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齐齐哈尔滨水区发展策略与规划建议

| 浏览次数:

[摘 要]滨水区科学有序的发展是助力城市转型,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手段。本文力图针对齐齐哈尔滨水区建设的现实情况,结合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以问题为导向,尝试从滨水空间营建、城市文化塑造、城市规划管理等角度提出齐齐哈尔滨水区发展战略和具备可操作性的规划策略,以期对齐齐哈尔未来城市建设有所裨益。

[关键词]齐齐哈尔;滨水区;规划策略

[中图分类号]TV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2 — 0044 — 04

城市,从它诞生之时起,就与河流结下了不解之缘。“得水而兴,废水而衰”,以史观之,是河流孕育了人类文明,促进了城市的产生,影响着城市的发展与变迁。当今社会,城市河流继续发挥其交通、水利等传统职能的同时,其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价值意义也日益突显;如何以“水”为题,发掘城市滨水区发展潜质,提振城市综合竞争力,唤起城市发展与河流的紧密联系,将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城市命题。

齐齐哈尔,作为嫩江全流域的首位中心城市,自清朝康熙年间设府建城至今,三百多年的城市发展史正是一部人类滨水而居,以水兴城的奋斗史。其地处寒冷地区的气候条件,毗邻游荡性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老工业城市革新转型的发展诉求等主客观要素,都将新时期齐齐哈尔滨水区的开发建设工作提升至新的高度。因此,需要基于城市自身特点,利用水的独特自然要素属性,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满足人的物质与精神方面的诉求与渴望,策略性提出齐齐哈尔滨水区开发要旨与规划建议。

一、现状梳理与矛盾阐述

围绕着城市“水”的综合利用,齐齐哈尔做出许多的重大举措,取得不俗的成绩。如2004年行政中心用地的置换、以教育、商贸和居住为主旧城更新及其相关土地利用的规划调整。城市规划方面,在齐齐哈尔城市建设总体规划(1981年─2000年)和齐齐哈尔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中均有对于滨水用地和绿地系统也有明确的规划。此外,众多专项项目,如“碧水工程”、“劳动湖引水工程”、“城市沿江规划”、“滨水亮化工程”等,对城市中心区用地调整、功能更新均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滨水区已初步成为城市文化振兴的亮点与都市发展的空间增长极。然而,滨水区开发和规划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矛盾有待解决。

1.用地混杂、矛盾综合

齐齐哈尔滨水区土地利用情况相对复杂,开发(新建)和再开发(整治更新)的任务并存。滨水区域既有以政府办公中心为代表等大型公共设施用地,又存在大量城乡结合、交叉发展用地,以及老工业改造用地等多种复杂用地类别,其中村镇住宅等三类居住用地和老工业改造用地均占有较大比重,城市改造更新压力较大。中心城区的嫩江沿岸及劳动湖水系周边地段的主要矛盾亦有所不同,开发过程中需要把握好整体性与局部性问题的均衡关系,采取整体控制、分段开发的方式,以突出针对性。

2.交通薄弱、亟待梳理

滨水区交通结构初呈体系,但仍有改造提升的空间。中心城区的嫩江河岸南北长约8.7公里,东西宽度约为500类至1000米。东西方向,支路中仍有多条尚未与城市道路网对接,并且多为通往地块内部的尽端路;城市中心区与嫩江西岸各县区间的联系仅为两座公路交通桥,即“新江桥”和“老江桥”,而两座“江桥”相距9.7公里,远离城市中心,交通甚为不便。南北方向的交通,则由于防洪抗灾、历史发展、工业遗存等多种原因,没有连续贯通的主干路体系,其中新明街与新立街尚未对接,新明街至北部“新江桥”需要绕行;堤路现状以防洪功能为主,嫩江公园以北建成并管制,以南则为土路。公共交通线路也较为缺乏,尤以地段南侧,原市造纸厂等地区建设延滞。

