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未成年保护班会课小结(通用3篇)

| 浏览次数:

未成年人在一般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但是在某些国家(例如日本)的定义上是指未满二十周岁的公民,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生未成年保护班会课小结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小学生未成年保护班会课小结3篇

【篇1】小学生未成年保护班会课小结

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

(1994年12月9日 劳部发〔1994〕498号)

第一条 为维护未成年工的合法权益,保护其在生产劳动中的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未成年工是指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

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是针对未成年工处于生长发育期的特点,以及接受义务教育的需要,采取的特殊劳动保护措施。

第三条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以下范围的劳动:

(一)《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一级以上的接尘作业;

(二)《有毒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一级以上的有毒作业;

(三)《高处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二级以上的高处作业;

(四)《冷水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二级以上的冷水作业;

(五)《高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三级以上的高温作业;

(六)《低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三级以上的低温作业;

(七)《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国家标准中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

(八)矿山井下及矿山地面采石作业;

(九)森林业中的伐木、流放及守林作业;

(十)工作场所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作业;

(十一)有易燃易爆、化学性烧伤和热烧伤等危险性大的作业;

(十二)地质勘探和资源勘探的野外作业;

(十三)潜水、涵洞、涵道作业和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作业(不包括世居高原者);

(十四)连续负重每小时在6次以上并每次超过20公斤,间断负重每次超过25公斤的作业;

(十五)使用凿岩机、捣固机、气镐、气铲、铆钉机、电锤的作业;

(十六)工作中需要长时间保持低头、弯腰、上举、下蹲等强迫体位和动作频率每分钟大于50次的流水线作业;

(十七)锅炉司炉。

第四条 未成年工患有某种疾病或具有某些生理缺陷(非残疾型)时,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以下范围的劳动:

(一)《高处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一级以上的高处作业;

(二)《低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二级以上的低温作业;

(三)《高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二级以上的高温作业;

(四)《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三级以上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

(五)接触铅、苯、汞、甲醛、二硫化碳等易引起过敏反应的作业。

第五条 患有某种疾病或具有某些生理缺陷(非残疾型)的未成年工,是指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情况者:

(一)心血管系统

1.先天性心脏病;

2.克山病;

3.收缩期或舒张期二级以上心脏杂音。

(二)呼吸系统

1.中度以上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

2.呼吸音明显减弱;

3.各类结核病;

4.体弱儿,呼吸道反复感染者。

(三)消化系统

1.各类肝炎;

2.肝、脾肿大;

3.胃、十二指肠溃疡;

4.各种消化道疝。

(四)泌尿系统

1.急、慢性肾炎;

2.泌尿系感染。

(五)内分泌系统

1.甲状腺机能亢进;

2.中度以上糖尿病。

(六)精神神经系统

1.智力明显低下;

2.精神忧郁或狂暴。

(七)肌肉、骨骼运动系统

1.身高和体重低于同龄人标准;

2.一个及一个以上肢体存在明显功能障碍;

3.躯干1/4以上部位活动受限,包括僵直或不能旋转。

(八)其他

1.结核性胸膜炎;

2.各类重度关节炎;

3.血吸虫病;

4.严重贫血,其血色素每升低于95克(>9.5g/dl)。

第六条 用人单位应按下列要求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一)安排工作岗位之前;

(二)工作满1年;

(三)年满18周岁,距前一次的体检时间已超过半年。

第七条 未成年工的健康检查,应按本规定所附《未成年工健康检查表》列出的项目进行。

第八条 用人单位应根据未成年工的健康检查结果安排其从事适合的劳动,对不能胜任原劳动岗位的,应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安排其他劳动。

第九条 对未成年工的使用和特殊保护实行登记制度。

(一)用人单位招收使用未成年工,除符合一般用工要求外,还须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办理登记。劳动行政部门根据《未成年工健康检查表》、《未成年工登记表》,核发《未成年工登记证》。

(二)各级劳动行政部门须按本规定第三、四、五、七条的有关规定,审核体检情况和拟安排的劳动范围。

(三)未成年工须持《未成年工登记证》上岗。

(四)《未成年工登记证》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统一印制。

第十条 未成年工上岗前用人单位应对其进行有关的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培训;未成年工体检和登记,由用人单位统一办理和承担费用。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执行本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犯本规定的行为依照有关法规进行处罚。

各级工会组织对本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第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篇2】小学生未成年保护班会课小结

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




第一条 为维护未成年工的合法权益,保护其在生产劳动中的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未成年工是指年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劳动者。

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是针对未成年工处于生长发育期的特点,以及接受义务教育的需要,采取的特殊劳动保护措施。

第三条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以下范围的劳动:

(一)《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一级以上的接尘作业;

