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黄陂区政府工作报告3篇

| 浏览次数:
推进区实验二小、横店街临空学校等5所学校建设,新增普惠性幼儿园18所。教师待遇稳步提高,实现义务教育教师收入水平不低于公务员收入水平。坚持文化惠民,有力推进文化馆、图书馆、健身休闲驿站等建设,开展免费惠民文艺演出、图书下基层等活动1200余场,服务群众600余万人次。成功举办第十一届木兰山登山节、第八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第十三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建成社区足球场13个。加强盘龙城遗址、鲁台山郭元咀遗址等文化遗产保护,汉锣黄陂三鲜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城镇新增就业83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09人,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69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22%。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社保扩面净增1.5万人,基本养老保险续保27.7万人,医疗保险参保93.3万人,为81.2万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居民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保障标准,发放补贴2.36亿元。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档升级街乡福利院,新增嵌入式养老网点8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点)107个。开工建设盘龙城后湖水乡画苑、蓝天小区三期,滠口街湖景佳园二期,武湖街滨湖苑二期,木兰乡军运小区等5个共66万平方米的还建项目,交付逾期还建房50.2万平方米,2万余居民喜迁新居。

  平安黄陂建设深入推进。扎实开展化积案、解民忧、促和谐活动,矛盾纠纷化解率全市第一,信访工作获全省人民满意窗口单位。扫黑除恶六清目标如期实现。依法治区考核全市第一。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高质量完成第七次人口普查登记复查工作。

  侨台、民宗、慈善、双拥、档案、史志、民防、气象等工作不断加强,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办理人大议案1件、代表建议122件,区政协建议案1件、提案128件,全面完成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

  各位代表,2020年主要目标的实现,标志着我区十三五规划圆满完成,各项事业迈上历史性新台阶,在全市改革发展大局中,展现了黄陂作为,贡献了黄陂力量。

  这五年,是经济规模大跨越,发展质量大跃升的五年。地区生产总值跨越千亿元大关,五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千亿元,工业增加值11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0亿元,各类市场主体10万余家。形成以中车长客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周大福为代表的珠宝时尚产业集群,以比亚迪、惠强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以翰宇药业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连续5年获评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区。获批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成重点景区23个,A级以上景区数量位居全国同类区(县市)第一,有个景区叫黄陂叫响全国。成功跻身中国投资潜力百强区、中国工业百强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区,成为全市发展势头最强劲的新城区,形成强大黄陂气场。

  这五年,是城乡发展大融合,区域面貌大蝶变的五年。以承办军运会为契机,打造形成前川街、木兰乡亮点区块,木兰大道成为荆楚最美乡村公路旅游景观大道。打造机场二通道生态文化景观轴,擦亮连接武汉主城生态文化封面。武汉首条滨江景观大道江北快速路建成通车。新开通轨道交通2号线、21号线,成为全市轨道交通规划线路最多、里程最长的城区。累计实施区级交通建设项目188个,总投资198亿元,累计新改扩建公路2236公里、桥梁214座,建成五纵八横五射三环路网主骨架,等级公路密度全省区(县、市)第一。成功创建国家、省、市森林城镇、绿色乡村、林业生态示范村56个,森林覆盖率较十二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先进水平。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成效显著,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70%以上,长江、滠水、府河等主要河流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前川、武湖等15个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这五年,是改革开放大推进,发展活力大迸发的五年。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等5项试点任务圆满完成。放管服改革、四办改革成果丰硕,在全市率先实现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精简为4个,审批环节减少5个,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基本实现。汉口北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出口海外仓实现直接由省单一窗口直达海关总署。累计完成实际利用外资25.4亿美元、进出口总额80.4亿美元,分别是十二五时期的2.8倍、16.3倍。

  这五年,是民生福祉大改善,幸福指数大提升的五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497.2亿元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是十二五时期的2.1倍。88个重点贫困村提前一年脱贫出列,1200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6657名贫困人口提前一年脱贫摘帽。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实施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岱黄高速、机场高速小车免费通行,黄陂人免费游黄陂。实现适龄人员社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应保尽保。外出农民工意外伤害保险、防贫保、城乡公交票价补贴等各项惠民政策广泛惠及市民。教育投入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万个,区职业技术学校获评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完成17家卫生院、347家村卫生室升级改造,每千人床位数从5.59张提高到7.76张,每万人全科医生数从1.6人提高到3.3人。成功承办第七届军运会海军五项赛事。盘龙城遗址公园跻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盘龙城遗址博物馆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奖。大型民族舞剧《花木兰》获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马旭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建成各类公共体育设施3166个,人均体育设施面积达2.53平方米,超过国家标准。七五普法圆满完成。全区刑事警情实现5年持续下降,连续5年获评全省综治维稳先进单位、全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社会治安、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决战决胜、圆满收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就,饱含着市委、市政府的深切关怀,得益于区委的坚强领导,凝聚了历届领导班子和全区干部群众的集体智慧和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参与黄陂现代化建设的企事业单位、驻陂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黄陂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与全国百强县(区)还有一定差距,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不够强劲,城乡区域发展依然不够平衡,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社会民生等领域仍然存在短板和弱项。我们将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区政府根据《中共黄陂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了《黄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提升武汉空港新城、城市花园、产业强区功能,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节点,加快推进区域治理现代化,为武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奋力打造国际化大都市作出黄陂贡献。

  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是:紧紧围绕高水平建设武汉空港新城、城市花园、产业强区定位,加快打造临空经济示范区、先进制造集聚区、全域旅游引领区、都市乡村样板区,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

  锚定十四五目标,要完成以下六个方面任务:

  (一)实施发展布局优化战略,构建三城一区新格局。深入对接全市主城做优、四副做强、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空间发展格局,积极融入武汉城市主中心,支撑临空经济区副城,对接长江新区副城,链接武汉城市圈,加快推动南部现代城区、北部现代乡村一体化融合发展,形成三城一区发展格局。高水平规划建设港产城一体发展的武汉天河航空城,建成天河国际会展中心、空港国际体育中心,围绕三大(大枢纽、大会展、大休闲)、三新(新航空、新医疗、新生活),打造面向未来、世界一流国际门户和多彩航空都市。高水平规划建设商贸旅融合发展的武汉国际贸易城,打造中国最大、世界领先国际商贸之都、时尚活力之城。高水平规划建设产居城协调发展的前川产居新城,基本建成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力争成为武汉第六大国家级产业基地,打造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中心、国家轨道交通科技研发中心、未来轨道交通观光体验中心;基本建成华夏幸福现代产业园,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区;基本建成甘露山文旅城,打造全球最大的冰雪主题、水主题综合娱乐度假区。高品质建设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争创木兰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

  (二)实施产业集聚战略,完善现代产业新体系。以临空枢纽经济、商贸物流经济、文旅生态经济为特色,加快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区域产业体系。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珠宝时尚、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商贸物流、商务会展、金融信息、文旅休闲等四大现代服务业,积极布局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珠宝时尚三大千亿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建设临空现代产业园(中日产业园)、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华夏幸福现代产业园三大千亿产业园区。

  (三)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塑造城乡功能新品质。织密提升公、铁、空、轨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推进高铁进前川、进机场,地铁前川线建成通车,推进地铁28号、13号等5条轨道线纳入武汉市第五轮轨道建设规划。新建二纵、三横、十一连,形成七纵十一横五射三环十八连路网主骨架,实现全域1小时通达武汉城市圈、全域1小时通达武汉主城和副城、域内1小时通达。实施城市更新、擦亮小城镇三年行动,加快中心镇、口子镇、特色镇建设。打造城区10分钟见绿活动圈、乡村推窗见绿生态圈。实现城乡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江河湖库水质全面达标。

