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旅游统筹全域景区的建设和发展

| 浏览次数:

[摘要]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给汶川县带来了深重灾难,汶川人民在地震灾后重建中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径,就是把全县作为一个整体景区来建设,用旅游统筹全县城镇与乡村一体化,统筹一、二、三产业转型升级,统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统筹南北中区域的协调发展,统筹文化与生态建设,推进全县整体发展,取得良好效果,成功探索出了灾后重建的新模式。

[关键词]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旅游统筹;全域景区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39(2011)04-0157-6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给汶川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深重灾难,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全县基础设施全部瘫痪,城乡房屋损毁严重,产业经济遭受重创,文物古迹遭受毁损,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人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如何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上重建新的家园?汶川人民在地震灾后重建中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径,那就是旅游统筹全域景区的建设,以此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全县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旅游统筹全域景区的条件分析

汶川县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是中国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汶川是阿坝州的门户,进出川西北高原的咽喉,南与都江堰毗邻,县境距成都仅68公里。汶川县良好的区位为旅游统筹全域景区提供了基础条件。

汶川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类型多样,品质高,为旅游统筹全域景区提供了依托条件。

以卧龙、三江为代表的“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资源是汶川县旅游发展的导向性旅游资源。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是世界自然遗产,也是四川境外旅游营销的形象。卧龙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有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是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代表性载体,也是四川“老五大”精品旅游区之一。该区域自然旅游资源种类多,品质高,潜力巨大。

以布瓦寨、萝卜寨、阿尔寨、羌锋村为代表的古羌寨及羌族民族民俗文化是汶川县旅游发展的主要依托旅游资源。汶川县是2008年汶川地震灾后国家设立的“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主要区域,羌族的村落、建筑、语言、服饰、饮食、风俗、礼仪、节庆、民间艺术、手工技艺等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可以开发成多元的体验性旅游产品,是旅游持续发展的主要载体。

绵(厂虎)“大禹故里”的传说故事和遗迹是汶川县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托旅游资源。大禹是中华民族的治水英雄,也是华夏建国立制的开国之君,民间留下了许多关于大禹的传说和故事,大禹也成为了华夏民族祭祀的圣人,禹王庙遍布在全国各地。有关专家根据关于大禹的民间传说故事、文献记载和实地遗迹考察,认为汶川绵(厂虎)就是大禹的出生地。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汶川县修建了禹帝祭坛,并恢复了禹王宫,打造了绵(厂虎)老街,这些都成为了“大禹故里”重要的资源载体。

汶川的旅游资源特色众多,从南到北,从风景秀丽,植被丰富,五彩斑斓,到步入岷江大峡谷,到大山之巅,植被稀少;从汉、藏、回、羌民族聚居到独具羌族特色;从休闲旅游到古文化探秘、民族风情体验;从熊猫家园,到羌绣之乡,从震中汶川到大禹故里,到可谓应有尽有,多姿多彩。具体表现在:

●大熊猫——动物活化石

●珙桐、银杏———植物活化石

●羌族——中华民族的“活化石”

●大禹王——中国国家建立的“活化石”

●羌寨、羌碉———古老羌族建筑文化艺术“活化石”。

基于以上认识,“中国活化石之乡”是汶川旅游的核心价值提炼,也是汶川旅游的价值升级,是汶川县旅游统筹全域景区的根本条件。

除此以外,汶川大地震的遗址遗迹,以及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形成的精神文化遗产是汶川县旅游发展的新型旅游资源。2008年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给汶川县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地震留下的遗址和遗迹,是人们凭吊灾难和缅怀亡者的黑色旅游资源。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国人民、乃至世界各地人民积极投入抗震救灾;灾后重建过程中,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下,有世界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依托对口援建地区政府和人民的无私帮助,通过灾区人民的艰苦努力,经过两年多的恢复重建,汶川县整体恢复重建达到了国家规定目标。地震救灾过程中唤起的“大爱无疆”的民族凝聚力量,灾后重建过程中留下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和故事,形成了新的精神文化遗产,可以称为“汶川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留给未来的一笔巨大财富。同时,地震及救灾过程中,汶川、映秀、卧龙、羌文化保护受到全世界广泛关注,知名度大幅度提升。灾后重建过程中,汶川灾后重建的高效率和高品质,受到广泛的肯定和赞誉,其中灾后重建的水磨古镇,被联合国人居署授予“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这些,都使汶川的品牌形象得到了跨越式提升,为旅游统筹全域景区提供了助推力。

