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总结集合5篇

| 浏览次数:

政府是指国家进行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机关,是国家表示意志、发布命令和处理事务的机关,实际上是国家代理组织和官吏的总称。政府的概念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府是指行使国家权力的所有机关,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 狭义的政府是指国家权力的执行机,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总结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总结5篇

【篇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总结

浅谈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信息化
作者:马军旗
来源:《今日财富》2018年第30期

        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以下简称《制度》),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本制度的单位,不再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等制度。

        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

        我国现行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基本上形成于1998年前后,主要涵盖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

        由于现行政府会计标准体系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主要以提供反映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的决算报告为目的,无法准确、完整反映政府资产负债“家底”,以及政府的运行成本等情况。同时,现行政府会计领域多项制度并存,体系繁杂、内容交叉、核算口径不一,造成不同部门、单位的会计信息可比性不高,同样业务行政和事业单位的会计标准不同,会计政策不同,导致政府财务报告信息质量较低。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对现行政府会计标准体系进行改革。

        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重大改革举措;

        2014年新修订的《预算法》对各级政府提出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新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办公室:要求向全国人大报送国有资产的要求;

        政府债务清理、认定和管理要求;

        黨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五、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五)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办公室: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牵头 “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职能”的改革任务;

【篇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总结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最新变化与思考

高洪志

【期刊名称】《今日财富》

【年(卷),期】2020(000)002

【摘要】随着国家会计制度改革的实施,各级政府会计部门再落实与实施改革制度的同时,不断在实践中辩证的思考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利与弊。本文通过对政府会计制度在核算、财务报表分析等方面的改革进行分析,对会计改革工作难点进行讨论,从事业单位的角度对政府会计制度提出具体工作建议,以为相关部门提供改革思路,推动会计行业发展。

【总页数】2页(P.133-134)

【关键词】会计制度改革; 事业单位; 政府会计制度; 政府会计改革

【作者】高洪志

【作者单位】大连交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10.6

【相关文献】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篇三】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总结

对现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

摘要:我国现行政府会计制度体系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建立起来的,“收付实现制”原则是其立足之本。本文将简单的介绍现行制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国际经验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关键词: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公共财政体制

一、现行政府会计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能全面反映政府负债情况。由于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作为确认当期收入和支出的依据,财政支出只包括以现金支付的部分,并不能反映当期已经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政府债务,使得这部分债务成为隐性债务,由此带来的后果是政府会计披露的财政负债远远低于实际存在的财政负债规模,长此以往会给政府财政安全运行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2政府部分资产的核算和反映不全面。总预算会计中没有要求核算和反映政府的固定资产,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虽然对其拥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核算,但由于国家财政的预算、决算并不要求反映固定资产方面的信息,所以政府会计不像企业会计那样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所以账面上只有固定资产的原值。由于有的固定资产有使用年限,也有的没有,现在的固定资产有的提前报废,有的在超过年限使用,故现行的制度不能真实的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3不能准确进行成本核算。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只有款项实际支付时才确认为支出,对于那些支出已经发生、但款项尚未支付的费用项目,则不能确认为当期支出。这样就造成单位的成本核算不完整,不利于单位进行成本核算。

4会计报告不能向公众和监督部门提供更多的政府会计信息。1997年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后,会计报表适应了国家宏观调控以及财政部门预算管理的需要,但预算会计报告仍过于简单。

5政府会计体系与国际惯例相差甚远。我国旧有的预算会计体系,与国际公共部门会计的习惯做法相差甚远,不具有可比性。

二、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措施

1确立政府会计基础并引入权责发生制。美国的政府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但在部分项目上保留了收付实现制,考虑到我国的法制不太完善,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个人诚信的征询体系尚未建立,企业或个人拖欠国家税款的现象较为普遍,政府预算特别是财政收人若以应征缴的税款来确认收人,势必会造成部分已安排的预算支出无法完成的情况。故政府预算目前应以收付实现制或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确认基础为宜,待条件成熟时政府预算再逐步过渡到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完全的权责发生制。  

2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政府会计准则。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加强预算管理,引入权责发生制是非常必要的。而目前我国市场发育尚未完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起步较晚,法制化程度不高,这对引进权责发生制无疑是极大的挑战,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应逐步完善现行法律和规范,从实质上找出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政府现行会计准则与我国现行会计规范的差异,制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府会计准则与规范。

3改进政府会计报告。总的说来是从现行的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扩展为系统、全面的政府财务报告。财务报告是报告主体对一定会计期间财务活动乃至整个主体各项活动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和报告,典型的财务报告为年度财务报告,我国各级政府至今还没有编制过一份全面、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因此,我国现行的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扩展为政府财务报告,建立和健全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体系,使财务报告涵盖所有相关的政府财务活动内容。当然,政府财务报告本身涉及很多的问题,主要是财务报告主体、财务报告组成单位和财务报告内容等问题。政府会计一般应以独立承担受托责任的主体作为报告主体,这就需要对财务报告主体按照承担受托责任的范围划分为不同层次。财务报告组成单位是指政府财务报告应由哪些单位的财务报告组成。财务报告内容应根据政府的财务活动、承担受托责任的情况及政府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加以研究,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政府财务报告按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建立详细程度不同的“金字塔”(Pyrarnid)型财务报告结构,即财务报告由四个层次构成:(1)浓缩、总括的财务报表,(2)通用财务报表(概括性合并报表),(3)按基金类型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4)单个基金及账户组报表。每个层次的财务报表都附有财务报表附注,并可以单独对外报送。这值得我们借鉴。

