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癌状态沦”带来中医治癌理念变革

| 浏览次数: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东直门医院,肿瘤血液中心副主任李忠教授以患者多而闻名。李忠教授每周的周三上午和周四下午在专家门诊应诊,因为慕名而来找他看病的患者特别多,以致于每次上午坐诊,他都要从早上8点开始为患者看病,一直看到下午3点,而下午坐诊,则要从下午1点坐诊到大约晚上6点半,平均每半日门诊要为70名患者诊治。现在,在东直门医院,李忠教授的门诊量是最大的,很多患者要从前一天晚上8点就开始排队,才能挂上他第二天上午的专家门诊号。因为他的号经常是早上5点就挂完了。2008年,李忠教授的门诊量为4000多人次,几乎占肿瘤科专家门诊量的70%;今年,李忠教授的门诊量更是有增无减。如此大的门诊量。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话说:“没有疗效支持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此可为苍生大医。”多年来。李忠教授正是抱着“普救肿瘤患者之苦”的信念,在中医抗癌之路上艰苦探索。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历经十余载光阴,纵览古今文献,吸纳百家之长,将博大精深的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巧妙结合,才铸成了今日的中医治癌疗效神话!

提出“癌”的状态论

谈起中医药抗癌,许多人会简单地将中医治疗浮浅片面地理解为“扶正祛邪,提高机体免疫力”。多年来,李忠教授一直在思考,难道中医抗癌研究用一个简单的“扶正”就能概括吗?他以大量无可辩驳的临床和科研事实。证明中医抗癌研究绝不是仅仅简单的“扶正”就能概括的。在临床中大胆实践的同时,李忠不断汲取现代肿瘤研究成果,根据肿瘤细胞的特性及中医用药特点,首次提出了“癌”的状态论。

“我认为‘癌’既不是一种细胞,也不是痰或瘀。‘癌’应该是一种状态,我们暂且称它为‘癌状态’。这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体内部五脏六腑之间失衡的状态。”李忠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大家都了解种子与土壤的关系,不同的种子适合于不同的土壤,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物,同一种子在不同的土壤中生长,也会发生变化。先秦时齐人晏子曾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古人这段话更印证了这个道理。淮南香甜的橘子移植到淮北就变成苦涩难吃的枳,原因无他。就是水土变了。

“其实,‘癌’的发生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李忠说,“人体本身就是由细胞构成,每一个细胞就像一粒种子。如果人体处于一种健康的状态下,就好比拥有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水分,种子就会茁壮成长,否则,土壤不好,品种优良也没有用,最后还是长不好,只能变化产生‘癌’。”

首创“固摄法”

李忠根据“癌状态”理论,从全新的角度解析了癌的病机。他认为,“阴阳气不相顺接”是癌的病机基础。“耗散”是癌的病机转化关键,气滞血瘀痰凝是“癌”病机的外在表现,并根据肿瘤病机的新认识,提出了肿瘤治疗的新法则——固摄法。

固摄法治疗恶性肿瘤,有两大作用机制:一是通过固摄正气,防止正气的耗散,纠正正虚失固的状态;二是固摄癌毒,防止或减少癌毒的扩散与转移。李忠解释说。正气本身具有对癌毒的固摄收束作用。在“正虚”状态下,癌毒的扩散与转移趋势超过了正气的防护约束力,疾病便会进展。在固摄法对正气及癌毒的双重作用下,正气的耗散趋势得到抑制。正气水平得以提升。抗癌、固摄癌毒的能力增强,癌毒的扩散转移趋势同时受到抑制。此即固摄法的立意所在。

同时,他还将现代肿瘤药物靶向理论与中医归经理论相结合。提出了中医肿瘤靶向给药的新观点。并通过阅读经典著作,结合自身的l临床实践,提出了肿瘤临床用药的新思路,即“紧扣主体特征,确定治疗用药”、“辨析动态特征,随证灵活加减”、“注重辨证与辨病结合”及“合理使用有毒药物”等,研制出了“固摄扶正排毒系方”、“镇痛贴”等系列抗癌中药方,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临床研究显示:固摄扶正排毒系方能有效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周期。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实验研究表明:固摄方能有效提高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抗肿瘤转移复发,对肿瘤新生血管有明显抑制作用。

根据研究成果,结合现代肿瘤治疗特点,李忠还提出了“三步有序靶向抗癌”的策略。“三步有序靶向抗癌”突破了传统抗癌的堡垒,将整体抗癌和个体抗癌有机结合,形成了“平衡抗癌”、“解毒增效抗癌”和“透皮抗癌”三步特色治疗。平衡靶向抗癌在于改变肿瘤微环境。恢复机体平衡;解毒增效抗癌在于减轻放、化疗毒性,强化机体抗癌效力:透皮抗癌法在于中药外用拨毒抑癌。全面提高生活质量。