世界旅游业从形成到发展,现在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中国旅游业从起步到发展,现在已经从观光旅游逐步向休闲度假旅游过渡,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旅游日益成为人们主要的生活方式。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旅游出境国。正是基于此,2009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指出:“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日益增长的大众化、多样化消费需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在发展目标中规定:“旅游消费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2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市场需求,为汶川旅游统筹全域景区提供了外部的拉动力。

因此,汶川县尽管受到了特大地震的沉重打击,但面对灾后重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藏区跨越式发展等多重机遇,为了建设一个更加美丽的新汶川,使灾区居民过上更加美好的新生活,汶川人在灾后重建的实践中探索了旅游统筹全域景区的建设和发展的新路。

二、旅游统筹全域景区建设和发展的思路

“旅游统筹”就是用旅游来统筹全县整体发展进程,具体而言就是,用旅游统筹城镇与乡村一体化,用旅游统筹一、二、三产业转型升级,用旅游统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用旅游统筹南北中区域的协调发展,用旅游统筹文化与生态建设。

“全域景区”就是把全县作为一个整体景区来建设和发展,优先重点推动单个旅游景区(点)建设,把每个产业园区建设成为旅游景点,把每个生态村寨建设成为旅游景区,把每个特色魅力乡镇建设成为旅游集散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把点做亮、把线做活、把面做大,达到全县处处皆是美丽景点景观、人人都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旅游区。

汶川县为什么要选择旅游统筹全域景区的建设和发展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旅游的特质决定了可以用来统筹全县整体发展进程,另—方面是汶川县灾后重建的实际情况也决定了选择旅游统筹全域景区的建设和发展的最佳路径。

旅游发展的广泛性和旅游增长的持续性的特质决定了可以用来统筹区域整体发展。旅游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现代旅游首先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兴起,全世界90%以上的国际旅游者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同时,他们又接待世界80%的国际旅游者。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也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社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从单一的入境旅游到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到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等多元旅游方式。最近几十年来,世界经济经历了多次经济危机的冲击,唯独旅游业“一枝独秀”,至今方兴未艾,仍然兴旺不衰,显示了它是一个很有活力和发展前途的产业。在今后历史发展过程中,世界旅游增长的持续性不会改变,世界旅游业将继续发展。中国只要保持社会的稳定,坚持改革开放,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旅游业一定能持续发展和快速增长。另外,旅游服务产业的带动性也特别强,旅游服务就是为旅客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系统服务,为游客提供离开家园到返回家园的全程服务,旅游服务产业可以带动一、二、三产业的整体发展,带动居民增收致富。所以,用旅游来统筹区域整体发展是一个很好的路径选择。

汶川县灾后重建的实际情况也决定了需要用旅游来统筹全域景区的建设和发展。2008年地震灾前,汶川县还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到2008年底,汶川完成生产总值13,6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818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7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45元。同时,汶川县还是阿坝州的工业经济走廊,漩口、映秀、水磨地区分布有大小不同的工业硅厂、铝厂、冶炼厂,岷江河谷分布有各级电站40余座。工业的发展,不仅没有带动汶川整体社会经济的的全面发展,而目一定程度上还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2008年“5·12”特大地震,给汶川的基础设施、城镇和乡村造成的巨大的破坏,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643亿元。地震灾后的恢复重建,是简单地在原来的基础上恢复,还通过重建促进汶川的跨越式发展,是必须作出的决策。汶川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推进富裕文明和谐魅力新汶川建设,必须做到“六个始终”:一是必须始终突出科学重建这条主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拓宽恢复重建的发展路径;二是必须始终突出民生优先这个根本,把握重点,抢抓机遇,解决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急事难事;三是必须始终突出特色产业重建这个基础,优化结构,规模发展,构建新农村;四是必须始终突出群众满意这个标准,心存百姓,执政为民,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五是必须始终突出工作落实这个关键,走在前列,干在实处,激发比学赶超的创业活力;六是必须始终突出安全稳定这个前提,同心同德,凝心聚力,开创和谐包容的全新局面。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汶川选择了用旅游统筹全域景区建设来推进全县整体的区域发展进程。