3.河岸游荡、水情复杂

齐齐哈尔市中心区嫩江河段为典型的沉积型网状河岸,处于相对不稳定状况,对于城市沿水滨河开发,乃至跨江建设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其河道多分汊,多河间沙洲(其中最大的名为“明月岛”)主河道不稳定,枯水期与丰水期水位相距较大,致使城市防洪压力较大。历史上,嫩江齐齐哈尔河段,在327年的城市建成史中有历史记录的大水共有三十几次之多。其中近代尤以1969年、1988年和1998年三次嫩江流域特大洪水危害甚大,如1998年洪水就造成全市直接经济损失59.8万元,农田减产绝产达833.19万亩,毁坏房屋61.1万间,转移灾民72万人。

因此,城市中心区沿河滨水区受到防洪因素的相对制约。齐齐哈尔市中心区城市堤防标准原来50年一遇,2006年因上游尼尔基湖综合水利枢纽正式竣工而上升为百年一遇。滨水区地形地势原较为平坦,但因防洪的需要集中导致部沿河东岸防洪堤底与堤底之间出现0至5米不等的高度落差。防江堤南北断面变化较大,近人亲水的滨水空间的建设难度与开发成本相应有所增加。

4.基础薄弱、人气不足

因重工业、制造业城市空间布局的因素,近代齐齐哈尔沿嫩江沿岸发展相对滞后,基础建设较为不足,进而导致城市社会生活相对缺乏。然而,伴随齐齐哈尔大学的扩建、龙沙公园的改造,以及2004年市政府及相关配套机构入驻,劳动湖周边与嫩江河岸北段重获生机,滨水空间品质得到极大提升。而嫩江城市河岸南段及其周边地区作为城市三大工业集聚区之一,工业用地分散,空间上包围城市主要生活居住区,一定程度阻抑城市向南发展的主导趋势;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等政策引导下,该区域大量的原工业企业或兼并,或外迁,从而出现大量的闲置用地。综合以上现状情况,以及齐齐哈尔新火车站和城南中汇新城建设等影响因素,需要协调城市滨水河段南北发展,并以此集聚人气,促进城市新旧城区均衡发展。

5.寒地气候,景观孤立

齐齐哈尔市生态环境基础较好,但因气候条件和城市内部景观环境的约束,导致城市滨水文化生活较为单一,相对缺乏特色。齐齐哈尔位于北纬47度,地处寒温带,年平均气温4.4C,最低气温曾低至-36.7到-23.9℃之间,冬季户外活动条件较为恶劣。景观也多以常绿性针叶树种为主,设置配合也过于单调。同时,城市现状绿地的系统性不强,未能将生态绿地、公园、街头绿地、防护绿地等有机联系;其中,仅以劳动湖畔的龙沙公园历史甚为悠久、开发建设情况良好,其余新建公园则缺乏特色,空间品质亟待提升。

二、规划要点与应对策略

1.谋篇:系统性构建以水为中心的滨水城市空间

市域范围上,嫩江是城市区域性协调发展的联系纽带。齐齐哈尔的中心城区、昂昂溪区与富拉尔基、梅里斯、雅尔塞分别拱卫于嫩江的东西两岸,进而分别构成了齐齐哈尔市最为重要的两大产业和城市拓展的发展轴线。嫩江居于基中,无论在交通联系,还是城市空间的联结方面起势必将发挥不可比拟的作用。而滨水区的建设开发更加促进,各个城区的向心凝聚力;无论是在社会生活、城市文化等软环境,还是从经济发展、产业调整等硬性环境,都提供了富于延展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平台。

城区范围而言,滨水区的建设是中心城市组团的重要增长带。中心城区未来拓展应由旧城区为始,沿河向南大力发展,联系整合大民镇、南苑开发区和新火车站,充分发掘城市水系价值,构建滨水城市新城区。而劳动湖水系可以形成城市旧区更新的催化剂,嫩江城市河段也可作为城市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引导;更以其滨水区域内的新行政、教育、游憩中心和商贸、旅游中心进行辅助,城市的整体面貌必将大为改观。