(二)《有毒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一级以上的有毒作业;

(三)《高处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二级以上的高处作业;

(四)《冷水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二级以上的冷水作业;

(五)《高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三级以上的高温作业;

(六)《低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三级以上的低温作业;

(七)《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国家标准中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

(八)矿山井下及矿山地面采石作业;

(九)森林业中的伐木、流放及守林作业;

(十)工作场所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作业;

(十一)有易燃易爆、化学性烧伤和热烧伤等危险性大的作业;

(十二)地质勘探和资源勘探的野外作业;

(十三)潜水、涵洞、涵道作业和海拔三千米以上的高原作业(不包括世居高原者);

(十四)连续负重每小时在六次以上并每次超过20公斤,间断负重每次超过25公斤的作业;

(十五)使用凿岩机、捣固机、气镐、气铲、铆钉机、电锤的作业;

(十六)工作中需要长时间保持低头、弯腰、上举、下蹲等强迫体位和动作频率每分钟大于五十次的流水线作业;

(十七)锅炉司机

第四条 未成年工患有某种疾病或具有某些生理缺陷(非残疾型)时,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以下范围的劳动:

(一)《高处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一级以上的高处作业;

(二)《低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二级以上的低温作业;

(三)《高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二级以上的高温作业;

(四)《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三级以上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

(五)接触铅、苯、汞、甲醛、二硫化碳等易引起过敏反应的作业。

第五条 患有某种疾病或具有某些生理缺陷(非残疾型)的未成年工,是指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情况者:

(一)心血管系统

1.先天性心脏病; 2.克山病; 3.收缩期或舒张期二级以上心脏病杂音。

(二)呼吸系统

1.中度以上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 2.呼吸音明显减弱; 3.各类结核病;

4.体弱儿,呼吸道反复感染者。

(三)消化系统

1.各类肝炎; 2.肝、脾肿大; 3.胃、十二指肠溃疡; 4.各种消化道疝。

(四)泌尿系统

1.急、性慢性肾炎; 2.泌尿系感染;

(五)内分泌系统

1.甲状腺机能亢进; 2.中度以上糖尿病;

(六)精神神经系统

1.智力明显低下; 2.精神忧郁或狂暴。

(七)肌肉、骨骼运动系统

1.身高和体重低于同龄人标准; 2.一个及一个以肢体存在明显功能障碍;

3.射干四分之一以上部位活动受损,包括强直或不能旋转。

(八)其它

1.结核性胸膜炎; 2.各类重度关节炎; 3.血吸虫病;

4.严重贫血,其血色素每升低于95克(< 9.5g/dL)

第六条 用人单位应按下列要求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一)安排工作岗位之前; (二)工作满1年;

(三)年满18周岁,距前一次的体检时间已超过半年。

第七条 未成工的健康检查,应按本规定所附《未成年工健康检查表》列出的项目进行。

第八条 用人单位应根据未成年工的健康检查结果安排其从事适合的劳动,对不能胜任原劳动岗位的,应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安排其他劳动。

第九条 对未成年工的使用和特殊保护实行登记制度

(一)用人单位招收使用未成年工,除符合一般用工要求外,还须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办理登记。劳动行政部门根据《未成年工健康检查表》、《未成年工登记表》,核发《未成年工登记证》。

(二)各级劳动行政部门须按本规定第三、四、五、七条的有关规定,审核体检情况和拟安排的劳动范围。

(三)未成年工须持《未成年工登记证》上岗。

(四)《未成年工登记证》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统一印制。

第十条 未成年工上岗前用人单位应对其进行有关的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培训;未成年工体检和登记,由用人单位统一办理和承担费用。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执行本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依照有关法规进行处罚。

各级工会组织对本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第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1995年1月1起施行。




【篇3】小学生未成年保护班会课小结

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测试题  

 

一、单项选则题:

1、不满( B )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监护人代理民事活动。

A、九周岁           B、十周岁          C、十一周岁

2、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 B  )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位居住。

A、十七周岁         B、十六周岁        C、十五周岁

3、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  C  ),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人。

A、被抚养权         B、被监护权        C、受教育权

4、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  B  )周岁的公民。

A、16周岁          B、18周岁          C、20周岁

5、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招用未满(  B  )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A、10               B、16              C、12

6、有关主管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对进入营业性(  B  )的中小学生优惠开放。

A、舞厅             B、影剧院           C、酒吧

7、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A  )。

A、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B、不承担责任       C、视情况而定

8、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  B  )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

A、个人志愿         B、人格尊严          C、人身自由

9、儿童食品、玩具、用具和游乐设施,不得有害于儿童的( A   )。

A、发育、成长       B、安全、健康长寿     C、生活、教育

10、对出版、制作和传播专门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  ABCD   )等出版物,国家给予扶持。

