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打开中华文化殿堂的“金钥匙”

| 浏览次数:

南京中医药大学“青囊读书会”自2014年举办以来,每两周搞一次活动,至今已坚持了五年,达到了100期,可喜可贺。这对于我们认识中医、继承中医,讲好中医故事、传播中医文化,提高习近平倡导的“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走向世界,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很有启示意义。

中医源远流长独树一帜

中医,有相对于西医的含义,还有西医传入中国之前独特而丰富的内涵。

中医几乎是与中华文明同时诞生的。从伏羲渔猎时代开始,在超过6000年的中华文明历史演变中,于原始社会诞生了中医;至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现存最早的载药365种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的问世,标志着中药学的初步确立。拥有数千年连续不断历史的中医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中医久远的历史长河,波澜壮阔,浪花瑰丽。历代都有不同的突破、创新、创造。中医理论博大精深,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特点突出;其运气学说(五运六气)、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脏腑学说、经脉学说、病因学说、元气学说,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作了高度概括。医科分类简约齐全,内、外、儿、妇、针灸、五官、骨伤等应有尽有;断诊(望闻问切)、中药、麻醉、手术、针灸、艾灸、按摩、刮痧、拔火罐、调和情志等治疗手段多种多样。

几千年来中医名家辈出:黄帝、扁鹊、华佗、张仲景、葛洪、孙思邈、钱乙、李时珍等名家灿若群星;中医药典籍浩若烟海:成为中国医学发展理论基础和源泉的《黄帝内经》,对人体腑脏功能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81种问题逐一论述的《难经》,奠定了理、法、方、药理论基础的《伤寒杂病论》,成为中国本草史上集成之作的《本草纲目》等名著闻名中外;千古流传的名家典故轶事发人深省、启人智慧……

中医在世界医界影响不断扩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0年将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是有力佐证。中医数千年以来为华夏儿女防病治病养生保健,贡献卓著;像南京中医大“青囊读书会”那样研读典籍、传承发扬,值得点赞!

中医集优秀传统文化之大成

中医博大精深、广涉旁通,不单纯是一门医学,而是多元文化的产物。明代张介宾说,中医“上极天文,下穷地纪,中悉人事,大而阴阳变化,小而草木昆虫、音律象数之肇端,脏腑经络之曲折”无所不包容涵盖,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在中医长河的流淌过程中,不断有其他传统文化河流注入其中,相互滋养融合,共同为中华文明发展做贡献。

中医融入了儒释道文化精髓,吸收了自然科学成果。中华文化的很多优秀成分,都表现在中医的哲学思维、诊疗理念、天人理念、人文论述、道德观念等之中。

儒家强调知本治本、顺天应地,主张中庸平和———中为正、为心、为德,这也都是中医最根本的理念。许多名士由儒而医或亦医亦儒,构成了中医学史上蔚为壮观的儒医群芳谱。一些贪官良知缺失、腐败折寿,既违背了儒家理念,也背离了中医原理。

释家认为心、身、境三者互相影响,其根本特征就是治心,认为有了贪、嗔、痴这三心,会无病起病,轻病变重,重病变得无药可治。这种治心的思想,中医非常重视。中医将喜怒忧思悲恐惊视为七情,认为七情过度可导致“情志病”,讲养生先养心、心平才寿长。《三国演义》里的周瑜气量狭小、活活气死,《红楼梦》里的林黛玉郁郁寡欢、体差命短,就是心理情绪不平导致的。

道家的顺应自然、清静守常、不违四时的思想,中医里面是最丰富的,如养生保健要适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十道九医”的说法,就充分说明了道与医的密不可分。一些人夏冬季节所患的“空调病”,就是违背了道家、中医都强调的自然规律。

概括说,儒家强调人与社会和谐,道家强调人与自然和谐,释家强调身体与心灵和谐。对于中医来说,这些和谐是健康的基本保证,不和谐都会致病。说中医饱含传统文化精髓,并非虚言。钻研中医,是学习传统文化的一条便捷之道。

中医对个人身心升华极有价值

中医原理、名家思想、治学精神、实践经历、典故轶事中,含有丰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益成分。

古语有云:中华文化,本于大公,发于至诚,归于仁义,成于力行。可以说,此语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的本质精神。中医体现了天地人和、和而不同、仁者爱人、以人为本等中华文化精髓;要求既要善待自己,也要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世界。其格局、胸怀、理念,都可以作为“三观”的精神营养。

在原始社会,百姓以采食野生瓜果、生吃动物蚌蛤为生,经常有人受毒害得病死亡,寿命很短。炎帝神农氏跋山涉水,尝百草了解药性,发现了具有攻毒祛病、养生保健作用的中药。后经长期积累验证,以《神农本草经》固定下来,成为经典之作。据传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终因误尝断肠草而死。这种勇于为百姓生命与健康而献身的精神千古流芳!

