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上册六篇

| 浏览次数:

小学(Primary school),是人们接受初等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属于九年义务教育之内。随着社会发展,在其前又开设了幼儿园。一般6-12岁为小学适龄儿童,现阶段小学阶段教育的年限为6年(少数地方仍是5年)。小学教,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上册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上册6篇

第一篇: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上册

小学音乐一年级教学计划

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音乐教育本身的性质和新课程要求的学段目标及教材特点,我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教学分析: 本学期在上课同时我要注意加强巩固音高概念、巩固学生对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感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累积乐理知识。教材中

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音乐教育本身的性质和新课程要求的学段目标及教材特点,我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教学分析:

本学期在上课同时我要注意加强巩固音高概念、巩固学生对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感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累积乐理知识。教材中的律动和舞蹈较多,应注意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节奏甚至歌词,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习音乐,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我会在这一点下功夫。重点发展舞蹈、律动的学习。让学生可以渐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

三、目标制定

建立良好的音乐课堂常规,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情感,能够自然地演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为终身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

歌曲《大雨和小雨》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歌曲《大雨和小雨》。

3.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教学目标:

1.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能创造几种声音。

3.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过程:

(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谜面: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得见,相互难见面。谜底:耳朵)。

2.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模仿这些声音。

3.教师将学生所倾听到的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再分别播放教材中城市、森林、乡村的声音,学生分辨、模仿并简单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

4.想一想,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

(二)歌曲《大雨和小雨》

1.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也有小雨。下面我们来学唱一首关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

3.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

4.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些声音呢?按教材提示创造出声音。

2.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

3.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

教学评价:

1.能积极参与声音的探索,听辨出两种以上的声音。

2.会唱《大雨和小雨》。

3.能创造两种以上不同的声音。

《布娃娃弹琴》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在音乐厅里”。

2.歌曲《布娃娃弹琴》《大鼓和小鼓》。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几种乐器的名称,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2.会唱《布娃娃弹琴》《大鼓和小鼓》。

教学过程:

(一)在音乐厅里

1.教师播放音乐厅里合唱和管弦乐队的录像。提问:除了生活中的声音还有什么声音呢(唱歌的声音和乐器的声音)?

2.请你在教材图中找一找,你认识哪些乐器呢?学生说出一种乐器,教师就可以出示这种乐器的图片并播放声音,如有学生会演奏,可在课上为同学们演奏,最后教师再介绍其它的乐器。

3.有打击乐器的可让学生敲击一下,感受这些乐器的音色。

4.还知道其他的乐器吗?

(二)学唱《布娃娃弹琴》

1.你们知道木琴是什么形状,它发出的是怎样的声音吗?教师可出示木琴的图片并播放一首木琴曲(如《草原小骑兵》片断)。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新歌《布娃娃弹琴》。

2.教师范唱或放录音。

3.跟着老师学唱《布娃娃弹琴》。

4.边唱歌曲边做律动。

(三)学唱《大鼓和小鼓》

1.播放少先队鼓号队的录像,提问:队伍中有什么打击乐器呢(大鼓和小鼓等)?

2.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高低、强弱、音色不同等等)?

3.学唱《大鼓和小鼓》。

4.边走步边唱《大鼓和小鼓》并模仿打鼓的姿势。

(以上两首歌曲也可以选择一首学唱)。

教学评价:

1.能认识一种以上的乐器并说出它的名称。

2.会敲击一种打击乐器。

3.会唱《布娃娃弹琴》和《大鼓和小鼓》中的一首。

《国旗国旗真美丽》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1.听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教学目标:

1.能安静地聆听音乐,并知道在什么场合下要唱、奏国歌。

2.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人声和器乐不同的音色。

3.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唱歌。

教学过程:

(一)听赏《国歌》

1.引入新课。

教师简单介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歌。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反映该国家人民的精神风貌。因此,在唱、奏国歌时一定要起立。面部表情要庄重、肃穆,身体不能乱动。介绍完后,请学生起立,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录音,让学生完整地听赏一遍。

2.可向学生提问:在什么场合、情景下唱、奏国歌?然后播放有关唱、奏国歌的VCD、录像带或幻灯片及有关图片,再请一至两位学生补充。

3.介绍国歌的来历,并听齐唱和铜管乐演奏的国歌,使学生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4.教师启发学生简单谈谈,用乐器演奏和人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给他们的不同感受。

5.播放奏国歌、升国旗的画面,让学生知道奏国歌、升国旗的联系。

(二)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1.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谈一谈,国旗的形状、颜色、五星的排列、象征意义等国旗知识。

2.教师播放歌曲录音或范唱一遍,以引起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

3.教师带领学生将歌词按语言节奏朗读一遍。

4.学生跟着教师分句模唱歌曲数遍。

5.教师引导学生,以接唱方式熟唱歌曲,如教师唱“国旗国旗”,学生接唱“真美丽”……

教学评价:

1.是否能安静地听音乐。

2.是否知道在什么场合下,唱、奏国歌。

3.是否能用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而不喊唱。

《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2. 认识常用课堂打击乐器碰铃、响板。

3.听赏歌曲《吹芦笙》。

教学目标:

1.能有兴趣地听喜乐,并知道《吹芦笙》是表现哪个民族的儿童歌曲。

2.能有表情地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3.认识碰铃与响板,并知道正确的演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1.教师挂出中国地图和长江、黄河风景图,介绍长江、黄河,并请学生指出长江和黄河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2.教师将歌曲范唱一遍,或播放童声独唱录音。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歌词、节奏和情感。

3.跟着教师有表情地分句轻声学唱。

4. 请几级学生集体演唱,并评出有表情且音色较美的小组进行表扬。

(二)听赏《吹芦笙》

1.教师播放歌曲《吹芦笙》,引导学生欣赏,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2.教师简单介绍侗族及其吹奏乐器芦笠的主要特点。

3.引导学生在听赏时接唱歌曲中的衬词。

4.在听赏几遍以后,可让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哼唱。

(三)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响板

1.教师向学生展示乐器实物,演示基本的演奏方式,并让学生识别两种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2.教师将乐器发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正确的敲击方法。如乐器数量不够,可轮换进行。

3.教师出示卡片

碰铃 dang dang dang dang

da da da da da da da da

响板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统习演奏。可分组交换练习,每两人为一组作乐器交换。

教学评价

1.能否区别碰铃与响板的音色,并能正确演奏。

2.是否知道《吹芦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儿童歌曲。

3.能否有表情地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歌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5)

教学内容:

歌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学目标:

1.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能主动、大方地参加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用碰铃和响板为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伴奏

1.在教师指导下将歌曲集体演唱一遍,使学生感受节奏、速度和情绪。

2.教师给出节奏卡片。

学生分组按节奏拍手练习。

3.每两人一组发给碰铃和响板,按卡片上的节奏练习。

4.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分组为歌曲伴奏。

(二)歌表演《舞家娃娃真幸福》

1.在教师的指导下听歌曲的录音。

2.学生四人为一组学习彝族集体舞的走步与拍手。

3.教师引导每组学生随歌曲跳简单的彝族集体舞。

4.教师请出跳得较好的学生作示范,并和自己一起跳,以鼓励其他学生。

5.要求学生回家后将所学的彝族集体舞的基本动作大方地跳给爸爸和妈妈看,并能在家里寻找一件能敲击出清脆声音的物件,制作打击乐器。

教学评价

1.能否正确地使用打击乐器并按规定节奏为歌曲伴奏。

2.能否主动、大方地参加歌舞表演。

3.能否背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各族小朋友在一起》(6)

教学内容:

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几个主要少数民族舞蹈的简单动作。

2、学会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并能大胆、自信地歌唱。

3、认识几个少数民族的服饰和特色头饰。

教具准备:

钢琴、自制头饰、磁带、录音机、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1、同学们看!这些小头饰和衣服漂亮吗?

你知道它们是哪个民族的吗?谁说对了就给谁穿戴上。

2、师:“听说,我们班的同学不仅聪明,而且还很大胆、自信呢,那你们能和着音乐欢快的节拍,走进教室吗?”

播放 VCD《爱我中华》(在黑板上写着”欢迎你进入音乐教室”)

3、提问:“我国有几个民族,你能说出都有哪几个民族?”

找学生回答。(民族资料)。(出示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到这个民族所在的位置)

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组成了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的人们都生活地幸福快乐,能歌善舞的各族人民,每当节日或者喜庆的日子,都载歌载舞地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

4、你会跳哪个民族的舞蹈?

播放各民族的舞蹈。(vcd)

让学生说出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师带领同学们学跳简单的有民族特点的舞蹈动作

5、简单介绍各族的特色服饰

藏族

新疆维吾尔族

蒙古族

傣族

汉族

高山族

各民族的舞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你能通过他们跳的舞蹈来区分是哪个民族吗?(播放录象)

你跳得正棒,发给你一个民族小头饰。

6、刚才同学们表演得都很棒,下面我们各个民族的小朋友们随着音乐表演各族的舞蹈好吗?(师巡回指导)

7、师:引导学生拓宽好朋友的概念,不仅同班同学是好朋友,同校、同村、同市同省的同学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各个兄弟民族的小朋友也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全世界各个国家不同肤色的小朋友也都是我们的好朋友,

通过讨论,学生将加深对这首歌曲主题思想的理解,更加珍视兄弟民族的友谊。

8、教师朗读两遍歌词后,放两、三遍《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的录音,第三遍后要求学生轻轻跟着唱歌词。

9、分句教唱歌词,再随录音唱两遍歌词。

10、分组设计第一、三乐句的打击乐配法,尤其要设计好四分休止符处的配法,还可以考虑休止符处的动作设计,或拍手、呼喊。各族分别做汇报表演。

11、用已学过五种打击乐器和自找、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好朋友》伴奏,并要求学生将自己设计的碰铃、响板的节奏谱写出来(两小节)

12、教师可辅导个别学生在课外学会一两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

《彝家娃娃真幸福》(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快乐地掌握歌曲的知识点──节奏 和 的练习,并能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在学唱歌曲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和音乐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情境,搜集教学需要的详实的材料,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思想感情;通过听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彝族音乐的特点,用身体动作感受彝族民歌的特有韵味。

【教学重难点】

准确掌握节奏 和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对歌曲进行再创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好!(老师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上课,首先让我们以饱满的情绪进入课堂,一起来进行快乐律动。(拍手歌)

(设计意图:教师简短的几句话,让学生倍感亲切,随音乐律动环节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中进入课堂,

也为老师的导语作铺垫。)

二、音乐知识──彝族简介

1.导入:同学们的动作做得真漂亮,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彝族的音乐宫走一走,表现出色的同学将获得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小礼物,看哪位同学今天能满载而归,出发!(设计意图:课堂开始,老师就为学生设置了一条情境线,以带他们去彝族的音乐宫为线索及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小礼物等吸引学生,提高他们参与课堂的兴趣及积极性。)

2.图文结合,让学生了解彝族的有关风土人情师介绍(出示我国地图,播放录像片段):彝族是我国人口比较多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他们居住的地方景色很美,有全国闻名的泸沽湖景区。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节日,节日期间人们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开展许多活动,如摔跤,同学们快看,美丽的泸沽湖就在脚下。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的介绍方式,让学生耳目一新,一幅幅美景很快吸引了学生,简短的设计让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

三、节奏练习

1.导入:同学们,彝族人民不但居住的环境很美,他们的音乐宫更富有神奇的童话色彩,我们现在一起去感受。

2.节奏练习(出示节奏城图)

师:节奏城的大门紧锁着,怎么进呢?(引发学生的悬念)别着急,这有金钥匙和银钥匙,试一试,用哪一把?(出示带有节奏的两把钥匙)

师:用哪一把钥匙来开门呢?认为用金钥匙的同学到左边来,用银钥匙的同学到右边去。现在老师来开门。(银钥匙把门打开了,里面出来两段话)

师:同学们快看!节奏城的朋友正在欢迎我们呢!(节奏为歌曲的节奏)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符合事物的发生顺序,同时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本课歌曲的基本节奏,为学习新歌打下铺垫。)

3.旋律填空练习

导入:(师很惊奇地说)同学们,音符城发生了一件怪事,旋律妈妈丢了几个小宝宝,正着急呢,你们快去帮帮她。(出示不完全的节奏谱)

师:一起来看一看。哦!原来是音符宝宝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帮帮它。(教师弹旋律,让学生听辨哪一个更有结束的感觉)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奇、乐于助人的特点,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促进了学生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能力。)

四、新歌学唱

导入:同学们,你们运用智慧帮了旋律妈妈的大忙,为了感谢大家,旋律妈妈送给大家一首歌。(出示歌谱)

1.师:听老师为你们来唱一唱,一起来学习。

2.用La来模唱旋律。

3.按节奏试读歌词(听伴奏带试读两次)。

4.跟着磁带听唱。

5.鼓励学生自主参与演唱。

6.分组比赛。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歌曲学得又快又好,你们能为这首歌起个好听的名字吗?(让学生为歌曲起名,找出最具有说服力的作为歌曲的名字。)

五、深入拓展(对歌曲进行再创作)

导入:音乐宫里有一个神奇的智慧屋,进去的同学会变得更聪明,我们一起去瞧瞧智慧老爷爷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出示四个有吸引力的创作要求)

(设计意图:智慧屋、智慧老爷爷都是学生喜欢的,以此引导学生按要求进行创作,让知识点更富吸引力。)

1.小小词作家们,请从这里做起:用另外的衬词代替歌曲中的“阿里里”。

2.小小舞蹈家们,发挥创造力,展开想象,为歌曲创编律动。

3.小小歌唱家们,努力练习,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4.小小画家们,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出歌唱时的心情。

(设计意图:充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巩固歌曲,用喜欢的形式来表现歌曲,充分感受不同形式的音乐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即兴创作的能力;另外,本环节的设计使音乐与其他学科更好地结合,把视觉感受转化成多种感受,既体现了创新教学的要求,也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六、自我展示

师:同学们的创作真精彩,快快为彝族小朋友表演。(分小组展示)

师小结:今天的活动开心吗?有哪些收获?我们的活动即将接近尾声,最后,我们一起大声歌唱,把我们的歌声留给彝族的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录音。(用磁带记录学生的歌声)

(放录音)师:希望彝族的小朋友能喜欢我们的歌声,向彝族小朋友们说“再见”!

集体舞〈快乐小舞曲〉(8)

教学内容:

1、为〈快乐小舞曲〉伴奏。

2、集体舞〈快乐小舞曲〉

教学目标:

1、在〈快乐小舞曲〉的综合性表演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参与率。

2、在唱、表演、伴奏一体的音乐环境中继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相互合作精神。

3、进一步加深对“X ——”和“X”的认识。

教学过程:

1、随录音复习〈快乐小舞曲〉的歌词及歌谱。

2、随伴奏带或教师的琴声背唱〈快乐小舞曲〉的歌词及歌谱。

3、教师逐块出示节奏卡片:

(1)X — X X | X X X —

(2)X X — X | X X X —

(3)X —X — | X X X —

(4)X X X X | X — X —

要求学生用手中的打击乐器按谱演奏(奏二分音符时三角铁可用滚奏、铃鼓可用摇奏。)

4、教师用铃鼓奏出两小节节奏,学生模仿。

5、将四张节奏卡片的节奏分配给三角铁、双响筒、铃鼓、碰铃等四种打击乐器演奏,为〈快乐小舞曲〉伴奏,有学生决定各自打击乐器演奏的节奏。

6、一组学生演唱,另一组学生伴奏;然后再调换过来练习数遍。

7、学生在原位进行歌表演,动作由师生共同设计。

8、如场地允许,用〈快乐小舞曲〉的录音进行集体舞,教师也要参与其中,动作要尽量简单,让所有的学生都自信地进行舞蹈。

课堂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总结,提出不足之处

《在动物园里》(9)

教学内容:

1.声音的长短。

2.《在动物园里》。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并在教师的弓1导下,边模仿叫声,边拍节奏,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教学过程:

1.将小猫、狮子、老牛、小狗、鸭子、小鸡、老鼠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2.教师播放狮子的叫声录音,请学生猜一猜它是谁?

3.学牛模仿,总结狮子叫声的特点:音长、低沉。

教师随即在狮子的图片上出示节奏卡:

4.一半学生拍节拍,一半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互换练习;全体学生手拍节拍,口中模仿动物的叫声。

5.一名学生模仿任意一种动物的叫声,其余学生猪。

6.教师在这种动物的图片上出示节奏卡:

7.依次将黑板上的动物,按叫声分类(方法同4)。

狮子: 小狗: 小鸡:

× - × × × × × ×

小猫: 鸭子: 老鼠:

可以变换方式,由个别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图片,放在狮子、老鼠、鸭子的图片下方,全体学生判断正误。

8.学唱歌曲《在动物园里》(听两遍录音)。

9.教师带领学生熟悉歌词。按节奏朗读歌词:

× × × × | × × × 0 | × × × | × × ×

狮 子 睁 眼 看 我 们, 真 好 玩 真 好 玩,

狮 子 跳 舞 多 起 劲, 真 好 玩 真 好 玩,

五 色 小 鸟 吹 口 哨, 真 好 玩 真 好 玩,

动 物 园 里 动 物 多 真 好 玩 真 好 玩,

教师念歌词,学生拍节奏Z学生跟着老师迈念歌词边拍节奏。

10.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11.教师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12.有表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13.两名学生为一组,选两种叫声不同的动物共同演唱。下节课课上汇报。

教学评价:

1.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情绪反应。

2.是否掌握手拍节拍,口念节奏;节奏是否稳定。

3.学习歌曲《在动物园里》时掌握的速度和熟练程度。

音乐活动“声音的长短”;听赏乐曲《狮子》(10)

教学内容:

1.歌曲《在动物园里》。

2.音乐活动“声音的长短”;听赏乐曲《狮子》。

教学目标:

1.在上一课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感受声音的长短;

2.练习三声部合奏能力,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在动物园里》,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上节课课后练习汇报: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表演。

3.动物大合唱:教师选中一组节奏准确、节拍稳定的同学,再加上老师组成一个三个声部的“动物大合唱”。

4.学生聆听,感受大合唱中三声部的和谐美。

5. 学生练习:将全体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刚才示范的组当指挥,练习“大合唱”(全体手拍节拍)。

6.学生自由组合,演奏形式不同的“大合唱”。

7.教师出示各种打击乐器(铃鼓、碰铃、三角铁、响板),学生自由选择、讨论,练习刚才模拟的动物的叫声。

8.汇报练习结果。

9.欣赏乐曲《狮王进行曲》。这首乐曲描述的是动物园中的哪一种动物?为什么?

10.你怎么感受到是狮子?体会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11.观看动画片《狮子王》片断。

12.教师引导学生从音色入手,理解乐曲音色中“威严”的感受:兽中之王——狮子。

13.听乐曲模仿狮子在森林中昂首漫步的神态。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学生掌握歌曲《在动物园里》的熟练程度。

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练习的效果。

4.三声部合奏的准确性和节奏的稳定性。

5.是否注意聆听音乐,能否随音乐表现狮子威严走路的神态。

听赏乐曲《大象》(11)

教学内容:

1.听赏乐曲《大象》。

2.唱歌《两只小象》。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两只小象》,体会三拍子的韵律感。

2.欣赏《大象》,区分狮子与大象不同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1.完整欣赏《狮王进行曲》:这首乐曲的曲名?

2.欣赏《大象》:这也是一首描述动物的乐曲。听一听乐曲表现了什么动物?

3.这两首乐曲有什么不同:《狮王进行曲》更威严,这一首稍活泼。

4.告诉学生乐曲名称《大象》。

5.谁来模仿大象的动作?双手交叉,两臂伸直于头顶,弯腰;左手托住右臂,右臂柔软的向上甩起,手腕下垂。

6.听音乐,学生自由运用肢体语言,感受体会大象快乐的舞蹈。

7.学习歌曲《两只小象》。

8.教师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9.学生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10.教师弹奏旋律,学生演唱歌词。

11.自由讨论,如何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的程度与反映的态度。

2.学唱歌曲《两只小象》掌握的速度和熟练程度。

3.对比欣赏《大象》与《狮子》,能否区分乐曲的不同音乐形象:威严和活泼。

歌表演《两只小象》(12)

教学内容:

1.歌表演《两只小象》。

2.听赏乐曲《荫中鸟》。

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两只小象》,体会歌曲三拍子舞蹈的韵律。

2.欣赏《荫中鸟》,感受乐曲带给人们的愉快感受,同时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两只小象》。

2.歌表演《两只小象》。展示上节课后学生自由创编的结果,体验三拍子的韵律感。

3.听赏《荫中鸟》,请你听听:音乐中什么动物在鸣叫?

4. 初听乐曲:小鸟怎么叫?为什么叫得这么好听?

5.出示图片:《鸟类的家园》请你观察。

6.图片上的鸟的家怎么了?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引导学生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7.请你为鸟设计一个美好的家。学生可以在黑板上即兴创作,也可在图画纸上创作。

8.复听乐曲,体会鸟儿在绿茵下快乐歌唱的愉快心情。

教学评价:

1.演唱《两只小象》掌握的熟练程度。

2.学生的参与程度及情绪反应。

3.“为鸟儿设计家”是否积极投入。

4.欣赏《荫中鸟》时情感是否投入。

听赏乐曲《鸭子拌嘴》(13)

教学内容:

听赏乐曲《鸭子拌嘴》。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鸭子拌嘴》,体会音的强弱、快慢对比。

2.将乐曲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过程:

1.图片导入:图片上画了什么动物?它们在做什么?

2.鸭子生活在什么地方?

3.欣赏《鸭子拌嘴》:你听到了什么?

4.将全体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听到水擦演奏的老鸭时请举手,一组听到小镜演奏的小鸭时请举手。

5.任意扮演老鸭或小鸭。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6.你能将这段音乐讲述的内容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7.请你回家后,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及参与率。

2.学生随音乐游戏时,能否投入。

3.学生用语言编织的故事是否流畅?有没有发挥想象?

