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和梁辰渔

| 浏览次数:

[摘要] 拥有六百年历史的昆曲被喻为“百戏之祖”,也被联合国授予首批“人类口头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在昆曲的发展过程中,梁辰渔的《浣纱记》是一部典范之作,它对昆曲的传播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值得我们去认真探讨其艺术成就。

[关键词] 昆曲 梁辰渔 《浣纱记》

一、昆曲的起源

昆曲原名“昆山腔”,清代被称为“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它起源于昆山,盛行于苏州,距今约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首批“人类口头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在古代中国戏曲史上,元有杂剧,明有传奇,是中国戏曲繁盛与璀璨时期。传奇由唱南曲的宋元南戏演变而来,其取材多出自传奇故事,剧情又颇具传奇性,故专称为传奇。明代传奇对中国戏曲极为突出的是它在音乐声腔方面的贡献。以前的元杂剧在北方流行,基本上只有一种北曲声腔体系,而明传奇则发展成了四大声腔:先后流行的是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和昆山腔。

昆山腔起初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之所以“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取代其他声腔,得益于嘉靖年间的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的一次重要的改革。他以原昆山腔为基础,参考海盐、余姚等腔的优点,吸收了北曲中的一些唱法,终于形成了一种类似于海盐腔但更加清丽宛转的新腔,称“水磨腔”,即昆山腔。但这时的昆曲仍是清唱,尚未能体现剧本,形诸舞台。

昆曲由清唱搬上舞台,不得不提到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一个为昆曲奠定了牢固的文学基础的剧作家梁辰渔。

二、梁辰渔与《浣纱记》

梁辰渔字伯龙,号少白,江苏昆山人,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戏曲作家。他在当时人们的眼中是个不肯随俗,不拘小节,潇洒得有点古怪的白衣书生。他为人任侠好游,通音律,善度曲。徐又陵在《蜗亭杂订》云:“梁伯龙风流自赏,身长八尺,为一时词家所宗。”当时的名流如文征明、李攀龙、王世贞等均与他有过来往。

梁辰渔喜爱昆山腔,但觉得昆山腔不应只局限于曲坛清歌,必须扩展到舞台之上占有更广阔的天地。于是他“考证元剧,自翻新调。”积稿盈尺写出新编传奇《浣纱记》。这是第一部以昆山腔谱曲的传奇大戏,对昆曲的传播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它也使梁辰渔真正名扬天下。

《浣纱记》取材于《史记•越王苟践世家》、《吴越春秋》、《越绝书》等有关的历史记载,全剧共四十五出,以西施与范蟸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展示了吴越两国兴亡的历史教训。在我国文学史上,这是个屡被采用的题材,但《浣纱记》却是完整叙述这一故事而又流传至今的最早、最为成功的一部作品。

清晨西施在若耶溪畔浣纱,越国士大夫范蠡经此地,惊叹于西施的绝色,不觉爱上了她。西施对他也有好感,两人在溪边以一缕纱作为定情信物,订下了终身之约。

一别三年不通音讯,西施思念成疾,久卧病榻。原来吴越争霸,越败而亡国,范蟸随国君勾践入吴为奴。三年后,勾践终于在范蟸的谋划下得以释放回国。范蟸知道要让越国反败为胜,必须对吴王实施“美人计”,而自己的未婚妻西施则是不二人选。于是范蟸献计于勾践:将西施献于夫差,使其贪色误国,好让越国赢得喘息复国的机会。

这一天,在西施家,西施与范蟸再次重逢,但西施无法接受苦等三年等来的这个结果。可是当范蟸说明“社稷兴废,全赖此举”之后,西施毅然决定牺牲个人情爱,甘冒风险只身去就敌国。重逢变成了生离,范蠡亲手将自己的爱人送于敌人的怀抱。范蟸西施分别之时,将定情之物溪纱分作两半,两人各持一端。

在吴国的西施,锦衣玉食和吴王的厚爱未能动摇她为国雪耻的意志;而越国君臣则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终于灭吴复越。

范蟸深知勾践是一个“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的君王,于是在大功告成后立即引退,与西施泛舟五湖而去。当这对情人重新团聚在太湖扁舟上的时候,各自从胸口取出当年的定物——西施所浣的一缕细纱。

