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定义视角下中华民族的起源

| 浏览次数:

摘 要 民族共同体作为一个生活团体对民族成员的心理行为有着强烈地影响力与约束力。民族作为一个存在的实体,这个共同体必然由于历史、地理、宗教、风俗等共同因素的作用而在心理特点上表现出共同性。本文通过“民族”定义视角下对中华民族的起源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中华民族 起源 历史

中图分类号:C951 文献标识码:A

1中华民族的定义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古往今来居住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总称为中华民族。从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的整体出发来划分其各个历史阶段,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展开讨论,因而不可能得出普遍认同的结论。有一种观点认为,既然在辛亥革命运动以前,连中华民族的名称都没有,那么中华民族史只能从辛亥革命开始,在辛亥革命以前探讨中华民族的历史分期没有科学的依据。“中华”出于“中国诸华”,这是东汉高诱对《吕氏春秋·简选》中“令行中国”一语的注释。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一词已出现并被普遍使用了。在古代汉语里,“民族”往往以“种人”、“族类”、“部落”、“种落”等词表示,如南朝宋齐时期道士顾欢在《夏夷论》中提出:“今诸华士女,民族弗革,而露首偏踞,滥用夷礼,云于翦落之徒,全是胡人,国有旧风,法不可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形成于原始社会末期,即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的时候,是由部落联盟演变过来的。”

斯大林曾经指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但是,斯大林的定义主要是根据当时苏联各民族的情况,没有充分考虑民族产生和发展过程及其社会内容和社会结构。所以,这一定义并不完全适用于像我国这样有几千年文化传统和民族交往历史的国家的民族界定,也不完全适用于像美国那样新兴的移民国家的民族界定。因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领导集体并没有拘泥于斯大林关于民族的定义,而是从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出发,指出中国各民族政治上一律称民族,不去区分民族、部族和部落。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又有了新发展,集中反映在2005年5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会议从十二个方面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做出了归纳总结:“民族是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从“十二条”的民族定义的内在逻辑看,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斯大林的民族定义模式,又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斯大林的民族定义模式。一定历史发展阶段指出了民族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在特定时期,历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是在生产方式、语言、风俗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它并没有给民族下定义而是以列举的形式表述民族的若干基本特征。故这一民族描述性定义不仅适合我国现代民族,也适合我国古代民族。不论是古代民族还是现代民族都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统称为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是一个客观存在又广泛统一性的民族实体。

2中华民族的起源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民族是一定的历史范畴,有它自己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民族的形成是一个发展的历史过程。民族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在部落和部落联盟的基础上开始形成发展起来的。按一般历史科学的分期划为:原始民族、古代民族、现代民族;从人类文明程度阶段划分,可分为蒙昧民族、野蛮民族和文明民族等。而我们中华民族亦是如此,“中华民族”也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的产物。关于中华民族的起源,历来存在“本土”与“外来”、“一元”与“多元”之争。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古人类学与旧、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发现与研究成果证实,中华民族起源于中华大地,具有鲜明的本土特点,而且华夏文明是多元多源。年代最老的人体化石是距今170万年的元谋猿人化石(今云南境内)。考古学家发现元谋猿人已经从“完成了由猿到人的转变”转变成了“完全形成的人”。地质学家研究发现:“云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南部,云贵高原的主体。直到晚中新世以前,这里还是热带森林景象。此后,因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地壳逐渐隆起,云南地区的气候由湿热向温暖变化。随着大批热带森林及生物群落的灭绝,比较恶劣的生态环境的出现,为正在转变中的从猿到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它们面临着灭亡或者发展的抉择。地形、气候和植被等生态环境的剧变,迫使禄丰古猿在逐步改变生活方式的同时,渐渐改造了体质结构,终于向着人的方向转化了”。由于全球气温的持续下降、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动植物的灭绝使元谋猿人为了生存,随着动植物向温暖的地方迁移,如向东:沿着云贵高原东部进入我国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向东北:沿着云贵高原东北部经四川盆地,进入三峡高地和秦岭地区,向东辐射到华北平原。而留在云南地区生存繁衍,向东、向东北地区迁移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就是中华民族的先民。因此,我们认为,中华民族起源于云南地区。

