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农村居民点驱动机制研究

| 浏览次数:

摘 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长沙市数值高程模型,从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地面切割深度、平面曲率、剖面曲率等七个方面分析长沙市农村居民点的驱动机制。通过研究发现:(1)长沙市地处丘陵地带平地面积有限,以及生产或生活中为更有限的利用光照资源导致分布于平地上的农村居民点面积有限;同时所以多数农村居民点集中分布于偏向东方向位置;(2)剖面曲率和平面曲率对农村居民点的影响显著,大多数农村居民点聚集于在剖面曲率和平面曲率绝对值较小的地区,地形起伏度和地面切割深度方面,农村居民点的分布随着地形起伏度上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驱动机制;长沙市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2-0022-05

前言

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研究对揭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与生产、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对于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及农村居民点的优化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国外农村居民点研究始于19世纪,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居民点形成、空间布局和发展的自然因素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乡村地理学者的研究表现出与其他相关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趋势,研究范式开始从空间分析逐渐向社会和人文方向转型;研究内容从居民点影响因素、空间结构等扩展到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居民点重构、居民点景观、居民点聚落的人口结构等方面;研究方法逐步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向转变[1~3]。

国内关于居民点方面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虽然起步较晚但研究进展较快,研究内容不断拓宽,从最初的居民点调查与描述为主发展到居民点的形态、位置、景观、演变、规划、结构等方面[4~5],同时多种新技术与新方法也逐渐融入到研究中,遥感、GIS、数学模型、分形理论和其他计算机软件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从而使研究更加方便与准确[6~7]。特别是随着中国村庄“荒芜化”和“空废化”、村庄建设分散无序、资源环境压力及乡村景观破坏、“城中村”等问题的日益凸显,农村居民点研究逐渐成为相关领域学者研究的热点与焦点问题之一[8~9]。但是,相对于城市居民点空间格局的研究,国内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的研究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现有研究多关注于沿江及沿海的平原地区、城市郊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研究尺度较小且缺乏不同研究尺度之间的转换 [9~13]。

一、研究区域概况

长沙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地处洞庭湖平原的南端向湘中丘陵盆地过度地带。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11°53′~114°15′,北纬27°51′~28°41′。全市东西长约230公里,南北宽88公里。地域呈东西向长条形状,地貌北、西、南缘为山地,东南以丘陵为主,东北以岗地为主。2009年,全市土地面积和人口总量分别占全省5.58%、10.37%,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9.4亿元,是湖南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在长株潭城市群乃至湖南省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地形起伏度和地面切割深度

三、农村居民点的驱动特征

(一)剖面曲率的驱动

结合长沙市的实际情况将剖面变率划分为七个区段。从总体上观察超过80%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集中于-0.33至0.42度的剖面变率上。剖面曲率的绝对值越大,农村居民点用地占地面积不断减少。

具体观察1989年和2009长沙市农村居民点所占比重一致在- 0.077度至0.17度的剖面变率上所占比重超过50%,在-0.33度至-0.077度的剖面变率上所占比重超过20%,在-0.077度至0.17度的坡面变率上所占比重超过10%。

在1989—2009年之间长沙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的增长主要集中于- 0.077度至0.17度的剖面变率上。从1989年的45 352公顷增长至2009年的50 628公顷,占增长面积的50%以上。在- 0.33度至0.077度的剖面变率上,从1989年的,19 706公顷增长至2009年的22 179公顷,占增长面积的20%。0.17度至0.42度的剖面变率上。从1989年的8 551公顷增长至2009年的9 907公顷,占增长面积的10%以上。而剖面曲率小于-0.33度及大于0.42度的位置上农村居民点所占比重为仅为12%,农村居民点面积从1989年的10 689公顷仅增加至12 199公顷。其主要原因在于剖面曲率较大地区在雨季容易诱发泥石流,滑坡,崩塌的地质灾害;且工程建设量大,工程成本花费大,工期较长;约束了农村居民点的发展;所以绝大部分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和斑块数集中于-0.33度至0.42度的剖面变率上。

(二)平面曲率的驱动

结合长沙市的实际情况将剖面变率划分为七个区段。从总体上观察接近80%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集中于-0.0559度至0.2959度的平面变率上。平面曲率的绝对值越大,农村居民点用地占地面积不断减少。

具体观察1989年和2009长沙市农村居民点所占比重一致在-0.0559度至0.1199度的平面变率上所占比重超过50%,在0.1199度至 -0.2959度的剖面变率上所占比重达到27%,在-0.231度至-0.0559度的平面变率上所占比重达到8%。在1989—2009年之间长沙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的增长主要集中于- 0.0559度至0.1199度的平面变率上。从1989年的44 301公顷增长至2009年的49 472公顷,占增长面积的50%以上。在0.1199度至-0.2959度的平面变率上,从1989年的22 427公顷增长至2009年的25 215公顷,占增长面积的25%。而-0.231度至-0.0559度的剖面变率上从1989年的6 179公顷增长至2009年的7 103公顷,占增长面积的5%以上。而平面曲率小于-0.231度及大于0.2959度的位置上,农村居民点面积从1989年的11 392公顷仅增加至13 121公顷。其主要原因在于平面曲率值越大表示地表面的弯曲度大,变化情况复杂;不利于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限制了农村居民点的建设。

(三)地形起伏度

地形起伏度直接影响着公路工程的建造和线路规划选址;因此,地形起伏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对外交通的通达度和农村居民出行的便捷程度。

