【元江县发展旅游业与环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探讨】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
  • XX委高度重视党校的建设和发展,出台《创建全省一流州市党校(行政学院)实施方案》及系列人才培养政策,为党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州委党校在省委党校的悉心指导下、州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

  • 为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树牢“清新简约、务本责实、实干兴洛”作风导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执纪执法铁军,经县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转变作风工作

  •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发展活力,按照中共XXX市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个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工作队与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共同研究谋划xx村

  • 今年来,我区围绕“产城融合美丽XX”总体目标,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山水相连,林水相依”以及“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园城一体”的建设思路,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房地产开发和城市风貌塑

  • 同志们:新冠疫情发生至今已有近三年时间。三年来,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集团公司范围内未发生一起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当前国际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疫情多

  • 我是毕业于XX大学的定向选调生,当初怀着奉献家乡、服务人民的初心回到XX,在市委的关心关爱下,获得了这个与青年为友的宝贵历练机会。一年感悟如下。一要对党忠诚,做政治坚定的擎旗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

  • 同志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全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我县安全生产和安全隐患大

  • 2022年市委政研室机关党的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届X中X会和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自觉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

  •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直机关基层党建示范点工作会议,一方面是对各示范点单位进行表彰授牌,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这种会议交流的方式,给大家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和机会。市直工委历来把创建基层

  •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学校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要求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部、×××厅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要求,认真落实驻地防疫部门的工作举措,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以最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