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14)

教学内容:

1.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2.歌曲《一个师傅仨徒弟》。

教学目标:

按节奏朗读,按节奏走步,随音乐的分句准确变换动作。

教学过程:

(一)念歌谣

1.教师请学生看教材插图,或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的片断,请学生说出动画片的片名。

2.请学生指出插图或动画片中的人物名称,教师板书或粘贴人物头像。

3.请学生仔细观看插图或动画片,说出各个人物的外形特征,教师逐一总结。如学生说唐僧骑马、穿袈裟等,教师可总结并念童谣:

× × × × × × ×

唐 僧 骑 马 咚 得 咚

学生说孙悟空手拿金箍棒、抓耳挠腮、机灵活泼等,教师可总结并板书:

× × × × × ×

孙 悟 空 跑 得 快

学生说猪八戒肩扛钉耙、长嘴大耳、动作迟钝等,教师总结并可板书:

× × × × × ×

猪 八 戒 鼻 子 长

4.教师先拍手× × × ×,然后边拍手边按教材所给节奏念童谣。

5.教师边教童谣,边指着人物头像,提示学生。学生可两人一组,边念歌谣边对拍手掌,如下例:

节奏:× × × ×

歌谣:唐 僧 骑 马

拍手:合 右 合 左

6.教师与学生边拍手边接念童谣,如下例:

教师:× × × × 学生:× × ×

唐 僧 骑 马 咚 得 咚,

(二)模仿

1.看动画片或插图,启发学生模仿五个角色的形态。

2.模仿白龙马的蹄声。

启发学生发现《西游记》里的另一个角色:白龙马,发挥想象,模仿马蹄声。

3.念歌谣,请少数学生表演动作。

请几位学生分别扮演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妖怪、白龙马,一边念歌谣,一边表演动作。

(三)听赏《一个师傅仨徒弟》

1.先完整地听赏一遍歌曲《一个师傅仨徒弟》。

2.教师简单介绍歌词内容。启发学生集中注意力聆听,乐曲在什么地方有较大变化?例如,注意听情绪有无变化,音区的高与低。歌曲前8个小节情绪较平和,第9小节开始情绪稍微激动一些。

3.复听音乐,学生随音乐情绪的变化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活动。

2.学生能否有节奏地朗读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3.学生能否对《一个师傅仨徒弟》两段情绪的差别作出反应。

学唱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15)

教学内容:

1.听赏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2.学唱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教学目标:

学唱并按故事情节表演《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三只小猪》

1.导入新课

请学生讲看过的动画片,哪些是美国的迪士尼动画片,喜欢哪几部动画片。

请学生讲《三只小猪》的故事,故事情节可有多种版本。

2.听《三只小猪》的音乐。

教师播放《三只小猪》的音乐,请学生判断乐曲中大灰狼的音响。

3.复听音乐

教师再次播放《三只小猪》的音乐,请学生注意辨别大灰狼的音响特征。例如,声音沉闷、粗壮、凶狠,由低到高的吼叫声,伴随着噼里啪啦的杂乱声音等。

(二)听唱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1.听教师演唱

教师演唱《我们才不怕大灰狼》的第7段。可将歌词“老大、老二进砖房”改为“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反复演唱“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启发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指出面对凶狠的大灰狼,小猪的态度是乐观和毫不畏惧的。

2.跟老师学唱歌曲。

教师教唱唱名,学生学唱唱名;学生完整地演唱唱名;教师教唱简单的歌词“我们才木怕大灰狼”,学生学唱;学生完整地演唱《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三)朗读。

1.朗读

教师指着茅草房,介绍猪老大盖房的经过,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老大的念白。教师指着木房,介绍猪老二盖房的经过,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老二的念白。教师指着砖房,介绍猪老三盖房的经过,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

2.朗读并做动作。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有节奏地朗读三段文字,并自由地表演。

(四)歌唱并表演

1.提问

教师提问,在大灰狼粗暴的推搡下,谁的房屋倒塌了,谁的房屋最安全?

教师继续提问,三只小猪谁才真正不怕大灰狼?

2.演唱

全体学生演唱我们才不怕大灰狼人并根据故事情节表演(启发学生创编大灰狼拍打房门的声音)。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愿意用不同的语调朗读三只小猪的念白。

2.学生能否把《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唱熟。

3.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表演。

听赏《小机灵之歌》(16)

教学内容:

1.听赏《小机灵之歌》

2.音乐活动“猜一猜谁在敲”

教学目标:

1.听赏《小机灵之歌》,学唱歌曲引子部分。

2.听音乐和节奏做游戏。

教学过程:

(一)看头饰,听音乐

1.请学生戴上自制的头饰,说说自己是哪部动画片的人物。同一部动画片的学生集中在一起。

每提到一部动画片,教师就放这部动画片的歌曲或音乐。如:学生提到动画片《西游记》,教师就放《一个师傅仨徒弟》音乐;提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放《劳动回家转》的音乐;提到《三只小猪》,教师放《我们才不怕大灰狼》的音乐。

教师播放《小机灵之歌》,拿出一休的头饰,请学生猜出动画片的名称:《聪明的一休》。

2.请学生说出《聪明的一休》是哪个国家的动画片。

3.教师补充说明日本儿童生活、服饰等的特点:穿木屐、和服、睡榻榻米等。

(二)学唱《小机灵之歌》第一句

1.初听《小机灵之歌》,说出自己最喜欢的音乐片断。

2.复听歌曲,请学生说出上述几个最喜欢的音乐片断有哪些特点。

如,“啊,啊,开动脑筋啊”,表现了小一休什么形象。

再如,“格的格的”在歌曲的开始和结尾,表现了一体什么动作或形象?启发学生注意引子的音乐特点。

3.教师范唱歌曲引子部分,学生听唱几遍,然后完整地演唱。

4.跟着教师播放的录音带,学唱引子和尾声。

(三)敲打击乐器

用三种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做游戏:猜一猜

1.放音乐,猜一猜动画片

请学生戴好各自的头饰,围成一大圈,边听音乐边拍手× × × ×。听到相关音乐,就走到圈里,围成一个小圈。例如:教师弹奏或播放《一个师傅仨徒弟》的音乐,戴《西游记》中人物头饰的学生就拍手走到圈里,围成一小圈,其他人站在外圈拍手。教师放《劳动回家转》的音乐,戴《西游记》中人物头饰的学生退回到外圈,戴《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头饰的学生就拍手走到圈里,围成一小圈。教师放《我们才不怕大灰狼》的音乐,戴《三只小猪》头饰的学生就拍手走到圈里,围成一小圈,其他人站在外圈拍手。

教师把整个单元的歌曲打乱顺序播放,可以放完整的歌曲,也可以放歌曲片断。学生能辨别各首歌曲出自哪都动画片,并准确地按节奏拍手。

2. 听音乐,表演

继续上面的游戏,要求学生按× × × ×的节奏走步,并做与所戴头饰相符的人物的表情或动作。例如,教师放《劳动回家转》的音乐,戴小矮人头饰的学生,边一拍一步地走到圈内,边做表情。害羞鬼、万事通、喷嚏精、糊涂虫、开心果、瞌睡虫、爱生气各自做出不同的表情。

4.听节奏,猜一猜

学生围成一个圈,请四个学生蒙着眼站在圈内,各自代表一部动画片。大圈里的学生戴着各自的头饰传球。音乐一停,手里拿球的学生必须把自己所代表的动画片的节奏,用任意一种方式,如拍手、敲打击乐器或走步表现出来。圈内的学生如果能听出来与自己是同一部动画片里的人物,就胜出了。被猜中的学生与蒙眼的学生相互交换位置。游戏继续下去。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愿意参与音乐游戏。

2.学生能否分清四首歌曲。

3.学生能否过听《小机灵之歌》边按节奏敲打击乐器。

唱歌《新年好》(17)

教学内容:

唱歌《新年好》。

教学目标:

能背唱歌曲《新年好》,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可由教师提问:我国及世界各国在迎接新年到来时,有哪些风俗、习惯)。

2.放录音或CD,让学生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气氛,产生学唱的兴趣。

3.教师分句教唱歌曲(由于学生已经通过各种媒介接触过这首歌曲,所以,学唱起来不会感到困难)。

4.在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教师可启发学生自编歌词。

①可在歌词“祝贺大家”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与想象力,试着填上新的歌词。如:“祝贺老师”、“祝贺李晓”“祝贺王芳”等,或回家唱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祝贺爸爸”、“祝贺妈妈”、“祝贺爷爷”、“祝贺奶奶”等。

②、“我们唱歌,我们跳舞”这一句,可填上“一束鲜花,一片真情”、“兄弟们呀,姐妹们呀”等歌词。总之,应充分发挥学生创造的积极性,教师不作简单的评判,而由学生自己选择,以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5.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

6.在打击乐器的伴奏下,背唱歌曲《新年好》。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能用正确的姿势唱歌。

2.是否能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歌唱。

3.是否能背唱歌曲。

4.是否能积极参与歌词的改编。

5.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是否符合歌曲的情绪要求。

唱歌《找春天》(18)

教学内容:

1.唱歌《找春天》。

2.欣赏《狮子舞绣球》。

教学目标:

1.通过唱歌、听赏教学内容,感受春天的欢快气氛。

2.培养学生观察世界的能力;了解与音乐有关的民俗文化。

教学过程:

(一)唱歌《找春天》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学生寻找春天的景象。

2.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入歌曲《找春天》。

3.放录音或听教师演唱。

4. 教师教唱,注意切分音的节奏;启发学生用欢快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

(二)欣赏《狮子舞绣球》

1.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导人新课。

2.教师出示与过春节相关的民俗活动的图片或幻灯片(全家团圆包饺子、汤圆,人们踩高跷、放鞭炮、舞狮子、耍龙灯、唱社戏、贴春联等活动)。

4.放录音听赏一遍;教师提出问题: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抒情、优美的,还是欢快、活泼的?

5.听赏几遍以后,教师可启发学生模仿歌曲中的打击乐器伴奏;如条件较好,教师可指导学生用打击乐器(锣、鼓、镲)为歌曲伴奏。

6.启发学生回答本地过春节时,有哪些与音乐相关的活动。

7.复习歌曲《新年好》。可启发学生自编动作,感受四三拍歌曲的韵律。

教学评价:

1.是否能在钢琴伴奏下,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是否能表达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3.是否了解与春天有关的自然现象,有无观察世界的意识。

4. 是否能分辨歌曲《狮子舞绣球》的情绪。

5.是否了解与音乐有关的民俗活动。

唱歌《过新年》(19)

教学内容:

唱歌《过新年》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过新年》,初步掌握歌曲中强弱的对比。

2.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过程:

1.先听两遍录音,使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气氛。

2.教师作简单说明,歌词中的“咚咚呛(qiāng),是模仿锣鼓点节奏的衬词。

3.教师分句教唱歌词。

4.教师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唱歌词。

5.在有衬词的地方,按教科书上的要求,拍手。注意,此处的拍手,不是与节奏同步,而是有的小节一拍一下,有的小节只拍一下。但要注意,最后一句第二小节的第二拍休止。

6.歌曲第三乐句与第四乐句是由两个分别重复的分句组成,教师可在此处设计力度的对比。“鞭炮声声锣鼓响”力度稍强,“咚呛咚咚呛”力度稍弱;“唱歌跳舞多欢畅”力度稍强,而“咚呛咚咚呛”力度稍弱。也可与此相反,让学生比较两种设计有何不同。

7.在教师帮助下,在歌曲过门处,用打击乐器模仿锣鼓点伴奏。

8.在打击乐器的伴奏下,演唱歌曲。

教学评价:

1.是否能按教材要求拍手。

2.是否能按要求唱出力度的变化。

3.为歌曲编配的伴奏,是否能表达歌曲的情绪。

歌表演《柳树姑娘》(20)

教学内容:

歌表演《柳树姑娘》。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柳树姑娘》。

2.通过歌表演,用身体动作感受四三拍的韵律。

教学过程:

1.由于歌曲旋律比较流畅,可随录音学唱几遍(不要求学生背唱,能跟录音哼唱即可)。

2.歌曲的情绪抒情、优美,但注意第三乐句与前后乐句在情绪上有对比。教师应启发学生注意情绪的变化,并能用身体动作表现。

教学评价:

1.是否积极参与歌表演。

2.动作是否协调。

3.是否能随音乐,用身体动作感受四三拍的韵律。

第二篇: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上册

第一单元 有趣的声音世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目标:

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是我们的第一节音乐课,大家认真听一听,外面是不是还在下雨?(是),同学们早上家长送你们来的时候,那时候是下的大雨还是小雨啊?(大雨)。下大雨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声音啊?(哗哗哗哗)下小雨的时候呢?(学生用很小的声音哗哗哗哗),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也有小雨。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叫大雨和小雨。

(二)学唱《大雨和小雨》

1.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

2.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

3.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4.学习四二拍子的指挥,掌握四二拍子的重拍在第一拍。

(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些声音呢?按教材提示创造出声音。

2.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

3.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

教学评价:

能积极参与声音的探索,听辨出两种以上的声音。会唱《大雨和小雨》。

学生能创造两种以上不同的声音。

第二课时《布谷》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布谷》,理解四分休止符、二分音符,牢记第一段歌词。

2.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法学习知识,并参与表演加强记忆。

3.通过表演,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热爱小燕子、布谷鸟的情感。同时,让学生知道生活是有大自然的万物生灵才显得更美。

教学要点: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能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教具:琴、歌片、彩笔、动物头饰。

教法:听唱、故事、创编、表演、活动尝试。

教学过程:师生问好。

一、新学期教育与学生沟通,激励学生热爱音乐。

二、表演《小燕子》

提示:歌曲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你想和它交朋友吗?那你该怎么做呢?

1.听歌曲《小燕子》,并为其自由创编舞蹈。也可以和同桌合作,还可以自由选舞伴来完成。

2.随琴声自由表演。

三、表演《布谷》

1.师边讲故事边在在黑板上进行绘画。将学生带进春天,带进大自然,带进火热的生活。

2.站学生来模仿“布谷鸟”的叫声或者动作。而且边做边随老师记忆歌词,体味歌词。

3.师范唱歌曲。让学生默声表演。看谁能把老师的歌表现的最好。

4.听琴,体会歌曲中的四分休止和二分音长,跟着音乐来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可以随琴自由演唱。

5.请大家互相合作,讨论一下歌曲中唱出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6.听唱学习歌曲。注意旋律的的确起伏,边学习边让学生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7.唱会歌曲,牢记歌曲的第一段歌词,并启发学生小鸟唱出的是第二段歌词,我们唱出是第三段歌词。

8.动手操作,用彩笔标出休止符和长音的地方,看谁找的最准确。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来到了春天,来到了田野,让我们这些可爱的小鸟,把春天装扮得更美。把生活装扮得更美。

五、板书设计:

布 谷

歌词意境彩图

学生自己描绘的春天

第三课时:《声音的强弱》

一、教学内容: 《声音的强弱》

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2.歌表演:《小动物唱歌》,并创编歌词进行表演。

二、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感受音乐的强弱,并能正确的进行运用到歌曲之中。通过歌表演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力。

三教学准备:

钢琴、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课件、小动物头饰、打击乐

四、教学过程:

1.学生伴着音乐《火车开了》开着小火车进教室,来到动物乐园。(幻灯片动物乐园)。

2.师:动物乐园的小动物看到我们来了送给老师一样礼物,同学们闭上眼晴听听是什么?(老师拿出鼓和碰铃)

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 生:鼓和碰铃。师:这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哪种声音大一些?学生说出自己刚才听到的感受。

3.师:小动物们不仅给老师送礼物,给你们也准备了礼物,快到自己的凳子底下找找吧。(凳子底下是老师准备好的各种打击乐)

快拿出来敲敲吧。(孩子们随意的敲)。老师想听听大一点的声音?老师想听听小一点的声音?(学生按照老师的引导敲击大小不同声音)。

4.游戏:《找小兔》

动物园派小兔来招待我们,我们向小兔打个招呼吧。小兔这么友好我们和它做个游戏吧。游戏规则是这样的:一会我请一位同学上来蒙住他的眼晴,再请一位同学把我们的小兔藏好,藏好后我们请刚刚蒙住眼睛的同学睁开眼睛来找,其他同学用手中的打击乐提示他帮助他尽快找到小兔。如果他离藏的小兔越近我们就将手中的打击乐敲得声音大一些,如果他离藏的小兔越远我们就将手中的打击乐敲得声音小一些,直到找到小兔为止。

通过游戏感受声音的大小。小结:刚才我们说的声音大在音乐中把它称作强 用f来表示;声音小在音乐中把它称作弱 用p来表示。(出示幻灯片强和弱)

5.分组合作(两人一组)

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强和弱

6.动物乐园的小动物真是好客,你们听他们唱着歌来欢迎我们来了。(幻灯片放歌曲《小动物唱歌》的曲谱和音乐)

师:刚才听到那些小动物又来了(小猫、小狗)它们两次的叫声有区别吗?(第一声强,第二声弱)

7师生合作:老师唱许多小动物,你们唱小动物的叫声,注意第一声强,第二声弱。

8.创编歌词。

师:同学们动物乐园有许多小动物你喜欢谁就和它做朋友并且模仿它的叫声,一会我请同学带着你的伙伴上来表演《小动物唱歌》。(老师拿出准备好的头饰,让孩子们去挑。

9.师生共舞

今天太高兴了,让我们和小动物一起跳起来吧。一会我们唱到强的声音大家都向圈外叫,唱到弱的声音大家都向圈里叫。

五、总结下课

今天我们感受到音乐中的强和弱,并且和这么多的小动物成为了好朋友,真开心,现在太阳已落山了,让我们和小动物再见,坐着小火车回家吧。

第四课时:《大鼓和小鼓》

教学内容:大鼓和小鼓

教学目标:

1、感受声音的强弱。

2、认识大鼓和小鼓,感受其音色,学会基本演奏方法,能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3、学会《大鼓和小鼓》,并能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1、学会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2、学会演奏大鼓和小鼓。

教学难点:

1、歌曲不同乐句的力度处理。

2、器乐的演奏。

教学过程:

一、感受音的强弱:

1、(多媒体课件出示“森林之门”)导入:

师:(伴随着轻快、活泼的音乐)今天,我们来到森林进行探险,瞧!这有一座通往森林之门。它中间是大门,两边是小门。看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能用两种不同的声音,分别敲开这扇大门和小门。

2、教师启发,学生想象,用“强弱”两种不同的声音表现。

师:看见大门怎么敲?看见小门怎么敲?

3、师小结,引出“强、弱”。

师:这两种敲门声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声音响、声音大在音乐中称为“强”,声音轻、声音小在音乐中称为“弱”。

4、展开想象

师:生活中、森林中有许多的声音,哪些声音是强的?哪些声音是弱的?

5、画一画,声音的强弱。

(1)学生绘画图形。

师:生活中有的声音强,有的声音弱,你能用图形来表示吗?(声音强,用大的图案来表示,声音弱,用小的图案来表示。)

(2)(课件出示:□□、〇〇、△△)

师:老师也画了三组,你们看都对吗?哪里有错?应该怎样?

三、歌曲教学:

1、导入:

师:刚才小朋友回答得真棒。看!森林之门终于打开了。瞧!动物们正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多媒体课件出示:有各种动物的森林图 )

师:看!它们是怎样欢迎我们的?(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熊敲大鼓,小猴敲小鼓)

师: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怎么样?有什么不同?(听一听“鼓声”)

2、学歌词和演奏大小鼓。

(1)师:它们不仅敲锣打鼓欢迎我们,还唱着歌呢!我们听……(播放歌曲)

(2)听后,师问:大鼓和小鼓在歌曲中,它们的声音是怎么样的?(课件出示咚咚、哒哒哒。)学生模仿。

(3)引出歌词,指导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师:小朋友们,通过刚才读儿歌,你们知道了大鼓和小鼓是怎样演奏的吗?

指出大鼓和小鼓的演奏方法不同,歌词中:“擂”和“敲”。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敲敲大鼓和小鼓。

课件出示演奏大鼓小鼓的图片,学生模仿,指名上台演奏。

师:大鼓的声音强,小鼓的声音弱,那我们也用相应的力度再来读一读这首儿歌。

(4)寻找音源,进行创编:

师:看看你的身边有什么物体可以模仿大鼓或小鼓的声音。

(如:让我们用自己的椅子来当作乐器,把大鼓和小鼓的节奏敲一敲。引导学生用椅子拍出强弱不同的鼓声。又如:身体律动,咚——跺脚,哒——拍腿)

3、为歌曲伴奏:

播放歌曲,学生在鼓声处伴奏。

4、学唱歌曲:

师:你们也能像小熊、小猴那样,边敲鼓边演唱吗?

(1)指导学生随琴跟唱。

(2)指导学生唱出歌曲的力度变化。

师问:这首歌哪一句要唱得强?哪一句要唱得弱?

用“咚”“哒”哼唱。

(3)指导学生唱出力点,声音有弹性,不能太连。

(4) 随伴奏轻声演唱。

(5) 加入大鼓和小鼓,或用身边的音源,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

四、拓展:

1、 师:这首歌加入了大鼓小鼓的伴奏,你觉得怎么样?(引导学生说歌曲情绪)

你平时还在什么场合或者什么音乐中听到过鼓的声音?(引导学生结合气氛和情绪说)

2、小结:不知不觉,快要天黑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回家了。它们要跟小朋友们再见了。让我们在音乐中结束今天的课。

课件:播放《春节序曲》片段,《喜洋洋》片段。

学生自创节奏来伴奏,随音乐边演奏边出教室。

教学评价:

1.能认识一种以上的乐器并说出它的名称。

2.会敲击一种打击乐器。

3.会唱《布娃娃弹琴》和《大鼓和小鼓》中的一首。

第五课时:《青蛙音乐会》

《青蛙音乐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聆听《青蛙音乐会》,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生动鲜明的青蛙形象。

二、愿意用肢体动作和演唱等形式来表现青蛙的模样。

三、喜欢并乐意参加音乐会。

教学重难点:

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感受并表现音乐中的青蛙形象。

教学用具:

音乐、头饰、青蛙相关动画等

教材分析:

《青蛙音乐会》是一首具有趣味性的通俗音乐作品。乐曲为3/4拍,蛙鸣声伴随着乐声响起,好像夏季池塘边的青蛙在暮色中的合唱开始了。前面一段是抒情的慢板,好像青蛙的优美舞蹈伴着起伏的旋律;接着乐曲再现了一遍,蛙鸣声、流水声在乐声中渐弱,消失在暮色中。

教学过程:

一、 唱歌的青蛙来了。

1.引用《动物说话》伴奏音乐唱几遍,“青蛙唱歌咕咕儿呱(拍手),青蛙唱歌咕咕儿呱(拍手),咕咕儿呱(耸肩)咕儿呱咕儿呱咕咕儿呱”并出示唱歌的青蛙形象。

2.播放《青蛙音乐会》开头部分,跟音乐模拟青蛙唱歌。“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学生根据音乐节奏、情绪用嘴型有表情地演唱。

二、 跳舞的青蛙来了。

播放《青蛙音乐会》慢板的片段,教师戴上头饰用典型的三拍子舞步跟着音乐邀请小朋友参加跳舞,没受邀请的小朋友在座位上跟着老师动身体。结束后出示跳舞的青蛙形象。

三、 演奏的青蛙来了。

1.可用你们的音乐书、笔、课桌等东西编创一些简单的节奏模拟流水声、鸟叫声、鼓声等加入到音乐中来,看谁最厉害。

2.小组讨论创编。

3.合着音乐展示。出示演奏的青蛙。

四、青蛙指挥家也来了,举行青蛙音乐会咯。

1.夏季暮色中的池塘里,来了一群会唱会跳会奏的青蛙们,看,他们多热闹啊!(出示课件)

2.播放完整的《青蛙音乐会》,青蛙指挥家(老师扮演)领着这帮青蛙们开始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

3.学生自由选角色,在音乐中跟着指挥表演了。演后选出最出色的歌手,舞手,奏手,并给予奖励。

五、动物音乐会。

音乐会吸引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有老虎、狮子、鸟儿、松鼠……他们也要参加,播放《青蛙音乐会》音乐,让更多的动物也来表演。

六、动物狂欢。

课件出示动物狂欢节情景,播放《动物狂欢节》音乐一起在歌声笑声中结束课堂。

本堂课以审美为核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引导学生唱歌、跳舞、演奏、狂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二单元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教学目标:

1.能安静地聆听音乐,并知道在什么场合下要唱、奏国歌。

2.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人声和器乐不同的音色。

3.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唱歌。

教学过程:

(一)听赏《国歌》

1.引入新课。

教师简单介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歌。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反映该国家人民的精神风貌。因此,在唱、奏国歌时一定要起立。面部表情要庄重、肃穆,身体不能乱动。介绍完后,请学生起立,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录音,让学生完整地听赏一遍。

2.可向学生提问:在什么场合、情景下唱、奏国歌?然后播放有关唱、奏国歌的VCD、录像带或幻灯片及有关图片,再请一至两位学生补充。

3.介绍国歌的来历,并听齐唱和铜管乐演奏的国歌,使学生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4.教师启发学生简单谈谈,用乐器演奏和人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给他们的不同感受。

5.播放奏国歌、升国旗的画面,让学生知道奏国歌、升国旗的联系。

(二)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1.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谈一谈,国旗的形状、颜色、五星的排列、象征意义等国旗知识。

2.教师播放歌曲录音或范唱一遍,以引起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

3.教师带领学生将歌词按语言节奏朗读一遍。

4.学生跟着教师分句模唱歌曲数遍。

5.教师引导学生,以接唱方式熟唱歌曲,如教师唱“国旗国旗”,学生接唱“真美丽”……

教学评价:

1.是否能安静地听音乐。

2.是否知道在什么场合下,唱、奏国歌。

3.是否能用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而不喊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2. 认识常用课堂打击乐器碰铃、响板。

3.听赏歌曲《吹芦笙》。

教学目标:

1.能有兴趣地听喜乐,并知道《吹芦笙》是表现哪个民族的儿童歌曲。

2.能有表情地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3.认识碰铃与响板,并知道正确的演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1.教师挂出中国地图和长江、黄河风景图,介绍长江、黄河,并请学生指出长江和黄河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2.教师将歌曲范唱一遍,或播放童声独唱录音。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歌词、节奏和情感。

3.跟着教师有表情地分句轻声学唱。

4. 请几级学生集体演唱,并评出有表情且音色较美的小组进行表扬。

(二)听赏《吹芦笙》

1.教师播放歌曲《吹芦笙》,引导学生欣赏,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2.教师简单介绍侗族及其吹奏乐器芦笠的主要特点。

3.引导学生在听赏时接唱歌曲中的衬词。

4.在听赏几遍以后,可让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哼唱。

(三)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响板

1.教师向学生展示乐器实物,演示基本的演奏方式,并让学生识别两种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2.教师将乐器发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正确的敲击方法。如乐器数量不够,可轮换进行。

3.教师出示卡片

碰铃 dang dang dang dang

da da da da da da da da

响板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统习演奏。可分组交换练习,每两人为一组作乐器交换。

教学评价

1.能否区别碰铃与响板的音色,并能正确演奏。

2.是否知道《吹芦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儿童歌曲。

3.能否有表情地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第三课时:《草原就是我的家》

1、 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2、 蒙古舞蹈基本动作

3、 综合练习:双声部节奏练习及双响筒及多种伴奏乐器。

4、 音乐游戏“赛马会”、大型粘贴图画创作。

指导思想:

本课根据音乐新课标的要求提倡音乐与姊妹艺术综合为指导思想,将音乐与舞蹈、美术等姊妹艺术形式的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从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及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学习,指导学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即兴的为歌曲创编动作表演。和对不同音乐意境的感受。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2、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有关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掌握有关蒙古舞的基本动作,及对音响的探索能力。

3、 通过“意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唱、聆听、感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 体会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情绪,并能有表情的演唱并能用舞蹈动作表演。

2、 通过对草原赛马情景的表现,对的马蹄声,及加油声的模仿, 掌握双声部的节奏。

教学难点:“赛马会”音乐游戏的挖掘,及游戏中孩子们的合作,配合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放“马跑”的律动的音乐。

学生:随“骑马”律动进入教室。

老师:孩子们,看!我们骑着马儿来到哪里了?

