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业园区的研发网络与技术创新互动机制研究

| 浏览次数:

摘要:生态工业园区是企业产业链的特殊形式和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文章对近年来企业研发网络与技术创新以及生态园区的相关发展理论进行梳理,为分析生态工业园区研发网络与技术创新能力的相互影响,揭示生态工业园区研发网络与技术创新能力体系之间的匹配互动关系提供了理论框架,同时也为解决当前我国产业链中存在的可持续发展难题阐明了解决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企业研发网络;技术创新;生态工业园区;互动机制

一、 引言

企业技术创新,是指生产技术的创新,包括开发新技术,或者将已有的技术进行应用创新。研发网络是指,在研发过程中企业与合作研发企业、公共研究结构、高校、政府等形成的正式关系的集合。两者对企业发展都非常重要且相辅相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和研发网络的完善过程,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清楚地认识这些重要的影响机制,有利于企业科学地选择创新方向和路径。尽管对新环境下创新能力体系和研发网络的发展规律的研究为利用研发网络提高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但是,针对创新能力体系与研发网络如何整合与衔接才能够有效地构建创新能力,提高创新绩效的问题目前研究不够。技术创新能力体系与研发网络之间都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演化发展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分析技术创新能力体系与研发网络的匹配、互动关系,及其协同演化的机理。

生态工业园区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实践形式,是可持续发展理念走向实践的重要方向之一,生态工业园区综合地运用了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理论,把经济增长建立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是21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建立科学的技术创新与研发网络体系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本文对近年来企业研发网络与技术创新以及生态工业园区的相关发展理论进行梳理,为分析生态工业园区研发网络与技术创新能力的相互影响,揭示生态工业园区研发网络与技术创新能力体系之间的匹配互动关系提供了理论框架,同时也为解决当前我国产业链中存在的可持续发展难题阐明了解决的思路和方向。

二、 生态工业园区的概念内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着手生态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并将其作为实现产业生态化与区域产业绿色化的重要手段。目前中国的生态产业园区主要以生态工业园区为代表。齐振宏(2003)认为,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成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生态工业园区作为循环经济一个重要的发展形态,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建立工业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和食物链网,采用废物交换、清洁生产等手段,使一个食业产生的副产品或废物可以用作另一个工厂的投入或原材料,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多级开发利用,从而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类似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过程的工业生态系统。卢兵友等(2001)从当然和必然、整体和局部、发展与限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生态产业园区可能是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韩良(2006)认为生态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与区域发展特点紧密结合,不仅有效规避了同类园区间可能产生的竞争,而且通过生态产业园区的特色经营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活力;园区的形成和发展多以市场机制为导向自发形成,政府主要充当服务者和间接支持者的角色,而并不参与园区和企业的具体经营。宋小龙等(2008)提出适合我国生态产业园区发展的3种典型模式:牧食型生态产业园区、寄生型生态产业园区和腐生型生态产业园区。郭莉(2008)则认为生态工业园对于改善园区内部的环境质量成效斐然,可对其所在区域环境改善的贡献有限,所以认为环境扩散效应不仅体现在园区内部的环境改善上,更应体现在拉动区域产业升级和技术溢出等隐性扩散效应上。

三、 企业技术创新与研发网络的研究

1. 企业技术创新研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这一概念可以从行为主体、资源要素、战略视角和创新过程等四个角度来理解。行为主体视角走从技术创新活动的各个行为主体的描述和分析的角度阐述技术创新能力体系的。Barton(I992)从企业技术创新行为主体出发,认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由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工的技能、技术系统能力、管理能力、价值观等内容组成的。Burgellman(2004)等学者将技术创新能力定义为促进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一系列综合性特征。Burgdmall和Maidique把技术创新能力看成是可利用的资源、对竞争对手的理解、对环境的了解、公司的组织结构的变化、开拓性战略等能力的一种组合。

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引起了多方关注。虞晓芬等(2005)认为,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差距是我国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表现与深层原因。张晖明等人(2004)认为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新经济时代企业外部组织形式和制度的创新表现。田中伟(2003)认为通过税收优惠能最有效地促进企业集群内合作创新机制的形成。朱桂龙(2008)提出了随着企业规模的变化,外部知识获取路径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差异变化比较明显。这也说明,从组织间合作获取知识与企业本身实力有关。黄坡等人(2006)在对产业集群和企业技术创新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产业集群和企业技术创新之间有互惠关系。楚天骄等人(2006)认为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是地方创新体系联入跨国公司全球技术网络的关键节点,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资源,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本土互动是双方反复博弈的结果,建立互动关系是一种双赢策略。张成考(2006)提出生态工业园作为经济、生态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应根据园区内生产者企业、消费者企业、分解者企业的匹配关系和各自的功能以及自然环境容量,保证园区内的各项活动既不能突破生态工业园内各生态产业链的生态阈限,也不能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耐受限度,并能达到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实现整个生态工业园与自然生态系统互利共生、协调发展。余伟玲等人(2003)研究表明生态工业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众多行业,推动城市经济快速而健康的发展。

