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黎介寿的人生密码

| 浏览次数:

那一年,在隐约可闻的枪炮声中,他选择留在大陆,投入新中国的怀抱;

那一年,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里,他随医疗队奔赴朝鲜战场;

那一年,在病患孩子绝望的眼神里,他将事业锁定在冷僻的“一根肠子”上;

那一年,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他和他的团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今天,89岁高龄的他,依然坚持问诊、查房,指导学生为患者做手术……

他是黎介寿,一位从军50载的共和国院士、一生都在为人民的生命健康而战的战士。

清晨,金屑般的阳光透过法国梧桐的枝叶,撒落在南京中山东路上。穿行而过的车流唤醒了沉睡中的城市。黎介寿院士像往常一样,缓慢但坚定地走向那座四层高的红砖青瓦的病房大楼。这是中国第一家国家创办的西医院。从1948年起,青年黎介寿就行走在这里,从黑发走到白首;从一位普通的外科医生,成长为创造了一个个“世界奇迹”、“亚洲之最”、“国内首例”的医学大家。

用户名:党员

密码:“一个人要想成功,在于起点,更在于转折点。”

验证码:1979

1996年,黎介寿院士到97医院会诊一个枪伤的战士。临行前,学生李玺为了表达心意,想买一件皮衣送给老师御寒。一向敦厚温和的老师说:“原来国民党蒋介石卫队都是穿皮衣,我最恨穿皮衣的人。”这样的回答令李玺震惊不已。

其实,了解黎介寿的生活履历之后,就能理解为何他的反应如此激烈。黎介寿人生的坐标系上波谷波峰起伏不断,他的命运始终与国家命运牵系在一起。1937年日军对华侵略战争全面展开,国家动荡民生凋敝。同一年,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父亲去世了,黎介寿从此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长沙的文夕大火烧毁了他就读的学校,去中央医院实习前因为买不起要求穿的西装他和弟弟不得不去卖血。

1949年在人生的关口,黎介寿选择留了下来,这成为黎介寿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岁月是一把刻刀任意更改着时光和容颜。在黎介寿院士的记忆中,4月23日清晨的一幕,仿佛一幅画永远刻在他的生命里。

“我推开窗户一看,眼前的一幕让我呆住了:就在现在医院所在的中山东路马路两旁,睡满了穿着单衣、荷枪实弹的解放军战士。他们的装备、服装很差,但是纪律好。这与几天前还在住院的那些打人骂人的国民党伤兵形成了鲜明对比。”

一种为新中国建设出力的愿望,在黎介寿的心里扎下了根。1949年底的冬夜里,黎介寿辗转难眠,凌晨起来一气呵成写好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然而,由于是中正医学院毕业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直没得到批准。

“文革”期间,黎介寿被当作“反动学术权威”撤销科主任职务,关进牛棚,后来又下放到皖西农村改造。上级规定他,一不许带药,二不许暴露身份。在那个极度缺医少药的年代,很多老百姓都是小病扛着、大病等死。一次,他看到一个农民得了肺脓肿,做医生的职业操守让他不能不管。没有医疗工具,他就用鱼腥草为他治疗,三天就好了。公社书记知道了他是一位医生,就让他帮忙培养赤脚医生。14个月的农村生活中,黎介寿白天带着他们做动物实验,晚上大家一起去捞鱼,农民的淳朴和尊重令他精神上甚是愉快。离开时,黎介寿为当地培养了8名赤脚医生,其中有一位还当上了当地医院的院长。

“与患者的生命相比,个人的荣辱又算得了什么。”黎介寿对患者的情义感动了乡亲们。一次,到一位老乡家吃“派饭”,黎介寿饿极了,三口两口扒到碗底时发现,碗底竟埋着两个鸡蛋。在柳树叶、玉米芯当饭吃的年代,两个鸡蛋不知道有多金贵。黎介寿眼眶一下子红了:“只要为人民做事情,人民就会记住你。什么时候为人民做好事都不会错。”

又过了几年,收音机里传出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激动人心的消息。这一年,黎介寿54岁。他郑重地提起笔,又写了他人生中的第27份入党申请书。1979年3月,黎介寿迎来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他光荣地站在了党旗下,举起拳头庄严宣誓。为了这一刻,他整整追求了30年!