三、旅游统筹全域景区建设和发展的措施

首先通过在汶川县全区域内设立旅游经济实验区,实施特殊的旅游产业扶持政策,促进汶川县旅游产业的超常发展。将汶川县、卧龙特别行政区(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进行整合,设立“汶川旅游经济实验区管理委员会”。国家及四川省政府要把“汶川旅游经济实验区”的设立纳入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出台国家宏观层面的特殊经济扶持政策,如财政支持、税收支持、基础设施支持等;国家及四川省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律与现状,制定特殊的扶持政策,如规划支持、线路支持、项目支持、景区景点的评定支持等;汶川旅游经济实验区所涉及的国家林业总局、四川省林业厅、阿坝州、汶川县、卧龙特别行政区(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各级行政管理机构也要出台相应的特殊政策,如人、财、物的支持,无障碍旅游的支持等。

其次是加快核心景区景点建设,为旅游统筹全域景区构建核心竞争力并奠定基础。核心景区景点是汶川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也是汶川县旅游的支撑和基础。依托核心景区景点的游客规模是汶川旅游的市场基础,旅游通过产业链配套来整体提升汶川旅游业的产业质量。目前汶川县境内三江生态旅游景区、水磨古镇旅游景区、映秀震中旅游景区、绵(厂虎)大禹故里景区建设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已成功创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县内其它景区正在加快步伐建设和完善,威州将形成为全县的旅游支撑中心,高店村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将形成观光休闲农业旅游基地,绵(厂虎)老街将形成旅游商品、餐饮、住宿业态,羌锋村、三官庙村将形成餐饮、住宿、手工艺商品加工业态,萝卜寨将形成以羌王遗都为特色的文化体验业态,布瓦寨将形成碉楼、院落、民居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业态,龙溪将形成“一个核心接待村落、多个专项特色村落”的多层次的“羌族原生态聚落群”旅游产品体系,草坡围绕藏文化风情及凉爽的夏季气候条件将形成为最具吸引力的避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核心景区景点的快速建设,构建不同层次的旅游产品体系和旅游产业业态,将成为旅游统筹全域景区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是加强旅游精品村寨建设步伐,这才是让乡村居民增收致富、提高生活品质的根本,也是旅游统筹全域景区的目的。汶川县旅游精品村寨主要围绕以下几种模式进行构建:一是景区景点型,即村寨本身就是旅游景区或景点,对游客的游览活动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游客游览的基础上构建旅游业的其它要素。二是产业配套型,村寨本身并不是游客游览的重点,它们更多是依附于核心景区进行产业配套,通过特色餐饮、民俗、环境等实现核心景区的游客分流和产业分流,缓解核心景区的住宿餐饮等接待压力。三是休闲度假型,依托特有的休闲度假资源优势,例如生态资源和避暑气候资源,大力发展和休闲度假相关的基础服务设施和商业业态。四是交通节点型,依托交通节点或旅游通道的优势,发展过境旅游接待,其中餐饮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旅游精品村寨建设要强化村寨文化主题,构建旅游吸引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营户和星级旅游经营户,构建高质量的旅游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带动效应。