A、图书           B、报刊           C、音像制品   D、电子出版物及网络信息

11、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  B   )。

A、职业教育          B、青春期教育     C、特长教育

12、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  A  )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A、危及人身安全、健康    B、简陋       C、临时修建的

13、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未成年人的(  A   )。

A、监护职责、抚养义务    B、监护职责、照管制度化   C、抚养义务、培养义务

14、对流浪、乞讨或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无法查明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由(  A   )收容抚养。

A、儿童福利机构      B、工读学校办             C、居委会

15、企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由( B   )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A、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B、劳动部门       C、公安部门

 

二、多项选择题

1、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设定有: AB 

A、法定监护    B、指定监护   C、委托监护    D、代理监护

2、未成年人的保护包括:ABCD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3、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是什么?ABCD 

A、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利益       B、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C、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出   D、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4、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的不良行为有:ABCD 

A、携带管制刀具     B、强行向他人所要财物   

C、偷窃、故意毁坏财物产    D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5、被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遗弃、虐待的未成年人,有权向下列(ABC   )机关或组织请求保护。

A、公安机关或者民政部门       B、共产主义青年团或妇女联合会

C、未成年人保护组织或学校     D、城市居民委员会或农村村民委员会闻名

6、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ABCD   )。

A、姓名     B、住所    C、照片     D、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7、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  BC  )。

A、批评     B、体罚     C、变相体罚     D、停课

8、婷婷与其双胞胎的弟弟都刚刚小学毕业,其父母生意繁忙,于是不让婷婷继续上学而让她留在家中帮父母做家务,让其弟弟继续上学。她父母实施了下列(BC   )违法行为:

A、虐待未成年人   B、歧视女性未成年人  C、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D、迫使未成年人从事过重劳动

9、未成年人在其父母死亡后,由具有监护能力的(  BC   )担任其监护人。

A、自己选择的成年公民  B、祖父母、外祖父母    C、兄、姐姐   D、学校

10、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  ABCD  )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和劳动教育

三、判断题:

1、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未成年人的信件。(√   )

2、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例,一律不公开审理。(  ×  )

3、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  )

4、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  )

5、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四、案例分析:

案例:小刚为某校八年级的学生,今年14岁,很调皮,不爱学习,让班主任伤透了脑筋。

要不要小刚继续在校读书”问题在全班进行  无记名投票表决,给小带刚来很大的精神压力,他再也不肯到学校读书了。小刚的父母觉得他继续上学也不会有前途,就送他到一家商场当服务员。小刚在当服务员期间,结识了一些不良青年,学会了吸烟、喝酒、赌博,而且小偷小摸,曾偷了同事少量钱财,受到了商场的警告。9月份的某天晚上,他竟入户盗窃,因数额较大,触犯了刑法,在逮捕归案时,公安人员不开警车,不穿警服,不扩大知情面,并对小刚进行了不公开的审问。

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1.材料中哪些人的行为分别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哪些规定?

    2.材料中哪些人的行为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哪些规定?

    3.小刚的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

【案例分析要点】:

1、小刚和他的父母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家庭保护”中“必须让适龄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的规定;商场负责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社会保护”中“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规定;小刚的班主任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学校保护”中“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的规定。

2、公安人员的行为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司法保护”中“尊重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的规定。

3、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个人如果不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有错误不改,任其发展下去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中学生一定要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谨慎交友。

 

五、 填空:
1、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 人身、财产  和其他   合法权益  不受侵犯。
2、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应当在各自的     职责范围内    做好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
3、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保护未成年人有   显著成绩的  组织和个人,应给予    奖励    。
4、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  结婚  ,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   婚约   。
5、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   缺点  ,学习有  困难  的学生,应当    耐心教育、帮助   ,不得歧视。
6、学校教职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        施   体罚、变相体罚   或者其它    侮辱人格    尊严的行为。
7、学校不得使未成年人在危及人身安全 健康的校舍和其他  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8、儿童食品、玩具、用具和游乐设施,不得有害于儿童的   安全和健康 。
9、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  个人隐私   。
10、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  教育、感化、挽救   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体罚为辅的原则。
11、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工对未成年学生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情节严重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   行政处分  。
12、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     淫秽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   等出版物的,依法从重处罚。
13、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   父母  或者其他  监护人  取得联系。
14、父母或者其他临护人应尊重和保护未成年人接受   教育  的权利,不得让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   辍学   。
15、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   受教育权   。未经主管部门同意,学校不得勒令未成年学生   退学  。
六、 选择题:
1、未成年人是指未满( D )周岁的公民。
A、10岁      B、14岁      C、16岁     D、18岁
2、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ABD )
A、保障其合法权益   B、尊重其人格    C、不体罚和变相体罚    D、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3、不满( B )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A、14岁      B、16岁      C、18岁     D、20岁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从( B )起正式施行。
A、1982年1月1日   B、1992年1月1日  C、2002年1月1日
5、( B )部门对未成年的流浪者,乞讨者和孤儿要做好收容、遣送、安置和教育工作。
A、公安部门   B、民政部门   C、教育部门    D、交通部门
七、 改错题,在错的地方画横线,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1、未成年人没有自我保护的权利和自我教育的义务。( 有  )
2、培养成年人的科技发明、文学艺术创作可以不受法律保护。( 受   )
3、教育部门应当为未成年人提供必要的卫生保健条件,做好预防疾病工作。( 正确 )
4、对经人民法院判决服刑的未成年人,应当与服刑的成年人一起关押、管理。( 不  )
5、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可以公开披露未成年人姓名、住址。(   不可以 )
八、 论述题:
1、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的职责是什么?
答: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来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蚀。
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答: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的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使未成年人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违法和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未成年人保护法测试题一答案

