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我国文化产业的体制转型

| 浏览次数:

◆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而兴起的。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文化观念到文化生产也发生了转型性变化,这也使得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关键词:文化产业 历史发展 体制转型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而兴起的。新中国成立后,在相当时期内,由于实行严格计划经济政策,文化活动被视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按照计划配置资源、组织生产,文化生产并不被认为是可以创造经济价值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主要发挥传授知识和意识形态教化的功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文化观念到文化生产也发生了转型性变化。这也使得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文化产业萌芽期

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92年,为文化产业的萌芽期。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把文化纳入社会主义建设大业中,确立了马列主义的指导思想,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指导方针。随着经济领域计划经济体制的全面建立,在文化领域也建立了与之适应的国办文化体制。文化作为意识形态部门,主要职责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文化部门是属于党的宣传部门的事业单位,经费由國家拨付,从业人员都是国家干部,管理上统一接受党的领导。这种文化生产体制市场化程度不高,尽管存在经济类文化部门,如出版社、电影制片厂、新华书店,也有许多文艺团体、宣传队,但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和公有制,文化领域基本不存在非公有制生产组织,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都被纳入计划之中,文化发展中的基本决策权都集中在计划者手中,文化发展具有高度集中的计划。而在实践中,计划经济时代突出强调文化的政治作用、意识形态属性,而文化的经济属性、产业属性没有得到重视。因此,当时的文化部门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文化产业部门。

1978年底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兴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这一时期,改革开放催生了大众的文化需要,也催生了文化领域的产业因素,首先是文化娱乐业兴起。营业性舞厅出现了,接着卡拉ok厅风行大中城市。电影业、音像业也迅速发展。与此同时,通俗文艺也迅猛发展,通俗图书报刊、影视风行一时,流行音乐、广告都深入到大众日常生活,游戏厅、歌舞厅、录像放映点等娱乐设施遍地开花。1988年,国家工商局发布了《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正式提出文化市场的概念。1989年,文化部组建了文化市场管理局,全国文化市场管理体制开始建立。据统计,到1992年,全国约有音像发行单位30000余家,录像放映点60000多个,歌舞厅、卡拉ok厅18000余家,各类娱乐厅所87000余家。同时,在文化体制上,为改变政企不分、效率低下的问题,文化部门开始尝试多种体制改革,如推行承包经营,实行出版社社长负责制、剧团团长负责制等。

这一时期总体上属于我国文化产业的艰难萌芽期,总体上没有呈现出文化事业向文化产业转变的态势,特别是国家文化政策占主导的还是强调文化的公益性和意识形态性,整个社会缺少文化产业的观念,较典型的是这一时期学术界对法兰克福学派引进接受,对文化产业持否定批判的态度。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文化领域的产业实践最终冲破了文化理论上观念的束缚,以娱乐业为代表的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刺激了社会文化消费的增长,也改变了人们的文化观念,文化消费成为现实,文化的经济属性得到显现,这为规模性文化产业的发展揭开了序幕。

文化产业起步期

第二阶段,从1992年到2001年,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起步期。这一时期,面向市场的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开始全面推动,文化的商业化、产业化发展开始被认同,有关文化市场的经营、管理、投资等体制开始逐步建立、完善;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初具规模。1992年以后,中央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既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动力,也推动了文化体制的改革。在此背景下,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前进,开始推行市场经济下的文化体制管理改革。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正式提出了加快发展包括文化产业生产、服务在内的第三产业,首次在政府层面认可了文化的产业性质。1998年,文化部成立了文化产业司,专司研究、规划、管理文化产业的相关职能。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要求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与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部制定的文化产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详细明确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基本目标、基本任务、发展措施等等。这一切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已经走上了自觉发展阶段,既表明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加深,也丰富了文化体制改革内容,为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市场经济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推动下,许多文化单位开始改变传统事业单位身份,以多种形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市场经济主体。如1998年,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成立广东省出版集团等6家出版集团,1996年广州报业集团成立,2000年12月,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成立,2001年,中国广播影视集团成立。这些集团主要依托原来文化单位,整体转制成立,加快了文化单位的市场整合和资源优化,推动文化部门的市场意识,迅速提高市场竞争力。除了由原来文化单位转制成立的市场主体,还有大量跨行业、非公有制的文化生产组织、文化中介成立。以文化艺术、娱乐、书刊为例,1997年,国有文化部门创办的文化经营单位只占整个文化经营单位总数的10%左右,而非公有制文化部门创办的已占88.6%。非公有制文化部门的兴起为文化产业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

这一时期,文化产业开始迅速发展,行业影响与日俱增,初步形成了多门类、多层次的文化产业结构,文化产业形成了较大规模。据统计,1999年全国文化部门共有产业机构33.07万个,从业人员166.15万,其中艺术表演团体2632个,从业人员14.5万人,艺术表演场所1911个,从业人员4.4万人,剧场影剧院1893个,从业人员4.4万人;同期,全国文化娱乐业共有机构17.47万个,90.3万人。全国文化市场其他经营机构共有9.7万个,从业人员23万人,其中包括文化艺术经纪代理业、音像制品批发零售业、录像放映业、画店书廊、图书批发等机构,文化产业规模化条件已经形成。初成规模的文化产业表现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力,为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文化产业发展期