2. 企业的研发网络的研究。研发网络的概念是伴随着过去的20年中全球创新格局的变化及环境变化而兴起的重要概念,研发网络化已经成为创新环境的突出特征。研发网络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的专属性,例如,可以降低风险,对国外客户的需求迅速响应,收取溢价并获得规模效益(Tiwari,2007),以及企业通过创新获取绩效的能力Kafouros et al.,2008)。王卉(2011)认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以网络的形式参与竞争,其竞争优势也源于企业网络。张帆(2008)认为,企业网络组织形式比以往的组织形式具有优势,特别是在变化剧烈的外部环境下,企业网络组织的竞争优势非常明显。江诗松(2005)指出了研发网络存在的3个主要问题是沟通、机会主义以及利益分配,认为建立在良好的网络环境之上的信任是一种重要的治理机制。王文亮等(2010)提出,企业研发网络成为企业获取研发资源、缩短技术开发时间、减少研发投资费用与分散风险的有效组织形式。

3. 技术创新能力与研发网络环境的关系研究。当前网络对创新的影响机制的研究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以Burt为代表的“结构洞理论”或弱联系学派,认为弱联系可以为创新提供更多的冗余信息;另一派是以Coleman为代表的“桥梁”或强联系学派,认为强联系可以促进隐性知识的传递并进一步促进创新(Ahuja,2000;Ruef,2002)。尽管这两个流派的观点还存在一些分歧,但是大家对网络能够促进企业创新达成了共识。Powell和Grodal(2005)认为,网络为企业的创新提供了多样的信息和能力,进一步可以提高企业创新的水平,特别是对于处在网络中心位置的企业来说,其创新的产出更为显著。郝生宾等(2009)对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的交互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张清辉(2011)认为,在网络环境中,网络能够给企业的创新提供大量的信息和知识。一个企业拥有企业网络资源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有着突出的影响,这是获取和利用知识的关键,也是提高企业创新绩效的关键。党兴华等(2005)研究提出,网络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就是一个知识缺口弥补的过程。

四、 外部因素与内部变量对企业技术创新与研发网络的影响

1. 关键外部因素对企业创新能力和研发网络的影响。Mdlk和Kotabe(2009)发现新兴经济国家提供的关于资源投入和市场开拓方面的政策支持会与企业内部创新能力发生互补作用。Robinson(1998)指出,产业特征和环境变化对于企业成长绩效具有显著影响。Hitt(2004)则认为,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具有高度不确定的特征。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世界经济的扩展以及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整个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经济体。Zhou (2005)指出,市场环境的波动性会很大的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

2. 关键内部变量对企业创新能力和研发网络的影响。Sirmon和Hit(2003)提出,当企业所需的战略资源无法直按在要素市场上购买或购买的成本太高时,企业自身可以通过模仿、学习、创新来获得资源。企业资源内部开发相比外部资源来说周期较长、获取资源的速度较慢,但内部开发获取的资源与内部其他资源能力的匹配度高,并很容易形成其他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柳卸林和李艳华(2009)分析认为外部联系尚未成为创新能力提高的主要方式,内部的研究开发和正式的研发合作是提高能力的重要来源。蔡莉和柳青(2008)分析发现企业集群中,共享性资源所包含声誉、资源整合与交换和机构参与程度三个主要因素对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显著影响。

3. 关键外部因素与内部变量共同对企业研发网络与技术创新的影响。Hillman(2003)提出,转型环境下的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发挥受到创新环境的影响,表现为对环境的反应、战略选择及战略变化。制度因素可以解释企业活动路径、参与水平和战略等行为选择;反过来,企业的能力也会影响其战略的有效性(Oliver & Holzinger,2008)。Hamel(1998)指出,随着环境的变化进行战略创新,企业可以为顾客创造新的价值、摆脱竞争者的步凋、使利益相关者获取财富、重新构建己经存在的产业模式。Suhomlinova(2006)指出,企业可以与所处行业进行交互作用,改变其经营环境。Teece(1997)研究表明,制度、文化等环境会对企业的创新活动产生影响,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恰当地适应、综合和重构组织技能和职能,主动地根据需要改变环境,以适应自己的优势。

沈勋丰等人(2007)提出,企业网络与生态学中种群间的关系有着内在特征的相似性。张帆(2008)等人分析了浏阳生物医药园企业网络形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对园区企业网络核心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运用模糊评价模型对园区企业网络核心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滕丽华(2008)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的生态工业园环境影响因子的分析方法。并将生态工业园区的各环境影响因子作为贝叶斯网的变量,再利用贝叶斯网对生态工业因的各环境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并对各指标进行分析和预测,进而指导工业生态园区的整体决策。Beckman和Hauschild(2002)提出了,拥有广泛的网络可以带来更多的经验、能力利用机会