单位 姓名 得分

一、单选题:(10×2分=20分)

1、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 B )周岁的公民。

A.16周岁 B.18周岁 C.20周岁

2、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 C)的权利。

A.初级教育 B.基础教育 C.义务教育

3、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招用未满( B)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A.10周岁 B.16周岁 C.12周岁

4、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运用(A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法律手段 B.强制手段 C.自力救济手段

5、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迫使未成年人结婚,监护人( B)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A.可以 B.不得 C.不应

6、营业性歌舞厅、酒吧、网吧等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 A)标志,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A.未成年人禁止进入 B.小学生禁止进入 C.衣冠不整者禁止进入

7、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A )。

A.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B.不承担责任 C.视情况而定

8、某班主任经常开拆学生的信件,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有不良行为,及掌握学生思想现状,班主任的做法( C)。

A.合理 B.合法 C.不合法

9、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引导、教唆、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或卖淫的,应依法( B)。

A.处罚 B.从重处罚 C.加重处罚

10、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儿童食品、玩具、用具和游乐设施,不得有害于儿童的( B)。

A.发育、成长 B.安全、健康 C.生活、教育

二、多选题:(10×3分=30分)

1、把未成年人培养成为"四有"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其中"四有"的具体内容是( ABCD )。

有理想 B.有文化 C.有纪律 D.有道德

2、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提倡"五爱"公德,"五爱"的具体内容是( BCD )。

(1)爱祖国(2)爱中国共产党(3)爱人民(4)爱劳动(5)爱科学(6)爱社会主义

A.(1)(2) B.(3)(4) C.(6)(1) D.(5)(4)

3、对出版专门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 ABD )等出版物,国家给予扶持。

A.图书 B.报刊 C.电影 D.音像制品

4、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人们可以做的是( AC )。

A.聊天 B.吸烟 C.停留 D.酗酒

5、人民法院免除刑事处罚或者宣告缓刑以及被解除收容教养或者服刑期满释放的未成年人,( BCD )不受歧视。

A.考试 B.复学 C.升学 D.就业

6、学校和幼儿园安排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参加( ABC )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A.集会 B.文化娱乐 C.社会实践 D.游行

7、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送工读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工读学校应当对其进行( ABCD )。

A.思想教育 B.文化教育 C.劳动技术教育 D.职业教育

8、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造条件,( BC )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

A.完善 B.建立 C.改善 D.促进

9、任何组织和个人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招收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的,不得安排其从事( ABC )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

A.过重 B.有毒 C.有害 D. 过多

10、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 )不公开审理。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 AB )也不公开审理。

A.一律 B.一般 C.通常 D.应该

三、判断题:(10×2分=20分)

1、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 )

2、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承担责任。( ×)

3、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扰乱教学秩序,不得侵占、破坏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 )

4、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 )

5、对有特殊天赋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应当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 )

6、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发明创造和荣誉权不受侵犯。(× )

7、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惩罚为主、教育为辅的原则。(× )

8、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少年犯管教所,应当尊重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 )

9、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对其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赔偿或者承担其他民事责任。( √)

10、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合法权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 )

四、简答题:(2×15分=30分)

1、你知道哪些场所应向中小学生优惠开放?请说出至少五种场所。(15分)

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体育场、公园、科技馆、动物园、影剧院

2、国家鼓励哪些单位和作家、科学家、艺术家及其他公民,创作或者提供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作品。请说出至少四个单位。(15分)

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文艺

推荐访问: 小结 未成年 小学生

【小学生未成年保护班会课小结(通用3篇)】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