第三阶段,2001年以后,以我国加入WTO为标志,是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期。这一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开始逐步融入世界市场,经历了市场经济大潮洗礼的民营文化企业和国有企业集团开始与国外文化产业直接竞争,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成为重要问题,主要针对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进入全面推动阶段,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出台。这一阶段,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是调整现有文化产业布局和文化产业政策,完善文化市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从大的环境上看,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使得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文化产业面临世贸组织规则和外来文化资本的挑战,一方面有利于吸收文化产业先进国家经验,破除各种束缚我国文化产业的各种清规戒律,另一方面,我国发展薄弱的文化产业也不得不置身国际市场,参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根据政府在2001年文化产品与服务市场准入上所做的承诺,国家对市场准入政策进行了体制调整,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资本、文化产品加速进入中国文化领域,外来音像、影视、网络游戏等文化产品在我国市场影响广泛,外来文化公司、中介组织不断成立。国外文化资本利用其资本、管理、市场、技术等优势,对我国薄弱的民族文化产业带来极大竞争压力,也给我国民族文化传统带来极大挑战。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求“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把文化产业作为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这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已经从自发走向自觉,成为一项国家产业战略。十六大第一次把文化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强调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及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推进文化体制的改革。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将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明确,突出了文化建设在社会文明协调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并针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分类阐明了改革目标、改革措施。此后,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明显加快,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开发各类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推动力。自此,我国文化产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以下简称为文化产业)共有法人单位46.08万个,非法人单位2.43万个,个体经营户49.69万户。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总数为1182万人,占全国从业人员的1.53%,占城镇从业人员的3.91%。在法人单位中,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单位(仅指执行工业、商业和服务业会计制度,以下称为经营性单位)有38.04万个,从业人员859万人;执行事业、社团及其他单位会计制度的单位(以下称为公益性单位)有6.16万个,从业人员132万人;其他单位1.87万个,从业人员17万人。

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7630亿元,占同期GDP的2.43%。其中,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7166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93.9%;非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91亿元,占2.5%;个体经营户实现增加值273亿元,占3.6%。截止到2008年底,法人单位拥有资产总计27487亿元。其中,经营性单位拥有资产总计26898亿元,占全部法人单位的97.9%;公益性单位拥有资产228亿元,占0.8%。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的全年营业收入为27244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为26802亿元,占全年营业收入的98.4%。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不仅改变了文化的发展模式,也改变了文化产业的社会地位,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产业形态,刺激各地纷纷出台扶持措施,倾力打造地方文化产业,我国文化产业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我国有着13亿人口,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日益强烈。这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也提供了强大推动力。我国文化产业必将伴随着我国社会进步而取得更大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特殊的国情,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也是人们对文化产业的理解逐步深化的过程。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在文化管理实践上普遍进行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区分。发展文化,既需要发展市场化的文化产业,以满足大众普遍的文化需要,也要发展公益性的文化事业,以满足大众特定的文化需要,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大众的科學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当然,在现实中,各类文化形态的并不是截然分开的,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营利性的文化产业的界限日益模糊,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情形时有发生。我国有着13亿人口,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日益强烈。这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也提供了强大推动力。我国文化产业必将伴随着我国社会进步而取得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温洪泉等著.文化产业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舒扬.当代文化的生成机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3.程恩富.文化经济学通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4.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5.国家统计局.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摘要),http:///sjzz/whcys/cydt/201005/t20100520_79322.html

推荐访问: 文化产业 转型 体制 我国

【试析我国文化产业的体制转型】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
  • XX委高度重视党校的建设和发展,出台《创建全省一流州市党校(行政学院)实施方案》及系列人才培养政策,为党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州委党校在省委党校的悉心指导下、州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

  • 为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树牢“清新简约、务本责实、实干兴洛”作风导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执纪执法铁军,经县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转变作风工作

  •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发展活力,按照中共XXX市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个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工作队与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共同研究谋划xx村

  • 今年来,我区围绕“产城融合美丽XX”总体目标,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山水相连,林水相依”以及“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园城一体”的建设思路,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房地产开发和城市风貌塑

  • 同志们:新冠疫情发生至今已有近三年时间。三年来,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集团公司范围内未发生一起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当前国际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疫情多

  • 我是毕业于XX大学的定向选调生,当初怀着奉献家乡、服务人民的初心回到XX,在市委的关心关爱下,获得了这个与青年为友的宝贵历练机会。一年感悟如下。一要对党忠诚,做政治坚定的擎旗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

  • 同志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全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我县安全生产和安全隐患大

  • 2022年市委政研室机关党的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届X中X会和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自觉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

  •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直机关基层党建示范点工作会议,一方面是对各示范点单位进行表彰授牌,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这种会议交流的方式,给大家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和机会。市直工委历来把创建基层

  •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学校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要求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部、×××厅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要求,认真落实驻地防疫部门的工作举措,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以最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