  (四)实施改革创新战略,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加快更宽领域创新、推进更深层次改革、实现更高水平开放,打造发展活力最强区、营商环境最优区。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农村宅基地制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项目建设投融资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设立前川、盘龙城政务服务双中心。全力服务天河机场建设国际门户枢纽,提升空港口岸功能,打造武汉新沿海与世界联通主通道、武汉对外开放新高地,黄陂真正成为武汉离世界最近的地方。

  (五)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建设富饶美丽新乡村。推进稻香、花香、果香、茶香四香主导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大力发展观光、休闲、体验农业,打造农旅融合、文旅融合田园综合体集聚发展带、精品民宿集聚发展群。坚持村景融合、产村融合、串点成线、联线成片,建设镇区、园区、景区三区美丽乡村集聚圈及木兰大道、祁泡线、火塔线三线美丽乡村连绵带。

  (六)实施民生补短板战略,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完善基本养老等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决南部地区学位紧张、北部乡村优质教师紧缺问题。传承发扬红色文化、盘龙文化、木兰文化、二程文化。打造12分钟文体圈。打造城乡12分钟医疗急救圈,建成城乡30分钟分级诊疗医疗卫生服务圈及专科联盟、线上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就近好看病、就近看好病。

  三、2021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做好明年工作至关重要。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持续强化创新核心地位。依托Z时空国家级众创空间、卓尔青年汇省级孵化器,建设3家省级以上产业创新平台,打造10家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成立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联盟,创建轨道交通产业创新研究院,争创国家数字建造与安全技术创新中心、轨道交通通信与运行控制国家工程实验室。力争商标有效注册量增加10%,专利授权量增加5%。打造木兰畅谷大学生创业街区。力争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0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长12%。

  全面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聚,以中车长客华中区域总部为龙头,引进30家轨道交通企业,开工建设深圳汇业达、成都铁山、山东朗进等轨道交通设备制造项目,加快推进北京交控、广州国联、上海泰雷兹等一批信号控制系统项目。加快发展临空产业,支持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扩大产能,建设华中地区最大新能源车生产基地,引进晖禾航空器制造与贸易中心、飞行员模拟培训中心项目。启动工业互联网标识二级节点平台建设,培育爱帝、仟吉等一批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企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支持翰宇药业研发成果就地转化,推进威高集团华中总部及工业4.0制造中心、齐鲁制药华中产业基地等项目签约落户。发挥卓尔购全球数字贸易平台带动效应,推进金融服务、外贸、企业集采融合发展。集约发展航空物流,引进普洛斯医药国际贸易港,推进德邦物流设立华中总部。出台支持建筑业发展政策措施,促进本地建筑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进信托、基金、金融租赁等各类金融机构。推进全域旅游提档升级,启动空港花田小镇建设,推进王家河街木兰水镇、蔡榨街花乡茶谷争创4A级景区,建设一机在手畅游黄陂智慧旅游信息平台。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力争新开工亿元以上重大项目72个。完成国际会展中心主场馆主体结构工程,开工建设空港国际体育中心6万座专业足球馆,强力推进众邦金融港、万里茶道、世界贸易大数据中心等武汉国际贸易城项目建设。完善产业园配套功能设施,开工建设临空产业园(中日产业园)临空五路、渠西路等10条道路,建成腾飞路南段、蓝色宝岛一路等6条道路,推进华夏幸福现代产业园西河公园、中央公园、中环绿化等城市生态景观带建设。启动五里地铁小镇建设。加快推进甘露山文旅城交通路网等市政设施配套工程,启动室内冰雪综合体、甘露山水镇建设。

  (二)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区域高水平融合发展

  加快与主城同城化。大力推进地铁前川线、机场三跑道建设,建成武大高速黄陂段,启动武汉都市圈环线黄陂段建设,开工建设高铁天河站。加快南部地区与主城区连通,开工建设航城大桥,启动航城东路、航城西路、盘龙三路跨府河通道建设和盘龙大桥拓宽工程。提升汉口北等南部地区快速通达能力,加快建设汉口北大道与岱山大桥、解放大道下延线2处互通,积极对接三环线北移规划,启动盘龙大道建设,推进盘龙大道与新三环线共线。

  加快区内互联互通。启动川龙大道与腾龙大道奥特莱斯立交、航城大道与巨龙大道立交、武大高速支线与汉口北大道立交等工程,推进盘龙一路拓宽改造。畅通前川城区环线路网及进出主通道,前川中环线、新十公路、前陈公路建成通车,加快推进川龙大道、黄孝路前川段、天祁公路、王蔡公路、腾龙大道等新改扩建工程,推进滠水二桥至火塔路口、祁泡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启动机场快线、滠水三桥及东延线建设。完善前川城区微循环,加快滠河街北段、创业中路南延、钓台道西延、百秀街穿武麻铁路北延等工程建设。完善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交通骨干路网,木兰大道二期、三期建成通车,加快推进李罗线改扩建工程。继续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争创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县)。

  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尽快建成盘龙城10万吨/天供水设施,完成引院入川源水工程。完成前川水厂、武湖新水厂配套管网建设,实施30个小区二次供水及老旧管网改造。增强前川及南部地区排渍能力,推进后湖二泵站、四联垸二泵站建设。加快前川及南部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建成祝店、石屋山110千伏变电站、鲁台220千伏变电站,完成18个小区专改公电网改造。新增停车位6500个,建设充电桩2200个。

  (三)着力推进乡村建设,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提升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水平。新建高标准农田3.7万亩、绿茶基地2000亩,新建和改造油茶基地5000亩。建设李集街华西水果采摘体验园、王家河街天健水产养殖示范园等10大智慧精致农业园。支持姚集街杜堂田园综合体做大做强,规划新建罗汉街一心回乡、长岭街夫子山2个田园综合体,引进2个以上星级旅游酒店,开发精品民宿床位500张以上,促进农旅融合提质增效。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启动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采取拆、整、清、绿、亮等措施,每个街乡打造1条乡村景观路,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推进长岭街、姚集街省级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试点。启动木兰古道文化小镇、大余湾明清古村落、黄花涝古镇等项目建设,评选全区十大精品旅游民宿,打造旅游民宿集聚区。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实施防贫保,保持帮扶政策连续性,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做好防止返贫、防止新生贫困工作。持续壮大扶贫产业,推进三专一平台建设,拓展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加大对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培训新型农村实用人才1000人次以上。提升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效益,不断提高村民和村集体收入水平,使农业更加兴旺、农村更加宜居、农民更加富裕。

  (四)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加快打造城市花园

  大力提升城乡生态品质。打造长江武湖段以及府河、后湖、武湖、滠水湿地生态画廊,提升木兰湖、日月星湖生态景观。提高市政建设园林绿化水平,建设盘龙城遗址湿地公园和前川公园,建成三里街救命寺村小游园、大潭小游园等24个口袋公园,改造提升汉口北梧桐大道等5公里林荫道,打造新漖湖、西赛湖、长湖等42公里沿湖绿道。高标准实施精准灭荒精致园林绿量提升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万亩、四旁植树150万株、森林提质5000亩,完成四环线黄陂段生态带建设任务。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举措和五大保护行动,巩固长江大保护成果。深入实施拥抱蓝天行动计划,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和扬尘管控。深入推进重点水体保护与整治,启动后湖、什仔湖、盘龙湖、马家湖整治。高标准推进武湖清淤及综合治理工程,打造全省湖泊治理示范湖。加快扩建前川、盘龙城污水处理厂,完成污泥处理厂新建工程,铺设污水收集管网46公里。实现村湾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坚持以河湖长制、林长制为抓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完善河湖管护长效机制。实施破损山体修复。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完成污染地块风险评估及土壤治理修复。