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引起了多方关注。虞晓芬等(2005)认为,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差距是我国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表现与深层原因。张晖明等人(2004)认为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新经济时代企业外部组织形式和制度的创新表现。黄坡等人(2006)提出,在产业集群和企业技术创新论述的基础上,产业集群和企业技术创新之间有互惠关系。张成考(2006)提出生态工业园作为经济、生态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应根据园区内生产者企业、消费者企业、分解者企业的匹配关系和各自的功能以及自然环境容量,保证园区内的各项活动既不能突破生态工业园内各生态产业链的生态阈限,也不能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耐受限度,并能达到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实现整个生态工业园与自然生态系统互利共生、协调发展。余伟玲等人(2003)研究表明生态工业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众多行业,推动城市经济快速而健康的发展。

五、 总结与展望

企业研发网络与技术创新的互动机制对企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生态工业园区既是企业产业链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所以对生态工业园区的企业研发网络与技术创新的互动机制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正是通过对近年来企业研发网络与技术创新以及关于生态园区的理论进行梳理,阐述了企业研发网络和技术创新的关系,为在生态工业园区中如何搭建科学合理的研发网络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理论框架和解决思路。

具体来说,我们提出以下几点:

(1)政府政策支持和引导。生态工业园区的形成和发展多以市场机制为导向自发形成,政府主要充当服务者和间接支持者的角色,并不需要直接参与园区和企业的具体经营,但需要给予生态工业园区一定政策的支持和导向,特别是在生态工业园区形成初期,给予一定税收、人才吸引等政策优惠。

(2)加强企业创新建设。要充分发挥生态工业园区的优势,就必须要发挥园区内各个企业的资源优势和特点,形成覆盖园区内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优势覆盖。以产学研合作的形式,组织实施能够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研发项目。各企业也可利用企业网络成员之间的有意识合作和无意识的知识溢出,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3)完善监督机制。生态工业园区的形成是市场导向加政府适当引导。如果企业不适合园区的发展,则会被自然淘汰出园区,但政府也需要进行适当的监督,防止园区内有企业违反制度和规则造成园区内产业链的重大损失和契约精神的沦丧。政府和企业需要有效地监督,除了发挥内部监督还需要完善外部的监督机制,为生态工业园区的有效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Ahuja,G.Collaboration networks, Structu- ral holes, and innovation: a longitudinal study.Adminis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0,(45):425- 455.

2. Barton, R.R.Metamodels for simulation input-output relations.Proceedings of the Winter Simulation Conference,1992:593-616.

3. Burgelman, R.A., Pearl, R., Meza, P.E.Better medicine thr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y.Stanford Business School,2004.

4. Hitt, M.A., Ahlstrom, Dacin, M.T., Levitas, E.and Svobodina, L.The instiutional effects on strategic alliance partner selection in transition economies: China vs.Russia, Organization Science,2004,(15):173-185.

5. Kafouros, M.I., Buckley, P.J., Sharp, J.A and Wang, C.Q.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explaining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echnovation,2008,(28):63-74.

6. Malik, O.R.and Kotabe, M.Dynamic capabilities,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performance in firms from emerging economies: evidence from India and Pakistan.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09,46(3):421-450.

7. Sirmon, D.G., Hitt, M.A.and Ireland, D.D.Managing firm resources in dynamic environments to create value: looking inside the black box.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s,2007,32(1): 273-29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研发网络优化、技术创新能力演进及其相互促动机制的研究”(项目号:71132006)。

作者简介:杨忠直,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符栋良,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2013-11-12。

推荐访问: 互动 技术创新 工业园区 研发 机制

【生态工业园区的研发网络与技术创新互动机制研究】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
  • XX委高度重视党校的建设和发展,出台《创建全省一流州市党校(行政学院)实施方案》及系列人才培养政策,为党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州委党校在省委党校的悉心指导下、州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

  • 为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树牢“清新简约、务本责实、实干兴洛”作风导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执纪执法铁军,经县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转变作风工作

  •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发展活力,按照中共XXX市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个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工作队与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共同研究谋划xx村

  • 今年来,我区围绕“产城融合美丽XX”总体目标,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山水相连,林水相依”以及“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园城一体”的建设思路,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房地产开发和城市风貌塑

  • 同志们:新冠疫情发生至今已有近三年时间。三年来,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集团公司范围内未发生一起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当前国际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疫情多

  • 我是毕业于XX大学的定向选调生,当初怀着奉献家乡、服务人民的初心回到XX,在市委的关心关爱下,获得了这个与青年为友的宝贵历练机会。一年感悟如下。一要对党忠诚,做政治坚定的擎旗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

  • 同志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全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我县安全生产和安全隐患大

  • 2022年市委政研室机关党的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届X中X会和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自觉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

  •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直机关基层党建示范点工作会议,一方面是对各示范点单位进行表彰授牌,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这种会议交流的方式,给大家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和机会。市直工委历来把创建基层

  •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学校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要求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部、×××厅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要求,认真落实驻地防疫部门的工作举措,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以最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