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体会

|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清洗消毒,规范操作,确保医疗安全。方法 对近4年应用内窥镜检查诊断及治疗24769例患者抽样监测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结果 内镜清洗消毒的工作经过严格管理,规范操作,清洗消毒监测合格率100%。结论 强化内镜清洗消毒管理,严格规范操作,增强各级医护人员的责任心,杜绝感染,就能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

关键词:内镜清洗消毒;感染控制

我院2010年8月成立了内窥镜中心,近4年应用内窥镜检查诊断及治疗24769例,我们对本组病例所用的内窥镜器械清洗消毒,监测结果显示满意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内镜中心在2010年年10月~2014年8月共完成内镜检查诊断与治疗24769例,其中男性13100例,女性10384例,年龄12~81岁。其中:胃镜13280例,肠镜10204例,十二指肠镜10例,ERCP10例,支气管镜1040例,喉镜6100例。本组病例中对诊断明确的可以手术治疗的,在内镜下完成微创手术治疗125例。完成每1例检查诊断与治疗患者后,均按内镜清洗流程进行清洗,擦干后再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抽样监测清洗消毒后的胃镜100例,肠镜60例,支气管镜30例,喉镜 22例。

1.2内镜中心用房设置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20《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和《内窥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的一系列文件要求。我院内镜中心用房设置按院感要求布局分区,预约区,内窥镜胃肠纤喉等各专科检查治疗区(划分清洁区,缓冲区,污染区),内窥镜药物配制区,院感水质检验达标区,内窥镜洗消毒区,办公区,医、患更衣室,消毒灭菌存放室,传染病内窥镜检查治疗室,污洗间,库房,麻醉复苏室等。配备高素质专职医护人员。配备内窥镜监控,电子病历系统,内镜清洗消毒设施。

1.3监测方法 用10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从内镜活检El注入10mL无菌培养液,用15mL无菌试管从镜头口收集,于2h内送至细菌室检验。

1.4判断标准 参照国家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的规定[1]。消毒后的内镜细菌总数<20 cfu/件,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

1.5监测结果判断 100例胃镜未检出细菌,1例肠镜检出大肠埃希氏菌,细菌总数<5 cfu/件,其余59例未检出细菌。支气管镜30例及喉镜 22例均未检出细菌。

2内镜清洗消毒流程

2.1去污 内镜使用后立即用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送水至少10s。

2.2 水洗 将去污后的内镜置于清洗槽内,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一次性使用)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不少于5次。卸下活检盖及吸引器、送气按钮,用专用的内镜清洗毛刷(毛刷一用一消毒)刷洗活检孔和吸引器管道,洗刷时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接上全管道灌流器高压灌注冲洗2min,吹干管腔水分。

2.3 酶洗 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酶洗槽中浸泡,接全管道灌流器灌洗2~5min,操作部位用多酶洗液擦拭,多酶洗液每1例使用后应及时更换。

2.4超声清洗 将按钮及清洗刷置于超声清洗器中,超声清洗5~10min。

2.5冲洗 将吹干后的内镜置于清洗槽中,接全管道灌流器高压灌注2min,去除管腔内的多酶洗液及松脱的污物,擦干镜身及吹干管腔内水分。

2.6消毒 将吹干后的内镜置于2%戊二醛中浸泡消毒,接全管道灌流器灌注10min,超声清洗后的按钮及清洗刷吹干水分后全部浸泡消毒10min。戊二醛14d内必须更换,每天诊疗操作前对戊二醛进行浓度测试。严格清洗后的内镜,戊二醛消毒10min足够防止交叉感染[2,3]。

2.7冲洗 用软化水冲洗内镜管腔及外表面,使残留的消毒液彻底清洗干净后擦干,再给下一例患者使用。

2.8干燥 不再继续使用的内镜应当延长消毒时间至少30min,软化水冲洗干净后吹干管腔及镜身的水分,用75%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贮存于贮镜柜内。

3结果

每月对消毒后的内镜及使用中的消毒液(戊二醛)进行细菌检测。结果使用中的戊二醛未检出细菌,消毒后的胃镜、支气管镜及喉镜未检出细菌,1例消毒后的肠镜检出大肠埃希氏细菌,但细菌总数<5cfu/L/件,其余59例未检出细菌。抽样检测全部合格,合格率达100%。

