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广州市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政策

| 浏览次数:

摘要2009年1月1号,广州市计生局印发《贯彻<关于解决广州市城镇独生子女计划生育奖励问题的若干规定>实施细则》的通知。本文试图就该政策进行分析,探讨该政策出台的依据,并对政策重心的定位以及政策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对该政策是否会带来“人口逆淘汰”进行探讨。

关键词计划生育 帕累托改进 成本效益

作者简介:毛水榕,中山大学人口研究所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口统计。

中图分类号:D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6-166-02

2009年1月1号,广州市计生局印发《贯彻<关于解决广州市城镇独生子女计划生育奖励问题的若干规定>实施细则》的通知,斥资12亿元彻底解决计生奖励金历史遗留问题,今后每年将新增2亿元兑现奖励,今年受益者将达15万人。初读该政策,以下几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兴趣:广州市为何要对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实行奖励?即该政策出台的依据是什么?重心为何落在城镇而不是农村?在该政策执行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该政策的实施,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下面将对该政策进行详细解读,试图分析以上问题。

一、政策依据分析

计划生育奖励政策的实行,是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个补充。然而,为何要实行该补充政策?该奖励政策是否有必要?其实行的依据是什么?这有必要追溯到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分析。

衡量一个政策的好坏,通常通过对其进行“帕累托改进”检验。所谓帕累托改进是经济学的一个概念,即一种制度的改变中没有输家,而至少有一部分人能赢。帕累托改进是基于人们的既得利益而言,而不是人们正在试图取得的东西,因为后者是没有止境的。如果一种改进剥夺了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不管是否能带来更大的整体利益或者是否有助于实现崇高的目标,都不是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改进是通过持续改善,不断提高社会的公平与效率,从而使社会和事物发展达到“理想王国”。简而言之,各方都有利、都同意的事情或制度安排,一定是帕累托改进,社会没有理由不让每个人都得到好处的事情进行。

(一)宏观层面之计划生育实效

据统计,计划生育30多年来,全国累计少出生人口近3亿,平均每个家庭少生了0.74个孩子,为家庭和社会节省抚养费6万亿元,节省物质技术装备费5.9万亿元。实行计划生育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明显快于不实行计划生育条件下的经济发展。如不实行计划生育,1971~199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水平按当年价计,分别增长了32.4倍、21.8倍和20.8倍,如不实行计划生育,则这三项重要经济指标同期分别只能增长10.6倍、5.3倍和7.0倍。可见,计划显著缓解了人口对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的沉重压力,对整个宏观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微观层面下计划生育对家庭的影响——防止生育的成本收益分析

然而,有学者认为,这种只计算“社会节省抚养费用”的方法,无疑是只把人单一地看成了“人口”而忽略了其“人手”的一面。

S.恩客(Stephen Enke)在1960年发表的《印度从人口控制中得到的收益》一文中豍,借用生育率研究中的“成本——收益”理论,提出了“防止生育的成本——收益分析”,通过计算家庭计划中的节育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从微观角度分析计划生育所带来的成本与收益的差额。防止生育的收益,是指假定某人出生其一生消费费用的总和,因防止生育而节省;防止生育的成本,是指一个人对过敏产值所做的贡献的总和,因防止生育而损失。

美国人口经济学家莱宾斯坦教授提出豎,孩子的生产成本可分作两部分:一部分为直接成本,即从母亲怀孕到将孩子抚养自立所花费的衣、食、住、行、医疗、教育、婚姻等的费用,直接的货币支出;另一部分为间接成本,即父母,主要是母亲因哺育照料孩子耗去时间而丧失受教育、获得更有利岗位和升迁而减少收入的机会,因而又称机会成本,是可以通过影子价格(影子价格:对没有市场价格的产品或服务、劳务的一种替代性估价。这里指父母用在养育孩子上的时间消耗虽属非市场活动时间,但可通过相应的市场活动时间进行估量)计算的一种间接的货币支出。

另一方面,孩子对父母的效益,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6个方面:

(1)劳动——经济效益。孩子成长为劳动力后,可为家庭提供劳务或从事一定的职业劳动,为家庭提供经济收入。(2)养老——保险效益。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社会养老保障事业不发达,孩子不得不充当家庭养老角色。(3)消费——享乐效益。孩子作为“消费品”,具有满足父母感情和精神需要上的效益,能够带来“天伦之乐”。(4)维系家庭地位的效益。继承家产,将家庭地位一代一代维持下去。(5)承担家业兴衰的风险效益。孩子不仅一般地具有劳动的效益,而且孩子素质和劳动技能高低承担家业兴衰的风险也有某种差别。(6)扩展家庭效益。一般发展中国家希望“多子多福”家庭,子女多安全有保障,保持家庭的昌盛。