华佗生活在东汉末年三国初期,军阀混战、水旱成灾、疫病流行,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曾有诗人这样描述:“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目睹这种状况,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剥削的劳动人民。为此他不愿做官,到处奔跑,为人民解脱疾苦。唐代药王孙思邈堪称“苍生大医”。他在《千金要方》中写道:“若有疾厄(災难)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不得瞻前顾后……勿避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他们这种平等对待病人、心牵百姓疾苦的道德作风着实令人钦佩!

扁鹊善于因地制宜,为不同百姓群体解除病痛。游历行医中,邯郸人尊重妇女,他就做治妇女病的医生;洛阳人敬爱老人,他就做治耳聋眼花四肢痹痛的医生;咸阳人喜爱孩子,他就做治小孩疾病的医生……他各地奔走,随着各地的习俗来变化自己的医治范围。张仲景行医游历各地,告老还乡时赶上寒冬,在南阳白河边上看到很多无家可归的人因为寒冷耳朵冻烂了,心里十分难受。回家后经过深钻细研,创制出了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祛寒娇耳汤”;叫徒弟在空地搭棚子支上大锅,先将原料煮熟,再用面皮包成像耳朵样子取名“娇耳”,给每个穷人一碗汤两个“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汤,浑身发暖两耳生热,没人再冻伤耳朵了。据传这就是“饺子”的来历。他们深入民间精准服务的行医风格堪称典范!

孙思邈对古典医学有深刻研究,对民间验方十分重视,一生致力于医学临床研究,有二十四项成果开创了中国医药学史上的先河,其医学巨著《千金方》被国外学者推崇为“人类至宝”。李时珍长期上山采药,深入民间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书800余种,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被后世尊为“药圣”。他们专注、刻苦、严谨的钻研、治学态度与精神,太值得效法了!

这些中医名家的经历、理念、故事,可以给我们多少升华自己的精神营养啊!

中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法宝

古语说:“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古代“不为良相,则为良医”是常见现象。医之大者,医国医世。许多儒士勤读“四书”“五经”,也深研《内经》《素问》等医书。从治病救人到经世致用,中医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黄帝,中国远古时期杰出的英雄和领袖人物,统一中原部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有共主的国家;相传《黄帝内经》便是他与朝臣歧伯等对话编辑而来,被后世认为是中医学的始祖。尝百草的炎帝神农氏本为部落首领,曾建都山东曲阜,被认为是中药学的始祖。他们都把医学与理政统一了起来。

在延安时,毛泽东曾患风湿性关节炎,吃了不少西药不见效。开明绅士、名中医李鼎铭来看望毛泽东,切脉之后自信地说,吃四副中药就可以好了。毛泽东吃完后,疼痛果然消失。李鼎铭当选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后,与十名参议员提出了“精兵简政”提案。毛泽东当即写了批语:“这个办法很好,恰恰是改造我们的机关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对症药。”精兵简政政策由陕甘宁边区推广到敌后各个抗日根据地,对战胜困难、提高效率起了积极作用。此后,李还根据陕北地理、气候特点,提出了许多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李鼎铭提供了“上医理政”的范例。

张仲景在任长沙太守期间,正值疫疠流行。他一反封建官吏的老爷作风,处理完公务之后在后堂或家中给人治病;后来干脆把诊所搬到大堂坐堂应诊,首创了名医坐大堂的先例。张仲景在大堂既办公又应诊,被传为千古佳话。

习近平在治国理政实践中,运用中医理念和语汇令人印象深刻。如,从严治党用的是“标本兼治”“扶正祛邪”、“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等提法,深化改革强调“既要养血润燥、化瘀行血,又要固本培元、壮筋续骨”,脱贫攻坚则要求对症下药、靶向治疗、精准施策,形象可感,深入浅出。

毛主席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习近平说:“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领袖将中国医药学视为“宝库”“瑰宝”,他们的“中医情结”源自深沉的文化自信。我们还不应该自信地拿起这把“金钥匙”吗!?