  (五)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激发各类主体活力

  进一步深化改革攻坚。完善区属国企法人治理结构,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增强投融资能力,提升国有资本经营效益。探索重点产业、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招商项目产业监管。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完善教育工作者绩效考核机制,提高一线优秀教师收入水平。盘活闲置土地、房屋、山林等乡村资源,规范土地流转程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探索商事登记确认制度,力争各类市场主体增长10%。优化审批流程,持续深化五减五通,进一步推进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承诺即可开工,让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成为常态。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启动盘龙城政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容缺受理机制,全面推行涉企行政处罚三张清单,对新产业新业态实施包容审慎执法。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启动天河机场B型保税物流中心建设,积极申报武汉航空港自贸区。发挥武汉国际贸易城双循环功能,力争建成汉口北保税仓、免税店,放大汉口北全球数字贸易大会带动效应,引进一批具有加工制造能力的出口企业和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壮大优利可科技、欣华行家居等市场双循环企业主体,打造跨境商品交易中心。依托中日产业园,力争引进日本永旺、美国开市客(Costco)等世界500强企业,加快打造国际产业合作园区的武汉模式、世界样板。

  (六)着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让每个黄陂人共享发展成果

  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断完善常态化精准防控与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严而又严加强三类人员防控。对冷冻冷藏冷链食品做到采样全覆盖、样本全检测、包装全消杀、商品全追溯。发挥发热门诊、药店等哨卡作用,强化重点场所精准防控。持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群众自我防护能力。

  牢牢兜住民生保障底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00人,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000人,扶持创业1000人。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进一步完善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孤寡老人、残障人士、重大疾病人员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强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福利院改革试点,实现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启动建设黄陂区烈士纪念馆。继续为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和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居民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完成滠口街、横店街等8个老旧小区改造。加快还建安置步伐,开工建设128万平方米还建房,续建66万平方米还建房,交付分配70万平方米还建房。积极探索货币化还建安置。筹集租赁住房3000套、大学生保障住房1万平方米。

  倾情倾力优化公共服务。建成盘龙育才小学、盘龙外国语小学,启动前川育才小学、盘龙六小建设,加快推进盘龙城第二幼儿园、前川第四幼儿园、长江青年城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加快改造中小学运动场20个,打造平安智慧校园20所。探索名校+集团化办学管理模式,积极争取与市常青树教育集团、市七一中学合作办学。组建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大力引进医疗、公共卫生、医院管理等领域高层次人才,实现村(社区)五化卫生室改造、街乡医疗机构发热诊室规范建设全覆盖。建成平战结合三甲医院并投入使用,确保区人民医院创建全市第一家区级三甲综合医院,将区人民医院现址打造成区域医疗综合体。继续实施文化旅游惠民工程。推进全国武术之乡建设。推进盘龙城遗址公园建设,盘龙城遗址博物馆2021年元月1日正式开放。办好木兰山登山节、群众文化艺术节等活动。

  (七)着力完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好用好社区(村)党组织书记、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三支队伍。优化民呼我应机制,加快建成五级社区治理网格体系,实现三网融合。深入推进一街一品个人调解和重点部门行业调解,拓展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新路径。持续开展区级领导下基层大接访,推进解决网上群众投诉热点难点问题。建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长效机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大力推进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区应急指挥信息系统,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国土规划空间体系,优化城市设计,打造山水形胜、临空临港的大美天际线、水岸线、山体线、田园线,实现布局美、形态美、环境美。新增腾龙大道市级市容环境示范路,推进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市容环境整治。强力整治交通秩序,增设百秀街与黄陂大道交叉路口等拥堵路段人行通道。启动建设前川、盘龙城、汉口北等重点区域停车收费系统,探索治理乱停违停新路径。整合执法力量,严厉打击超载超限、渣土违法运输行为。加强查违控违拆违,确保新增违建零增长。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加快垃圾分拣中心建设,升级改造滠口街等5个街乡垃圾中转站,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八)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建设为民政府。人民政府为人民。始终把群众冷暖放在心头,始终同群众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守节用裕民,集中更多财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政府过紧日子,确保人民群众过好日子。

  建设法治政府。遵守宪法法律,严格依法行政,让政府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各方面监督。坚决惩治腐败行为,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问题。

  建设实干政府。做到作风扎实,担责尽责,说干就干、大干快干、干就干好。做到工作落实,强化钉钉子精神,善谋事、能干事、干成事,紧盯十四五各项目标,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做到结果真实,察实情、做实功、求实效,用硬成绩说话。

  各位代表,英雄的黄陂人民一定能够创造新时代更加辉煌的业绩。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感恩奋进,砥砺前行,为黄陂高水平建设武汉空港新城、城市花园、产业强区而努力奋斗!

  2021年黄陂区政府工作报告2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极不平凡、极其艰难、极为难忘。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武汉成为全国抗疫斗争的主战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临武汉视察指导,为我们在危难时刻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提供了根本保证。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带领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嘱托、拼搏进取,抗疫保卫战、防汛保卫战、疫后复苏保卫战三战并举,仗仗打得精彩圆满,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交出了一份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打赢了气吞山河的抗疫大战。面对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干部群众坚决听从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号令,坚决扛起主战场责任,不惜一切代价,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全力以赴打好生命救治战;强化联防联控,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阻隔战;始终用心用情,全力以赴打好物资保障战,用3个月左右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决定性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的又一个英雄壮举。刻骨铭心的90多个日日夜夜,一场场艰苦顽强的鏖战,一个个逆行出征的背影,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情景,成为千万武汉人民永志不忘的共同记忆。习近平总书记盛赞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抵御了世纪罕见的洪水大汛。去年武汉汛期总降雨量历史第一,长江武汉段超警戒水位长达32天,中小河流、湖泊、水库全线超警戒水位。面对雨情急、汛情猛、时间长、跨度大的防汛形势,全市上下严阵以待、严防死守,经受住了八轮强降雨、五次长江洪峰的严峻考验,及时转移安置群众,迅速实现灾后生产恢复,确保了江河不决堤、湖库不溃坝、城市不内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不受损失!

  经受了艰苦卓绝的疫后大考。作为封控时间最长、重启时间最晚、疫情影响最大的城市,在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断崖式下跌40.5%的情况下,坚持稳中求进,做好六稳六保,搏杀二季度,单季基本打平;冲刺三季度,强势转正;决战四季度,全年好于预期,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城市前十,达到15616.1亿元,同比下降4.7%,较一季度降幅收窄35.8个百分点,稳住了经济基本盘。武汉的疫后重振,成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作为全国抗疫斗争的主战场、全省疫后重振的主支撑,我们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难,以倾城之力艰苦奋战,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全面落实23245防控策略,创造性实施五个百分之百防控举措。实施最严格的封控管理,3天完成421万户拉网式大排查,1天建起422公里生命长城。争分夺秒建院增床,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12天建成雷神山医院,大规模改造87家定点医院和32座方舱医院,1个月内新增6.6万张治疗床位、7.4万张隔离床位。千方百计救治患者,上至108岁老人、下至出生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集中开展千万人次核酸大检测,在全国首创混检技术,提高检测效率,检测结果表明五个没有,实现从物理解封到心理解封的巨大跨越。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强化多点触发预警,坚持人物地同防,决定性成果不断巩固拓展。自去年5月18日以来,连续8个多月无新发本土病例,武汉已成为最安全的城市!

