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油气储运运输方式的思考

| 浏览次数:

摘要:随着社会的石油化工业及能源的迅猛发展,油气储运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我国油气储运行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油气储运也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而不断的趋于成熟。但是还是存在着问题,笔者针对目前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油气储存的方式提出了创新性的建议。

关键词:油气储运;管道设计;问题;建议

到目前为止,油气储运技术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已相当成熟。尤其是近十几年来,油气储运新线的建立,使得运输更加便利和快捷。对于由油气田输送到炼油厂的油气管道,这种复杂输油管网具有长距离、大口径、多分支的特点,因此对其而言高度线长与线距之比是一个重要指标。但是,油气管道的架设和采用大多是由市场自动的进行控制。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出于对油气储运管道的设计、运行和安全性的考虑,在干线的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多绕点路之后再奔向市场,这比再另建支线更为经济合理。相对而言,天然气的储运工艺要比液体石油的输送更加复杂,且在输送的过程中往往会牵扯到一些危险性较大的高压或者低温工艺,此外石油天然气具有更大的爆炸与泄漏危险,比液体石油的危险程度更高,我们应该提高对这种危险的认识程度。

1 油气储运技术中出现的问题

1.1 油气的挥发带来的影响

石油天然气储运过程中的损耗和一些化工原料在储运过程中会挥发出大量的油气。造成蒸发损耗。石油天然气运输造成的蒸发损耗是一个缓慢而持续过程。损耗的表现形式让人难以发现,另外又没有明确的指标要求约束。数量是十分惊人的。2005年,国对11个石油企业的测试结果表明,油气蒸发损耗数量约占原油产量的3%。若以总损耗率为3%估算。全世界每年散失于大气中的油气1.0x105t.,而2007年中国原油产量只有3.2x108t。石油气运输过程中散发到空气中的油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浓度超过一定的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可发生爆炸。因此油气运输的损耗问题不能忽视。

1.2 部分油气管道输送理论与工艺不成熟

我国油气管道的输送理论与工艺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到目前为止,虽然含蜡高粘易凝原油的输送方式已经逐渐的达到了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同时,添加降凝剂的综合管输工艺的处理也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有部分管道可以进行常温下对油气进行输运。但是,我国对于油气输送理论尚缺乏深入的研究。针对我国自身的特点,各个油田的原油物性区别很大,因此原油的输送方式还是采用原始的加热输送工艺,此种工艺的能耗较高,燃料油的损耗约占管输总量的0.5%。尤其是对大型油气管网而言,我国的油气输送技术还较欠缺,油气管道的工艺设计并没有形成以工作站为中心、数据库为基础、各专业计算机配套使用的集成网络系统;并且在线路勘察方面,卫星定位和遥感技术仍然处在初步的应用阶段。我国在在管理大型天然气管网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方面还欠缺经验。虽然目前可以自行设计高水平的自动化监控系统,但是系统硬件和系统软件仍需要从国外进口。

1.3 管耗损失的不确定性

油气储运系统的腐蚀问题在国民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管道输油的优点已经被我们认可。输油管道很大一部分都采用碳素钢无缝钢管、直缝电阻焊钢管和螺旋焊缝钢管。输油管道一般都是架空或埋入地下两种方式。可是不管采用那种方式,当金属管道和环境介质接触时,由于发生化学作用或电化学作用管道表面会发生锈蚀。在油气储运系统这种现象是十分常见的。输送油气的金属管道在发生腐蚀后,管道的外形、色泽以及机械性能方面都将发生实质性变化,输送的油品质量会受到很大影响,输油管道的使用寿命也会缩短,管道腐蚀严重会发生泄漏污染环境,严重的不能使用。管道被腐蚀后造成的损失是很大的,因此,弄清管道腐蚀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对油气储运系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1.4 油气储运相关的安全问题

在油气储运过程中,安全问题必须得到我们的高度重视。其中,输送的油气主要成分是烃类碳氢化合物(具有易爆、易燃、易中毒、易聚集静电等特性),并且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油气的储运,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进行管道的输送,因此发生大型的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可能性较高。如果发生这种严重的安全事故,将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同时还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必须要将油气储运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隐患排查清楚,并且还要制定全面细致的预防措施,将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为油气储运创造一个安全环境。

