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导向的《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探讨

| 浏览次数:

(泰州学院 医药与化学化工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摘 要:《环境微生物学》是环保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该课程知识内容抽象、繁多,学生相关基础薄弱,知识的应用能力不高。针对《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的内容和特点,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开展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些基于就业导向的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致力于培养出与专业岗位契合度高的学生,真正适应社会的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就业导向;《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1-0080-03

Abstract: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course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udents, curriculum content of which is abstract and abundant. And with the weak related fundamental, students are not skilled in application 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course, the teaching work was carried out oriented to student employment.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employment orientation were put forward, aiming at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respond to professional position. In these methods,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meet the social needs, and have higher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Keywords: employment guidance;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teaching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环境污染的治理、监测等各个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微生物是污染物生物处理、净化环境等工作的主体,研究污染环境中的微生物学,利用微生物学的原理来更好地指导环境污染的治理和保护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环境微生物学》也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该门课程是环保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提供了必要的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和环境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技能,有利于学生学习《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等后续课程,形成较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增强职业竞争力。

但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环保类专业也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对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了解市场需求,熟悉行业规范,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综合素质过硬的高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已是大势所趋。本文在分析《环境微生物学》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对该门课程教学做了一些改革和实践的初步探索,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及特点

《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的理论基础为微生物的基本知识,需要学生掌握不同类群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微生物的生理特征、生长繁殖过程、影响微生物的各种因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等内容。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部分不仅讲述了微生物在土壤、空气和水体中的生态特征,在环境物质循环过程中的作用,更从污水、有机固体废物、废气的治理几个方面,着重阐述了微生物的应用原理、常用的处理方法和工艺等内容[1]。

微生物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进一步认识。且种类繁多,部分微生物虽属不同类群,却极为相似,学生很难从平时生活中获得直观的印象,辨认其形态特征也比较困难。此外,课程还涉及到生态学、生物化学、水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大气污染控制等多门学科的内容,知识面广,具有一定的难度。环保类专业的学生在本课程开课时具有的生物基础薄弱,三废处理知识接触也不多。由于这些原因,许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一般,进入工作岗位后很难有效地将学校所学微生物的知识用于生产实践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学时,尽可能地覆盖相关岗位涉及的微生物知识,并且贯穿到环境工程的实际应用中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二、基于就业导向的《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方式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岗位的需求,《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要围绕该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进行。让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和应用原理,将微生物知识运用到环境保护及环境治理等工作实践中。从就业导向出发,探讨《环境微生物学》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及实际应用能力。

(一)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系统地贯穿理论知识

《环境微生物学》的教材内容包括两大部分,“微生物学基础”和“微生物生态与环境生态工程中的微生物作用”,两个部分相辅相成。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两部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利用有限的学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根据教材知识体系,将理论课程的教学分为五个模块,分别讲述不同微生物类群的形态与特征、微生物的生理、微生物的生长和调控、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与作用、微生物在环境生态工程中的应用[2]。从不同角度探索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凝练教学内容。在每个模块知识讲解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模块间的相互联系,教学过程中需注重前后内容的连贯性,保证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微生物基础知识讲解时可以穿插一些应用实例,让学生提前认知微生物的重要作用。应用讲解时带领学生复习之前的微生物基础,保证学生获取新知、巩固旧知。如讲到甲烷发酵时,学生重点理解四阶段发酵理论,但对于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产甲烷菌的知识,要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古菌部分的知识内容,便于更好的理解。

具体教学过程中,将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交叉的内容适当的删减,如微生物遗传与变异、生态系统等知识,学生在高中已有接触,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或者复习等形式。对于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学生已有一定的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基础,可以让学生归纳和总结。微生物在环境生态工程中的作用部分,与《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课程》等相联系。讲解生物处理流程时,则重点强调微生物知识在该工艺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例如,污废水中的微生物脱氮除磷,着重讲解微生物的重要作用及其如何将氮、磷等污染去除,污水处理工艺选取目前应用广泛的一到两例讲解,工艺的运行及管理过程则略讲,从而突出了该门课程的重点,也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3]。

(二)合理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

“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基于就業导向的课程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更要让学生感悟知识探索的过程,学习问题研究的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着重讲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加学生互动,让学生多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启发。

讲授新内容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在思考中获得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设置可以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如在病毒这一章讲授时,对章节内容进行整合,分为两个专题进行探讨,设置问题“病毒有什么特征?”、“病毒有什么危害,如何消灭病毒?”。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思考和学习,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归纳和总结,从而掌握本章的知识要点。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或现象,对学生进行提问和启发,让学生自主发现答案,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可以进行讨论和追问,通过引导学生挖掘深入,从多角度解决问题。

讲授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时,可以设置相应的专题与问题,让学生自主收集相关的资料,整理并分析。或者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自主学习,思考配套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进行讨论。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思考,通过寻找答案的过程让学生感悟研究方法,提高独立思考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精心筛选热点实例,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

以就业为导向,学生在校时所学的知识内容要与社会、与岗位相契合。因此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引入热点话题和应用实例,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也让学生了解了知识前沿,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4]。

在讲解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应用时,除了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可突破教材范畴,介绍当前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如在原核微生物讲授过程中,教材重点介绍了细菌,但是古菌作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领域,在环境工程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一些应用较为广泛的古菌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环境微生物的应用现状和前景,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5]。