综而言之,滨水发展将成为齐齐哈尔总体发展战略中极为有益的备选主题,系统性的滨水区建设将是其战略内容的核心。宏观上,滨水空间将各城区整合统筹,并依托其自然优势,在各城区间建立相配套的城市郊风景区和快速干道,加以有益的分隔和有效的联系;微观上,各组内滨水区在相关城市基础设施,商贸、教育、休憩等诸多城市职能布局方面都颇有裨益。因此,以城市滨水区为城市发展建设的基本脉络,沟通联系城市各个组团、区域,并将其系统地整合交织于一起,将会成为齐齐哈尔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中的上善之选。

2.理水:兼顾防洪安全与生态开发的河流综合治理

嫩江是齐齐哈尔的母亲河,在孕育和见证了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为城市提供了良好的生态背景。作为城市和自然的交界地带,面临来自于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巨大压力。其中有两大突出问题值得关注:一是确保城市防洪安全,沿江带及嫩江沿岸其他地区发展的前提性要求;二是城市如何充分利用城市滨水资源可持续性发展。

理顺城市水系,协调利益矛盾,解决具体问题,是处理好城市滨水开发和自然环境的重要平衡方式。齐齐哈尔城市水系,主要是以嫩江、劳动湖和城市中心区南侧以南湖为主一些大小不一的块状水域。其中,嫩江齐齐哈尔河段因城市防洪的需要,河岸相对固定,其防洪堤的综合利用与河流沿岸的土地使用问题比较严重;劳动湖,原为嫩江支流,解放前尚能通航,但现状却因与嫩江联通不畅而水量不足,水质问题也需考虑;而城市南侧的块状水域,因主要是在城乡交际或未来发展用地区域,过分割裂且水域范围不够稳定。

解决水系问题的方式也需多管齐下。一、贯通水网。将城市所有主要水域以地上明渠或生态驳岸相互连接。具体而言,将劳动湖北侧与嫩江相通的地下涵管改为地表径流,其南侧设立新的出水口,具体位置可在于嫩江下流橡胶坝下游,以此形成出入水口间的水位差,实现劳动湖水的自然流动,加大湖泊的换水率。南部块状水域也要依据实地勘测,择其中主要水塘或湖泊进行水网联系,构成水系整体,进而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生态资源和自然依凭。二、改善水质。城市现阶段的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健全,沿岸散居户居民的生活污水及小型工业排放的工业污水不经处理,就近排入湖、河等水体中。其中工业废水主要污染物为耗氧有机物和石油类。因此,沿湖滨河的废水处理工作将落实到位,尤其是一些重污染企业要有效地加强管理约束。同时,也要加强对于地下水的利用开发管理,节约城市用水,避免地下水水位过快下降,进而出现地表沉降,水体污染或地表水位下降等问题。三、加强规划。城市水系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仅在行政部门方面就有环境部门、规划部门、城市管理部门、水务部门和国土部门等等,所涉及到的事务也极为复杂。已有如沿江风光带控制性规划、劳动湖南扩和两次引水工程等多项专项规划正在实施过程中。若以期从根本上改善水体及其周边地域的综合环境,则需以规划为先导,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协作。

3.绿岸:灵活组织城市绿色滨水开放空间格局

以地域性自然植被为基础,创建城市滨水区开放空间系统,促进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齐齐哈尔滨水区绿地体系主要存在如下矛盾:自然要素:内陆寒带,大陆季风性气候,春季干旱,夏季干燥,冬季漫长多风沙,植物生长期短,绿化困难;经济要素:齐齐哈尔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期,城市财政困难,各项投入力度不足;行政与意识要素,部分规划内容落实工有待加强,加之历来对于滨水区的发展策略不够明晰,导致城市绿地比例失调等问题。

应对以上挑战,本文有以下几点建议:

“水陆并行,以绿活水”。滨水区通常都是城市中最具有活力的区域,以游憩为主要目标,建设开发滨水绿带。嫩江在中心城区段全长11.8公里,富拉尔基城区全长3.4公里,经人工开挖的劳动湖水域长6.5公里。其沿江及沿湖地区均极具潜质,而中心城区南部的原有干渠两侧也可作为游憩绿带的开发重点。这种以“理水”的基础上,同时辅以绿带建设是最大程度上的尊重自然,合理挖掘水系潜力的开发模式。不仅在绝对意义上,增加城市绿化的面积比率和人均绿化面积;更在绿化品质上,实现了更高层次的跃升,将城市水域与绿地网络结构化,使得两者相得益彰,微观上均衡地服务于城市各处。