4强化政府的绩效管理。权责发生制会计和预算是加强政府的资产和负债管理,控制财政风险,提高政府预算透明度的有力工具。在权责发生制运行较好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它们都强调政府的“产出预算”,以考核政府部门的绩效,即所有部门都要求明确成果与产出,同时应确定相关的成果、产出和委托经营项目的绩效信息,这成为国际上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一个趋势。绩效指标通常反映以下内容:不同项目对实现成果贡献程度的有效性;产出的价格、质量和数量;相关委托经营项目的预期特性等。所有政府部门都要求在年度预算报告等受托责任报告中列示有关绩效信息。

5将预算会计模式扩展为基金会计模式。政府会计中,为反映预算限定,更好地贯彻专款专用原则,西方国家政府会计普遍采用的基金会计是一种值得我们借鉴的会计模式。政府单位应当以基金作为财务资源管理的基本单位。政府各个基金之间有明显的界限,任何基金都是一个与其他基金分开并相互独立的会计报告主体,它们各自都有相应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或费用、以及基金余额或其他权益,并通过一套自动平衡的账户与报告体系记录和报告政府特定活动及其财务资金来源、运用情况和结果。为此,基金间交易及有关款项的垫付、往来等事项都必须分别在相关基金主体中作出完整的记录和报告。采用基金会计模式可以更好地贯彻专款专用原则,使各种具有专门用途的预算资金的界限更加清楚,便于加强政府财务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陈立齐:《国际政府会计准则及其发展述评》[J].会计研究,2003,(9):49-52。

[2]邢俊英:《改革政府会计制度,防范财政负债风险》[J].会计研究,2004,(4):69-72。

[3]王淑杰:《改革我国政府会计基础的思考》[J].财会月刊,2004,(8):23-24。

[4]陈继初:《论政府会计引人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J].事业会计,2003,(3):77。

[5]刘光忠:《改进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2,(1):23-28。

【篇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总结

浅谈2019年会计制度改革和如何做好新旧会计制度改革的衔接
作者:马凤茹
来源:《财经界·上旬刊》2019年第04期

        关键词:新制度; 旧制度; 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

        实行的会计核算,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依此制定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令第78号 2015年10月23日),准则指出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是通过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会计准则体系,体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相分离并相衔接,准确反映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在科目等级设置上,保留了最基本现行各单位的通用业务,全面准确反映财务状况,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在不影响编制报表的情况下,单位可自行增加或删减一些科目。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总体的要求是从2019年1月1日起必须按照新制度规定设立财务新帐,进行会计基础核算、按月按季编制财务报表及预算会计报表。为確保新旧会计制度顺利过渡,国家卫生健康委财务司专为医院部分会计制度改革进行了深入剖析,详细讲解。现就2019年新旧会计制度如何衔接,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探讨。

        新《政府会计制度》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实现了财务会计、预算会计的双重功能,通过五个要素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分别进行财务会计的核算,通过三个要素即“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进行预算会计的核算。财务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是权责发生制、预算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是收付实现制。当一项经济业务实际发生时根据财务会计科目与要求,据实编制财务的会计分录,根据预算会计科目与规则相应地编制预算会计分录。财务会计所核算的会计信息形成的是财务报告,预算会计所核算的会计信息形成的是决算报告。这就要求在同一的会计核算系统中,政府预算会计要素与财务会计要素必须要互相协调,最终决算报告与财务报告才能互相补充,一起反映政府会计主体的预算执行信息,一起反映财务信息。

【篇五】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总结

浅谈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变化
作者:段政
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23期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发生了变化,为了使教育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更加的规范化和透明化,高效的提升会计核算的效率和质量,财政部门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文件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在2019年1月1日执行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在新的会计制度和旧的会计制度进行转换的环境下,教育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必然会受到冲击和影响,因此,对教育事业单位来说,如何缓冲冲击和影响,对财务工作进行改善,笔者进行了以下探讨。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变化
会计制度改革是一项重要的举措,对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意义非凡的作用。同时该项改革也充分贯彻了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以此来确保新旧财政制度能够顺利合理的衔接,不至于出现差错,财政部门也在不断根据实践探索会计制度的新政策,来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1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
我国事业单位在长久以来,都是会计学科的重要分支,在财务会计领域中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行政事业单位先后实施了国库支付制度、政府收支分类制度的实施,使得财政管理方面有了新的突破,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升,收效良好。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中,预算会计一直是中心任务。预算管理虽然对于财政管理有着重要作用,但是过于重视,尤其是对预算资金执行管理,必然会导致其他管理问题出现,比如重视购入,但轻视管理等。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制度改革越来越迫切,社会对于公共事务关注度有了较大提升,尤其在政府绩效管理方面,而当下政府会计制度已经难以达成社会发展的切实需要。在这一背景下,就需要对政府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创新,建设具有我国社会主义特点的政府會计制度,达成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在事业单位中会计部门是其中的管理,财务管理工作则是会计部门的主要工作。并且,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中,明确了要将政府收支分类以及国库支付制度等,这不仅能够保证国家财政资金更加合理的被使用,还可以有效地避免资金出现不必要的浪费。然而,由于目前我国社会单位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仍然会受到传统预算会计体制的影响,这就导致其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往往会将重点放在预算方面,而对财务管理工作核心内容缺乏重视。众所周知我国目前所实行的乃是市场经济,传统的会计体制难以满足市场经济实际需求,也不能满足我国