教师在课堂讲述中要尽量将三废治理中的一些与微生物生命活动有联系的实例引入课堂,突出专业特点,激发学生思维。例如,在讲解污水的生物膜处理时,一方面要联系之前的微生物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根据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发展现状,选取工厂中的实例,进行筛选和编辑后,让学生分析思考,巩固所学,感悟环境微生物学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理论是来源于实际的,又可以指导实际工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可以将课堂教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生活中的许多食品,如醋、酒等是通过微生物的发酵功能实现的,而食物出现的霉变现象也离不开微生物的作用;许多藻类是人类的食物;某些霉菌还能产生抗生素等等。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够科学理性的看待微生物的利弊,能够合理的利用微生物,并通过相应的措施控制有害微生物[6]。

(四)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切实提高教学的效果

环境微生物学内容涉及到生理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等诸多学科,具有较强的广度与深度。且微生物形态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平时很难从生活中有直观的感悟,无法准确感知微生物的真实结构,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进行《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已成为有效的手段。

通过多媒体图片、动画、视频等展示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图片及某些抽象过程的示意图,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授活性污泥的处理工艺时,配以常用工艺流程图,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再加上污水处理厂工艺运行的图片,让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更加有利于学生加强自己的职业归属感。在讲解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区别的时候,辅助革兰氏染色实验的视频,既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二者的不同,还让学生初步接触到微生物实验,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虽然多媒体教学能够增大课程的容量,但也可能造成学生在课上无法及时地反思和记录,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受到影响。因此,利用如今各种网络平台和资源,可以将课程资料和思考题放在平台上,让学生在课后可以自由地观看,与老师反馈与交流。同时,鼓励学生利用教材后的配套资源,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更加牢固地掌握相关知识。在授课过程中,讲到微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时,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收集资料,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报,教师再补充相应的新进展。既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掘自身的创造性,也让学生在收集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7]。

(五)不断完善实践环节,巩固理论知识的应用

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用实践来验证和巩固,对于《环境微生物学》这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利用实验与实习等环节来让学生学习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和应用能力,进一步与对口岗位接合,增加就业竞争力。

作为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微生物实验可以深入认识微生物形态特征、学习微生物基本操作技术。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对实验内容进行精心的挑选与设计,一方面要涵盖显微镜使用与观察、细胞大小测量与计数、培养基的配制与消毒、微生物纯种分离、培养观察等基本操作技术;另一方面开设水域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空气中微生物的测定、土壤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等综合实验。要求学生科学认真地完成每一步实验、一丝不苟,同时做到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后完成实验报告并进行反思。通过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既巩固了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强化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仅仅通过学校的实验还不能满足全部同学的岗位需求。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的仪器设备条件都有所进步。因此要加强学校与相关企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完善实践环节,让学生有机会能够接触到实际生产中的微生物知识与操作技术,增强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适应岗位所求。此外,鼓励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或者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学习老师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强化微生物操作技能。

三、结束语

《环境微生物学》是环保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要以就业为导向,从环境专业对口岗位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进行优化和改革。以实验、实习等实践性环节为纽带,适应社会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群英,王士芬.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黄玉茜,孙军德,韩梅,等.环境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1):84-87.

[3]孙霞,陈文宾,杨运琼.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探讨[J].广西轻工业,2011(8):159-160.

[4]靳振江,朱义年,游少鸿.以应用为导向的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11):89-90.

[5]李靖,周玉林,关杰.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J].微生物学通报,2009,36(11):1766-1771.

[6]李玉瑛,李冰.环境微生物学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和讨论式学习相结合的探索[J].广东化工,2016,43(4):143-144.

[7]贺根和,尹丽,宋勇生,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广东化工,2016,43(16):216-217.

推荐访问: 微生物学 导向 课程教学 探讨 就业

【基于就业导向的《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探讨】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
  • XX委高度重视党校的建设和发展,出台《创建全省一流州市党校(行政学院)实施方案》及系列人才培养政策,为党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州委党校在省委党校的悉心指导下、州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

  • 为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树牢“清新简约、务本责实、实干兴洛”作风导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执纪执法铁军,经县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转变作风工作

  •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发展活力,按照中共XXX市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个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工作队与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共同研究谋划xx村

  • 今年来,我区围绕“产城融合美丽XX”总体目标,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山水相连,林水相依”以及“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园城一体”的建设思路,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房地产开发和城市风貌塑

  • 同志们:新冠疫情发生至今已有近三年时间。三年来,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集团公司范围内未发生一起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当前国际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疫情多

  • 我是毕业于XX大学的定向选调生,当初怀着奉献家乡、服务人民的初心回到XX,在市委的关心关爱下,获得了这个与青年为友的宝贵历练机会。一年感悟如下。一要对党忠诚,做政治坚定的擎旗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

  • 同志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全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我县安全生产和安全隐患大

  • 2022年市委政研室机关党的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届X中X会和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自觉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

  •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直机关基层党建示范点工作会议,一方面是对各示范点单位进行表彰授牌,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这种会议交流的方式,给大家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和机会。市直工委历来把创建基层

  •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学校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要求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部、×××厅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要求,认真落实驻地防疫部门的工作举措,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以最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