学生:大草原!

老师介绍大草原

老师:对,我们来到了一片广阔的大草原,它像一幅巨大的绿毯铺在地上。美极了!

二、新课引入

1、 老师舞蹈引入(音乐《草原就是我的家》)

老师:有没有谁知道老师跳的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学生:蒙古族

老师:(出课件)介绍蒙古族族的穿着服饰、蒙古包。

老师:(出课件)非常正确,看这就是蒙古族的小朋友。蒙古族是我国的56个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在长年草原上生活,喜欢穿美丽的色彩鲜艳的长袍,漂亮的马靴。他们最常的打扮是在头上栓一条美丽的头带,非常的神气。

老师:(出蒙古包图)看这是什么?这是他们的房屋,由于他们长年在草原上生活,他们的房子不是用砖瓦盖成的,而是用木制的圆形的墙壁上面加一个伞型的顶组合成的帐顶的四周用厚厚的毛毡子覆盖着用毛绳固定。房屋可以移动。这就是蒙古包。

2、 学习几个蒙古舞蹈动作,一边学习一边思考蒙古人的生活

老师做蒙古舞的马跑步,挤奶,雄鹰展翅的动作介绍蒙古族的生活。

学生学习蒙古舞基本动作

三、学习歌曲

1、 老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 学生念一次歌词

a、为歌词加上动作。

b、孩子们一起表演,选出一个做得特别好的孩子再带着大家做一遍。老师请一个孩子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来一次。

3、 听。

a、 老师范唱

b、 学生听磁带

c、 学生跟琴有感情的演唱 ,老师做提示让孩子唱得更有感情。

d、 用动作表演歌曲

四、扩展歌曲

1、 表现欢乐的草原。

a、 老师提供彩纸和孩子们一起把自己打扮成蒙古人

老师:(出赛马图)

老师拿出两样乐器,问哪一个发出的声音更象马蹄声。(演示双响筒,和手串铃)

学生:双响筒

b、老师将乐器发给一些同学,拿到手串铃的孩子想想怎样用它为赛马的选手加油,拿到双响筒的孩子用他来模仿马蹄声。

没拿到乐器的孩子,动动脑筋想一想还可以用身边的音响来模仿马蹄声。或用怎样的动作表情来加油!

c、将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加油,一组模仿马蹄声。(各队选一个拉拉队长。)

2、 一起跟着音乐制造热烈的赛马场面。(请几个孩子表演赛马的场面。)

3、 粘贴图画

a、老师放变奏的《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音乐。

学生: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b、老师拿出为孩子们准备好的粘贴画,让孩子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创作图画表现美丽的大草原。

打起手鼓   娃哈哈   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欢乐的、热情的情绪演唱歌曲,学会用简单的新疆动作跳舞。

2、知道维吾尔族是我国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之一,了解维吾尔族的一些民族风情。

3、通过打击乐器的伴奏,培养学生协调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新疆歌曲的基本风格和特点。

2、歌曲中多处出现前八后十六音符,学生演唱时能吐字清晰。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磁带,图片、打击乐器、头饰等。

四、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候

(二)、练声曲:

师:小朋友们,上课前先让我们来放松一下,一起来模仿模仿农场里的动物是怎样说话的。学生唱《农场里的动物》。

(三)、导入

师:今天啊,老师从远方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想认识她吗?

生:想

师: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她的到来。

(娃哈哈的录音机伴奏音乐起) (课件出示)

巴哈古丽:大家好!很高兴认识你们,我的名字叫巴哈古丽。你们知道我的 家乡在哪吗?我呀,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我们那里盛产的水果特别多,不信,你们看(点击各种各样的水果图片)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是哈密盛产的哈密瓜,还有吐鲁番的葡萄。 (指着老师事前贴好的葡萄) 看,秋天到了,葡萄熟了,让我带你们一起去摘葡萄吧。

师:非常感谢巴哈古丽给我们的介绍,那大家想不想去摘葡萄啊? 但是,葡萄园里面的葡萄不是让人随便摘的,请你根据老师所拍的节奏,你把相应的摘下来好吗?

(四)、学习节奏:

X XX X X X XX X

1、先跟老师一小节一小节读

2、学生先别碰乐器,老师现在用不同的乐器示范,请小朋友空手模仿,待老师示范完了,再让全体学生拿手上的乐器一起敲这个节奏。

师:刚才我们在葡萄园里摘了各种各样的葡萄,心里感到特别的快乐。听说你们新疆人个个能歌善舞,你能唱唱你们那边的歌曲给我们听听吗?

巴哈古丽:可以啊。(用录音机响起伴奏音乐)(小朋友也会跟着唱起来)

师:你们怎么也会唱啊?那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生:《娃哈哈》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请大家打开书本 (同时打开课件显示歌谱《娃哈哈》。)

(五)、学习歌词

师:下面请听老师读一遍歌词,(点着歌词读)

师:好,现在该轮到你们咯,请跟老师来读,注意模仿老师读。 (老师用双响筒边敲边读)

注意提醒小朋友们不要动身边的乐器,老师用双响筒敲就可以了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能把你的感受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生:我觉得。。。

师:噢,大家都那么开心,让我们把它唱出来吧。

师:老师弹,我们先唱第一段的。(二次)

师:愉悦的歌声能带给别人快乐,我们一起来唱吧。(跟光盘唱)

老师带动学生做动作。(唱完后,老师指出不足的,如:声音乐不响亮,不整齐,节奏有快有慢,没感情,音不准等)

师:小朋友们真会学习,发现了那么的问题,那你觉得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唱得更好呢?

生:我觉得。。。

师:谢谢小朋友们给老师那么好的建议,请大家跟老师来唱唱这个地方。

师:让我们再来一次,看看谁进步得最快。

(六)、学习第二段歌词

师:噢!老师发现了原来我们班有那么爱唱歌的小朋友,你们能不能把第二段的歌词也唱给我听听啊,好,我们开始吧!(跟光盘唱)

师:小朋友们棒极了(可以纠正不好的)再来一次。

师:老师才第一次跟你们见面,但是我好想知道你们当中谁唱歌最好听,能给老师介绍一下吗?

轮流推荐男和女同学(唱第二段就行了)

(七)、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唱

师:刚才我们摘了那么多葡萄,让我们把那种愉快的,轻松的心情加上你的小乐器完整地伴唱这首歌好吗?先看看老师是怎样敲的。

(这环节清唱,也或者加小声的《娃哈哈》伴奏,突出小乐器的伴声)。

(八)、学跳新疆舞并进行歌表演

师:小朋友合作得真好,让我们学跳新疆舞吧。

(音乐起,全体学生站起来学)

师:小朋友们,在下课前我们为现场的老师表演个节目好吗?好,那想当伴奏手的请带上你们的小乐器,(大家围起圈来)其他同学坐着唱歌音乐起,让我们尽情地唱起来,跳起来吧。

(九)、德育渗透

师:今天我们很幸运地认识了来自新疆维吾尔族的小朋友巴哈古丽,她不但给我们介绍她的家乡,还盛情地请我们吃葡萄,教我们唱歌跳舞,那你们要怎么感谢她啊?

生:不如我们一起来唱首歌送给她吧。

第三篇: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上册

小学一年级第一册音乐教案

小学音乐第一册教学进度表

教 学 进 度

内   容

课时

时间

第一课 好朋友

2

第二课 快乐的一天

2

第三课 祖国您好

2

第四课 可爱的动物

2

第五课 静静的夜

2

第六课 爱劳动

2

期中复习

2

期中考核

2

编创与活动

2

第七课 小精灵

2

十一

第八课 小小音乐家

2

十二

第九课 游戏

2

十三

第十课 过新年

2

十四

编创与活动

2

十五

期末复习

2

十六

期末考核

2

音 乐 课 程 总 目 标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课程表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课题:《好朋友》 课时:1——1

教学目标:

1、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初步认识课本中的几种音乐学习标志,尝视以动作和语言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 听音乐问好,律动。

2 新学期寄语

3 复习上学期内容。

二 、基本部分:

1、聆听《玩具兵进行曲》

a、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是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b、复听全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展示给大家看。

c、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2. 聆听《你的名字叫什么》《口哨与小狗》

A 完整地聆听歌曲。

B 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

C 听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分小组编创动作。

D 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歌唱并表演。

三 结束部分:

小结。结束全课。

课题:表演《拉勾勾》 课时:1——2

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拉勾勾》,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鼓励学生为歌曲自编动作。

     2,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拉勾勾》,并和《你的名字叫什么》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3,能创编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教学重点: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 听音乐问好!

2 复习歌曲。

3 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 基本部分:

1、表演《拉勾勾》

a 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课题是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B 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C 唱会歌曲后在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2、表演《拉勾勾》

a 完整地聆听范唱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

  提示:注意听,是谁在说话,使学生集中听歌曲。

B 再听范唱。

C 尽快用听长发学会歌曲,再试着将“沙沙沙”轻轻配入歌曲演唱,使歌曲更有意境。

D 分小组创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三 结束部分:

小结。结束全课。

课题:编创与活动 课时:2——1

教学目标:通过一组多层次的节奏练习,启发学生对自编动作拉勾勾的感受,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积累自己的生活常识。

教学重点:编创与活动

教学难点:编创与活动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上节课内容。

3、复习《你的名字叫什么》。

二、基本部分:

1、编创与活动:

(1)这是一组多层次的节奏练习,是配合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及教材主题《好朋友》安排的。

(2)启发学生对自编动作感兴趣。

(3)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编创其他声音,表现给大家听,使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

(4)在分组设计更多的象声词,使这组多层次节奏练习更加生动、形象,千万避免声硬地读,要有感情地朗读。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自编动作更形象、生动、有趣。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

课题:快乐的一天 课时;2——2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快乐的一天》和《其多列》,使学生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2. 知道音有长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练习随歌声或乐曲进行击拍,初步做到均匀.准确。

教学重难点:知道音有长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练习随歌声或乐曲进行击拍,初步做到均匀.准确。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

     二、基本部分:

1、导入。结合“放牧”主题让学生开展短小的谈话,已获得对牧童生活的感受,更好地理解本课作品。

2、聆听《其多列》:

(1)启发学生看插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谱轻轻地跟唱。提示学生第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据在哪里?

(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3、聆听《快乐的一天》:

(1)听前,引导学生谈上学第一天的感受。

(2)教师完整地初听音乐,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分辨每一首小曲让你想到乐什么,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4)复听时,让学生自由想象,创编动作表现没段音乐的内容,鼓励学生编创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跳绳》 课时:3——1

教学目标:  在音乐实践中,准确有感情地演唱《跳绳》,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姿势,能在《跳绳》的间奏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教学重点:准确有感情地演唱《跳绳》

教学难点:加入打击乐伴奏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上节课内容。

3、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表演《跳绳》

(1)完整地聆听音乐录音。

(2)提示各种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

(3)随着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

3、编创与活动——双响筒的认识

4、表演《跳绳》

(1)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

(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时间奏部分,有锣鼓镲伴奏。

5、编创与活动——认识三角铁

6、编创与活动——锣鼓镲的创编

     三、结束部分:

          小结。结束全课。

课题:祖国您好 课时:3——2

教学目标:1、通过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旗国旗真美丽》,知道国旗国歌是祖国的象征。

2、结合聆听歌乐曲,能在歌唱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自然背唱《颂祖国》,知道国旗国歌是祖国的象征

教学准备:录音机,打击乐器、图片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上节课内容。

3、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导入。教师将预先准备的抗战时期图片给学生展示,帮助学生了解国歌,使学生有理解地演唱歌曲。

2、聆听《颂祖国》

(1)完整地聆听全曲。

提示:歌曲唱出了哪些内容?听了歌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自编动作表演。

3、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生动形象,感受乐曲强弱所带来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谈一谈升旗仪式上学生要懂得生国旗时应肃立,敬队礼或行注目礼,神情专注而庄重,表现对祖国的热爱。

(2)初听乐曲

(3)复听后,说一说,听后的心情是怎样的,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祖国您好 课时:4——1

教学目标:1、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2、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学重点: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上节课学习过的歌曲。

3、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导入。

2、《国旗国旗真美丽》

(1)完整地听歌曲范唱,第二遍提示 学生拍击节拍,随着歌曲准确地轻轻地拍击。

(2)说一说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你听到了什么?简短地叙述歌曲内容。

(3)听范唱录音,轻声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随录音填唱歌词。

(5)分小组演唱,比一比哪一组歌儿学的快。

(6)学生之间展开评价,找出不足。

(7)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表演《国旗国旗真美丽》

(1)完整地聆听歌曲的录音,用听唱的方法学会歌曲。

(2)分小组边唱边表演,自编动作。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学生讨论。

课题:祖国您好 课时:4——2

教学目的:1、能结合聆听歌乐曲,按图格拍击节奏,编创节奏,传递节奏。

2、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的节奏。

教学重点: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学难点: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柯尔文手势。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表演《同唱一首歌》

(1)结合歌曲《同唱一首歌》安排好一个参与歌曲表现的练习,教师可提示学生在歌中哪几处节奏应注意。

(2)分组演唱,请一名同学,试一试,看哪一种节奏加入更好。

(3)选择出最合适的一种方法完整地演唱。

2、编创与活动:

(1)、这是一个二声部读拍节奏的练习,一个鸭子在“吹口哨”,发出“du”的声音,其他几只鸭子叫“ga”,请同学们按着节奏读一读,拍一拍,在把两种声音和起来。

鸭子的叫声可分小组处理成有一定力度变化,可表现各种情绪的。

(2)、分小组设计,并表演给大家看。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可爱的动物 课时:5——1

教学目的:1、通过听、唱、说、感受表现小动物的音乐, 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

2、复习柯尔文手势。

3、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聆听《三只小猪》

(1)完整地初听前,教师先提示学生说一说乐曲描写了怎样的小猪。三只小猪好像在作什么。

(2)复听时,随着乐曲表演,模仿小猪的叫声。注意要求学生合着音乐和节拍。

2、聆听《快乐的小熊猫》

(1)完整初听前,提示学生:感受乐曲描述清晨的意境和小熊猫愉快劳动的情景。

(2)复听音乐做动作。提示:分组进行,让学生充分的活动起来,利用乐器,人声,拍打动作为乐曲做结尾。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动物说话》 课时:5——2

教学目的: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可爱小动物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感受并表现小动物的音乐。

教学难点: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教室。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4、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表演《动物说话》

(1)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边听边用手指按课本上的图示滑动,体会旋律的起伏。

(2)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分小组编创歌词,可用其他小动物,找出他们的特点编唱,看那一组编唱的好。

(3)采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边唱边表演。

(4)请几名同学自愿用打击乐为同学的歌唱及表演伴奏。

3、编创与活动:

(1)指导学生认真看图,说出都是什么动物?第一幅猛犸象,第二幅亚洲象,第三幅非洲象。通过亚洲小朋友喂大象吃草和非洲小朋友为大象清洗及大象运输货物,小象演马戏等画面,为人们展示了人与动物的亲密关系。

(2)提示:为什么说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用谈话法的方式回答老师的问题,也可以边说边表演。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我有一只小羊羔 课时:6——1

教学目的: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小动物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能准确地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感受并演唱小动物的音乐。

教学难点:能准确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表演《我有一只小羊羔》

(1)完整聆听歌曲范唱。演唱歌曲时要注意学生歌曲的每小节第一拍要唱的强。歌中的衬子“呀”不要唱的又重又长,要使演唱给人以亲切、优美的感受。

(2)歌曲学会后,分小组编创动作,要让学生听着范唱录音编创动作,一方面通过听觉加深印象,一方面用动作帮助记忆歌词。

(3)有感情地边唱边表演。请几位自愿敲击打击乐的同学按课本上的标记用打击乐为大家演唱伴奏。

2、编创与活动:

(1)这是一条三声部复习巩固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的节奏练习,教师引导学生看画面编讲短小故事。已引起学生的兴趣。提示:小羊羔怎样走?

(2)拍节奏时可将学生分成三组,边读边拍节奏组合,最后三组节奏组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多声部的认识。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静静的夜 课时:6——2

教学目的: 1、 通过歌曲的演唱,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各种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歌曲的演唱,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各种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唱一唱,动一动。

4、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聆听《摇篮曲》

表演《小宝宝睡着了》

(1)在完整地聆听感受中熟悉歌曲的音调。

(2)轻声随范唱录音哼唱旋律。

(3)听着录音有感情地读歌词。

(4)分小组编创动作,请小组内一名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有感情地唱歌。

2、编创与活动:音的强弱

(1)组合一组汽车、轮船的音响录音或用琴模仿这些音响,让学生听辨、模仿。

(2)让学生按课本插图模仿动物的叫声或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让大家听辨,说出哪个音高?哪个音低?

(3)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期中复习     课时:7—1  

课型:复习

教学目的:

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复习讲解每首歌曲的重、难点及演唱技巧的处理方法。

3、把每一单元的识谱知识及课后练习题复习好。

教学重点:能用准确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每一单元的识谱知识。

教学准备: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老师弹琴,师生同唱:“do re mi”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从头开始复习每个单元,用正确的情绪演唱每首歌曲。

2、复习每一课的识谱知识。

3、学习课后练习。

一、结束部分:教师总结。

课题:期中考核     课时:7—2  两课时

课型:考核

教学目的:

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注意音准、节奏,有动作、有感情地唱歌,并能将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能用准确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声情并茂地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同唱:“do re mi”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每位学生任选一首歌曲,到前面来有感情地演唱。

2、同学互评、老师打分。

3、小结优缺点,以供下面的其他选手借鉴。

三、结束部分:教师总结,公布成绩。

课题:闪烁的小星 课时:8——1

教学目的: 1、 通过歌曲的演唱,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各种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教学重点: 1、 通过歌曲的演唱,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各种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通过听《闪烁的小星》的录音范唱和教师的范唱,让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

2、轻声有感情地随音乐读歌词。

3、听着教师的琴声,轻声地填词,教师注意发现问题,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4、能正确地演唱时,可合着录音伴奏。

5、听范唱,分小组自编动作表演。

6、教师可不要求动作统一,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力,编创自己独特的动作来表演。

7、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爱劳动 课时:8——2

教学目的:在聆听《劳动最光荣》中能听辨出音乐力度的变化,简述音乐表现给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听辨音乐力度。

教学难点:聆听音乐,听辨音乐的力度。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聆听《劳动最光荣》

结合教材中的插图,选择适当的幻灯片、录像片启发学生。

提示:这首音乐表现了哪些内容?在节奏上有什麽特点?

3、小组讨论并用简短的语言说一说音乐表现的的故事。

4、复听时要求学生边听边随着音乐做动作,注意音乐采用了什么方法让你感到音乐由远至近?让学生感受渐强、渐弱的运用在乐曲中的效果。

5、选择打击乐器进行参与或伴奏。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洗手绢 课时:9——1

教学目标:1、通过乐曲的聆听,感受音乐的特点,并能自编动作。

2、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辨、感受。

教学重点:听辨、感受、体验

教学难点:听辨、感受、体验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入座!

2、发生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导入。

2、聆听《洗手绢》《大家来劳动》

。(1)在完整地聆听感受中熟悉歌曲的音调。

(2)轻声随范唱录音哼唱旋律。

(3)听着录音有感情地读歌词。

(4)分小组编创动作,请小组内一名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有感情地唱歌。

3、音的高低:

(1)教师组合一组汽车、轮船的音响录音或琴模仿这些音响,让学生听辨、模仿。

(2)让学生按课本上的插图模仿动物的叫声或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让大家听辨、说出哪个音高,哪个音低。

(3)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

4、运动:

(1)教师指导学生为两组节奏选择恰当的项目,填上象声词,如射箭:嗖0嗖0,摔跤:嗨—嗨—。分别填写在方框里。

(2)分声部拍一拍,再三声部同时拍出。

(3)分声部读一读,再三声不同时读出。]

(4)分小组进行,看那一组选择的象声词合适,读出的效果好。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小精灵 课时:9——2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音乐《小青蛙》《野蜂飞舞》,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能够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

教学难点: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聆听《小青蛙》

(1)完整地聆听乐曲两次,分辨青蛙的叫声。

(2)听乐曲,在课本的方框中划线条,表示听到的青蛙的叫声。

(3)听乐曲,分别学做青蛙的动作表演。

2、聆听《野蜂飞舞》

(1)完整地聆听管弦乐,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提示学生回答歌中表现的野蜂急促地上下飞舞的形象?