让中医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西方发达国家经常标榜西方文化的“普世价值”,其实中医药等中华民族瑰宝一点不比西方文化价值逊色,而且还有独特优势。其中不仅有天下为公、仁者爱民、尊天法地、和谐处世等宏大内涵,还有大医精诚、经世济民、养生防病、治病救人等实际效用。世界上谁不希望天下太平、社会安宁、身体健康呢?!毛泽东指出:“我们中国如果说有东西贡献全世界,我看中医是一项”;习近平要求:“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中国有六千万华侨华人在海外助力。我们应当充满信心地借助中医药这个中华民族的国家文化符号走出去,将中医的巨大价值向世界推广、与世界分享,交流互鉴、合作共赢。这对于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很有意义。

在重大国际会议上,习近平曾援引北宋欧阳修的名言“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形象生动地指出“我们把世界经济比作人的肌体,那么贸易和投资就是血液。如果气滞血瘀,难畅其流,世界经济就无法健康发展”,以中医思想比喻经济治理赢得一片赞誉。

其实,中医诞生后对汉字文化圈的国家早就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从中医典籍中得到启示,与团队研制出青蒿素,救死扶伤的巨大贡献得到世界认可。里约奥运会上,“飞鱼”菲尔普斯带着拔火罐留下的红印子在泳池里勇夺金牌,让世人感叹中医的神奇。

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与武术、中餐并肩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元素”。中医药会给人类带来更多福音,含有中医思想与(至)简、(方)便、(效)验、廉(省钱)作用的中国故事,必将写出更加精彩的章节。

学习中医知识不只是医界的事

南京中医药大学“青囊读书会”参与者主要是中医界人士。其实,医界之外人士都可以学点中医知识。目前,国家已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实现这一规划,不仅是国家、社会、医界的事,也是每个家庭、每个公民的事。学点中医知识,对于家庭实现小康、养生保健很有益处。到国外时,懂点中医基本常识,不仅可以自我保健,还可以做点传播工作。有古汉语基础的,可以看点中医典籍,原汁原味汲取营养。缺此基础的,可以看解读中医典籍的书,也可以受益。记者采访南京中医大专家时学到不少中医知识,也看过一些中医书籍,对于提高认知水平、思想素养,丰富知识结构、编写养生稿件很有作用;平时有了小毛小病,也可以用中医知识自行处理。有流行书说“求医不如求己”,学点中医知识至少可以减少求医的次数。

推荐访问: 金钥匙 中华文化 殿堂 中医 打开

【中医是打开中华文化殿堂的“金钥匙”】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
  • XX委高度重视党校的建设和发展,出台《创建全省一流州市党校(行政学院)实施方案》及系列人才培养政策,为党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州委党校在省委党校的悉心指导下、州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

  • 为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树牢“清新简约、务本责实、实干兴洛”作风导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执纪执法铁军,经县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转变作风工作

  •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发展活力,按照中共XXX市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个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工作队与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共同研究谋划xx村

  • 今年来,我区围绕“产城融合美丽XX”总体目标,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山水相连,林水相依”以及“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园城一体”的建设思路,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房地产开发和城市风貌塑

  • 同志们:新冠疫情发生至今已有近三年时间。三年来,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集团公司范围内未发生一起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当前国际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疫情多

  • 我是毕业于XX大学的定向选调生,当初怀着奉献家乡、服务人民的初心回到XX,在市委的关心关爱下,获得了这个与青年为友的宝贵历练机会。一年感悟如下。一要对党忠诚,做政治坚定的擎旗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

  • 同志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全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我县安全生产和安全隐患大

  • 2022年市委政研室机关党的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届X中X会和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自觉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

  •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直机关基层党建示范点工作会议,一方面是对各示范点单位进行表彰授牌,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这种会议交流的方式,给大家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和机会。市直工委历来把创建基层

  •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学校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要求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部、×××厅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要求,认真落实驻地防疫部门的工作举措,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以最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