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通背拳的仿生学研究

| 浏览次数:

摘要:洪洞通背拳是一支土生土长的传统拳术,在其主要拳势套路中包含有108个不同形态、仿形取意的拳法和招式,其中包含了对动物行为、人物形象和生物造型等方面的仿生,这些仿生性拳势不仅突出了生物的形态特征,而且蕴藏着丰富的技击原理。因此,对洪洞通背拳的仿生学研究,将更深入的探索武术在形成和发展中的技术和文化内涵,同时也拓展了仿生学的研究领域。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运用仿生学、动物行为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对洪洞通背拳的仿生技术和文化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挖掘中国武术仿生学原理以及在当代社会和仿生学的现实意义,为武术仿生学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武术 洪洞通背拳仿生学 健康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 2015 )02-0061-041 引言

人类文明的创造与自然界中形态各异的生物是分不开的,正如《实践论》中所说“人的认识,主要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的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原始人类在生产实践中,模仿鱼类学会了游泳、模仿猎豹学会了奔跑、模仿蛙类学会了跳跃。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意识到“万物皆为人师”,通过模仿其他生物行为和意识,来弥补人类自身的不足。长期以来,人类逐渐成为自然界中的“万物之灵”。武术的发展如同一部人类仿生的进化史。武术仿生历史从两千多年前蚩尤部落模仿野牛的角抵戏就开始萌生,起初人类只是模仿动物的踢、打、抓、跑等简单的动物行为和本能。随着这些动作模仿的不断深入,武术模仿生物的行为方式就越来越广泛,尤其是模仿生物的精、气、神等心智活动更是出神入化。洪洞通背拳作为中华武术古老拳种之一,从“形”到“意”处处体现了生物界所赋予的灵感和启迪,在其主要拳势套路中包含有108个不同形态、仿形取意的拳法和招式,其中包含了对动物行为、人物形象和生物造型等方面的仿生,这些仿生性拳势不仅突出了生物的形态特征,而且蕴藏着丰富的技击原理。使洪洞通背拳成为中国 武术宝库中的瑰宝,武林百花园中的奇葩。因此,通过探究洪洞通背拳仿生学的原理和功能,为洪洞通背拳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2 仿生学与洪洞通背拳