3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形成与发展

民族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部落发展为民族是各民族形成的共同规律。中华民族亦是如此,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规律性,古代民族并不完全符合斯大林的“四个共同”的定义,比如北方民族中的匈奴族,初见于公元前3世纪,战国时期,秦汉间实力强大,与中原和战,但至今不知道他们用的何种“共同语言”。因此本文用“民族是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定义来代替斯大林的经典“四个共同”民族定义。在中华民族内部发展与交往过程中,居于多数的、先进的核心民族必然对于少数的、落后的民族产生影响,落后的民族为了自身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必然会向先进的民族学习先进生产力、文化等。无论是作为被统治民族还是作为统治民族,最终都或多或少地融合到汉族这个主体民族中来。例如;党项是游牧民族,维持党项本族群生活能力不足,主要以劫掠邻族(吐谷浑、回鹘、鞑靼等)的财货来补充,满足本民族的物质需要。历史上,蒙古族数次统一过北方,这些统一,一次比一次大、一次比一次巩固,但匈奴族至今仍没有自己的语言,他们使用的是西汉时的“汉语”,用来满足自身民族的文化需要。而战争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落后民族向先进民族的学习动机,用来发展自身的物质、文化建设,也用来抵御外敌,保护本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天下,战争不断,人口急剧减少,正是频繁不断的战争,各落后民族为了生存下去,不断向多数、先进强大的民族学习,即一定程度的同化。因此,历史上三国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

4中华民族的认同、融合与演变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各民族的族源、形成过程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血统上的混合和成份上的互包互溶。最初的民族,无论大小,都是在部落联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民族必须是两个部落集团以上的联合,凭借着血缘纽带,混融而成新的人类共同体。在这个新的人类共同体内部,起初当然会保留着不尽相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保留着原来各部落的风俗习惯、语言艺术等残余,甚至保留着部落结构的成分(如匈奴、乌桓等民族皆如此),但这不能叫部族。民族总是混血而成的,超越于氏族和血缘部落的社会群体。一般说来,民族的形成和文明社会的出现是同步发生的。毛泽东说:“汉族人口多,也是长时期内许多民族混血形成的。”汉族的祖先华夏族本身就是一个民族共同体。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如果说中华民族大融合从春秋战国至秦统一形成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话,那么,从魏晋南北朝到清代三次大的民族融合,则使中国建立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融合不仅使汉民族不断更新,也使中华民族更加繁荣。中华民族的认同与融合使中华民族逐渐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本质特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时期各民族人民在相互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帮助过程中不断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认同、融合与演变。

5中华民族的再定义

到目前为止,民族的定义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有部分学者建议用“族群”取代“民族”,如国外的巴斯的“边界论”、希尔斯的“原生论”、西顿沃森的神话——符号丛论。国内马戎认为族群以生物性和文化性为代表、纳日碧力戈认为,“族群”兼含“种族”、“语言”和“文化”含义、庞中英认为民族是一个多族群国家构成其民族基础的所有族群的总称。族群理论多从文化、人文生态的角度来研究各“民族”。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的作用。究竟什么是民族共同体?从心理学的视角理解,所谓共同体原是指具有以下心理特征的一群人的聚合:各个成员相互依附,在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各个成员在道德结构上以共同信仰的内心情感体验,也有强烈的归属感。

推荐访问: 起源 中华民族 视角 定义 民族

【“民族”定义视角下中华民族的起源】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
  • XX委高度重视党校的建设和发展,出台《创建全省一流州市党校(行政学院)实施方案》及系列人才培养政策,为党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州委党校在省委党校的悉心指导下、州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

  • 为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树牢“清新简约、务本责实、实干兴洛”作风导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执纪执法铁军,经县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转变作风工作

  •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发展活力,按照中共XXX市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个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工作队与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共同研究谋划xx村

  • 今年来,我区围绕“产城融合美丽XX”总体目标,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山水相连,林水相依”以及“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园城一体”的建设思路,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房地产开发和城市风貌塑

  • 同志们:新冠疫情发生至今已有近三年时间。三年来,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集团公司范围内未发生一起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当前国际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疫情多

  • 我是毕业于XX大学的定向选调生,当初怀着奉献家乡、服务人民的初心回到XX,在市委的关心关爱下,获得了这个与青年为友的宝贵历练机会。一年感悟如下。一要对党忠诚,做政治坚定的擎旗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

  • 同志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全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我县安全生产和安全隐患大

  • 2022年市委政研室机关党的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届X中X会和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自觉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

  •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直机关基层党建示范点工作会议,一方面是对各示范点单位进行表彰授牌,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这种会议交流的方式,给大家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和机会。市直工委历来把创建基层

  •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学校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要求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部、×××厅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要求,认真落实驻地防疫部门的工作举措,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以最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