  二是全力推动疫后重振。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千方百计让企业活下去、留下来、发展好。因时因势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用1个多月时间,全市1万多家四上企业实现应复尽复,1326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全面复工,赶上全国、领跑全省。开工建设武汉城市圈大通道等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70个,建成四环线、轨道交通8号线二期等一批重点工程。固定资产投资从一季度负增长81.6%收窄到全年负增长11.8%。对接落实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全年减税降费513.7亿元,直达38万家市场主体,为企业提供纾困贷款1018亿元。投放5亿元消费券,推出惠游湖北打卡大武汉系列活动,所有A级景区免费开放,城市烟火气加快恢复。危中寻机倒逼转型升级,抓住疫情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线上经济,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占比超过40%,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842户,达到6259户,增长41.7%。武汉经济以强大韧性和蓬勃生机,被誉为疫后重振的风向标!

  三是全力推进改革开放。坚持以改革优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十必须十不准,推进五减五通,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比例达99.2%,企业开办实现一表申请、一窗发放、一天办结、零收费,市场主体达到141.3万户,增长8.6%。办好《电视问政:每周面对面》,解决了一批影响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坚持以开放增活力。跨境电商综试区快速发展,获批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新一轮试点,新开通国际货运航线6条,开辟海铁联运国际中转新通道,进出口逆势增长10.8%。长江沿岸铁路公司、霍尼韦尔新兴市场总部等35家企业总部、第二总部落户武汉,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9328.6亿元,增长6.7%。浴火重生的武汉,海内外关注度日趋提升,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四是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市8.85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7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加快补齐,动态新增危房完成改造,农村贫困人口实现饮水安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启动建设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0.9%,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4.4%。坚持不懈化解风险,粮食、能源等安全有效保障,政府债务、非法金融活动等风险总体可控。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在望!

  五是全力增进民生福祉。优先保障民生支出,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最高位置,特殊之年大力压减公用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76%。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城镇新增就业22.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万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1万人,留汉来汉就业创业大学生突破30万人。强化困难群体兜底保障,发放临时价格补贴4.27亿元、各类社会救助金超过19亿元,城乡居民低保综合提标6.7%。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六连增,中心城区、新城区失业保险金标准分别提高5.85%、5.88%。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新建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226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服务点)321个,养老床位突破10万张。建成棚改房3.4万套。改扩建中小学和公益普惠性幼儿园160所。启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积极稳妥化解疫后综合症,扎实开展化积案、解民忧、促和谐活动,强力推进扫黑除恶,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妇女儿童权益得到保障,民族宗教工作成效明显,市民科学素质进一步提升,国防动员深入开展,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大战大考之年,没有出现企业规模性倒闭、没有出现职工规模性失业、没有发生涉疫涉灾规模性上访,实现了民生稳、人心稳、社会稳,成为展现中国之治的重要窗口!

  人口普查、对口支援、国家安全、消防救援、气象服务等工作扎实推进,民防、仲裁、档案、保密、参事、文史、对台、侨务、慈善、公积金、地方志、机关事务等工作不断加强。

  一年来,我们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自觉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及各方面监督,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429件、政协提案709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2件,制定、修改和废止政府规章22部。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淬炼作风本领,政府治理效能得到提升。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回顾过去一年,挑战前所未有,斗争艰苦卓绝,成效好于预期。我们永远铭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汇聚了全市人民奋力夺取双胜利的磅礴力量。我们永远铭记,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持和倾情奉献,充分彰显了华夏大地万众一心、命运与共的家国情怀。我们永远铭记,全市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充分展现了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的坚韧、无畏、大爱和担当。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五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四次视察湖北武汉的殷殷嘱托,坚定前行、奋勇拼搏,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这五年,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5万亿元,位居全国城市前列,8个区(开发区)经济总量过千亿元。这五年,创新引领实现新突破。五大产业基地建设全面推进,4个产业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25%,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及服务、生命健康等世界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这五年,民生事业取得新进步。民生投入年均增长13.4%,城镇新增就业106.7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这五年,城市影响力得到新提升。轨道交通主城成网、新城通线,快速路环射成网、循环联通。河湖水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绿色生态空间不断拓展。在汉投资世界500强企业超过300家,成功举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世界集邮展览,现代化大都市风貌开始显现。

  各位代表!五年奋斗,我们无惧风雨,以实干笃定前行,每一步都不容易;五年发展,我们不懈努力,用汗水浇灌收获,每个人都了不起。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汉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中央在汉单位和各类驻汉机构,向参与武汉建设发展的广大劳动者,向所有关心支持武汉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艰苦卓绝的抗疫保卫战和疫后复苏保卫战中,全国人民舍生忘死、守望相助,为热干面加油,这份举国同心的人间大爱,武汉人民将永远感恩!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武汉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企业经营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不高,经济外向度长期偏低;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税源质量、亩均水平有待提升;政策落地不够、融资门槛较高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优化营商环境还需持续用力;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与市民期待还有差距,部分政府工作人员的担当精神、创新意识、能力水平还需增强等。我们将正视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发展目标任务

  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市政府编制了《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一并提请本次大会审查。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五年。我市虽然遭受百年不遇的疫情冲击,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多年积累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寄望武汉一定能够彻底战胜疫情,一定能够浴火重生,一定能够创造新时代更加辉煌的业绩,为我们增添了强大动力;省委省政府坚决支持武汉做大做强,赋予一主引领的重大责任,是对武汉的极大信任;全市人民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得天时、占地利、聚人和,完全有条件、有基础、有能力创造新时代更加辉煌的业绩。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心,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全力办好自己的事,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今后五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目标定位,加快打造全国经济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努力建设现代化大武汉,实现城市能级更加强大、创新动能更加强劲、改革开放更加有力、文化魅力更加彰显、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城市治理更加高效。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

  突出高质量发展。推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城市综合实力、经济增长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文化软实力,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突出高品质生活。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让城市更有温度、更有机会、更有品质。

  突出高效能治理。强化以人为本、安全为先、建管并重、精细智能,创新治理理念,完善治理格局,提升治理效能,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突出高定位推进。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更好发挥一主引领的主引擎作用,努力在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中体现武汉担当、展现武汉作为。

  三、2021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新征程开启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武汉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在稳的基础上奋力求进,在进的态势中奋力出彩,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发挥一主引领的龙头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把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定在10%,体现了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经济工作部署、发挥一主引领作用的使命担当,体现了奋力实现更高质量疫后重振的内在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将按照市委的要求,持续鼓足主战场的豪情和拼劲,努力跑出最快速度、争取最好结果,全力以赴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争创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

  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发挥科教优势,提高创新策源能力,使创新真正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

  打造高端创新平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2%。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共建湖北实验室,推进精密重力测量、高端生物医学成像、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等设施建设,强化脉冲强磁场、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国家光电研究中心等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争创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组建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建设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努力在光电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制药、医疗器械、新型显示、新材料、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

  壮大创新人才队伍。实施武汉黄鹤英才计划,打造青年之城、梦想之城,引进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青年优秀人才、海外专业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实施校友回汉学子留汉工程,推动大学校区、产业园区、城市社区三区融合发展。探索让各类人才尽展其长的有效机制。着力解决安居、子女教育、医疗、社保等问题,营造暖心安心的良好环境。

  完善就地转化机制。深化科技成果四权改革,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强化政产学研用协同,推动各区(开发区)与高校院所常态化对接协作,支持首单首用,提高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力争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

  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发挥大学之城创新优势,支持在汉高校双一流建设,打造环大学创新创业经济带。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构建总部经济+科技创新+技术升级产业创新联合体,支持高校院所与武汉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融通创新,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推动双创向纵深发展,推进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支持举办各类高端科技创新峰会、科技创新文化周和国际学术论坛,推动全球创新资源加速汇聚。