仿生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从人类世界的开始就产生了人类仿生;说它年轻,是因为“仿生学”被正式确定为一门学科则是在近几十年的事情。古人之所以要模仿生物。是因为自然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缘故。而人类在生物界中成为万物之尊的高级动物,除了先天的物种及其遗传基因优势外,更主要的是人类善于学习、借鉴、吸收世间生物的各种长处,来优化、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从而求得在世间的生存、发展乃至取得主导地位。尽管人类仿生学在若干世纪以前就已经产生,但是作为一门研究学科,直到20世纪中叶才被人们确定下来。1958年美国空军J-E.斯梯尔少校首次提出“仿生学”这个名词,他给这门新生学科下的定义是“仿生学是模仿生物系统的原理来建造技术系统,或者使人造系统具有或类似于生物系统特征的科学。”广义的理解仿生学这门科学是研究生物系统各种各样的特征(包括物质、能量、信息等),而狭义的仿生学是研究生物体接受、传递、加工信息的方法及其机制。[1]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仿生学是一种生物模仿另一种生物的科学,包括人对动物的模仿、人与人的模仿、人与物的模仿等等,这些模仿既要符合生物系统的特征,又要符合人造系统的原理。纵观武术的发展,历代武术家们从模仿、借鉴生物的特殊形体结构和特异功能中受到启迪,用仿生这把开启武术新技术的钥匙打开了武术不同于其它武技的宝库,形成了各种奇妙无穷的拳法、械法和招术。从简单的踢、打、摔、拿、击、刺、挡等徒手或器械动作到攻、守、进、退、动、静、急、虚等运动招式,都是模拟各种生物的动作和形态意识等加以提炼和升华所形成,正所谓“拟百兽之形,树武林百家”就充分说明了武术与仿生有着紧密的联系。洪洞通背拳作为武林宝库中一颗闪耀的明珠,继承了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一个有着丰富实践技能和完整理论体系的传统武术拳种,其套路中的打法、踢法、拿法、缠法、跌法和功法都体现出惟妙惟肖的动作仿生和形态仿生。2.1洪洞通背拳与动物行为仿生从早期人类与野兽的身体搏斗到现今“历史清楚,脉络有序,风格独特,白成体系”的129个拳种,武术始终都在了解动物的行为规律,武术动作的形成、动作名称的创编都对动物的行为怀着极为浓厚的兴趣和模仿意识,并受此启发,武术家们创立了带有明显仿生印迹的武术传统文化。在洪洞通背拳中包含动物名称的拳势就有:猿猴看果势、凤鸾藏肘势、金鸡独立势、拿鹰捉兔势、野马分鬃势、雁翅势、雀地龙势、鸡子现胸势、白鹤亮翅势、黑虎拦路势、燕子衔泥势、二龙戏珠势、青龙舞爪势、饿马提铃势、单凤朝阳势、金鸡晒膀势、苍龙摆尾势、双龙抹马势、狮子抱绣球势、腾蛇入洞势、白蛇吐信势、喜鹊过枝势、白虎洗脸势、青龙出水势、鲤鱼打挺势、灵猫上树势、月下摘瓜势、灵猫捕鼠势、黄龙转身势、燕子浮水势、白马卧拦拿势、蝎子撩尾势、黑驴打滚势、金蝉脱壳势等武术招势都是在模仿动物的不同行为。现代动物行为理论认为:“动物行为从其形成机制来看,可以分为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本能行为由进化产生的先天遗传决定,学习行为则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后天学习获得。本能行为包括反射、动性、趋性、定型行为等,而学习行为则包括习惯化、条件反射、模仿等。”[2]动物的行为也和动物的形态及生理一样,不仅同时受到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而且也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因而同样具有物种的特异性和适应性。[3]依据仿生学理论,我们可以将动物行为划分为觅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育幼行为、空问行为、社群行为和通信行为、学习记忆行为、运动行为以及其他行为。[4]结合现代动物行为理论,洪洞通背拳中模仿动物行为的招势有:拿鹰捉兔势、月下摘瓜势、灵猫捕鼠势、猿猴看果势等模仿动物觅食行为的武术仿生;青龙舞爪势、黑虎拦路势、饿马提铃势、金鸡晒膀势、苍龙摆尾势、双龙抹马势、白蛇吐信势、青龙出水势、白马卧拦拿势、蝎子撩尾势等模仿动物攻击行为的武术仿生;凤鸾藏肘势、雁翅势、雀地龙势、狮子抱绣球势、腾蛇入洞势、黑驴打滚势、金蝉脱壳势等模仿动物防御行为的武术仿生;燕子衔泥势、金鸡独立势、野马分鬃势、鸡子现胸势、白鹤亮翅势、二龙戏珠势、单凤朝阳势、喜鹊过枝势、白虎洗脸势、鲤鱼打挺势、灵猫上树势、黄龙转身势、燕子浮水势、等模仿动物运动行为的武术仿生。由于动物种类的多样性,动物行为的复杂性,武术动作的创编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动物行为的特征,并且在武术实践中不断提炼符合人体和技击的动作原理。武术模仿的领域和技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展,动物行为仿生将为武术的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提供更多的灵感、思路和原理。2.2洪洞通背拳与人物形象仿生

洪洞通背拳之所以要模仿人物,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受中国 传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宗教文化活动的影响。