2 关于我国油气储运方式的几点建议

2.1 加大油气回收工作的力度

在油气的运输过程中,油气蒸发损耗始终是存在着的。由于损耗形式表现的异常隐蔽,并且在运输途中,没有明确的指标来进行对比分析,因此管耗经常被计量误差所掩盖。就实际而言,油气蒸发的损耗数量是十分巨大的,而且散发到空气中的油气又是造成火灾的重大的隐患。因此对油气如何回收问题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采用了浸没式液下装车工艺后,油气在装运过程中的挥发损耗比以前的装车工艺下降了很多,虽然工艺得到改进,但每年还是会有大量的油气排入到大气当中。要想彻底解决这种的油气会发带来的大气污染,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油气节能措施。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开发新的措施来处理这些挥发性油气。

2.2 强化油气管道建设

在油气管道的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前期工作的落实。效益最大化是前期工作索遵循的主要原则,要有合理的战略决策、选线以及参数设置。但是油气管道的架设是多是由市场来进行操控的,干线经常多绕一点路奔向市场。此外,还要避免高震级的活动断裂带、采空区、高难度河流等,综上考虑这些都需要设计多个方案进行比较。

2.3 抓好设备管理工作

要根据不同设备的自身属性,进行严格规范的维护程序设计,并且在操作之前做好危害性能分析,同时严格控制好操作时的风险。此外,还要将防静电处理工作落实到位,接地点要牢固,油气储运的设备都应该做好防静电接地。如果螺纹连接处的电阻值过大,则要充分的利用跨接使得整个的连接过程中的管线和设备的接地电阻值都符合规范的要求。

2.4 做好安全问题的保障工作

对油气储运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要做好最根本的工作我们要做好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工作。针对管道设备的特性制定好维护规程,根据工艺流程的操作做好危害分析,制定好风险识别。其次做好防静电工作,油气储运系统中的所以设备都要做好防静电接地。同时做好防火工作。

3 结语

我国是一个油气资源不富足的国家,油气又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所以我国在油气储运技术方面加大研发力度,根据国内油气储运系统中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国情的解决方法。这是一个漫长而又艰巨的探索过程。

参考文献

[1]翟甲子,王晶磊,董祎.关于油气储运方式创新的几点思考[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31(8)

[2]贾文武.浅析油气储运方式的创新[J].河南化工,2010,27(20)

[3]黄建光.创新油气储运方式的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9)

[4]梅云新.未来我国油气储运的科技问题[J].油气储运,2005,24(6)

[5]李腾.浅析油气储运过程所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式[J].价值工程,2011,30(34)

[6]王才良.历史上油气储运方式的不断创新[J].石油科技论坛,2006,(01)

推荐访问: 油气 储运 运输方式 思考 我国

【关于我国油气储运运输方式的思考】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
  • XX委高度重视党校的建设和发展,出台《创建全省一流州市党校(行政学院)实施方案》及系列人才培养政策,为党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州委党校在省委党校的悉心指导下、州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

  • 为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树牢“清新简约、务本责实、实干兴洛”作风导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执纪执法铁军,经县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转变作风工作

  •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发展活力,按照中共XXX市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个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工作队与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共同研究谋划xx村

  • 今年来,我区围绕“产城融合美丽XX”总体目标,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山水相连,林水相依”以及“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园城一体”的建设思路,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房地产开发和城市风貌塑

  • 同志们:新冠疫情发生至今已有近三年时间。三年来,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集团公司范围内未发生一起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当前国际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疫情多

  • 我是毕业于XX大学的定向选调生,当初怀着奉献家乡、服务人民的初心回到XX,在市委的关心关爱下,获得了这个与青年为友的宝贵历练机会。一年感悟如下。一要对党忠诚,做政治坚定的擎旗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

  • 同志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全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我县安全生产和安全隐患大

  • 2022年市委政研室机关党的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届X中X会和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自觉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

  •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直机关基层党建示范点工作会议,一方面是对各示范点单位进行表彰授牌,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这种会议交流的方式,给大家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和机会。市直工委历来把创建基层

  •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学校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要求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部、×××厅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要求,认真落实驻地防疫部门的工作举措,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以最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