(2)复听歌曲,自编动作表现出野蜂急促地上下飞舞的形象,随着歌曲录音用自编的动作表演。

3、编创与活动:

(1)认识铃鼓,并在教师示范下学会演奏铃鼓的正确姿势。

(2)把演奏铃鼓的方法留给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奏出短音?怎样奏出长音?

(3)试着用铃鼓为学过的歌曲伴奏。想一想哪首歌曲合适?选一首让大家唱,并有几个学生用铃鼓伴奏。

三、结束部分:小结。

课题:小蜻蜓 课时:10——1

教学目标:1、通过表演,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响板,并通过探索似的学习掌握其演奏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表演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

教学难点:通过表演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表演《小青蛙找家》

(1)完整地聆听歌曲。

(2)听音乐按节奏读词,并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边唱边用动作表现歌曲。

2、表演《小蜻蜓》

(1)完整地聆听歌曲。

(2)听音乐按节奏读词,并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边唱边用动作表现歌曲。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小小音乐家 课时:10——2

教学目标:1、通过表演,感受音乐中描绘出对小音乐家的喜爱之情。

2、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音的长短。

教学重难点:1、通过表演,感受音乐中描绘出对小音乐家的喜爱之情。

2、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音的长短。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发生练习。

3、复习歌曲及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表演《法国号》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这首歌是谁在唱《法国号》,随着歌声拍手感受节拍。

(2)听歌曲读歌词,教师可用事先做好的头饰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拍手。

(3)用听唱法尽快地学会歌曲。注意:读衬词时要清晰、准确。

(4)边唱歌边表演

2、编创与活动:

(1)认识响板,由教师示范学习演奏响板的正确姿势。

(2)分小组讨论音、响板的演奏方法,交流演奏方法。

(3)选择一种演奏方法,为歌曲伴奏。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表演《布娃娃弹琴》 课时:11——1

教学目标:通过表演《布娃娃弹琴》,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教学重点: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教学难点: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学习

1、完整地聆听歌曲的范唱录音。提示:歌曲描绘了怎样的布娃娃?你见到的布娃娃是什么样子?

2、听录音,用手拍节拍,心理默唱。然后有感情地读词。

3、听录音范唱或教师范唱,进行跟唱,用手臂表现歌曲的起伏。感受歌曲描绘的布娃娃。

4、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歌唱的错误,可借助手势调整歌词倒字带来的音准不正确。

5、随着教师象唱词一样唱歌谱,视学生的演唱能力,一句或一小节唱歌谱。教师适时加入手势提示高低。一二遍

6、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号手与鼓手》《星光圆舞曲》完整初听乐曲,复听时随音乐做动作,分组表演。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聆听《星光圆舞曲》 课时:11——2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星光圆舞曲》,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2、能够看图为歌曲填上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读拍。

教学重点:感受并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的读拍。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教室。

2、发声练习。

3、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完整地听录音《星光圆舞曲》,教师用动作提示学生拍击节拍,即教师拍三下(拍手、点手心、点手心),学生便会跟上边听边感受节拍的强弱。

2、复听录音。

提示:歌中唱到了什么?

3.分小组听录音,边唱边编创动作。提示:编自己的动作表现云。

4、随着录音伴奏,边唱边表演。

5、编创与活动。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游戏 课时:12——1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火车波尔卡》,《捉迷藏》,唱《火车开了》《躲猫猫》等音乐活动,表达自己童年生活欢乐情绪。

2、能发挥想象力,用打击乐或身边的物体与同学共同制造各种声响表现节奏。

教学重点:发挥想象力,制造各种声响表现音乐。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力,制造各种声响表现音乐。

教学准备:录音机、打击乐器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教室。

2、发声练习并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聆听《火车波尔卡》

(1)完整地聆听歌曲。提示:歌中唱出了什么内容?你的心情怎样?

(2)复听歌曲,边听边用笔划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感受。

(3)将歌曲、乐曲相比较,用简练的话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2、聆听《火车开了》

(1)完整地聆听乐曲《火车开了》。提示:初步感受歌曲

(2)复听《火车开了》的录音,默读歌词。

3、听《火车开了》的录音,按节奏读歌词。听老师范唱,小声跟唱,自编动作表演。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火车开了》 课时:12——2

教学目标:通过聆听《火车波尔卡》唱《火车开了》,表达自己童年生活幸福欢乐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通过聆听《火车波尔卡》唱《火车开了》,表达自己童年生活幸福欢乐的情绪。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表演《火车开了》

(1)教唱歌曲之前,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启发学生回答火车开动时发出的各种声响。

(2)在听唱的基础上,随着范唱录音轻声朗读歌词。要求学生吐字清晰地演唱歌曲。提示学生衬词应唱的轻巧,要求学生注意表达歌曲的情感,使歌曲演唱的轻快而有弹性。

(3)在唱会歌曲的基础上,编创动作,并由小组讨论选择适当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 聆听《火车波尔卡》

聆听乐曲时,可让学生分小组按自己熟悉的火车音响做模拟演奏动作,随着音乐表演开火车的游戏,体会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躲猫猫》 课时:13——1

教学目标:1、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的演唱歌曲。并通过歌曲的游戏,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2、能初步听辨高和低的音。

教学重点: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的演唱歌曲。并通过歌曲的游戏,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聆听《捉迷藏》

(1)完整地初步聆听全曲。提示:这首歌曲是高兴还是悲伤的?歌中唱出了什么内容?

(2)复听歌曲。边听边轻轻地合着节拍做拍手的动作。

2、表演《躲猫猫》

(1)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风格,一至二遍学生拍手。

(2)听教师范唱歌曲,学生拍手感受。

(3)边听音乐或教师弹琴,边用手指着课本上的小人图形谱唱歌,感受音的高低变化,速度可稍慢些。

(4)跟着教师象唱歌词一样唱歌谱,学生只是感受歌谱。

(5)歌曲熟悉后,用稍快的速度演唱,以恰当的表现歌曲的情感。

(6)分小组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表达自己的心情。

(7)结合歌曲的音乐表现的需要,按小组编创游戏 伴奏,为歌曲伴奏。

3、编创与活动——听辨高低音。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捉迷藏 课时:13——2

教学目标:1、能编创简单伴奏,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能按意图及节奏编创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拍和读。

教学重点:编创简单的节奏。

教学难点:有意图地编创。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教室。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聆听《捉迷藏》

(1)完整地聆听歌曲。提示:歌中唱出了什么?你的心情如何?什么乐器在演奏?

(2)复听歌曲:提示:你感到这首歌适合跳舞还是适合走路?选择一个图,并随着音乐试着做一做。

(3)教师可选择一组学生,用打击乐随着歌曲录音敲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2、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安排了一个看图编词并进行读拍的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分别拍击两条节奏,说出各是几拍子的。

(2)分小组看图编词,用蜜蜂和鸟叫的声音编创模声衬词,也可编创词组。

(3)指导学生用打击乐为自编的带词节奏敲击,可击节拍,也可击节奏提示学生敲击出音的强弱。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过新年 课时:14——1

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新年好并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龙咚锵》感受中外小朋友过新年的不同音乐情趣。

2、聆听音乐《小拜年》,感受体验不同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难点:通过演唱新年好并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龙咚锵》感受中外小朋友过新年的不同音乐情趣。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教室。

2、复习柯尔文手势。

3、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导入。

2、聆听《小拜年》

(1)完整地聆听歌曲。提示:歌曲唱出小朋友的会做什么事?你会用打击乐演奏?

(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做表演。

3、表演《龙咚锵》

(1)完整聆听范唱,尽量记住旋律的音调。

(2)复听范唱,心理默唱,看谁记得的旋律多,试着唱唱,可分小组唱。

(3)随录音唱歌词。

(4)边听录音边唱。

(5)跟着教师完整地像唱歌词一样唱歌谱。

(6)讨论。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新年好 课时:14——2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新年好并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新年好》感受中外小朋友过新年的不同音乐情趣。

2、认识沙锤,辨别其音色并能用探索似的学习掌握其多种演奏方法。

教学重点: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表演歌唱。

教学难点: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多种演奏方法。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教室。

2、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表演《新年好》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歌中唱出了什么?你的心情如何?

(2)复听歌曲: 提示:你感到这首歌适合跳舞还是适合走路?选择一个图,并随着音乐试着做一做。

(3)教师可选择一组学生,用打击乐随着歌曲录音敲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3、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安排了一个看图编词并进行读拍的练习。教师可指导学生分别拍击两条节奏,说出各是几拍子的。

(2)分小组看图编词,用蜜蜂和鸟的声音编创模声衬词,也可编创词组。

(3)指导学生用打击乐为自编的带词节奏敲击,可击节拍,也可击节奏,提示学生敲击出音的强弱。

(4)聆听《平安夜》提示学生;说一说心里有什么感受?

(5)复听时随着音乐轻轻做律动。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欢乐的游乐园 课时:15——1

教学目标:

1、认识串铃,辨别其音色并能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多种演奏方法。

2、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参与和创造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参与和创造意识

教学准备:串铃、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柯尔文手势。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欢乐的游乐园》

(1)教师自制罗盘并竖起九首歌曲的小图标《我有一只小羊羔》《国旗国旗真美丽》《小宝宝睡着了》《小蜻蜓》《法国号》《火车开了》《拉勾勾》《大家来劳动》《龙咚锵》

(2)教师简介游戏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用手指着课本上的图形谱。转到哪个图标前面,学生便完整准确地背唱歌曲。

(3)按乐器的声音图谱,选择打击乐器合着乐曲敲击。体验参与音乐表现的快乐。

提示学生注意听:伴奏的声音要控制,要与乐曲吻合。

2、串铃及演奏方法简介

3、编创与活动。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喇叭花 课时:15——2

教学目标:1、认识串铃,辨别其音色并能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多种演奏方法。

2、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参与和创造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参与和创造意识

教学准备:串铃、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

4、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5、复习柯尔文手势。

6、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喇叭花》

(1)教师自制罗盘并竖起九首歌曲的小图标《小青蛙》《口哨与小狗》《星光圆舞曲》《劳动最光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号手与鼓手》《三只小猪》

(2)教师简介游戏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用手指着课本上的图形谱。转到哪个图标前面,学生便完整准确地背唱歌曲。

(3)按乐器的声音图谱,选择打击乐器合着乐曲敲击。体验参与音乐表现的快乐。

提示学生注意听:伴奏的声音要控制,要与乐曲吻合。

4、串铃及打击乐器演奏方法简介

5、编创与活动。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期末复习 课时:16 ---1  

课型:复习

教学目的:

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复习讲解每首歌曲的重、难点及演唱技巧的处理方法。

3、把每一单元的识谱知识及课后练习题复习好。

教学重点:能用准确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每一单元的识谱知识。

教学准备: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老师弹琴,师生同唱:“do re mi”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从头开始复习每个单元,用正确的情绪演唱每首歌曲。

2、复习每一课的识谱知识。

3、学习课后练习。

三、结束部分:教师总结。

课题:期末考核 课时:16 ---2 

课型:考核

教学目的:

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注意音准、节奏,有动作、有感情地唱歌,并能将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能用准确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声情并茂地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同唱:“do re mi”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每位学生任选一首歌曲,到前面来有感情地演唱。

2、同学互评、老师打分。

3、小结优缺点,以供下面的其他选手借鉴。

三、结束部分:教师总结,公布成绩。

第四篇: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上册

第1课   我今天上学喽

教学内容:

歌曲  《我今天上学喽》

填词活动  《雄鸡喔喔》、《跳踢踏》

教学目标:

1、感受和体验明快的歌曲节奏与情绪,张扬孩子的个性,展示他们在音乐方面的能力。

2、让孩子们初步熟悉和喜爱新的学校,对上音乐课产生兴趣,建立我是小学生的自豪感。

3、培养孩子自我认知能力,开始学会认识自我、认识新同学和适应新环境,从学习心态上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和体验明快的歌曲节奏与情绪,张扬孩子的个性,展示他们在音乐方面的能力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听曲击掌。

师生问好。

二、组织学生编排座位。

三、音乐活动。

1、聆听歌曲《今天我上学喽》。

和大家一样有一群小朋友今天第一天上学,心情可高兴了,来到学校唱起了快乐的歌曲。

随乐自由律动。

2、学习音乐问候语及常规音乐语。

接着孩子们来到了专门上音乐课的地方:音乐教室。上音乐课可以用怎样的方式问好?(启发学生用歌唱或律动问好)

聆听翻书的音乐、安静的音乐、表扬的音乐等,并反复练习。

3、师生互相认识,交流感情。(歌曲中的难点节奏)

老师很想认识大家,先自我介绍一下:我   .叫 李老  师,我们  握握 手

                                        --  ——     ——  ——

谁能像老师一样有节奏的告示大家你叫什么?

师生互问——生生互问——请几对小伙伴上台表演

四、结束。

听取出室。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二、音乐活动:想想、玩玩、出新招。

1、课件显示p3的内容。

2、上课铃敲响了,小朋友们应该怎样做?

3、讨论交流。

4、唱一唱、演一演。

三、教学新歌《我今天上学喽》。

1、观看课件、聆听歌曲。

2、讨论:从歌声中你听出这些孩子第一天上学的心情如何?(兴奋、愉快……)

         同自己的心情比较一下。

         上学第一天你都做了哪些准备?(新衣服、新书包……)

         来到学校你都看到了什么?(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美丽的校园……)

3、学习歌词。

配乐按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

各组比赛背歌词。

4、跟随录音唱词两遍。

5、演唱活动:金话筒(话筒对准谁,谁演唱)

师生交替合作演唱、生生合作演唱。

四、创作活动。

1、根据歌词,创编动作。

2、形式:小组比赛,那组编的动作创作的优美即可奖励。

3、选出最美的动作,由小老师带领全体学生边唱边演。

五、表演。

1、自信独唱。

2、集体评议。

六、结束。

听曲出室。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声问好。

二、音乐活动。

1、填词活动:雄鸡喔喔。

早上起床,雄鸡唱歌了。

跟随老师朗读歌词。

试一试,用你学会的歌曲《我今天上学喽》填唱新歌词。

请填得好的孩子当小老师。

2、复习歌曲《我今天上学喽》

雄鸡催我们早起,别迟到。我们背着书包唱着歌儿上学吧!

复习歌曲《我今天上学喽》

4、律动:跳踢踏。

来到了学校,音乐老师请大家跳踢踏舞。没有音乐怎么办?

跟随老师朗读歌词《跳踢踏》。

填新歌词。

边唱边跳。(即兴随意跳踢踏)

鼓励孩子上台展示。

评议、鼓励。

三、结束。

听曲出室。

第2课   去同学家

教学内容:

1、律动:去同学家

2、了解音的长短。

3、认识打击乐:三角铁、木鱼。

4、小小音乐剧:去同学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意识,初步建立音有长短的概念。

2、能用三角铁和木鱼参与音乐活动,用体态动作感受和表现音乐的变化。

3、初步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智能,懂得建立同学友谊;培养热爱同学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音乐中去体验、感受和表达“去同学家”的愉快心情是重点: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建立自信心是难点。

教学准备:

三角铁、木鱼、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二、感受音的长短。

1、认识三角铁、木鱼。

说一说(外形特点)

听一听(音色特点)

敲一敲(摸索多种演奏方法)

2、对比敲击三角铁、木鱼的声音的长短。

讨论用哪件乐器敲。。。合适?

讨论用哪件乐器敲(波浪线)合适?

3、生活中哪些动物的叫声长哪些短?(课件)

模仿并讨论

4、你能用嘴发出长和短的音吗?

自由模仿,同桌讨论。

三、游戏《考考小耳朵》。

聆听乐曲听到像。。。的音响时,做敲门的动作。

当听到音乐中有像(波浪线)的音响时,与一位同学握手。

四、律动《去同学家》

1、讨论:去同学家的路上会怎么表演?

到同学家时要敲门,见到同学很高兴怎么表演?

2、创设情境,全班同学随音乐的情绪自由律动。

3、师生合作律动。

4、鼓励自信的孩子上台表演。

5、评议。

五、结束。

听曲出室。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二、小小音乐剧《去同学家》。

1、导入。

故事:放学后,同学小明、小瑛高高兴兴的去马璇璇家玩。

聆听音乐片段1、2、3,辨别哪段音乐表现场景、敲门、问好。

2、请三名同学示范。

3、自由组合,设计动作。

4、听音乐自由表演。

5、变换形式再游戏。

全班围成圈,请几位同学扮小主人。当《场景音乐》起,有节奏的自由慢跑到圈上,各自请出两位同学做搭档。《问候音乐》可自己创作。如:你好、请坐、请进等等。

6、音乐剧反复进行。

7、集体评议,选出表现出色的孩子及配合默契的小组。

三、复习歌曲《我今天上学喽》。

四、结束。

在歌声中出教室。

第3课 国旗飘飘

教学内容:
一、歌曲 国旗飘飘
二、欣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目标
一、能联系学相升国旗的场景,让学生懂得国旗、国歌是祖国的象征,能用崇敬的心情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二、教育学生从小懂得国旗的意义,能充满感情的演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培养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能充满感情的演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培养爱祖国的感情是重点;主动参与律动表演是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国旗、白云、五星、阳光等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精彩三分钟:律动《找朋友》。
二、节奏练习。
小火车开起来,我们出发了
4/4 x - - - | x - x -| x x x x |xx xx xx xx|
Xxxx xxxx xxxx xxxx ||
三、引入新课。
欣赏《国歌》
1、放音乐欣赏,再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
同学们,刚才我们听的是什么音乐?你知道他的名字吗?
你知道在什么场合下唱、奏国歌吗?
2、组织学生观看升旗仪式画面,并说一说这是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懂得升国旗适应肃立,经对利或注目礼,神情专注二庄重)
3、交流:除了周一升国旗外,你还看到过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升国旗?
天安门前每天升旗
节日升旗
重大体育比赛中获金牌时升旗
4、播放升国旗的情景录像,感受庄严与自豪感。
5、再一次欣赏《国歌》,起立、敬礼!看指挥歌唱。
三、游戏。
听音乐按强、弱、快、慢梁同学对左拍手和点手。
四、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1、以提问的方式来了解国旗的含义。
欣赏学生美术作品。
同学们,当我们的国旗在空中高高飘扬时,我们都觉得他很美,那你们知道他美在哪?
(形状、颜色、组成、含义)
2、欣赏歌曲。
3、请已会唱的学生当小教师。
4、处理歌曲,音量适中,音与音之间要唱得连贯,后两句要更为亲切、自然。
五、创编探究活动。
1、老师为每一位孩子准备了一份神秘礼物,想知道在哪儿吗?
2、寻礼物。
3、引导学生作国旗。
4、引导学生用手中的乐器为歌曲找伴奏型。
5、引导学生亲手制作一面国旗。
6、利用手中的道具创编舞蹈动作进行表演。
7、分组表演。
8、集体表演。
9、评价。
六、作业。

第4课 小进行曲


教学目标:学生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列兵》,初步感受和体验音乐中的快与慢、强与弱。认识x xx 两种长短不同的节奏,并主动参与创编的游戏活动。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精彩三分钟:律动《找朋友》。

二、唱歌曲《小列兵》。

1、导入。

课件出示:鼓号队的有关画面。

2、节奏游戏。

想学一学神气的鼓、号手吗?

模仿号手的吹奏姿势念节奏:

嘀嘀 嘀嘀 嘀嘀 嘀嘀 嗒

x x x x | x x xx | x --||

鼓手的演奏姿势边敲边念节奏:

咚咚 咚咚 咚咚 咚咚 咚

x x x x | x x xx | x 0||

3、聆听新歌《小列兵》。

听,我们的鼓号声把鼓号队吸引来了。

4、讨论:从歌曲中你听出鼓号队中的成员们精神怎样?(神气、精神、自豪......)

5、聆听。

我们用鼓声轻轻的伴奏。

生边听边敲击节奏游戏中鼓手的节奏。

6、唱一唱。

聆听轻声唱,主要要求唱准确。

7、合作唱。

师生合作

生生合作

组与组合作。

8、再唱一唱。

要求有感情演唱,表现出神气、自豪的情绪。

三、结束。

听曲出室。

课后反思:把握小军鼓和小军号的不同效果,在准确的演唱中表现神气和自豪。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精彩三分钟:律动《找朋友》。

二、音乐活动。

1、齐唱歌曲《小列兵》。

2、创作活动——出新招。

请学生用不同的拍击方法来演奏同一节奏型:

X x | xx x | xx xx | xx x |

用你出的新招为歌曲伴奏。

3、即兴填词活动。

我们把歌词改一改、唱一唱。

教师示范、启发:我是小鸭子,我是小鸭子,唱起歌来 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

我是小琴手,我是小琴手,拉起琴来 拉拉拉……..

生自由创作并唱一唱。

表演自己的创作。

评议。

4、律动活动《小列兵》。

随音乐走步:音乐快——快走;音乐慢——慢走;音乐强——大步走;音乐弱小步走。

反复练习。

三、作业。

把新歌《小列兵》有感情的唱给父母听。

四、结束。

听曲出室。

课后反思:新课改中教师是否真正的改变观念,一个表现就是教师是一位导演。这节课,我让学生自己做主,听着音乐的变化进行律动,并让学生自己做评委,评一评谁做得对做得好,好在哪不对在哪,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进步。



第5课 学唱好听的歌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通过学唱充满情感的《雁群飞》歌曲,感受亲情的可贵。

教学目标二: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并用体态和声音去体验抒情与活泼两种不同

情绪的歌曲。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雁群飞》。

教学难点:欣赏美的歌曲旋律感受亲情的可贵,引导学生对正确演唱方法去演唱歌曲,

听辨和模唱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雁子头饰。

 教学过程:

复习学唱过的歌曲《小列兵》

新课导入:

1.情景导入看图片

设问:你看到了什么?它们在干什么?