用户名:战士

密码: “选择这身军装,就选择了战斗与奉献。”

验证码:2006

作为有50年军龄的老战士,如果见到战友,黎介寿依然会敬一个标准的军礼。南京总医院政委陈忠良说:“黎介寿院士的军人品格体现在服从命令听指挥上。从不因为他是院士、是专家而打折扣。”黎院士两次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汶川地震等各项非战争军事行动中也是冲在一线。

在黎介寿眼里,“人民军医,医的是生命,担的是使命。”当他在一本医学杂志上看到外军将战伤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战场医疗救治,提高战伤救治效率时,他暗下决心,要研究出适合我军实际的战场救治新模式。经历过战争的黎院士知道,应对危重战创伤,传统处理办法是“一包、二缝、三锯”,争取首次手术解决问题。一天一个野战医院外科手术多则几百台,某些“彻底”的手术使伤残率居高不下。为了这个新使命,他带领9个外科科室联合开展“战时损伤控制性治疗”的研究,身着迷彩服精神抖擞地走上卫勤训练场。

2006年,酷夏的东海某海域风高浪急。急救单元开设、控制性治疗、紧急后送……一种全军首创的“损伤控制性救治”新模式,在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卫勤对接演练中成功运用。这种新的救治模式,不仅能运用于战场,同样适用于特大灾害时的施救,甚至影响到指挥层在现代卫勤工作中的决策。汶川地震时,大量的医疗队拥入灾区,在帐篷里做手术,感染率死亡率都比较高。最近几次自然灾害中,在保证伤员生命的前提下都采取伤员后运的方式,这不能不说是国家军队救治体系的一次革命。

心系打赢、心贴战场,是黎介寿抓科研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对待部队的患者,他更多了一分战友的情怀。

2003年8月,“南京路上好八连”战士杨宵,因全小肠坏死转入普通外科研究所救治。黎介寿亲自主刀,为他实施了全军第一例小肠移植。术后的杨宵一度情绪低落。

“你是个坚强的孩子,更是一个顽强的战士,你现在正在与病魔战斗!你一定会胜利的。” 黎介寿给他送来了励志书籍,扬起他生命的风帆。

住院期间,正值杨宵19岁生日。黎介寿把蛋糕送到他的床头,和他一起唱起生日快乐歌。当得知杨宵思念连队、想念战友时,还特意为他安装电话,开通了“杨宵热线”。当电波从遥远的连队给杨宵捎来了战友们的问候,感激的泪水止不住地从他眼眶中滑落。

“军队伤病员,不光是我的病人,还是我的兄弟,我的战友!”黎介寿对军人有着深厚的感情。经黎介寿诊治过的战士,总是尊称他为“黎爷爷”。 一声“黎爷爷”,叫出了战士们心中万千爱意、无限感激。

寒夜,“黎爷爷”常来到战士的病床边,摸一摸他们的被褥,关切地询问他们的冷暖;盛夏,“黎爷爷”总要到病房看一看,看战士们睡得好不好,给他们放风扇和灭蚊器。很多时候,院士陪着战士一起散步、谈心,成了医院一道动人的风景!

用户名:学者

密码:“惰性和习惯是最大的阻力”

验证码:1996

1996年黎介寿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从没有停止过攀登的脚步。

1962年正是他人生的灰暗时期。当面对一位小肠坏死的孩子他束手无策时,当看着孩子渴望生命的眼神时,黎介寿立志攻克肠疾这一世界难题。1971年,他在国内首次将全肠外营养支持应用于临床,也是我国实施营养支持的第一次。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黎介寿的科研成果“全肠外营养应用淤胆的研究”以及“全肠外营养应用于感染病人的研究”,获得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肠外营养的应用研究”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黎介寿不满足于得奖,也不满足于在国内领先,他要瞄准世界医学前沿,攻克世界医学难题,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1985年的一天深夜,一位13岁的姑娘因腹腔大出血在地方医院急诊手术,整个小肠被切除,剩下的肠子不能吻合,抬到医院时,肠子是用两把血管钳夹住的。姑娘的父亲用渴盼的目光恳求黎介寿:“请您给她接一段肠子吧,要不,就把我的肠子给她!”然而,当时整个亚洲都没有攻克这个难题。作为一名专门研究肠道疾病的医生,黎介寿却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患者离去。