提倡肿瘤内病外治

由于肿瘤病的复杂性、特殊性,中医强调肿瘤治疗中的“杂合以洽”。所谓“杂合以治”,主要是根据不同肿瘤、不同阶段的临床特点,运用中医辨证观和整体观。有计划、合理地应用中医各种治疗手段,改善患者体内脏腑阴阳失衡的状态,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最大限度地延长生存周期,并且提高治愈率。李忠在临床中十分重视肿瘤的“综合治疗”观,认为其正是传统的“杂合以治”观的具体体现。

临床诊疗中,李忠强调多种方法结合的优势,特别是肿瘤内服与外用的配合。他认为外治法在临床应用中有其独到之处。可以补充内治的不足。正如清代名医徐灵胎所言:“疾病由外以入内。其流行于经络脏腑者,必服药乃能驱之,若其病既有定所,在皮肤筋骨之间,可按而得者,用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有力。”李忠认为,现代研究已经表明中药外用为体表直接给药。经皮肤或粘膜表面吸收后,药力直达病所,迅速有效,且避免口服液经消化道吸收所遇到的多环节灭活作用及一些内服药带来的某些毒副作用。晚期肿瘤患者正气衰弱,不耐攻伐,单靠内服药疗效不佳,中药外敷更具优势。“当然,外治疗法也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应随病症变化。灵活应用,特别是在肿瘤治疗中应内外合用,则能相得益彰,提高疗效。”李忠说道。

临床中,李忠正是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在充分认识肿瘤特点的基础上,根据肿瘤的局部病机特点,结合现代中药透皮治疗系统开发出具有透皮治疗作用的外用“抑癌镇痛贴膏”,该药在抑制肿瘤、缓解疼痛方面临床疗效极佳。治疗癌痛的缓解率高达91.89%,抑瘤率达60%。其与“辨证抗癌中药”配合使用。更是相得益彰,难怪患者称之为“神膏”。

勤求古训,成就大医风采

李忠的勤奋和钻研,多年来一直为中医肿瘤业界所称道。李忠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首批中医肿瘤学博士,不仅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更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很多与李忠交流过的专家都说,听李博士讲课,将深奥的中医抗癌理论用简明的话语讲解得透彻深入;观摩李博士诊病,更能体会到他对患者的关切,体会到中医抗癌的神奇疗效。

为了探索中医药治疗癌症的新思路,李忠全身心地投入抗癌的伟大事业中,多少个日日夜夜。他反反复复阅读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景岳全书》等大量的古籍经典和《现代肿瘤学》、《实用肿瘤内科学》等现代抗癌专著。有志者,事竟成,终于,他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形成了一整套中医抗癌新思路,并发表了系列抗癌专著与论文,多次在国内外学术论坛做大会主题演讲,得到了国内外中医肿瘤业界的一致好评。他主编的《临床中医肿瘤学》被同行视为中医肿瘤临床必备的中医抗癌专业论著。可以说,正是由于李忠在中医肿瘤界的这些突出的成就,才使他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中医肿瘤专家。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如今,李忠教授仍在中医药抗癌症研究领域执著地奋斗着,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癌症患者得到李忠教授的诊治。寻求到生命的绿洲,再现人生的辉煌。

推荐访问: 变革 中医 理念 状态 带来

【李忠:“癌状态沦”带来中医治癌理念变革】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
  • XX委高度重视党校的建设和发展,出台《创建全省一流州市党校(行政学院)实施方案》及系列人才培养政策,为党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州委党校在省委党校的悉心指导下、州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

  • 为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树牢“清新简约、务本责实、实干兴洛”作风导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执纪执法铁军,经县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转变作风工作

  •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发展活力,按照中共XXX市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个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工作队与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共同研究谋划xx村

  • 今年来,我区围绕“产城融合美丽XX”总体目标,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山水相连,林水相依”以及“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园城一体”的建设思路,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房地产开发和城市风貌塑

  • 同志们:新冠疫情发生至今已有近三年时间。三年来,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集团公司范围内未发生一起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当前国际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疫情多

  • 我是毕业于XX大学的定向选调生,当初怀着奉献家乡、服务人民的初心回到XX,在市委的关心关爱下,获得了这个与青年为友的宝贵历练机会。一年感悟如下。一要对党忠诚,做政治坚定的擎旗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

  • 同志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全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我县安全生产和安全隐患大

  • 2022年市委政研室机关党的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届X中X会和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自觉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

  •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直机关基层党建示范点工作会议,一方面是对各示范点单位进行表彰授牌,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这种会议交流的方式,给大家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和机会。市直工委历来把创建基层

  •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学校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要求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部、×××厅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要求,认真落实驻地防疫部门的工作举措,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以最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