模仿大雁飞翔的姿态。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关于大雁的歌曲《雁群飞》。初次聆听。

  2.歌词的朗读。有感情的,注意声音的起伏和节奏的变化,特别是

“好像我,哥哥弟弟”。

 3.学唱歌曲:

1)教唱,注意一字多句地方的演唱。

 2) 歌曲接龙游戏。

   3)设问: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地方。

 4)男女生分别演唱。

4.编创活动:

1)舞蹈编创。  2)用三角铁、串铃为歌曲伴奏。

5.小结。

第6课 动物世界
教学内容:
歌曲 《在农场里》


教学目标
一、 从音乐中感受动物可爱的形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并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二、 能从动物的叫声中体验到“x”“xx”“x—”三种长短不同的节奏;在聆听音乐时,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形象。
三、 初步建立音的高低概念,能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要求选择其中一首背唱;能学会用手扳和蛙筒为歌曲演唱伴奏。

教学重点、难点:
从音乐中感受动物可爱的形象,并能积极参与表现音乐是重点;能从动物的叫声中体验到三种长短不同的节奏是难点。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精彩三分钟:律动《我快乐》。
二、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在农场里》,师生共同设计农场情景。)
1、这节课我们要去参观音乐里的农场。
2、启发学生的想象,由师生共同先用语言描绘一个农场。
3、教师用彩笔把大家共同议论的植物、房子、河流等画出框架,并请学生把动物卡片贴上黑板。
三、游戏。
1、从大家设计的虚拟农场里,观察有没有自己喜欢的动物。
2、学学你最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
3、引导选择小鸡、小狗、小猫的叫声作比较。
4、进行三种声音的声势练习。
分组练习——合练
注意看老师手势、听其他族的声音。
四、学唱歌曲《在农场里》。
1、生模仿动物的叫声:师唱前半句,生接后半句。
2、在动物形象的启发下,让学生边模仿动物特征动作边随录音模唱。
3、全班分配角色演唱。
4、随伴奏齐唱。
5、创作活动:把自己喜欢的动物编入歌里唱一唱。
6、编得好的歌词集体唱一唱。
五、作业。
把自己创作的歌唱给家人听。
六、结束。
听曲出室。


第7课 听听声音的高低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精彩三分钟:律动《我快乐》。
二、导入。
探索手板、蛙鸣筒的声音。
1、分发乐器各组一套。
2、组内自由探索,说说像什么声音?可以怎样敲击?
三、学习新歌《青蛙合唱》。
1、聆听歌曲,思考:歌里有几只青蛙在歌唱?
2、再聆听,思考:小青蛙唱歌的声音是怎样的?老青蛙唱歌的声音是怎样的?
3、讨论:你怎样选择用手扳和蛙鸣筒表现《青蛙合唱》的声音?
4、聆听,一、二组孩子学校青蛙的样子,三、四组孩子学老青蛙的样子,跟着录音在青蛙叫声处模仿。同时配上手扳和蛙鸣筒的效果。
5、聆听,引导学生随乐用粗细两种不同的音色模仿歌曲中小青蛙和老青蛙歌唱的声音。
6、尝试着用手臂动作感知歌曲中音的高低走向。
7、说说生活中音的高低现象。
8、合作演唱歌曲。(分组、师生等)
9、综合体验。
歌曲熟悉后,师引导生进行分工合作。
请一部分同学扮演小青蛙和老青蛙,其余同学演唱歌曲。
10、用手扳和蛙鸣筒伴奏。注意三拍子的节奏韵律。
四、作业。
边拍手边把新歌《青蛙合唱》唱给父母听。
做头饰:小白兔、兔妈妈、大灰狼。
五、结束。
听曲出室。
第8课 感知音的高低(一)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三拍子歌曲,并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2、培养学生感受、表现歌曲的能力。

  3、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教育。

  重 点、难 点:

  学习、感受、表现歌曲 。

  歌曲第二乐句的准确演唱。

  教 学准 备

  琴、录音机、磁带(范唱)、打击乐器、布谷鸟投影片、节奏投影片。

  实践活动

聆听、演唱、律动、伴奏。

   一、组织教学:( 8′)

  1、提新学期要求。

  2、复习巩固上学期所学的歌曲,为新学期的音乐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调动学生学音乐的兴趣。

  二、激趣导入( 4′)

  师:刚才同学们演唱了几首上学期学过的歌曲,再次体验了歌曲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有一位小朋友听到你们的歌声飞了进来-----演示投影。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新朋友。(生介绍,师做补充)你们愿意学一学布谷鸟的飞行动作吗?

  1、师生模仿。教师选出与三拍子吻合的动作带大家一起做。

  2、师放录音,生听歌曲,听后回答。(布谷鸟的叫声)

  师:同学们听得非常准确,布谷鸟的叫声告诉人们春天到了,它的叫声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因此人们以它的名字为题编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布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节拍。加强对音乐的感受。

  以布谷的叫声引出歌名学生容易接受。

  三、感受歌曲:( 6′)

  1、师放范唱录音,生感受歌曲情绪。

  2、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欢快地;愉快地等。

  3、复听录音,生听歌曲内容,听后复述。

  4. 师放范唱录音,生用律动来感受歌曲的情绪。

  5、师小结,并对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教育。

  注重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加强德育渗透。

  四、学唱歌曲

   1、节奏练习 :出示投影片

  (1)学生边拍边读节奏

  (2)按节奏读词。(如果生读有困难,师再示范)

  (3)师加旋律,生演唱歌词。

  2、熟悉歌词:

  注重能力的培养。

  突破难点乐句。

  3、学唱歌词:

  (1)采用模唱法学唱歌词(两遍)。

  (2)采用听唱法学唱歌词(两遍)

  4、齐唱歌词:

  5、师纠正不足,并范唱,生模唱巩固。

  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五、表现歌曲( 12′)

  1.、歌唱表现:

  师:同学们,老师模仿两种布谷鸟的叫声,请你们听一听哪种声音更动听?

  (1)老师用“布谷0”和“布谷—”两种声音演唱,生听辨。

  (2)生选择演唱方法(第一种)。

  (3)按选择的结果演唱、体会。

  (4)师生共同讨论: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选择打击乐器:双响桶、碰钟、手铃、三角铁。

  (2)选择伴奏方法:

  a 、 x x x b 、 x x

  师:同学们,在“布谷”的后面有空拍,你们说一说加什么打击乐好呢?(生选择乐器:手铃)

  (3)各乐器合作练习:

  (4)师用钢琴伴奏,一组生用打击乐器伴奏,一组生演唱歌曲。

  加强对歌曲的体验、感受,使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歌曲,从而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使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受三拍子歌曲特点。

  四、课堂小结:( 2′)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布谷》,感受了布谷鸟的美妙叫声,同时也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美丽,希望同学们到大自然中去亲身体验,你会被美丽的景色所陶醉的。让我们用美妙的歌声与布谷鸟告别。

  听音乐唱着歌曲律动出教室。

第9课 到这里来享受音乐(一)

【教学目标】

1.在学唱歌曲《顽皮的杜鹃》过程中,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以及小杜鹃活泼可爱的音乐形象,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运用感受、体验、听唱及师生互动的方式,学习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用歌表演的形式进一步展现音乐形象。

3.初步学唱歌曲《顽皮的杜鹃》,掌握顿音记号和呼吸记号,学习用顿音和连音对比的方法,来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顿音的方法,表现曲中杜鹃欢快的歌声;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弱起节奏,运用断连和不同的力度来表现杜鹃活泼可爱的杜鹃的音乐形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 钢琴 小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春天的歌》乐曲声中律动进教室

导入语:我们歌唱春天,春天里阳光明媚,花儿开了,鸟儿飞来了,今天有这样一只小鸟飞来了,它的歌声很美,许多世界名曲里都有它的歌声,下面我们来听一些与之有关的乐曲,请大家猜一猜它是谁?

◆听《杜鹃圆舞曲》

◆听《顽皮的杜鹃》伴奏曲

◆师:你能听出来吗?

◆哪一首乐曲中有杜鹃的歌声?她是怎样唱的,能模仿几句吗?

2.音阶发声练习

◆师:这只杜鹃飞舞着、歌唱着。看看它是怎么飞的?听听它是怎样唱的?

◆用手势来表示,并唱出来,(分别用唱名音和“咕咕”发声)

(1)

(2)

二.学习歌唱部分

1.设疑导入、听赏歌曲:

(1)教师表演并范唱歌曲

思考:请你听听,这是一只怎样的杜鹃呢?它又是用怎样的心情来歌唱的?

(顽皮、活泼、可爱的的杜鹃。。。。。。轻松、快乐的心情)

2.顿音的学唱

(1)听范唱的第一段,找找歌曲中小杜鹃欢唱了几次?

(2)引导学生谈谈,怎样像小杜鹃一样将歌声演唱的欢快生动?

(眼带微笑,眉毛也抬起来;轻快,短促,富有弹跳)

(3)引出“顿音” 的概念

(4)出示“顿音”的标识,告诉学生,歌曲中遇到顿音记号的时候时,记得要轻快,短促,富有弹跳的演唱。

(5)看谱面,听歌曲,与小歌手“杜鹃”一起来用顿音的方法接唱“咕咕”。

3.捉迷藏的游戏

(1)再听全曲,找找曲中重复的部分。

(2)根据谱面,找一找;

(3)拍拍节奏谱,找一找。

(小结:这种乐句的重复,使旋律时起时伏,增添了几分幽默与风趣,小杜鹃原来是和我们捉迷藏啊!)

(4)接唱歌谱,师生对唱

问:小杜鹃一直在和我们做一个游戏,是什么呢?(捉迷藏)

师:我们用歌声来玩游戏捉迷藏吧。。。(接唱歌谱)

三.完整演唱歌曲

1、生带入歌词完整的演唱

2、弱起节奏的复习

3、歌曲结束部分的处理:(杜鹃飞到了远方,引导学生,这里要唱速减慢减弱)

4、给歌曲标记呼吸记号:听一遍范唱,在乐句中合适的地方,标识呼吸记号

讨论交流,并试着唱一唱。

5、用连音和顿音的方法,来正确的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6、处理歌声

7、简单介绍奥地利

第10课 感知音乐的力度(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教学目标一:通过听觉、体态律动感知音乐的力度,并认识音乐中强f和弱p的记号;

  教学目标二:能用强弱不同的音量演唱歌曲《是谁在敲》《小鼓响咚咚》。

  教学目标三: 通过音乐活动将认知的音乐力度记号正确的运用到音乐活动中去。

  二、过程与方法

  1、 利用体态律动了解音乐的强弱。

  2、 通过演唱歌曲《是谁再敲》认知强弱记号。

  3、 通过音乐活动熟悉掌握音乐力度中强弱记号的使用。

  4、 让学生利用强弱不同的音量来演唱《小鼓响咚咚》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感性到理性,从认识音乐力度记号到运用力度记号,培养学生争做有礼貌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难点

  1、认知音乐力度记号强记号f和弱记号p。

  2、用正确的音乐语言来表述所感知的音乐力度

一、(课前游戏)跟我做

  1、 听音乐,带领学生用不同力度做一些动作,让学生体会力度的强弱对比。

  2、 请说一说老师动作有什么特点

二、跟我唱

  学唱《是谁再敲》

  1、初听歌曲,歌曲中唱了什么内容。

  2、感受音乐,轻轻敲窗和嗵嗵敲门那个力度大一些,那个力度小一些。

  3、表演歌曲,通过模拟敲窗和敲门的动作,感受动作力度不同造成在音量上的变化

  4、通过以上的体验过程,让学生试着通过改变音量体现音乐力度进行歌曲的演唱。

  5、讨论:怎样敲门有礼貌

三、 跟我学

  1、 通过演唱歌曲,找出乐谱中声音大是怎样标记的,声音小是怎样标记的。

  2、 出示图片1、f像一个强壮的勇士 2、p像一个瘦弱的小蝌蚪

四、 跟我玩

  1、 游戏1做法:请学生跟着老师拍各种节奏,如 等。

  第一次要求教师拍f,学生也拍f,教师拍p,学生也拍p。

  第二次要求教师拍f学生则拍p, 教师拍p学生则拍f。

  2、 游戏2:听音乐片段《拉德斯基进行曲》中观众拍手部分,那一部分用了p,那一部分用了f

五、我能行

  1、读歌词《小鼓响咚咚》,那一段应该唱的强些?那一段应该唱的弱一些,为什么?

  2、用正确的强弱记号为歌词进行标记

  3、用正确的强弱力度记号进行演唱

第11课 感知音的高低(二)

歌曲《左手和右手》

 课程目标

1.         通过学习歌曲《左手和右手》的音乐活动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并引导学生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和做出体态反应。

2.         保护和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对音乐的不同体验与感受,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3.         通过小组歌舞游戏,以及竖笛乐器的合奏,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

多种形式表现歌曲《左手和右手》

教学难点

1.分辨左手和右手

2.六孔竖笛吹奏歌曲《左手和右手》

课型 综合课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打击乐器 钢琴 六孔竖笛 奖贴纸

教学过程

1.  听音乐入课室

2. 歌唱问候

3、听完整的歌曲《左手和右手》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练习节拍和歌词背诵

练习2/4打法和歌词背诵

5、1.配写竖笛指法并吹奏。

2.打击乐器伴奏


第12课 小白兔乖乖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精彩三分钟:律动《我快乐》。
二、故事导入。
谁听过“小白兔乖乖”的故事?请你讲给大家听。
师复述故事,并配上音乐。
三、听唱歌曲《小白兔乖乖》。
1、播放课件。
2、歌曲是怎样描述《小白兔乖乖》这个故事的?
3、再聆听,思考:哪段是狼的声音?哪段是兔妈妈的声音?那里是小白兔的声音?
4、和我们以前唱的哪里不一样了?录音机是怎么唱的?
5、请同学上台表演这三种动物。(随乐)
6、分组边唱边表演(带自己做得头饰)。
7、评议,那组表演的最投入、最像。
四、欣赏器乐演奏的《小白兔乖乖》。
1、播放课件。
听辨小提琴、大提琴、圆号的不同音色。
2、思考:假如你是音乐家你会用什么乐器表现小白兔、兔妈妈、大灰狼?
3、聆听全曲,用动作告诉老师你听到谁在唱歌了。
4、分组随乐表演。
5、集体评议。
五、结束。
听曲出室。

第13课 吟唱古诗词

教学设计 :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一年级 2、课时:1 课时 3、教学准备:鹅图画、打击乐器、碟片

二、教学课题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 ,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 2、明确休止符的用法,感受四二拍的强弱。 3、能用中速稍慢的速度演唱歌曲,能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过程与方法: 1、激发兴趣,已达到诗歌和音乐的结合。 2、 用小乐器、 身边发生的东西为歌曲伴奏,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音乐。 3、通过律动、表演来感受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体会歌曲中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教学难点:休止符的用法,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三、教材分析:

1、《咏鹅》歌曲是四二拍,音域控制在六度以内,没有大的跳进,曲调简单、清新、优美,琅琅上口,让学生在听觉、 视觉的欣赏中加以朗诵、吟唱,使之感受到《咏鹅》这首歌中那特有的栩栩如画的美境、天真活泼的童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学情分析及策略: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时间不是很长,因此课堂不 能太死板,应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启发和诱导,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方法:朗诵法、欣赏法、教唱法、聆听法、吟唱法、表演法

五、教学过程: 以情感为纽带,组织教学

1.学生随音乐《幸福拍手歌》起立,跟老师做律动。

2.师生唱歌问好,快乐的音乐四十分钟开始。

 激趣导入,新歌学唱

(一)导入歌曲

1、出示美丽的鹅图画。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动物,你们见过吗?说一说你看到它的样子吧。 同学看了图你们还会想起哪一首古诗来呢?谁能来告诉老师?

2、齐读古诗《咏鹅》

师:老师朗诵诗词,学生听一听老师朗诵的有什么不同?

师讲解:四分休止符在音乐中的作用,并用手势帮助理解。 (板书:四分休止符)

根据讲解,学生再次朗读歌词。

(二)学唱歌曲。

1、播放音乐视频,学生听歌曲,谈感受。

师:请学生认真听听,说一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教唱歌曲。 (1)、师教唱歌词,学生学唱,并用手势表示四分休止符。 (2)再教唱,将四分休止符记在心里,自动空拍。(3)师根据学生唱的不足的地方作为重点再教唱。(4)师生齐唱后,学生再齐唱。

(三)巩固学习。

1、师生接力唱(2 遍)。

2、播放音乐,学生上台用打击乐器伴奏,其余学生拍手拍腿伴奏。

3、拿身边可以发出声音的东西一边为歌曲伴奏,一边唱。 师: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音乐,只要你用心去发现。

(四)、创作表演,自我感受随着音乐师生一起跳一跳、唱一唱,体会鹅的悠闲自在。 师:我想这样来表演歌曲。 (师表演)小朋友们,你们想怎样表演呢? (学生上台表演)师生围成圆圈一起表演,你想怎样做就怎样做。 2、画一画,创作表演,展现鹅的美。

六、课堂小结:

1.有感情的齐唱歌曲《咏鹅》 。

2.一边唱歌一边跳着离开音乐教室。

第14课 学童谣 唱儿歌

教学内容:

1、唱《爷爷过生日》,懂得尊重长辈,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想想自己可为温暖的家和家人做些什么。

2、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并用体态和声音去体验抒情与活泼两种不同情绪的歌曲。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师生谈话:

师:同学都知道自己的生日吗?生日是什么意思?你的生日是如何过的?

2、通过对话,让学生知道最爱他的人是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

3、复习上节课的歌曲《温暖的家》。

4、教师提出问题:谁知道自己爸爸妈妈的生日?爷爷奶奶的生日?

二、学唱歌曲《爷爷过生日》

1、学生看《爷爷过生日》的视频动画。

2、讲讲动画中的孙子是怎样给爷爷过生日的?爷爷高兴吗?你打算怎样给爷爷过生日?

3、听歌曲,拍节拍。感受歌曲的情绪。

4、学生跟唱歌曲。

A、听琴默唱。

B、听钢琴轻唱。

C、师纠正,跟老师唱。

5、找出难点:“祝福爷爷生日快乐。”中“生日”两个字要唱得快一些。

6、尝试用拍手或跺脚的方法为歌曲伴奏。

三、知识拓展

1、你还能用这首歌的旋律,另外填上词给别人过生日吗?如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等等。

2、请个别同学出来唱一唱自己创编的歌曲。

3、教师小结,给予学生的第一次歌词创作进行鼓励与表扬。

课后反思:一年级的学生首先是让他们感兴趣。因此我一开始就问他们他们的生日及长辈的生日时间和平时怎样过生日?学生各抒己见,因此在接下来的学唱中学生兴趣浓,学完后再带学生歌表演,尽可能的去表现音乐。


第15课 冬天的节日

教学目标
一、了解西方圣诞节和新年的节日;体验节日音乐的美感;感受节日气氛;培养人际智能和相互分工合作的能力。
二、能愉快而抒情的演唱和表现歌曲的意境;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展自编自演的活动,人人参与,开个有趣的班级圣诞化装舞会。

教学内容
聆听《平安夜》、《鈴儿响叮当》
歌唱《祝你圣诞快乐》、《新年好》
活动“化装舞会”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西方圣诞节和新年的节日;体验节日音乐的美感;感受节日气氛;培养人际智能和相互分工合作的能力是重点。
能愉快而抒情的演唱和表现歌曲的意境;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展自编自演的活动,人人参与,开个有趣的班级圣诞化装舞会是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自制面具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精彩三分钟:律动《猜猜我是谁》。
二、聆听《铃儿响叮当》、《平安夜》
1、出示课件。
2、小明是“小金鸟童声合唱团”的团员,他虽合唱团到美国去访问演出。在飞机上小明听到了这样的音乐。
3、播放《铃儿响叮当》。
4、生随乐自由律动。
5、说说这首歌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
6、合唱团到美国的那天是12月24日,正是圣诞节的前夕。晚上,小明听到了这样的音乐。
7、课件播放《平安夜》。
8、生随乐律动。
9、说说这首歌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并同前一手比较。
三、听唱歌曲《祝你圣诞快乐》。
1、第二天,美国小朋友们迎来了他们在高兴的节日——圣诞节。圣诞老人给他们带来了礼物,带来了欢乐。小明听到了许多人都在唱下面这首歌。我们也来学学吧。
2、聆听,生随乐律动。
3、朗读歌词。
4、随乐轻声唱词。
5、师生合作演唱。
6、生生合作演唱。
7、齐唱。
8、创编动作。
9、自告奋勇上台表演。
四、作业。
表演唱《祝你圣诞快乐》,祝家人圣诞快乐。
在家长的帮助下,做面具一个。准备下节课的化妆舞会。
五、结束。
听曲出室。


第二课时
一、 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精彩三分钟:律动《猜猜我是谁》。
二、 歌曲《新年好》。
1、 导入。
有过了几天,元旦到了。合唱团员与美国小朋友联欢,共庆新的一年到来。大家唱起了下面这首歌,互问新年好。
2、 播放课件《新年好》。
3、 随歌曲节奏朗读歌词。
4、 跟琴轻声唱词。
5、 合作演唱。
6、 齐唱。
7、 创作动作表演歌曲。
三、 化妆舞会。
1、 听!小明在飞机上听到的音乐又响起来了。噢!原来这是一首美国小朋友在圣诞节和新年时最喜欢听或唱的歌曲。
2、 播放《铃儿响响叮当》,生戴上面具自由舞蹈。
3、 小组出节目。(鼓励同学们以各种形式表演歌曲《祝你圣诞快乐》和《新年好》)
4、 评一评。
四、 作业。
表演唱《新年好》,祝家人新年快乐。
五、 结束。
听曲出室。



第16课 迎春的节日

教学目标
一、 能用喜悦的心情演唱广东特色的方言歌曲《行花街》;能在老师的帮助下,主动而自信的参与模拟逛花市的自编自演活动。
二、 学会用打击乐器锣、大鼓、钹和小鼓,感受和表现中国特色的春节气氛;培养自我表演意识,提高分工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
聆听《春节序曲》片段、《东北秧歌舞曲》。
歌曲《行花街》
活动“迎春联欢会”

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喜悦的心情演唱广东特色的方言歌曲《行花街》;能在老师的帮助下,主动而自信的参与模拟逛花市的自编自演活动。
学会用打击乐器锣、大鼓、钹和小鼓,感受和表现中国特色的春节气氛;培养自我表演意识,提高分工合作能力。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民族打击乐器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精彩三分钟:律动“拍手跺脚”。
二、 聆听《春节序曲》片段。
1、“小金鸟童声合唱团”结束了在美国的访问演出,回到了祖国。这时,正赶上我国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最喜庆、最热闹的佳节——春节。在从机场回家的路上,小名就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气氛。有敲锣打鼓的,舞狮子的,耍龙灯的;还有那鲜艳美丽的花市……
小明还听到了表现春节火热气氛的乐曲。
2、课件播放《春节序曲》片段。
3、说说乐曲的情绪。
4、随乐自由律动。
三、歌曲《行花街》。
1、小明回来了,同学们都来看他。大家热烈地互问新年好。之后,他们一起欢乐的唱起了独具广东特色的方言歌曲《行花街》,并边歌边舞起来。让我们也学会这首歌,与他们一同欢乐吧!
2、聆听《行花街》。(课件)
3、说说歌曲的情绪及特点。
4、请会粤语的同学带领大家朗读歌词,并解释其义。
5、随录音轻声唱歌。
6、合作演唱。
7、齐唱。
四、参与表现。
1、讨论如何创设花街的情景。
2、分组自由编排、设计。
3、各组展示。
4、评一评。
五、作业。
把新歌《行花街》献给家人。
六、结束。
听曲出室。

第二课时
一、 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精彩三分钟:律动“拍手跺脚”。
二、 复习歌曲《行花街》。
三、 聆听《东北秧歌舞曲》。
1、 寒假期间,爸爸妈妈还带小明去东北看望了外公和外婆,在那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元宵节。那里的元宵节可真热闹啊!扭秧歌、踩高跷、耍龙灯、跑旱船,可真让小明开了眼界。尤其是听到那喜庆的秧歌调。小明情不自禁的也扭起了秧歌。
2、 播放课件《东北秧歌舞曲》。
3、 说说听到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4、 出示民族打击乐器:锣、大鼓、钹、小锣。
这些乐器是我国特有的民族打击乐器。在过年和其他喜庆的日子里,敲起这些乐器可热闹了。
敲一敲,说说各乐器的音色特点。
5、 聆听全曲,听到打击乐声就举手示意。
6、 自由律动:听取随屏幕上的孩子扭秧歌。
四、 作业。
向爸爸妈妈介绍今天认识的民族打击乐器。
每人准备“迎新春联欢会”的一个节目。
五、 结束。
听曲出室。

第三课时

一、 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精彩三分钟:律动“拍手跺脚”。
二、 音乐活动“我能行”。
1、 看画忆唱。
课件展示。
2、 看画听音乐:
把你听到的音乐的编好,写在适当的画内。
3、 敲敲《小列兵》中的鼓点。
4、 下面三个乐器中,哪个是《小白兔乖乖》中演奏大灰狼的乐器?
小提琴、圆号、大提琴
5、 你能看出下面的线条是哪一首歌曲的第一句吗?
6、 把“f”“p”两个记号写在适当的()内。
三、 迎春联欢会。
1、 请出主持人。
2、 生自由组织表演,每人要有节目,可一个人表演也可几个一起表演。
3、 评一评。
4、 颁奖。
四、 结束。
听曲出室。

第五篇: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上册

小学一年级上册音乐学科教案

《我今天上学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今天上学喽》以孩子们第一天步入小学校园时的情形为题主题,歌曲共4个乐句,曲式结构为a+a"+b+a"。音乐以口语化的旋律,一字一音的词曲结合,朗朗上口,简单易学。歌曲中的衬词“啰哩啰哩啰”的运用尤具特色,每一段反复出现了3次,加上“噢!”和“上学喽!”的说唱,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孩子们快乐、自豪的心情和天真活泼的形象。

【学情分析】

一年级新生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对孩子们来说是兴奋、自豪,又感到新奇、神秘和陌生的事情,对音乐也有着本能的喜爱和向往。通过学习唱歌以“上学”为主题的歌曲,培养孩子学会认识自我、认识新同学和适应新环境,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对音乐热爱的情感,并参与到音乐创编活动中。

【设计理念】

本课强调体现学科的音乐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唱”为本。在设计环节突出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相配合,通过围绕歌曲《我今天上学喽》开展的学唱、创编和感受音的长短,完成歌曲《我今天上学喽》的学习。

【教学目标】

1. 让孩子门初步熟悉和喜爱新的学校,培养对音乐课的兴趣,建立“我是小学生”的自豪感。

2. 通过模唱、学唱、创编歌曲,感受和体验明快的歌曲节奏与情绪,张扬孩子的个性,展示他们在音乐方面的能力。

3. 通过听、读、拍等活动,体验并感知“X”和“XX”两种节奏时值的长短。

【教学重点】

能正确拍读“X”和“XX”两种节奏。

【教学难点】

能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阶段

1.师生对话,交流感情:今天你们是第一次在学校上音乐课,你能说说小学的生活和幼儿园有什么不同吗?