其一,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体现了天人合一、心物一体、以仁为本和中庸无为的核心价值观。其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观体现了中国 传统文化的哲学理念。古人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5]和“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据其一”说明在天、地、人的自然环境中,自然之性对于人而言既是人性,这个人性也是“人心的同然”。如果人生将此“人心同然”扩大发扬推及于他人,推及于天地万物,也就实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就是人价值最大可能性的实现。所以说人有天命,不是对人生潜能发挥的限制,更不是宿命论,而是每个人在精神上必须达到“人皆为尧舜”的思想境界。[6]当然,成为尧舜的人生,是人对历史人物特别是伟大的历史人物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的一种崇拜,从而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处处留下伟人的足迹,当然在武术文化中也不例外,例如在洪洞通背拳中,以历史人物命名的拳势就有韩信埋伏势、胡僧托钵势、霸王举鼎势、张飞擂鼓势、敬德跳涧势、单鞭救主势、秦王拔剑势、存效打虎势、子胥拖鞭势、智法送书势、智远看瓜势、烈女捧金盒势、刘海捕蝉等模仿历史人物的拳势;这些拳势通过模仿历史人物的形象和姿态,以武术动作的形式重现历史人物在特定历史事件中典型的身体行为和历史文化。这种“拟人记事”的武术方式,是对中国文化和思想发展的总结,同时义成为后世志士仁人行事为人的典范,为历代后人代代传颂的历史人物和事迹。其二、武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宗教文化息息相关。其动作名称常常借用“观音”、“佛祖”、“罗汉”、“菩萨”、“仙人”等宗教人物加以命名。在宗教人物中“佛是觉悟的人,菩萨是觉悟了的‘有情’,仙是修行得道的‘山人’体现中国宗教是一种“以人为本”和“以仁为本”的人道宗教。”[7]。这种人神合一的宗教崇拜,是以人伦盛行的中国 传统文化为纽带。体现了宗教源于文化,文化源于人类的规律。宗教文化的产生与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是密不可分的,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农耕生产为主要生产方式“农耕者特别依赖于定居地周围的自然环境,所在的山、水、树木、湖泊、河流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着直接问接的影响。所以,我们看到,与农事活动有关的自然神灵特别众多,农业祭祀仪式举行特别频繁,不仅远远超出渔猎时代,也大大超出畜牧经济社会。农耕定居地不仅有更多更好的条件来认识自然界及其规律性,也有更大的可能性把这种认识神圣化为更丰富多彩的宗教生活。”[8]“农耕生产不仅依靠农业技术,而且依赖上天给予的“恩赐”。在长期的农耕生产过程中,农耕者逐渐认识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以及“皇天无亲,维德是辅”的思想理念。因此,在先秦时期,中国 传统宗教更多的体现了道德、理性和礼法。中国传统宗教在“敬德”理念的影响下,形成了以“慎终追远”的感恩方式祭拜祖先,以“神道设教”的教化方式祭拜明贤,以“敬天法祖”的祈求方式祭拜神明。武术是优秀的中国 传统文化,其中记载了许多中国式宗教人物,在洪洞通背拳的拳势中:观音献掌势、玉女穿梭势、翻身过海势、童子拜佛势、钟馗伏剑势、佛顶珠势、天王降妖势、仙人摘乳势、仙人捧盘势、罗汉降龙等拳势生动的刻画了宗教人物的形象,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来祭祀明贤、神灵和祖先,发挥了慎终追远、道德教化和明礼敬德等宗教文化的功能,以满足习武者劝善祈福、认祖归宗的精神需求。2.3洪洞通背拳与生物造型仿生据资料显示,全世界约有500~1000万种动、植物和微生物,许多生物体的结构菲常精巧,而且功能神奇[9]。在遥远的古代,人类在许多方面都无法与其相比,比如猛兽的锐利的牙和爪;鸟类在蓝天中自由翱翔;牛、鹿坚硬无比的角;鱼类在水中畅游,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生物、动物结构的奥妙,于是开始将生物的的某些结构特征运用到人类的发展。在2000多年前,古人就学会了生物造型的仿生,在《述异记》中所捕述的蚩尤部落的角抵戏,模仿野牛的形态,并用野牛角装饰自己的头部,以展示自己的勇敢和强悍。在《西山经》中提到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用动物的尾巴和牙齿装饰人类,显示威武震慑之意。在军事战争中,古人模仿动物的角、骨、牙、爪和甲壳、蚌壳制造弓、弩、箭、刀、枪、矛、戟、盾等武器。形成了武术的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十八般兵器。此外,武术还模仿鹰的利爪创造了“鹰爪拳”;模仿螳螂敏捷锋利的前肢创造了“螳螂拳”;模仿虎豹震慑百兽的气势创造了“虎拳”和“豹拳”等等。在洪洞通背拳中更是将自然界中的天地万物的形态造型溶于其中,如:模仿银河星系的排列造型创编了七星拳势、满天星势;模仿火炮发射时的巨大威力创编了孤身炮势、连珠炮、斩手炮势等拳势;模仿风云变幻的气象,创编了云手势、迎风脚等拳势;模仿人类行为创编了手挥琵琶势、抹眉红势、懒扎衣势、搭袖势、井栏直入势、硬开弓势、烈女捧金盒等拳势;模仿自然物质创编了火焰攒心势、剪镰提膝势、金刚捣锥势、铁翻杆势;模仿动物造型创编了狮子抱绣球势、凤鸾藏肘势等等。这些模仿生物造型的武术动作,提示了生物系统的许多机能结构原理在武术动作仿生的运用。从直接模仿生物的形态的形状、结构(如:连珠炮势,炮指的是拳头,比喻拳势密集如接连不断发射的炮弹)到运用生物结构的功能原理,去优化和设计武术动作(如:火焰攒心势,运用火焰发热和无孔不入的的功能,结合身体五行中心属火的原理,创编了火焰攒心势),使武术仿生渗透到武术技术的不同层面,为丰富武术技击技术创造了条件。3 洪洞通背拳仿生研究的现实意义3.1借鉴现代仿生学的研究成果,实现洪洞通背拳“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天人合一”是武术追求的最高境界,武术“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实际上是探索自然和发挥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过程,在自然物质精神的感召下,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富有生机活力的武术文化,深切体认了宇宙间自然万物生机勃勃、盎然充满、创进不息的精神,进而尽参赞化育的天职。这种精神激发了武术对天下万物、友情众生的内在价值,也油然而生一种对自然万物的依赖感和崇拜感,洞见天地同根,万物一体。从而武术进入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10]。在实现“天人合一”的人类理想追求上,现代仿生学与洪洞通背拳都体现了探索自然和人类奥秘的精神。但是,从研究领域的范围和深度来看,现代仿生学比武术略高一筹。现代仿生学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纳米技术、航天技术等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在动物行为仿生学研究领域,科研人员通过录音机、录像机、摄像机、各种自动记录仪器和电生理记录仪器等各种现代仪器,[11]对动物的运动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育幼行为、觅食行为、空间行为、社群行为和通信行为、学习记忆行为等多种动物行为作了深入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洪洞通背拳仿生学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例如:洪洞通背拳可以f持鉴动物“拟态”行为和“拟色”行为,在武术比赛或表演时通过服饰、环境、人体形态与拳种的结合,体现武术“形合”和“意合”的审美效果;可以借鉴仿生学对动物运动不同方式的研究成果,为洪洞通背拳技术的创造和发展提供模仿素材等等。3.2探索生物运动机能和运动形式,激发洪洞通背拳功力练习的最大潜能