花季少女临死前哀怨的目光,在他的眼前不时闪现。面对越来越多的短肠综合症患者,年已花甲的黎介寿横下一条心:一定要把小肠移植这个难题攻下来,填补这项空白!

当时,小肠内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与细菌,移植手术面临排斥反应和感染两大难题。为此,世界上尚无成功的先例,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

科学研究举步维艰。每一关都要经历很多次失败,仅动物手术后存活24小时这个难题,黎介寿做了将近一年才突破。接着,他又定下动物移植术后成活100天,标志手术完全成功的目标。

实验条件非常简陋,动物房里没有空调,夏天只能用凉水给猪降温,冬天只能生起煤炉取暖。1992年2月14日,经过2000多个日日夜夜的不懈努力,黎介寿终于在亚洲首次获得了猪同种异体小肠移植的成功。当又一抹黎明的曙光,照耀在彻夜未眠的黎介寿身上,这位被研究所人员亲切地称为“猪爷爷”的68岁的老人,终于结束了6年多与猪“相依为命”的日子。

1994年3月12日,他亲自主刀,为一名患短肠综合症的病人移植250厘米的异体小肠。手术持续了整整11个小时,终于获得了成功,打破了亚洲小肠移植“零”的纪录,把我国的器官移植推上了国际先进水平。南京总医院成为全世界能施行这一移植术的9个国家中的24所医院之一,是亚洲唯一的一家医院。不久,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被解放军总后勤部由“全军腹部外科专科中心”晋升为“全军外科研究所”,这无疑确立了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在全军的中心地位和牵头作用。

在肠道疾病研究领域,很多人都因漫漫无果而半路转行,而黎介寿却在这条路上走了数十年。在一次国际学术交流大会上,世界著名外科专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德瑞克虔诚地对黎介寿说:“你是全世界研究肠子时间最长的人,我们敬佩您。”

用户名:医生

密码:“我的幸福感全部来自于为党和人民努力地工作。”

验证码:2011

“我是黎介寿,病人还有希望,赶紧送过来!”对常德青年刘炳炎和女朋友李立平来说,这也许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了。

2010年11月20日,刘炳炎和李立平正在筹备婚礼,甜蜜的日子出现“急拐弯”:刘炳炎患上了急性胰腺炎!仅仅2天时间,胰腺脓肿、破裂出血、多次出现呼吸困难和休克症状,当地两所大医院先后下达了12次病危通知书。

网上的一条信息,让这对苦难的年轻人看到了重生的希望:南京总医院黎院士和他的战友,治得了这个病!

对很多病人来说,来到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就是救治的“最后一站”。普通外科收治的病人,70%以上都是从其他医院转诊过来的,到这里就已经奄奄一息,有的多次下过病危通知书,挣扎在死亡边缘。在黎介寿眼里,救治别人救不了的病人,是他最大的幸福。

2011年1月24日,SOS国际救援飞机飞抵南京,黎介寿已在重症病房门口等候。引流、血透、手术……一个个早已深思熟虑的治疗方案,紧张有序地展开。

入院第三天凌晨,刘炳炎突发腹腔出血,生命垂危。瘫坐在手术室门口的李立平濒临崩溃,突然听到楼道里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黎介寿一路小跑赶了过来,直接走进手术室。

手术取得了成功,48天后,刘炳炎获得了新生。2012年5月1日,劫后重生的两位年轻人幸福地步入婚姻殿堂。

德之不修,其才必曲。黎介寿认为,医生必须摒弃一切杂念,净化思想灵魂,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对患者充满真情。