2.教师指导学生互相认识:“我们 握握 手”,请学生模仿老师伸出手介绍自己的名字,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将“握握手换成“拍拍手、拍拍肩、跺跺脚”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教授

1.教师放歌曲《我今天上学喽》的音乐,请学生欣赏。

第一遍:请学生安静地欣赏歌曲 。

第二遍:请学生讲一讲歌曲讲的是什么事情。

第三遍:请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地进行表演。

2.学习歌曲《我今天上学喽》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歌词,请学生欣赏。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可以自由的拍节奏或动作。

(3)教师请学生以对唱的形式与学生歌唱歌曲,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同时还可请学生之间进行对唱练习。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

三、拓展阶段

学生掌握歌曲后,请学生随音乐边唱边表演。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阶段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用音乐课的方式问好。当你们听到老师唱“你好同学们,我是音乐杨老师”时,请同学们回答“你好杨老师,我们喜欢音乐课”。

二、新课教授

师:我们上一节课欣赏了《我今天上学喽》,今天我们将继续来学习这首歌。

1.首先请跟老师一起唱一次,看看哪位同学记得歌词?

2.拍拍手,唱唱歌

双手拍;拍手拍腿;同桌拍手

3.师生接龙唱

4.拍手唱。

5.拍手练习,检查“X”和“XX”的学习情况。

三、拓展阶段

1.创编

师:现在老师想把“啰哩啰哩啰”改一下,改成“噜啦噜啦噜”,我们一起来唱唱,看看听起来怎么样?有哪位同学想创作新的歌词?

四、小结

1.播放学校图片。

师:现在大家已经正式成为御华园小学的小学生了,希望同学们能在小学生活中认真学习,天天向上,吸取更多的知识,尊敬师长,与同学互助友爱,享受小学生活的同时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板书设计】

| 穿 上 | 新衣 裳 | 背上 新书 | 包 |

| X X | XX X | XX XX | X 0 |

《去同学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去同学家》是上一课《我今天上学喽》的姊妹篇,均是以贴近孩子生活的主题编写的,本课通过律动、演唱、表演等活动表现放学后去同学家这一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发他们的兴趣。

【学情分析】

一年级新生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对孩子们来说是兴奋、自豪,又感到新奇、神秘和陌生的事情,对音乐也有着本能的喜爱和向往。通过学习唱歌以“去同学家”为主题的歌曲,培养孩子学会与同学互相友爱,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对音乐热爱的情感,并参与到小小音乐剧的活动中。

【设计理念】

本课重点在于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音乐中去体验、感受和表达“去同学家”的愉快心情,并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建立自信心。在教学方法上以听辨、感知与体验为主。通过各种音乐活动让学生感知音的长短与三角铁和木鱼的音色。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意识,初步建立音有长短的概念。

2.能用三角铁和木鱼参与音乐活动,用体态动作感受和表现音乐的变化。

3.初步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智能,懂得建立同学友谊;培养同学友爱的感情。

【教学重点】

感知音的长短•••和~~~~~。

【教学难点】

能用合适的律动参与表演小小音乐剧。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感受音的长短,游戏《考考小耳朵》。

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二)感受音的长短。

1.认识三角铁、木鱼。

说一说(外形特点)

听一听(音色特点)

敲一敲(摸索多种演奏方法)

2.对比敲击三角铁、木鱼的声音的长短。

讨论用哪件乐器敲···合适?

讨论用哪件乐器敲~~~~~合适?

3.生活中哪些动物的叫声长哪些短?(课件)

模仿并讨论

4.你能用嘴发出长和短的音吗?

自由模仿,同桌讨论。

(三)游戏《考考小耳朵》。

聆听乐曲听到像···的音响时,做敲门的动作。

当听到音乐中有像~~~~~的音响时,与一位同学握手。

(四)律动《去同学家》

1.讨论:去同学家的路上会怎么表演? 到同学家时要敲门,见到同学很高兴怎么表演?