洪洞通背拳作为传统技击术,有其特殊的练功方法和劲力特征,如桩功、力功、跳功、柔功等腿部功力;有寸劲、弹劲、化劲等手臂功力;有转腰、弯腰、伏腰等身法功力。其目的都是为了发挥人体在速度、力量、耐力和柔韧的最大潜能。习练者在功法和劲力的练习的过程中,可以模仿动物的运动形式与人体的运动器官进行能量转换,从而更有效的提高功法和劲力练习的效果。如模仿蛙类进行腿部功力练习。蛙类是动物中的跳跃能手,通常它们能跳20cm高,约为体长的3倍;可跳1m多远,是体长的10多倍。这是由于,蛙类在跳跃的过程中,整个身体都十分放松,前腿松弛,充分利用了向前的跳跃的惯性力,其后腿蹬地时的爆发力很大,而且离地后义充分伸展,充分利用向前的惯性力且义为下一次跳跃积蓄能量。[12]这种高效率的关节传动能力及其动作的松弛度为洪洞通背拳的腿部功力练习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模式;模仿蛇类进行身法功力练习。蛇类的运动方式是爬行动物中最具特色的一类,武术常常把身法比喻成“身如蛇形”,蛇的运动形式在动物行为仿生学中有“伸缩运动、横向波动、侧缠跃运动、直线运动”等多种运动方式[13],这些运动方式都是洪洞通背拳身法练习的有效手段;模仿马、鹿、羚羊等奔跑类动物进行速度功力练习。由于这些动物在奔跑速度能力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动物行为学家分析认为,这些动物在奔跑的过程中,主要发挥动物踝关节的作用,加长踝关节与地面的距离,提高奔跑能力和移动速度。[14]洪洞通背拳可以模仿这些动物的奔跑的姿势,提高移动速度,加大腕踝关节的力量。生物界的这些优异形态、结构和机能,为洪洞通背拳功力练习提供更多更有效的练习形式和方法,我们应当不断探索生物界的结构、运动形式和能量形成的机制,为洪洞通背拳在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功力素质的练习上提供丰富的练习形式和有效的练习手段。3.3研究现代仿生学原理和机制,使洪洞通背拳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由于洪洞通背拳较长的发展历史和庞杂的技术体系,人们对洪洞通背拳的认识还存在许多神秘的、抽象的思想观念。这是因为很多习练者缺乏对人体科学、生物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的认识。探索洪洞通背拳的内在规律,需要我们对科学知识的的掌握和了解。从科学研究角度上来看,仿生学产生于生命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仿生学是“应用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从科学技术创造角度来看,仿生学为设计和建造新技术提供了新原理、新方法和新途径。洪洞通背拳新技术的发展,迫切的需要武术家们去探索更加复杂、更加完善和更加合理的技术体系。实现洪洞通背拳技术体系的发展,我们必须要研究生物、模仿生物。生物界是通过千百万年的自然选择而进化起来的。它们已经形成了非常复杂和完美的行为系统,所以它们能很好的驾驭和适应自然环境。人类在思维、语言、创造等方面固然优于其它生物,但是在感受器官、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信息的存储和恢复等方面都优于人类器官。生物的这些机能都可以在洪洞通背拳技术系统中运用,特别是在其仿生技术系统中应用。因此,生物界的特殊性和有序性,符合洪洞通背拳技术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需求。4 结语以农耕文化发展起来的洪洞通背拳,处处体现了仿生的痕迹,从动物仿生到人物仿生,说明了“仿生”是洪洞通背拳传承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当今,仿生学已经成为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边缘学科,更加系统的探索了生物系统的优异结构和功能特点。洪洞通背拳在发展的道路上,不仅要继承前人的仿生研究成果,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借助现代仿生学的科学理论,不断提炼和优化洪洞通背拳仿生技术和理论,展现洪洞通背拳“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谐观和价值观,为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人类健康水平作出贡献。参考文献:[l]曹福成,曹永盛.仿生学概览[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8.[2]孙久荣,戴振东.动物行为仿生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2.[3]尚玉昌.动物行为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Sotzing C A,Reynolds J R.Steel P G. ElectrochromicConduct-ing Polymers via Electochemical Polymerization of Bis Monomers.Chem. Mater,1996,8:882-889.[5]周世荣.马王堆导引术[M].湖南:岳麓书社,2005:11.[6]汤一介.儒释道与中国传统文化之论礼法合制[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11.[7]汤一介.儒释道与中国传统文化之论礼法合制[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74.[8]吕大吉.宗教学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774.[9]曹福成,曹永盛.仿生学概览[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11.[10]王岗.中国 武术文化要义[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63.[11]尚玉昌.动物行为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56.[12]孙久荣,戴振东.动物行为仿生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124.[13]Hileman J I,SpakovszkyZ S,Drela M, et al.Airframe Design forSilent Aircraft. AIAA2007:453.[14]尚玉昌.动物行为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2.