  武汉的昨天靠创新起家,今天靠创新成家,明天还要靠创新发家。要把科技自立自强当使命、视创新创造如生命、抓创新发展像拼命,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变成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形态优化升级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聚焦965产业集群,加快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务实推进支柱产业壮大行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加快产业基础再造,着力补齐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短板,提高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加快工业技术改造,滚动推进500个以上工业技改项目,促进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产品换代、工艺换新,打造高水平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加快工业企业培育,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200家。加快提高工业亩产水平,推行标准地制度,让传统工业园区老树发新芽。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着力培育名家名企名牌,加强质量标准建设,擦亮武汉造名片。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务实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行动,依托存储器、航天产业、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大健康五大产业基地,加快发展网络安全、航空航天、空天信息、人工智能、数字创意、氢能等新兴产业,超前布局电磁能、量子科技、超级计算、脑科学和类脑科学、深地深海深空等未来产业。加大院士专家引领高端产业发展力度,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实施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行动。启动四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大力发展智慧教育、在线办公、在线文娱等新业态新模式,提高产业数字化水平,培育数字产业化新优势。开放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争创国家卫星互联网应用示范区,办好2021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

  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务实推进现代服务业升级行动,着力发展头部经济、枢纽经济、信创经济,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推动总部经济集聚发展,大力培育引进企业总部和第二总部,提高总部楼宇建设运营水平。深入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加快引进培育法人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创投风投、产业金融、股权投资、金融科技等创新业态,深化投贷联动试点,强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功能,推进东湖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上市企业倍增计划,用好上交所中部基地、深交所湖北基地等平台,加强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力争新增上市企业10家左右。深化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实施物流降本增效行动,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电子商务、跨境贸易深度融合,力争社会物流总额突破4.1万亿元。大力发展会展经济,进一步提升现有场馆及配套设施能力,推进天河国际会展中心建设,举办展会800场左右。加快建设世界设计之都,拓展工业设计、工程设计等优势行业市场。大力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等服务业,打造15分钟社区便民商业生活圈,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三)加快一主引领成势见效,发挥主引擎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全面落实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扎实推进一城一圈一群一带建设。

  做强武汉龙头地位。聚焦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构建主城做优、四副做强、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空间发展格局。从微观市场主体、中观产业集群和宏观经济生态三个层面发力,持续提升主城服务能级,加快建设汉口沿江、中央商务区、汉正街、四新国博、武昌滨江、青山滨江、杨春湖等重点区域,推动高端要素和优质产业集聚发展。面向全国拓展功能,面向未来塑造功能,面向基础夯实功能,提升副城综合实力,围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网络安全、临空经济、航天航运、未来产业等领域持续用力,推动光谷副城、车谷副城、临空经济区副城、长江新区副城高质量发展。强化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人口、产业、公共服务向新城区梯度转移集聚,拓展国内大循环的经济腹地,培育集聚高端资源要素的强大市场,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引领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突出同城化和交通先行,推进武汉城市圈大通道建设,加快建设武阳高速武汉至鄂州段,开工建设武汉至松滋、武汉至天门高速公路。加强产业协作,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武汉新港建设为抓手,完善联合招商、飞地经济、园区共建、平台共享、人才共用、利益共享等机制,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加强公共服务共享,推动教育、医疗、社保、文化、旅游等同城化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共保,推动建立长江、汉江、梁子湖等跨区域河湖生态协同治理机制。发挥武汉总部经济、研发设计、销售市场等对全省产业发展的服务带动功能,加强武汉城市圈与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的规划衔接、优势互补和布局优化。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健全市际协商合作机制,举办长江中游四省会城市会商会,不断拓展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广度和深度,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参与长江经济带全流域联动发展,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接,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港口岸线开发、生态环境保护、长江文化传承等领域交流协作,推动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加快打造长江黄金水道。

  一主引领是省委赋予武汉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要努力在全省区域发展布局中主动作为、破题开篇、成势见效!

  (四)打造新发展格局重要枢纽,不断激发内需潜力和市场活力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筑内外联动新优势。

  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城市。推进天河机场扩能升级,加快实施第三跑道、T2航站楼改造等项目,全面启动天河航空城建设。加快通航产业发展。加快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申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推进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发展江海联运、水铁联运、水水直达、沿江捎带多式联运,建成阳逻国际港水铁联运二期,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0%以上。推进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武汉至合肥段、武汉枢纽直通线等项目建设。完善市域快速交通体系,强化主城和副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施二七路过江通道、光谷长江大桥、新港高速双柳长江大桥、簰洲湾长江大桥(汉南过江通道)、白沙洲公铁大桥、江汉八桥等项目,加快建设六环二十四射多联路网,推进智慧交通建设。突破性推进轨道交通建设,推动第四期建设规划调整尽快获批,加快第五期建设规划申报,加快建设11号线东段二期、12号线、19号线等续建工程,开工5号线二期、16号线二期、21号线二期,确保开通5号线、6号线二期、16号线,力争通车总里程435公里。

  扩大有效投资。统筹推进380个市级重大项目,新开工600个亿元以上项目。突出工业投资,工业投资占比达到25%以上、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40%以上。突出两新一重,扩大基础设施、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公共卫生等项目投资。加大民间投资力度,坚持不懈抓好招商引资,一手抓增量,突出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一手抓存量,支持企业技改扩产、就地扩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9000亿元以上,开发区和新城区引进工业项目投资比重不低于40%。

  拓展消费市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规划建设武汉商脉主轴,推进特色步行街建设,推动老街老店回归升级,新开首店、潮店、旗舰店、老字号特色店和社区便利店500家以上,推出100个网红打卡地,鼓励商贸企业和商户入驻电商平台。发展夜间经济,策划江城八点半等主题活动,适时组织夜秀、夜游、夜购、夜食、夜读、夜娱等活动。加强消费与节庆会展联动,推出相约春天赏樱花寻访英雄武汉红色记忆等旅游月,举办文化旅游博览会、大健康博览会、汉交会。补齐农村消费设施短板,推动电商向农村覆盖。鼓励新一轮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促进家电家装家具消费。支持汉口北建设武汉国际贸易城。优化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提升开放水平。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建设全国进出口商品集散分拨中心、中部地区名优产品出口平台。实施外贸主体培育行动,加大外资外企引进力度,新增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企业300家,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进出口总额增长10%。实施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扩容提升行动,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等改革试点,争创国家数字、文化等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数字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提升口岸功能,加强口岸与综合保税区联动发展,申报天河机场保税物流中心,更好发挥中欧(武汉)班列作用,加快建设花山、汉南等开放港区配套设施,推进口岸作业全流程无纸化,实现口岸提速降费。建设国际交往中心,争取多设立领事机构、国际性组织、外国政府贸易代表处,引进更多国际商会协会落户。持续推进中法生态示范城建设,加快打造汉阳龟北片国际文化交往中心。深入实施友城常青家在武汉工程,加快建设国际社区、国际学校和国际医院,营造类海外工作生活环境。实施城市形象塑造推广工程。积极申办国际顶级赛事。

  (五)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切实优化营商环境

  企业兴则经济兴、武汉兴。要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企业感受评价为衡量,以打造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目标,深化放管服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入开展五减五通,推进一网通办、一事联办、全城通办、跨市通办。落实企业开办210标准,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新增市场主体20万户以上。打造依法办事的法治环境,建立包容审慎监管制度,推进联合双随机一公开。实行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健全营商环境投诉、处置、回应机制。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落实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各项政策,大力推动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做到国企民企一视同仁。健全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体系。争创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国家区域性大数据交易中心。

  持续推动企业纾困解难。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发挥汉融通平台作用,深化中小微企业纳税信用贷银税互动,推广银行金融机构线上301贷款模式,解决好市场主体首贷、抽贷、断贷、降额等问题。落实减税降费直达快享措施,严格执行国家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坚决杜绝清单外收费。鼓励各类业主降低房租,推出一批低租金的标准化生产经营场所,持续打好政策组合拳,让更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获得实惠、焕发活力。

  唯改革者进。要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以深化改革破难局、开新局,勇担全省全面深化改革的主引擎!