从以上成本和收益来看,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孩子的效用是相对较大的,孩子可以帮手下田劳作,做家务,年纪很小就外出打工赚钱……而此时的成本却相对较小,教育支出低;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紧随收入提高而来的是孩子成本的上升与孩子效用的下降。

如图:

Dn-1为经济不发达(计划生育前期)时孩子的成本

Dn为经济发展后(计划生育后期)孩子的成本

Un-1表示经济不发达(计划生育前期)时孩子的效用

Un表示经济发展后(计划生育后期)孩子的效用

Y1表示经济发展后孩子给家庭带来的相应收入(发展到一定程度为负值)

Y2表示经济不发达时孩子给家庭带来的相应的收入

该图表明,

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初期来看,由于经济水平不发达,孩子的效用大于生产孩子的成本,实行计划生育于微观家庭,从短期来看,实际上是损害了家庭利益的。由此分析可得,实行计划生育奖励政策,有其一定的依据。

二、政策过程分析

(一)城市还是农村——政策侧重点的分析

计划生育奖励政策该侧重于城市抑或农村?我以为,侧重点的确定,可以根据以下两方面进行考虑:(1)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主要指计划生育初期经济不发达时期),是城市家庭还是农村家庭损失的更多?理论上应对损失更多的实行优先奖励。(2)奖励政策对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效果。即实行奖励政策是否有利于现时城市计划生育的推行?是否有利于农村的推行?相比之下,更有利于哪个?以下分别对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试图透过此确定实行计划生育奖励政策的侧重点。

1.计划生育造成的微观家庭的损失。根据上文对孩子的成本——效益分析理论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孩子的成本不断增高,而效用减少,孩子的净收益(收益减去成本)逐渐减少,甚至为负。城市家庭养育孩子的成本远远大于农村家庭,单是直接经济成本,0至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将达到25万元左右,如估算到上学等支出,则高达49万元,豏甚至有人认为并不止49万元。生养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而孩子在未来所产生的效用却在相对减少。然而相对于农村,虽然在农村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也在逐年增加,但仍远远低于城镇水平。而在农村传统观念——“养儿防老”及对子女将来取得更大收入的预期以及儿女对自己事业的继承等方面;来自精神方面的收益主要表现为“传宗接代”及孩子对家庭生活带来的快乐及社会评价等方面,体现了较高的效用。在这种情形下,国家计划生育的强迫性节育,使得农村家庭因少生而蒙受较大损失。从这一方面看来,虽在计划生育前期,城市家庭经济不太发达时,计划生育导致的少生孩子对城市家庭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相较于农村,该损失时期短,损失费用较少。虽也有必要实行计划生育奖励,但农村更为迫切,计划生育奖励政策因而应侧重于农村家庭。

2.奖励政策对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效果。美国人口经济学教授J.L.西蒙提出“收入对生育率影响的理论豐”。该理论认为,家庭收入的提高,在一定条件下会增加对孩子(作为消费品、)以及孩子以外其他不同商品的需求。然而,由于(1)平均收入增加会增进人们对社会进步的欲望,从而增进了对孩子以外其他商品的欲望,这种欲望是和家庭收入抚养孩子的欲望相对立的。(2)孩子成本价格会随着收入提高而上升,从而使女性非市场活动的影子价格较高,减弱了多生育的欲望。这两种原因,使得家庭收入与孩子需求间呈现负相关关系。同时,在家庭收入上升的情况下,家庭愈益重视“购买”孩子的质而非孩子的量。可见,在经济发达和比较发达的条件下,人口数量同家庭收入呈负相关关系,而人口质量则同收入呈正相关关系。

(二)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策分析

1.奖励资金缺乏来源保障。政策规定,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时,“奖励补助金由职工办理退休时的所在单位负担,各级政府财政兜底解决。具体按以下规定执行:(1)原职工所在单位有能力支付的,奖励补助金由所在单位负担。(2)原职工所在单位没有能力支付的,由政府帮助单位解决。”

奖励落实基本上依赖对象所在单位,对象所在单位面临着很大的资金压力。特别是企业困难,资金筹措难度大。近几年,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有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遇到了困难,盈利能力和利润水平下降,不少企业处于亏损或长期亏损状态。有些企业连职工工资也发放不起,根本无力支付计划生育奖金。破产、改制企业在资产清算和改制时没有给退休人员预留这部分奖励资金,资金来源没有保障,使得该政策根本无从落实。