The Bionics Research of Hongdong Tongbei Chuan

Zhao Haitao

( P.E. School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nfen Shanxi 041000, China)Abstract: Hongdong Tongbei Chuan is a native traditional Wushu. It contains 108 different bionic actions of Wushu on animal behaviors, character biological modeling and so on. These bionic Wushu actions have not only prominent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organisms but also contain a rich martial art principles. Therefore, study on bionics of Hongdong Tongbei Chuan will explore more deeply i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technic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Wushu, and expanding the research field of bionics. This article uses the literature method, with bionics,animal behaviors and sociology and other disciplines of basic theories, analyzes the technology and culture of bionics of Hongdong Tongbei Chuan, and further taps the Chinese Wushu bionics principl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as well as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Wushu bionics.Key words:Wushu Hongdong Tongbei Chuan Bionics Health

推荐访问: 洪洞 仿生学 研究 通背拳

【洪洞通背拳的仿生学研究】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
  • XX委高度重视党校的建设和发展,出台《创建全省一流州市党校(行政学院)实施方案》及系列人才培养政策,为党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州委党校在省委党校的悉心指导下、州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

  • 为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树牢“清新简约、务本责实、实干兴洛”作风导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执纪执法铁军,经县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转变作风工作

  •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发展活力,按照中共XXX市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个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工作队与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共同研究谋划xx村

  • 今年来,我区围绕“产城融合美丽XX”总体目标,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山水相连,林水相依”以及“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园城一体”的建设思路,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房地产开发和城市风貌塑

  • 同志们:新冠疫情发生至今已有近三年时间。三年来,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集团公司范围内未发生一起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当前国际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疫情多

  • 我是毕业于XX大学的定向选调生,当初怀着奉献家乡、服务人民的初心回到XX,在市委的关心关爱下,获得了这个与青年为友的宝贵历练机会。一年感悟如下。一要对党忠诚,做政治坚定的擎旗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

  • 同志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全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我县安全生产和安全隐患大

  • 2022年市委政研室机关党的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届X中X会和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自觉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

  •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直机关基层党建示范点工作会议,一方面是对各示范点单位进行表彰授牌,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这种会议交流的方式,给大家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和机会。市直工委历来把创建基层

  •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学校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要求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部、×××厅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要求,认真落实驻地防疫部门的工作举措,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以最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