从总体上观察农村居民点的分布随着地形起伏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大部分农村居民点用地集中于地形起伏度171.52m以下。分析2009年和1989年长沙市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171.52m 以下,占到全部农村居民点的比重分别达到77%和80%,比重呈上升趋势;而农村居民点分布的极限在起伏度114.34m 左右,所占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农村居民点的面积也呈上升趋势;从1989年的65 051公顷增加2009年的72 621公顷,增加比重为 60%以上 。

地形起伏度在171.52米~400.21米位置的农村点用地所占比重仅从1989年的16%增加到2009年17%;增加面积1 977公顷。而在地形起伏度400.21米~457.38米以上位置农村居民点比重和所占面积较高,其主要原因在于位于长沙市浏阳和宁乡的广大的丘陵和山地地区分布的农村居民点面积超过43 783公顷,占农村居民点比重51.93%。这表明在该区域农村居民点的分布受地形起伏度约束较大。

(四)地面切割深度

从总体上观察农村居民点的分布随着地表切割深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大部分农村居民点用地集中于地形起伏度67.72m以下和101.59米以上布超过20%。

2009年和1989年长沙市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67.72m 以下地区,占到全部农村居民点的比重分别达到66%和67%,比重略有下降;而农村居民点的面积也呈上升趋势从1989年的56 814公顷增加2009年的63 246公顷,增加比重为全部增加量的60%。

综上所述,地表切割深度在101.59米以上的农村点用地面积从1989年的16 119公顷到2009年18 749公顷,增加面积2 629公顷。这表明长沙市农村居民点正逐步向地面切割深度值较低的地区迁移。

结论

长沙市地处丘陵地带平地面积有限,以及生产或生活中为更有限地利用光照资源导致分布于平地上的农村居民点面积有限;所以多数农村居民点集中分布于偏向东方向位置,并且分析2009年与1989年农村居民点面积的变化,可以发现农村居民点正逐步向偏东方向地区迁移。

剖面曲率和平面曲率对农村居民点的影响显著,大多数农村居民点聚集于在剖面曲率和平面曲率绝对值较小的地区,并且随着绝对值得增大农村居民点面积逐渐减小。

地形起伏度和地面切割深度方面,农村居民点的分布随着地形起伏度上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大部分农村居民点用地集中于地形起伏度171.52m以下。农村居民点随着地表切割深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

参考文献:

[1] 刘进超.县级尺度农村居民点的景观格局时空分异研究研究——以徐州市睢宁县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

[2] 吴旭鹏.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农村居民点布局及优化模式研究——以四川省夹江县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11.

[3] 朱月霞.基于GIS的交通优势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影响研究[C].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论文集,2012. [4] 李君.综合区域环境影响下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南巩义市为例[J].资源科学,2009,(7):352-359.

[5] 吴金华,李纪伟,冯艳斌,等.基于ArcGIS距离制图和空间数据层次组织的统筹城乡居民点布局研究——以陕西志丹县旦八镇

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2,(12):69-75.

[6] 刘晓清.基于GIS的半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及优化分析——以山西省襄垣县为例[J].经济地理,2011,(5).

[7] 李云强.GIS支持下的县域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研究——以栖霞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3):73-77.

[8] 朱雪欣,王红梅,袁秀杰,等.广东省佛冈县城乡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优化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9,(8):51-57.

[9] 沈陈华.丹阳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尺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2,(22):261-267.

[10] 邹利林.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及优化[J].中国土地科学,2012,(9):71-77.

[11] 关小克,张凤荣,刘春兵,等.平谷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时空特征及优化布局研究[J].资源科学,2013,(3):536-543.

[12] 李云强,齐伟,王丹,等.GIS支持下的县域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研究——以栖霞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3):73-77.

[13] 李亦秋,鲁春霞,邓欧,等.猫跳河梯级开发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分异[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1):128-133.

[责任编辑 吴高君]

推荐访问: 长沙市 居民点 机制 驱动 农村

【长沙市农村居民点驱动机制研究】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
  • XX委高度重视党校的建设和发展,出台《创建全省一流州市党校(行政学院)实施方案》及系列人才培养政策,为党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州委党校在省委党校的悉心指导下、州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

  • 为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树牢“清新简约、务本责实、实干兴洛”作风导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执纪执法铁军,经县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转变作风工作

  •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发展活力,按照中共XXX市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个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工作队与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共同研究谋划xx村

  • 今年来,我区围绕“产城融合美丽XX”总体目标,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山水相连,林水相依”以及“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园城一体”的建设思路,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房地产开发和城市风貌塑

  • 同志们:新冠疫情发生至今已有近三年时间。三年来,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集团公司范围内未发生一起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当前国际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疫情多

  • 我是毕业于XX大学的定向选调生,当初怀着奉献家乡、服务人民的初心回到XX,在市委的关心关爱下,获得了这个与青年为友的宝贵历练机会。一年感悟如下。一要对党忠诚,做政治坚定的擎旗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

  • 同志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全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我县安全生产和安全隐患大

  • 2022年市委政研室机关党的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届X中X会和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自觉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

  •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直机关基层党建示范点工作会议,一方面是对各示范点单位进行表彰授牌,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这种会议交流的方式,给大家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和机会。市直工委历来把创建基层

  •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学校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要求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部、×××厅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要求,认真落实驻地防疫部门的工作举措,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以最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