“点面互动,系统综合”。齐齐哈尔市大部分水域沿岸及其周边地域的绿化都不成规模,或品质有待提高;而同时又有不少大型城市滨水公园资源过于集中,从而出现空间结构相对不均衡的状况。如劳动湖畔的龙沙公园,面积64公顷;南湖畔的南山公园,面积85公顷;嫩江河畔的公园,面积28.8公顷;以及东湖公园、红岸公园等等。而城市各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均形成面积较大的旧城市,区内建设密度较大,且环境不佳,缺少尺度适中的中小型或袖珍式的绿地。因此,需要将大型的以城市公园为主要基础的大型区域性滨水绿地与以改造两水明沟、水石、滞水池为基础的点状滨水活动场相互协调,共同确定起城市系统化的灵活滨水绿地空间体系。

4.疏筋:梳理完善滨水区域交通体系架构

通达滨水区道网体系,改善交通条件,引导要素流动。交通体系就像城市要素交互流转的渠道和发展的基础。根据齐齐哈尔滨水区道路的现实状况和整体布局构想,实现“南北贯通,东西对接”的目标。

交通整体框架而言,东西方向,以对接为主。中心城区通过新旧江桥,和客运码头与嫩江西岸的梅里斯、雅尔塞和富拉尔基城市组团相接;中心城区内部则通过打通、新建道路将龙沙、南苑公共服务中心,将自然风光引入城市、城市活动及文化生活也延伸至嫩江,进一步重构城市中心组合模式。南北方向,以贯通为要。贯通滨江大道,令其成为沿江城市功能带拓展的骨干。自新行政中心起始,向南自然延伸,与原有城市中心服务轴并行发展,并拓展为以滨江大道为轴的功能结构模式。整体而言,是在原有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深入细化,局部调整。重点在于强调连通滨江大道,作为劳动湖西侧地区与城市南部发展区的功能交通主轴,串联道路两侧各组团;同时,处理好滨江大道两侧的道路衔接,并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向嫩江西岸延伸拓展。

具体要点如下:

1.依照现状,打通滨江大道(嫩江东岸,中心城区内),作为交通主干。于轴线西侧布置生活性道路,满足地段内部交通需求。

2.东西方向修建数条城市主干道,满足沿江滨水带向东侧城市腹地的交通联系,完善城市道路系统。

3.修建平行于沿江堤路的城市景观道路,提高沿江地块及江岸的可达性。

4.依据总体规划,中心北部新江桥处增设环路,改善城市北部与江桥路的联系。

5.保留现有码关,结合嫩江沿岸功能组团设置,于两岸增设若干游船停靠点,开设水上观光流线,结合城市风景区规划(如明月岛、江心岛等风景区),组织水上交通,丰富游览线路。

6. 部分重点滨水地带及公共活动密集地区,设置步行区和定时限行区,加设停车场地等,以供人员车辆集散。

7.以滨水区为基本平台,设置连续而富于体验差异的亲水步行公共空间,以及自行车观点线路,提供舒适的慢速城市交通环境和休闲游憩氛围。

5.通络:增强城市功能核心与滨水地段的联系

通过用地调整,理顺交通等规划手段,加强滨水区与城市原有中心结构的关联。城市中心区以嫩江和劳动湖水系自北向南构成Y字型轴线,并向东西两侧辐射延展。其功能定位应与城市总体布局相协调一致,是涵盖商业、办公、居住、行政、娱乐、运动、游憩、文化教育的复合型城市核心带。其滨水区域内部应提倡混合式的土地利用模式和多样性的建设设计手法;同时与区域外各城市职能核心区有效衔接,功能互补,激发城市空间综合效能。