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所以,我国就必然要进行合理的调整,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会计制度,从而更好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使其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3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内容
3.1;统一了会计核算方法规范,形成有机整体
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于2019年初起得到贯彻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首次把预算会计要素中的预算支出、收入和结余,纳入各级行政与事业单位业务活动核算的内容中。资产的核算范围也进一步扩大,把文物资产和公共设施等也纳入其中,全面完善地精细化了政府会计的核算体系。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还遵循会计相关性原则,完善了报表体系,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并行制定,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均需同时编制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行政和事业单位均要真实、完整地编制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和净资产变动表,使得新的政府会计体系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
3.2;对政府的会计准则体系的重新构建
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将会计准则体系在层次上进行了重新划分,重新划分后的跨级准则体系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会计基本准则层次。会计基本准则是一种制度,也是一个框架,主要是对会计目标、会计要素等具体的会计准则内容做出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是规范、统领具体的会计准则的制度。第二,会计的具体准则层次。在会计的具体准则中,主要是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应用原则做出了一定的具体规范,并且规定了具体准则在实际的会计业务操作中的应用规范。第三,会计制度层次。在会计制度规范中,主要规定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的格式、财务报告的形式等,并对会计科目的使用做出了解释说明,为会计工作提供了基本制度规定。
3.3;采用“双分录”的会计核算方法
双分录是指政府部门同时使用权责发生制对内部资产类、负债类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而针对收入业务和支出业务部分,则使用收付实现制的核算方法,按老师的话通俗一点来说就是平行记账。随着政府会计改革的出现,我国会计核算手段已发生转变,逐渐形成“双基础体系”的核算方法。“双分录”下具体的会计核算方法,不仅扩大了政府会计核算范围,还开创性地解决了财政核算中“一山不容二虎”的问题,在政府部门实施会计核算时,产生“顾此及彼”的功能与作用。平行记账的账务处理方法可以同时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4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4.1;对事业单位资产价值的影响

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核算下,事业单位资产账面价值能够真实的反映出本单位拥有资产的实际价值。以往政府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时,固定资产不计折旧、无形资产不计摊销、应收账款不计提坏账准备的,这样造成这些资产类项目账面价值远远大于其实际价值。有些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使用一定年限后,基本处于报废状态,在账面上还是显示其购买时的价值,从而造成虚列资产现象。实行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后,对固定资产该计提折旧的计提折旧,无形资产该摊销的摊销,应收账款根据年限该计提坏账准备的计提坏账准备,这样账面上资产价值真实的反映出事业单位拥有资产的实际价值4.2;促使事业单位更加合理的配置资源
在未开展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前,很多的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对折旧摊销等方面缺乏明确的规范,这就导致事业单位在开展折旧摊销等工作时,无法有效地确定资产运行与资产配置之间的关系,造成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往往流于表面,不能准确地开展财务工作。而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这就转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尤其是对折旧摊销进行有效的统计,就可以更好地体现事业单位的维护费用以及资产运行状况,这样事业单位还可以更好地分析边际成本,更加合理地分配自身的财务资源。4.3;政府会计信息披露更为完善
对于单位财务体系要不断进行完善,对于财务活动进行规范,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任务及目标。依赖单位内部展开财务改进及完善,但缺少外部监督和评价,会导致财务活动的规范性流于形式,毕竟没有单位会承认自身的不足。所以政府需要使用财政年报的途径进行单位财政资金执行状况的披露。政府财报信息披露越是完整,越能够使外界群众对财政收支状况做好监督。公共财政中,事业单位是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在对外进行信息公开时,信息越多、越透明,单位就越难以遮盖发生的问题,进而使问题暴露,不断进行整改,使得各项财务管理活动保证规范。所以,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能够使得事业单位内部财政活动得到改进,使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合理。5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应对策略5.1;全面加强理念建设
为了真正落实政府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我国事业单位应当全面提升采各级单位财务管理的管理理念,必须从上至下的从单位负责人到每个项目的负责人,全面了解政府会计改革的实施对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从根本上转变财务管理就是落实财政预算的观念,建立成本管理与业务项目相融合的理念,使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遵守法律法规,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整体的健康发展,进而充分发挥事业单位财务与管理的职能。

推荐访问: 制度改革 集合 会计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总结集合5篇】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