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课堂听课交流9

| 浏览次数:

 老师们,下午好! 放假了,终于能够静下心来,静心听名师们的课堂实例和讲座.听了几位名师的课和讲座,给我很大的收获.古诗教学是我们每位老师在每个学期都要接触到的课型,而小说是我们进入高段后的常见体裁,因此,我将就蒋军晶老师的讲的《游子吟》和《又记得又晓得——小学古诗群文阅读》这个讲座以及薛法根老师讲的<少年闰土>这一课,下和大家聊聊我听后的收获. 一、目标清晰,层次合理

  蒋老师将古诗学习的目标设定为三个:1.清楚读音及字的表意.于是在一进入课堂就设定了各种读的形式,因为这首诗的诗体稍微有些特别,因此,蒋老师又让学生说说诗的特别之处,强调了诗题的重要性,同时渗透了这类诗的特点,没有像绝句和律诗一样有格式方面的固定要求.第2个目标:表达的情感和意思.薛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把字分成 2 部分,怎么分?为什么?孩子们经过自己思考和交流,得出了依据写事和抒情把整首诗分成两层的结论.第3个目标:诗在艺术表达上好在哪里?这就学习了本堂课孩子们的一个写法------有时,一个场景胜过抒情.

  蒋老师的目标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近,第 3 个目标的设定更是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让孩子把习得的方法当堂加以实践,真正实现了读写结合的目标 二、方法巧妙,学有所得 这点我举一个例子来说,那就是小练笔环节,我们都知道,语文学习真正落下来还需要写,那么方法从哪里来,就是从我们每节扎扎实实的课堂中来,而薛老师的这节课,就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他为了让学生学会”运用场景来表达情感”,在抛出这个观点”有时,一个场景胜过抒情”这个观点后,开始了群诗阅读,同时我认为也是比较阅读,一首<母亲的爱>,一首<梦中>,首先让孩子们读后思考,更喜欢哪首,为什么?这就是一个赏析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和消化的过程,孩子们在读中思考,读中吸收,然后又回到本诗,这首诗有两个场景,让孩子们进一步体会到描写场景的作用,为下面的练笔环节提供方法.对于练笔的要求,蒋老师是这样引导的:如果你选一个场景,表达妈妈对你的爱,你选什么场景?接下来全班交流,首先不要老套的看病,一句话就拒绝了选材的雷同和老套,接着针对学生的回答老师又点拨写自己的锁定了写作范围,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抒自己的真情,写自己的感受,老

 师对内容进行了引导,接着对形式进行了要求:写成小诗,不长篇大论,这样指导后的练笔,孩子们呈现出的就是一篇篇内容丰富,场景各不相同的精美的小诗,不得不出老师的方法指导巧妙,让学生学有所得,这也是我们在平日不管是古诗学习还是各种题材的课文学习时需要用的地方,我们要针对课文的内容,选取训练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一课一得,足以. 三、拓展学习,提高兴趣 薛老师在讲座中也说了,为什么学生不太喜欢学习古诗,因为古诗难读,因为古诗难以引起共鸣等, 他为我们讲的学习古诗的步骤,1 疏通字词 2 了解背景,3 将心比心,4 最后联系,这真的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古诗教学中好好去研究,去实践,就像他说的,如果说单单为了考个好分数,那么字词,默写,意思,感情,无非就是这些,可是我们的眼光真的不应该只停留在这个上,还是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让学生真正的爱上语文,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小说教学,主线清晰 《少年闰土》是选自鲁迅《故乡》里的短篇小说。而这篇课文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去年余主任在六年级做一个单元的教学示范,相信我们都有很深的印象,作为一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的重要性的显而易见的,这篇课文是一篇小说,学习小说我们要关注的还是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寻找一个怎样的切入点进行教学呢?薛老师的设计很巧妙,他以“我与闰土的关系”这条主线组织教学,要求学生默读课文, 带着这样的问题:他俩原来是什么关系,经过相处后是什么关系,最后又是什么关系?在关键处做标记.当然在引出这条线索前教师是有铺垫的——作为一篇与学生有年代距离感的小说,组织教学首先要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怎么拉近,首先是作者的导入,关于鲁迅笔名的两个来历,文中部分文言词汇的理解;其次是用年纪相仿让学生意识到他们与文中的主人公是同龄人。在这样亲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我”与闰土的关系变化,在这个大的问题下自然而然地引出闰土给我讲的四件新鲜事,新鲜在哪,概括新鲜事,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新鲜事,抓住了重点”瓜下刺猹”,然后由“我”听这四件事中发出最多的议论四个“不知道”,点出写法----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四个不知道,让学生读中体会到鲁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外界广阔天地的向往等主旨,这期间插入鲁迅童年生活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最后回到第一

 自然段,抓关键词,充分朗读,让体会少年闰土的形象,通过拓展了解成年后的闰土形象,激发学生课后阅读的兴趣.

 五、步步为营 由点到面

 除了收获,上面两课又引发我的一些小思考:如果《少年闰土 》之后让我们来设定一个小练笔,该从哪方面入手呢?其实在课本 113 页,设有一个练笔,但我想如果从其它地方练,可以练什么?是想象”雪地捕鸟”,还是结合自己的体验写写”海边拾贝”?还是给本文重新设定开头,以其它镜头记录”少年闰土”? 一节节课就是为孩子们的语文素养的提升服务的,把课堂上习得的方法加以运用,就会逐步形成自己的能力.而这个单元结束后的习作就是”有你,真好”,细读要求------“有你真好”是一句让人感到温暖的话.凝视着它,那人 那事 那场景……就会慢慢浮现在眼前.这就又和前面蒋军晶老师的”有时,一个场景胜过一个抒情”的观点不谋而合. 课堂为写作提供方法,我们每位老师需要的就是提炼不同的训练点,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步步为营,由点到面,学生定会有所收获.

 王建鑫

推荐访问: 和美 听课 课堂

【和美课堂听课交流9】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