滨水区带与东侧城市腹地需要进行有机而整体化规划设计,最大程度地利用城市原有功能核心和活力要素,促进滨水区的快速健康发展,加强城市、文化生活和特色风貌的全面对接。滨水区带西侧的江面及江心岛,应以生态涵养为主,适度配合旅游观光开发。限制人工建设及人员活动,保护当地自然生态植被。也可考虑将其辟为面向城市居民的生态湿地公园,据此设计安排河流两岸的功能、景观和活动内容。并在场地布局与建筑风格上,提倡地下、地面与沿江、滨湖一体化开发,形成多个维度的城市空间结构。

具体方案,滨水区带北部,将原有北部工业区进行有机更新,配合城市低收入居民安居计划,利用胡家泡子公园和新江桥015国道的交通优势,改造为以生活居住为主的综合性服务组团;滨水区的中北部,以和平广场为核心,利用现有的城市行政中心、会展中心、体育运动场馆和图书馆等大型文化运动设施,以中华西路为骨干,形成具备城市特色的文化核心。滨水区中部,以嫩江公园和游船码头为中心,与老城区原有肌理相融合,沟通城市河心生态景观区,塑造富于生活趣味的亲水居住社区。滨水区中南段,位于劳动湖南入江口处,可规划为集商务居住、旅游休闲一体的综合商业中心,并和西侧城市中心广场商业区对接联通。滨水区南段,朝鲜屯和原造纸厂处,承接在建中的齐齐哈尔火车南站,作为南苑新区开发的启动核心区,适时进行大型社区和滨水服务区的建设开发工作。

6.点睛:塑造以历史文化为品牌的城市亮点

发掘城市文化内涵,激活历史文化资源,重塑造城市风貌。齐齐哈尔历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自1691年建城至今,上溯可至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聚居。全市共有文物保护单位69处,其中,国家级2处,省级11处,市县级56处。较有代表性的有昂昂溪新石器时代遗址、清代卜奎清真寺、大乘寺、寿公祠以及关帝庙、望江楼、圣弥勒尔教堂等级。社会活动方面,有以満族、达斡尔族民族特色的敖包会、那达慕大会、尔代节等;以冰灯、冰景为主的冰雪节活动;以及以建城纪念为题的观鹤节及绿色食品博览会。

然而,这些优质资源并未得到有效利用与积极保护,零星散落于城市各处,而其中有相当位于滨水区域或与之有连带关系。因此,进行滨水区的开发建设就提供了一次应对挑战的绝好契机,需要细致谨慎地规划建设,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调整天际线,构建视觉通廊。齐齐哈尔城区内高层建筑缺乏规划,轮廓线杂乱,且缺少标识物和眺望点。在滨水区带的设计中,可以将各个历史文化保护单位作为重点城市节点,平面与纵向结合设计视觉关系,建立城市意象,增强城市的可识别性。

2.综合保护利用,重点明确突出。大多历史及人文建筑年久失修,有的被居民区包围,甚至被挤占作为居民住宅使用,遭到破坏或拆除。应尽最大可能,修缮或改造部分重点文化资源,并以其为核心,将周边整体更新,建设为主题式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3.贯通交通联系,水景互为映衬。通过交通合理布局设置,实现通畅可达的文化环境,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整合,吸引当地居民、旅游者体验使用。

4.关注细节设计,风格特色鲜明。滨水区中大至规划理念、建筑风格,小至景观小品、色彩材质,都应体现当地的地域文化与城市特色。

5.结合城市活动,建立滨水平台。借助城市现有的社会活动,充分利用滨水区宜人的环境特征,为其提供适宜的活动空间,提振城市活力,增强城市文化内涵。

三、综合结论与政策建议

城市是历史的沉积,是文化的容器,是在自然条件、社会文化、经济条件下综合而成的多元化、动态的、自组织的有机体。而滨水区作为城市(尤其针对滨水城市)文化的集聚地与城市拓展的新空间,蕴含着无限的机遇与挑战。

齐齐哈尔市滨水区的发展策略涉及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因素,其中三个相对突出的城市挑战需着力关注:一是寒地气候对于城市滨水环境宜居性与规划开发的影响;二是城市主要河流(嫩江)自身的游荡性水文特征对于城市滨水区的防洪要求与建设发展的协调;三是城市滨水地区近代城市发展历史与城市转型所面临现状难题的双重考验。