  (六)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彰显现代化大都市风貌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推动生态文明与生态经济有机结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世界滨水生态名城。

  提升城市生态功能。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巩固提升长江汉江武汉段水质。高水平规划建设两江四岸,推进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加快贯通两江岸线。建设百湖生态之城,提升东湖生态绿心品质,继续实施湖泊生态修复保护和综合提升工程,建设一批特色环湖公园。规划建设湿地花城,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优化城市风道、水道、绿道和蓝绿空间,推进全域增绿提质,新建绿道100公里、各类公园120个,新增绿地1000公顷,造林绿化2万亩,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抓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保问题的整改,完善河湖长制,推进厂网河湖岸一体化治理。深入开展清源清管清流行动,推进三湖三河、东沙湖、汉阳六湖等流域水环境治理,消除劣V类湖泊,持续提升湖泊水质。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强化工地扬尘管控,继续压减煤炭消耗总量,推动大气污染排放物进一步减少。加强重点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加强新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5G网络,基站突破3.5万个,建成移动网、固网双千兆城市。实施万企上云工程,培育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布局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推广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应急等应用场景,打造城市大脑。推进世界一流城市电网建设,提升供电保障能力。规划建设智能化、立体式停车库。完善自来水、热力、燃气、排水等公用设施网络。科学规划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突出留改拆建控并举,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00个,推动景中村、绿中村改造升级,保护修缮历史建筑,推动城市空间品质整体提升。

  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强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加快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加强固体废物安全处置和循环利用,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做好碳排放达峰工作,推广清洁能源。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推广绿色建筑,打造绿色工地。发展新能源汽车,鼓励绿色出行。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加大垃圾末端处理力度。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是最靓丽的名片。要穿新鞋,走绿道,携手建设共同的美丽家园!

  (七)提升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

  坚持问题导向,着眼市民需求,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加快提高城市治理效能。

  打造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样板。完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推进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市区院前急救中心等项目建设,建设武汉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加快打造中心城区10分钟、新城区12分钟医疗急救圈。建立市、区、社区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推进区级疾控中心改扩建,加快建设洪山、蔡甸、江夏、黄陂、新洲三甲医院,加强社区医院建设,大力培养社区全科医生。全面推进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支持和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申报建设武汉生命健康创新发展试验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强化四方责任,突出人物地同防,发挥发热门诊等哨卡作用,完善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做好新冠疫苗免费接种工作。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推广百步亭、江欣苑、青和居等社区经验,深化党组织领导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联动服务机制。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推进民呼我应诉求服务平台整合提质。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推进电信网络诈骗、黄赌毒等专项整治,提升平安武汉建设水平。深化积案化解,扎实做好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加强法律援助,启动实施八五普法,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注重城市设计,高质量规划标志性区域,加强建筑高度、城市天际线、第五立面、城市色彩等管控,推进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实施城市管理精细化提升行动,推行精致环卫,规范提升广告招牌、占道附属设施,推进控违查违、夜间施工噪音治理,加强背街小巷、铁路沿线、城市进出口道路、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创建一批市容环境示范路。持续推进交通拥堵点治理改造。加快实现一网统管,推动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

  提高城市安全发展水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开展经济领域风险预警防控,有效管控债务风险,打击非法集资。健全灾害监测预警防控机制。建设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完善防洪排涝抗旱体系,建设双水源城市,保障用水安全。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生产,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危化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特种设备、消防、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开展城市体检工作,争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要敬畏城市、善待城市。以系统思维强化整体协同,以全周期管理提升能力水平,以绣花功夫推进精细化管理,打造人性化城市、人文化气息、人情味生活!

  (八)打造乡村振兴武汉样板,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发展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对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综合保障,持续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一批年收入超50万元、100万元的经济强村。打造三乡工程升级版,深化农村产权制度和供销合作社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培育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提高现代都市农业水平。实施精致农业发展十大工程。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大力发展生物育种等产业链,打造汉南现代种业小镇,着力建设中国种都。新建高标准农田13万亩,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加快菜篮子提质扩容,推进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发展规模养殖,生猪存栏达到125万头、活鱼等淡水产品自给率达到90%。大力发展块状经济,打造一街一品一业一品,加快都市田园综合体建设,做大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直供直销、农村电商等新模式,建设鲜活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大力开展堤防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面实施擦亮小城镇建设美丽城镇行动,加快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高水平建设美丽乡村示范带。完善农村保洁机制,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生活污水治理,不断提升城乡医疗废物全收集、全处理水平,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强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保护。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人民群众的美好期盼。要乘势而上,务实而为,打造武汉富春山居图!

  (九)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让经济总量、财税增量更多转化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生活质量。

  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支持开发新就业岗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扶持创业带动就业。统筹做好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退捕渔民等群体就业工作,积极促进残疾人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依法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探索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制度,提高城乡居民低保、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水平。加强退役军人安置和服务保障。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新建、筹集租赁房9.3万套(间)。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租购同权,扩大公积金制度覆盖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新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00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服务点)300个,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80%,开展适老化和无障碍环境改造。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新增普惠性托育机构15家。

  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继续推进中小学和公益普惠性幼儿园新改扩建,新增学位3.4万个以上。启动实施新中考改革,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加快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支持引导市属高校特色化、内涵式发展。办好特殊教育、民族教育。扩大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覆盖范围。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

  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城市因你而荣文明实践活动。办好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申办华语青年电影节,规划建设武汉戏曲艺术中心,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打造12分钟文体圈,建设武汉图书馆新馆。提升武昌古城、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琴台中央文化艺术区等重点文化集聚区影响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建设空港国际体育中心、武汉全民健身中心二期。举办市第十一届运动会。

  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工作。推进援藏援疆、结对共建、民族宗教、保密档案、史志编纂、机关事务等工作。

  各位代表!民生幸福是城市最好的环境,是城市的温度,也是城市的软实力。为了更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近期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确定了一批民生实事。我们将增强责任意识,细化分解任务,把实事办好,惠及广大市民!

  (十)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认真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意义重要特殊。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旗帜鲜明讲政治。强化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从严从实抓好政府部门党的建设,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践行宗旨为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头。坚守节用裕民,政府机关带头过紧日子,集中财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实事求是,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以人民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检验政府工作成效。

  依法行政严用权。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展法治政府建设。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

  担当善为抓落实。以拼抢实的作风提升政府执行力,该办的事坚决办,能办的事马上办,难办的事想办法办,以实打实、点对点、硬碰硬的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坚持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高标准要求,敢与最高的比,敢与最快的赛,不断提高专业化能力,努力成为行家里手。加强正向激励,完善容错纠错机制,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闯过气吞山河的抗疫大战,经历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英雄的武汉浴火重生,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上下同心,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2021年黄陂区政府工作报告3篇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以书面形式向大会报告2020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异常严峻的洪灾涝灾,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战疫情、战洪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稳步实施,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一大批市区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发展形势鼓舞人心。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取得决定性胜利,疫后重振成效显著,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稳中向好。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13.2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2.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25.1亿元,同比下降1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52.38亿元,同比下降15.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9.94亿元,同比下降2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673元,同比下降0.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62元,同比下降2.3%,增幅均高于经济增长水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量完成市下达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2.22%。

  从计划执行情况看,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疫后重振取得显著成效,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