2.奖励金的发放手段——按月发放或一次性发放?对比新旧奖励制度发现,奖励金的发放由原来的一次性发放改为按月发放,直至本人亡故为止,这是本次奖励政策的一个创新点。而然,该条例是否更有利于政策的实施,更有利于政策目的的实现?美国制度经济学家诺斯曾曾提出“诺斯标准”,用以衡量社会中每一个人对于改革的态度。诺斯得出的基本结论是,社会中收入相对较低的阶层,其成员更看重改革过程中每项即时举措给他带来的即时成本与即时收益,并根据这种即时的成本与收益来决定自己对改革的态度。也就是说,每个人是否支持改革,取决于改革是否能给他带来即期的净收益。

3.政策协调性不足。奖励政策出台和执行过程中部门协调难度很大。财政部门支持具有导向作用的奖励,比如引导育龄群众放弃生育指标的奖励,而不愿对年老的独生子女父母进行补偿性奖励。市财政局认为,计划生育是属地管理,不予拨款;当地政府认为这些企业的税收都由上面拿走了,上面应该解决。此外,一些地方条例规定的独生子女父母退休时增发5%退休金,与劳动保障部门的法规有冲突……

三、政策实行的后果——人口逆淘汰

20世纪80年代末,学术界出现了关于“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逆淘汰”的说法,并很快广为流传。他们认为,中国出现了一种与追求文化素质提高相“逆”的现象,并且套用达尔文“生存竞争”、“优胜劣汰”学说中的一个词,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逆淘汰”现象。

对广州市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实行计划生育奖励政策是否会导致人口逆淘汰象?有学者认为,从提高人口素质的角度考虑,人口生育应该呈现这种现象:素质越高的人群出生率越高,素质越低的人群出生率也越低。这样才能使总人口中高素质人口的相对数量不断上升,从而使总人口的素质不断提高。然而,对城镇的奖励制度导致城镇人口更趋向于少生,而农村人口由于没受到刺激而持续多生。如此一来,高素质人群由于少生而导致高素质人越少,低素质人群由于多生而致使低素质人持续增多,最终出现人口逆淘汰现象。

这种恐怖的现象是否真的会发生?翟振武教授通过考察,将20多年来城乡教育素质、健康素质加以比较,辅之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总和生育率下降的数据,证明了我国人口素质不存在逆淘汰现象,并论证了中国人口素质没有降低的原因。他认为,我国计划生育不仅没有扩大城乡和地域生育水平差别,反而缩小了这种差别;由于中国城市化的迅猛进程,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是上升,而是下降;更重要的是,由于农村社会经济的进步以及教育事业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一直在上升,很多指标的上升幅度大于城市,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上升是拉动全国人口整体素质上升的重要力量。

注释:

豍豐李竞能,吴国存主编.当代西方人口学说.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6-38页,第49-58页.

豎莱宾斯坦.经济发展与生育率的关系.Population Growth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豏徐安琪.调研报告《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200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 广州市 独生子女 计划生育 解读 奖励

【解读广州市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政策】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
  • XX委高度重视党校的建设和发展,出台《创建全省一流州市党校(行政学院)实施方案》及系列人才培养政策,为党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州委党校在省委党校的悉心指导下、州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

  • 为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树牢“清新简约、务本责实、实干兴洛”作风导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执纪执法铁军,经县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转变作风工作

  •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发展活力,按照中共XXX市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个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工作队与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共同研究谋划xx村

  • 今年来,我区围绕“产城融合美丽XX”总体目标,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山水相连,林水相依”以及“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园城一体”的建设思路,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房地产开发和城市风貌塑

  • 同志们:新冠疫情发生至今已有近三年时间。三年来,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集团公司范围内未发生一起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当前国际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疫情多

  • 我是毕业于XX大学的定向选调生,当初怀着奉献家乡、服务人民的初心回到XX,在市委的关心关爱下,获得了这个与青年为友的宝贵历练机会。一年感悟如下。一要对党忠诚,做政治坚定的擎旗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

  • 同志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全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我县安全生产和安全隐患大

  • 2022年市委政研室机关党的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届X中X会和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自觉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

  •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直机关基层党建示范点工作会议,一方面是对各示范点单位进行表彰授牌,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这种会议交流的方式,给大家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和机会。市直工委历来把创建基层

  •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学校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要求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部、×××厅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要求,认真落实驻地防疫部门的工作举措,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以最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