基于以上三项齐齐哈尔市滨水区建设的主要矛盾需要从理论认识层面、战略政策层面和规划设计层面等多层次、多角度、多阶段地运用系统性的思维与整体的分析模式,灵活地运用规划策略与设计要素,从而有效地营建宜居的滨水人居环境。主要建议如下:

1.重视自然环境与地域特色营建

齐齐哈尔市自然气候特征与特殊的水文环境决定其滨水区发展必须以尊重自然为前提,以突显地域特色为方法,以营造环境友好型城市滨水区为目标的,和谐宜居的规划发展之路。

寒冷气候对城市滨水建成环境、城市物质损耗、居民行为和生活方式、以及包括人口和经济分布在内的城市社会经济均具有明显的影响效力。其中尤以气候防护和建设关键技术(如能源节约、道路建设与维护、积雪处理等)的应用最为直接明晰。而齐齐哈尔的高纬度寒地城市环境也在客观条件上,要求城市建设必须积极应对自身气候特点,妥善利用其四季鲜明的滨水人居环境,形成自身的地域特色,继而促进齐齐哈尔市旅游城市的发展建设。

游荡性河流给城市发展带来相当的压力。嫩江在齐齐哈尔城市主城区段呈现典型的网状河流的地貌特征,最宽处可达600余米,加之城市防洪的客观要求。江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压缩了城市滨水空间的亲水性的民众化程度;另一方面,不稳定的河道与多河汊、多漫滩的水文条件,对城市滨水空间的生态系统也是不可忽视的严峻考验。因此,齐齐哈尔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中要积极顺应城市水文的特质,协调性地构建城市建成生态与空间环境。

2.着重城市结构与功能布局调整

滨水环境的营建为齐齐哈尔市新一轮的城市结构转型和布局调整提供难得的发展契机。滨水区的规划建设是基于城市整体的功能定位调整,因此需要深入挖掘滨水空间的综合价值,将“水”作为引领城市发展的一条线索。

从城市转型角度而言,齐齐哈尔市在保持其重工业为经济主体的产业优势的基础上,亟待通过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居住工作条件的提升,大力发展第三服务产业,由以机械加工业为主的工业型城市向倡导宜居、生态、创新的综合型城市转变。城市滨水区的改造与更新是城市在产业转型和品质提升极为有利的活化要素,通过土地的滚动式开发,公共基础设施的兴建与重点建设项目推动提拔,将会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从处理现实问题而言,齐齐哈尔市滨水地区用地情况较为复杂,面对诸如以“棕地再开发”为主题的旧工业用地遗址的改造,商业与居住用地的配比调整,绿地系统与开放空间的用地连续性等问题,大量的工作需要借助滨水区的规划工作在用地等加以空间落实与解决。此外,滨水区的规划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当地的经济与社会承受能力,以齐齐哈尔市的实际基础和发展状况,适度而科学地进行统筹规划。另一方面,当地寒冷的气候条件也要求城市应保持一种适度紧凑的城市形态,将相关的功能布展进行有机地整合关联。

3.关注城市设计要素与细部处理

滨水区的物质空间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利益于对具体设计安排和细节处置上的成功。城市是人类聚居生活的空间与集合体,“以人为本”的理念势必要贯彻于城市滨水建设的全过程中,而设计细部与规划要素正是直接作用于城市活动的参与者和使用者,所以若要合理完善地应对影响齐齐哈尔滨水区的三大要素,就必然在规划引导各方面都予以针对性的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工作。

一、重视城市滨水生态绿化。在控制适宜城市生态容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城市绿色生态廊道,加强小规模绿地建设,营城市微循环体系,根据气候水文等特征合理进行植物品种选择。二、加强城市滨水景观建设。以水体景观设计为基础,结合江堤河岸的阶梯化设计,防治并举,合理确定滨水景观的布局;同时,可以夜景设计、色彩规划和冰雪景观作为特色项目综合开发规划,树立城市形象。三、规范建筑群体设计。利用“暖空间”、“灰空间”、“亲水空间”的适度控制,提高建筑及使用者对微气候条件下的城市环境适应性和宜居程度。四、引导公共空间的人性化。倡导以步行、自行车为主的滨水慢速活动方式,辅以区域范围内的公共交通,构建亲水、近水、以水为乐的城市滨水生活方式。五、注重环境设施与小品设计。关注信息引导系统和基础公共服务的合理配置,并在室外铺装及环境小品等方面结合地方文化与地域特色。