2.创设情境,全班同学随音乐的情绪自由律动。

3.师生合作律动。

4.鼓励自信的孩子上台表演。

5.评议。

(五)结束,听曲出室。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小小音乐剧《去同学家》。

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二)小小音乐剧《去同学家》。

1.导入。

故事:放学后,同学小明、小瑛高高兴兴的去马璇璇家玩。聆听音乐片段1、2、3,辨别哪段音乐表现场景、敲门、问好。

2.请三名同学示范。

3.自由组合,设计动作。

4.听音乐自由表演。

5.变换形式再游戏。

全班围成圈,请几位同学扮小主人。当《场景音乐》起,有节奏的自由慢跑到圈上,各自请出两位同学做搭档。《问候音乐》可自己创作。如:你好、请坐、请进等等。

6.音乐剧反复进行。

7.集体评议,选出表现出色的孩子及配合默契的小组。

(三)复习歌曲《我今天上学喽》。

(四)结束,在歌声中出教室。

【板书设计】

··· 敲门

~~~~~ 握手


《国旗国旗真美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国旗国旗真美丽》是一首旋律优美的歌唱国旗的歌曲,蕴含着4个清晰的乐句。这一课在培养学生热爱国旗的同时,让学生体验歌曲的美感,并能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对国旗的崇敬之情。从学生较易接受的语言的语句入手,借助圆滑线,使学生在做4个不同的动作时感知乐句。

【学情分析】

经过三周的学习,一年级学生渐渐融入班集体,熟悉了升旗仪式、唱国歌等校园生活,初步建立了音乐学习习惯,对音乐也有着本能的喜爱和向往。通过学习唱歌以“国旗”为主题的歌曲,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对音乐热爱的情感。

【设计理念】

本课强调体现学科的音乐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唱”为本。在设计环节突出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相配合,通过围绕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开展的学唱和感受乐句,完成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的学习。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认识国旗。

2. 通过模唱、学唱、表演等,感受和体验优美的歌曲旋律与情绪,初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欣赏音乐的习惯,提升音乐感受能力。

3. 通过听、唱、律动等活动,体验并感知歌词与乐句,初步发展音乐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能知道这首歌曲中的语句。

【教学难点】

能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赏《国歌》。

1.引入新课。

教师简单介绍每个国家都有自身的国歌。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反映该国家人民的精神风貌。因此,在唱、奏国歌时一定要起立。面部表情要庄重、肃穆,身体不能乱动。介绍完后,请同学起立,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录音,让同学完整地听赏一遍。

2.可向同学提问:在什么场所、情景下唱、奏国歌?然后播放有关唱、奏国歌的VCD、录像带或幻灯片和有关图片,再请一至两位同学补充。

3.介绍国歌的来历,并听齐唱和铜管乐演奏的国歌,使同学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4.教师启发同学简单谈谈,用乐器演奏和人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给他们的不同感受。

5.播放奏国歌、升国旗的画面,让同学知道奏国歌、升国旗的联系。

二、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1.教师播放歌曲录音或范唱一遍,以引起同学学唱歌曲的兴趣。

2.教师带领同学将歌词按语言节奏朗读一遍。

3.同学跟着教师分句模唱歌曲数遍。

4.教师引导同学,以接唱方式熟唱歌曲,如教师唱“国旗国旗”,同学接唱“真美丽”……

三、课堂小结。

让同学自身谈一谈,国旗的形状、颜色、五星的排列、象征意义等国旗知识。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用画笔把一首歌唱出来,猜猜这首歌的名字吧。

1.边画边唱。

二、复习歌曲

1.结合简笔画,帮助学生回忆歌词。

2.分句模唱歌曲数遍,每唱一句就用手画一条圆滑线。

三、拓展

师:同学们,我们对这首歌已经很熟悉了,现在有一个表演小任务,请同学们看看老师边唱边做动作。

1. 跟据第一段四句不同的歌词和音乐,一边唱一边做动作:双手向上、双手向下、双手合拢、双手打开。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了什么?能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吗?

【板书设计】


《小列兵》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歌曲《小列兵》是一首F调2/4拍的歌曲,用进行曲的风格写成。歌曲节奏简单,旋律由主、属两个和弦音组成,典型的大调式特征。歌曲刻画了鼓号队员吹小号、打军鼓,踏着豪迈的步伐行进的形象,表达了鼓号队员心中得意自豪之情。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爱玩好动,因此设计了律动音乐游戏,初步感知音乐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巩固歌曲学习的同时,加强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感知与体验。学生在第一课《我今天上学喽》中初步学习了节奏知识,本课将继续在原来的八分节奏和四分节奏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新的二分音符节奏“X-”。

【设计理念】

本课是这册书中节奏要素的第二次出现,学习方法与过程和第一课相同。设计了律动音乐游戏,即在《小列兵》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了快慢和强弱的变化,让学生在学会歌曲后随律动音乐用不同的动作表现音乐。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对鼓号的声音感到好奇和有趣,能模仿打鼓和吹号的动作。

2.能自豪、神气地演唱《小列兵》,用动作感受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教学重点】

巩固X和XX节奏,掌握X-。

【教学难点】

感知音乐中的力度和速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感受

1.欣赏并模仿《鼓号曲》。使学生对鼓号的声音感到好奇和有趣,乐意模仿打鼓和吹号的动作。

(1)师:“老师这里有段音乐,请同学们一起来听听,这段音乐在什么场合?什么地方听到过?”(出示少先队鼓号曲课件)

(2)师:“对!这是少先队活动时,出队旗的一首鼓号曲,鼓号队的大哥哥、大姐姐他们多神气呀,你们想不想当一回鼓号手?好,我们来模仿一下。”(请个别同学到前面,进行简单的鼓号队“出旗”仪式,其他同学可敬队礼或模仿吹击鼓号的动作)

2.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出各种鼓、号,并初步感受不同鼓、号的音色。

(1)师:“我们少先队鼓号队里的号叫青年号?在乐器中号其实还有许多种。你还知道别的什么号吗?”(引出“小号、长号、圆号、大号” 出示课件)。这些号的声音都很有特色,今天老师让你们来听听各种号的声音(点击乐器初步感受不同号的音色)。

(2)师:“在鼓号队里除了听到号声以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还有鼓声!”

师:“对!鼓号队里还有大鼓、小鼓。”( 出示课件‘大鼓、小鼓’初步感受不同的音色)

二、体验。

1.跟着《小列兵》音乐律动。用听唱法学习歌曲,感受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1)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玩鼓号手的游戏,虽然没有乐器,但我们可以听着《小列兵》音乐模仿小号手和小鼓手”(随着音乐自由地做击鼓吹号动作)

(2)感受《小列兵》的拍子

师:①下面请你跟着我来做(随着音乐强拍拍手、弱拍拍肩)。②老师的动作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规律(1强、2弱、)你能不能也创作一个强弱的动作?同学们自己来做做强弱的动作,请你一定要听着音乐做动作。

③我们还可以跟着音乐走,动作随音乐变化:

音乐快——兔子快快走

音乐慢——乌龟慢慢走

音乐强——大象大步走

音乐弱——蚂蚁小步走

三、演唱《小列兵》。

1.师:“我们听着音乐做了这么多游戏,哪个小朋友听到了歌词是怎么唱的?”第一遍听《小列兵》,第二遍一起唱。(老师用铃鼓伴奏)

2.处理歌曲:要求自豪地演唱,老师指挥。

四、小结。

【板书设计】

兔子快快走

乌龟慢慢走

大象大步走

蚂蚁小步走


《雁群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歌曲《雁群飞》是一首流行于20世纪30年代的儿童歌曲,旋律优美、轻柔抒情,既富有音乐内涵的美感,又蕴含着小朋友要像兄弟姐妹一样团结友爱的内涵。歌曲由6个乐句组成,第1、2句与第5、6句的旋律相同,可以结合歌曲中旋律重复等特点进行歌曲学唱。

【学情分析】

根据一年级学生更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设计教具“大雁”飞行的路线使学生直观感受旋律线,并通过自由律动的方式去体验歌曲的美感。

【设计理念】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歌曲的速度和力度,比较《小列兵》、《雁群飞》的演唱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为以后认知速度、力度要素作铺垫。

【教学目标】

1.学唱充满感情的歌曲《雁群飞》,体会家的温暖。在欣赏美的歌曲旋律中感受亲情的可贵。

2.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并用体态和声音去体验抒情与活泼两种不同情绪的歌曲。

【教学重点】

感知音乐中的力度和速度。

【教学难点】

用体态和声音去体验抒情与活泼两种不同情绪的歌曲。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雁群飞》的音乐进入音乐室。老师做三拍子的动作,如:移动重心“飞”双手高飞,向下飞,边转边飞,跪蹲飞等,为歌曲表演做准备。

2.表扬几位飞得好的同学,并请他们示范表演大雁飞的动作。

3.师生谈话:你知道大雁吗?通过课件展示几副大雁图片,老师提示这是大雁,一种喜欢飞翔的候鸟。讲一讲大雁的故事及大雁的常识。

二、学唱歌曲《雁群飞》。

1.听音乐模仿大雁飞的动作,感受音乐。

2.用“lu”跟着音乐哼唱旋律。

3.读歌词。

(1)在音乐声中轻声跟着老师按节奏读歌词,注意“好像我,兄弟姐妹,相亲相爱不分离”的节奏读准确。

(2)老师读上半句,学生读下半句。

4.利用课前剪的大雁形状,按照旋律线飞行。

5.找出旋律相同的两句,用不同的图形(大雁和白云)表示出来。

6.分小组进行简单的动作创编,注意表现出歌曲中的相同与不同。

7.个别组汇报表演。

8.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一评。

三、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雁群飞


《在农场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歌曲《在农场里》是一首美国儿歌,歌曲由4个乐句构成。其中第1、第2句歌词完全相同,旋律则用了二度模进的创作手法。歌曲节奏以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为主,描写了农场里猪、牛、鸭3种动物的叫声。歌曲简单易学,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学情分析】

利用一年级小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爱护动物、尊重生命的态度;利用小朋友好动、喜欢模仿的特点,设计游戏吸引注意力。

【设计理念】

这课是对第1课与第4课节奏要素的小结。通过他们熟悉的动物叫声,进一步感知“×”“××”“× –”的长短关系,并以多声节奏的方式呈现出来。

【教学目标】

1.从音乐中感受可爱动物的形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并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2.能从动物的叫声中体验到“×”“××”“× –”三种长短不同的节奏;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的动物形象。

【教学重点】

能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动物形象的感受和表现。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那么老师和你们一起到农场去看看可爱的动物吧!(出现农场画面、播放《在农场里》背景音乐)请你们仔细观察农场里出现了哪些小动物?

生:小猪、小狗、小鸡……

师:非常好!在农场里边有没有见到自己喜欢的动物啊?谁能学一学你最喜欢的动物叫声。(模仿各种动物的叫)

(二)新课铺垫,灵活过渡。

师:(出现小鸡、小狗、小猫的画面)你们都喜欢它们吗?

师生活动:

1、选择小鸡、小狗、小猫的叫声作比较。如:

小鸡 ×× ×× 小狗 × × 小猫 × –

2、将(三种动物叫声)拼音填在适当的( )内。

3、做三种动物的声势练习。

(三)快乐有序,学习歌曲。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学习的非常认真,现在老师播放一首歌曲,请小朋友们竖起你的小耳朵,仔细听听歌曲中都唱了哪些小动物?(出现画面--美丽的农场、播放《在农场里》歌曲)

生:歌曲中唱了猪、牛、鸭……

师:非常好!我们再听听这些小动物是怎样叫的?(学生模仿猪、牛、鸭的叫声)

师:太好了,你们都模仿的很像。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歌词,要有表情的读。

师生活动:师生边念歌词边表演(带读、齐读、分角色读)

师:现在请小朋友跟着伴奏轻轻的唱一唱。

师生活动:

1、引导学生看谱轻声演唱。

2、练习较易唱错的地方。(如:× 0 )

3、让学生完整地演唱一遍。(教师出示动物卡片示意)

师:哎呀!你们唱得真好听,能不能边唱边表演动作。

师生活动:播放音乐,第一遍师生默唱,试着表演。第二遍,边唱边表演。

师:刚才大家合作得很好,老师也想和你们合作。下面我唱一句,你们唱下面一句好吗?

生:好。

师:合作表演现在开始!

师生活动:播放音乐,第一句教师唱、学生唱第二句、边唱边表演。

(四)参与体验,创编活动。

师:我们唱得这么好听,你们能想个办法把其它动物编入歌曲中唱一唱吗?

(出现小鸡、小狗、小猫的画面)

师生活动:

1、把前面做声势练习的三个动物小鸡、小狗、小猫编入歌曲中唱一唱。

2、引导学生再创作 如:蜜蜂在花丛嗡嗡、小鸟在枝头喳喳……(让学生积极参与歌词创作)

(五)拓展伸延,开阔视野。

师:现在请小朋友听一首好听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呀叫做《谁唱歌》。请小朋友仔细听,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谁唱歌》中通过什么猜出动物的名称?(播放歌曲——听毕——教师读歌词引导)谁唱歌儿叽叽叽,谁唱歌儿喳喳喳,谁唱歌儿喔喔喔,谁唱歌儿嘎嘎嘎。

生:通过动物的叫声能猜出它们的名称。

师:小朋友的表现真是棒极了!下面老师将和小朋友们一起欣赏电影片段《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出现画面)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为什么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学生欣赏电影片段,说说故事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结束语: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动物,有汪汪叫的小狗、喵喵叫的小猫、叽叽叫的小鸡……它们都很可爱吧?我们要爱护它们,保护它们。让我们成为动物的好朋友吧!

(出现农场画面、播放《在农场里》背景音乐结束课程)

【板书设计】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青蛙合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歌曲《青蛙合唱》是根据《汤普森》儿童钢琴练习曲填词改编的一首歌曲。旋律以级进为主,时而上行,时而下行。歌曲中重复的乐句很多,可以让学生在反复演唱中更好地感受和体验音的高低走向。《低音1(do)和高音1(do")》通过简单的乐句感知音的高低。

【学情分析】

利用一年级小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爱护动物、尊重生命的态度;利用小朋友喜欢猜谜语的特点,设计游戏吸引注意力。

【设计理念】

这一课主要引入音高的概念。在听老牛和小鸟等自然界中动物的声音高低不同后,引入音条低音1(do)和高音1(do"),体验音乐中音的高低。本课还学习敲击乐器“手板”和“蛙筒”的音色。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音的高低概念;能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

2.从歌曲中感受青蛙的可爱形象,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3.会用蛙鸣筒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辨别低音1和高音1,感知渐强、渐弱。

【教学难点】

能用不同的人声音色唱歌。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在上节课的音乐农场里,小猫、小牛、小猪、小鸭子、小狗,还有小鸡为我们表演了精彩的节目。今天,还有一种小动物也来了,你能通过一个谜语猜出来吗。

猜谜语:“一个小小游泳家,说起话来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了有脚没尾巴。”

生:青蛙。

师:你知道青蛙生活在哪里吗?青蛙都有什么本领?

生:池塘边,田野间。跳得高,呱呱叫。

师:现在请青蛙们为我们表演歌曲。请听,有什么青蛙参加了合唱?(播放《青蛙合唱》)

生:小青蛙和老青蛙。

(二)学习新歌。

1.读歌词,思考:

小青蛙的声音是怎样的?(清脆)老青蛙的声音是怎样的?(低沉)

2.学唱歌曲

学生跟随老师学唱歌词,当发现学生音高不准及时纠正。

3.表演歌曲

分组表演,请女生扮演小青蛙,请男生扮演老青蛙,一起合作演唱《青蛙合唱曲》。交换角色再表演一次。

(三)为歌曲配伴奏。

1.探索蛙鸣筒的声音。

2.找到老青蛙和小青蛙的声音。

3.伴奏。

(四)寻找音的高低。

欣赏《低音1和高音1》,学生听到高音1时按节奏指上面,听到低音1时按节奏指下面。

(五)小结。

【板书设计】

5 5

4 4

3 3

2 2

1 1


《布谷叫,春天到》《3(mi)、5(sol)短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歌曲《布谷叫,春天到》是用“3”、“5”两个音编写的一首短曲,在第5和第6小节用了布谷鸟的叫声“布谷”,而音名则是用“sol、mi”来让学生模仿,让学生在歌曲学唱和游戏中巩固复习“3”和“5”这两个音。歌曲《3(mi)、5(sol)短曲》仍然只有“3”、“5”两个音。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上课问好歌,利用熟悉的歌曲导入并学习手号。另外巧妙地运用孩子们喜欢模仿小动物叫声的特点,教授包含布谷鸟叫声的歌曲。

【设计理念】

这课通过手号辅助的方法让学生听辨出“3、5”两个音的高低,并能唱出他们的唱名。在游戏与活动中学唱两首由“3、5”两个音组成的短曲,在歌曲中进一步巩固“3、5”两个音的音高概念。

【教学目标】

1. 能听辨出“3、5”两个音的高低。

2. 学习“3、5”两个音的手号,在听辩“3、5”两个音时能打着手号,并常出正确的音高。

3. 学唱歌曲《布谷叫,春天到》与《3(mi)、5(sol)短曲》。

4.复习前面学过的“X”、“XX”、“X—”3种节奏,并能用本节课学习的“3、5”两个音即兴编写两小节左右的旋律,并打着手号唱出来。

【教学重点】

听到“3、5”两个音后,能正确地打着手号模唱出来。

【教学难点】

听到“3、5”两个音后,能正确地打着手号模唱出来。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游戏“谁的耳朵最灵”

复习上节课认识音低音1(do)和高音ⅰ(do’)的听音练习,让学生听到高音ⅰ(do’)用手摸头,听到低音1(do)用手拍腿。老师再换成在乐器上奏出“3”和“5”两个音,听到“5”站起来,听到“3”坐下来。或听到“5”用手摸头,听到“3”用手摸肚子等,也可以自编其他不同动作表示音的高低。

(二)模唱3(mi)和5(sol)。

1.跟随老师的歌词范唱,全体学生模唱歌词

2.老师用慢速唱这首歌曲的唱名,学生跟随老师模唱唱名。

3.教师在黑板画上两个竖排的圆,代表两个音级高度。教师用钢琴弹奏歌曲或用“lu”慢唱歌曲,请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根据老师的哼唱,指点与这两个元的位置相符合的音高,是音高位置与视觉图像相结合。

图一 音高位置图 图二 唱名图

4.教师在两个圆中填写“5、3”和字母唱名,使简谱、唱名与音高位置相结合(图二)。教师随意指点这两个音级,学生反复歌唱,熟悉新音级的唱名和音高。

5.教师在黑板上或一个台阶,然后再把两个音写在“台阶“上,逐步为建立音高概念做准备。学生指点台阶上的音慢唱唱名。

6.利用手号帮助我们辨别音的高低,教师教授“3(mi)、5(sol)”的手号,通过手势、位置,训练音高听觉。

7.请出“3”和“5”两位音条朋友,听辨哪个音条的音高,哪个音条的音低。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长音条的声音低,短音条的声音高。

8、做小练习:听音名打手号;看手号唱唱名。

第二课时

(一)学唱歌曲《布谷叫,春天到》。

1.听听、记忆

学生初听歌曲,回答问题:歌曲唱的是什么动物在叫?怎么叫?老师再问学生能不能模仿它的叫声。

2.听听、唱唱

学生跟随录音或老师范唱。

3.听听、拍拍

听歌曲,回忆之前学过的节奏“X”、“XX”、“X—”,看看歌曲中用了哪些节奏,轻轻读出来,再用手拍一拍歌曲的节奏。

4.认认、唱唱

让学生看歌谱,尝试唱谱,学生可以选择唱一个小节、两个小节……比一比,看谁能唱的完整首歌的歌谱。教师可以打手号提示,帮助学生回忆刚学过的两个音,鼓励学生大胆学唱歌谱。

5.唱唱、动动

让学生一边歌唱一般模仿布谷鸟鸣叫和飞的动作。

(二)欣赏《3(mi)、5(sol)短曲》。

1.录音播放《3(mi)、5(sol)短曲》,让学生伸出手指表示听出了全曲有几个“3”音,请听对的同学站起来,接受全班的掌声鼓励。再缓过来聆听全曲有几个“5”音。

2.出示乐谱,让学生跟随老师用慢速唱一遍。

3.看书本,在标记音条的地方演奏相应的音条。

4.请出能力较强的学生轮流出来用音条为歌曲伴奏。

(三)创编活动。

1.创编节奏

2.创编旋律。

(四)总结。

【板书设计】


《顽皮的杜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歌曲《顽皮的杜鹃》是一首奥地利民间儿童歌曲,F大调,4/4拍,歌曲旋律轻快活泼,歌词生动地表现了孩子听到杜鹃“咕咕”的叫声后,迫切想找到它,可是杜鹃见到小朋友又总是即刻飞走了这一童真画面。

【学情分析】

利用小朋友喜欢模仿动物叫声的特点,运用“sol、mi”两音作为杜鹃“咕咕”叫声的音高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享受歌曲美感的同时通过各种活动加强了学生对“3、5”两个音的掌握。

【设计理念】

本课是上一课“3、5”音高概念教学的延续,将上一节课学习到的“3、5”两个音在欣赏《顽皮的杜鹃》这一课中能在适当的位置正确的演唱出来,从而了解学生对这两个音的掌握情况。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3、5”两个音。

2.引导学生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活泼诙谐的情绪来学唱歌曲《顽皮的杜鹃》。

3.掌握顿音唱法。

【教学重点】

能在正确的位置用正确的音高唱出歌曲中模仿杜鹃叫声(咕咕)的两个音。

【教学难点】

弱起小节的起拍;顿音的演唱。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即兴律动、感知音乐。

1、导:森林里的杜鹃真顽皮,我们再来听一首歌曲,听听它们是怎么顽皮的?

要求:安静地聆听歌曲《顽皮的杜鹃》。

设问:你听到了什么?为什么说它顽皮? 它都飞过哪里?

2、师生聆听音乐游戏律动,模拟唱。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歌曲、即兴律动来感知歌曲的旋律特点及熟悉歌曲)

(二)演唱歌曲、表演。

1、听歌曲范唱,生内心模唱,看到顿音记号用动作来表示。

2、导:师生接龙唱(要求学生接唱老师的相同句) 要求:找相同的乐句。

3、师生全曲接龙唱(生唱乐句、师模拟“咕咕”或相反) 听歌曲伴奏,生即兴唱 (设计意图:听乐句、找乐句、唱乐句让学生在饶有兴趣中去掌握知识与技能。)

4、学生(个别)表演唱 ,互评

5、伙伴间(4人一组)合作即兴表演

(三)总结。

【板书设计】

顽皮的杜鹃

树丛——小河旁——飞向远方

【教学反思】


《是谁在敲》《我们歌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是谁在敲》是一首风趣的美国儿歌,由4个乐句组成,歌曲只用了“1、2、3、5”4个音组成,全曲4个乐句的旋律都是由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而成。歌曲的结构为a"+ a""+ a""+ a"""。演唱时用不同的力度记号“f”和“p”做力度对比处理。

《我们歌唱》是一首C大调歌曲,上下两个乐句组成,分别用“f”和“p”力度记号,通过正确的力度处理,表现了高声唱和轻声唱的音乐效果。

【学情分析】

小学生正处在习惯的养成阶段,通过歌曲的学习和做“如何更好地敲门”的活动,让他们知道怎样敲门才有礼貌,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设计理念】

这课是力度要素的第一次出现,让学生在听歌曲时能自己听辨出力度的不同,再结合学习歌曲认识“f”和“p”力度记号,并了解其作用,最终能在歌唱中用自己的声音正确表现出来。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觉、体态律动感知音乐的力度,并认识音乐中强f和弱p的记号初步建立音的高低概念。

2.能用强弱不同的音量演唱歌曲《是谁在敲》《我们歌唱》。

3.通过音乐活动将认知的音乐力度记号正确的运用到音乐活动中去。

【教学重点】

认知音乐力度记号强记号f和弱记号p。

【教学难点】

用正确的音乐语言来表述所感知的音乐力度。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是谁在敲》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1、 听音乐,带领学生用不同力度做一些动作,让学生体会力度的强弱对比。

2、 请说一说老师动作有什么特点

(二)学唱歌曲《是谁在敲》

1、初听歌曲,歌曲中唱了什么内容。

2、感受音乐,轻轻敲窗和嗵嗵敲门哪个力度大一些,哪个力度小一些。

3、表演歌曲,通过模拟敲窗和敲门的动作,感受动作力度不同造成在音量上的变化。

4、通过以上的体验过程,让学生试着通过改变音量体现音乐力度进行歌曲的演唱。

5、讨论:怎样敲门有礼貌

6、 通过演唱歌曲,找出乐谱中声音大是怎样标记的,声音小是怎样标记的。

7、 出示图片1、f像一个强壮的勇士 2、p像一个瘦弱的小蝌蚪

8、 游戏1:做法:请学生跟着老师拍各种节奏,

第一次要求 教师拍f,学生也拍f,教师拍p,学生也拍p。

第二次要求 教师拍f学生则拍p, 教师拍p学生则拍f。

游戏2:听音乐片段《拉德斯基进行曲》中观众拍手部分,那一部分用了p,那一部分用了f

9、用正确的强弱力度记号进行演唱.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我们歌唱》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演唱《是谁在敲》。

(二)复习强和弱的力度记号。

(三)学唱歌曲《我们歌唱》。

1、用听唱法熟唱《我们歌唱》。

2、找找歌谱中的力度记号。

3、按照歌谱力度要求去演唱歌曲。

4、听音乐自创舞蹈或做律动。如:可以手拉手围个圈,高声唱时拉大圆圈举起手,轻声唱时缩小圆圈放下手。

5、选择小乐器伴奏《我们歌唱》。在伴奏时要注意敲击乐器的力度。

(四)小结。

【板书设计】

强f 弱p

【教学反思】


《左手和右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左手和右手》是一首由“3、5、6”3个音组成的歌曲,分4个乐句,结构为a+a"+b+b"。结合唱游学习,让学生在前面“3、5”的学习基础上,轻松愉快地掌握新的音符“6”。

《敲起音条3(mi)、5(sol)、6(la)》也是由“3、5、6”3个音组成。全曲6个乐句,可用音条随歌曲敲击演唱。

【学情分析】

小学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儿童学会人际交往、适应学习生活、融入集体生活的基础阶段,小学阶段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和人际关系能使孩子们心情舒畅、身心愉悦,培养乐观豁达的品格。音乐借用左手和右手是好朋友,暗喻了小朋友们应该团结互助的生活道理

【设计理念】

这课是音高要素的第2次出现,在第8课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个新的音“6”,通过愉快的学习歌曲和敲音条活动,巩固“mi、sol、la”3个音及其相对音高。

【教学目标】

1. 在听辩“3、5、6”3个音时能打着手号并唱出来正确的音高。

2. 通过两首歌曲的学唱,复习巩固mi、sol、la三音的手号和音准,能在老师帮助下,视唱歌曲“左手和右手”的旋律。

3. 复习前面学过的“X”、“XX”与“X—”3个节奏,能用本节课学习的“3、5、6”3 个音即兴编写两小节左右的旋律并打着手号唱出来。

4. 学唱歌曲《敲起音条3、5、6》,在愉悦地歌唱与敲击乐器的活动中巩固“mi、sol、la”3个音的相对音高,并用敲音条辅助的方法与歌曲《敲起音条3、5、6》形成合唱,体验3个音合唱时的人声效果。

【教学重点】

1. 能听辨“3、5、6”3个音的相对音高

2. 学生唱游活动的参与,要在“玩”字上做文章。

3. 能在老师帮助下,视唱歌曲《左手和右手》的旋律。

4. 能在老师帮助下,视唱歌曲《敲起音条3、5、6》的旋律。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音乐和动作的协调能力、表现能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唱游歌曲《左手和右手》

二、教学目标:

1、在听辩“3、5、6”3个音时能打着手号并唱出来正确的音高。

2、通过两首歌曲的学唱,复习巩固mi、sol、la三音的手号和音准,能在老师帮助下,视唱歌曲“左手和右手”的旋律。

3、复习前面学过的“X”、“XX”与“X—”3个节奏,能用本节课学习的“3、5、6”3 个音即兴编写两小节左右的旋律并打着手号唱出来。

三、教学重难点:

1、能听辨“3、5、6”3个音的相对音高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故事激趣: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有一天晚上,冬冬正在紧张地写作业。突然,拿着钢笔的右手把钢笔一扔,对着左手吼道:“今天不干了!你倒舒服,小主人一天到晚什么都叫我做,你却在一边悠闲。”左手听了,感到非常委屈,大声分辨道:“你冤枉我!小主人每让你做一件事情,我从来不偷懒,都在一边帮助你。”“胡说!”左手和右手激烈地争吵起来,小主人冬冬怎么劝他们都没用。右手的声音越来越大,左手伤心地哭泣着。突然,哎呀,左手飞起了,冬冬大声叫他回来,但他不见了。冬冬很难过,但右手却毫不在乎。第二天,冬冬吃饭时,由于没有左手帮他拿碗,任凭拿着筷子的右手怎么使劲,都无法将饭菜准确地送到嘴里,饭菜撒了一地。冬冬写字时,由于没有左手帮他按着作业本,任凭拿着铅笔的右手怎么使劲,本子还是团团转,冬冬的字写得七歪八扭。冬冬弹钢琴时,由于没有了左手的伴奏,任凭右手怎么使劲,弹出旋律总是那么单调、难听……。冬冬伤心极了,一个劲的责怪右手赶走了他的好朋友左手。右手的心里也不好过,他知道自己错了:没有了左手,他一事无成。于是他和冬冬千方百计将左手找了回来,他们又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二)欣赏歌曲。

1、教师范唱或听歌曲录音,请学生说说歌曲中唱的内容以及听一听歌曲是由几个音所组成的。

(三)学习读谱。

1、教师按歌曲节奏和旋律,打手号让学生唱出旋律,学生唱熟歌曲后,让他们用唱名当歌词唱一唱,或看着歌谱唱旋律、看看歌谱打着手号唱旋律。

(四)读读唱唱。

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加上自编的律动,边说边做。

(五)自编自演。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后让学生自编动作边唱边玩。可分小组或两个人面对面的表演。教师要提示学生在编动作时,要把“左手”、“右手”、“飞走”、“不见”、“拉住”、“找到”、“拉拉手”、“拍拍手”的意义表现出来,要编得生动有趣。还可让学生自编声势和自选打击乐器边唱边玩。

(六)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敲起音条3、5、6》

二、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敲起音条3、5、6》,在愉悦地歌唱与敲击乐器的活动中巩固“mi、sol、la”3个音的相对音高,并用敲音条辅助的方法与歌曲《敲起音条3、5、6》形成合唱,体验3个音合唱时的人声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音乐和动作的协调能力、表现能力。

2、能在老师帮助下,视唱歌曲《敲起音条3、5、6》的旋律

四、教学过程:

1、请出“3”“5”“6”3位音条朋友,听辨哪个音条的音高,哪个音条的音低。复习学过的知识:长音条的声音低,短音条的声音高。

2、学生聆听教师示范唱歌曲,教师同时用音条为歌曲伴奏。

3、播放录音,学生轻声跟唱敲音条的部分,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听音条的音准,并尽量唱准。

4、学生分为两个组对唱,一组唱上句,另一组唱下句。唱完后互相评价,找出对方的优点,互相学习。

5、看银条图形谱,学生完整演唱全曲,教师在乐谱有音条标记的地方敲音条,并提示学生用手拍出节奏,为敲音条做准备练习。

6、请三位同学戴上头饰,分别代表“3、5、6”3个音,每人手持一根音条,在相应的地方敲音条为歌曲伴奏。

五、小结。

【板书设计】

6

5

3

【教学反思】


《小兔子乖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兔子乖乖》是一首在我国各地都驾驭户晓的民间叙事儿歌。歌曲为A+B单二部曲式,五声宫调式,用分节歌的形式写成,表现力在面临危险的时候,小兔子聪明、机智的形象。

【学情分析】

相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歌词虽然较多,音乐语句重复少,但因歌曲词曲结合口语化特征明显,歌曲有人物、有情节,因此孩子们很容易能学会。演唱中要注意尽可能用不同的声音表现大灰狼、小兔子和兔妈妈的不同形象。

【设计理念】

这首儿歌很多学生在幼儿园已经学过,但本课将它重新用于教学,并赋予了它新的内涵。本课让学生在唱游活动中学会表演歌曲,尝试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大灰狼、小兔子和兔妈妈3种不同的动物的声音进行歌唱。然后结合器乐演奏的音响听辨圆号、小提琴、大提琴3种不同乐器音色。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信地表演三种动物的形象,培养学生对真善美、假丑恶的识辨能力。

2.培养学生对三件乐器音色的听辨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自信地表演三种动物的形象。

【教学难点】

感受大灰狼、兔妈妈、小白兔的音乐形象,并能用自己的表演表现出来。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二、故事导入。
谁听过“小白兔乖乖”的故事?请你讲给大家听。
师复述故事,并配上音乐。
三、听唱歌曲《小白兔乖乖》。

1、播放课件。
2、歌曲是怎样描述《小白兔乖乖》这个故事的?
3、再聆听,思考:哪段是狼的声音?哪段是兔妈妈的声音?那里是小白兔的声音?
4、和我们以前唱的哪里不一样了?录音是怎么唱的?
5、请同学上台表演这三种动物。(随乐)

6、评议,那组表演的最投入、最像。
四、欣赏器乐演奏的《小白兔乖乖》。
1、听辨小提琴、大提琴、圆号的不同音色。

思考:假如你是音乐家你会用什么乐器表现小白兔、兔妈妈、大灰狼?

2、聆听全曲,用动作告诉老师你听到谁在唱歌了。分组随乐表演。

3、交流:什么乐器表现谁?为什么?(从乐器的音色特点来分析)

4、再次演唱和模仿表演。

五、结束,小结。

【板书设计】

小兔子乖乖

大灰狼----圆号

小兔子----小提琴

兔妈妈----大提琴

【教学反思】