  加大疫后重振支持力度。积极主动对接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争取国债及各类补助资金120余亿元。多途径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累计为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争取纾困资金78.9亿元,办理延期还本付息120.4亿元,减税降费13亿元。给予33家企业电费补贴235.9万元。为武湖电线电缆、天河建设等企业争取到1亿多元的市级融资应急资金支持。

  先进制造业突破性发展。围绕打造武汉第六个国家级产业基地的目标,规划建设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引进江苏今创、新誉等重点企业入驻,山河智能、中企重科等一批项目落地开工。中日产业园提档升级,积极申报国家级中日地方(武汉)发展合作示范区,周大福二期加快建设,翰宇药业、程力汽车二期竣工投产。华夏幸福现代产业园规划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核心区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获批,江林高科、达安基因等项目成功签约。全年工业总产值917.23亿元,完成工业投资160.34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3家。

  现代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实施汉口北提档升级工程,着力打造武汉国际贸易城,启动了众邦金融港、新武汉展览馆等12个项目开工建设。汉口北市场交易额突破800亿元。启动武汉空港国际商务城重点项目建设,其中天河国际会展中心开工建设,空港国际体育中心加快推进。临空物流园、汉口北物流园加快建设,菜鸟二期、越海一期、兴业广地冷链物流等项目建成运营,物流运营企业达437家。旅游业提档升级,成功入围荆楚文旅名县,甘露山文旅城开工建设,木兰花乡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年接待游客2428.6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6.14亿元。金融业稳步发展,政银企对接累计签约金额1100亿元,银行类金融机构余额存贷比107.6%。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新增高标准农田4.9万亩,蔬菜大棚5.5万亩,建设精致农业示范点10个。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5家,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3家。通过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复核。建设村级电商综合服务站70个,发展电商专业示范村6家,完成农村电商创业培训1.5万人。农业+旅游深度融合,新增共享农庄709家、精品旅游民宿36家。

  (二)改革开放创新纵深发展,城市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积极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街乡财税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调动基层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区属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改革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验收,完成了601个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股权登记颁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四办改革,推进183个事项五减,通过一网通办平台办理政务服务事项7.2万件,实现上网率100%。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国家级中日地方(武汉)发展合作示范区申报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招商引资实现重大突破,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完成61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7.21亿美元,均超额完成全年拼搏目标任务。天河机场恢复和新开国际全货机航线5条。天河机场B型保税物流中心验收批复。成功举办2020全球数字贸易大会暨第十一届汉交会,交易额达3561亿元。卓贸通平台已开通了11条国际物流线路和67条空运线路,自建或共建海外仓100个。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89.15亿元。

  创新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加快培育创新主体,新增科技小巨人30家、高新技术企业46家。成功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8场,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额16亿元。维尔福生物科技、卓尔信科、武新电气获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立项。攀升电脑成功入选国家信息技术自主创新核心产品目录。大力实施招才引智,7个人才项目入选武汉黄鹤英才计划,组织院士专家企业行解决企业技术难题。

  (三)城乡建设管理加强,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力保障机场三跑道、武大高速、北四环线、武汉都市圈环线等市级重点项目建设。轨道交通前川线全线推进。完成姚塔公路、S116姚集至蔡店公路、熊许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木兰大道二期、横天公路等重点道路建设加快推进。基本完成引院入川补源工程,扩建前川水厂和武湖新水厂,引进市水务集团为盘龙城提供10万吨/天新水源。投入1.4亿元加强配电网建设。汉口北客运中心建成投入运营。新建停车场17处,新增停车泊位7482个。新增天然气用户1.4万户。高标准完成32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

  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建成城市管理信息中心、前川城区网格化管理平台。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市场化作业面积达918万平方米。持续开展市容环境专项整治,逐步消除城乡环卫死角和盲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年行动百日攻坚,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行政村全覆盖。夯实公路、铁路沿线环境长效管理机制。严格巡查管控新增违法建设,拆除存量违法建设198处、15万平方米。

  (四)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黄陂建设成效明显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狠抓大气污染综合治理,PM10和PM2.5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20%、13.9%。持续加强水体保护,15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7座大中型水库、21个重点湖泊水质保持稳定。深入推进污水治理,前川及盘龙城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污泥处置厂新建项目正加快推进,新建街乡污水处理厂12座,敷设污水收集管网242公里。全面完成土壤污染防治任务。按期完成长江干流黄陂段水域禁捕和渔民转产安置。

  加大绿色生态建设力度。完成人工造林1.4万亩、四旁植树210万株、封山育林3万亩、森林抚育提质5.6万亩。完成长江两岸造林3004亩、四环线黄陂段绿化950亩。新建前川5个街心游园。新增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6个、市级美丽乡村19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市级预验收。

  (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民生福祉大幅改善

  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9亿元,实施扶贫项目860个。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7165人。投入960万元实施防贫保。继续推进消费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多层次多领域扶贫工作。全区无一户一人因疫因灾返贫致贫。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城镇新增就业83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09人,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692人,创业带动就业2875人。社保扩面净增1.5万人,基本养老保险续保27.7万人,医疗保险参保93.3万人。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新建还建房5072套,筹集公租房3227套、廉租房5234套。发放退役军人优抚安置资金1.6亿元。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创建市级现代化学校10所,盘龙城外国语学校等5所学校建设加快推进,新增普惠性幼儿园18所。高考成绩实现新突破,应届生纯文理一批上线首次超过800人。开工建设平战结合三甲综合医院、市第一医院盘龙院区,提档升级区疾控中心实验室,改造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和中心卫生院发热门诊,实施王家河等街乡卫生院新改扩建工程。开展免费惠民文艺演出等活动1200余场。成功举办第十一届木兰山登山节、第八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等活动。

  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深入推进平安黄陂专项行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明显。强化基层社会治理,落实社区双报到制度。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创建,王家河街胜天村、长轩岭街东风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重大社会风险,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强,高质量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二是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充分,配置不均衡,与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差距;三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存在短板,防范和化解社会重大风险的能力还不足;四是政务服务效率和水平还不高,市场营商环境亟需进一步优化。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预期安排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的起步之年,做好2021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意义重大。根据国际国内宏观发展环境和我区发展实际,2021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量完成市下达的目标;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以内。

  三、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一)以建设产业强区为目标,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突破发展先进制造业。启动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铁路专用线、主干路网建设,推进今创、新誉等项目落地开工,加快形成轨道交通装备全产业链集群。进一步完善临空现代产业园(武汉中日产业园)规划体系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积极发展生物医药、珠宝时尚、信息科技、临空物流等产业,力促周大福二期项目竣工投产。推进华夏幸福现代产业园西河公园、中央公园、园区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进达安基因、江林高科等项目开工建设,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依托国家工业互联网基地,加快5G网络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和5G产业发展。

  促进商贸物流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武汉天河航空城,完成国际会展中心主场馆主体结构工程,开工建设空港国际体育中心。优化升级武汉国际贸易城,加快推进众邦金融港、新武汉展览馆等12个重点项目建设。依托奥特莱斯、黄陂广场、汉口北等知名商圈,大力发展商圈经济。实施互联网+商贸战略,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天河机场国际航空物流园、湖北交投国际多式联运物流港等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加快发展航空物流、多式联运。

  推进全域旅游提档升级。实施旅游+战略,推动旅游与文化、农业、生态等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甘露山文旅城交通路网等市政设施配套工程,启动建设室内冰雪综合体。加快盘龙城遗址公园、大余湾明清古村落、锦里沟生态小镇、木兰古道文旅小镇等项目建设。启动旅游民宿集聚区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办好第十七届木兰文化旅游节。