为了让患者看上病、治好病,不跑冤枉路,不花冤枉钱,黎介寿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每周工作6天,科室每天提前一个半小时开门,每天尽量多放几个院士号,外医院拍得清晰的片子不重拍,能不动手术的尽量不动手术。他还坚持每天查房,查看患者的伤口,握住患者的双手,问问患者的需要,把无垠之爱撒向万千患者。

2003年7月,“无肠农妇”马秀兰在电视上看到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开展小肠移植手术的消息后,带着女儿丈夫卖破烂攒下的一千多元钱从黑龙江赶来,找到黎介寿,迫切要求为她进行小肠移植。三个月后,马秀兰终于实现了换肠的愿望。

临出院前,她握住黎介寿的手,心里忐忑不安。她想把自己一针一线绣出的鞋垫送给黎院士,不知他会不会嫌弃。没想到,黎介寿高兴地收下了。在他看来,这不是一双普通的鞋垫,垫上它,就会时刻记起病人那分朴实的感情,脚底板就会踏实,腰杆子才不会弯!

黎院士经常告诫学生:“没有医德的医生是可怕的,没有情感的医学是苍白的,只要病人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

2007年2月的一天,普外科重症监护室送来一位患者,由于值班医生在抢救这名患者时动作迟缓了几分钟,导致病人情况危急,后经全力抢救才挽回了病人的生命。第二天,83岁的黎院士手里拿着一个秒表,神情庄重地走进普外科会议室,对全体医护人员下达指令:“现在开始憋气训练。”两分钟不到,大家一个个脸红脖子粗,气喘吁吁。院士语重心长地说:“作为一名正常人,尚且如此,何况是一名身患重症的病人,耽误了黄金救治时间,是失职、是犯罪、是扼杀生命!”

2011年1月1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黎介寿率领科研团队取得的创新成果《肠功能障碍的治疗》,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2010年度我国医疗界唯一的、也是南京军区和江苏省医院系统有史以来获得的唯一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有采访黎介寿院士的记者问:“你的中国梦是什么?”他说:“我希望我的团队更强大更成熟。”

黎介寿院士的大弟子、现全军外科研究所所长李宁这样评价他的导师:“老爷子的人生已经达到了一个境界。普通人都还在Hard work hard life(努力工作努力生活),成功者在Hard work enjoy life(努力工作享受生活),而黎介寿院士则是在Enjoy work(享受工作)”。这的确是对黎介寿幸福工作的最好注释。

推荐访问: 院士 密码 人生 黎介寿

【院士黎介寿的人生密码】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
  • XX委高度重视党校的建设和发展,出台《创建全省一流州市党校(行政学院)实施方案》及系列人才培养政策,为党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州委党校在省委党校的悉心指导下、州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

  • 为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树牢“清新简约、务本责实、实干兴洛”作风导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执纪执法铁军,经县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转变作风工作

  •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发展活力,按照中共XXX市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个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工作队与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共同研究谋划xx村

  • 今年来,我区围绕“产城融合美丽XX”总体目标,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山水相连,林水相依”以及“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园城一体”的建设思路,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房地产开发和城市风貌塑

  • 同志们:新冠疫情发生至今已有近三年时间。三年来,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集团公司范围内未发生一起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当前国际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疫情多

  • 我是毕业于XX大学的定向选调生,当初怀着奉献家乡、服务人民的初心回到XX,在市委的关心关爱下,获得了这个与青年为友的宝贵历练机会。一年感悟如下。一要对党忠诚,做政治坚定的擎旗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

  • 同志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全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我县安全生产和安全隐患大

  • 2022年市委政研室机关党的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届X中X会和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自觉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

  •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直机关基层党建示范点工作会议,一方面是对各示范点单位进行表彰授牌,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这种会议交流的方式,给大家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和机会。市直工委历来把创建基层

  •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学校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要求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部、×××厅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要求,认真落实驻地防疫部门的工作举措,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以最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