第四是扶持农业、工业产业园区景区景点化建设,使农业、工业产业园区不仅是生产区,而且也是旅游区,让其发挥更大的综合带动效应。在灾后重建中,汶川着力培育一批现代农业(林业)产业地、现代畜牧业重点乡镇村,培育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林业)产业的发展。在工业建设方面,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发展生态型、节约型、带动型工业。旅游统筹全域景区,就是要把每个产业园区建设成为旅游景区景点,充分发挥旅

游产业的综合带动功能。要按照旅游景区景点标准,在产业园区,对园区环境和景观进行设计和建设,对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进行规划改造,充分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

第五是完善旅游信息化建设,为旅游统筹全域景区构建通道。构建区域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它为汶川范围内的旅游企业提供了-一个标准化平台,集聚区内的信息资源、市场资源、网络资源,提高区内旅游电子商务水平。建立旅游管理综合数据库,该数据库是包括所有旅游资源以及所有与旅游六要素相关的数据信息的综合数据仓库,提高信息与服务的质量。同时完善旅游电子政务建设,以汶川旅游网的电子商务建设为突破口,实现汶川旅游经营的信息化。一根据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旅游电子商务建设可以采取“政府规划、企业运作”的模式,具体做法可以是由政府规划电子商务发展方向,并牵头发起,由3—5家传统旅游企业和IT企业参股组建电子商务公司,全面负责汶川旅游网资源的整合提升、网络的宣传促销和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的日常运作。

第六是重视旅游商品开发,提升旅游统筹全域景区建设和发展的质量,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综合带动功能。依托汶川地方独有的物产和文化脉络,汶川县重点开发的旅游产品包括:土特产品类:绿色水果、有机蔬菜、林产品、畜产品、花卉等;工艺品类:羌绣、羌笛;地震纪念品类:包括影像制品、书籍、纪念章等。在这些旅游商品的开发中,要注意汶川特色的打造和设计,要在质量、品种、式样上下工夫,立足于游客喜好,融地方特色、价格经济、携带方便、保证质量等特点于一体。

第七是着力旅游人才和人力资源的培养。目前,汶川县旅游发展多需要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职业经理人才、营销人才、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等远远不能满足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旅游业发展多需要的大量人力资源要从本地居民中转入,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需求更加个性化,他们从被动的服从者转为主动的参与者,要求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旅游服务,这种个性化需求反应了现代旅游者对传统的模式化旅游方式的厌倦和反叛。旅游行业内人员平均素质及学历偏低,已不能适应旅游者越来越个性化的需求,从业人员队伍素质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四、旅游统筹全域景区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经验

首先是坚持政府主导,将旅游业融入到灾后重建的全局中,充分利用灾后重建机遇和政策机遇,借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政府主导发展旅游产业,是我国旅游发展的基本经验。汶川地震灾后,汶川县仍然坚持政府主导,就是坚持在国务院整体部署、国家主管部委、受灾省、市(州)政府和援建省、市政府在各自的职责范围政策倾斜,由援建区和受灾区政府和人民齐心协力,精心建设。政府统筹主导,是将旅游产业主动融于灾后重建的全局,是将旅游产业主动融于灾后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灾后恢复重建中的先导产业作用,进而推动灾后社会经济的全面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借助于灾后重建的资金流和技术流,一开始就高标准高起点,目标明确。道路科学,借力实现汶川旅游的跨越式发展。

其次是科学规划,定位准确,找出特色,树立品牌。通过总规引导、详规控制,以规划为依据,在整体和细节上严格监督实施以实现规划目标和效果,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景观和旅游产品乃至旅游产业。总体上遵循规划先行,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建设,重点突出特色,使旅游产业形成积聚效应。汶川旅游业整体突出了抗震救灾精神、禹羌文化和藏文化以及生态文化特色。这集中表现在震中震源旅游品牌塑造,抗震救灾恢复建设示范区品牌塑造和大禹文化、羌族文化、藏族文化的保护、发掘和弘扬,以及镇村建设的风格控制和抗震救灾文化亲情元素的融入。在此基础上形成“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绣之乡、震中汶川”四大垄断性旅游品牌,提升汶川旅游的整体高度。