4讨论

內镜的清洗消毒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我院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內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等国家有关的法律和法规,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一整套适合本院的科学实用的管理制度。制定了內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內镜清洗消毒制度,內镜清洗操作流程等,并配备了一体化的清洗消毒设施。配备专业人员应接受內镜的清洗消毒及职业安全防护等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且持证上岗。熟练掌握胃镜设备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灭菌和维护方面的技术,以保证内镜室清洗消毒灭菌工作达标[4]。软式内镜及附件数量与工作量相匹配,清洗消毒采用全浸泡式内镜,不同系统(如呼吸,消化系统)分开设置和使用。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流通。每天工作结束后必须对室内的环境包括空气、物体表面进行终末消毒,以减少空气中细菌的数量。内镜中心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由内镜导致的院内感染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加强内镜清洗消毒管理,是保证内镜诊疗安全的重要工作[5],消化内镜是诊断消化道疾病常用的诊疗技术,支气管镜及喉镜是呼吸道是道疾病常用的诊疗技术,清洗消毒至关重要。据统计,做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q~HBsAg呈阳性者占3.9%,抗-HCV呈阳性者占0.77%,抗一HIV阳性者占0.17%[6],为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医护人员必须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落实手卫生,避免手成为交叉感染的媒介,患者在进行内镜检查前,常规做传染病(HBV、HCV、HIV、PRP)筛查,详细询问病史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有效地控制传染源。异常者使用专用阳性胃镜,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医务人员必须采取防护措施,避免交叉感染。注水瓶内的用水用灭菌水,每天更换,使用一次性吸引管,消毒室水质量的监督管理内镜清洗消毒水质为纯净水,过虑精度达到0.22UM,规范使用消毒剂,制定内镜清洗消毒质量评价标准,内镜诊疗流程建立严格的感染控制与管理制度,内镜洗消质量的监控和每月生物学的监测,建立内镜清洗消毒可追溯要求,护士长每天督查,避免人为引起院感问题。

内镜检查或者治疗后任何残留有机物如血液,粘液,蛋白质,浓液都会阻碍灭菌剂及无菌气体与微生物的有效接触和作用,会产生细菌保护膜,影响灭菌意义,彻底清洗是保证消毒效果的前提由于消化内镜结构复杂,管腔细长,很难彻底清洗管腔内附着的血液、黏液、分泌物,而方法改进后,对管腔内外彻底清洗非常重要[7],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质量的优劣是减少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提高物品的质量清洗消毒是关键,内镜中心护士及清洗工掌握正确的内镜清洗消毒,清洗是成功的保证。

内镜中心护士及清洗工知晓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操作规程,掌握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方法,内镜洗消过程中不和污染物接触,轻拿轻放,内镜储存悬挂在镜柜中,镜柜每天用500mg/L的有效氯擦试,保障内镜清洗消毒有利医院感染控制,延长内镜使用寿命,保障内镜检查与治疗的顺利进行。内镜的清洗消毒彻底与否是医务人员对患者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8],这就要求内镜医护人员将职业道德修养贯穿于医院感染预防之中,严格执行预防感染的各种措施,保证清洗消毒结果,确保内镜在诊疗过程中的安全使用,保证患者的安全,防止交叉感染。强化内镜中心医护人员镜清洗消毒培训。清洗过程中,严格用计时器控制全过程中每一步清洗消毒的时间,清洗时用流动水进行充分冲洗,并保证在酶洗槽中全管道灌注及浸泡时间2min,防止覆盖于内镜的血液及分泌物干燥、凝结,使消毒剂难以发挥作用。清洗过程中的干燥也很重要,有报道[9],内镜在清洗后未充分干燥而放进消毒液中,可使消毒液稀释而浓度降低,达不到消毒效果。我院内镜中心使用迈尔内镜清洗工作站,采用全管道灌流器灌流,并配备高压气枪,以便于将管腔及镜身表面的水分吹干。总言,医院感染的控制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技术管理工作,它贯穿于整个医疗、护理、行政等各个管理环节,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是消毒灭菌,加强和改进消毒灭菌工作。加强内镜室的质量管理,严格按《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加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避免了交叉感染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4,4.

[2]钱大,潘文胜.内镜消毒的现状与展望[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8,15(1):57-58.

[3]徐世兰,成翼娟,刘自贵.香港玛利亚医院感染控制见闻[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8):77.

[4]历挺,陈月红,徐春娥,等.內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2):1546-1547.

[5]姚伟,邱玉斌,贾宁.内镜清洗消毒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5):564-565.

[6]李惠成,刘兰,马杰,等.内镜检查前患者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6):689.

[7]李六亿,巩玉秀,武迎宏,等.内镜清洗消毒方法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0):901-903.

[8]娄玉英,张周娟,蒋月芳.加强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6):1116-1117.

[9]李六亿.内镜医院感染现状、存在问题与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4):423-425.编辑/申磊

推荐访问: 消毒 规范化管理 清洗 体会

【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体会】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