《咏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咏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7岁时的作品。歌曲根据这首古诗创作而成,共五个乐句,用中国的民族宫调式写成,歌曲描写了鹅的外形以及游水时轻盈优雅的动作,表达了孩子们对鹅的喜爱之情。歌曲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旋律相同,但是表达的内涵却有所不同,演唱时让学生去反复体会。

【学情分析】

《咏鹅》旋律顺畅,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演唱。经过大半个学期的音乐课,学生们对音乐逐渐熟悉,可以慢慢思考结束句的旋律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应该如何唱才能表现出这首歌曲的韵味。

【设计理念】

《咏鹅》是一首为古诗词谱写的歌曲,体现了音乐与古诗词相结合的特色,学生在唱游活动中可以很好地感受词曲结合所带来的音乐美感。同时,结合《咏鹅》复习了对大提琴、小提琴音色的认知。

【教学目标】

1.学唱由唐诗创编的歌曲《咏鹅》,让学生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音乐与古典诗词的完美结合的艺术感染力。

2.在参与创作的活动中,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表现《咏鹅》的情境,大胆的探索。

3.在美的感受中加深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能有表情的地背唱歌曲《咏鹅》。

2.能掌握四个结束句的音准。

【教学难点】

能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入。

1.谜语导入:身穿白袍子,头戴红帽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教师边说谜语边用动作表示内容)

2.教师找学生回答。(猜对了教师给予鼓励)

3.多媒体出示图片并提问:看到这幅生动的图画,你会想到哪首古诗?(学生回答:《咏鹅》)

4.教师找学生背诵古诗《咏鹅》。(教师给予评价)

5.多媒体出示课件。邀请全班学生一起朗诵《咏鹅》,并给学生提出要求:(1)、有感情的朗诵。(2)、朗诵的语速要和老师的动作相配。(学生随背景音乐朗诵后,教师给予评价)

6.教师小结:《咏鹅》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在七岁时写下的,小作者仅用简单的几句,就把鹅那优美的体态及对鹅的喜爱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以往,我们都是把它吟诵出来的,现在,我们的作曲家黄国群叔叔给它谱上了曲,变成了歌,大家想不想听呀?(想)想不想学呀?(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歌曲《咏鹅》。

(三)学习新课。

1.学生范听歌曲,教师给学生提出要求: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多媒体出示Flash(学生回答对了,教师奖励笑脸,并用剪贴画粘贴情绪)

2.复听歌曲,并邀请学生随老师作律动,进一步感受歌曲优美的情绪。

3.教师按节奏读歌词,(多媒体出示歌页)给学生提要求:

(1)老师遇到“0”是怎样做的?

(2)观察老师读的顺序?

4.找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答对后给予鼓励并奖励。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四分休止符,遇到它小嘴快闭上,休息一拍。

5.找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按节奏读歌词。(答对后给予鼓励并奖励,若出现问题,教师及时给予订正)。教师告诉学生反复跳跃记号的使用。

6.全班按节奏齐读歌词。(会使用反复跳跃记号)

7.再次复听歌曲,邀请全班学生作律动,进一步感受四分休止符的使用。

8.教师教唱一遍旋律。

9.教唱歌词。(用动作分段教唱:目的是解决四个结束句)

10.师生随琴接唱歌曲。

11.邀请学生用优美的情绪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拓展。

1、创编多样化

教师导言:《咏鹅》这首诗为什么被人们吟诵了上千年而经久不衰呢?这是因为它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小作者通过写诗,表现出了他对鹅的喜爱之情,刚才,我们又用歌声表现出了我们对鹅的喜爱之情,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表达我们对鹅的喜爱之情呢?

2、学生回答:舞蹈、诗歌、绘画等。(教师给予肯定及表扬)

3、教师讲述:听了这么优美的歌曲,相信同学们的脑海中一定会有一副优美的图画,现在老师这做了一些剪贴画,待会想请两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协作,把脑海中最优美的画面展现给大家。剩下的同学,我们就在池塘边开一个音乐会吧!(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划出池塘、河岸)

4、学生分组并展示。

5、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并给予鼓励。

(五)课堂小结,下课。

【板书设计】

咏鹅

【教学反思】


《梅花鹿》《爷爷过生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梅花鹿》是一首内蒙古鄂温克旗童谣,F宫调式,歌曲描绘了可爱的梅花鹿在河边自由自在吃草的大自然风景。全曲每4小节为一句,共4句。曲式结构为a+a"+b+a。其中第1句和第2句用了换头同尾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第3乐句为对比句,第1、4句旋律则完全重复。

《爷爷过生日》是一首根据美国传统儿歌重新填词的一首作品,歌曲是由4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每两小节为一个乐句)。短小的几句歌词表现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这样一个三代同堂幸福、完满、和谐的家庭气氛。歌曲旋律朗朗上口,通俗易唱。

【学情分析】

通过讲故事、放视频、做游戏等创设情境的方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设计理念】

通过几首中外儿歌、童谣的学习,体验中外儿歌风格之不同。复习打击乐器三角铁、木鱼、蛙筒、响板的音色,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的节奏,以及乐句中的重复。

【教学目标】

1.能背唱歌曲《梅花鹿》。
2.复习和巩固小打击乐器三角铁、木鱼、蛙筒、响板敲击用“X”、“XX”组成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3.学唱歌曲《爷爷今天过生日》。
4.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尊重长辈,培养学生爱家爱亲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

复习和巩固小打击乐器三角铁、木鱼、蛙筒、响板敲击用“X”、“XX”组成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

能有感情地表演歌曲《梅花鹿》和《爷爷今天过生日》。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三角铁、木鱼、蛙筒、响板等乐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学唱歌曲《梅花鹿》。

1、听听、拍拍。学生初听歌曲时,边默唱边跟着老师打拍子,感受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2、听听、唱唱、数数。
3、听听唱唱、排排、画画。教师出示4个打乱顺序的乐句,让学生重新排序,并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语句,找出歌曲中相同的旋律,并用相同的颜色涂上。
4、红绿灯游戏。
游戏要求:当老师举起绿色卡纸的时候学生唱;反之举起红色卡纸时,学生停止歌唱。
5、唱唱、读读、奏奏。用四种打击乐器自由组合为歌曲配伴奏。
6、唱唱、动动。演唱歌曲,边唱边做律动,回忆歌曲中相同的地方。
7、唱唱、背背。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课前导入。
1、师生谈话:
师:同学都知道自己的生日吗?生日是什么意思?你的生日是如何过的?
2、通过对话,让学生知道最爱他的人是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
3、复习上节课的歌曲《温暖的家》。
4、教师提出问题:谁知道自己爸爸妈妈的生日?爷爷奶奶的生日?
(二)学唱歌曲《爷爷过生日》。
1、学生看《爷爷过生日》的视频动画。
2、讲讲动画中的孙子是怎样给爷爷过生日的?爷爷高兴吗?你打算怎样给爷爷过生日?
3、听歌曲,拍节拍。感受歌曲的情绪。
4、学生跟唱歌曲。
5、找出难点:“祝福爷爷生日快乐。”中“生日”两个字要唱得快一些。
6、尝试用拍手或跺脚的方法为歌曲伴奏。
(三)知识拓展。
1、你还能用这首歌的旋律,另外填上词给别人过生日吗?

如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等等。
2、请个别同学出来唱一唱自己创编的歌曲。
3、教师小结,给予学生的第一次歌词创作进行鼓励与表扬。

【板书设计】

梅花鹿

爷爷过生日

【教学反思】


《冬天的节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平安夜》是一首6/8拍的歌曲,歌曲由6个乐句组成,大调式,表现了圣诞节来临之际安静祥和的西方节日文化。

《祝你圣诞快乐》是一首3/4拍的歌曲,全曲由4个乐句组成,每一句旋律都由弱起小节开始,歌曲的前3句节奏和歌词完全一致,只是在第4句稍有变化,很容易学会。

《新年好》是一首三拍子的英国儿歌,F大调,歌曲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一段体结构。歌曲表现了新年这一天到来时人们在一起唱歌跳舞欢庆的场景以及互相祝福的喜悦之情。一字一音,节奏简单,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演唱。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美国歌曲,由皮尔·朋特写于1887年歌曲为2/4拍,全曲活泼欢快、充满律动感,表现出雪橇穿过大风雪一路欢笑歌唱的轻松愉悦之情。

【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音乐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音乐学习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给予孩子节日文化的情感体验。

【设计理念】

以圣诞和元旦、新年这些西方的隆重节日为题材,以人文为主题,把孩子带入圣诞节和西方新年的节日氛围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方圣诞节和新年的节日;体验节日音乐的美感;感受节日气氛;培养人际智能和相互分工合作的能力。
2.能愉快而抒情的演唱和表现歌曲的意境;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展自编自演的活动,人人参与,开个有趣的班级圣诞化装舞会。
【教学重点】

了解西方圣诞节和新年的节日;体验节日音乐的美感;感受节日气氛;培养人际智能和相互分工合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

能愉快而抒情的演唱和表现歌曲的意境;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展自编自演的活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精彩三分钟:律动《猜猜我是谁》。
二、聆听《铃儿响叮当》、《平安夜》。
1.出示课件。
2.小明是“小金鸟童声合唱团”的团员,他虽合唱团到美国去访问演出。在飞机上小明听到了这样的音乐。
3.播放《铃儿响叮当》。
4.生随乐自由律动。
5.说说这首歌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
6.合唱团到美国的那天是12月24日,正是圣诞节的前夕。晚上,小明听到了这样的音乐。
7.课件播放《平安夜》。
8.生随乐律动。
9.说说这首歌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并同前一手比较。
三、听唱歌曲《祝你圣诞快乐》。
1.第二天,美国小朋友们迎来了他们在高兴的节日——圣诞节。圣诞老人给他们带来了礼物,带来了欢乐。小明听到了许多人都在唱下面这首歌。我们也来学学吧。
2.聆听,生随乐律动。
3.朗读歌词。
4.随乐轻声唱词。
5.师生合作演唱。
6.生生合作演唱。
7.齐唱。
8.创编动作。
9.自告奋勇上台表演。
四、作业。
表演唱《祝你圣诞快乐》,祝家人圣诞快乐。
在家长的帮助下,做面具一个。准备下节课的化妆舞会。
五、结束。
听曲出室。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精彩三分钟:律动《猜猜我是谁》。
二、歌曲《新年好》。
1.导入。
又过了几天,元旦到了。合唱团员与美国小朋友联欢,共庆新的一年到来。大家唱起了下面这首歌,互问新年好。
2.播放课件《新年好》。
3.随歌曲节奏朗读歌词。
4.跟琴轻声唱词。
5.合作演唱。
6.齐唱。
7.创作动作表演歌曲。
三、化妆舞会。
1.听!小明在飞机上听到的音乐又响起来了。噢!原来这是一首美国小朋友在圣诞节和新年时最喜欢听或唱的歌曲。
2.播放《铃儿响响叮当》,生戴上面具自由舞蹈。
3.小组出节目。(鼓励同学们以各种形式表演歌曲《祝你圣诞快乐》和《新年好》)
4.评一评。
四、作业。
表演唱《新年好》,祝家人新年快乐。
五、结束。

【板书设计】

冬天的节日

铃儿响叮当→平安夜→祝你圣诞快乐→新年好

【教学反思】


《迎春的节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春节序曲》是李焕之所作《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以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通过对热烈欢快的大秧歌舞的概括描写,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春节时热烈欢腾、同歌共舞的情绪。重在让学生体验音乐所表现的热闹欢腾的气氛,将学生带入春节来临的节日气氛中。

《过新年》是一首用C宫调式创作的歌曲,歌曲2/4拍,由6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每4小节一个乐句)。歌曲速度稍快,情绪热烈,歌曲一句唱词一句锣鼓经,表现了春节来临,人们边唱歌边敲锣打鼓的热闹欢腾的景象。

《行花街》是一首根据广东民间音调创作的儿歌。歌曲为2/4拍,全曲由4个乐句加一个补充乐句组成,表现了广东春节前夕花街的热闹以及年三十晚行花街时人们的喜悦心情。

【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用律动游戏等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最后通过“我能行”和“期末联欢会”对学生作出音乐素养的综合学习评价。

【设计理念】

通过欣赏和学习与中国春节有关的歌曲、乐曲,体验和了解中国新年(春节)和西方圣诞节、新年(元旦)的节日文化之不同。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中国春节的节日气氛以及广东地区年三十晚行花街的风俗。

【教学目标】

1.能用喜悦的心情演唱广东特色的方言歌曲《行花街》;能在老师的帮助下,主动而自信地参与模拟逛花市的自编自演活动。
2.学会用打击乐器锣、大鼓、钹和小鼓,感受和表现中国特色的春节气氛;培养自我表演意识,提高分工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能用喜悦的心情演唱广东特色的方言歌曲《行花街》;能在老师的帮助下,主动而自信的参与模拟逛花市的自编自演活动。

【教学难点】

学会用打击乐器锣、大鼓、钹和小鼓,感受和表现中国特色的春节气氛;培养自我表演意识,提高分工合作能力。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民族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习歌曲《行花街》
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精彩三分钟:律动“拍手跺脚”。
(二)聆听《春节序曲》片段。
1、“小金鸟童声合唱团”结束了在美国的访问演出,回到了祖国。这时,正赶上我国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最喜庆、最热闹的佳节——春节。在从机场回家的路上,小名就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气氛。有敲锣打鼓的,舞狮子的,耍龙灯的;还有那鲜艳美丽的花市……
小明还听到了表现春节火热气氛的乐曲。
2、课件播放《春节序曲》片段。
3、说说乐曲的情绪。
4、随乐自由律动。
(三)歌曲《行花街》。
1、小明回来了,同学们都来看他。大家热烈地互问新年好。之后,他们一起欢乐的唱起了独具广东特色的方言歌曲《行花街》,并边歌边舞起来。让我们也学会这首歌,与他们一同欢乐吧!
2、聆听《行花街》。(课件)
3、说说歌曲的情绪及特点。
4、请会粤语的同学带领大家朗读歌词,并解释其义。
5、随录音轻声唱歌。
6、合作演唱。
7、齐唱。
(四)参与表现。
1、讨论如何创设花街的情景。
2、分组自由编排、设计。
3、各组展示。
4、评一评。
(五)作业。
把新歌《行花街》献给家人。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聆听《东北秧歌舞曲》。
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精彩三分钟:律动“拍手跺脚”。
(二)复习歌曲《行花街》。
(三)聆听《东北秧歌舞曲》。
1、寒假期间,爸爸妈妈还带小明去东北看望了外公和外婆,在那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元宵节。那里的元宵节可真热闹啊!扭秧歌、踩高跷、耍龙灯、跑旱船,可真让小明开了眼界。尤其是听到那喜庆的秧歌调。小明情不自禁的也扭起了秧歌。
2、播放课件《东北秧歌舞曲》。
3、说说听到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4、出示民族打击乐器:锣、大鼓、钹、小锣。
这些乐器是我国特有的民族打击乐器。在过年和其他喜庆的日子里,敲起这些乐器可热闹了。
敲一敲,说说各乐器的音色特点。
5、聆听全曲,听到打击乐声就举手示意。
6、自由律动:听取随屏幕上的孩子扭秧歌。
(四)作业。
向爸爸妈妈介绍今天认识的民族打击乐器。
每人准备“迎新春联欢会”的一个节目。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音乐活动“我能行”
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精彩三分钟:律动“拍手跺脚”。

(二)音乐活动“我能行”。
1、看画忆唱。
课件展示。
2、看画听音乐:
把你听到的音乐的编好,写在适当的画内。
3、敲敲《小列兵》中的鼓点。
4、下面三个乐器中,哪个是《小白兔乖乖》中演奏大灰狼的乐器?
小提琴、圆号、大提琴
5、你能看出下面的线条是哪一首歌曲的第一句吗?
6、把“f”“p”两个记号写在适当的()内。
(三)迎春联欢会。
1、请出主持人。
2、生自由组织表演,每人要有节目,可一个人表演也可几个一起表演。
3、评一评。
4、颁奖。
(四)结束,听曲出室。

【板书设计】

迎春的节日

春节序曲→过新年→行花街

期末联欢会

【教学反思】

第六篇: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上册

课题

认识乐器

设计者

教 者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时间

第 周 节

总课时

教学目标

能够认识几种乐器宝宝,能用简单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

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

乐器,歌曲伴奏音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我的再创造

一、学唱歌曲《我有一只小羊羔》
1、教师以完整有感情的范唱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愿望。
2、跟老师用唱名唱歌。
3、按节奏朗读歌词。
4、难点错误纠正提示学生在同音反复处唱得轻松、亲切。
5、学唱歌词。
6、创编与合作。
① 在演唱中变换演唱形式。
② 创编动作,表达出真爱小动物的情感。
③ 分小组创编歌词。根据插图提示,变换小动物进行歌词创编。
二、创编与活动
1、认识碰钟,学习敲击碰钟的正确姿势。
① 观察示意图,学习怎么敲击。
② 演示敲法。
2、想一想碰钟的声音是长,还是短的呢?学生边唱歌曲,边用碰钟及掌声为歌曲伴奏。
3、启发学生动脑筋思考"怎样敲,能敲出短音"。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变换拍踏   × × ×× ×

课题

小宝宝睡着了

设计者

教 者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时间

第 周 节

总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感受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体会本课主题"静静的夜",学习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并能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

教学准备

范唱音响 、琴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我的再创造

 一、听《闪烁的小星》
二、发声练习
板书:1= C-G2/4
 3   2  | 1 -   | 3  2 | 1  - | 5  3 | 2 - |       
 风 来   了,    呼            大 风  吹   
 5  3  | 2 - | 3  2 | 1  -  | 3  2 | 1 -‖   
 呼!          小 风  吹,   呼! 
 要求:初步模拟大风吹,小风吹的过程中,找到头声位置的感觉,并根据大风、小风,学会控制音量,初步感受音的强弱。
三、聆听《摇篮曲》
1、课件演示(无声的画面),美丽的仲夏之夜,一位妈妈哄宝宝睡觉,并轻轻哼着歌……。
2、谁能完整地把画面上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3、老师:"大家想知道这位妈妈唱的是什么吗"?引出课题《摇篮曲》
4、请大家边看画面,边聆听《摇篮曲》。
5、复听。让学生自由地做轻柔的动作,用心体会歌曲安宁、舒适的意境和母爱真挚的情感。
四、学习歌曲《小宝宝睡着了》
1、教师用甜美、温柔的音色,轻声的范唱。
2、有感情朗诵歌词。
3、模仿旋律歌词。
4、有表情演唱,并进行小组比赛。
5、小组讨论:"怎么创编动作来表演歌曲?"
6、学生边唱边表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闪烁的小星

设计者

教 者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时间

第 周 节

总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闪烁的小星》,用画星星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高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感受音的高低

教学准备

琴、范唱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我的再创造

一、复习《小宝宝睡着了》
二、学习歌曲《闪烁的小星》
1、引入:
教师:"夏天的夜晚,老师带着小朋友来到草地上,看星星,只见大大的天幕上,一颗颗的小星星,一闪一闪的,象个小眼睛"。
2、播放音乐,教师边范唱《闪烁的小星》。
3、展开想像
① 老师:"你们在夏天的星空,看到了什么呢?"
② 启发学生要养成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
4、学生随着老师做着音高低的手势唱唱名。
5、教师唱出高低不同的唱名,让学生根据音高低,画出高低不同的星星,让学生体验音的高低。
6、有感情朗读歌词。
【要求】   
 ①注意读音的准确
 ②注意读出歌词中的强弱。
 ③参见第二段歌词的标记,边做动作边读歌词,表示出2/4拍子的强弱规律。 
 7、学唱歌曲。
① 启发:
怎样唱才能表现"静静的夜","你在演唱时声音应该是怎样的?"
【目的】使学生体会要用连音、断音相结合的方法演唱。
②  歌词要唱得轻快、干净,力度不要强。
③  集体演唱时要想到歌曲的意境及演唱的效果,从小培养学生演唱歌曲要注意情感的表达。
8、创编与表演。
① 分小组讨论表演动作。② 学生表演。
9、跟着老师像唱歌词一样唱唱名,并通过手势来表示音的高低。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音的强弱

设计者

教 者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时间

第 周 节

总课时

教学目标

能够分出音的强弱

教学重难点

运用强弱关系,拍打节奏

教学准备

节奏卡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我的再创造

一、音的强弱
1、教师出示预先准确的鼓,由学生亲自尝试去敲一敲,得出结论:用力敲声音大即强;轻轻敲声音小即弱。
2、请同学们举例,说说生活中大小不同的声音。
3、敲击身边的物品(桌、椅、盒、瓶子…)
【要求】分别敲出强与弱两种声音。
4、看图回答:老师:"老虎和猫分别代表什么样的声音?"
5、用我们的身体怎样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提示:可用拍手,跺脚)。
6、听声音回答问题:(火车由远及近的声音)。
① 听到什么?②火车在远处时,比近处时的声音强还是弱?③近处呢?④你能换个方法来表现强跟弱的声音吗?
7、用强弱两种声音自由拍击即定节奏,分组表演给大家看。板书:
①×   × | ×× ×‖     
②××   ××| ×  -‖
③× ×× | ×× ×‖      
④××  × |×× ×‖
二、集体舞《星光恰恰恰》
1、听音乐《星光恰恰恰》用线条、色彩或简单的图画来表现音乐。
2、老师出示线条图,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现。
3、学习集体舞基本动作。
①   老师示范。
②   分解动作学习。
③   动作练习。
④   放慢速度连贯动作练习。
⑤   跟着音乐做动作。
大家一起跳(可四人、两人或小组跳)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洗手绢

设计者

教 者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时间

第 周 节

总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劳动最光荣》、《三个和尚》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和音乐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体会本课主题--爱劳动。

以不同的情感和声音演唱《洗手绢》、《大家爱劳动》表现歌曲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通过律动歌词创编,更好地掌握音乐。
2、二分音符时值的学习与掌握。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我的再创造

一、听音乐《劳动最光荣》律动进教室。
二、聆听《三个和尚》
1、聆听《三个和尚》
2、请同学把这个故事说一说。
3、讨论"为什么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4、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发言,想出一些解决的方法。
三、请同学用动作表现出同学们做家务的动作(猜一猜)
四、请同学用劳动有关的词语来读节奏。
出示:
①2/4 × ×× |×   ×‖
②2/4 × ×× |×× ×‖ 
五、聆听音乐《劳动最光荣》
要求:边听边随音乐做劳动有关的动作。
六、学习新歌《洗手绢》
1、老师引导学生按基本节奏,轻声有表情地朗读歌词。
2、引导学生自编洗手绢的动作,掌握歌词。
3、边读歌词,边做动作。
4、老师歌表演范唱《洗手绢》。
【目的】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懂得劳动是件愉快的事、开心的事。
5、跟学歌曲。
6、学生边唱歌曲,边配上动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表演汇报。
7、引导学生编词演唱,让学生思考填哪个劳动的词最适合演唱。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大家来劳动

设计者

教 者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时间

第 周 节

总课时

教学目标

感受四分,八分音符,会唱歌曲大家来劳动

教学重难点

四分八分音符的感受与了解

教学准备

音符、节奏卡片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我的再创造

一、创造"劳动"时的各种声音,启发学生想象校园劳动的各种声音。
 1、请同学看图模仿出声音。
① 修桌椅的声音(叮当  叮当)②扫地的声音(刷!刷!)③擦桌椅的声音(擦!擦!)
2、让学生看图自己安排劳动声音出现的先后,最后汇合在一起,形成多声部的劳动节奏。
二、比较图谱"小人","掌握""×—"节奏
1、比较节奏×— ,×,×
说明两个"走"是两拍,四个"跑"是两拍。一个"走欧"也是两拍。
2、请同学分成三组依次读出,再看教师指挥,形成三声部节奏声势,反复读,看手势结束。
三、学习歌曲《爱劳动》
1、组合节奏条①学生自由拍击节奏,并指导学生口读节奏,手拍节奏。②学生讨论,重新排列节奏条顺序,使之与歌曲节奏相符。
板书:
①××  ×× |×× ×  | ×  0  | ×  0 ‖
②××  ×× | × ×  |×× ×× | ×   ×‖
③ ×    ××  | ×  ×  | ×  ××  | × ×‖
××   ××| ×   × | ×  —  | ×   0 ‖
2、跟唱旋律
3、按节奏读歌词
4、学习歌曲,指导学生用轻而蕴含力量的声音演唱《大家来劳动》感受,表现歌曲坚定有力的音调,演唱时要注意强调第一拍,使歌曲更富有动力感。
5、运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木鱼、碰铃)请其他同学用拍手伴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小青蛙找家

设计者

教 者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时间

第 周 节

总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小青蛙》、《野蜂飞舞》,演唱《小青蛙找家》、《小蜻蜓》,感受民族乐器、西洋乐器所表现的动物,并通过演唱和身体的动作表现自己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演唱歌曲 小青蛙找家

教学准备

范唱音乐,琴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我的再创造

一. 表演《小青蛙找家》
1. 让学生多听范唱,轻轻地跟着歌声拍手,跟唱准确。
2. 结合课本中的插图,编讲“小青蛙找家”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范唱,小学生模唱。歌曲的第一句是叙述性的,要唱得轻快。“跳跳、呱呱”的衬词仿佛是小青蛙在急急呼唤,要唱出那种急切的心情,“跳”短促但速度不可加快。“呱”可借助手势----启发学生向上滑,像蛙叫声,要唱得明亮而有弹性,结束句要唱得连贯,一气呵成,表现小青蛙找到“家”后的喜悦心情。
3. 歌曲学会后进行游戏的同时可选择几名学生担任伴奏,木鱼为“XX”,碰钟为“X -”,注意敲击的声音与唱歌的声音协调。
二. 编创与活动
1. 结合本课主题“小精灵”,启发学生“你喜欢哪一种小动物?”“它们都有哪些特点?”
2. 让学生先读出课本上的两句歌谣,体会其节奏,再按节奏节奏编创。
3. 将学生分成几组,让学生把自己最爱的小动物编歌谣形成一组,并说给大家听,看哪一组编创的歌谣好。
三. 聆听《小青蛙》
1. 聆听二胡齐奏曲《小青蛙》时,导言:种子非常喜欢雨露,盼着喝饱了雨水发牙长大,那么小动物呢?它们也喜欢雨水吗?我们今天就来听一听《小青蛙》这首乐曲。感受我国的民话乐器二胡是怎样表现《小青蛙》的。
2. 初听全曲。然后提示学生:“在乐曲声中你听到了小青蛙的叫声了吗?还模仿了哪个小动物的叫声?你知道哪里描绘了青蛙活泼的跳动,哪里描写了茫茫的夜色,还有狂风、云雾,你都感受到了吗?请你再听一次乐曲,当你听到你认为是描写了一定事物的音乐时,用动作来表现。”复听时,让学生听音乐随意做动作,然后,让学生把感受到的音乐用语言描绘成一个简短的故事。
3. 提示学生哪两段音乐相近似?然后让学生在空格里填画上颜色。
4. 让学生欣赏童声合唱曲《花蛤蟆》,以扩展学生的视野。
四. 聆听《野蜂飞舞》 
1. 要示学生能安静地聆听管弦乐《野蜂飞舞》。结合课本两面想像野蜂急促地上下飞舞的形象。
2. 还可以启发学生自己画一画图形谱,还可以随着音乐模仿野蜂飞舞的动作体会音乐表现野蜂飞舞忽上忽下、声音时强时弱的特点。
3. 可以讲一讲《萨丹王的故事》,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五. 表演《小蜻蜓》
1. 用模唱的方法学会歌曲《小蜻蜓》。
2. 指导学生演唱歌曲时,唱得柔和、抒情。注意唱足每个音的时值,更好地体现歌曲的抒情性。
3. 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从而让学生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4. 提示学生说出小蜻蜓的身体特征,学会歌曲后,参考动作或自编动作,并选择编创好的动作,全体同学一齐做。使学生有信心在今后的 更善于动脑编创,激发学生的编创热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法国号

设计者

教 者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时间

第 周 节

总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星光圆舞曲》、《会跳舞的洋娃娃》、《号手和鼓手》,感受分辨钢琴、小提琴及不同乐器的音色、节拍。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感觉音乐中描绘的“小音乐家”形象。

教学重难点

感受三拍子

教学准备

范唱录音、琴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我的再创造

一. 表演《法国号》
1. 用模唱法学习歌曲产《法国号》。 
2. 演唱时声音干净而富有弹性。“嗡巴巴”第一个字“嗡”要唱得强,似号声,“巴”要唱得轻巧,“谁在唱歌”要唱得连贯,用连、断的对比表现这首歌。
3. 边唱边用手半握拳状在桌子上击出强弱。第一拍用空心拳击桌面为强,第二、三拍用手指点击桌面为弱。
4. 学生自编动作表演歌曲。
二. 聆听《号手与鼓手》
1. 完整初听乐曲,听到喇叭举手表示。
2. 复听乐曲徒手做打鼓和吹喇叭的动作。
3. 分组表演。
三. 表演《布娃娃弹琴》
1. 用听唱法学习《布娃娃弹琴》。听录音初步感受歌曲。
2. 听教师范唱,学生们跟着老师的歌声击拍。
3. 4小节一句跟着老师的琴声学唱歌曲。歌中两处“3 2 1与2 3 2”一字多音要唱准确,“叮叮咚”要唱得轻快。
4. 注意学生歌唱的速度,稍慢但不要拖拉,使得歌曲演唱达到优美抒情的效果。
5. 可选择碰钟敲击每小节的第一拍为歌曲伴奏。
四. 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
1. 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2. 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音乐中的洋娃娃怎样跳舞,请你用动作表现出来。
3. 复吸乐曲,一部分同学随着音乐做动作。用手半握拳敲击节拍。一部分学生可随着音乐用手指按图谱划动,感受乐曲的快慢。
五. 聆听《星光圆舞曲》
1. 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感受钢琴的音色。
2. 说出乐器的名称,边听音乐边用手指敲击节拍。
3. 随着音乐用动作表示出三拍子的感受。
六. 编创与活动
1. 音的长短是本课的知识点。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感觉理解音的长短。
2. 用比较的方法说也瀑布流水与房檐滴水哪个长,哪个短。
3. 用打击乐敲击,就出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
4. 将学生分成小组,对课本上的思考题进行讨论,并且用笔在纸上画出长短线条。
七. 编创与活动:走走跳跳
走走跳跳是一个听辨强弱的游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推荐访问: 上册 教案 小学一年级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上册六篇】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