第三是突出精品,整体推进,将旅游业和—二产业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发展,打造汶川全域旅游模式。审视汶川的发展环境,旅游产业无疑是最具特色和最有潜力的产业之一。汶川构建了重点旅游景区及旅游城镇一般旅游度假区及乡村旅游点——旅游产业服务区的旅游产业空间结构。以重点精品旅游区创形象和知名度、主要旅游城镇为游客集散中心和旅游产业聚集中心、一般旅游区和乡村旅游点为旅游产业延伸和省内周边游客度假休闲消费地、外围第一产业为旅游产业提供消费品和支撑资源,打造汶川县的全域景区格局。汶川县提出了“围绕资源办旅游、围绕文化办旅游、围绕城镇办旅游”的思路,力争“重建一个城镇就是一个旅游集散地,重建一个乡村就是一个旅游景区”。汶川县精心建设精品旅游村寨,以“自然院落布局、藏羌民居风格、交通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完善、发展特色经济”为指导思想,以观田园风光、赏民俗风情、住藏乡羌寨、品特色美食为建设内涵,选择萝卜寨、布瓦、照壁、草坪、高店、枫香树、中滩堡、渔子溪、老人、河坝等10个村寨试点示范,选择三官庙、羌锋、集中、七盘沟、阿尔、联合、克枯、过街楼等8个村作为示范推广村,完善规划、提升设计、织补特色,做到硬件、软件一起上,积极发展休闲农家乐、羌家乐、藏家乐,推动农村经济向旅游经济、景区经济向富民经济转变,促进劳动力就地转移,带动农民就地增收。这样,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把点做亮、把地做大、把面做活,实现“全域景区,充分展示汶川灾后恢复重建的新面貌,新希望,增强灾区恢复重建后的自我造血发展能力。

总之,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汶川人变“危”为“机”,重新审视汶川发展环境,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下,有世界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依托对口援建地区政府和人民的无私帮助,通过灾区人民的艰苦努力,探索出了一条用旅游统筹全域景区建设和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经过两年多的恢复重建,汶川县整体恢复重建达到了国家规定目标,其中旅游业振兴的成就尤为突出,取得了巨大成功,已经初步建设成为赏民俗风情、观田园风光、品农家风味、住藏乡羌寨的中国汶川羌禹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探索出了可资今后中国乃至世界重大自然灾害后恢复重建借鉴的成功模式与经验。

(责任编辑 徐学书)

推荐访问: 景区 统筹 建设 发展 旅游

【论旅游统筹全域景区的建设和发展】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
  • XX委高度重视党校的建设和发展,出台《创建全省一流州市党校(行政学院)实施方案》及系列人才培养政策,为党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州委党校在省委党校的悉心指导下、州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

  • 为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树牢“清新简约、务本责实、实干兴洛”作风导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执纪执法铁军,经县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转变作风工作

  •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发展活力,按照中共XXX市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个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工作队与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共同研究谋划xx村

  • 今年来,我区围绕“产城融合美丽XX”总体目标,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山水相连,林水相依”以及“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园城一体”的建设思路,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房地产开发和城市风貌塑

  • 同志们:新冠疫情发生至今已有近三年时间。三年来,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集团公司范围内未发生一起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当前国际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疫情多

  • 我是毕业于XX大学的定向选调生,当初怀着奉献家乡、服务人民的初心回到XX,在市委的关心关爱下,获得了这个与青年为友的宝贵历练机会。一年感悟如下。一要对党忠诚,做政治坚定的擎旗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

  • 同志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全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我县安全生产和安全隐患大

  • 2022年市委政研室机关党的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届X中X会和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自觉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

  •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直机关基层党建示范点工作会议,一方面是对各示范点单位进行表彰授牌,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这种会议交流的方式,给大家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和机会。市直工委历来把创建基层

  •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学校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要求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部、×××厅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要求,认真落实驻地防疫部门的工作举措,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以最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