4.整合现有文化资源与历史脉络

滨水区规划应突出文化主题,以历史为线索,将现存要素资源与城市环境有机整合。 齐齐哈尔市的母亲河──嫩江是见证了齐齐哈尔城市三百多年的城市建设史,积淀了深厚的城市历史与文化内涵,对齐齐哈尔今日的城市面貌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大至城市形态与功能布局,再至历史名胜、文化景点,再小至街道路名等城市符号,无不浸染着“水”对城市的作用。因此通过梳理与提炼,以文化为先导,提出齐齐哈尔城市滨水区发展综合性战略规划。

城市活动方面,以传统文化与历史要件为先导,根据当地城市市民的生活方式,定期或非定期开发具有社会影响力和城市整合力的社会性公共活动。同时,利用滨水区宜人的物质环境,提供相应的活动场所,并借助城市河流文化和地域特征形成场所精神,拓展和丰富城市精神。

城市管理方面,加强文化资源的研究和规划管理的力度与深度,对滨水区域的社会、生态、经济、文化进行细致妥善地评估考量,建立完备的档案管理和规划管理,通过城市经营和规划设计管理等多种手段,均衡地发挥城市文化在滨水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城市建设方面,兼顾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与城市空间拓展。齐齐哈尔滨水区是文化资源与历史遗存相对集中的区域,大量的隐性价值有待于人们科学的发现与合理的利用。而城市未来主要建设调整的空间也大多集中于此。城市空间新旧重合为城市发展提出现实性的问题,所以在规划实践过程,要协调好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尽量避免大拆大建,“针灸式”的有机更新,对确有保护价值的内容进行改造更新,激发出滨水区历史文化的内在价值。

〔参 考 文 献〕

〔1〕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宋俊岭,倪文彦,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齐齐哈尔市地方志办公室.齐齐哈尔辞典〔K〕.齐齐哈尔市委铅印室,2003.

〔4〕孙施文,王喆.城市滨水区发展与城市竞争力关系研究〔J〕.规划师,2004,(08).

〔5〕陈孟东.滨海城市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的若干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12.

〔责任编辑:陈玉荣〕

推荐访问: 水区 哈尔滨 齐齐 试论 策略

【试论齐齐哈尔滨水区发展策略与规划建议】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
  • XX委高度重视党校的建设和发展,出台《创建全省一流州市党校(行政学院)实施方案》及系列人才培养政策,为党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州委党校在省委党校的悉心指导下、州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

  • 为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树牢“清新简约、务本责实、实干兴洛”作风导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执纪执法铁军,经县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转变作风工作

  •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发展活力,按照中共XXX市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个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工作队与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共同研究谋划xx村

  • 今年来,我区围绕“产城融合美丽XX”总体目标,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山水相连,林水相依”以及“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园城一体”的建设思路,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房地产开发和城市风貌塑

  • 同志们:新冠疫情发生至今已有近三年时间。三年来,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集团公司范围内未发生一起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当前国际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疫情多

  • 我是毕业于XX大学的定向选调生,当初怀着奉献家乡、服务人民的初心回到XX,在市委的关心关爱下,获得了这个与青年为友的宝贵历练机会。一年感悟如下。一要对党忠诚,做政治坚定的擎旗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

  • 同志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全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我县安全生产和安全隐患大

  • 2022年市委政研室机关党的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届X中X会和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自觉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

  •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直机关基层党建示范点工作会议,一方面是对各示范点单位进行表彰授牌,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这种会议交流的方式,给大家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和机会。市直工委历来把创建基层

  •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学校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要求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部、×××厅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要求,认真落实驻地防疫部门的工作举措,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以最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