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提升中学生的人文素养

| 浏览次数:

摘要:本文通过对人文素养内涵的阐释,结合中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分析,借助语文学科特有的人文性特点,探讨提升中学生人文素养的语文教学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3

语文是一门人文内涵较为丰富的基础学科,语文教育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语文教育不仅意味着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是承担着“人”的教育的重要职责。钱理群教授说:“中学语文教学落实到人文教育上,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1]因此,在众多的基础学科中,最具人文内涵的语文学科应首当其冲承担起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责任。

一、 中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及分析

(一)人文知识匮乏

人文知识是人文素养中最基本的内容和层次,人文精神的塑造和人文素养的培养都离不开人文知识的丰富。因此,对于中学生的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笔者从中国历史、文学和诗歌中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中国的历史”有59%的中学生仅限于了解状态,只有22%中学生的达到熟知,从中可看出中学生对中国历史不够重视。对“文学掌握程度”的调查中,只有21%的中学生才经常看文学著作,中学生对诗歌的掌握程度也不高。从中可得知中学生的人文知识比较匮乏,对其掌握程度仅达到了解的水平,缺乏系统的掌握和学习。丰富的人文知识是一个人良好知识结构所必需具备的要素,是培养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应加强对中学生人文知识的普及和输送。

(二)人际关系淡薄

处理好人际关系也体现着人的知识和修养,人际关系状况关系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中学生还处在生理和心理不成熟期,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调查中发现,中学生在与同学相处中有55%的学生感到愉快,而45%的同学感到一般或不愉快,只有14%的学生课外有主动找老师谈心,从中可以看出中学生人际交往不够理想,人际关系淡薄,很多时候处在自己的个人世界,不愿与人合作,对待老师和同学缺乏必要的信任。在语文教学中应多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的态度。

(三)审美鉴赏能力不足

审美鉴赏能力是一个人对人或事物的认知水平高低的标志。正如席勒所说:“若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调查显示,有48%的中学生比较倾向与喜欢当代流行通俗的歌曲,而对中外经典名曲喜爱的只占46%,还有对于中学生的阅读书籍中发现,只有35%的初中生喜欢中外文学名著,由此可见,中学生缺乏对经典名曲名著的审美心理,而对比较通俗的东西较之向往,在对“文学或绘画中感到美的意境”调查时,39%的中学生不能完全感受到,从中可以看出中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不足,缺少美的认识和发现美的心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美的心灵,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心理。

(四)人生价值观错位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价值观,中学生的价值观正确与否可以反映其人文素养基本水平的高低。对“人生目的”调查时,有 24%的中学生认为赚钱过上幸福的生活,16%的中学生选择服务社会造福人民。对“向往的生活方式”时,23%中学生选择物质丰富,而48%的中学生选择享受快乐。由此可见,中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发生错位,存在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倾向。中学生的人生目的的追求可以说明其人生观的价值取向,具有正确的价值观的人才会有高尚的品德和健康有益的习惯。

二、语文教学中提升中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

(一)营造自主,和谐的人文大课堂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教师、学生及环境之间形成的多种功能的综合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基于课堂,赋予课堂以丰富的生活意义和人文价值,使课堂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语文是一门感性的学科,大多数时候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张扬,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人文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应摒弃之前教师独自一人掌控课堂的局面,应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走下讲台,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师生间进行更多的互动,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在尊重、信任的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学习的热情更加高涨。

(二)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新课程标准加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也就是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语文课文都是作者感受生活、理解人生的情感结晶,所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2]学习语文对良好的情感素质的培养极为有利,没有情感教育,语文教育就将失去神韵,失去灵魂。教师要深刻理会作品中表露的作家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将其传递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师的情感传递,深层理解课文,调动学生丰富的真挚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师生双方在情感的传递和交换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情感智慧。

(三)深入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育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教学,导致了教学内容僵化,对文本的理解缺乏创造性和人文关怀。语文教师应对教材进行反复的钻研,深入挖掘教材中隐含的人文因素,弄懂作者的写作意图,摈弃教学中肢解文章段落和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要对教材进行整体感知,把握其蕴含的思想品质,加大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传播。使学生通过某一课的美育的感召下,灵魂深处有了极大的震撼与触动,使得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了崇高的人格。

(四)开展具有人文内涵的语文课外活动

“语文课是语文的第一课堂 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的第二课堂,第二课堂的作用是第一课堂所无法替代的。”开展具有人文内涵的语文课外活动,可以激发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挥特长,发展个性,促進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课余时间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散文、诗歌、小说等人文讲座,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人文素养培育。另外,在课外同学们还应该多举行些走访、参观、游览等实践活动,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让学生多走进并接触大自然。学生直接与现实生活密切接触,视野宽广了,对学生阅读理解课文有极大地帮助。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2]吴文静.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J].科教文汇,2009.03.

作者简介:陈丹妮(1991—),女,汉族,广东省梅州人,闽南师范大学2014级教育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推荐访问: 素养 中学生 语文 人文 提升

【在语文教学中提升中学生的人文素养】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
  • XX委高度重视党校的建设和发展,出台《创建全省一流州市党校(行政学院)实施方案》及系列人才培养政策,为党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州委党校在省委党校的悉心指导下、州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

  • 为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树牢“清新简约、务本责实、实干兴洛”作风导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执纪执法铁军,经县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转变作风工作

  •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发展活力,按照中共XXX市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个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工作队与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共同研究谋划xx村

  • 今年来,我区围绕“产城融合美丽XX”总体目标,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山水相连,林水相依”以及“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园城一体”的建设思路,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房地产开发和城市风貌塑

  • 同志们:新冠疫情发生至今已有近三年时间。三年来,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集团公司范围内未发生一起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当前国际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疫情多

  • 我是毕业于XX大学的定向选调生,当初怀着奉献家乡、服务人民的初心回到XX,在市委的关心关爱下,获得了这个与青年为友的宝贵历练机会。一年感悟如下。一要对党忠诚,做政治坚定的擎旗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

  • 同志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全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我县安全生产和安全隐患大

  • 2022年市委政研室机关党的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届X中X会和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自觉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

  •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直机关基层党建示范点工作会议,一方面是对各示范点单位进行表彰授牌,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这种会议交流的方式,给大家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和机会。市直工委历来把创建基层

  •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学校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要求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部、×××厅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要求,认真落实驻地防疫部门的工作举措,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以最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