  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优化农产品结构,培育以四香为主导的优势特色种植业,新建和改造油茶基地5000亩、绿茶基地2000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7万亩。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智慧农业,建设10个精致农业园区。推动建设一心回乡农业综合体项目。

  (二)以建设武汉空港新城为目标,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提升内外交通通达能力。全力服务地铁前川线、武大高速、武汉都市圈环线、地铁进前川、高铁进机场等项目建设。畅通盘龙城、汉口北、前川城区三个片区的对外通道,启动航城大桥、航城东路、航城西路、航城大道与巨龙大道立交等项目,加快推进川龙大道、黄孝路前川段改扩建工程,完成新十公路、前陈公路。畅通前川城区微循环,推进滠河街北段、创业中路南延、钓台道西延等工程建设。完善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交通骨干路网,完成木兰大道二期工程,加快推进李罗线改扩建工程。继续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创建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县)。

  提升市政设施服务水平。加强供水保障,完成前川水厂、武湖新水厂配套管网建设,实施小区二次供水及老旧管网改造工程。提高排水能力,推进后湖二泵站、四联垸二泵站建设。加强电力保障,推进110千伏祝店、220千伏鲁台变电站开工建设,加快小区专改公电网改造。实施城市绿化工程,启动前川公园项目建设,建设24个口袋公园,打造沿湖绿道42公里。

  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建设智慧城市大脑、木兰云等智慧管理平台,加快搭建一网统管的城市运行态势监测体系。打造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标杆城区,升级改造5个街乡垃圾中转站。实施拆违飓风行动,推动前川及南部158个村(社区)创建无违建社区。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建立城乡公厕、旅游厕所等的长效管护机制。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四三行动五年提升计划。开展木兰大道美丽乡村示范带攻坚行动,推进长岭、姚集省级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试点。稳妥推进村湾集并,建设十棵松村、双河村等美丽乡村新社区。开展绿色生态村庄建设,推动房前屋后扫干净、码整齐、保畅通。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以建设城市花园为目标,加快改善绿色生态环境

  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深入实施拥抱蓝天行动计划,严格控制工业源、交通源、农业面源、城市扬尘等废气污染物的排放。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落实长江大保护和十年禁渔,强化饮用水水源和重点水体保护,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加快前川污水处理厂扩建、盘龙城污水处理厂和污泥处理厂新建工程,启动麦家湖、盘龙湖等湖泊综合整治。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加快推进受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

  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加大园林绿化建设,高标准实施精准灭荒、精致园林、精准提升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万亩、四旁植树150万株、森林抚育5000亩,完成四环线(黄陂段)生态带建设及美丽村湾绿化建设任务。打造水生态景观,建设长江武湖段以及府河、后湖、滠水湿地生态画廊,提升木兰湖、日月星湖(梅院泥)生态景观。完成破损山体复绿工程。

  (四)以建设活力黄陂为目标,加快深化改革开放创新

  推动改革纵深发展。深化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用好农村闲置资源。深化放管服改革、四办改革,提高一网通办率。推进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国企改革,推动投融资企业去平台化转型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实现新突破。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落实预算法及实施条例。巩固党政机构和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成果。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建成天河机场B型保税物流中心。提升武汉国际贸易城双循环功能,加快建立一站式对外贸易综合服务体系。依托汉交会平台,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打造数字丝绸之路先行区。探索发展内陆开放型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培育壮大一批外向型企业。加快推进国际社区、国际医院、国际学校建设,逐步提高国际化水平。

  增强创新发展能力。增强长江青年城、Z时空孵化功能,建设3家省级以上产业创新平台、10家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打造大学生创业街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市场主体申报注册商标和发明专利。实施创新企业培育工程,力争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0家。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二级节点平台建设,培育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企业。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力军。

  (五)以建设幸福黄陂为目标,加快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确保就业稳定和收入增长。多渠道促进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00人,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000人,扶持创业2000人。重点做好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毕业大学生、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就业和增收工作。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创建无欠薪城区。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继续为全区参加城乡医保的居民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发展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推进农村福利院社会化服务改革试点。加快推进滠口街李家院子,横店街中华、三联社区片区,前川一中(群光社区)棚户区,区交通大队棚户区等三旧(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全力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村困难群众和三无人员的救助力度。落实《退役军人保障法》,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促进教育医疗优质均衡发展。完成5所市级现代化学校和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加快改造中小学运动场,积极打造智慧平安校园。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名师工程、名校长工程,推进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机制,努力破解乡村弱、城镇挤的办学难题。完善街乡卫生院设施设备配置,实现村(社区)五化卫生室改造全覆盖,基层医疗机构发热诊室规范建设全覆盖。建成平战结合三甲医院,完成市一医院盘龙分院主体工程。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组建区应急指挥中心,落实传染病疫情24小时监测机制。

  推动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实施精品创作工程,创作推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讲好黄陂故事。推进盘龙城遗址公园建设,逐步建立区、街(乡)、村(社区)三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加大对古民居、龙王尖遗址等文物保护利用力度,做好第五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工作。开展戏曲精品展播、文化惠民演出、全民健身运动会等文体活动。推进武术之乡建设。启动《黄陂区志》续修工作。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快建立五级社区治理网格体系和1314工作体系,实现三网融合、三方联动。完善乡村自治制度,创新四民工作法村民议事制度。推进30个农村新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开展社会矛盾纠纷集中化解专项行动,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突出违法犯罪。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加快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体制,强化应急救援预案实战演练,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各位代表,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区人大的监督,认真听取区政协的意见建议,凝心聚力、拼搏进取,确保完成2021年目标任务,奋力夺取十四五开门红,奏响黄陂高质量发展的华彩乐章。

推荐访问: 区政府 工作报告

【2021年黄陂区政府工作报告3篇】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最新推荐

NEW
  • 同志们,根据第二批主题教育计划安排,今天我围绕“牢记职责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为题,给大家上一次党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我们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全市政法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

  • 企业税务岗位工作总结近年来,我局认真按照国家税务总局融会贯通做好税收工作“三篇文章”的要求,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大局、服务地税工作中心、服务税收征管和基层建

  • 管理岗位年终工作总结500字我进入公司这个大家庭至今已有一年多了,回望这一年来所做的工作,从最初的经历挫折,风雨同舟,到后来的辛勤耕耘,初见成果,真的只有经

  • 公司岗位述职报告岁末临近,新春将至,不知不觉,20xx年转眼间就要过去了,回顾这么多年的工作历程,心境是紧张而愉快,工作是繁琐而充实。我一向在输变电运行一线

  • 监察室岗位职责监察委监察员的工作职责是纪检监察岗位职责【:纪检监察工作职责】纪检监察工作职责1、维护党的章程和国家行政法规,对党员干部进行党风党纪和遵规

  • 人力资源经理岗位职责是什么职责:负责互联网金融板块的人力资源全盘工作,包括招聘、员工关系、薪酬、绩效等;负责与集团各部门(人力、行政、财务、总裁

  • 人事行政工作岗位职责内容公司行政人事工作内容企业的行政工作内容包括行政事务、办公事务、人力资源。具体包括相关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推动、日常办公事务、办公物品管理

  • SEO专员的岗位职责优秀职责:1:了解seo搜索引擎的原理和策略,熟悉各大搜索引擎排名技术,如百度、360等网站的排名因素。2:负责网站的优化,关注seo动

  • 成为行政文员的具体岗位职责优秀1、录入公司系统数据;2、管理考勤及系统登记的制度管理;3、报表进行整理和汇报(重点excel表格数据整理);4、与销售或其他

  • 项目工程师岗位职责l主持公司新业务项目的开发、管理和实施。l负责对新项目所涉及的资源、服务、产品展开调研,参与对供应商的考察和评估,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并提