范蠡就是陶朱公,后来因为经商而富甲一方。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讲的就是西施浣沙的经典,在中国,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然而,关于西施最终的归宿,在历史与传说中一般有几种结局:一是回到故乡,不慎落江溺亡;二是沉江而死,《吴越春秋》有“吴亡,西子被杀”。《墨子•亲士》中也有“西施之沉,其美也”;三是随范蠡泛舟而去。历史已无法还原,真相可能永远是迷。但梁辰渔给了西施一个美好的归宿,让她在痛苦的付出之后最终得到了一种情感上的补偿,显然这既是观众最宜接受的结局,也符合中国古代戏剧大团圆的结构。

三、《浣纱记》的艺术成就

西施与范蠡从若耶溪畔的定情到泛舟五湖,历时十年,这十年中他们历经了远非常人能够承受的沉重与悲凉。但《浣纱记》决不仅仅为了表现男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而是要“以生旦爱情寄兴亡之叹”,这才是此剧最重要的艺术成就。

作品形象地演示了国家兴亡成败的历史教训。剧终下场诗云:“尽道梁郎识见无,反编苟践破姑苏。大明今日归一统,安问当年越与吴?”看似赞美,实为棒喝。《浣纱记》能盛行于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作者以吴越兴亡的史实,揭示了昏君宠信权奸而误国的社会问题。而这个问题却正是嘉靖、万历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纷争的历史背景下,士大夫与广大市民阶层所关心的现实问题。若不以吴越为训,安知今日一统之大明不为当年之强吴?

作品突破了一般的才子佳人,英雄美人悲欢离合的俗套。将男女爱情与国家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赋予了这个本身就颇具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以政治色彩,并以此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与历史观。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打破了商周以来一直把美丽女子视做“祸水”的定论,充满同情和赞扬地把西施描绘成为勇敢、善良的正面人物,从而也为传奇创作开辟了一条新路。

《浣纱记》从问世以来,一直被视为昆山腔的典范之作。此剧的成功加速了昆山腔的戏曲化进程。“昆山腔”兴起之后,其他腔调似乎都暂敛锋芒,以致所有的剧本,无论杂剧还是传奇,都以“昆腔”的声调和排场上演。不久之后《琵琶记》《刘知远白兔记》等南戏均改为昆山腔重新演出。“盖昆腔一出,而众响皆废焉”昆山腔终于取代了海盐腔,由苏州等地迅速遍及全国各地,进入宫中称为官腔。从此昆曲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的声腔剧种,真正成为剧坛盟主。

参考文献:

[1](明)徐谓.南词叙录[M].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三).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2]金宁芬.明代戏曲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20.

[3](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转引自徐慕云.中国戏剧史[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古藉出版社,2008.93.

[4]徐慕云.中国戏剧史[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古藉出版社,2008.67.

推荐访问: 昆曲 梁辰渔

【昆曲和梁辰渔】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
  • XX委高度重视党校的建设和发展,出台《创建全省一流州市党校(行政学院)实施方案》及系列人才培养政策,为党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州委党校在省委党校的悉心指导下、州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

  • 为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树牢“清新简约、务本责实、实干兴洛”作风导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执纪执法铁军,经县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转变作风工作

  •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发展活力,按照中共XXX市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个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工作队与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共同研究谋划xx村

  • 今年来,我区围绕“产城融合美丽XX”总体目标,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山水相连,林水相依”以及“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园城一体”的建设思路,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房地产开发和城市风貌塑

  • 同志们:新冠疫情发生至今已有近三年时间。三年来,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集团公司范围内未发生一起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当前国际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疫情多

  • 我是毕业于XX大学的定向选调生,当初怀着奉献家乡、服务人民的初心回到XX,在市委的关心关爱下,获得了这个与青年为友的宝贵历练机会。一年感悟如下。一要对党忠诚,做政治坚定的擎旗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

  • 同志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全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我县安全生产和安全隐患大

  • 2022年市委政研室机关党的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届X中X会和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自觉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

  •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直机关基层党建示范点工作会议,一方面是对各示范点单位进行表彰授牌,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这种会议交流的方式,给大家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和机会。市直工委历来把创建基层

  •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学校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要求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部、×××厅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要求,认真落实驻地防疫部门的工作举措,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以最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